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变化要素更新_第1页
3.变化要素更新_第2页
3.变化要素更新_第3页
3.变化要素更新_第4页
3.变化要素更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武汉市测绘研究院二O一六年六月武汉市地理国情基础性监测要素变化更新武汉市地理国情基础性监测培训资料(三)国情专班 尹言军1234地表覆盖更新地理国情要素更新地理单元更新地理国情基础性监测要素变化更新内业更新采集遥感解译样本采集(更新)内业整理与编辑元数据制作(重新制作)基础性监测变化要素更新在变化区域的基础上联动更新与之前采集是否一致(标准、内容、方法)更新采集的基础和依据基础性监测1.年底竣工的重大交通工程应采集,如:西四环线、地铁六号线等。2.BOUA16不做更新;进行基本统计等工作时按提供的界线为单元进行统计。1234地理国情基础性监测要素变化更新内业更新采集遥感解译样本采集(更新)内业

2、整理与编辑元数据制作(重新制作)1.内业更新采集内业更新采集包括地表覆盖、地理国情要素、地理单元地表覆盖分类更新 地表覆盖数据的采集更新标准与普查阶段一致,对于上一年度明确错分、漏分的地类应予以改正,严格按照标准规范来采集。变化的地表覆盖图斑,只要达到相关地表覆盖类型的最小图斑大小和归类要求,就应单独归类。在分类时,影像与所利用的地形图等资料不一致时,应严格按照影像进行分类。基础性监测1.变化要素更新地表覆盖分类更新TAG值(生产标记字段)的含义如下(*代表基础性监测年份,2016年为6,2017年为7,之后以此类推):用于标记生产过程中与图斑状态有关的信息。取值范围为及含义如下:TAG为“1

3、”表示该图斑经内业判读确定其覆盖类型;TAG为“3”表示该图斑经过了外业核查;TAG为“5”表示该图斑是前期数据成果,经内业判读未发生变化;TAG为“*1”代表该阶段的内业更新图斑;TAG为“*2”代表该阶段的内业解译的疑问图斑,需进行外业调查;TAG为“*3”代表该阶段的经外业核实后的图斑;TAG为“*4”代表该阶段中仍处在变化中的图斑。最终成果汇交阶段,完成更新后,图斑生产标记(TAG)赋值为1、3、5、*1、*3、*4。基础性监测1.变化要素更新基础性监测地表覆盖分类更新-一般性要求:采集精度 数据采集平面精度,即采集的地物界线和位置与影像上地物的边界和位置的对应程度。影像上分界明显的地

4、表覆盖分类界线和地理国情要素的边界以及定位点的采集精度应控制在5个像素以内。特殊情况,如高层建筑物遮挡、阴影等,采集精度原则上应控制在10个像素以内。最小采集面积指标把握 每种地类均有最小面积的上图指标,若某地类图斑面积小于该地类最小采集面积指标,根据“就近就大”原则,舍弃改图斑,与邻近、最大、最相似的图斑进行合理性合并。地类的最小面积指标见内容与指标中说明。分类正确性 对于地表覆盖分类数据,没有明显分界线的过渡地带内覆盖分类应至少保证上一级类型的准确性。应综合采用包括外业调查、交叉复核等多种措施,并加强过程质量控制,确保数据成果达到质量检查的要求。1.变化要素更新基础性监测地表覆盖分类更新-

5、重点要求:遮挡情况的处理: 植被遮挡房屋建筑时,房屋建筑宜完整采集;植被遮盖其他地类时,植被完全遮挡道路、水域、裸露地表应优先考虑按植被相应类别进行分类;植被未完全遮挡道路、水域,图上可以明显分辨出边界范围时,应忽略树冠等完整采集道路、水域。狭长地类的处理: 新增的耕地、库塘、固化池、大棚等连片区域内部地块之间的田埂、小路、水渠、林带等狭长条带,如果宽度在5米(含)以下,可以就近归并到相邻的耕地、库塘、固化池、大棚等类型中,不做更新。1.变化要素更新基础性监测地表覆盖分类更新-重点要求:耕园林草的处理:非城市地区耕地采集要求如下:撂荒不足两年,或与大片耕地相邻或位于其中、具有耕地基本形态,耕作

6、层未被破坏的撂荒地(或处于休耕、轮作期的耕地),采集为耕地(CC码为水田、旱地);土地利用为耕地,实际种植林木、果树或挖塘养鱼等,达到采集指标,按现状地类采集(CC码分别为林地、园地、水域等);土地利用为耕地,因开发建设被占用,“未批先建”或“少批多建”,按现状地类采集(CC码分别为人工堆掘地、房屋建筑区、待建工地等)。城市地区耕地采集要求如下:有围墙包围的城中村改造、厂区、工地中零星菜地,根据地块的主要性质,采集为人工堆掘地、待建工地等;铁路周边少量无固定人员耕作的零星菜地,采集为构筑物(硬化护坡)、草地(护坡灌草),特别注意有些区不存在耕地,如江汉区。1.变化要素更新基础性监测地表覆盖分类

7、更新-重点要求:耕园林草之间相互流转的处理方法(P31)非城市地区中自然地物即耕地、园地、林地(不含绿化林地)、草地(不含绿化草地)之间由于生长周期、季节变换等引起的交替和重复性变化,此类情况核定为未发生变化,不做更新;如非交替和重复性变化,应核定为发生变化,需要采集更新。如外业核查过程中林地变成园地、耕地等情况应予以采集更新。城市地区中自然地物即耕地、园地、林地(不含绿化林地)、草地(不含绿化草地)转化为人工地物(绿化林地、绿化草地、房屋、道路、构筑物、人工堆掘地、养殖坑塘、景观水塘等)根本性变化,此类情况核定为发生变化,需要采集更新。1.变化要素更新基础性监测地表覆盖分类更新-重点要求:1

8、.变化要素更新房屋建筑(区)的处理: 房屋建筑区和独立房屋建筑两种类型,当两种类型的要求同时满足时,优先按“房屋建筑区”归类。对于非乡村地区的房屋建筑区,其最小图斑对应的地面实地面积为1600平方米;乡村地区的房屋建筑区最小图斑对应的地面实地面积为200平方米。基础性监测地表覆盖分类更新-重点要求:1.变化要素更新房屋建筑(区)的处理: 封闭式管理、有院墙的房屋建筑区域,以院墙勾画房屋建筑区。对于区内的小路、绿化林地、绿化草地的处理方式有五种情况:a)房屋建筑区内绿化林地、草地连片达到1600平方米,即单独归类。b)房前屋后地物(绿化林地、草地)宽度小于5米,属于狭长地带归入房屋建筑区内。c)

9、房前屋后地物(绿化林地、草地)宽度大于5米,且面积大于1600平方米的绿化草、绿化林单独提取。基础性监测地表覆盖分类更新-重点要求:1.变化要素更新房屋建筑(区)的处理:d)若院墙外人行道也被绿化林覆盖,并与院墙内的绿化林地连片,则忽略院墙,墙内外绿化合为一个整体归为绿化,如图7及9中所示D区域。e)若相邻两个小区之间的绿化林地、草地连片,则忽略院墙,墙内外绿化连线为一个整体归为绿化。基础性监测地理国情要素更新1.变化要素更新 地理国情要素数据的采集更新标准与普查阶段一致,在变化区域核实的基础上,要充分利用专题资料进行核准更新,并注意与地表覆盖数据更新保持一致。属性字段填写按照地理国情普查数据

10、规定与采集要求填写。 根据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数据库建设方案要求,在地理国情要素更新过程中需填写唯一标识和时间标记: 1)新增要素需续写FEATID字段(要素唯一标识码,文本,长度16,不能为空,编码采用14 位数字组成,其中前6 位为县级行政区划代码,后8 位为顺序码),如同一图层顺序码最大值为00000102,作业前先应记录该值,待测区数据完成后统一添加;ElemSTime(要素起始时间,文本,长度8,不能为空,初始普查为201311,核准后为201506,2016年更新的要素为201606)。 2)更新前统一添加FEATID值,在更新过程中不得编辑修改,待数据上交前再统一填写。若要素属

11、性或界线调整,则只需修改ElemSTime字段。基础性监测地理国情要素更新-一般性要求:1.变化要素更新道路采集铁路、公路、城市道路和乡村道路的中心线数据。道路是以实体形式进行采集,须正确表示道路的类别、等级、位置,反映道路网的结构特征,通行状况,分布密度以及与其它要素的关系。道路应能客观反映道路网的通达能力、结构特征、分布密度以及与其它要素特别是居民地的关系;城市道路如果为某条公路贯穿连通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需同时在公路层表示,以保证这条公路贯穿连通;与高等级公路相连的城市道路无论长短、宽窄均应采集;在路网中起连通作用的乡村道路无论长短、宽窄均应采集,乡村道路至少保留一条道路可达村庄,即村村

12、联通。铁路、公路、城市道路、乡村道路的路线,使用的参考数据中若有相应的实体,叠加到影像上如果没有明显差异,可以直接沿用,否则需要重新采集。基础性监测地理国情要素更新-一般性要求:1.变化要素更新道路铁路、公路、城市道路、乡村道路的分类码、道路编码(线路编号)、名称等属性项可参照1:2000、1:10000地形要素数据库的相关信息。在建城市轨道交通应全部采集,地下交通同样采集。道路要素只采集已建成的(年底建成的重大工程应予以采集)。采集道路实体信息时,应保证路网的连通性,遇桥梁、隧道、车渡等要素时,需将这些要素并入相应的道路,作为路的一部分进行表达,路在桥梁、隧道、车渡等处不能断开。铁路只需采集

13、正线的中心线,并赋要素属性,正线之外的其他线路不采集。多条正线轨道并行时,间隔10米以内的,按一条采集;间隔10米以上时,分别采集。间隔10米以内的并行正线轨道,若为两条并行,依据其中一条轨道的中心线位置采集;若为多条并行,依据较为居中的一条轨道的中心线位置采集。公路中不采集立交桥及构成立交桥的匝道。如果相交的道路相通,在道路中心线相交处打断生成两条线段。除立交桥匝道,公路之间的连接道路需要按公路要求采集。立交桥、匝道属武汉市情深化内容,应在城市道路中进行采集更新。基础性监测地理国情要素更新-一般性要求:1.变化要素更新道路为保证某一条国道、省道或县乡道的贯穿连通,需处理重复路段,重复路段的几

14、何信息只存储一次,道路编号、重复路段编号属性项需按要求填写。铁路有类似情况的,参照处理。地铁线路采用地铁站之间连线,有明显矛盾的应做适当处理。道路分段主要以路面宽为基准,单行线宽度变化超过3.5米,双行线宽度变化超过7米时需拓扑打断;道路等级、铺设材料等其他属性项,以该段道路主要路段的技术等级、铺设材料为准。道路路宽可依据正射影像数据量取获得。若道路中央隔离带或绿化带较宽,宽度达到或超过10米时应按两条路线采集,小于10米的,宽度计入道路宽度。同名道路宽度变化小于3.5米的道路宽度应赋统一值。车道数按照实际划定的正规机动车道数填写,不含应急车道和非机动车道,在实地未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可依据影像

15、量取。不划车道的道路,按每车道3.5米的宽度标准进行估算,估算时车道宽度除以3.5截取整数部分,不做四舍五入。根据规定,道路宽度5米以下,车道数为1;宽度在5-7米车道数为2;大于7米按上述规定执行。基础性监测地理国情要素更新-一般性要求:1.变化要素更新道路公路、城市道路、乡村道路分别存储在不同的数据层中,相互之间拓扑关系需要做处理,相交处若互通则需打断生成两条线段。对于难以获取名称的道路,需进一步调查或收集资料来判定。确无名称的道路,按GDPJ03-2013的要求填写缺省值。对于无名或未按要求命名但起讫点明确的公路,尽可能按照公路路线标识规则和国道编号(GB/T917-2009)的要求命名

16、。其中,起讫点为乡级及以上居民地的,直接使用该居民地名称行政名称,中间加“-”组成公路路线的全称;如果起讫点中不是乡级及以上居民地的地点,应在地名前加上可以定位该地点的乡级及以上政区的名称,中间加“-”组成公路路线的全称。起讫点不明的道路,依据收集的资料确定路线全称。面积大于1平方千米、且为县级及以上政府驻地所在城镇内部的道路按城市道路要求采集。非县级及以下政府驻地所在城镇内的道路不作为城市道路采集,但如果是构成其他道路路网的部分,按照其他道路的要求采集。基础性监测地理国情要素更新-一般性要求:1.变化要素更新水域采集河流、水渠、湖泊、水库、坑塘在较长时期内消长和存在的水体类型、名称、面积、空

17、间范围等。河流的范围以河道范围为准,有堤防的河道,包括两岸堤防之间的水域、沙洲、滩地、行洪区,两岸堤防及护堤地;无堤防的河道,包括常年雨季形成的高水位岸线,即高水界之间的范围。采集河段结构线或中心线时,必须按从上游到下游的方向顺序采集坐标点。严格来说,有水河流结构线一般采用河流的主航道、深泓线、主流线等,少数情况下,这些线可能与河道中心线重叠。对于一些辫状河流,不能确定主航道、深泓线、主流线的,选择其中的一条主要水流,采集其中心线作为河流结构线。根据高水位采集的河道范围内,如果有高水界之上的岛屿,会使河道在岛屿两侧产生分叉和汇流,岛屿两侧需分别采集河流结构线。采集河流与渠道实体信息时,应保证同

18、一河流、支流、渠道的连通性,遇地理国情要素中达不到采集要求或不要求采集的地下河、渡槽、隧道、涵洞、倒虹吸等要素时并入相应河、渠。水域高水位面应大于等于地表覆盖常水位面。基础性监测地理国情要素更新-一般性要求:1.变化要素更新水域汇入双线河的单线支流与双线河流结构线之间加河流结构线并连接,以保持两者的连通性;延伸部分算作单线支流的结构线。遇连通河流的水库、坑塘和湖泊,河流结构线(中心线)保持连续通过;5000平方米以下的水库、湖泊和1000平米以下的坑塘如果连通的河流上下游河道宽度大于20米的,应视为河流的组成部分进行采集。水域层各要素的线划,使用的参考数据(如1:2000、1:10000地形要

19、素数据库)中若有相应的实体,且结构线或中心线确保在河道范围内,则可以直接沿用,否则需要重新采集。连片分布、用途相同的库塘,内部的塘埂、小路、水渠、林带等狭长地物如果宽度在5(含)米以下,或者连片达不到相应类型的采集要求的,可并入库塘,类型采集外围轮廓线构面,并赋属性。水域层各要素的属性可参照水利普查成果、1:2000、1:10000地形要素数据库的相关信息。有共享河段的河渠,共享河段的几何信息只采集和存储一次,实体编码、共享河段编属性项需按要求填写。基础性监测地理国情要素更新-一般性要求:1.变化要素更新构筑物以实体形式采集堤坝、闸、排灌泵站、输水管道、渡槽等水工设施、桥梁、码头、隧道、车渡、

20、高速公路出入口、加油(气)、充电站等信息。高架路、立交桥不视作桥梁采集。高速公路出入口采集到高速路中心线与匝道中心线相交位置。隧道采集成线,直接连通两端出入口,如有明显矛盾的应做适当处理。位于宽度小于20米的河道上的闸,采集其定位点,位置定在闸门的中心位置。尾矿库堆放物采集人工堆掘地中的尾矿堆放物。该要素采集后存储在构筑物层中。地下空间利用地下空间利用中涵盖地下交通、地下管线、地下车库和地下建筑要素,按资料采集更新。基础性监测地理国情要素更新-重点要求: 地理国情要素更新主要依据前期变化区域和专题资料,其他内容主要依据专题资料进行更新。主要包括以下几类:新增的铁路、公路、城市道路和乡村道路,以

21、及相应的交通设施;市、区、街(乡镇)行政区以及社区(行政村)的变更及代码更新;新增或撤销的各类社会经济区域单元;变化区域内是否有需要更新的其他地理国情要素。(联动更新)1.变化要素更新基础性监测地理单元更新-一般性要求 地理单元数据的采集更新标准与普查阶段一致,要特别注意与地表覆盖、地理国情要素数据更新保持一致。a)地理单元主要包括行政区划与管理单元、社会经济区域单元、自然地理单元、城镇综合功能单元等要素。行政区划中1111国家级行政区、1112省级行政区层中要素不能空。b)可以归类到多种类型的同一地理单元,几何信息可以采集一次并复制到对应的不同要素层中,但属性需根据不同要素层的要求分别赋值。

22、即不同类型的地理单元(如地质公园、风景名胜区、旅游区等)在空间范围上可以具有重叠关系,不影响各自独立采集相应的信息。仅明确所在区且无明确界限范围的地理单元应确保采集范围在所属行政区划范围内。c)行政村采集定位点,并赋城乡代码属性。社区居委会定位在所在房屋建筑上;村委会有独立院落的定位在院门口,无独立院落定位在所在房屋建筑上。行政村定位在村委会处,名称填写为“*村”,无需加“村委会”三个字。为便于统计,BOUP7层添加“所属街道”属性字段,字段长度50,文本型。1.变化要素更新基础性监测地理单元更新-一般性要求d)城镇综合功能单元城市地区采集面,非城市地区同时采集点、面。 城镇综合功能单元按面采

23、集时,采集其实际范围线,需参照影像进行核实,界线需有明晰的边界、合适的单位名称和准确的分类。 城镇综合功能单元按点采集时,采集其定位点,一般定位在城镇综合功能单元的主要出入口或大门口的中心处。e)幼儿园、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三类,仅采集点。f)BUCP增加属性字段PRCTAG(属性定义与BUCA中的PRCTAG一致);非城市地区BUCP与BUCA中的面具有对应关系。PRCTAG属性定义为:*资料(如学校资料、医院资料等)、外业核实;并与反馈的对比分析表一致。1.变化要素更新基础性监测地理单元更新-重点要求a)变化区域内是否涉及到城镇综合功能单元,对新增、拆迁或撤销的居住小区、单位院落工

24、矿企业、休闲娱乐或景区、体育活动场所、宗教场所等进行更新。居住小区采集时应注意与地表覆盖对应,拆迁待建工地内不应有居住小区;b)单位院落分类应细化,新增加的城镇发展规划单元;c)BOUA16可不做更新;进行基本统计等工作时按提供的界线为单元进行统计。1.变化要素更新基础性监测要素之间的关联性1.变化要素更新 关联性包括要素更新之间的关联性和数据本身之间存在的关联性。完成地表覆盖的变化区域更新需要注意同步对地理国情要素进行核准与更新。 保持地表覆盖、地理国情要素和地理单元的同步更新。重点关注以下两个方面的关联性:一、旧城改造,高密度的低矮房屋变成低密度的房屋建筑等;二、非人工地物变为人工地物。基

25、础性监测要素之间的关联性-要素更新之间的关联性1.变化要素更新旧城改造:人工堆掘地变为房屋、道路、构筑物、人工堆掘地(05-08类)。拆迁待建工地变成房屋建筑:完成以下工作:在地表覆盖图层LCA中绘出地表覆盖0511图斑;若地表覆盖图斑与周边相同地类相邻且属性值一致,需进行合并;地理国情要素中BUCA增加小区、调查是否增加BUCP(居委会),外业核查小区名称以及是否增加居委会,居委会若有新增应填写变更调查表;外业采集解译样本,并将其合并到整体解译样本中;保留变化图斑、外业调查轨迹、作业人员等信息,按照规定更新到元数据中。基础性监测要素之间的关联性-要素更新之间的关联性1.变化要素更新房屋建筑工

26、地变为房屋建筑区:在地表覆盖图层LCA中绘出地表覆盖图斑(细分房屋、道路、绿化);若地表覆盖图斑与周边相同地类相邻且属性值一致,需进行合并;地理国情要素中BUCA增加小区、调查是否增加BUCP(居委会),外业核查小区名称以及是否增加居委会,居委会若有新增应填写变更调查表;若不是内部道路,在地理国情要素LCTL图层中采集道路中心线,外业调查道路名称、材质、路宽等属性;地理国情要素若与周围道路相交,需在相交处打断处理;外业采集解译样本,并将其合并到整体解译样本中。保留变化图斑、外业调查轨迹、作业人员等信息,按照规定更新到元数据中。基础性监测要素之间的关联性-要素更新之间的关联性1.变化要素更新道路

27、施工工地变成道路: 普查影像与监测影像上都是变化完成状态,完成以下更新工作:在地表覆盖图层LCA中绘出地表覆盖图斑(细分道路、绿化);若地表覆盖图斑与周边相同地类相邻且属性值一致,需进行合并;地理国情要素LCTL图层中采集道路中心线,并外业调查道路名称、材质等属性;地理国情要素若与周围道路相交,需在相交处打断处理;外业采集解译样本,并将其合并到整体解译样本中;保留变化图斑、外业调查轨迹、作业人员等信息,按照规定更新到元数据中。基础性监测要素之间的关联性-要素更新之间的关联性1.变化要素更新普查阶段至监测阶段新增变化,此处应利用监测影像进行更新,完成以下工作:在地表覆盖图层LCA中,利用2015

28、年影像绘制地类图斑;在地理国情要素中查找BUCP(居委会、行政村定位点)、BUCA(城镇综合功能单元)、LCTL(城市道路)图层,将此变化区域内的相关要素全部删除,结合外业调查对删除的BUCP填写变更调查表;外业采集解译样本,并将其合并到整体解译样本中;保留变化图斑、外业调查轨迹、作业人员等信息,按照规定更新到元数据中。基础性监测要素之间的关联性-要素更新之间的关联性1.变化要素更新 耕园林草(01-04类)变为房屋、道路、构筑物、人工堆掘地(05-08类),此类情况需要更新地表覆盖、地理国情要素(小区、道路,单元名称属性等)。耕地变成建筑工地在地表覆盖图层LCA中绘出更新的地表覆盖,建筑工地

29、;若地表覆盖图斑与周边相同地类相邻且属性值一致,需进行合并;地理国情要素无需建筑工地更新;外业采集解译样本,并将其合并到整体解译样本中;保留变化图斑、外业调查轨迹、作业人员等信息,按照规定更新到元数据中。基础性监测要素之间的关联性-要素更新之间的关联性1.变化要素更新耕地变成道路 完成以下工作:在地表覆盖图层LCA中绘出更新的地表覆盖,道路;若地表覆盖道路图斑与周边相同道路地类相邻且属性值一致,需进行合并;地理国情要素,查找BUCP(居委会、行政村定位点)、LVLL(农村道路)等图层,将此变化区域内的相关要素全部删除,外业核查撤销的村名称以及是否撤销村委会,村委会若有变更应填写变更调查表;外业

30、采集解译样本,并将其合并到整体解译样本中;保留变化图斑、外业调查轨迹、作业人员等信息,按照规定更新到元数据中。基础性监测要素之间的关联性-要素更新之间的关联性1.变化要素更新耕地变成小区 完成以下工作:在地表覆盖图层LCA中绘出更新的地表覆盖,房屋建筑区、建筑工地;地表覆盖建筑工地图斑与周边相同工地相邻且属性值一致,需进行合并;地理国情要素中BUCA增加小区、调查是否增加BUCP(居委会),外业核查小区名称以及是否增加居委会,居委会若有新增应填写变更调查表;外业采集解译样本,并将其合并到整体解译样本中;保留变化图斑、外业调查轨迹、作业人员等信息,按照规定更新到元数据中。基础性监测要素之间的关联

31、性 数据本身之间存在的关联性地表覆盖数据的水域与地理国情要素数据的面状水系都存在时地表覆盖的水面要包含在要素的面状水系里;地理国情要素数据中的线状水系要在地表覆盖的水面内;地理国情要素的道路中心线一定在地表覆盖的路面内;城镇综合功能单元与地表覆盖数据中的房屋建筑区之间不存在一一对应关系,但是位置上有关联;水闸应在水系线上;桥梁、隧道、车渡必须在道路线上;高速公路出入口均应在道路线上;公路借道城市道路时,该段道路在不同层内均分别表示,且车道数和路宽要一致。1.变化要素更新1234地理国情基础性监测要素变化更新内业更新采集遥感解译样本采集(更新)内业整理与编辑元数据制作(重新制作)基础性监测2.遥

32、感解译样本采集按照遥感影像解译样本数据技术规定。数量要求。任务区面积大于1000平方千米,每类解译样本数量不小于15个;面积小于1000平方千米,每类解译样本数量不小于10个。(各任务区中心城区按一个任务区的标准采集,每类解译样本数量应不小于10个)数据及结构正确性。数据格式、文件命名正确;数据可正常读出或无数据丢失;数据库、数据表及属性项定义正确。选点质量。照片要求主体明确、所属地表覆盖类型易辨别;拍摄姿态、拍摄距离合理;照片中没有与主体无关的其他异物,如铁丝网、栅栏等。照片质量。拍摄照片要求色彩均匀、对比度适中,无逆光拍摄、无曝光不足与曝光过度。2.遥感解译样本样本数据采集内容与属性样本数

33、据采集要求样本数据存储要求样本数据汇交内容基础性监测2.遥感解译样本样本数据内容地面照片遥感影像实例数据基础性监测2.遥感解译样本地面照片属性定义基础性监测2.遥感解译样本影像实例属性定义基础性监测2.遥感解译样本采集的地面照片应充分保证样本的典型性地面照片反映的地表季相或覆盖状态应尽可能与遥感影像的时相接近外业核查时,内业有疑问的图斑,以及外业发现分类错误的图斑,原则上都需要采集对应的解译样本数据(问题全覆盖)应注意保护照片原始信息地面照片采集总体原则基础性监测2.遥感解译样本拍摄时应尽可能水平持握相机,特殊情况下,相机俯仰角或横滚角大于10度以上时,需记录其值应尽可能拍摄离相机200米范围

34、以内的景物总像素数量应在200万像素以上,1000万像素以下地面照片采集质量要求基础性监测2.遥感解译样本影像数据源类型、时相比较一致且连片、地理环境差异不大的区域超过1000km2的区域范围,各覆盖类型平均采样点应15个小于1000km2的区域范围,各覆盖类型平均采样点应10个样点的分布应尽可能与图斑的分布相一致且均匀大范围内为同一类图斑,应沿核查路线每2km到3km采样点难以到达的特殊困难地区各覆盖类型平均采样点数应不少于3个图斑数很少(100个以下)且图斑总面积很小的覆盖类型若具有典型性,也必须至少采集1个样点地面照片采集数量要求基础性监测2.遥感解译样本地面照片采集方法使用支持自动记录

35、相机姿态参数和相机成像参数信息的一体化外业调绘核查系统,其他信息通过人工输入并同步记入数据库使用支持在照片EXIF信息中自动记录相机姿态参数和相机成像参数信息的特殊照相机,其它属性信息由人工记录到手簿上普通相机加GPS接收机,事先校准相互时差,GPS记录行走轨迹,拍摄照片同时在手簿上记录其他属性信息。事后内业读取GPS记录和地面照片EXIF信息中的拍摄时间,通过时间同步,把相应的位置信息挂接到地面照片上。基础性监测2.遥感解译样本影像实例采集要求遥感影像实例采集需要根据地面照片的相关属性值,采用手工或自动方式完成遥感影像裁切、拍摄点位置标绘以及地面照片视野范围标绘。基础性监测2.遥感解译样本地

36、面照片文件格式与命名地面照片采用JPG格式,后缀名为“.jpg”文件名为“照片标识符”+“.jpg”基础性监测2.遥感解译样本影像实例文件格式与命名影像实例,*.tif坐标信息,*.tfw投影信息,*.xml文件名为 “遥感影像实例标识符” +相应后缀基础性监测2.遥感解译样本汇交内容地面照片和影像实例的图像数据采用文件方式保存地面照片和影像实例的属性信息存储在统一的数据库(Access数据库)地面照片文件和遥感影像的实例文件按命名方式命名分别存在数据库文件相同目录下PHOTO和SMPIMG目录中基础性监测2.遥感解译样本数据库结构-数据表之间的关系基础性监测2.遥感解译样本1234地理国情基

37、础性监测要素变化更新内业更新采集遥感解译样本采集(更新)内业整理与编辑元数据制作(重新制作)基础性监测3.内业整理与编辑 地理国情基础性监测内业编辑与整理工作包括地表覆盖分类数据编辑、地理国情要素数据编辑、数据拼接、遥感影像解译样本数据内业整理等。 基于外业调查成果,结合数字正射影像及专题资料,对内业采集的地表覆盖分类和地理国情要素数据进行类型、边界、属性的修改编辑、接边,整理遥感影像解译样本数据,制作内业编辑与整理阶段元数据等,经过质量检查,形成满足相关技术规定要求的监测成果。3.内业整理与编辑基础性监测总体原则(1)地理国情地表覆盖分类和地理国情要素的表示、选取指标及要求、元数据制作原则上

38、按GDPJ01-2013、GDPJ03-2013、GDPJ04-2013执行,在满足总体要求的基础上,可根据不同地区的区域特征和要素特点,在技术设计中明确内业编辑与整理的相关特殊要求。对部分技术要求进行了补充、细化,对个别技术要求进行了调整。(2)数据编辑时,应保证数据成果空间参考和投影信息的正确性。最终成果按照行政区域为单位提交,采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3)以外业调查、专业资料、数字正射影像数据,对地表覆盖分类和地理国情要素数据进行内业编辑与整理。(4)利用补充收集的专业数据资料进行要素更新时,首先对数据进行分析,优先选用现势性好、可靠性准、权威性强的数据资料,再通过必要的技术处理,使

39、其满足项目要求。3.内业整理与编辑基础性监测总体原则(5)对于内业采集有疑问的地表覆盖分类图斑、地理国情要素,外业调查进行了重点核查,编辑时应逐一对照核实、修改。(6)外业调查时,抽取了一定数量的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地表覆盖分类图斑进行了实地核查,并标识核对情况,编辑时将确定了分类图斑的生产标记信息(TAG)修改为“*3” 。(7)外业调查时,部分地表覆盖分类图斑未实地核查,外业根据解译样本或其他影像或专业资料对该类图斑进行了判绘,将其TAG属性统一修改为“*1”(内业采集时TAG属性为*1或*2)。(8)应注意处理好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各层要素叠加后其关系应保持协调一致。(9)地表覆盖、国情要

40、素中同时采集的地物,应注意其空间关系的合理性和属性的一致性。(10)要素属性项的填写应正确无误,属性赋值应符合相关规定的取值范围。3.内业整理与编辑基础性监测总体原则(11)除GDPJ01-2013已明确了基础地理信息分类代码(GB)属性值的要素,地理国情要素的GB属性值原则上以GB/T13923-2006为准,如地理国情要素只能对应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中的大类,GB赋相应大类即可,如果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中没有相应的类,GB赋为999999。(12)应处理好数据中点、线、面之间的拓扑关系、空间位置关系,不得出现重复要素,线状要素不得出现多余悬挂、自相交现象。(13)数据编辑时,将

41、图层及相关属性项建立完整,确保数据中图层及相关属性项定义一致。编辑工作完成后数据整理时,没有要素的空层及其属性项应保留。(14)地理国情要素数据各层要素间共线的误差不应超过0.5米,地表覆盖分类和地理国情要素数据面要素间的面重叠、面裂隙的容差为0.5米。地表覆盖分类图斑和地理国情要素重叠时,误差不应超过1米。(15)对于外业调查后收集到的遥感影像,应主要针对发生非季节性变化的要素进行补充采集更新,并协调与周边要素的相互关系;其他要素不需进行套合协调处理。3.内业整理与编辑基础性监测内容内业编辑与整理主要包括:地表覆盖分类数据编辑、地理国情要素数据编辑、数据拼接、遥感影像解译样本数据内业整理。地

42、表覆盖分类数据编辑(1)结合监测时点影像与外业核查结果,对地表覆盖变化图斑的范围、位置及类型进行编辑、修改,包括对相关图斑的拆分、合并和修改以及TAG值的修改。(2)地表覆盖分类数据编辑过程中,应注意道路、水体、构筑物、城镇综合功能单元等地理国情要素与地表覆盖分类数据的同步更新,保持二者之间的空间位置和属性逻辑关系的一致性。3.内业整理与编辑基础性监测地理国情要素数据编辑(1)结合监测时点影像与外业核查结果,对新增道路的名称、等级、是否高架、重复路段、与现有道路连通性等情况进行编辑、修改。同时要注意道路间连通关系的合理性。公路、城市道路、乡村道路分别存储在不同的数据层中,应注意相互之间拓扑关系

43、,相交处若互通则需打断生成两条线段,生成伪节点。新增道路通过桥梁、隧道、车渡等附属设施时,应保持其中心线的连通性;同时,应注意道路中心线与桥梁、隧道、车渡等要素的中心线重合。(2)地理国情要素数据编辑过程中,应注意道路、水体、构筑物、城镇综合功能单元等地理国情要素与地表覆盖分类数据的同步更新,保持二者之间的空间位置和属性逻辑关系的一致性。(3)根据外业核查结果,对构筑物要素的名称、类型等属性信息的进行更新。(4)根据外业核查结果,对新增城镇综合功能单元名称、类型等属性信息进行更新。3.内业整理与编辑基础性监测数据拼接 测区成果提交前应按作业分区进行拼接处理,形成以功能区为单位的更新成果,并得到

44、最终的地理国情更新数据成果。拼接过程中,对拼接处属性相同的线状要素、面状要素进行要素物理接边,保证拓扑关系正确与一致。应合并相邻的同类地表覆盖图斑,消除线要素不合理的伪节点。遥感解译样本数据整理 以外业调查核查时拍摄的地面照片及其地物分类信息为基础,对内业地表覆盖分类成果进行佐证,从而建立遥感影像解译样本数据库,进一步指导内业地表覆盖分类工作。在编辑与整理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对于个别拍摄主体不明确、异物遮挡、逆光拍摄、曝光过度、曝光不足的地面照片,在编辑整理时需认真筛选,并删除。(2)认真检查任务区内合格的遥感解译样本的数量,满足比例要求。(3)样点环境描述应尽量清楚,可按照如“

45、该点位于区乡村附近,省道旁,河流附近等”的方式进行描述。(4)遥感解译样本分布与区域地表覆盖类型是否一致,样本的位置与外业核查轨迹是否一致。3.内业整理与编辑1234地理国情基础性监测要素变化更新内业更新采集遥感解译样本采集(更新)内业整理与编辑元数据制作(重新制作)基础性监测 4.元数据 元数据需重新制作。元数据内容包括成果数据基本信息、数据源、数据采集、外业调绘核查、数据整理编辑、质量检查、成果验收以及成果总体精度等7个方面。(1)成果数据基本信息包括说明数据成果的基本情况,包括成果数据的完成日期和数据生产单位的信息。(2)数据源说明更新采集所采用的主要影像数据源和补充影像数据源的情况。(

46、3)数据采集说明数据采集的人员、方法、时间以及内容情况。(4)外业调绘核查说明调绘核查人员、方法、时间、内容等相关信息。(5)数据整理与编辑说明数据数据整理编辑的人员、方法、时间、内容以及相关问题处理情况。(6)质量检查分别包括一级检查情况和二级检查情况。(7)成果总体精度说明成果的平面、高程和属性的总体精度情况。 在元数据整理与制作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编辑外业核查轨迹,删除重复路段,仅示意外业核查轨迹的分布情况。(2)元数据层里面的要素是否存在不重合、重复及未相接拓扑错误。(3)各图层与任务区界线一致性。(4)各个数据层要素属性值是否在枚举范围内。4.元数据制作元数据内容对应的

47、生产阶段成果数据基本信息成果汇交阶段数据源情况主要影像数据源资料分析阶段信息采集阶段补充影像数据源情况地表覆盖分类使用的参考资料情况道路要素使用的参考资料情况水体要素使用的参考资料情况构筑物要素使用的参考资料情况地理单元要素使用的参考资料情况内业数据采集情况任务计划阶段信息采集阶段外业调绘核查情况调绘核查前计划阶段调绘核查后内业阶段数据整理与编辑情况调绘核查后数据整理阶段质量检查情况一级质量检查情况质检任务计划阶段质量检查阶段二级质量检查情况成果验收情况最终验收阶段成果总体精度情况专业技术设计阶段质检和成果提交阶段基础性监测4.元数据制作成果数据基本信息说明数据成果的基本情况,包括成果数据的完

48、成日期和数据生产单位的信息。元数据项说明完成日期成果验收合格完成生产的日期数据生产单位数据生产单位的全称管理责任单位数据生产单位的上级或合同管理责任单位基础性监测4.元数据制作主要影像数据源情况是说明普查过程中信息采集采用的主要影像数据源的情况。按照实际使用的不同类型影像数据源的覆盖情况确定基本记录单元。前4个元数据项的属性值有差别的区域都需要划分更小的记录单元。可以在资料分析阶段获取,在信息采集阶段进行确认。元数据项说明主要影像数据源类型地理国情普查中采集(包括更新、增加、审核)数据依据的数据源中最新的核心遥感影像数据源,不包括参考资料。主要影像拍摄时间采集(包括更新、增加、审核)该对象依据

49、的最新核心遥感影像的拍摄时间。主要影像分辨率核心遥感影像的空间分辨率主要影像波段数核心遥感影像的波段数主要影像数据源标识列出所用的主要影像数据源的标识符,以说明同一地区有多种影像数据源的情况下所选用的具体影像基础性监测4.元数据制作补充影像数据源情况说明普查过程中信息采集采用的主要补充影像数据源的情况。按照实际补充使用影像数据源的覆盖情况确定基本记录单元。4个元数据项的属性值有差别的区域都需要划分更小的记录单元。该部分信息可以在资料分析阶段获取,在信息采集阶段进行确认元数据项说明补充影像资料类型如果使用了两种影像,则填写补充的影像资料补充影像拍摄时间补充遥感影像的拍摄时间补充影像分辨率补充遥感

50、影像的空间分辨率补充影像波段数补充遥感影像的波段数基础性监测4.元数据制作使用的参考资料情况分别对地表覆盖分类、道路、水体、构筑物和地理单元要素使用参考资料的情况进行说明。按照参考资料使用范围作为基本单元进行记录。4个元数据项的属性值有差别的区域都需要划分更小的记录单元。该部分信息可以在资料分析阶段获取,在信息采集阶段由内业作业人员进行确认。元数据项说明参考资料名称主要参考资料的正式名称参考资料来源说明来源单位和产生该数据的重大项目参考资料现势性说明该资料与实际情况最接近的年代或时间参考资料使用情况说明简要说明对参考资料的使用方法基础性监测4.元数据制作数据采集情况说明数据采集的人员、方法、时

51、间以及内容情况。按作业员作业范围区为单元进行记录。5个元数据项的属性值有差别的区域都需要划分更小的记录单元。该部分信息可以在采集任务计划阶段生成框架,并在信息采集阶段由作业员补充完整。元数据项说明作业员数据内业采集人员的姓名数据采集方法说明采集数据使用的主要方法。地表覆盖分类方法 说明地表覆盖的主要分类方法。数据采集开始日期开始该作业单元数据采集的日期数据采集完成日期完成该作业单元数据采集的日期基础性监测4.元数据制作外业调绘核查情况说明调绘核查人员、方法、时间、内容等相关信息调绘核查路线为单元进行记录。前4个元数据项的属性值有差别的区域都需要划分更小的记录单元。调绘核查日期一般按1天为单位记录;若按时间段记录,跨度超过5天的,调绘核查路线需要打断,分别记录各元数据项的值。该部分信息可以在调绘核查前期规划阶段和外业调绘核查之后的内业整理阶段形成元数据项说明调绘核查负责人负责调绘的人员姓名外业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