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认识运动_把握规律_第1页
4·2认识运动_把握规律_第2页
4·2认识运动_把握规律_第3页
4·2认识运动_把握规律_第4页
4·2认识运动_把握规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自然界是物质的2、人类社会是物质的3、人的意识是社会的产物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一)物质的概念(二)世界是物质的一、世界的物质性知识结构:1第二节: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高考资源网2四季的更替运动3我们身边的物质运动机械运动4化学运动5生命运动结论:自然界是运动变化的6社会运动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结论:人类社会是运动变化的7结论:人的思维也是运动变化的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总是由不知到知,由知之甚少到知之甚多。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人类思维的运动:8自然界是运动

2、变化的人类社会是运动变化的人的思维也是运动变化的结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和变化之中归纳:9运动的普遍性原理【原理内容】: 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在于运动和变化之中【方法论】: 要善于在运动中把握事物 看待自己的成长也要运动的看待,人也是会变化的发展的10思考:既然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在运动,那么哲学上所说的运动是指什么?11一、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 哲学上所讲的运动就是宇宙 中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 过程1、运动的概念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 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 的物质2、物质和运动的关系12想一想 到底什么在运动呢?13各是什么 ?14有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呢?宏观物体机械运动的载体

3、原子、离子化学运动的载体生命有机体生物运动的载体生产方式社会运动的载体人脑思维或精神运动的载体运动是物质的运动15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16 ( )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世界上不存在脱离( )的物质运动是( )的运动,( )是运动的承担者,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2.运动和物质的关系运动运动物质物质离开物质谈运动(是唯心主义观点如慧能观点)和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形而上学的静止观点如刻舟求剑)都是错误的。小结:17 男主人公坐上了逃难的飞机,火山爆发带来的滚滚热浪已抛之身后,一切归于沉寂,世界停止运转。镜头再现思考:这样的描述有合理性吗?为什么

4、?18有人说,世界上存在着不运动的物质,例如,某些物体从出现的第一天起就没动过,大雁塔在西安,故宫在北京就是如此。请你分析一下,此话错在哪里?它只看到了相对静止,而没有看到事物的运动。194.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刘德华还是刘德华,不是梁朝伟,也不是周杰伦,为什么?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20火车上的男孩相对于行驶的火车,他的位置有没有动?运动?静止?213、静止的含义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变化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体系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或者说物体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特殊的运动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5、暂时的22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4、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区别和联系)思考:运动和静止有什么关系呢?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A.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如:古希腊数学家芝诺:飞矢不动吕氏春秋:刻舟求剑 僧肇B.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又如:惠施、克拉底鲁错误观点(思考) P32欧布里德为什么会犯如此荒唐的错误?只看到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231.“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2.“人甚至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议一议赫拉克利特克拉底鲁 正确。看到了事物的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错误。否认相对静止的存

6、在。3.“飞矢不动” 古希腊哲学家芝诺错误。承认静止否认运动,会导致形而上学的绝对静止论24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来会打洞。事物的运动都是有规律的25三、运动是有规律的1.规律含义: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 必然的、 稳定的联系。不是主观赋予也不是上帝创造不是偶然的,是确定不移的具有重复性,不是多变易逝的 不是表面的、现象的、外在的知识归纳26红灯停,绿灯行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喜鹊叫喜,乌鸦叫丧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E万有引力F月亮绕着地球转G生物的新陈代谢H苹果落地I兔子撞树J富贵在天,生死由命哪些是规律 ?DEG规则,人制定的?27我看

7、见了苹果落地,为什么没看见引力呢?人们所看见的往往是什么?隐藏在现象背后的东西通常是什么?它要怎样才能被人们所认识?28任何规律都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必然的联系课堂探究:俗语“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说明了什么?课堂探究:太阳从东边升起,从西方落下。我们能否通过某种办法使太阳从西方升起,从东方落下?这说明了什么?任何规律都是事物运动过程中稳定的的联系29判断下列哪些是规律:1、喜鹊叫喜,乌鸦叫丧 2、新陈代谢3、阶级斗争规律 4、慧星、地震预示国家衰败注意1:规律不是主观想象的联系,而是事物本身固有的联系。例: 万有引力定律是自然界本身固有的规律 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发展固有的规律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

8、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联系成为社会发展固有的规律301、春夏秋冬四季更替注意2:2、水往低处流3、苹果落地4、万有引力规律你知道哪些是规律吗?规律不是现象的联系,而是本质的联系31现象规律(本质联系)苹果落地,水往低处流商品价格上下波动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人类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发展万有引力规律价值规律遗传规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规律321、守株待兔判断下列哪些是规律:注意3:规律不是偶然的联系,而是必然的联系3、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2、近朱者赤,近墨者黑33注意4:规律不是多变易逝的联系, 而是稳定的联系课堂探究:太阳从东边升起,从西方落下。我们能否通过某种办法使太阳从西方升起,

9、从东方落下?这说明了什么?34(1)区别:性质不同含义不同(2)联系: 一个正确的、合理的规则总是根据客观规律制定的,是对客观规律的反映;错误的规则会导致人们产生错误的行为,从而遭到规律的惩罚。规律与规则的关系 规则是人们规定出来供大家共同遵守的制度或章程,规律是事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则是人们制定的,可以修改、补充或废除,它是主观的;规律则不能被制定、修改、废除,它是客观的。35、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阅读教材第33页中间的探究活动,思考:(1)“永动机”为什么无法制造出来?(2)焦耳的成功给了我们什么启示?(1)“永动机”无法制造出来,是因为这一设想违背了能量守恒定律,从一

10、开始就是不科学的。(2)焦耳成功启示规律是客观的,我们要尊重科学、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36鸿雁出塞北举止万余里冬季食南稻春日复北翔37太阳系模式图大雁南飞北返青蛙冬眠自然界的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38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低高人类社会发展道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规律人类社会的发展是有规律的39保 持 百 分 数712345610080604020天 数艾宾浩斯遗忘曲线1885年,艾宾浩斯通过实验不同时间间隔的记忆保持量,绘制了著名的艾宾浩斯曲线 曲线表明了遗忘发展的一条规律:遗忘进程是不均衡的,在识记的最初遗忘很快,以后逐渐缓慢,到了相当的时间,几乎就

11、不再遗忘了,也就是遗忘的发展是“先快后慢”。 40 这是一次被喻为“拯救人类的最后一次机会”的会议,在此次会议上,国际社会需就工业化国家的温室气体减排额是多少、主要发展中国家应如何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如何资助发展中国家适应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等问题达成协议。探 究:有人说:“人类在地球上排放了这么久的碳,也该买单了。”对这句话你怎么理解。41规律篇 今年以来,至少已有七宗北极熊猎食幼熊的案例被人发现。加拿大生物学家史特林表示,这是他从事科学工作以来,第一次见到这么多北极熊猎食幼熊的案例。科学家称,海冰以往很早就形成,北极熊可以利用海冰接近海豹,猎食后积聚过冬所需的脂肪。但现在,哈德逊湾的海冰形成

12、比以往要晚数周,饥饿的北极熊等不及,只好先吃幼熊。42关系到人类命运的2度! 20世纪地球温度升高了0.40.8摄氏度,这是过去1000年没有发生过的变化,气候变暖已成为当今全球最大的环境问题。气候变暖的原因除自然因素影响以外,主要是与人类二氧化碳排放有关。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一倍,将导致全球气温升高2-4.5摄氏度。 气候变暖一旦超过2摄氏度这个最高阀值,将给全球造成“灭顶之灾”。43规律是客观的。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既不能创造规律,也不能消灭规律。结论:规律篇44 说明规律客观性。人们想问题、办事情不能同规律背道而驰,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否则,就一定会受到规律的惩罚。揠苗助长等材

13、料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45规律篇人类如何拯救自己的命运?4647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在认识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方法论规律的客观性规律的普遍性规律篇48规律具有普遍性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的方法论要求:要求我们必须自觉遵循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否则受规律的惩罚。规律具有客观性 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A、是指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不以人和主观意志为转移的。B、客观性还意味着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C、规律的客观性突出地表现在它是不可违抗的小结:规律的特征及要求49认

14、识了水的流动规律,变害为利(如:三峡大坝)掌握了化学规律,能制造各种化工产品(如:晶体胰岛素)认识了引力规律,克服地球引力,发射火箭、卫星、飞船为人类服务(如:卫星上天)50 在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为人类造福。人们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51拓展:人们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1、人为什么能认识规律?2、利用规律的表现有哪些?物质具有可知性意识具有能动作用能正确反映事物的本质与规律 人们能够利用对规律的认识,预见事物发展趋势和方向,指导实践活动。 改造或创造条件,限制某些规律发生作用的范围,趋利避害,变害为利。52

15、 1、人可以利用规律,不能改变规律,只能改变规律发生的条件。 2、规律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在规律上不能用发明、改变、修改、消灭、创造等词语 在规律上可以用发现、认识、利用等词语注意:遗忘规律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用无意义音节和有意义的文字为识记材料,对人们学习时记忆保持和时间推移的关系通过实验做了深刻研究,结果发现了遗忘先快后慢的规律:识记材料后的20分钟内遗忘42%,1小时后遗忘56%,9小时后遗忘64%,1天后遗忘66%,2天后遗忘71%,6天后遗忘75%,31天后遗忘79%,可用坐标曲线表示: 这一遗忘规律告诉我们,要想保持和巩固所学知识,必须趁热打铁,赶在遗忘之前及早复习,及时

16、巩固。例如,每堂课上对所学内容尽量当堂消化巩固一次,晚自习或做作业时再巩固消化一次,做到“今日事,今日毕”。下次上课之前再挤时间回忆印证一次,单元小结再巩固一次,期中期末再纳入知识体系系统复习,这样多次重复,看似烦琐,实则高效,对熟练掌握大有益处。思维领域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54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世界的物质性自然界的物质性人类社会的物质性两点物质的概念意识是社会的产物认识运动把握规律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运动是有规律的运动的含义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静止的含义运动和静止的关系规律的含义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及方法论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物质、运动、规律的关系55练一练:1.(09江苏卷)孟子云:“不违农

17、时,谷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这表明A自然界的变化是有规律的B客观规律是可以被认识和改造的C自然界的发展规律是客观的 D改造世界必须遵循客观规律2.物质、运动、规律三者间的联系是A、物质是运动的主体B、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C、世界是物质的,运动是绝对的,规律是客观的D、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物质运动过程中本身固有的本质的 必然的联系DD56 一切存在物,一切生活在地上和水中的东西,只是由于某种运动才得以存在、生活。1.马克思的上述论断的哲学涵义是( )A、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B、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C、运动是物质的派生物 D 、任何运动都有自

18、己的物质承担者 A课堂练习57 2思格斯说:“没有运动的物质和没有物质的运动一 样,是不可想像的。”这句话说明了( ) A.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B.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C.一切事物都是运动的 D.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的 3运动之所以离不开物质,是因为( ) A.物质是运动的动力 B.物质在运动中存在 C.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D.物质是运动的属性 4物质的根本属性是( ) A.客观实在性 B.可知性 C运动 D.永恒性DCC58 5古希腊的赫拉克利特认为,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 河流。这个观点( ) A.只看到了运动的绝对性 B.否认事物有相对静止的一面 C.看到了事物的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D.认为运动和静止是完全不同的 6克拉底鲁认为,人不仅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甚至连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这种观点的错误 在于( ) A.否认了意识 B.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 C.违背了事物是运动的原理 D.割裂了物质和运动的关系CB59 7.我国古代思想家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天不为人之恶寒而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而辍广。”这些话说明( )A、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可以由人的主观意识决定B、自然规律具有客观性,社会规律不具有客观性C、规律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