材料力学试题库:思考题_第1页
材料力学试题库:思考题_第2页
材料力学试题库:思考题_第3页
材料力学试题库:思考题_第4页
材料力学试题库:思考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PAGE 第一章 绪论1构件设计的基本要求是 。A美观、大方和经济B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B2铸钢的连续、均匀和各向同性假设在 适用。A宏观(远大于晶粒)尺度B细观(晶粒)尺度C微观(原子)尺度D均不使用A3在一般工程中,对未受损伤的杉木可以应用 。A连续性假设B均匀性假设C各向同性假设AB4材料内部质点所受的重力为内力。A上述说法正确。B上述说法不正确。B5用截面法求水平杆某截面内力时, 建立平衡方程求解。A只能对该截面左端B可以对该截面左端C只能对该截面右端D可以对该截面右端BD6在图示微体中一定有 。ABCDE,F, (题各应力分量均取正值)(1)(2)C7对图(1)和图(2)的微

2、体的切应变有四种答案,正确的是 。A两微体的切应变均为。B两微体的切应变均为0。C微体(1)的切应变均为,微体(2)的为0。D微体(1)的切应变均为0,微体(2)的为。D8图示微体的剪应变等于 。ABCDC9关于应力与内力讨论,表述正确的是 。A内力与应力无关B内力是应力的代数和C应力是内力的平均值D应力是内力的分布集度D10如图,A点离力F的作用点很远,则有 。FAAA点处的位移为零BA点处的应变为零 CA点处的应力为零DA点处的位移和应力均为零BC第二章 轴向拉压应力与材料力学性能F1在下列杆件中,图 所示杆是轴向拉伸杆。AFBFFCFFDBDhhhhh2图示阶梯杆厚度为b,且外载作用于厚

3、度对称面,则横截面正应力公式适用于 ,其中A为所研究横截面的面积。A截面B截面C和截面D和截面都不能用此公式A3对于拉压等直杆横截面正应力公式的适用条件(,分别为轴力和杆横截面积),说法 是正确的。A应力必须在材料的比例极限范围内B必须是实心体C必须是圆杆D外力沿杆轴线必须为常数E外力合力作用线必须沿杆轴线E(A)(B)(C)-+-4图示悬挂杆重度,横截面积A,下端作用向上的轴向载荷,则轴力图 是正确的。C5轴向拉压杆横截面正应力为,则 。A斜截面上,正应力和切应力均为B斜截面上,正应力和切应力均为C斜截面上,正应力为,切应力为零D与轴线平行的纵截面上,正应力和切应力均为E与轴线平行的纵截面上

4、,正应力和切应力均为零AEDA3A4A2A16低碳钢应力应变曲线如图所示,则 。AD点的弹性应变大小等于OA1的长度,塑性应变大小等于OA2的长度。BD点的弹性应变大小等于OA1的长度,塑性应变大小等于A1A2的长度。C材料的伸长率(延伸率)等于OA3的长度。D材料的伸长率(延伸率)等于OA4的长度。BC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低碳钢拉伸应力应变关系呈现4个阶段:线性阶段、屈服阶段、硬化阶段和颈缩阶段。B铸铁拉伸应力应变关系也呈现上述4个阶段。C低碳钢拉伸屈服应力远小于压缩屈服应力。D铸铁拉伸强度极限远小于压缩强度极限。AD8冷作硬化现象是指材料 。A经历低温,弹性模量提高。B经历低温,弹性极

5、限提高。C经过塑性变形,弹性模量提高。D经过塑性变形,弹性极限提高。E经历低温,强度极限提高。F经过塑性变形,强度极限提高。D9图示杆1和2为铸铁杆,许用拉应力,许用压应力,两杆横截面积均为A,不考虑失稳,则 。1A F B 2A当时,许用载荷B当时,许用载荷C当时,许用载荷D当时,达到最大值。E当时,达到最大值。F当时,达到最大值。BF10设计轴向拉伸等直杆,截面形状为 最省材料。A实心圆B空心圆C实心正方形D用料与截面形状无关。D第三章 轴向拉压变形1单向均匀拉伸的矩形杆,受力之前在其侧面上画一个正方形(各边平行或垂直与棱线)和一个圆,并假想在其横截面上也画一个正方形和一个圆形,则受力后它

6、们变形为 。A侧面上一个矩形和一个椭圆,横截面上一个正方形和一个圆。B侧面和横截面上均为一个矩形和一个椭圆。C侧面和横截面上均为一个正方形和一个圆。D侧面上一个正方形和一个圆,横截面上一个矩形和一个椭圆。E侧面和横截面上均为一个曲边四边形和一条封闭曲线。A2壁厚均匀的圆钢管受到均匀拉伸时,其横截面 。A内壁半径增加,外壁半径减小。B内外壁半径均减小。C内外壁半径均增加。D内壁半径减小,外壁半径增加。B3图示杆件在轴线上B、C两点受一对拉力,则 。FABDCFAAB段有位移BAB段有应变CBC段有位移DBC段有应变ECD段有位移FCD段有应变ACDAF(b)AF(a) 4对于结构(a)和(b)中

7、A点的节点位移,在小变形条件下,下述说法 是正确的。A两结构节点A的位移均与力F成线性关系。B均为非线性关系。C结构(a)的成线性关系,结构(b)的成非线性关系。D结构(a)的成非线性关系,结构(b)的成线性关系。D5对于一般工程小变形静定桁架节点位移的计算,下述说法中 是正确的。A在计算各杆内力时,按原结构尺寸建立平衡方程。B必须由变形后的尺寸计算各杆内力。C必须由变形后的尺寸计算桁架节点位移。D计算桁架节点位移时,可以采用切线代圆弧的方法。ACD6结构a为静定桁架,结构b为静不定桁架。在两桁架中各改变一根杆的刚度,则 。A两结构内力均不变。B两结构内力均可能改变。C结构a内力不改变,结构b

8、内力可能改变。D结构a内力可能改变,结构b内力不改变。CABB7当图示拉杆受力变形时,斜截面AB将 。A平动B转动C平动加转动D平动加转动并变成曲面C8图示桁架杆1初始处于铅垂位置,在铅垂力F作用下,节点A的位移将 。1A2F1A铅垂向下B与铅垂线成向左下方C与铅垂线成向右下方D依据杆1和2的材料性质确定C9图示直杆两端固定,在温度均匀变化时,杆内将 。A引起应力,但不产生变形。B引起轴向应力,不产生轴向应变。C引起轴向应力,产生横向应变。D引起横向应力,产生轴向应变。BC10图示三铅垂杆材料及横截面尺寸相同,各杆温度均升高,不计水平刚性梁重量及温度引起的尺寸变化,杆3长 时各杆内不产生应力。

9、 1 2 3a 2aA 3B 2C 1Da 2aD第四章 扭转1圆轴扭转时,下述说法正确的是 。A在过轴线的纵向截面上不存在应力。B当变形很小时,圆轴各同周线的大小和间距不变。C同轴各点(除轴线上的点)均处于纯剪状态。D最大切应力发生在圆轴截面边缘各点。BCD2等直矩形杆受扭时,下述结论正确的是 。A横截面最大切应力发生在离形心最远处。B横截面变形后保持为平面。C横截面最大切应力发生在短边中点。D横截面变形后发生翘曲。CD3图示圆轴截面C处受集中扭力偶作用,AB段受均布力偶作用,则在B、C截面两侧的扭矩,和,有如下关系 。CBAA,B,C,D,B4不计截面突变处的应力集中,阶梯圆轴的最大切应力

10、发生在 。A扭转最大截面B直径最小截面C单位长度逆转角最大截面D上述三个结论都不对G1G2DTATBTCTD5图示圆轴由不同材料的杆和套牢固粘结在一起,且外套剪切模量大于内杆,则扭转变形时,图 横截面上切应力分布是正确的。 AMM裂纹(1)MM(2)6两圆轴材料分别为低碳钢和木材,在受扭后,圆轴(1)出现了平行于轴线的裂纹,圆轴(2)沿横截面断裂,则 。A圆轴(1)材料为低碳钢,(2)为木材。B圆轴(1)材料为木材,(2)为低碳钢。C两圆轴材料均为低碳钢。D两圆轴材料均为木材。B7某等截面轴的扭矩图面积的代数和等于零,则其两端面的相对转角 。A大于零B小于零C等于零D不能确定C8某等截面圆轴两

11、端受一对扭力矩,则 时,轴的单位长度扭转角不变。A轴的长度增加一倍B轴的材料由铝换为钢C轴的横截面由实心换为空心,并保持横截面面积不变D轴的横截面由实心换为空心,并保持横截面极惯性矩不变AD9两闭口薄壁圆轴承受的扭矩相同,横截面中心线围成的面积相等,横截面面积相等,但轴1壁厚均匀,轴2壁厚变化。则 A轴1内最大切应力大于轴2的最大切应力B轴1内最大切应力小于轴2的最大切应力C两周最大切应力相等D所给条件不能确定二轴切应力的相对大小B10圆形和矩形等厚度闭口薄壁杆的截面中心线所围成的面积相等,壁厚相等,承受的扭矩相同。设想两薄壁杆沿某一纵向截面剪开,则 。A剪开前,闭口圆形薄壁杆内最大切应力大于

12、闭口矩形薄壁杆内最大切应力B剪开前,闭口圆形薄壁杆内最大切应力小于闭口矩形薄壁杆内最大切应力C两闭口薄壁杆内最大切应力相等D剪开后,开口圆形薄壁杆内最大切应力大于开口矩形薄壁杆内最大切应力E剪开后,闭口圆形薄壁杆内最大切应力小于闭口矩形薄壁杆内最大切应力F两开口薄壁杆内最大切应力相等CD第五(1)章 弯曲应力(b)(a)1图示矩形截面悬臂梁和简支梁上、下表面都作用切向均布载荷q,则 的任意截面上剪力都为零。A梁aB梁bC梁a和bD以上结论都不正确C2梁在集中力偶的作用处, 。A剪力图和弯矩图均有突变B剪力图有突变,弯矩图连续C剪力图连续,弯矩图有突变D剪力图和弯矩图均连续C3静定组合梁的a,b

13、两种受载情形的唯一区别是梁a上的集中力作用在铰链左侧梁上,梁b上的集中力作用在铰链右侧梁上,铰链尺寸不计,则 。(a)(b)A剪力图相同B剪力图不相同C弯矩图相同D弯矩图不相同AC4静定组合梁的a、b两种受载情形的唯一区别是集中力偶。分别作用在铰链左、右侧,且铰链尺寸可忽略不计,则两种受载情形梁的 。(b)(a)A剪力图相同B剪力图不相同C弯矩图相同D弯矩图不相同BD5图a所示梁ABCD在C点作用铅垂力F;若如图b所示,在B点焊接一刚架后再在C点正上方H点作用铅垂力F,则两种情形 。(a)ABCDlll(b)ABCDlllHAAB梁段的剪力相同BBC梁段的剪力相同CCD梁段的剪力相同DAB梁段

14、的弯矩相同EBC梁段的弯矩相同FCD梁段的弯矩相同ACDF6梁的剪力,弯矩和载荷集度之间的微分关系,和适用于图 所示微梁段。D7悬臂梁左端自由,右端固定,梁上载荷无集中力偶,设梁上作用的最大集中载荷为(绝对值),梁内最大弯矩为,则 。A BC DE FCE(b)8图示组合梁 。A梁段AB弯矩为常量。B梁段AB剪力为常量。C梁段BC弯矩为常量。D梁段BC剪力为常量。ABBD9当集中力偶沿简支梁AB任意移动时, 。A梁内剪力为常量。B梁内剪力不为常量,但最大剪力值不变。C梁内弯矩为常量。D梁内弯矩不为常量,但最大弯矩值不变。A10外伸梁长l,载荷F可能作用在梁的任意位值,为了减小梁的最大弯矩值,则

15、外伸端长度a 。AC BDC第五(2)章 弯曲应力1下述论断正确的是 。A梁发生平面弯曲时,各横截面绕中性轴做相对转动。B承受横力弯曲的细长梁(剪力和弯矩都存在),平截面假设仍然成立。C承受横力弯曲的细长梁,平截面假设已不严格成立,但用于推导弯曲正应力仍具有足够的工程精度。D对于承受横力弯曲的细长梁,推导弯曲正应力和切应力时都不能用平截面假设。AC2图示铸铁悬臂梁的截面为槽形,从强度考虑图 的放置方式最合理。AABCDalala3图示简支梁 。AAB、CD段是纯弯曲,BC段是剪切弯曲。BAB、CD段是剪切弯曲,BC段是纯弯曲。C全梁都是纯弯曲。D全梁都是剪切弯曲。B4图示叠合梁,一根牢固胶合,

16、一根光滑叠合(未作任何固定连接),图1和图2分别是两梁横截面应力图,则 。(2)(1)A图1对应于胶合梁,图2对应于光滑叠合梁。B图1对应于光滑叠合梁,图2对应于胶合梁。C胶合梁与光滑梁都对应于图1,图2不正确。D胶合梁与光滑梁都对应于图2,图1不正确。A5图示悬臂梁的截面是边长为a的正方形,横截面B内的最大拉应力为 。ABCD B5图示悬臂梁的截面是直径为d的圆,则横截面B内的最大拉应力为 。ABCD CD(空心)CBA7下列四种截面梁,材料和横截面积相等,从强度观点考虑,图 所示截面梁能承受的弯矩最大。D8悬臂梁承受铅垂载荷F,则在梁内B截面的中性轴上 。A正应力(绝对值)最大B正应力(绝

17、对值)最小C切应力(绝对值)最大D切应力(绝对值)最小BC9矩形截面梁的拉伸模量大于压缩模量,则截面上的中性轴 。A在z轴上方,截面图形内B在z轴上方,截面图形外C在z轴下方,截面图形内D在z轴下方,截面图形外C10图示等强度梁,自由端承受集中力F,材料许用正应力为,许用切应力为,横截面等宽度b,高度为可设计量,则 。A B CD,但保证最小值为D第六章 弯曲变形ABCDalala1用积分法求图示梁的挠曲线轴方程,可分AB、BC、CD三段积分。确定积分常数时,在A点有 个位移边界条件,在B点有 个位移约束条件。A0,1D2,0B1,0E0,3C0,2F3,0EABCall2用积分法求图示梁的挠

18、曲线轴方程,可分AB、BC两段积分。确定积分常数时,在A、B、C三点分别有 个位移边界或连续条件。A1,1,1C1,2,2B1,1,2D2,2,2BB凹曲线D凹曲线凸曲线拐点C凹曲线凸曲线拐点A凸曲线3图示悬臂梁长2l,在自由端受铅垂向下的集中力F和顺时针力偶的作用,用虚线表示挠曲轴的大致形状,则正确的画法是 。C4梁截面为图示等腰三角形,适当削去顶部一小部分材料(图示阴影部分),有两个结论:(1)一定范围内提高梁的强度;(2)一定范围内增加梁的刚度,则 。A两个结论都正确。B两个结论都不正确。C结论(1)正确,结论(2)不正确。D结论(1)不正确,结论(2)正确。CABCall(a)ABCa

19、ll(b)ABCall(c)图 15参见下面两组图,和分别表示各图自由端C的挠度和转角,则由载荷叠加法得到的公式:, 。ABCall(a)ABCall(b)ABCall(c)图 2A对图1正确,对图2不正确。B对图1不正确,对图2正确。C对图1和图2都不正确。D对图1和图2都正确。D图 1ABCall(a)ABCall(b)ABCall(c)6下面两组图中,和分别表示各图自由端C的挠度和转角,图中填充黑色的梁段代表将改梁段看作刚化(弹性模量看作无穷大),则逐段变形效应叠加法公式 。图 2ABCall(a)ABCall(b)ABCall(c)A对图1正确,对图2不正确。B对图1不正确,对图2正确

20、。C对图1和图2都不正确。D对图1和图2都正确。A7对于梁采用高强度钢代替普通碳钢 。A有效提高梁的强度和刚度。B对梁的强度和刚度影响甚微。C有效提高梁的强度,对梁的刚度影响甚微。D对梁的强度影响甚微,有效提高梁的刚度。C8如图,悬臂梁在靠近固定端处开一小孔,则此小孔 。A显著降低梁的强度,对梁的刚度影响甚微。B显著降低梁的刚度,对梁的强度影响甚微。C显著降低梁的强度和刚度。D对梁的强度和刚度甚微。A9等截面直梁在弯曲变形时,挠曲轴曲率最大处, 一定最大。A最大正应力D转角B弯矩E剪力C挠度F最大切应力AB10图示三段梁的材料、尺寸和约束完全相同,承受不同的载荷,设三梁中点C的挠度和转角分别为

21、,和,则有 。C(1)llC(2)llC(3)llACBDAD第七章 应力应变状态分析1通过构件内部一点作微截面,在一般受力情况下,当微截面方位改变时,微截面上的 。A正应力和切应力均不变化B正应力和切应力均变化C正应力变化,切应力不变化D正应力不变化,切应力变化B2图示单元体最大主应力与x轴(水平向右)的夹角(从x轴逆时针转为正)为 。ACBDAA3构件内某点的平面应力状态所对应的应力圆退缩为图中A点,则在其受力平面内,改点处 。A应力为零B切应力为零C四周均受拉D四周均受压BC4如图,承受轴向拉力的长板条有一突起的尖角和一凹沟, 。HGA尖顶G处和凹沟底H的应力都为零B尖顶G处和凹沟底H都

22、存在应力集中C尖顶G处存在应力集中,凹沟底H应力为零D尖顶G处应力为零,凹沟底H存在应力集中D5图示单元体的最大切应力作用面是图 所示阴影面。(D)(C)(B)BO6构件某点处应力的三向应力圆如图所示,H1位于阴影区内,H2位于无阴影区内,那么 。AH1的坐标值一定是构件该点处某一微截面的应力值BH1的坐标值一定不是构件该点处任何微截面的应力值CH2的坐标值一定是构件该点处某一微截面的应力值DH2的坐标值一定不是构件该点处任何微截面的应力值AD (1) (2)7图(1)和(2)微体均为平面应力状态微体,设是z轴的方向应变,则 。A两微体均等于零B两微体均小于零C两微体均大于零D微体(1)小于零

23、,微体(2)等于零E微体(1)等于零,微体(2)小于零D8如图各向同性等厚度均质薄板两对边上分别承受均布载荷和,则该板处于 。A平面应力状态和平面应变状态B平面应力状态,不是平面应变状态C平面应变状态,不是平面应力状态D既不是平面应力状态,也不是平面应变状态B9图为很长的等截面拦水坝的一段,在静水载荷下,坝体可以认为是处于 。A平面应力状态,不是平面应变状态B平面应变状态,不是平面应力状态C既是平面应力状态,也是平面应变状态D既不是平面应力状态,也不是平面应变状态B(1)(2)10图(1)所示等直杆杆端承受均布载荷q。图(2)将该杆放入刚性模中,加载前杆的侧面与光滑壁面刚好贴合,无间隙也无摩擦

24、,则 。A两图轴向正应力相等B两图轴向正应变相等C图(1)的最大轴向正应变大于图(2)的最大轴向正应变D图(1)内任一点的最大切应力大于图(2)内任一点的最大切应力ACD第八章 复杂应力状态强度问题1低碳钢圆截面试件拉伸断面中心部分垂直于试件轴线,其原因是 ,海底岩石被观察到产生显著的塑性变形,原因是 。A低碳钢是脆性材料;海底岩石是塑性材料B试验的偶然性;试验的偶然性C试件内有缺陷;试件内有缺陷D低碳钢拉伸后期的局部颈缩引起内部三向拉应力;海底岩石承受三向静水压力。D2低碳钢材料在接近三向等应力拉伸时,宜选用 强度理论作强度校核。A第一B第二C第三D第四A3已知脆性材料的许用拉应力与泊松比,

25、根据第一和第二强度理论所确定该材料纯剪时的许用切应力分别为 。A,B ,C ,D,C4塑性材料的许用拉应力,根据第三和第四强度理论所确定该材料纯剪许用切应力分别为 。A,B ,C ,D,B5塑性材料制成的圆轴抗弯截面系数为,承受弯矩和扭矩的作用,他们对应的横截面最大正应力和最大切应力分别为和,材料单向拉伸许用应力。根据第三强度理论,强度条件可写为 。AC BDAC6塑性材料制成的圆轴处于弯拉扭组合变形状态,横截面弯曲正应力、拉伸正应力和扭转切应力分别为、和,材料单向拉伸许用应力为。根据第四强度理论,强度条件可写为 。AC BDD7铸铁构件需用拉应力,泊松比,构件危险点主应力分别为,根据强度理论

26、,此构件 。A安全B不安全C不能确定A8厚壁玻璃杯因倒入沸水而破裂,裂纹一般起始于 。A内壁B外壁C壁厚的中间D无规律B9圆轴承受弯矩和扭矩(二者均不等于零)的联合作用,根据第三和第四强度理论设计的轴的直径分别为和,则 。ACBD和的相对大小不能确定AABCD10图示铸铁制成的悬臂梁,自由端承受集中力F,危险截面的危险点有A、B、C、D四点,其中C为截面形心。B、D两点的强度分别适宜于用 强度理论校核。A第一,第一C第一,第二B第二,第二D第二,第一C第九章 压杆稳定问题1是非判断:对于轴向拉压杆,由于横截面上正应力均匀分布,不必考虑横截面合理形状,此结论 。A对轴向拉杆正确C对拉压杆都正确B

27、对轴向压杆正确D对拉压杆都不正确A2一端固定,一端为弹性支承的压杆如图所示,其长度因数的变化范围为 。AC B小柔度杆中柔度杆大柔度杆DC3参见图示临界应力总图,若中柔度杆采用大柔度杆的欧拉公式计算临界应力,则结果一般是 ,反过来,若大柔度杆采用中柔度杆的经验公式计算临界应力,则结果是 。A安全但保守的;安全但保守的B安全但保守的;不安全的C不安全的;安全但保守的D不安全的;不安全的D4圆截面大柔度杆的材料和杆端约束保持不变,若将其几何尺寸(长度和横截面直径)都增加到原来的2倍,则其临界压力 。A为原压杆的B与原压杆的相同C为原压杆的2倍D为原压杆的4倍DDCBA5压杆两端为球形铰,在横截面积

28、及其它条件均相同的情况下,采用图 所示截面积形状时稳定性最好。D6细长杆采用高强度钢代替普通碳素钢 。A有效提高杆件受拉伸的强度与受压时的临界应力B有效提高杆件受拉伸的强度,但对受压时的临界应力影响不大C对杆件受拉伸的强度影响不大,但有效提高受压时的临界应力D对杆件受拉伸的强度和受压时的临界应力都影响不大BABCD7图示结构AB和CD都是细长杆,且设AB总是大柔度杆。结构其它条件不变,将AB杆的弯曲刚度EI提高到原来的倍(),则结构的临界载荷为原来的 。A倍B大于倍C从原临界载荷至倍之间的某个值。D小于原临界载荷C8图示结构为大柔度杆,在立柱中开一个小孔后,临界载荷 (不考虑强度问题)。A大幅

29、度降低B基本保持不变C大幅度提高D不能肯定如何变化()B()9图b所示大柔度压杆除多一弹簧中间支撑外,其余均与图a大柔度杆相同,设图a和图b压杆临界载荷之比,则 。ACBDAb3b(1)(2)10图(1)所示立柱为大柔度杆,下端固定,矩形截面,边长b和3b,将两根与之完全相同的柱支承一刚性桌面,且上与刚性桌面,下与刚性地面固结(图(2),设载荷分别作用在单立柱或桌面结构中心,且不计结构自重,设图(2)与图(1)临界载荷之比,则 。A2C8 B4D18C第十章 非对称弯曲与特殊梁1对于一般非对称弯曲有两个结论:(1)不可能产生平面弯曲;(2)中性轴仍通过形心。其中 。A结论(1)不正确,结论(2

30、)正确B结论(1)正确,结论(2)不正确C结论(1)和(2)都正确D结论(1)和(2)都不正确A(2)(3)(4)2等直悬臂梁自由端作用集中力F,四种端面及承载情况如图,其中C是截面形心,则 。(1)A(1)、(3)是对称弯曲,(2)、(4)是非对称弯曲B(1)、(3)是平面弯曲,(2)、(4)不是平面弯曲C(1)、(2)、(3)是平面弯曲,(4)不是平面弯曲D全部是平面弯曲AC3如图,承受纯弯悬臂梁自由端面宽a高2a,M是外力偶矢,A、B、C是三个挠度方向(其中B与外力偶矢垂直),只有一个是正确的,则正确的是 。A4图示简支梁,其矩形截面宽b高2b,上半部分空心,跨度中点载荷通过截面形心C*

31、,则截面应力最大点是 。DC*ABCDF第4题CABCM第3题图5图示丁字形截面,剪心位置在 点,其中C点为截面形心。B6图示截面剪心的大致位置在 。A7图示截面剪心的大致位置在 。ABCD第5题图第6题图ABC第7题图ABCDDDab8图示开口圆环截面,合剪力向下,a、b两点分别在顶部和底部,则截面切应力方向 。A在a点向右B在a点向左C在a点向下D在b点向右E在b点向左F在b点向下BD钢铝9复合梁由尺寸相同的钢和铝梁上下牢固粘合而成(截面见图),承受纯弯曲,则最大正应力(绝对值)发生在 。A钢梁顶部B铝梁底部C钢梁和铝梁交界面铝梁一侧D钢梁和铝梁交界面钢梁一侧A10两完全相同的矩形截面梁均

32、承受纯弯矩,梁内最大正应力均为(绝对值),若在承载时将两梁上下牢固粘合(设粘结面曲率的微小差异可由粘结剂填补且厚度可忽略),卸去载荷后,梁内最大正应力(绝对值)为 。A0BCDB第十一章 能量法(一)1某线弹性结构在单独作用下的外力功,在单独作用下的外力功,其中和为沿相应载荷方向的位移,设在和共同作用下的外力功为,则一定有 。ABCD上述三个答案都不正确D2图示简支梁在均布载荷q作用下的挠曲轴如图所示,则广义力q所对应的广义位移为 。qA从梁K点到L点的平均挠度B挠曲轴在点转角C所围成的面积D整个挠曲轴与变形前轴线位置所围成的面积EI2l(a)C(b)2EIlEIl3图(a)悬臂梁弯曲刚度EI

33、,图(b)阶梯悬臂梁弯曲刚度分别为EI和2EI,在同样的铅垂力F作用下,两梁内的应变能分别为和,则有 。AC BD上述三个答案都不正确B4某线弹性结构在无载(亦无初应力)时,在某一位置作用力F,结构的应变能为,若该结构在作用一初载荷后,再在同一位置作用力F结构应变能增加,则一定有 。ACB D上述三个答案都不正确D(b)(a)5图示简支梁有(a)和(b)两种受力状态,虚线表示承载后挠曲线形状,我们有 。ABCD(a)A(b)6图a所示悬臂梁在力F作用下挠度为,图b所示桁架在力F作用下位移为。设梁的应变能为,桁架各杆应变能之和为,则 。ACB D缺少条件,不能判断A7如图,设线弹性材料的阶梯悬臂

34、梁在力F和2F的作用点挠度分别为和,又设悬臂梁的应变能为,则有 。ABCDD(a)8某线弹性结构在图a所示受力状态下,点向左和向上的位移分量分别为和,则图b受力状态下,点 。A向左和向上的位移分量分别为和(b)B向左的位移为零,向上的位移为C向左的位移为,向上的位移为零D向左和向上的位移均为零E以上四个结论都不正确B9用虚功原理推导计算结构位移的单位载荷法时, 。A实际载荷所引起的位移作为所引进单位力系统的虚位移B单位力所引起的位移作为该单位力系统的虚位移C实际载荷所引起的变形作为所引进单位力系统的虚变形D单位力所引起的变形作为该单位力系统的虚变形AC10在计算结构某一载荷作用点相应位移时,有

35、克罗第恩格赛定理(简称定理一)和卡氏第二定理(简称定理二),其中和分别是结构的应变能和余应变能,则 。A定理一能解决的问题定理二都能解决B定理一能解决的问题定理二都能解决C某结构是非线性弹性结构,应当用定理一D某结构是非线性弹性结构,应当用定理二BC第十二章 能量法(二)1材料力学课程介绍的冲击应力分析是一种简化计算或工程分析方法,其中 。A忽略了冲击物的质量B忽略了被冲击物的质量C忽略了被冲击物的弹性(被视为刚体)D忽略了冲击过程中的能量损失BD2等截面简支梁有两种承载情形:(1)中点放置重量为的物体;(2)重量为的物体从高H处落于梁中点。若将该梁合理削去部分材料制成等强度梁,则 。A在静载

36、情形,只能保持许用重量不变,不能提高B在静载情形,能够提高C在冲击载荷情形,只能保持许用重量不变,不能提高D在冲击载荷情形,能够提高ADAlb2bb2b3悬臂梁横截面宽2b高b,(1)在自由端静止放置一重物,许用重量为,(2)重物从高H处落于自由端,许用重量为。若将悬臂梁截面立放(宽b高2b),相应静、动载许用重量分别变为和,则有 。ACBD以上三个结论都不正确C4外伸梁两支座中点静止放一重物时,点和自由端点的静挠度分别为和,若重物自高H处落下,动荷系数计算式,当计算的动挠度时, ,当计算的动挠度时, 。A,C,B,D,A5重物从高H处落于简支梁中点,若将支座A改为弹簧支撑,则动荷系数 。(b

37、)(a)A增加B不变C减小D不能确定C6重物从高H处落于悬臂梁自由端A,若在自由端加一弹簧支撑,则动荷系数 。(a)(b)A增加B不变C减小D不能确定A7半径为R的均质圆环,其横截面半径。圆环在自身轴线平面内绕圆心以匀角速度转动,为减小圆环内动应力,可以 。A增大圆环半径RD减小横截面半径rB减小圆环半径RE增加角速度C增大横截面半径rF降低角速度BF8材料力学中,横向剪力对梁变形的影响通常忽略不计,但对于 ,剪力的影响不宜忽略。A细长圆截面梁C短而粗的薄壁圆管B细长矩形梁D短而粗的一般薄壁截面梁CDx9图示两端铰支杆,设挠度,代入由能量法推导压杆临界载荷公式,求得临界载荷解答为,则有 。AC

38、BD不能确定比大还是小B10图示两端铰支杆,在两端作用轴向压力F,在梁中点C作用向上的横向力,是C点的挠度,则 。A当时,B当时,C当时,D当时,B第十三章 静不定问题分析(a) (b) 1图a和图b所示梁的静不定度分别为 。A2度,2度C1度,2度B2度,1度D1度,1度(a)B(b)2图a和图b所示刚架的静不定度分别为 。A3度,4度C3度,6度B3度,5度D4度,7度C(b)(a)3图a和图b所示刚架的静不定度分别为 。A9度,9度C12度,12度B9度,8度D12度,11度D(b)(a)4图a和图b所示刚架的静不定度分别为 。A10度,9度C11度,10度B10度,10度D11度,11度ARAB1 (c)RAB1 (b)5图a所示静不定结构,已解得,为用单位载荷法求B点的水平位移,甲同学采用图b的单位载荷系统,乙同学采用图c的单位载荷系统,则 。RABBBB (a)A仅甲同学正确C两同学均正确B仅乙同学正确D两同学均不正确CaaC6设、分别为结构在对称面上C点的轴力、剪力和弯矩,、和分别为C点处的水平、铅垂位移和转角,则有 。A,C,BCDBC7设、分别为结构在反对称面上C点的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