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PAGE35 / NUMPAGES35省汉江兴隆至汉川段航道整治工程质量通病预防治理手册省汉江兴隆至汉川段航道整治工程建设指挥部二一二年九月编制说明汉江兴隆至汉川段航道整治工程自2010年3月份开工建设以来,已有两年多时间。本手册是在总结过去设计、管理、施工等各方面的经验基础上编写的。主编单位为省汉江兴隆至汉川段航道整治工程建设指挥部,由于时间与水平所限,本次只是列举了一些常见或可能在其他工程上常发生的现象与处理措施,难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望各单位在使用手册的过程中,结合实际,多提宝贵意见,以便与时修订。目录 TOC o 1-3 h z u HYPERLINK l _Toc3326586
2、92一、前言 PAGEREF _Toc332658692 h 5HYPERLINK l _Toc332658693二、管理方面质量通病与防治措施 PAGEREF _Toc332658693 h 6HYPERLINK l _Toc3326586941、施工、监理管理质量通病与防治措施 PAGEREF _Toc332658694 h 6HYPERLINK l _Toc3326586952、设计方面质量通病与防治措施 PAGEREF _Toc332658695 h 10HYPERLINK l _Toc332658696三、施工方面质量通病与防治措施 PAGEREF _Toc332658696 h 1
3、2HYPERLINK l _Toc3326586971、混凝土预制构件 PAGEREF _Toc332658697 h 12HYPERLINK l _Toc332658698(1) D型块/X型块 PAGEREF _Toc332658698 h 12HYPERLINK l _Toc332658699(2) 透水框架/正六方块 PAGEREF _Toc332658699 h 14HYPERLINK l _Toc3326587002、护底、护滩与护脚工程 PAGEREF _Toc332658700 h 15HYPERLINK l _Toc332658701(1) D型排铺设 PAGEREF _To
4、c332658701 h 15HYPERLINK l _Toc332658702(2) X型排铺设 PAGEREF _Toc332658702 h 17HYPERLINK l _Toc332658703(3)水下抛投透水框架 PAGEREF _Toc332658703 h 18HYPERLINK l _Toc332658704(4) 水下抛石护脚 PAGEREF _Toc332658704 h 20HYPERLINK l _Toc332658705(5) 沉丙纶布排 PAGEREF _Toc332658705 h 21HYPERLINK l _Toc332658706(6) 水下抛充填袋 PA
5、GEREF _Toc332658706 h 22HYPERLINK l _Toc3326587073、开挖与回填工程 PAGEREF _Toc332658707 h 24HYPERLINK l _Toc332658708(1) 岸坡开挖与削整边坡 PAGEREF _Toc332658708 h 24HYPERLINK l _Toc3326587094、垫层与反滤层工程 PAGEREF _Toc332658709 h 26HYPERLINK l _Toc332658710(1) 无纺布反滤层 PAGEREF _Toc332658710 h 26HYPERLINK l _Toc332658711(
6、2) 砂石反滤层 PAGEREF _Toc332658711 h 27HYPERLINK l _Toc3326587125、护面工程 PAGEREF _Toc332658712 h 29HYPERLINK l _Toc332658713(1) 六方块护面 PAGEREF _Toc332658713 h 29HYPERLINK l _Toc332658714(2) 砌石护面 PAGEREF _Toc332658714 h 30HYPERLINK l _Toc3326587156、坝体填筑工程 PAGEREF _Toc332658715 h 31HYPERLINK l _Toc332658716(
7、1)块石抛筑坝体 PAGEREF _Toc332658716 h 31HYPERLINK l _Toc3326587177、疏浚与吹填工程 PAGEREF _Toc332658717 h 33HYPERLINK l _Toc332658718(1)航道疏浚 PAGEREF _Toc332658718 h 33HYPERLINK l _Toc332658719结语 PAGEREF _Toc332658719 h 35一、前 言本次整治的汉江兴隆以下河段,地处江汉平原腹心地带,流经潜江市、天门市和汉川市,全长189.7km。本工程自2010年3月份开工建设以来,在工程管理与监控措施上,指挥部始终坚
8、持贯穿“一条主线”、创建“两大载体”、实施“五大控制”,结合工程特点,在整个施工过程力倡导“五大建设理念”,即:“重合同、讲诚信”的理念;“重标准、讲程序”的理念;“进度服从质量,进度质量服从安全”的理念;“变看不见为看得见”的理念;“素质决定品质,素质决定质量”的理念。由于航道整治工程的施工受施工水位的影响,具有很强的季节性,一般是在冬、春枯水季节施工。限于水上作业,夜间又较少施工,因此工程有效工期较短,而整治河段往往是通航条件较差的河段,通航矛盾突出,限制了施工围。同时,施工期间的整治建筑物要经历几个水文年洪水和枯水的考验。在这期间,航道滩槽可能发生较大的变化,整治建筑物会有一定程度的调整
9、和毁坏。所以整治工程建筑物的结构会经常出现一些质量问题,但排除客观条件的影响,还有一些主观因素造成的质量问题,并会在工程施工过程中经常发生,形成质量通病。这些质量通病由于普遍存在而不易引起高度重视,并且面广量大,对工程质量危害较大。因此必须与时处理,采取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减少或杜绝质量通病的发生,确保工程质量。二、管理方面质量通病与防治措施1、施工、监理管理质量通病与防治措施eq oac(,1)、质量通病的表现特征1.1施工现场施工人员未按程序施工导致工程实体存在缺陷。1.2施工单位使用风化块石、破损砼块等不合格原材料。1.3施工单位未严格落实质保体系和质保措施。1.4施工单位未严格落实农
10、民工培训,质量责任意识薄弱。1.5工程资料上报不与时,存在后补、雷同、可追溯性差等现象。1.6劳务分包队伍管理薄弱,存在以包代管的现象;技术工人流动大,劳动队伍素质不高。1.7原材料堆放混乱,未分区,无标示牌,场地未做硬化。1.8施工单位试验检测管理不规:未按规定要求进行试验检测;试验检测频率不够;检测数据错误;检测报告不规。1.9施工单位合同有关质量条款履约不到位:主要人员变更手续不完善;变更后的人员数量、资质、职称低于合同规定;主要人员不能保持相对稳定;未与时上报分包单位情况。1.10质量隐患或质量问题处理不规:对质量隐患或质量问题未与时处理或处理不到位;整改结果不够明确,未附相应证明材料
11、。1.11隐蔽工程验收不符合规定:验收程序不符合要求;验收记录填写不规;记录数据有涂改;地形测量等检测资料不够完善。1.12施工单位施工组织设计编制针对性不强,工期安排不合理,施工顺序未按设计要施,措施不完善,未体现工程实际特点。1.13施工单位质量例会、专题会议未纳入质量管理措施。1.14施工单位存在侥幸心理,以沙枕充当块石;D型排等隐蔽工程人为造成质量较差。eq oac(,2)、原因分析2.1施工现场施工人员对技术标准、规不熟悉,质量意识薄弱;现场管理和现场监理把关不严;技术交底未落实到位,未交到一线班组。2.2施工单位质检员没有严格履行原材料进场检验,责任心不强;旁站监理监管不严;施工单
12、位技术交底时对原材料的使用与不合格品的处理交底不清。2.3施工单位不认真贯彻执行质量自检制度,工作流于形式,自检体系作用未能发挥;质保体系存在照搬公司统一模式,没有针对性;质保体系没有落实具体负责人,导致分工混乱。2.4施工单位对于农民工培训不够重视,农民工对培训的积极性不高;培训教材过于复杂,没有贴近一线实际情况,导致农民工难以理解培训的容。2.5资料整理与质量验收脱节,只注重工程的质量和进度,不注重资料的收集与整理;未按规定与时进行资料填写和签收;监理对资料监督检查不严。2.6未落实有关分包管理规定,责任制不明确,管理措施未落实。2.7施工单位对原材料的管理不够重视;标准化建设理念较差;受
13、成本影响,不想投入太多资金用于原材料堆场相关建设;监理没有对施工单位提出明确的要求。2.8施工单位对施工图纸和规要求不熟悉,没有按照规定的频率进行检验;选用的试验检测单位达不到质监部门规定的要求。2.9施工单位对于人员履约和分包报批不够重视,相关手续敷衍了事;单位缺乏符合投标条件的人员;2.10施工单位质量隐患排查力度不够;现场技术人员自身素质不高,不能发现质量隐患;监理监督检查不严,未与时督促整改;未严格执行质保体系和质保措施;未对整改过程的痕迹化管理引起重视。2.11施工、监理单位执行标准不严格;施工记录不全,资料闭合性差;对标准容不够熟悉,对于标准要求填报的容容易出现漏填或漏报。2.12
14、施工单位施工组织设计编制人员技术水平不高,责任心不强存在沿用以为施工组织设计的情况;监理单位审查施工组织设计把关不严,未与时发现问题。2.13施工单位对质量例会、专题会议不够重视。2.14部分施工单位为片面追求效益,违规使用替代材料,认为水下工程不好验收。eq oac(,3)、防治措施3.1施工单位严格按照标准和规落实施工程序,确保工程质量,单项工程完工后先由施工单位自检,再由监理单位现场检测验收,达到规要求后才能进入下一道工序;严格落实三级技术交底工作,确保交底到一线班组。3.2严格落实原材料检测制度,所有施工进场材料的选料送检,必须在监理工程师旁站监督的情况下进行,并以书面形式报监理单位审
15、核,同时监理单位也应按规要求的检测频率进行平行抽检,做到未经抽检的材料禁止进场,不合格的材料坚决不用,从源头上控制工程质量。施工单位要进一步加强质量意识,自觉将不合格材料作废料处理,同时监理要强化现场监管,杜绝不合格材料在工程中使用。3.3根据工程的特性,建立健全有针对性的质保体系和质保措施,落实各环节具体负责人,规自检程序,强化现场监理监管职能,督促施工单位按要求落实质保措施。3.4施工单位严格落实业主下发的农民工培训制度,按期进行农民工培训,强化农民工质量意识和操作技能,坚决做到不培训不能上岗,同时业主、监理强化对农民工培训的考核,确保培训落到实处,取得成效。3.5施工单位层层落实工程资料
16、管理制度,与时上报相关工程资料;对于上报资料不与时的,严格执行监理不签字不能进入下道工序的措施,同时视情况对施工单位进行停工处理;监理单位严格监管,杜绝施工单位资料后补、雷同情况;通过施工原始记录、施工台账、施工日志进一步增加资料的可追溯性。3.6施工单位严格落实有关劳务分包管理规定,明确责任制,落实管理措施。3.7施工单位加强预制场标准化管理,严格按照业主下发的文件进行预制场标准化建设。3.8施工单位进一步规试验检测管理,按规定要求编制试验检测计划,并随时进行动态调整:根据设计图纸与规要求确定试验检测频率,严格按频率进行送检;选用质监部门与业主认可的外委试验检测单位,试验报告出具后要对照标准
17、复验后再报验;见证监理要进一步强化监管审查。3.9施工单位进一步加强履约意识,加强人员配备;业主加大违约处罚,严格按合同要求审查人员变更手续,相关违约信息纳入诚信考核体系;按要求与时上报分包单位情况,对于不上报的一律禁止分包。3.10建立质量责任人备案制度和质量责任追究制度,加大质量隐患排查力度,对于发现的质量隐患或质量问题,与时下达整改通知书,督促整改到位,并进行逐一消除;监理加大监督检查力度,督促限期整改;整改要与时、全面,并要注重痕迹化管理,附相关整改证明材料。3.11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程序进行隐蔽工程验收,严格执行三检制度;与时填写隐蔽工程报验单报监理复验签认;召开专题例会研究确定隐蔽工
18、程各项填报要求。业主严格落实水下隐蔽工程抽检制度,经常性检查施工记录和监理旁站记录,强化痕迹化管理,同时对隐蔽工程进行潜水员水下探摸检验,把隐蔽工程变看不见为看得见。3.12施工单位编制施工组织设计要由总工亲自编写,并报公司批准后才能上报;要针对其工程实际情况进行编制,合理安排工期;严格按设计要求的施工顺序组织施工,完善各项技术措施。3.13施工单位将质量例会、专题会议纳入质量管理措施,并由项目经理或总工亲自负责,并组织全员参加,确保质量例会、专题会议得到重视,同时纳入质量常态化管理。3.14监理单位现场旁站与巡视应切实负责,严格按规与设计文件施工;发现问题应与时制止,加大对弄虚作假等问题的处
19、罚力度,并加大水下隐蔽工程的探摸围和比例,杜绝因人为主观因素造成的质量问题和隐患。2、设计方面质量通病与防治措施设计是工程的“灵魂”,是工程成功的关键,精心设计是防控质量通病产生的一道重要关口,有时往往由于设计人员责任心不强,疏忽大意等原因。使工程设计留下了产生质量通病的隐患,同时设计过程本身也存在质量通病,现就设计质量通病小结如下:eq oac(,1)、质量通病的表现特征1.1设计中存在错项、漏项、前后不统一、设计说明与图纸不一致。1.2施工图设计阶段地形图与现场实施地形有一定偏差eq oac(,2)、原因分析2.1 设计人员粗心大意,设计校审把关不到位,各专业沟通交流不畅等原因造成设计文件
20、中出现“错、漏、碰、缺”现象。2.2 施工图设计至项目开工实施间隔时间较长,施工图设计至实施往往要经过一个洪水期,由于汉江下游为沙质河床,经过一段时间水流的作用,河床发生较大变化,岸坡经常由于受水流、风浪、船行波等因素的影响,崩岸现象时有发生,导致施工图设计阶段地形与现场实际出入较大。eq oac(,3)、防治措施3.1.加强设计人员职业技能培训,努力提高设计人员专业技能水平,增强设计人员的责任心和使命感。3.2设计单位要严格落实对设计产品质量的把关,杜绝在设计文件与图纸中出现错项、漏项、文字与报告不对应等情况的发生。3.3 尽量缩短施工图设计与工程施工时间间隔,争取设计、施工在同一个水期进行
21、,以减少由于地形变化带来的设计变更。3.4 实施精细化设计,在施工图设计阶段,设计人员应实地踏勘,针对不同的地质、地形条件,精心设计每一处整治建筑物。由于汉江具有洪淤枯冲的河道特性,中、洪水期河道地形较枯水期河道地形有较大差别,因此在施工阶段应遵循“动态设计、动态管理”的原则,根据河道变化情况补充河道地形测量,对工程方案、工程布置、工程结构、与施工顺序等做必要的优化调整。使勘察设计切合工程实际,便于实施,且安全可行。三、施工方面质量通病与防治措施1、混凝土预制构件(1) D型块/X型块质量通病的表现特征1.1块体强度达不到设计要求1.2重量和厚度不合格1.3缺边、掉角1.4块体尺寸不达标1.5
22、 蜂窝、麻面、沙斑、裂纹、气泡1.6 X型块系结条预埋位置不正确原因分析2.1.1配合比试验不规,试配时所使用的原材料和生产时的原材料在批次、质量、性能上有较大差异;2.1.2预制所使用的原材料(包括水泥、黄砂、石子、水)材料的相关技术指标达不到设计要求;2.1.3缺乏良好的养护,砼块在预制完成后,湿度和温度不满足设计要求; 2.2未按设计配合比投料,模具混凝土上料过少;2.3.1脱模时没有使用压板压在面层上,造成磨具的边角处因脱模时用力不均而损坏;2.3.2构件运输、堆放不当,受外力和重物撞击,造成边角部位损坏;2.4模具在制模时没有按设计的尺寸大小进行制作,几何尺寸不符合要求,模具制作完成
23、后也没有进行校核;2.5.1配合比配料不准确,粗骨料和黄沙料偏多,水泥料偏少,粗骨料的级配不连续容易使石子间形成空隙;2.5.2预制砼块过程中振动时间太短,混凝土振捣不密实,粗骨料没有得到均匀的下沉,砂浆没有有效地振捣至面层;2.6系结条在预埋时没有按照设计平面位置与相对高度进行操作,导致预埋深度不足或者偏离设计平面位置;防治措施3.1.1加强现场材料取样的监督工作,在现场抽取代表性的样品后,进行密封包装,在现场监理工程师与施工方的试验员一并送到检测部门;3.1.2加强对进场材料的初步验收工作,不合格的材料坚决清场处理,现场初步验收后,提取样品送相关检测部门,经鉴定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3.1
24、.3砼块预制成型后,采取集中堆放养护,根据混凝土的特性,结合养护区域周边的环境(温度、湿度等)制定合理的养护措施(洒水等),并安排专人定期对砼块进行养护,使混凝土的强度达到设计要求;3.2加强上料人员的质量意识教育,严格按照设计配合比进行配料,必要时采用自动配料机进行配料,减少人为因素的影响。模具经填料在振动密实的过程中,上料人员要观察模混凝土的下沉量,当发现混凝土料不够时要与时的添加,从而保证砼块成型后的厚度;3.3.1脱模时要求必须使用熟练的操作工,用专用的压板放在混凝土的面层上,左右手均匀的用力提起钢模,防止损坏砼块体边角;3.3.2当砼块达到3天强度后,在转运到堆场集中堆放和养护时,要
25、做到轻拿轻放,不得野蛮操作,避免造成砼块的边角损坏;3.4制模前要对模具的尺寸进行图纸放样,制模时要随时校正模具的各边长和角度,制模完成后要请监理工程师对制作好的模具进行抽验,不合格的模具应严禁使用。模具在使用过程中要注意不得摔打,防止变形,对在浇筑使用后发生变形的模具要立即进行修理或更换。要严格控制混凝土的塌落度和脱模时间,未到凝期的混凝土构件严禁进行脱模,防止构件变形和影响外观质量;3.5.1严格按照配合比设计配料,施工前对计量设备进行校核,并经常性检查复核计量设备,做到原材料计量准确;3.5.2调整现场试验混凝土浇筑后的最佳振捣时间,保证混凝土振捣密实,有效提浆;3.6加强施工过程操作管
26、理,采取必要的测量措施,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确保系结条的预埋深度与平面位置满足设计要求;(2) 透水框架/正六方块质量通病的表现特征1.1杆件(块体)破损1.2外露钢筋长度不满足设计要求与钢筋偏离轴线位置1.3杆件(块体)表面蜂窝、麻面、裂纹1.4杆件(块体)外观几何尺寸不满足设计要求原因分析2.1杆件(块体)强度不够,在转运和堆放过程中发生轻微碰撞破损;2.2.1钢筋下料过程中没有严格按照设计指标,造成外露钢筋长度不统一;2.2.2现场操作工人质量控制意识不强,对钢筋位置没有按设计要求控制;2.3.1配合比配料不准确,粗骨料和黄沙料偏多,水泥料偏少,粗骨料的级配不连续容易使石子间形成空
27、隙;2.3.2模具表面清理不彻底,薄膜铺设时表面不平整;2.3.3振动的时间太短,混凝土振捣不密实,使粗骨料没有得到均匀的下沉,砂浆没有有效地振捣至面层;2.3.4没有进行正常的面层收光,导致砼面层麻面沙斑较多;2.4.1模具在制模时没有按设计的尺寸大小进行制作,模具制作完成后也没有进行校核;2.4.2模具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破损和变形,没有与时进行修理和更换;防治措施3.1严格按照配合比进行投料,加强透水框架成品的养护,确保杆件(块体)强度,同时加强成品转运过程的保护,避免成品的损坏;3.2.1下料钢筋长度严格按照设计标准控制,加强对操作工人的质量控制意识教育培训;3.2.2严格按照设计要求控制
28、钢筋的平面位置,采取精确的测量方法,确保钢筋偏离轴线的距离在设计误差围;3.3.1严格按照配合比设计配料,施工前对计量设备进行校核,并经常性检查复核计量设备,做到原材料计量准确;3.3.2下料前对模具的平整度进行检查,去除表面的杂物,薄膜铺设务必平整,不得存在皱折现象;3.3.3调整现场试验混凝土浇筑后的最佳振捣时间,保证混凝土振捣密实,有效提浆;3.3.4振捣完成后,与时使用木搓板进行面层的修整,然后使用铁板进行第一次压面收光,脱模后进行第二次收光;3.4.1对制作杆件(块体)的模具严格按设计的尺寸进行加工制作,制作完成后交监理工程师进行检验,对于不合格的模具坚决不允许用于预制生产中;3.4
29、.2加强模具的日常修缮工作,确保模具的性能良好;2、护底、护滩与护脚工程(1) D型排铺设质量通病的表现特征1.1卷排、叠排1.2砼块绑扎数量不够、绑扎不牢靠1.3搭接宽度不足1.4 排头滑落1.5排头与施工水位部位排布裸露原因分析2.1沉排船移船放排过程中,卷排筒放排速度快于沉排船收放缆速度,导致排体卷曲、叠加;2.2.1排垫上的系结条未按设计要求进行缝制,细结条间距误差超过设计要求,系结条缝制数量偏少;2.2.2 砼块绑扎过程缺少监督,存在砼块绑扎数量不足的现象,绑扎工人对砼块绑扎的相关要求不了解;2.3.1船舶本身的锚泊系统机械性能和操控者的技术水平限制,施工船舶的行走轨迹很难达到直线型
30、;2.3.2排体下放过程中,从铺排船翻板外缘至泥面的悬空排体呈自由状态,受水流作用时,形成一种“挡流布帘”,易产生横向漂移或扭曲,导致排体水下就位的实际位置可能与理论不一致,影响排体之间的水下搭接宽度;2.4.1未采取有效的固定措施(如排头采用木桩或系排梁固定排头),从而导致排体下滑;2.4.2排头处的岸线较陡,受自然力作用,排体下滑;2.5.1排头处所在位置坡度较陡,无法进行砼块绑系;2.5.2施工人员质量控制不强,对排头裸露部分没有进行有效覆盖;防治措施3.1在沉排过程中,随时观察排布的沉放速度,一旦出现卷排和叠排现象时,立即调整收放缆的电机转速,从而调整了铺排船绞移速度,防止卷排、叠排的
31、事情发生;3.2.1排布进场后,项目部质检员与现场监理对排布进行联合检查,包括系结条的数量、间距,加筋条的数量等。3.2.2加强沉排施工过程中的管理,施工员和现场监理对砼块的绑扎数量与松紧程度进行检查,绑扎的松紧程度以手指插不进为标准,检查合格后方可放排;3.3.1根据沉排前绘制的标准沉排轨迹图进行船舶的定位,尤其是准备沉第二幅排时,当排船按照显示屏中显示的排头轨迹位置定位后,再用移动GPS进行一次校准,保证沉排时的搭接从头开始的准确。沉排过程中要随时观察沉排船在轨迹线中所移动的轨迹位置,随时调整排船前后绞缆的速度,控制船位在标准轨迹线移动,保证排体的搭接宽度在设计规定值;3.3.2在排体入水
32、前,在岸坡上采取措施稳固排头与上游侧的入水位置,在沉放过程中,加大对排体上游侧边缘位置的压载,确保排体的入水位置满足设计要求,同时根据水流速、水深等因素预留适当的漂移距;3.4.1 加强排头的固定,根据地形条件对固定木桩的数量、密度进行布置;3.4.2对排体固定区域的岸线进行适当处理,降低坡比,增大排体下滑的阻力;3.5对排头处岸线进行坡比放缓,施工水位以上部位应在48小时尽快用块石覆盖;(2) X型排铺设质量通病的表现特征X排体的整体平整度不够排体的纵横向搭接宽度不足部分X型块出现破裂、边角不完整相邻X型块系结不牢固或存在漏系现象铺设完成后纵横向线型效果不好原因分析2.1在铺设排体前未对滩地
33、进行有效平整;2.2施工人员质量控制意识较差,未严格按照设计要求施工; 2.3X型块在转运和堆放过程中由于外力碰撞,造成破裂与边角不完整现象;2.4X型块铺设过程中,施工人员为抢进度忽视了质量控制要求;2.5在铺设X型块前没有进行精确的测量放样,铺设过程没有有效的线型控制手段;防治措施3.1在铺设X型排前采用人工对滩地进行平整,清理滩面上的树枝等杂物,对局部凹凸不平整的滩面按不陡于1:10的坡度进行整平; 3.2加强施工现场的质量控制,现场质检员和监理员按照相关规要求检查排体纵横向搭接宽度,如搭接宽度不满足设计要求,不得进入下道工序施工;3.3加强X型块转运和堆放过程的管理,要求轻拿轻放,避免
34、相邻块体激烈碰撞或受外力作用出现碰损等现象;3.4加强施工现场的质量控制,同时对系结不牢固或者漏系的位置进行返工处理;3.5.1每一幅排在砼块系结完成后,必须采用打桩挂纵横向线的方法按照设计的填缝宽度对砼块的位置进行重新调整,确保整体线型效果。安装前必须要求由测量员纵横向打桩挂线,确定安置部位,确保整体线型效果;3.5.2严禁机动车辆在已铺设完成的砼块上行驶,避免发生砼块大面积的破损,增加整体质量效果观感;(3)水下抛投透水框架质量通病的表现特征1.1部分透水框架抛投数量不足1.2透水框架抛投分布不均匀1.3透水框架偏离设计抛投区域1.4框架杆件散落1.5杆件焊接缝质量较差原因分析2.1.1抛
35、投时没有对抛投区域进行分区划分,对设计量未按区分配,导致部分区域抛投量不足;2.1.2施工人员故意减少设计抛投数量,存在“偷工减料”的现象;2.2.1在抛投过程中,抛投船舶没有进行循序移位,导致出现抛投分布不均,甚至出现漏抛现象;2.3.1抛投过程中缺乏有效的测量控制手段,对漂移距等预估不足,导致抛投框架偏离了设计区域;2.3.2定位船的锚位发生小幅度移动,没有与时发现并进行调整,导致了抛投框架偏离了抛投网格;2.4.透水框架没有按照设计的要求进行焊接,焊接的强度达不到设计要求,在抛投过程中发生碰撞后散架;2.5外露钢筋在焊接前没有整形到位,焊工没有持证上岗或焊工简化焊接工艺,没有按照杆件的焊
36、接工艺要求和设计要求的焊接长度进行施工;防治措施3.1.1对抛投区域进行网格划分,明确网格抛投数量;3.1.2加强现场抛投过程管理,质检员和现场监理人员按照设计数量进行现场核对,数量和质量不满足设计要求不得进行下个网格施工;3.2.1对定位船的长度进行刻度划分,合理确定抛投船每次移位距离,保证抛投连续、均匀、不留空档;3.3.1在抛投前进行漂移距的计算,根据水深、流速等采用经验公式计算漂移距;3.3.2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采用岸线导标和水上RTK测量多方法控制,并定期对测量仪器进行校验,防止出现仪器自身的误差超限;3.3.3船舶施工人员加强对抛投过程中的定位缆绳观测,发现松动与时通知测量人员对船
37、位进行复核校正;3.4加强透水框架焊接施工管理,焊接必需在杆件的混凝土强度达到75%以上方可进行,3根一组,两两焊接,采用电弧焊接,焊接的长度和方式应满足设计要求,焊缝不得出现漏焊点、脱焊和裂缝等现象;3.5安排专人对外露钢筋部位进行整形,使三根钢筋的焊接部位能有效的贴合在一起,焊工必须持证上岗,先点焊将杆件固定后,再按照设计要求的三面焊接和焊缝长度进行焊接,焊缝应饱满,清除焊渣和铁锈后涂油漆防锈;(4) 水下抛石护脚质量通病的表现特征1.1抛投厚度不够1.2抛投厚度不均匀1.3偏离设计轴线(区域)原因分析2.1.1未将设计量按照抛石区域进行合理分配;2.1.2施工方存在偷工减料的现象,故意减
38、少抛石量;2.2.1在抛投过程中由于船舶定位不到位,造成局部抛石区域抛石量不均匀;2.2.2抛石施工受水位、流速、流向、通航等因素的影响,对抛投过程中的船舶定位、移位产生了不利影响,造成抛石厚度不均,局部区域形成空挡、缺口;2.3.1没有根据水位、流速、流向计算精确的偏移距,造成抛投块石偏离轴线;2.3.2由于定位缆绳松动等原因,抛石船舶在抛投过程发生了位置偏移;2.3.3测量人员在抛投过程中未与时进行轴线的复测, 导致抛投区域偏离了轴线位置;防治措施3.1.1利用cad等绘图软件,建立抛石网格,将设计抛石量进行合理的分配,在抛投过程中严格按照设计方量进行抛投;3.1.2现场施工管理人员联合监
39、理人员对抛石船舶进行现场计量,根据堆放抛石区域的几何尺寸进行计算,在计算过程中,应尽可能减小误差,对特征值应多次丈量;3.2.1用GPS做好定位船每次定位后的前后记录,根据记录坐标,确定每次定位位置,每抛2个船位进行一次水下测量,防止出现漏抛和形成空档,发现漏抛和出现缺口时与时进行补抛;3.2.2抛投过程中充分考虑水位、流速、流向、通航等因素的影响,与时调整定位船的船位,同时加强抛投船舶的移位调整,确保抛投厚度均匀,避免出现缺口、空挡;3.3.1在抛投前应根据水位、流速、流向等因素,计算合理、准确的漂移距,进而控制定位船的定位,确保块石在水位、流速、流向等综合因素影响下,沿轴线位置成型;3.3
40、.2对于局部工况条件较差的地区(水流急,泥沙迁徙快等),施工人员在船舶抛投过程应注意定位缆绳的力,防止出现锚位移动等现象;3.3.3测量人员在抛投过程中对轴线应与时进行复测,特别是水文和地质条件较差的水域,加大测量的频率,防止出现抛投位置偏离等现象;(5) 沉丙纶布排质量通病的表现特征1.1卷排、叠排1.2搭接宽度不足1.3 排头滑落1.4 排头处排布裸露原因分析2.1移船放排过程中,放排速度快于沉排船收放缆速度,导致排体卷曲,叠加;2.2.1船舶本身的锚泊系统机械性能和操控者的技术水平限制,施工船舶的行走轨迹很难达到直线型,沉放过程中受水流作用,易产生横向漂移或扭曲,导致排体水下就位的实际位
41、置可能与理论不一致,影响排体之间的水下搭接宽度;2.3.1未采取有效的固定措施,从而导致排体下滑;2.3.2排头处的岸线较陡,受自然力作用,排体下滑;2.4施工人员质量控制不强,对排头裸露部分没有进行有效覆盖;防治措施3.1在沉排过程中,随时观察排布的沉放速度,一旦出现卷排和叠排现象时,立即调整收放缆的速度,防止卷排、叠排的现象发生;3.2根据沉排前绘制的标准沉排轨迹图进行船舶的定位,尤其是准备沉第二幅排时,当排船按照显示屏中显示的排头轨迹位置定位后,再用移动GPS进行一次校准,保证沉排时的搭接从头开始的准确。沉排过程中要随时观察沉排船在轨迹线中所移动的轨迹位置,随时调整排船前后绞缆的速度,控
42、制船位在标准轨迹线移动,保证排体的搭接宽度在设计规定值;3.3.1 加强排头的固定,根据地形条件采取合适的措施对排头加强固定,确保排头的稳定;3.3.2对排体固定区域的岸线进行适当处理,降低坡比,增大排体下滑的阻力;3.4采用防晒布进行迅速覆盖,覆盖围要超出设计围,同时必须覆盖严实;(6) 水下抛充填袋质量通病的表现特征枕袋漏浆,袖口脱落造成废袋充填物不满足设计要求1.3枕袋填充不均匀,饱满度控制不当1.4填槽抛枕高低不平,头部尾部不能形成设计坡比1.5抛枕镇脚不能形成设计坡比1.6沙质河床抛填验收顶标高不足1.7填槽区边缘部分不稳定,难达到设计效果原因分析2.1.1枕袋原材料质量不满足设计要
43、求;2.1.2枕袋加工质量特别是拼接缝形式和缝合强度不符合设计要求,如:包缝漏沙,袖口脱落;2.1.3搬运过程中尖状物撕扯拉破枕袋;2.2未对采砂点的砂质进行观察,砂中含有较多杂质等;2.3吸沙充枕操作、饱满度控制不当;2.4抛枕施工受水位、流速、流向、通航等因素的影响,由于定位不准确,导致抛枕不均,头部尾部不能形成设计坡比;2.5抛枕施工受水位、流速、流向、通航等因素的影响,由于定位不准确,导致抛枕镇脚不能形成设计坡比;2.6沙质河床有沉降出现;2.7填槽区边缘部分易在水流湍急处造成冲刷,水流较缓处形成淤积;防治措施3.1.1枕袋原材料质量、品种、抗拉强度、孔径透水性都应满足设计要求,施工前
44、对拟用的枕袋进行取样,对其单位质量、强度、伸率和渗透性与等效孔径等指标进行试验,试验结果经监理工程师确认后方可用于施工;3.1.2枕袋加工质量特别是拼接缝形式和缝合强度直接影响丁缝、包缝漏沙,袖口脱落;3.1.3枕袋的保管:在使用前要覆盖保护避免长时间光晒,在搬运过程中避免尖状物撕扯拉破枕袋;3.2砂源、砂质应实时监控,枕袋有效孔径与吹填料粒径应满足保土、透水的原则:砂粒径d0.1mm;3.3.1填充水力造浆的泥浆浓度应适中,在30%左右,袋体充填饱满度宜为85%;3.3.2为防止充填不均匀,在排水密实之前通过观看、操控、调整充沙管方位,使得枕袋充填均匀、密实;3.4.1施工前测量水位、水深、
45、流速,进行抛枕枕袋漂稳实验和沉降实验;3.4.2根据抛枕船的长度尺寸、枕袋位置与枕袋漂移距离确定定位船的定位位置,保证枕袋能抛到指定位置; 3.4.3沙质河床在抛枕区域平抛二至三层,以保证抛填区域相对稳定。切忌盲目抛填形成紊流对河床的冲刷变化;3.4.4分层抛枕,层与层之间和充填袋之间应交错嵌紧,不得形成垂直的通缝和贯通空隙;3.5.1应在施工前测量水位、水深、流速,进行抛枕枕袋漂稳实验和沉降实验;3.5.2严格按照抛枕顺序从下游到上游,从深水到浅水;3.5.3根据抛枕船的长度尺寸、枕袋位置与枕袋漂移距离确定定位船的定位位置,保证枕袋能抛到指定位置;3.5.4边施工边测量,在不足的区域与时补抛
46、,力保达到设计坡比;3.6在抛填至设计标高时勤加测量,对较低部位定点抛投尽可能保证抛填平整均匀;3.7.1填槽区边缘部分不稳定,至少需抛填2至3层以上才能稳定;3.7.2因水流原因易在水流湍急处造成冲刷,水流较缓处形成淤积,需在设计时优化设计方案;3、开挖与回填工程(1) 岸坡开挖与削整边坡质量通病的表现特征1.1挖方边坡塌方1.2回填土密实度达不到要求1.3基土扰动原因分析2.1.1采用机械整平,未遵守由上而下分层开挖的顺序,坡度过陡或将坡脚破坏,使边坡失稳,造成塌方或溜坡;2.1.2在有地表水、地下水作用的地段开挖边坡,未采取有效的降、排水措施,地表滞水或地下水侵入坡体,使土的粘聚力降低,
47、坡脚被冲蚀掏空,边坡在重力作用下失去稳定而引起塌方;2.1.3在边坡顶部大量堆土或堆建筑材料,或行驶施工机械设备、运输车辆;2.2.1填方土料不符合要求,采取了碎块草皮、有机质含量大于8%的土与淤泥、淤泥质土和杂填土做填料;2.2.2土的含水率过大或过小,因而达不到最优含水率下的密实度要求;2.2.3碾压或夯实机具能量不够,达不到影响深度要求,使密实度降低;2.3.1基坑挖好后,未与时进行下道工序施工,施工机械与车辆、操作工人在基土上行走,造成扰动;2.3.2地基被长时间暴晒、失水;防治措施3.1.1在斜坡地段开挖边坡时应遵循由上而下、分层开挖的顺序,合理放坡,不使过陡,同时避免切割坡脚,以防
48、导致边坡失稳而造成塌方;3.1.2在有地表滞水或地下水作用的地段,应做好排、降水措施,以拦截地表滞水和地下水,避免冲刷坡面和掏空坡脚,防止坡体失稳。特别在软土地段开挖边坡,应降低地下水位,防止边坡产生侧移;3.1.3施工中避免在坡顶堆土和存放建筑材料,并避免行驶施工机械设备和车辆振动,以减轻坡体负担,防止塌方;3.2.1选择符合填土要求的土料回填;3.2.2填土的密实度应根据工程性质来确定,一般用土的压实系数换算为干密度来控制;3.2.3加强对土料、含水量、施工操作和回填土干密度的现场检验,按规定取样,严格没道工序的质量控制;3.3.1岸坡开挖后,立即进行垫层施工保护地基。不能立即进行下道工序
49、施工时,应预留一层100mm厚土层不挖,待下道工序开始再挖至设计标高,遭受扰动;3.3.2机械开挖应由深而浅,地基应预留一层100mm厚用人工清理找平,以避免超挖和基底土;4、垫层与反滤层工程(1) 无纺布反滤层质量通病的表现特征1.1无纺布的铺设表面存在扭曲皱折1.2无纺布的表面破损1.3相邻无纺布的搭接宽度不足,出现垫层裸露现象原因分析2.1.1未在坡顶处布置一定数量的锚固装置,确保无纺布的紧状态;2.1.2未采用正确有效的铺设工艺;2.1.3在铺设无纺布前未对垫层进行整平;2.2.1进场的无纺布存在质量问题;2.2.2无纺布进场后未采取正确的存放措施(如避光通风保存等),在运输过程中存在
50、损坏;2.2.3无纺布在铺设后未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覆盖,使无纺布暴露时间较长,受太阳紫外线辐射而老化,强度减低;2.3.1铺设过程中搭接宽度预留不足,导致拉紧后出现搭接宽度不足;2.3.2施工人员质量控制意识不强,存在“偷工减料”现象,人为的减少搭接宽度;防治措施3.1.1为防止无纺布铺设的移动或搭接错位,除坡顶需锚固外,每幅的中间部位可用U型钉适当定位;3.1.2无纺布铺设全部采用人工完成。无纺布铺设应按先坡脚、后坡面的顺序、且垂直于坡脚轴线向上摊铺至设计顶标高,不得横向摊铺。无纺布铺设要平顺,松紧适宜,不能绷拉过紧,应与基底黄沙面层紧密贴合。无纺布在铺设时的纵横向搭接宽度不得小于500mm,
51、并应以人工双线进行缝合;3.1.3铺设无纺布前,对下层垫层应进行整平,确保垫层表面平整度满足设计要求,对于过大的凹凸不平的地方,用人工整平后再进行铺设无纺布,使无纺布与垫层表面紧贴,可使无纺布处于较好的状态,以免影响无纺布的铺设质量;3.2.1无纺布进场后,应逐批检查出厂合格证明或试验检验报告,其主要物理与技术性能应进行抽查复验,抽样数量每批量不少于一次;3.2.2无纺布卷应该堆放于经平整不积水的地方,堆高不超过四卷的高度,并能看到卷的识别片。无纺布卷必须用不透明材料覆盖以防紫外线老化。在储存过程中,要保持标签的完整和资料的完整。在运输过程中(包括现场从材料储存地到工作地的运输),无纺布卷必须
52、避免受到损坏,受到物理损坏的无纺布卷必须要修复。受严重磨损的无纺布不能使用,任何接触到泄漏化学试剂的土工布,不允许使用于工程施工;3.2.3无纺布铺设结束后,应立即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或者采取措施进行覆盖,如采用铺设土工膜,避免无纺布在紫外线的长期照射下老化;3.3.1在铺设过程中,对于相邻无纺布的搭接充分考虑预留宽度,对于岸线渐变的位置搭接宽度要周密考虑,避免无纺布在拉紧后造成搭接宽度不足;3.3.2严格执行隐蔽工程验收制度,上道工序检测不合格不得进行下道工序施工,提高现场施工人员的质量控制意识;(2) 砂石反滤层质量通病的表现特征反滤层表面平整度不满足设计要求反滤层厚度不满足设计要求反滤层
53、杂质含量超标,影响施工效果原因分析2.1.1铺设工艺不符合设计要求,未对反滤层进行人工找平;2.1.2施工现场质量控制不严,缺少可行的控制方法;2.2.1基层在反滤层铺设前未进行人工修整,部分区段的标高超出设计误差围;2.2.2未设置必须的测量桩位来控制标高,造成在反滤层铺设时没有参考依据;2.3.1材料进场控制不严,未对材料进行抽样检查;2.3.2反滤层铺设完成后应进行有效覆盖,减少自然条件和人为环境对已铺反滤层的不利影响;防治措施3.1.1铺设前将黄砂和碎石按照施工的先后顺序卸在坡面上,然后由人工从下至上进行摊铺,铺设时严禁从上向下倾倒和坡中起铺,在粗略铺设完成后,按照现场的测量标志标识的
54、高程进行人工找平;3.1.2加强隐蔽工程检测工作,按照水运工程的相关检测标准控制,检测不合格不得进入下道工序施工;3.2.1在铺设反滤层前应对基层进行整平,确保基层表面平整度满足设计要求;3.2.2在铺设反滤层前,必须提前做好和测量人员的沟通,布设测量控制桩位,施工人员根据施工需要,采取加密桩位的方法,达到有效控制反滤层铺设厚度;3.3.1材料进场后,应逐批检查出厂合格证明或试验检验报告,其主要物理与技术性能应进行抽查复验,抽样数量每批量不少于一次;3.3.2反滤层铺设完成后,应立即进行自检,请监理人员检查,进入下道工序施工,如不能迅速进入下道工序施工,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覆盖,不得让反滤层长时
55、间暴露;5、护面工程(1) 六方块护面质量通病的表现特征1.1护面整体平整度不够1.2砌缝没有线形1.3坡面块体局部位置塌陷原因分析2.1.1由于土质原因,六方块在铺设后与洪水期后发生了不均匀沉降;2.1.2铺设六方块时没有按照统一的高程控制标准进行;2.2 铺设时没有进行边线和中线放样,导致砌缝错位、扭曲等现象;2.3.1局部位置的垫层的密实度不够,使上部的六方块产生了不均匀沉降;2.3.2盲沟、明沟等排水系统未起到作用,导致局部位置垫层被掏空;防治措施3.1.1加强对坡面的有效处理,在铺设前坡面必需进行压实、平整,不得出现土层松动;3.1.2铺设六方块前测量人员必须进行统一的高程放样,施工
56、人员根据测量控制桩进行带线施工,带线必需严格按照控制高程,带线必需绷直,距离较远时,中间进行加桩过度,同时测量人员定期对控制桩进行复核校正;3.2铺设六方块前测量人员必须进行边线、中线放样,施工人员根据控制桩进行带线施工,根据边线距离的远近,进行桩位加密,在施工过程中,必须保护好控制桩,发现桩位有松动和偏移时,必须通知测量人员进行复核;3.3.1加强垫层的施工质量控制,垫层的厚度、平整度、密实度经检查合格后方可进行六方块护面的施工;3.3.2加强排水系统施工的质量控制,根据排水量优化排水系统的设计,确保排水系统畅通;(2) 砌石护面质量通病的表现特征石料不合格砌石通缝,砌石工程各面石砌缝连通、
57、尤其是在转角处与沉降处砌石部结构不牢,砌体外两层皮、互不联接,砌体结构松散砌石大面凹凸不平,垂直度超出设计与规标准,局部面石本身不平砌筑面平整度差原因分析2.1.1部分石料表面带泥、风化严重,石料粒径不均匀;2.2.1石块不规则,砌筑时又忽视左右、上下、前后的砌块搭接,砌缝未错开;2.2.2施工间歇留斜槎不正确,未按规定留有斜槎,而留马牙形直槎;2.3.1石块间压、搭接少,未设丁石;2.3.2.每工作班砌筑高度超过规规定;2.4.1面石选石料不当;2.4.2砌筑时未挂线或挂线不准或砌筑过程中未经常检查挂线偏差2.5.1片石未进行分层找平;2.5.2石料规格太差,未挂线砌筑;防治措施3.1.1所
58、有石料砌筑前必须将风化石料、带泥石料全部清理干净后方可用于砌筑;3.1.2精心挑选石料并适当加工;3.2.1加强石料挑选工作,注意石块左右、上下、前后的交搭,必须将砌缝错开,特别注意相邻的上下层错开;3.2.2转角处与沉降缝处把丁顺叠砌改为丁顺组砌;施工间歇必须留斜槎,留槎的槎口大小要根据所使用的材料和组砌方法而定;3.3.1优选石料,严格掌握间缝大小在规要求围;3.3.2每工作班砌筑高度应按规定执行,石料表面清理干净;3.4.1优选表面平整的石料做面;3.4.2砌筑过程中必须挂线,经常检查挂线偏差;3.5.1分层砌筑前对石料进行认真筛选,确保每层石料规格大致相当;3.5.2严格按挂线找平,保
59、证端面平整度满足规要求;6、坝体填筑工程(1)块石抛筑坝体质量通病的表现特征1.1抛投厚度不够1.2厚度不均,局部位置形成缺口、空挡1.3偏离轴线原因分析2.1抛石量不足,未按照设计要求的厚度进行抛投;2.2.1在抛投过程中由于定位船定位不到位、抛石船移动距离过大,造成局部抛石区域抛石量多大,局部位置抛石量过少,甚至存在漏抛形成缺口、空挡现象;2.2.2抛石施工受水位、流速、流向、通航等因素的影响,对抛投过程中的船舶定位、移位产生了不利影响,造成抛石厚度不均,局部区域形成空挡、缺口;2.3.1没有根据水位、流速、流向计算精确的偏移距,造成抛投块石偏离轴线;2.3.2由于定位缆绳松动等原因,抛石船舶在抛投过程发生了位置偏移;2.3.3测量人员在抛投过程中未与时进行轴线的复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度展览馆照明设备采购合同范本3篇
- 二零二五版建筑工程项目招投标与合同风险评估与管理协议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办公室租赁合同含停车服务2篇
- 二零二五版跨区域公司间资金拆借合同范例2篇
- 二零二五年度环保设备班组工人劳务合同3篇
- 二零二五版教师临时聘用与教育品牌建设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版农业科技项目合同信用评价与推广合作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石材矿山开采权转让合同2篇
- 二零二五版租赁合同:租赁合同信息化管理平台使用协议3篇
- 深圳汽车租赁合同模板2025版6篇
- 物业民法典知识培训课件
- 2024-2025学年山东省德州市高中五校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
- TSGD7002-2023-压力管道元件型式试验规则
- 2024年度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培训课件
- 建筑工地节前停工安全检查表
- 了不起的狐狸爸爸-全文打印
- 派克与永华互换表
- 第二章流体静力学基础
- 小学高年级语文作文情景互动教学策略探究教研课题论文开题中期结题报告教学反思经验交流
- 春节新年红灯笼中国风信纸
- 注塑件生产通用标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