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环境学课程总结课程内容第一部分:本课程的基础内容,包括环境的基本概念、环境问题的产生与发展、环境科学简介;(第1章)第二部分:本课程的重点内容,包括水、大气、土壤、固废、噪声污染的产生机理、危害、度量指标及污染防治技术;(第26章)第三部分:本课程的扩展内容,简单介绍生态环境保护(第7章)绪论部分环境及环境问题 (理解)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发展 (掌握)环境保护的发展 (了解)环境科学研究的环境 P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本法所称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风景名胜区、温泉、
2、疗养区、自然保护区、城市和乡村等。”内涵的理解环境问题 P2原生环境问题(自然因素)次生环境问题(人为因素) 根据环境问题发生的先后和轻重程度,可大致分为三个阶段:(1)环境问题的产生与生态环境早期破坏。包括人类出现以后至工业革命的漫长时期,又称早期环境问题阶段。(2)城市环境问题突出和“公害”加剧。从工业革命到发现南极臭氧空洞,又称近代环境问题阶段。(3)全球性和广域性环境问题,即当代环境问题阶段。它始于1984年英国科学家发现,1985年美国科学家证实南极上空出现“臭氧空洞”。环境问题的产生与发展 P3-41.“第一次浪潮”的环境问题:土地及资源破坏人口的大量增加;原始植被的大量破坏2.“
3、第二次浪潮”的环境问题:环境污染及公害事件以“八大公害事件”为代表被动采取对策保护环境,以污染治理为主3.“第三次浪潮”的环境问题:转移;全球环境问题开始积极保护环境,重视环境规划与管理可持续发展的探索小结:三阶段环境问题的核心走向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历程可持续发展思想的产生早期的反思寂静的春天一服清醒剂增长的极限可持续发展的正式提出我们共同的未来重要的里程碑1972年第一次人类环境会议水环境保护水资源与水循环(了解)水体污染及水体污染物(理解)水质指标及水质标准(掌握)常用污水处理技术(掌握)水体污染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水体污染是指水体因某种物质的介入,而导致其化学、物理、生物或者放射性
4、等方面特性的改变,从而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质恶化的现象实质:进入水体的污染物质含量超过了水体的自净能力(P20)水体污染物及主要水质指标 P13(重点掌握)为反映水体受何种污染,以及污染的程度,需要用水质指标来表示:物理方面化学方面生物方面常用物理性水质指标固体物质: 水质分析中把固体物质分为两部分:水样经过过滤后,滤液蒸干所得的固体即为溶解性固体(DS),滤渣脱水烘干后即是悬浮固体(SS)。两者合称为总固体(TS)。SS 悬浮物质(mg/L,水样通过0.45m滤膜过滤后,被滤纸截留的残渣在一定温度下(103105)烘干至恒重后所残余的固体物质总量) 浊度:水中
5、悬浮物对光的散射情况的量度(NTU散射浊度单位),表明仪器在与入射光成90角的方向上测量散射光强度。浊度仪常用物理性水质指标温度()色度臭和味放射性指标(总放射性、总放射性,Bq/L)化学组分及特征指标无机组分和有机组分:酸碱 pH值植物营养元素无机有毒物质耗氧有机物有机毒物含氮化合物 关于氮的几个指标:非离子氨:水中游离的氨NH3氨氮( NH3N):非离子氨和离子态NH4之和硝酸盐氮:以NO3形式存在的氮亚硝酸盐氮:以NO2形式存在的氮凯氏氮:有机氮和氨氮之和有机氮:主要指蛋白质和尿素,凯氏氮与氨氮测定值的差值TN:一切含氮化合物以N计量的总称 无机有毒物质及指标金属类 汞、铬、镉、铅、锌、
6、镍、铜、钴等; 金属毒物不能被降解,只能在不同形态间转化、分散;且不同形态其毒性也不一样非金属类 砷、硒、氰、氟、硫(S2-)、亚硝酸盐等化 学 性 指 标有机物生化需氧量(BOD)P14反映了在有氧的条件下,水中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的量有机污染物被好氧微生物氧化分解的过程,一般可分为 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主要是有机物被转化成二氧化碳、 水和氨;第二阶段主要是氨被转化为亚硝酸盐和硝酸盐。污水的生化需氧量通常只指第一阶段有机物生物氧化所 需的氧量,全部生物氧化需要20100d完成。实际中,常以5d作为测定生化需氧量的标准时间,以20为测定的标准温度,称5日生化需氧量(BOD5);通常是BOD总的7
7、0%左右。BOD: biological oxygen demand在一定条件下、一定时间内微生物氧化分解水样中有机物所需要的溶解氧量(以mg/L为单位) 。化 学 性 指 标有机物化学需氧量(COD)P14常用的氧化剂主要是重铬酸钾K2Cr2O7 (称 CODCr )和高锰酸钾KMnO4 (称CODMn 、高猛酸盐指数或OC ) 。其中CODCr用于污染严重的污水,CODmn用于微污染的水废水中无机的还原性物质同样被氧化。如果废水中有机物的组成相对稳定,则化学需氧量和生化需氧量之间有一定的比例关系:生活污水通常在0.40.5。这个比例决定了废水的可生化降解性能。COD: chemical o
8、xygen demand在一定条件下,用化学方法氧化分解废水水样中还原性物质(主要是有机物)过程中,所消耗的氧化剂量,折合成氧量(O2)(mg/L)。有机有毒污染物酚类化合物:煤气、焦化、石油化工、制药、油漆有机农药:有机磷、有机氯多环芳烃(PAH):由石油、煤、可燃气等不完全燃烧或高温处理条件下产生,致癌多氯联苯(PCB):电器绝缘和塑料增塑剂洗涤剂:泡沫、富含磷、表面活性剂生物污染物病原微生物:条件允许会大量增殖常用指标 :粪大肠菌群:每升水样所含有的粪大肠菌群的数目 (个/L)细菌总数:1ml水样品,在普通琼脂培养基中经37、24 h培养后所生长的细菌菌群总数。(个/ml)地面水环境质量
9、标准GB38382002P15地表水功能类别的划分各类地表水的水质要求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常规项目 污水处理技术 P35物理处理方法 (掌握)化学处理方法 (了解)物理化学处理方法 (了解)生物处理方法 (掌握)污水处理工艺流程(能看懂简单的流程)格栅 P37格栅由一组(或多组)相平行的金属栅条与框架组成,栅条之间形成缝隙。倾斜安装在进水的渠道,或进水泵站集水井的进口处,以拦截污水中粗大的悬浮物及杂质。作用:去除可能堵塞水泵机组及管道阀门的较粗大悬浮物或漂浮物,并保证后续处理设施能正常运行。机械自动格栅安装运行中的自动机械格栅不锈钢机械自动格栅沉砂池 P38沉砂池一般设置在泵站或沉淀池之前,用
10、以分离废水中比重较大的砂粒、灰渣等无机固体颗粒,使水泵和管道免受磨损和阻塞,同时也减轻沉淀池的无机负荷,使污泥具有良好的流动性,便于排放输送。按照池内水流方向的不同,沉砂池可分为平流式和竖流式两种,其中以平流式应用最为广泛。近年来,曝气沉砂池也得到了推广应用。 平流式沉砂池平流式沉砂池是一种最传统的沉砂池,它构造简单,工作稳定。 入流渠;出流渠;闸板;水流部分;储砂斗沉淀池 P38沉淀是利用水中的悬浮颗粒与水的密度差进行分离的基本方法。沉淀池是分离污水中固体悬浮物的重要设施,污水中的绝大部分悬浮物都是依靠它进行沉淀分离处理。 沉淀法可去除水中的沙粒、化学沉淀物、混凝处理所形成的絮体和生物处理的
11、污泥。操作简单易行,分离效果又比较好,是水处理的重要过程。其设置通常在过滤池之前,或在污水生化系统的前后。在生化系统之前称为初沉池,其主要作用是保证生物处理设备净化功能的正常发挥;在生化系统之后,称为二沉池,主要用以分离生物污泥,使处理水得以澄清。 沉淀池三种流态平流式竖流式辐流式 辐流式沉淀池废水化学处理法主要用于除去溶解性物质和自然沉淀无法去除的悬浮物质:中和法 化学沉淀法氧化还原法 废水物理化学处理法利用物理化学作用,使污染物质由水相转移到与水不相溶的另一相,从而分离或回收:混凝法气浮法化学混凝混凝法,是指在混凝剂的作用下破坏胶体的稳定性,使废水中的胶体和细微悬浮物凝聚为絮凝体,从而予以
12、分离除去的水处理法。10-10 10-9 10-7 10-4 粒度(m)真溶液 胶体溶液 悬浮液 混凝法沉淀法胶体是颗粒粒径在0.1m1nm之间气浮法 P40原理:应用:去除相对密度小于1的悬浮物,如油类某种方法产生大量微气泡污染物气泡与污水中密度接近于水的污染物微粒黏附形成密度小于水的气浮体上浮成为浮渣,被去除废水生物处理 p40利用生物(主要是微生物)对水体污染物的吸收、降解,使其浓度降低或转化为无害物质,主要有:好氧生物处理法 (掌握)厌氧生物处理法 (了解) 好氧活性污泥法基本流程以活性污泥为反应主体的技术1.曝气池:微生物降解有机 物的反应场所2.二沉池:泥水分离3.污泥回流:确保曝
13、气池内 生物量稳定4.曝气:为微生物提供溶解 氧,同时起到搅拌 混合的作用。曝气系统与空气扩散装置活性污泥反应器来自空压机的空气剩余污泥污泥井混合液回流污泥系统二沉池处理水进水活性污泥法的基本流程 好氧生物膜法 p42 生物膜法是与活性污泥法平行发展的一种污水处理技术方法; 实质是使细菌类微生物和原生动物、后生动物类的微型动物附着在滤料或某些载体上,并在其上形成膜状生物污泥-生物膜 活性污泥法中的微生物是呈悬浮状态的,属于悬浮生长体系;而生物膜法中的生物呈附着膜状,属于附着生长系统或固定膜工艺 生物膜法的基本流程初沉池初沉池作用:去除大部分悬浮固体物质,防止生物膜反应器堵塞,尤其对空隙小的填料
14、是非常必要的。二沉池二沉池作用:去除脱落的生物膜,提高出水水质出水回流出水回流作用:提高生物膜反应器的水力负荷,加大水流对生物膜的冲刷作用,更新生物膜,避免生物膜的过量累积,从而维持良好的生物膜活性和合适膜厚度。生物膜反应器处理水原污水 在这样的处理系统中,一系列圆盘结构装置部分浸没于污水中,部分在空气中并不断地旋转,这样便保持了良好的通气效果及与污水的接触,从而在圆盘上形成了“生物膜”。生物转盘城市生活污水处理流程大气环境保护大气圈的结构及大气组成(掌握)大气污染及大气污染物(理解)影响大气污染的气象因素(掌握)几种典型大气环境问题(掌握)大气污染控制技术(理解)大气圈的分层 P50根据温度
15、、成分、荷电等物理性质和大气垂直运动状况: 对流层 平流层 中间层 热成层 逸散层大气污染物 P6671自然过程或人类活动向大气中排放的对环境和人类产生危害的物质。按形成过程:一次污染物(直接由污染源排放)二次污染物(某些一次污染物在大气中发生一系列发应形成的新污染物质,往往毒性更强)按物理状态分类:气溶胶态污染物(颗粒物)和气态污染物气溶胶态污染物的几个重要指标 P68总悬浮颗粒物(TSP):悬浮于空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粒径小于等于100微米的颗粒物;降尘:粒径大于10微米的颗粒物,容易沉降或被阻留在上呼吸道。飘尘:粒径小于等于10微米的颗粒物。我国已将飘尘改为可吸入颗粒物(PM10)。能在空
16、气中长时间悬浮,易随呼吸侵入人体的肺部组织,对人体健康危害较大。主要气态污染物SOxNOxCO、CO2HCO3结合典型大气环境问题掌握影响大气污染的气象因素 P54大气的运动大气温度层结大气稳定度大气的运动 P54风:大气的水平运动 风向、风速、风玫瑰图、污染系数大气湍流:大气的不规则运动 表现为风速的脉动和风向的摆动 垂直方向温度和风速分布不均引起 注意:风向为风吹来的方向大气的湍流运动 P55大气湍流 大气的不规则运动:风向摆动、风速涨落(较类似分子热运动)湍流的形成:热力湍流:由于垂直方向温度分部不均匀引起 ,其强度主要取决于大气稳定度 ;机械湍流:由于垂直方向风速分布不均匀及地面粗糙度
17、引起的 ,其强度主要决定于风速梯度和地面粗糙度 湍流的发生和强度取决于风速、大气热状况和地面状况大气运动的意义风和湍流具有极强的扩散能力,风速越大,湍流越强,对污染物的扩散越有利。在主导风向上,风的平流输送能力大于湍流扩散。风和湍流是决定污染物在大气中扩散稀释的最本质的因素,其他一切气象因素都是通过风和湍流的作用来影响污染物扩散的。大气稳定度 P60大气稳定度:垂直方向上大气的稳定程度,是大气对在其中作垂直运动的气团是加速、遏制还是不影响其运动的一种热力学性质。污染物在大气中的扩散与大气稳定度有密切的关系大气稳定度的判定 P61 气块加速运动,大气是不稳定的; 气块减速运动,大气是稳定的; 大
18、气是中性的。气温垂直递减率 P56气温沿垂直高度的变化气温随高度变化快慢这一特征可用气温垂直递减率来表示;- dT/dz指单位(通常取100m) 高差气温变化速率的负值如果气温随高度增高而降低,为正值,如果气温随高度增高而增高,为负值。d,干绝热递减率根据计算得到,d约为0.98/100m,近似1/100m。 (K/100m) 大气稳定度对烟流的影响 P62波浪型ZT锥型ZTZT平展型ZTZT熏烟型爬升型大气稳定度与烟流形状典型的大气环境问题酸雨臭氧层空洞温室效应光化学烟雾产生机理及危害大气污染综合防治大气污染治理的技术措施 P79 颗粒物控制技术 气态污染物控制技术 颗粒物控制技术 79从气
19、体中除去或收集颗粒物除尘器气态污染物控制技术 P84吸收作用(污染物从气相转移到液相,可能同时有化学反应)吸附作用(气体结合到固体,物理吸附或化学吸附)催化反应(污染物在催化剂作用下发生反应,转化)其他(燃烧、冷凝、生物法等)固体废弃物处置与利用固体废物及危害(理解)固体废物的处理和处置(掌握)固体废物的资源化(掌握)固体废物处理的污染防治原则(理解)固体废弃物的分类生 活 垃 圾我国固废法中的分类危险废物工业固体废物固体废弃物的处理、处置与资源化处理最终处置资源化处理(Treatment) P127 通过物理、化学、生物以及生物化学、物理化学等方法将已产生的固体废物转化成便于运输、贮存、利用
20、和处置的形式,达到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目的的活动;可以看成是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置的前处理(Pretreatment)过程。包括物理处理、化学处理、热处理、固化处理和生物处理技术固体废弃物的处理技术物理处理 (了解)通过浓缩或相变化改变固废的结构,使之成为便于运输、储存、利用或处置的形态。具体方法有:压实、破碎、分选、浓缩等。化学处理 (了解)利用化学方法破坏固废中的有害成分从而使其达到无害化。具体方法有:氧化、还原、中和、化学沉淀和化学溶出等。热处理 (掌握)通过高温破坏和改变固废组成和结构,同时达到减容、无害化或综合利用的目的。具体方法有:焚化、热解、焙烧、烧结等。固化处理 (了
21、解)采用固化基材将废物固定或包裹起来以降低起对环境的危害,从而能较安全地运输和处置。其对象主要是危险废物。生物处理 (了解)利用微生物分解固废中可降解的有机物从而使其达到无害化或综合利用。具体方法有:好氧处理、厌氧处理等。固体废弃物的处理技术焚烧 P130是一种热处理技术,指的是利用高温氧化作用将有机物转变成简单无机物并放出热量的过程优点:最大限度地减容和比较彻底的消毒使废物变成无害并可回收废物焚烧所产生的热量(能)。缺点:存在二次污染(灰渣、废气);单位投资和处理运转成本较高;对废物有一定要求(热值)热解 P130热解又称高温分解或干馏,是指在无氧或缺氧条件下通过加热有机固体废物使其高分子螯
22、合状态破坏,分解生成低分子化合物的过程。热解为吸热反应优点:将固体废物中的有机质转化成可燃性气体、油和碳黑等贮存性能源,便于运输和贮存;废物中的硫和重金属元素等有害成分被固定在熔融焦渣(碳黑)中,易于处置,处理对象:生活垃圾、有机污泥、农用固体废物、塑料、橡胶制品等。卫生填埋 (掌握)卫生填埋的关键技术:选址、填埋方法、渗滤液和填埋气的控制、封场恢复等渗滤液垃圾在填埋过程中因发酵、雨水的淋滤和冲刷以及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浸泡而滤出的污水。有机污染物浓度高氨氮含量较高(约占总氮的85-90%),尤以中老年填埋场渗滤液为最。磷含量偏低金属离子含量较高TDS含量较高色度较高水质随填埋时间的变化较大卫生填
23、埋场防渗层铺设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防渗衬层结构图铺设防渗膜渗滤液收集管垃圾填埋气垃圾在填埋场中,由于微生物的生化降解作用会产生好氧和厌氧分解。填埋初期,垃圾中有机物开始进行好氧分解,产生CO2等,填埋区氧被耗尽时,有机物开始转入厌氧分解,产生CH4、N2、NH3、H2S等。a)填埋气收集井 b)渗透性排气系统 c)密封法排气系统卫生填埋场填埋气的控制与收集 李坑垃圾填埋场封场安全土地填埋 P137用来处置有毒有害废物在结构上更强调对地下水的保护、渗滤液的处理和填埋场的安全监测最后封场用的覆盖层也必须采取防渗措施固体废弃物的资源化 P145从固体废物中回收物质和能源的过程包含三层含义: 物质回收(
24、Material Recovery); 物质转换(Material Conversion); 能量回收(Energy Conversion);“三化”原则减量化是指减少固体废物的产生量和排放量 资源化指采取各种措施从固体废物中回收物质和能源,包括物质回收、物质转换和能源回收 无害化是对已产生又无法或暂时不能综合利用的固体废物,经过物理、化学或生物等方法,进行处理和处置,达到废物的消毒解毒或稳定化 噪声污染及防治噪声及危害 (理解)噪声的度量 (掌握)噪声控制标准 (了解)噪声的防治技术 (掌握)噪声分类 P154按产生环境分类 交通噪声、工业生产噪声、建筑施工噪声、 社会生活噪声噪声的度量 P
25、156噪声的客观度量:频率f与波长声压P(Pa)、声功率W(w)、声强I(w/m2)声压级LP、声功率级LW、声强级LI噪声的主观度量:(掌握)响度级A声级与等效连续A声级Leq声压P、声强I及声功率W声功率W(w) (声源特性) 单位时间内声源辐射的能量声强I(w/m2)(度量声强弱的物理量) 单位时间通过与声波方向垂直的单位面积上的声能量;声压P(Pa)(度量声强弱的物理量) 声波传播过程引起的空气介质的压力变化;对于频率为1000HZ的声音:听阈( 210-5Pa) 痛阈( 20Pa) IW/S IP2/c级与分贝(dB)声压级LpLp=20lg(P/P0) 参考声压P0取为210-5P
26、a(1000Hz的听阈声压)(声压级的引入,使人的听力从听阈到痛阈的范围变为0120dB) 响度级 P158人耳对声音大小的感觉不仅与声压有关,还与频率有关系。人耳对高频声音较为敏感,而对低频声音则较为迟钝。响度级是把声压级与频率统一起来表示响度的主观量,以LN表示 ;是以1000Hz的纯音作为基准,当噪声听起来与基准音一样响时,就把这个1000Hz纯音的声压级称为该噪声的响度级,单位为“方”(phon)。响度级LN 单位方(phon)如某一噪声与声压级为70dB的1000Hz纯音一样响时,该噪声的响度级就是70方。等响曲线A声级 P160人耳对低频声不敏感,对高频声敏感把噪声的客观物理量与人
27、的主观感觉结合起来A计权网络:特殊的滤波器,是根据等响曲线40phon设计的;在低频有较大衰减,高频不衰减甚至放大;模拟人耳的听觉特性A声级:由A计权网络处理后得到的声级(LA) (dBA)A声级与人耳对噪声强度和频率的感觉最相近,应用广泛,适于评价连续稳态噪声等效连续A声级Leq等效连续A声级:对起伏或不连续的非稳态噪声,用能量平均的方法,以一个连续不变的A声级表示该段时间内的噪声声级 (dBA)等效连续A声级与人的主观反应有很好的相关性噪声控制对策 P160从声源上降低噪声在噪声传播途径上降低噪声 (掌握)敏感目标自身的保护噪声传播途径中的控制技术吸声:利用一定的吸声材料或吸声结构来吸收声
28、能 ,从而降低噪声强度消声:在空气动力设备的气流通道上安装消声器,允许气流通过的同时阻止或减弱噪声隔声:利用遮挡物的阻隔,使噪声在传播过程中受阻不能顺利通过吸声利用吸声材料和吸声结构降低室内噪声或半封闭环境的噪声吸声材料(吸声系数)吸声结构空间吸声体:以吸收中高频噪声声能为主共振吸声结构:主要适用中、低频噪声的吸收(穿孔板共振吸声结构、薄板共振吸声结构、微穿孔板共振吸声结构)消声适用于空气动力噪声消声器:既允许气流顺利通过,又能有效的阻止或减弱声能向外传播的装置种类:阻性消声器(利用吸声材料,适于高频噪声)抗性消声器(利用声波的反射或干涉;低频较有效)阻抗复合式消声器(阻性结构和抗性结构组合)
29、微穿孔板消声器(特殊的阻抗复合式)隔声应用隔声构件将噪声源与接受者隔开透射系数隔声措施:隔声罩、隔声间、声屏障等放射性污染及防治 放射性物质(理解)放射性度量及其单位 (掌握)放射性污染及危害(理解)放射性污染的防治 (了解)放射性物质 P169 放射性现象的本质是原子核的衰变过程 凡具有自发地放出射线特征的物质叫做放射性物质。这些物质的原子核处于不稳定状态,自发地放射出由一定动能的粒子或光子组成的射线,同时辐射出能量,本身转变为另一种物质或是成为原来物质的较低能态,从而转化为较稳定结构状态。放射性物质在原子核衰变过程中放出多种射线,其中对人类有害的主要有射线、射线、射线、x射线和中子射线放射
30、性活度放射性核素活度 放射性核素的活度是放射性核素多少的量度,一定量的某放射性核素的活度是该放射性核素的原子核在单位时间内自发放射性衰变的平均数。单位为秒的倒数(S-1),专用名称是贝可勒尔(Bq) 放射性活度的单位是居里: 1 C = 3.7 x 1010 Bq放射性污染的特点 P172每种放射性物质都有一定的半衰期,在其自然衰变的过程中会不断发射出具有一定能量的射线,持续的产生危害 放射性物质只能遵循其内在衰变速率逐渐减弱其活性 人类的感觉器官对放射性污染无法直接感受放射性污染造成的危害潜伏期较长,还可能影响遗传给后代带来隐患放射性物质具有蜕变能力,当其形态变化时,可能使污染范围扩散放射性
31、污染对人类作用有累积性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及保护 (掌握)生态工程及应用(了解)生物多样性 P191生命有机体及其赖以生存的生态综合体的多样性和变异性:层次 每层次相关的内容基因(遗传)基因是遗传的信息,基因控制性状遗传,基因的变异等决定遗传的多样性。世界上找不到完成相同的两个个体。物种物种是进化的单位,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库在代代相传过程中保持和发展,导致物种的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对于生态系统的稳定具有重要作用。生态系统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类型和生态系统的结构成分的多样性均表现出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就地保护-代表性的自然生态最为有效的措施 系统和珍
32、惜濒危动 植物的天然集中分布区 (主要指建立自然保护区) 迁地保护-动物园、植物园、濒危动物(提供最后生存机会) 繁育中心离体保护遗传资源 保护 措施土壤环境保护土壤及其理化性质(掌握)土壤污染及危害(理解)土壤污染防治(了解) 土壤的组成 土壤矿物质 土壤有机质 :土壤中含碳有机化合物的总称(占固相总重量的10 以下 )。分为非腐殖物质和腐殖质两大类。土壤溶液 是植物吸收养料的主要媒介,含多种离子及有机物,以及各种污染物质 土壤空气 主要成分都是N2、O2和CO2 。与空气比较,土壤空气中;CO2含量比大气中高得多; O2的含量低于大气;水蒸气的含量比大气中高得多;还含有少量还原性气体 原生
33、矿物质(各种岩石受到程度不同的物理风化而未经化学风化的碎屑物 )四类:硅酸盐类矿物、氧化物类矿物、硫化物类矿物和磷酸盐类矿物 次生矿物质(由原生矿物经化学风化后形成的新矿物 )三类:简单盐类、三氧化物类和次生铝硅酸盐类 岩石化学风化(氧化、水解和酸性水解)伊利石(或水云母)(OH)4Ky(A14Fe4Mg4Mg6)(Si8-yAly)O20 蒙脱石高岭石Al4Si4O10(OH)8 土壤的结构 P96 土壤是由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相共同组成的多相体系,具有疏松的结构。 土壤颗粒(单独颗粒、复粒和团聚体)的空间排列方式及其稳定程度,空隙的分布和结合的状况土壤结构的主要指标土壤密度:单位体积的土壤质量(常以克/立方厘米表示)。土壤孔隙度:单位体积土壤中孔隙体积所占的百分率。其中:毛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电器产品智能控制系统开发与应用合同3篇
- 二零二四年度资产转让与重组方案合同范本3篇
- 二零二五年度高端餐饮品牌加盟代理合同3篇
- 2025年度航空航天装备制造出资担保协议书3篇
- 个人2024年度家具定制生产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互联网企业股权激励方案合同2篇
- 二零二四年度校园食堂节能环保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智能变压器研发与市场推广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企业培训中心场地无偿借用合同3篇
- 二零二五版出纳职务担保合同标准范本3篇
- 人工智能算法与实践-第16章 LSTM神经网络
- 17个岗位安全操作规程手册
- 数学史简介课件可编辑全文
- 2025年山东省济南市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期末统一考试物理试题含解析
- 中学安全办2024-2025学年工作计划
- 网络安全保障服务方案(网络安全运维、重保服务)
- 2024年乡村振兴(产业、文化、生态)等实施战略知识考试题库与答案
-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成都师范学院
- 软件模块化设计与开发标准与规范
- 2024年辽宁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英语/数学/语文)笔试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有机农业种植模式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