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师大附中2022届高三下学期一模试题及答案语文人教版高三总复习_第1页
湖南师大附中2022届高三下学期一模试题及答案语文人教版高三总复习_第2页
湖南师大附中2022届高三下学期一模试题及答案语文人教版高三总复习_第3页
湖南师大附中2022届高三下学期一模试题及答案语文人教版高三总复习_第4页
湖南师大附中2022届高三下学期一模试题及答案语文人教版高三总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湖南师大附中2022届高三下学期一模试题及答案语文 人教版高三总复习 湖南师大附中2022届模拟试卷(一) 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伦”重在分别,在礼记.祭统里所讲的十伦鬼神、君臣、父子、贵贱、亲疏、爵赏、夫妇、政事、长幼、上下,都是指差等。“不失其伦”是在别父子、远近、亲疏。伦是有差等的次序。在我们读来,鬼神、君臣、父子、夫妇等具体的社会关系,怎能和贵贱、亲疏、远近、上下等抽象的相对地位相提并论?其实在我们传统的社会结构里最基本的概念,这个人和人来往所构成的网络中的纲纪,就是一个差序,也就是伦。礼记.大

2、传里说:“亲亲也、尊尊也、长长也、男女有别,此其不可得与民变革者也。”意思是这个社会结构的架格是不能变的,变的只是利用这架格所做的事。 孔子最注重的就是水纹波浪向外扩张的“推”字。他先承认一个己,推己及人的己,对于这己,得加以克服于礼,克己就是修身。顺着这同心圆的伦常,就可向外推了。“本立而道生。”“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从己到家,由家到国,由国到天下,是一条通路。 在这种富于伸缩性的网络里,随时随地是有一个“已”作中心的。这并不是个人主义,而是自我主义。个人是对团体而说的,是分子对团体。在个人主义下,一方面是平等观念,指在同一团体中各分子的地位相等,个

3、人不能侵犯大家的权利;一方面是完法观念,指团体不能抹煞个人,只能在个人们所愿意交出的一分权利上控制个人。这些观念必须先假定了团体的存在。在我们中国传统思想里是没有这一套的,因为我们所有的是自我主义,一切价值是以“己”作为中心的主义。 自我主义并不限于“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的杨朱,连儒家都该包括在内。杨朱和孔子不同的是杨朱忽略了自我主义的相对性和伸缩性。他太死心眼儿一口咬了一个自己不放;孔子是会推己及人的,可是尽管放之于四海,中心还是在自己。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是所,而众星拱之。”这是很好的一个差序格局的譬喻,自己总是中心,像四季不移的北斗星,所有其他的人,随着他转动。孔子并不像耶

4、稣,耶稣是有超于个人的团体的,他有他的天国,所以他可以牺牲自己去成全天国。孔子呢,不然。 孔子的道德系统里绝不肯离开差序格局的中心,“君子求诸已,小人求诸人”。因之,他不能像耶稣一样普爱天下,甚至而爱他的仇敌,还要为杀死他的人求上帝的饶赦这些不是从自我中心出发的。孔子呢?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这是差序层次,孔子是决不放松的。 在西洋社会里,国家这个团体是一个明显的也是唯一特出的群已界线。在国家里做人民的无所逃于这团体之外,像一根柴捆在一束里,他们不能不把国家弄成个为每个分子谋利益的机构,于是他们有革命、有宪法、有法律、有国会等等。在我们传统里群的极限

5、是模糊不清的“天下”,国是皇帝之家,界线从来就是不清不楚的,不过是从自己这个中心里推出去的社会势力里的一圈而已。所以可以着手的,具体的只有己,克已也就成了社会生活中最重要的德性,他们不会去克群,使群不致侵略个人的权利。在这种差序格局中,不发生这问题的。 在差序格局中,社会关系是逐渐从一个一个人推出去的,是私人关系的增加,社会范围是一根根私人联系所构成的网络,因之,我们传统社会里所有的社会道德也只在私人联系中发生意义。 (摘编自费孝通乡土中国) 材料二:有论者指出:“血缘纽带是差序格局的出发点,也是日常人伦展开的起点。”在传统的乡土社会里,地缘是形成差序格局的物质性根基,人伦关系中的血缘关系则是

6、维持这种根基的核心纽带。可见,差序格局在传统社会固有的体系中存在与运行,这个体系就是封建礼制。封建之“礼”既建构又维持着社会的人伦关系,“并因此使社会呈现出一种水波纹式的差序格局。差序格局里既蕴涵着尊卑和远近,同时也包含着责任和义务”。古人云,爱有差等。由于地缘、血缘、姻缘、学缘、友缘等关系的远近及亲疏不同,人与人之间存在亲疏远近是人伦关系的必然,人不可能毫无差别地同等对待每个人。封建宗法社会差序格局的形成实际上是由地缘、血缘、尊卑观念、等级思想等诸多因素所影响造成的。 在以人伦关系为结构的古代社会里,“伦是有差等的次序”,传统社会的伦理观念讲究“贵贱有等”“内外有别”“长幼有序”“男女有别”

7、“亲疏有差”“男尊女卑”“夫贵妻荣”“母以子贵”等,必然赋予人伦关系的差序性和等级性。在中国古代社会,君臣、父子、夫妇、男女、长幼等以一套严格的伦理界限区分,形成了差序的轻重等级,“差序格局否定人格平等的可能性,不承认权利义务之间的平衡,最终导致差序人格的产生”。因此,在以家庭和家族为结构单位的传统社会里,“中国人的家就像一个圆圈,圈住了自己及与自己有亲密关系的人”,差序格局作为封建伦理的一种结构形式与结构表现,将每个人囿于“熟人”圈际内,实际上束缚了个体的自由发展。因为差序格局的内核是“礼”,而“礼作为一种社会政治制度和伦理规范与仁最完美的道德观念和品质融为一体,紧紧地束缚着个体、家族和亲族

8、成员的行为规范”。可以说,尊卑观念、孝道思想、长幼关系等几乎所有的伦理规范都浓缩到了古代社会生活相关的礼俗活动中,并对人起着束缚作用。 (摘编自徐汉晖差序伦理与差序格局的内生关系考论)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差序格局的传统社会中,“伦”是人和人往来所构成的网络中的纲纪,主要用来维持一种有差等的社会秩序。 B孔子社会思想的关键在于推己及人,自己觉得对才去做,自己感觉到不对,或不舒服,就不要那样去对待人家。 C和自我主义者相处,尽量避免跟他讲“理”或“正义”,最好的切入是情感,用他所接受的某种情感去打动他。 D儒家是注意到相对性和伸缩性的自我主义,其道德

9、范围有弹性,如强调用公正无私对待恶行,用善行回报善行。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差序格局里,国家概念模糊不清,“克己”是个人在社会生活中最重要的德性,而个体对群体则不那么具有约束力。 B在差序格局中,社会关系以自己为圆心向外逐层推及,是私人关系的逐渐增加,社会关系是由个体联系所构成的网络。 C在传统的社会里,地缘关系为差序格局的形成奠定物质基础,血缘关系则是维持人伦关系的起点,出发点和核心纽带。 D差序格局否定人格平等,权利义务不对称,并导致差序人格的产生,将每个人囿于狭小的圈际,束缚了人的自由发展。 3要在差序格局的乡村进行营销,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观点正确

10、的一项是(3分)() A差序格局的中心人物一般有着良好的判断力和信息搜索识别的能力,故其圈内人员总能从中获得有益的所需信息。 B针对农村广告的特殊性,企业要转变观念和方法,改变传统广告传播渠道和手段,树立起信用至上的大广告意识。 C通过寻找差序格局中的活跃人物,对其施以影响,从而借以形成对该产品的从众心理和口碑效应,定会受益匪浅。 D企业在农村的广告宣传可能会使消费者不断逃避广告,这就使差序格局为差序中的农村消费者提供便利带来可能。 4请结合材料一、材料二简要概括差序格局中社会的特点。(4分) 5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6分) (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

11、成69题。 知事下乡 法阿尔丰斯.都德 知事先生出巡去了。驭者导前,仆从随后,一辆知事衙门的四轮轻车,威风凛凛地,一径奔向那共阿非。因为这一天,是个重要的纪念日,所以知事先生,打扮得分外庄严。你看他身披绣花的礼服,头顶折叠的小冠,裤子两旁,贴着银色的徽带,连着一把嵌螺细柄的指挥刀。在他的膝上,正摊着一本皮面印花的大护书。知事先生端坐四轮车内,面上堆着些愁容,只管向那皮面印花的大护书出神;他一路想,几时他到了那共阿非,见了那里的百姓们,总免不了要有一番漂亮而动听的演说:“诸位先生,诸位同事们”知事先生,把这两句话,周而复始地,足足念了二十余次,可是总生不出下文。 四轮车内的空气,热不可当!道上的

12、灰尘,在正午的阳光下,兴奋奔腾地跳舞。道旁的树林,一齐遮着白灰,只听得整千整万的蝉声,遥遥地在那里问答。 知事先生,正在纳闷的当儿,忽然瞥见了一丛小的槠树林,在山坡的脚下,招展着树枝,好像正笑嘻嘻地欢迎他。 知事先生,居然中了诱惑了。他一面吩咐仆人们停车;一面从四轮车里,跳了下来,径自走进那片小的槠树林里。 树林里,有成群的鸟儿,在头上唱歌;有无数的清泉,在草地上流淌;还有紫堇花,在旁边发香他们瞧见知事先生,和他一条这样体面的裤子,一本皮面的印花的护书,登时大起恐慌。那鸟儿,一齐停止了歌唱;那泉儿,也不敢再作声了;那紫堇花们,更是急得低着头,向地下乱躲这些小东西们,自从出世以来,从没有见过一个

13、县知事,在这光景里,大家都私下地互通猜度:这样体面的裤子的主人,究竟是一位什么人物? 知事先生,对于如此寂静而清凉的树林,头脑清醒不少。他撩起了衣裳,摘下了帽子,在一块草地上,端端正正地坐下,把皮面印花的护书,张开了放在膝上,又向那护书里面,抽出一张四六开的大纸。 “这竟是一位美术家呀!”那秀眼鸟先开口说。 “否,否,”接着说的是一只莺鸟,“这哪里会是美术家,你没看见他裤子上的徽带吗?照我来看,十之八九,还是一位贵族哩。” “也不是美术家,也不是贵族,”一只老黄莺抢着来打断他们俩的辩论,它曾经在那知事衙门的花园里,足足唱了一个春天的歌。“只有我知道,这是一个县知事呀。” 这时那些细微的语声,不

14、知不觉地渐渐地放纵起来了。 “这原来是一个县知事!这原来是一个县知事!” 一会儿,紫堇花发问:“他可含有什么恶意?” “一点儿也没有。”那老黄莺儿接着答复。 于是那些鸟儿们,重新一个个地,去恢复它们的唱歌;那些泉儿们,照常在草地上,汩汩地流;那些紫堇花们,也依旧放着胆去发它们的香气在这喧哗而又清凉的林子间,知事先生,又起了念头,要继续去筹备他的演说了。 不料还没起头,身旁突然传来了笑声。知事先生侧头看时,只见一只黄绿色的啄木鸟,歇在他的帽子顶上,嬉皮赖脸地,正向着他笑。知事先生,把肩胛一耸,露出不屑睬它的意思,哪知道那啄木鸟很不知趣,索性大声地唱将起来。 知事先生,气嘘嘘地涨红了脸,一面随意做

15、个手势赶开那顽皮的畜生;一面加上些气力,回头来重新于他的本行:“诸位先生,诸位同事们” 但是事有不巧,那啄木鸟方面的交涉,才刚结束,一丛小弱的紫堇花们,觑着知事先生思绪缭乱的当儿,也一起翘起了它们软绒绒的枝儿,和着一种甜而且柔的语气,沙沙地唱起歌来。于是一唱百和,那些泉儿们,登时就在他的脚下,潺潺地奏起一种文雅的音乐;那些秀眼鸟儿,也在他头顶的树枝上,使尽毕生的本领,唱出一阕优美的调子;其余树林周围、上下左右一切的东西,没有一个不是效尤着,全体一致地来阻止知事先生演说的起草。 知事先生,他未始没有意思,想摆脱这些妖媚的蛊惑,可是他办不到了。他只得低下头来,继续去筹划他的演说:“诸位先生,诸位同

16、事们” 此刻,知事先生正舒舒服服偃仰在草地上,鼻孔里熏醉了香味,耳朵里充满了歌声,他衣服上华美的装饰被暂时解去,他正打算把已成的演说,艾艾艾艾地,从头再述两三回: “诸位先生,诸位同事”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开头写知事出巡,打扮庄严隆重,结尾写知事舒服偃仰,解去华美装饰,前后对比,说明知事已摆脱了繁琐礼仪的束缚。 B人和生物之间不可能直接对话,知事跟林中动植物的交流,主要是借助拟人手法来完成的,展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 C文章以补叙的方式,借老黄莺亲身经历来点明知事先生的身份,既丰富了人物形象,又凸显了小说主题,可谓匠心巧运。 D对储树林间生物

17、的描绘,小说除借助多种修辞手法,还调动了人的各种感官,写得生动优美、形象鲜活、生机盎然。 7文中四次出现“诸位先生,诸位同事们”的字样,分别表现了知事先生不同的心情,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一次,拘囿在四轮马车内,苦于无下文,心情气闷烦躁。 B第二次,进入林子,头脑清醒不少,但受干扰,恼羞成怒。 C第三次,置身树林,面对干扰,无可奈何,只得随遇而安。 D第四次,融入自然,获得灵感,筹划出演说稿,轻松愉悦。 8与一般小说相较,知事下乡独具特色,虽微波屡兴,但总体上平和推进,呈现出一种诗意化的美感。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这一特色的理解。(4分) 9庄子的齐物论中有“天地与我共生,而万物

18、与我为一”之说,知事下乡虽是外国小说,但其间也包蕴了中国古代的这种哲学思想,请结合作品,具体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汉元年十月,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玺符节,降职道旁。诸将或言诛秦王。沛公曰:“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服降,又杀之,不祥。”乃以秦王属吏,遂西入咸阳。欲止宫休舍,樊哙、张良谏,乃封秦重宝财物府库,还军霸上。召诸县父老豪杰曰:“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吾当王关中。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

19、悉除去秦法诸吏人皆案堵如故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且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乃使人与秦吏行县乡邑,告谕之。秦人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沛公又让不受,曰:“仓粟多,非乏,不欲费人。”人又益喜,唯恐沛公不为秦王。五年,高祖与诸侯兵共击楚军,与项羽决胜垓下。项羽卒闻汉军之楚歌,以为汉尽得楚地,项羽乃败而走,是以兵大败。高祖曰:“列侯诸将无敢隐朕,皆言其情。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对曰:“陛下慢而侮人,项羽仁而爱人。然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与天下同利也。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

20、也。”高祖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餽馕,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节选自史记.高祖本纪)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秦法诸吏/人皆案堵如故/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 B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秦法诸吏/人皆案堵如故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 C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秦法/诸吏人皆案堵如

21、故/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 D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秦法/诸吏人皆案堵如故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符:古代朝廷封官、传命或调遣兵将的凭证,分为两半,各执其一,以便验证真伪。 B弃市:古代将受刑罚的人在街市示众,让民众共同鄙弃之。文中的“弃市”指死刑。 C关中:古地名。文中指函谷关或潼关以东的地区,大致与战国末年秦国的疆域相当。 D陛下:陛,指帝王宫殿的台阶;陛下,原指站在宫殿台阶下的侍者。文中是对帝王的尊称。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沛公的

22、军队比其他诸侯的军队先行抵达霸上,秦王子婴降低身份乘白车白马前往迎战。 B沛公把秦王交给主管官吏后西人咸阳,因樊哙、张良的劝谏,未能停留在秦宫中休息。 C项羽的士兵听到汉军唱起了楚地的歌,以为汉军已经完全占领了楚地,项羽战败逃走。 D高起、王陵的回答具有辩证思维:高祖虽然傲慢且喜欢侮辱人,但是能与人同享利益。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诸将或言诛秦王。沛公曰:“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服降,又杀之,不祥。” (2)秦人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沛公又让不受,曰:“仓粟多,非乏,不欲费人。” 14文末高祖说的那番话,揭示出什么道理?高祖这样说的意图是什么?(3

2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晋诗,完成1516题。 杂诗 左思 秋风何洌洌,白露为朝霜。 柔条旦夕劲,绿叶日夜黄。 明月出云崖,皦皦流素光。 披轩临前庭,嗷嗷晨雁翔。 高志局四海,块然守空堂。 壮齿不恒居,岁暮常慨慷。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歌第一到四句描写白天所见之景,“秋风”两句描写了秋天萧瑟冷寂的景色,渲染了悲凉的气氛。“柔条”两句以枝条和绿叶的变化写出了物候变化、时间流逝。 B诗歌第五到八句描写夜晚所见之景,面对前面自然的荣枯之变,诗人顿生感慨。明月初出皎洁明亮,大雁展翅高飞,诗人愁思更郁结,以至于夜不能寐,枯坐整

24、夜。 C诗歌第九到十二句诗人直抒胸臆,表现诗人理想破灭的无奈与悲哀。“高志”句表明诗人曾经抱有比四海还要远大的志向,“块然”句写残酷的现实使他壮志难酬。 D本诗题为杂诗,实为一首写景抒情诗,诗人通过对萧瑟冷寂的秋景描写,借秋咏怀,抒发时光易逝、壮志难酬、老之将至的感伤,表达贫士暮年的凄凉与无奈。 16本诗主要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婚嫁风俗是最具民族特色的传统文化之一。孔雀东南飞中“便利此月内,六合正相应”所写的婚俗与氓中“_,_”两句所写的做法相似。 (2)杜甫登高中“_,_”两句,与王维使至

25、塞上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一样,景象旷远,境界雄阔,给人视通万里、山河尽览的感受。 (3)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诗词中有不少表达自信的诗句,比如“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本题共3小题,9分) 1月31日,以冬奥会为主题的京西皮影戏寻找雪姑娘在网络上热播,人们纷纷为画面中人物精美的造型装饰、浓郁的京腔京韵赞叹。其实不只是皮影戏,非遗文化与本届冬奥会的紧密融合还体现在很多方面。从苏州非遗剪纸中由真丝制成的“冰墩墩”作品到北京绢人技艺里_,的运动员形象,()。 冬奥遇上非遗,是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延伸,也是“匠人”精神的_。在冬奥系列非遗作品

26、的创作过程中,非遗传承人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皮影戏中“花样滑冰”这一人物动作需要三个人的配合,为使“抛、托、转”的连贯表演更为真实,演员们进行了无数次的尝试与练习,这种_的工匠精神,让人钦佩。除此之外,“京式雪花”缝制、冬奥风筝制作等非遗文化的“出圈”,不仅点燃了人们的文化自信和人们对文化传承的使命感,也创造了更多传统与现代碰撞的可能性。 非遗文化悠远深厚,承载着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百年奥运一脉相承,凝聚着_的奥林匹克精神。当非遗遇上冬奥,一提一拉,勾勒出花样滑冰的精彩轨迹;一笔一划,书写出双奥之城的时代传奇。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呼之欲出薪火相传精

27、雕细琢亘古不变 B惟妙惟肖一脉相承精雕细琢颠扑不破 C呼之欲出一脉相承精益求精颠扑不破 D惟妙惟肖薪火相传精益求精亘古不变 19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再到融雕版、泥塑、糖人等数十项非遗文化于一体的定格动画大片一切只为热爱,传统文化与浪漫冰雪的激情碰撞都充分体现 B再到定格动画大片一切只为热爱融雕版、泥塑、糖人等数十项非遗文化于一体,传统文化与浪漫冰雪的激情碰撞都充分体现 C再到融雕版、泥塑、糖人等数十项非遗文化于一体的定格动画大片一切只为热爱,都充分体现了传统文化与浪漫冰雪的激情碰撞 D再到定格动画大片一切只为热爱融雕版、泥塑、糖人等数十项非遗文化于一体,

28、都充分体现了传统文化与浪漫冰雪的激情碰撞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不仅点燃了人们的文化自信,激发了人们对文化传承的使命感,也创造了更多传统与现代碰撞的可能性。 B不仅创造了更多传统与现代碰撞的可能性,也点燃了人们的文化自信,激发起人们对文化传承的使命感。 C不仅创造了更多传统与现代碰撞的可能性,也点燃了人们的文化自信和人们对文化传承的使命感。 D不仅激发了人们的文化自信,点燃了人们对文化传承的使命感,也创造了更多传统与现代碰撞的可能性。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文段的主要内容向家长发出呼吁。要求使用包含因果关系的句子,表达简洁流畅,不超过65个字。(5

29、分) 中国人的身高增长主要得益于营养,但是,营养也有让人心忧的一面。为了让孩子长高,我们可能步入了一个认知陷阱,以为只要孩子吃得好,就会快速、大幅度提高孩子的身高。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的数据表明,中国6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是11.1%和7.9%,相加为19%。这意味着,每5位中小学生中就有一名小胖墩儿。这说明,好营养可以提高孩子的身高,也会催生肥胖。 肥胖会影响儿童的运动能力,肥胖者的耐力、爆发力、柔韧性,都明显低于正常体重的孩子。大量研究已经提示,肥胖孩子的智力水平低于体重正常的孩子。肥胖还会导致多器官和系统损害。肥胖者到了成年期慢性疾病患病率较高,容易罹患冠心病、脑卒中、糖尿病、癌症等疾病。此外,肥胖对于青少年的心理打击也很严重。肥胖者易受到同学的讽刺和歧视,他们在学校和社会中的社交明显处于劣势地位,容易压抑自我、过度自卑,比较孤僻。成年后,肥胖也会影响其与异性交往。 22下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那震耳欲聋的声音,让人听不到对方在说什么;那上下翻飞的水雾,把人的眼睛迷住。”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6分) 车行山谷中,远远便听见阵阵低沉的轰鸣,在左右山壁间碰撞,心也随之律动,未见其影,先闻其声,知道壶口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