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河北省石家庄市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及答案(逐题解析)统编版高三总复习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b6b0dd305a89c6016ffdbf74299422e5/b6b0dd305a89c6016ffdbf74299422e51.gif)
![2022届河北省石家庄市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及答案(逐题解析)统编版高三总复习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b6b0dd305a89c6016ffdbf74299422e5/b6b0dd305a89c6016ffdbf74299422e52.gif)
![2022届河北省石家庄市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及答案(逐题解析)统编版高三总复习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b6b0dd305a89c6016ffdbf74299422e5/b6b0dd305a89c6016ffdbf74299422e53.gif)
![2022届河北省石家庄市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及答案(逐题解析)统编版高三总复习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b6b0dd305a89c6016ffdbf74299422e5/b6b0dd305a89c6016ffdbf74299422e54.gif)
![2022届河北省石家庄市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及答案(逐题解析)统编版高三总复习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b6b0dd305a89c6016ffdbf74299422e5/b6b0dd305a89c6016ffdbf74299422e5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22届河北省石家庄市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及答案(逐题解析) 统编版高三总复习 石家庄市2022年高中毕业班教学质量检测(二) 语文 (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与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我国古代小说到
2、了唐传奇,创作才真正进入自觉与成熟。宋人赵彦卫在云麓漫钞中说:“唐之举人,先藉当世显人,以姓名达之主司,然后以所业投献,逾数日又投,谓之温卷,如幽怪录传奇等皆是也。盖此等文备众体,可见史才、诗笔、议论。”不仅道出了唐传奇的创作背景,更是精准地概括了它的文体特征与艺术特色。特别是诗意笔法的运用,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诗化风格,使作品洋溢着诗的审美意蕴。 人物形象塑造的“诗笔”运用 虚实相生是古代诗歌创作的重要艺术手段,这种“诗笔”移植到唐传奇的写作中,创造了众多个性鲜明、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唐传奇塑造人物,通常是截取其重要生活片断,而把另外一些内容省略,留下大量空白让读者想象。如沈既济任氏传描写任氏
3、,仅有“容色姝丽”四字正面叙写,但其美貌却如在眼前,原因就在于作者又借侧面烘托,从虚处着笔,先写郑六一见钟情、不能自已;又写韦崟派遣家僮秘密察看之后两人的一段对话,先问之“容若何”,家僮答之“奇怪也!天下未尝见之矣!”简单的一问一答,让任氏的绝美之姿跃然纸上。这些铺叙,全从虚处落笔,由虚入实,这正是诗歌意象创造中的虚实相生之法。其他像莺莺传无双传虬髯客传等作品,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也都充分利用了虚实相生之法,使人物形象生动饱满,具有强大的艺术感染力。 叙事节奏的“诗笔”推动 古代诗歌长于抒情,但不排斥叙事,它在叙事上讲究取舍剪裁,追求“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策略。这样的“诗笔”体现在唐传奇的写作中
4、,形成了中国古代小说独特的叙事节奏与韵律。 具体说来,一是注重情境的营造,突显人物的性格特征,演绎人物的不同命运。如李朝威的柳毅传,当宫中得知龙女的遭遇后“皆恸哭”,洞庭君听了非常惊慌,赶紧告诉左右的人:“疾告宫中,无使有声,恐钱塘所知。”钱塘君还没出场,其性格已宛然可见。接着写钱塘君离去,“语未毕,而大声忽发,天坼地裂乃擘青天而飞去”。文辞华艳,极尽铺排,创设了一种惊心动魄的情境,有力烘托了钱塘君的勇猛。二是通过空间的交错与转换,创造出一种有别于历史叙事的节奏美。比如霍小玉传,故事情节波澜起伏,高潮迭起,但其情节的组织和推进既非建立在线性时间链条上,也不是建立在人物性格发展变化的基础上,而是
5、借助空间的交错与转换,在平行化的不同空间背景上,演绎人物不同的命运遭际,从而完成小说叙事的时空转化。 含蓄情感的“诗笔”表达 唐传奇中“诗笔”的运用,同样体现出含蓄蕴籍的艺术追求,不论是小说中人物的痴情,还是创作主体的情思,都不是直露式的宣泄,而是充分体现出诗歌抒情的含蓄蕴藉之美。 如李景亮李章武传对人鬼之恋的描写,感情真挚,催人泪下。王氏鬼魂与李章武相会之际的一系列动作语言描写,极力烘托出王氏真挚热烈的感情。“与章武连臂出门,仰望天汉,遂呜咽悲怨。”“连臂”可见依依不舍,“呜咽”正显悲情难抑。用字不多,却言简意丰,含无尽的悲情于举手投足之间,读来让人悲不自胜。这样的含蓄之美正是“诗笔”艺术特
6、色的体现。 除了小说中的人物情感,作者主观情思的表达也往往十分含蓄。比如皇甫枚的王知古对张直方残暴跋扈的刻画,采用了夸张的笔法,“洛阳四旁翥者走者,见皆识之,必群噪长嗥而去”。乌兽尚且如此惊惧,人民的水深火热也就可想而知。作者对张直方没有任何直接的评判,但其感情态度显而易见,批判的锋芒因“诗笔”的运用而更显犀利深刻。 总之,“诗笔”的运用,使唐传奇呈现出明显的诗化特征,而这一点是传奇小说最为独特的审美特征之一,并为后世文学的发展提供了丰厚的滋养。 (摘编自韩伟唐传奇中的诗意笔法) 材料二: 唐传奇中的所谓“诗笔”叙事,是指以诗歌穿插于小说叙事过程中,或对叙事活动进行干预,或成为塑造人物的重要手
7、段,或进行环境氛围的渲染、情感的抒发等,具有很大的叙事作用。在很多传奇作品中,诗歌起着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如游仙窟中,人物对话皆由酒令诗来完成,男女主人公以诗歌答问,而故事的情节也在这一唱一答中,不断向前推进。诗歌还常成为塑造人物的手段。如莺莺传末尾,莺莺赋诗予张生,自叙别后为君消瘦。容颇憔悴,而今却又看见张生,复劝张生:“弃置今何道,当时且自亲。还将旧时意,怜取眼前人。”用情之深、却为情所伤又无可奈何的悲剧人物形象立现纸上。诗歌的嵌入为唐传奇塑造了一批才情容貌俱佳、情感细腻丰富的人物形象。唐传奇中环境氛围的渲染也常借助诗歌来完成。陈季卿一文中,书生陈季卿归乡途中吟道:“霜钟鸣时夕风急,乱鸦又
8、望寒林集。此时辍棹悲且吟,独向莲花一峰立。”以诗写眼前所见之景物,这在客观上增强了唐传奇的艺术表现力。 (摘编自石月清唐传奇中的“诗笔”叙事简论) 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小说发展到唐传奇,开始运用诗意笔法,形成独特的诗化风格,推动创作走向了自觉与成熟。 B.任氏传莺莺传无双传等作品,都使用了虚实相生之法塑造人物,形象生动,个性鲜明。 C.有些唐传奇善于借助空间的交错与转换创造叙事的节奏美,霍小玉传就是这方面的典型代表。 D.在传奇中穿插诗歌,用以渲染环境、塑造人物形象,这是唐传奇中诗意笔法运用具体表现之一。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9、赵彦卫认为唐传奇中“可见史才、诗笔、议论”,由此可推知,李朝威在柳毅传中描写的是真实的历史事件,并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B.任氏传中韦崟与家僮的对话,柳毅传中“洞庭君听了非常惊慌”的描写,都属于侧面烘托,是虚实相生之法中“虚”的部分。 C.在小说创作中,作者不宜有直露式的宣泄,所以唐传奇中的人物情感和作者主观情思的表达,都体现出诗歌抒情的含蓄蕴藉之美。 D.小说陈季卿中借助诗歌来渲染作品的环境氛围,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若换成其他方式进行景物描写,则无法取得理想效果。 3.下列对材料一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引用云麓漫钞之语,指出唐传奇“文备众体”的特点,旨在引出其诗意笔法。
10、B.文章以大量的例子,从不同角度论证了“诗笔”的运用形成了唐传奇独特的诗化风格。 C.文章在举例时,常常一边叙写事例,一边进行评述,使其“诗意笔法”得到准确阐释。 D.文章整体为总分总结构,主体部分则从形象、叙事、抒情等方面层层递进地加以论述。 4.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论述唐传奇中的“诗笔”,但侧重点有所不同,请具体分析。 5.请结合两则材料的内容,对下面这篇唐传奇的“诗笔”的运用作简要赏析。 博陵崔护,清明日独游都城南。得居人庄,扣门久之。有女子自门隙窥之,问曰:“谁耶?”以姓字对,曰:“寻春独行,酒渴求饮。”女入,以杯水至,开门,设床命坐。独倚小桃斜柯伫立,而意属殊厚,妖姿媚态,绰有余妍。彼此
11、目注者久之。崔辞去,送至门,如不胜情而还。崔亦眷盼而归。及来岁清明日,忽思之,径往寻之。门墙如故,而锁扃之。崔因题诗于左扉曰:“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后数日复往寻之。闻其中有哭声,扣门问之。有老父出曰:“君非崔护耶?”曰:“是也。”又哭曰:“君杀吾女!吾女笄年知书,未适人。自去年以来,常恍惚若有所失。比日与之出,及归,见左扉有字,读之,入门而病,遂绝食数日而死。岂非君杀之耶!又持崔大哭。崔亦感恸,请入哭之,尚俨然在床。崔哭而祝曰:“某在斯!某在斯!须臾开目,半日复活矣。父大喜,遂以女妻之。(崔护) 【15题答案】 【答案】1.A2.B3.D 4.材料
12、一所说的“诗笔”侧重指与诗歌创作相通的艺术手段和艺术追求,如虚实相生的手法、叙事的节奏与韵律、含蓄蕴藉的特色等;材料二所说的“诗笔”,侧重指诗歌在小说叙事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如推动情节发展、塑造人物形象、渲染气氛、抒发情感等。 5.采用虚实相生之法,写女子之美仅用“妖姿媚态,绰有余妍”八字进行正面描写,然后从虚处着笔,通过崔护的“眷盼”“径往寻之”等来侧面烘托,让读者感到女子美貌如在目前。 重视情境的营造,如崔护“复往寻之”,其痴情自见;老父哭诉“君杀吾女”“常恍惚若有所失”“遂绝食数日而死”,女子虽未出场,但其痴情可见。 体现抒情的含蓄蕴藉之美,举手投足间喑含深情。如“彼此目注”“送至门”“
13、眷盼”等动作、神态,体现了二人的一见钟情,人物情感的表达含蓄蕴藉。 小说中引用崔护的诗歌,既表现崔护的心理,又推动情节发展,于叙事作用甚大。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A“开始运用诗意手法”错误,此意于文无据,材料一第一段只是说唐传奇使用诗意笔法,但无法看出是“开始运用”;“推动创作走向了自觉与成熟”错误,材料一第一段说的是“我国古代小说到了唐传奇,创作才真正进入自觉与成熟”,是说创作进入“自觉与成熟”,并非唐传奇“推动创作”。 故选A。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分析材料内容的能力。 A“描写了真实的历史事件”错误,柳毅传写的是神话故事。 C“所以”错
14、误,因果关系不成立,材料中说的是“同样体现出含蓄蕴籍的艺术追求,不论是小说中人物的痴情,还是创作主体的情思,都不是直露式的宽泄,而是充分体现出诗歌抒情的含蓄蕴藉之美”,二者之间并无因果关系;“人物情感”范围扩大,材料中是“人物的痴情”。 D“若换成其他方式进行景物描写,则无法取得理想效果”错误,材料二最后只是说“以诗写眼前所见之景物,这在客观上增强了唐传奇的艺术表现力”,只能说明诗歌渲染氛围达到的效果,但无法说明其他方式进行景物描写旧无法取得理想效果。过于绝对。 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D“层层递进”错误,原文主体部分是并列结构,形象、叙事、抒情是
15、并列关系。 故选D。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的能力。 材料一是总分总结构,由第一段“特别是诗意笔法的运用,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诗化风格,使作品洋溢着诗的审美意蕴”和最后一段“总之,诗笔的运用,使唐传奇呈现出明显的诗化特征,而这一点是传奇小说最为独特的审美特征之一”可知,材料一主要是说“诗笔”手法在唐传奇中的运用;结合分说的三个部分来看,“虚实相生是古代诗歌创作的重要艺术手段,这种诗笔移植到唐传奇的写作中,创造了众多个性鲜明、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古代诗歌长于抒情,但不排斥叙事,它在叙事上讲究取舍剪裁,追求“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策略。这样的诗笔体现在唐传奇的写作中,形成
16、了中国古代小说独特的叙事节奏与韵律”“唐传奇中诗笔的运用,同样体现出含蓄蕴籍的艺术追求,不论是小说中人物的痴情,还是创作主体的情思,都不是直露式的宽泄,而是充分体现出诗歌抒情的含蓄蕴籍之美”,可见,材料一主要是说唐传奇中所运用的和诗歌创作相通的手法。 材料二只有一段文字,材料先提出观点,然后列举例子进行证明。由一开始的观点“唐传奇中的所谓诗笔叙事,是指以诗歌穿插于小说叙事过程中,或对叙事活动进行干预,或成为塑造人物的重要手段,或进行环境氛围的渲染、情感的抒发等,具有很大的叙事作用。在很多传奇作品中,诗歌起着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如”可知,材料二中的“诗笔”是说诗歌在小说叙事过程中的具体作用。 【
17、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 由题干可知,可以先结合两则材料,分析唐传奇中“诗笔”的运用,然后结合所给材料进行分析。 材料一提到唐传奇在人物形象塑造方面的“诗笔”运用“虚实相生是古代诗歌创作的重要艺术手段,这种诗笔移植到唐传奇的写作中,创造了众多个性鲜明、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而这段材料在塑造女子形象的时候也使用虚实相生的手法,如对女子进行直接描写的语言“妖姿媚态,绰有余妍”,正面展现其美,这是实,如通过崔护的表现进行侧面烘托,崔护离开之时是“眷盼而归”,到下一年清明之时又“径往寻之”,可见女子之貌美,这是虚。 材料一提到唐传奇通过“诗笔”进行情境营造,
18、“具体说来,一是注重情境的营造,突显人物的性格特征”,文段中写崔护第二年前去没有看到女子,留下诗作离开之后又“后数日复往寻之”,可见崔护之痴情;女子父亲向崔护哭诉“君杀吾女”,向崔护讲述女子“常恍惚若有所失”“遂绝食数日而死”,可见女子的痴情。 材料一提到唐传奇使用含蓄情感的“诗笔”表达,“唐传奇中诗笔的运用,同样体现出含蓄蕴藉的艺术追求,不论是小说中人物的痴情,还是创作主体的情思,都不是直露式的宽泄,而是充分体现出诗歌抒情的含蓄蕴藉之美”,文段中崔护和女子之间的情感大多通过动作、神态体现出来,如二人初见之时,“彼此目注”,崔护离开,女子“送至门”,崔护归去之时是“眷盼而归”,这些动作神态可以
19、看出二人是一见钟情,情感表达含蓄。 材料二提到“唐传奇中的所谓诗笔叙事,是指以诗歌穿插于小说叙事过程中,或对叙事活动进行干预,或成为塑造人物的重要手段,或进行环境氛围的渲染、情感的抒发等,具有很大的叙事作用。在很多传奇作品中,诗歌起着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这是说引用诗歌在表现人物心理以及推动情节方面的作用,文段中崔护留在门上的诗歌既能体现出崔护再寻女子而未见的失落,又带出了下文女子看到诗歌而绝食而亡的情节。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永别了,武器(节选) 美海明威 军队这么庞大,路又这么少,撤退必然混乱。根本没人下令指挥。 “博内罗呢?”我问
20、。 皮安尼望着我。“他走了,中尉。”他说,“他情愿当俘虏去。”我一声不响。 “他怕我们都会被打死。”我一句话也不说。 “你看,我们对这场战争根本就没有信心,中尉。” “他上哪儿去了?”“我不知道,中尉。他溜走了。” 我们绕着城的北面走过乌迪内,过了一会儿便走进大撤退的基本行列,整夜往塔利亚门托河赶去。我真想不到撤退的规模这么宏大。不但是军队,整个国家都在撤退。我们整夜赶着路,走得比车辆还要快。博内罗情愿去当俘虏,真傻了。其实一点危险都没有。 路上车辆和军队很拥挤,我们在路的旁边走着。 “我走得发腻了。”“嗯,我们现在只要走就行了。用不着再操心。” “博内罗是个傻瓜。”“他真是傻瓜。” “他的事
21、你怎么处理呢,中尉?”“我还不知道。” “你看,要是战争继续下去,上面会给他家属找大麻烦的。” “战争不会继续下去的。”一个士兵说。 “我们正在回家。战争结束了。” “要是战争真结束了,那就没有关系了。”皮安尼说,“但是我不相信战争已经结束。真这样就太好啦。” “我们不久就会知道的。”我说。 “我不相信战争结束。他们都这样想,我可不相信。” 天亮前,我们赶到了塔利亚门托河的河岸边,便沿着涨满水的河走,走近一条所有的人马要过的桥。我们沿着河岸走,然后挤进了过桥的人群。我紧紧地夹在人群中慢慢地过桥,上面是雨,下边隔着几尺便是河水,我从桥边探头望望河水。 没人说话。大家只希望快点过桥,心里就是这么个
22、念头。我们快过去了。木桥的那一头,两边站有一些军官和宪兵,打着手电筒。我们走近他们时,我看见有个军官用手指指队伍中的一个人。一名宪兵走进行列,抓住那人的胳膊,拖了出去。宪兵强迫他离开大路。他们正仔细察看着行列中的每一个人。我们刚要走到正对面时,他们又抓去了一个人。我看见那人是个中校。他头发灰白,长得又矮又胖。宪兵把他拖到那一排检查行人的军官后面。当我走到那一排军官跟前时,我看到有一两个军官正盯着我。其中有一位指指我,对宪兵说了一声。我看见那宪兵跑过来,挤过队伍的边沿来找我,接着我感到被他抓住了衣领。 “怎么啦?”我说。我伸手到背后去解手枪。 另一个从我身后抓住我,把我的手臂朝上扭,扭得几乎脱了
23、臼。我跟他一起转过身,第一个宪兵狠狠掐住了我的脖子。 “他再抵抗就开枪。”我听见有人在说。 “这是什么意思?”我想大声嚷,但是我的声音并不响亮。他们现在已把我拖到路边来了。 “他再抵抗就开枪,”一个军官说,“押他到后边去。” “你们是什么人?” “战场宪兵。”另外一位军官说。 “押他到后面那些人那儿去。”第一个军官说。 他们押着我绕到这排军官的后边,走往公路下边临河的田野,那儿有一堆人。有一小组人由宪兵看守着。审问者的旁边站着四名宪兵,人人挂着卡宾枪。我看看那个正在受审问的人。他就是方才从撤退行列中给拖出来的那个灰头发的中校,胖胖的小个子。 “你属于哪一旅的?”他告诉了他们。 “哪一团?”他又
24、说了。 “为什么不跟你那一团人在一起?”他把原因说了出来。 “就是你们这种人,放野蛮人进来糟蹋祖国神圣的国土。” “对不起,我不懂你的话。”中校说。 “就是因为有像你这样的叛逆行为,我们才丧失了胜利的果实。” “你们经历过撤退没有?”中校问。 “意大利永远不撤退。” 我们站在雨中,听着这番话。 “要枪毙我的话,”中校说,“就请便吧,不必多问。这种问法是愚蠢的。” 那些军官商量了一下。其中一个在一本纸簿上写了些什么。 “擅离部队,明令枪决。”他宣读。 两个宪兵押着中校到河岸边去。我没看他们枪毙他,但是我听见了枪声。 我们站在雨中,一次提一人出去受审并枪决。到这时,凡是他们问过话的都被枪决了。 我
25、身子往下一蹲,同时劈开左右两人,低着头往河边直跑。我在河沿上绊了一跤,哗的一声掉进河里。河水很冷,我竭力躲在水下不上来,自以为再也不会上来了。我一冒出水面,便吸一口气,连忙又躲下去。我第二次冒出水面时,看见前头有一根木头,就游过去,一手抓住它。我把头缩在木头后边,连看都不敢往上边看。我快冒出水面时就听见枪声。那根木头顺着水流转,我搂住它。河水很冷。我随波逐流,双手抱住那根木头,由它把我顺流漂去。现在已看不见河岸了。 【注】小说描写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美国男孩亨利参加意大利军队抗击德国,经历了战争后,最终脱离战争的故事。战场宪兵:主要负责维持军队纪律,保障军队命令的执行。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
26、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描写了大撤退的场面,官兵们惊恐不已,狼狈逃命,连宪兵也阻止不了他们。 B.“我”机警灵活,看到被问话的都被枪决后,不甘心束手就擒,于是找机会成功逃离。 C.宪兵们粗鲁蛮横,不讲道理,专门搜索从前线撤回的英勇官兵,并将其残忍杀害。 D.撤退的官兵们都在盼望着战争的结束,但又不相信真的会结束,内心纠结、绝望。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语言精练,句子较为短小而且结构简单,很少使用修饰语,表现力强,突出体现了海明威“电报体”小说的语言风格。 B.小说详细写了胖胖中校被审问、枪毙的过程,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并且以点带面,表现了战争的残
27、酷无情,甚至荒谬。 C.“我”是小说中的线索人物,串连起众多情节;是故事的隐蔽叙述者,在叙述中从不流露主观感受,显得冷静而客观。 D.小说结尾写“我”跳河逃生的过程,用了大量的动词,准确地描写人物的一连串动作,将紧张的气氛渲染得扣人心弦。 8.小说节选部分开头写“我”和皮安尼反复说博内罗“太傻了”“是个傻瓜”。这样写有什么用意?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9.有人说,海明威的小说是“零度写作”。所谓零度写作,是指作者不掺杂任何个人的感情,完全客观地陈述;零度写作不是不要感情,而是不让作者感情影响读者。请简要分析本小说是如何体现这一特点的。 【69题答案】 【答案】6.B7.C 8.写他们认为撤退没危
28、险,而博内罗逃走很傻,事实证明博内罗逃走是对的,没有逃走的人才是傻瓜,前后对比,使小说情节产生波澜。 “反复说”别人傻,可以体现出撤退官兵内心的忐忑与不安。 9.让作品中的人物“我”直接说话,没有作者立场的直接表露。 表达上,很少使用带有感情色彩的修饰性词语,多是中性的描写。 客观、冷静的表达,能让读者更为独立、理性、深入地思考,从而更好地表达反战主题。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小说内容的能力。 A“官兵们惊恐不已,狼狈逃命,连宪兵也阻止不了他们”于文无据,文中只是说撤退的场面很大,“我们整夜赶着路,走得比车辆还要快”,并没有说官兵惊恐、狼狈逃命的状态。 C“专门搜索从前线
29、撤回的英勇官兵,并将其残忍杀害”错误,由“就是你们这种人,放野蛮人进来糟蹋祖国神圣的国土”“就是因为有像你这样的叛逆行为,我们才丧失了胜利的果实”“意大利永远不撤退。”“擅离部队,明令枪决”可知,是搜索他们认为擅离部队、叛逆的官兵,且是“明令枪决”,并非“残忍”。 D“绝望”于文无据,文中只是说撤退的官兵盼望又不相信的情绪,并无“绝望”。 故选B。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小说艺术特色的能力。 C“在叙述中从不流露主观感受”过于绝对,文中曾写到“我真想不到撤退的规模这么宏大”“大家只希望快点过桥,心里就是这么个念头”就表现了叙述者的主观感受和对人们心理的推断。 故选C。 【8题详解】
30、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重要语段的作用的能力。 先找出“我”和皮安尼反复说博内罗“傻”的原因,结合“他怕我们都会被打死”可知,博内罗认为大撤退有危险,会被“打死”,而“我”和皮安尼认为博内罗这种想法和做法是“傻”,“博内罗情愿去当俘虏,真傻了。其实一点危险都没有”,说明“我”和皮安尼认为大撤退是没有危险的;但从后文来看,战场宪兵把撤退中的一些官兵枪杀掉,这说明撤退是有危险的,前后构成对比,让小说情节有了波澜。 “我”和皮安尼反复说博内罗的做法和想法“傻”,好似我俩很坚信撤退没有问题,但事实上,“反复说”别人傻恰恰是他们内心不安和忐忑的表现。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章表达特色的能力。 由题干可知,考生需要找到小说不掺杂作者情感的具体表现,结合这些分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股份制合作发展策略报告书
- 车展场地租赁合同
- 游戏原画设计制作作业指导书
- 小企业贷款合同
- 2025年昆明货运驾驶从业资格考试题库模拟考试
- 2025年中卫货运上岗证模拟考试
- 2025年湖州道路货运驾驶员从业资格证考试题库
- 2024-2025学年度九年级物理全册13.2内能教学设计2新版新人教版
- 2024年春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9战风车导学案无答案语文S版
- 投招标工作计划
- 2023年药事法规教学案例库及案例分析
- 轴套类零件件的加工课件
- 北京市水务安全生产风险评估指南
- 吸引器教学讲解课件
- 医学心理学人卫八版66张课件
- 物业服务五级三类收费重点标准
- 工商注册登记信息表
- 仿古建筑施工常见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 汉代儒学大师董仲舒思想课件
- 普通冲床设备日常点检标准作业指导书
- 科技文献检索与利用PPT通用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