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鹤岗市重点中学中考语文仿真试卷含解析_第1页
2022年鹤岗市重点中学中考语文仿真试卷含解析_第2页
2022年鹤岗市重点中学中考语文仿真试卷含解析_第3页
2022年鹤岗市重点中学中考语文仿真试卷含解析_第4页
2022年鹤岗市重点中学中考语文仿真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21-2022学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积累与运用1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港珠澳大桥在_下正式通车,每座主桥都向世人展示了设计师们_的艺术构思。其中青州航道桥塔顶_“中国结”文化元素,精致优雅。江海直达

2、船航道桥主塔造型取自“白海豚”元素,与海豚保护区的海洋文化_。九洲航道桥主塔造型取自“风帆”,寓意“扬帆起航”。每一座主桥都是一道绚丽的风景线。A万众瞩目 别具匠心 融合 相得益彰B众目睽睽 别有用心 融合 一脉相承C万众瞩目 别有用心 熔合 一脉相承D众目睽睽 别具匠心 熔合 相得益彰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人民的名义这部电视剧情节跌宕起伏,抑扬顿挫,具有很强的感染力。B夏日的大明湖,华天丽日,岸柳飘摇,泛舟湖上,水光潋滟,秀色可餐。C央视中国诗词大会这个温文尔雅的节目走红,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D李白的将进酒,气势豪迈,盛情奔放,语言有气势,如江河日下,一泻千里。3下列

3、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这种文学样式,偏重于抒情言志。从表达方式看,可以分为叙事诗和抒情诗。B简爱是一部具有自传色彩的作品,主人公简爱虽然贫穷、低微、不美、矮小,但一直坚定地捍卫自己的独立人格尊严。C蒲松龄是清代文学家,代表作有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是郭沫若对蒲松龄及其作品的高度评价。D骆驼祥子刻画了各色人物形象,如老实健壮的祥子,残忍霸道的车主刘四,大胆泼辣而有些心理扭曲的小福子,一步步走向毁灭的虎妞等。4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_哪一个时代,英雄的事迹和精神都是_社会前行的强大力量。期盼“崇尚

4、英雄”_,光荣永远_,英雄永不独行。A尽管 勉励 蔚为大观 传递B无论 激励 蔚然成风 传承C尽管 激励 蔚为大观 传递D无论 勉励 蔚然成风 传承5下列词语中字形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抑扬顿挫 直截了当 淋漓尽致 不记其数B好高骛远 殚精竭虑 博闻强识 阴谋诡计C梦寐以求 刚愎自用 按步就班 桀骜不驯D逆来顺受 脍灸人口 无精打彩 深恶痛疾6下面这段话中有两处语病,请找出来并修改。 许多仁人志士,从古至今以国事为己任,前赴后继,保卫祖国。通过这种可贵的爱国精神,使中华民族历经劫难而不衰。爱国就是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热爱祖国的山河,热爱民族的历史,在危难之时英勇战斗,为祖国捐躯,都是爱国主义

5、的表现。在五千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的民族精神。(1)第_ (2)第_7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千里之堤,_。 两句三年得,_。是故_,教然后知困。 _,犹有花枝俏。爱国诗人词人常常把国家命运和个人处境结合在一起。如文天祥过零丁洋一诗中“_,_”两句,以形象的比喻表现南宋国势危亡,个人身世坎坷;秋瑾满江红一词中“_,_”两句,表达对时局的忧虑,透出对婚姻的不满。8运用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下面题目。海底两万里是法国作家_的一部纯虚构的科幻小说,书中_、_、_等想像事物如今已经变成现实。二、阅读9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题目。春日京中有怀 杜审言今年游寓独游秦

6、,愁思看春不当春。上林苑里花徒发,细柳营前叶漫新。公子南桥应尽兴,将军西第几留宾。寄语洛城风日道,明年春色倍还人。夜雨寄北 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注:京中:指西京长安。游寓(y):寓寄他乡。秦:指长安。春日京中有怀首联中“_”三个字,将诗人_情怀表现得既含蓄又充沛。春日京中有怀和夜雨寄北在写法上有何相似之处,请简要分析。10课外文言文阅读张养浩执法仁宗在东宫,鲁肃简公宗道为谕德。其居侧有酒肆,公微行饮其中。一日,真宗急召,使者及门,而公不在。移时饮归,中使与约曰:“上若怪公来迟,当托何事以对?”公曰:“但以实告。”中使曰:“然则当得罪。”公曰:“

7、饮酒,人之常情;欺君,臣子之大罪也。”中使嗟叹而去。真宗果问,中使具如公对。真宗问公何故私入酒家,公谢曰:“臣家贫,无器皿,酒肆百物备具,宾至如归。适有乡里亲客自远来遂与之饮然臣既易服市人亦无识臣者。”真宗自此奇公,以为可大用。即宋仁宗,当时还是太子。鲁肃简公:即鲁宗道,卒谥肃简。谕德:官职名,掌对皇太子教谕道德。中使:即前文中的“使者”,指宦官。1下列项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公微行饮其中/微斯人,吾谁与归B中使与约曰/选贤与能C上若怪公来迟/关山度若飞D但以实告/名副其实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适有乡里亲客自远来遂与之饮然臣既易服市人亦无识臣者。3结合选文,说说真宗

8、“奇”鲁肃简公的原因。11阅读“四海为家”的微塑料,回答各题。“四海为家”的微塑料在距离人类生活圈最远的南极海水中,微塑料的身影再次被科学家“捕获”。科学家们认为:“这基本可以证明,微塑料已遍布于全球海洋,可能会对生态系统造成负面影响。” 科学界关注海洋微塑料污染最早始于20世纪70年代。但直到2004年,英国科研人员在科学杂志上发表了关于海洋水体和沉积物中塑料碎片的论文,才首次提出“微塑料”的概念直径小于5毫米的塑料纤维、颗粒或者薄膜。海洋中的微塑料可分为“原生”微塑料和“次生”微塑料两大来源。“原生”微塑料是指在生产时就是细小的,可直接作为产品或原料使用的塑料微粒,如用于清洁剂、洗面奶,以

9、及工业研磨料、去角质、药物和纺织物的塑料原料等。“次生”微塑料是指在自然环境中,由大块海洋塑料污染物因物理、化学或生物作用层层分解破碎而成的细小塑料颗粒。微塑料难降解,除此以外最大的特性就是粒径细小,数量巨大,非常容易被海洋浮游生物所摄入,它的尺寸越小,危害越大,容易堵塞生物食道。微塑料另一个特性就是高疏水性,加之有较大面积,容易吸附海水中的多环芳烃等疏水性污染物,并产生富集作用。而这些疏水性污染物基本都是持久性有机物,大都具有较大生物毒性,能在环境中持久存在,并通过生物食物链进行累积。海洋微塑料极易被生物当作饵料而误食。这是由于其与海洋食物链底端生物处于相同的尺寸范围,而且表面可以附着微生物

10、和其它海洋生物。在食物网的流动过程中,对生物产生物理和化学上的危害。欧盟科学家测算,225克海虹中大概有7毫克微塑料纤维。无法被消化也不容易排出体外的微塑料,在海洋生物的消化道中长期累积,会使生物产生饱腹感,导致营养不良甚至因无法摄食而死亡;微塑料自身的化学毒性以及从环境中吸附的化学毒物,可能会对摄食的生物产生直接伤害,并且可能在食物链中的各个水平生物体内富集。最让科学家们担心的是,通过食物链,这些被海洋生物摄取的微塑料最终会进入生物链顶端人类的体内,威胁人体健康。据估计,一个欧洲人一年吃进去的微塑料纤维就有11000多个。这些微塑料进入人体后是否参与代谢过程?是否会继续降解?何时排出?人体器

11、官对这些微塑料是否有反应这一系列问题,目前没人知道准确的答案。科学家们普遍呼吁,世界各国应一道提高塑料制品的回收利用率,并减少使用塑料制品,以降低塑料垃圾对海洋的污染。(选文有改动)(注)疏水性:在化学里,疏水性指的是一个分子(疏水物)与水互相排斥的物理性质。多环芳烃(tng):是煤,石油,木材,烟草,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等有机物不完全燃烧时产生的挥发性碳氢化合物,是重要的环境和食品污染物。1细读文章,请你解释“原生微塑料”的概念?2简要概括微塑料具有哪些特性?3指出下面句子的说明方法。欧盟科学家测算,225克海虹中大概有7毫克微塑料纤维。(_)(_)4海洋中的微塑料可能会有哪些负面影响?12阅读

12、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小题白居易在荔枝图序中这样描述荔枝,说荔枝“若离本枝,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日五日色香味尽去矣”。这样看来,“红颜易逝”似乎是荔枝的宿命了。为何荔枝的色香味会在很短的时间内发生变化呢?这还要从荔枝果实的结构说起。别看荔枝壳就像一身铠甲,其实那是不折不扣的“样子货”。这身“铠甲”不仅不能保护荔枝,还会带来不少麻烦。荔枝外果皮上那些“护心镜”模样的裂片突起,不仅很薄,内部组织之间还有很多空隙,很多宝贵的水分会从这些空隙中跑出去,留下干巴巴的荔枝果实。不过,与干旱孤军奋战,还不是荔枝所要面对最糟糕的问题。荔枝壳还含有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这些酶会把很多无色的多酚类

13、物质都加工成黑色素,这就是会使荔枝颜色变深的褐变作用。这些酶的加工速度很快,“一日而色变”足以说明它们的工作效率。虽然荔枝在采摘一日之后,果肉还会保持相对良好的状态,但是用不了多久,它也会步果壳的后尘,而衰老的原因出在它自己身上。植物的果实(比如苹果、梨等)同我们人类一样,也需要喘气呼吸,在这个过程中,果实内的糖类物质会被逐渐消耗。只不过,这个过程进行得很缓慢,我们听不见它们的喘气声。不过,荔枝的呼吸强度可以达到革果或梨的4倍,不仅如此,从树上摘下来的那一刻起,荔枝的呼吸作用还会不断加强。其结果是果肉中的糖类物质被迅速消耗,维生素C也会迅速下降,同时还会产生些气味不佳的醇醛类物质。荔枝在采摘二

14、三日之后香味尽失,在很大程度上是它们“大喘气”的结果。除了本身“体质”的大缺陷,荔技还有个不利于“美客养颜”的坏毛病,那就是释放乙烯。乙烯和我们常吃的香蕉有着不解之缘。为了便于运输,蕉农一般会在成熟前把青色的香蕉采收下来,等送到到目的地之后,只要用乙烯一喷,在很短时间内青色的果实就会变成看起来黄澄澄的大香蕉了,这可能是北方吃到的香总是淡而无味的一个原因。但乙烯不仅可以把青果催熟,而且可以把熟果催败。荔枝的危险之处正在于此,它们不但会释放乙烯,而且会越放越多。直到到把自己催得“人老珠黄”,流水变味,释放量才会下降,可一切为时已晚。总之,种种自身的缺陷注定荔枝在脱离大树之后,不用多久就会“香消玉殒

15、”。 (有删改)1下列列对荔枝“红颜易逝”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荔枝壳裂片突起,像铠甲;它很薄,内部组织之间还有很多空隙,但可以阻止宝贵的水分从这些空隙中跑出去。B荔枝売还含有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这些物质会使荔枝颜色变深。C荔枝的“大喘气”会使果肉中的糖类物质被迅速消耗,维生素C含量也会迅速下降,同时还会产生些气味不佳的醇醛类物质。D荔枝会释放乙烯把自己催得得“人老珠黄”,流水变味。2下列对文章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引用了白居易对荔枝的描述,引出本文的说明对象,概括了荔枝“红颜易逝”的特点,同时吸引了读者的兴趣。B文章的第5段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突出了荔枝的呼吸

16、强度大。C文章第6段的画线句子是一个过渡句,强调荔枝释放乙烯,是它不易保存的最主要原因。D本文在语言方面除了准确、科学外,还体现了语言的生动性。3阅读下面的文字,借助文章中的相关知识,说说材料中的方法可以使荔枝保鲜的原因。唐朝的杨贵妃爱吃荔枝,皇帝曾派人从四川派马疾驰到长安,只为把荔枝送给她吃。为了博得贵妃那难得的一笑,众多能能工巧匠都得开动脑筋来使荔枝保鲜鲜。据蔡裏的荔枝语记载,在竹林里砍下一棵大竹子,凿开一个洞做成竹简,把鲜红色的荔枝放在水分充足的竹筒里头,然后用泥或蜡密封。这样一来,荔枝能保存到次年的冬天,依然保持着新鲜和美味。13阅读选文,按要求完成后面小题地理环境与我国人体特征胡龙成

17、人体特征包括形体、容貌和肤色等三个方面。我国地域辽阔,地理环境复杂多样。在人类社会早期,生产活动的范围比较小,不同地区之间相互往来比较少,生活在不同地域的居民由于气候、地形、水文和生产活动以及生活习惯的不同,反映在人体上也有高矮、胖瘦、黑白等方面的差异。后来随着社会生产活动的扩大和迁移、通婚以及其他活动的进行,这些差异在逐渐缩小,但是没有彻底消失。首先,从身材方面来看存在北高南矮的现象。80年代统计资料指出,当时北方人平均身高在1.67m以上,南方人平均身高在1.67m以下。产生高矮差别的主要原因是生产活动和饮食。居住在北方草原和高原地区的居民,以游牧为主,在生产和生活中很少负重,出门大多骑马

18、、乘车或步行,腿部长而直,食物以肉类、奶制品为主,身材一般比较高大;生活于热带亚热带的居民,大多从事农业生产,经常肩挑背驮,主要交通工具是船、竹排等,手臂发达,腿粗短,食物以大米等粮食为主,身材相对来说要矮些。除了上述原因之外,生长发育时间的长短和遗传等因素也不能忽视,北方气候比较冷,人体新陈代谢相对要慢一些,生长发育的时间长,成熟比较晚,同时他们祖先个子比较高,并代代遗传下来,南方人则刚好相反。其次,从体型方面来看存在北胖南瘦的现象。产生胖瘦差异的原因主要有两点:其一是气候条件。北方气温比南方低,尤其是冬季,十分寒冷,加之白天时间短,风雪天气多,居民室外活动少,消耗的体力不多,有利于积累脂肪

19、。南方气候温暖,生产活动一年四季均可进行,居民活动量大,消耗的热量多,不容易积累脂肪。其二是饮食结构。北方人的饮食中脂肪、蛋白质等食物所占的比重比较大,尤其在牧区,牧民的饮食以奶制品、肉类等为主,人容易发胖,而发胖又能更好地适应严寒环境。南方人饮食以植物类为主,居民有喝茶吃稀饭的习惯,体内不容易积累脂肪,显得精瘦,瘦俏的身体更有利于散热。再次,从五官方面来看北方人和南方人也存在着差异。北方人的鼻梁直而长,鼻孔比较狭窄。例如黑、吉、辽等省的人鼻端平均宽度为38mm,这种鼻型可使北方冬天的干冷空气在吸入肺部之前,与鼻腔黏膜充分接触,既可以预热,又增加了湿度,起到保护肺部的作用。南方人鼻梁没有北方人

20、直,软骨向上翘的比较多,鼻孔比北方人宽。例如粤、桂等省居民鼻梁的平均宽度为40mm,短而宽的鼻孔,有利于散热驱湿。南方人的嘴唇比较厚,上唇厚度在1cm以上的居民达2/5以上,愈往北,厚度逐渐变薄,在北方找一个上唇厚度在1cm以上的居民很困难。同时,愈往南,嘴唇越来越向前凸,有向外翻的趋势,这与南方湿热的气候特征是分不开,厚而向前凸的嘴唇,具有促进水汽蒸发,加快散热的作用。南方气候湿润风沙少,眼睛的开度大,外形显得大而圆;北方气候干燥,降水量少,风沙天气多,眼裂较狭长,上眼皮不显横纹,双眼皮少,泪阜被蒙古褶遮住,以免风沙吹入眼中,并保证眼球表面湿润。最后,从皮肤的颜色深浅来看,南方与北方、东部与

21、西部都有很大的差异。南方与北方的差异与太阳的辐射有关,南方纬度位置低,太阳高度角大,紫外线辐射比较强,深色表皮能将大部分紫外线吸收,使皮肤下面的组织不受过多紫外线的照射而损害,因此南方人肤色较深;北方纬度位置高,太阳低度角小,到达地面的紫外线比较少,而适量的紫外线有利于人体肌肉、骨骼的生长发育,浅色皮肤有利于吸收紫外线,所以北方人肤色一般比较浅。东部与西部的差异和地势有关,东部山地丘陵区雨水充沛,树林茂盛,云雾缭绕,空气湿度大,削弱了太阳的辐射,人体接受紫外线比较少,皮肤比较白;西部高原地区,由于空气中氧气不足,人体中具有运输氧气功能的红细胞增多,加上紫外线和风沙的刺激,皮肤颜色比较深。需要说

22、明的是由于自然环境没有绝对的界限,反映在人体特征方面也是逐渐过渡的。例如,江淮地区,地处南北的过渡地带,这里的男子既有北方的高大剽悍,也有南方的精瘦刚强;女子既有南方姑娘纤细婀娜的身姿,又有北方姑娘白皙红润的皮肤。(选自中学生科普文阅读,略有改动)1通读全文后填空。人体特征包括形体、容貌和肤色等三个方面。从全文看,“形体”是从_和_方面说明;“容貌”是从_方面说明;“肤色”是从_方面说明。2阅读第段,回答问题。(1)“地理环境”是指_。(2)人体特征差异在逐渐缩小的原因是_。3阅读第段,分析本段的写法。(1)本段运用了作比较、_和_的说明方法,使说明内容更加具体准确 。(2)本段采用总分式结构

23、,先写_,然后从_、_和_三个方面加以说明。4作者为什么“需要说明”最后一段内容?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看法。三、语言表述14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面小题当与书中各异的人和事交融时,我们会发觉生命的_。走进图书馆,触目那些或发黄或簇新的书籍,它_的灵光会将我们的眼睛映照得明亮。因此,_我们常常置身于书的天地,我们的心灵就能得到寄托和_。然后翻开书,进入思想的丛林,我们会顿觉油墨的芬芳沁人心脾。1上文括号内依次应填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_ _A意义 明智 如果 再塑B真谛 智慧 不论 再造C深意 睿智 只要 重塑D含义 聪慧 既然 重造2上文带序号的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_ ABCD四、写作15作文“尝试

24、”意思是试一试;试验。根据你对这个词语的理解,请以“尝试”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要求:(1)要有真情实感,文体不限;(2)不少于600字(诗歌不少于30行);(3)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参考答案一、积累与运用1、A【解析】试题分析:(1)“万众瞩目”形容大家十分关注,目不转睛地注视;“众目睽睽”指在广大群众注视之下,多用于贬义,根据文中“港珠澳大桥”“通车”的内容,应为“万众瞩目”。(2)“别具匠心”指具有与众不同的巧妙的构思。常指文学艺术方面创造性的构思;“别有用心”指言论或行动中另有不可告人的企图。此处指主桥的艺术构思,应为“别具匠心”;(3)“融合”指认知、情感或态度倾

25、向融为一体;“熔合”指两种以上固态金属熔化后合为一体。文中“文化元素”应搭配“融合”。(4)“相得益彰”意思是两个事物互相配合,双方的作用更能显示出来;“一脉相承”意思是从同一血统、派别世代相承流传下来。文中“主塔造型”和“海洋文化”应搭配“相得益彰”。据此,答案为A。2、B【解析】试题分析:考查词语(成语)的正确使用。A.抑扬顿挫:形容音乐、舞姿和文章气势等高低停折,和谐而有节奏。不能用来形容情节,适用对象错误。B.秀色可餐:现在有两种意思,一是指妇女姿色美丽诱人,二是形容自然景色优美秀丽。使用正确。C.温文尔雅:态度温和,举止文雅。用来指人,不能用来说节目。D.江河日下:江河的水日益向下游

26、流去。比喻情况一天天坏下去。褒贬误用。据此,答案为B。3、D【解析】D:大胆泼辣而有些心理扭曲的是虎妞,一步步走向毁灭的是小福子。故选D。4、B【解析】此题考查选词填空。选词填空首先要明确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来分析。可以从使用范围和语意侧重点角度来辨析。根据“英雄的事迹和精神都是”中的“都”可知第一个横线应填写“无论”,构成“无论都”的条件关系的关联词,故排除A、C两项。再分析B、D两项,可知确定第二个横线上应填写“激励”还是“勉励”即可解答。“激励”着重指激发情而使受鼓励,“勉励”着重于督促、劝勉而使受鼓励。根据句意可知第二个横线填写“激励”较恰当。故排除D选项。因此应

27、选B。点睛:选词填空首先要明确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来分析。可以从使用范围和语意侧重点角度来辨析。要培养自己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就要重视日常积累,要在平时的阅读中认真体会词语的含义、用法及表达作用,掌握词语的规范用法。5、B【解析】A.不计其数;C.按部就班;D.脍炙人口、无精打采; 故选B。6、(1)第句 将“从古至今”与“许多仁人志士”交换位置, (2)第句 删去“使”或“通过” 【解析】试题分析:语句“许多仁人志士,从古至今以国事为己任,前赴后继,保卫祖国”语序不当,把“从古至今”与“许多仁人志士”位置互换。语句“通过这种可贵的爱国精神,使中华民族历经劫难而不衰”缺少

28、主语,去掉“通过”或“使”。7、(1)溃于蚁穴 (2)一吟双泪流 (3)学然后知不足 (4)已是悬崖百丈冰 (5)山河破碎风飘絮, 身世浮沉雨打萍; 四面歌残终破楚, 八年风味徒思浙。 【解析】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首先要选准诗句,生僻字平时要多写几遍。这类试题是通过书写的方式考背诵,关键是不能错字、别字、形似字。近几年总出理解性默写题目,这种题目的难度比根据上下文默写要难,首先要根据诗歌内容选准诗句,然后不要出现错别字。此题要注意“溃、蚁、吟、悬崖、飘絮”等字词的书写。8、儒勒凡尔纳(或者“凡尔纳”) 海底潜艇 人类登月 太空飞行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和名著阅读。解题方略:名著导读着重考查

29、考生对中外文学名著的了解情况和阅读状态。海底两万里是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创作的长篇小说,是“凡尔纳三部曲”(另两部为格兰特船长的儿女和神秘岛)的第二部。书中的想像事物如海底潜艇、人类登月、太空飞行等现在都已成为现实。二、阅读9、(1)独游秦 独在异乡为异客的寂寥(2)两首诗都运用了虚实相生(或虚实结合)的写法。春日京中有怀诗人实写“今年游寓独游秦”的长安景物及睹物感怀的惆怅心绪,虚写想象中洛阳友人赏春欢宴的情景,运用这一虚笔来反衬自己的孤寂,突出对友人怀念的深沉和思归之切。夜雨寄北诗人实写“巴山夜雨涨秋池”的眼前之景,虚写将来回家与亲人团聚后剪烛西窗、共话今宵的情景,以想象未来团聚的欢乐来衬托自

30、己思念的寂寞,把思念的深情转化为重聚的希冀,更显得思念情深。 【解析】(1)春日京中有怀诗以平缓的语气叙述起,“今年游寓独游秦”,扣住题目的“京中”简洁地交代了宦游的时间、地点,勾勒出了整首诗的背景。宦游对诗人来说本为平常事,而今年所不同的是“独游秦”。“独游秦”三字,将诗人独在异乡为异客的寂寥情怀表现得既充沛又含蓄。(2)本题考查对诗歌写作手法的分析。春日京中有怀诗人实写“今年游寓独游秦”的长安景物及睹物感怀的惆怅心绪,“公子南桥应尽兴,将军西第几留宾”,颈联描绘了诗人想象中洛阳友人赏春欢宴的情景。他们在南桥群游兴尽而归,又在西第集宴豪饮。这欢畅的场面,正与自己“独游秦”形成鲜明的对照。诗人

31、运用这一虚笔来反衬自己的孤寂,突出对友人怀念的深沉和思归之切。李商隐夜雨寄北实写“巴山夜雨涨秋池”的眼前之景,虚写将来与家人团聚后的情景,以此表达对远方家人的深挚思念。两首诗都运用了虚实结合的写法。10、1D2适有乡里亲客自远来/遂与之饮/然臣既易服/市人亦无识臣者3因为他认为鲁宗道为人忠诚实在、直率敢言;生活简朴、安贫乐道;做事原则性强,实事求是。【解析】1D词语意思相。都是“事实,实际”之意。A暗暗,悄悄/如果没有。B跟,和/同“举”,推举。C如果/如同,好像。2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此题较容易,根据文意即可推断出正确

32、答案:适有乡里亲客自远来/遂与之饮/然臣既易服/市人亦无识臣者。译为:正好当时有家乡的亲戚朋友从远方过来,于是去酒馆和他喝酒。但是我换过衣服了,百姓就没有人认识是我了。此题要注意把相关的几个意思划开。3文言文信息筛选的题目。要想捕捉文章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读懂内容,这是归纳概括的前提和基础。在准确理解词意、句意、段意的基础上,梳理各句之间的内在联系,依据题干要求提取重要信息。如可分析鲁肃简公的“臣家贫,无器皿,酒肆百物备具,宾至如归。适有乡里亲客自远来,遂与之饮,然臣既易服,市人亦无识臣者”等句,即可归纳出鲁宗道为人忠诚敢言,安贫乐道,实事求是。因此“真宗自此奇公,

33、以为可大用”。【点睛】译文:仁宗在东宫在位的时候,宗道是谕德(相当于太子太傅)。宗道家边上有一家酒馆,店号叫仁和酒,在京师很出名,公(鲁简肃)常常乔装在那里饮酒。有一天,皇上急召宗道,使者到他家里找,但是他不在,过了段时间宗道喝完酒回家来了,使者和宗道商量说:“皇上假若责怪你来迟了,应该用什么事情推托?”宗道说:“就说实话。”使者说:“但是那样会得罪圣上的。”宗道说:“喝酒,是人之常情;欺瞒圣上,就是臣子的大罪了。”使者感叹而去。真宗果然问起这个事情,使者就按宗道说的回答了。真宗问宗道为什么私自去酒馆喝酒,宗道回答说:“我家里贫穷,没有酒具,酒馆里的东西齐全,我去了就像在自家一样自在。正好当时

34、有家乡的亲戚朋友从远方过来,于是去酒馆和他喝酒。但是我换过衣服了,百姓 就没有人认识是我了。”真宗从此觉得宗道品行很可贵,认为可以重用他。11、1是指在生产时就是直径小于5毫米的,可直接作为产品或原料使用的塑料微粒2难降解;粒径细小;数量巨大;高疏水性3 列数字 举例子 4污染海洋;威胁海洋生物的生存:威胁人类的健康【解析】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由第段文字“才首次提出微塑料的概念直径小于5毫米的塑料纤维、颗粒或者薄膜”和第段文字“原生微塑料是指在生产时就是细小的,可直接作为产品或原料使用的塑料微粒,如用于清洁剂、洗面奶,以及工业研磨料、去角质、药物和纺织物的塑料原料等。”提取概括回答即可

35、。2本题考查学生提取信息并概括的能力。回答这关题目,首先要在审清题干的基础上找到答案范围,然后精读该语段,根据理解得出切题的答案。根据第五段”微塑料难降解,除此以外最大的特性就是粒径细小,数量巨大,非常容易被海洋浮游生物所摄入,它的尺寸越小,危害越大,容易堵塞生物食道提炼关键词语即可解答。3本题考查学生对常见说明方法的分析。解答此类题型,学生首先要知道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作诠释、打比方、分类别、下定义、列图表、摹状貌、引用。判断说明方法比较容易,复习时要抓住常见说明方法定义理解即可。“225克海虹中大概有7毫克微塑料纤维”中数字“225克、7毫克”是列数字的说明方法,“海虹

36、”是举例子。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筛选。由第段文字“微塑料难降解,除此以外最大的特性就是粒径细小,数量巨大,非常容易被海洋浮游生物所摄入,它的尺寸越小,危害越大,容易堵塞生物食道。微塑料另一个特性就是高疏水性,加之有较大面积,容易吸附海水中的多环芳烃等疏水性污染物,并产生富集作用。”提取概括回答。12、1A2C3竹筒水分充足,可以为荔枝保湿,因而解决了荔枝水分容易从果皮中跑出去的问题;用泥或蜡密封竹筒可以避免空气流通,因而解决了荔枝“大喘气”造成的各种问题。【解析】1试题分析:A“荔枝壳裂片突起,像铠甲;它很薄,内部组织之前还有很空隙,但可以阻止宝贵的水分从这些空隙跑出去”对荔枝“红颜易

37、逝”的说法不正确。原文是“内部组织之间还有很多空隙,很多宝贵的水分会从这些空隙跑出去,留下干巴巴的荔枝果实”。2试题分析:C“第段划线句子是一个过渡句,强调荔枝释放乙烯,是它不易保存的主要原因”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原文是“不利于美容养颜”,而不是“不易保存”的原因。3试题分析:结合材料的关键处,一放在水中,二用泥或蜡密封,然后结合本文所讲的荔枝容易腐败的特点阐述即可。13、1 身材 体型 五官 皮肤颜色的深浅 2 (1)地域的气候、地形、水文和生产活动以及生活习惯等。 (2)社会生产力的扩大和迁移、通婚以及其他活动的进行。 3 (1)举例子 列数字 (2)从五官方面来看存在差异 鼻子 嘴唇

38、眼睛 4因为前面几段只对南北方或东西部情况进行比较,而最后一段补充说明自然环境没有绝对界限,反映在人体特征方面也是逐渐过渡的,所以这样写就使文章内容更全面、更周密。【解析】1此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及筛选有效信息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要统观全文,注意提示性语言,把握中心句。从中心句可以看出,二、三自然段紧扣“身材”和“体型”说明了形体特征的差异;第四自然段“从五官方面来看北方人和南方人也存在着差异”即指首段的“容貌”;第五自然段“从皮肤的颜色深浅来看”是从“肤色”角度进行说明的。2此题考查学生从文中筛选有效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应明确信息筛选的方向,即挑选的范围和标准,其次要对原文语句进行加工概括,用

39、凝练准确的语言作答。(1)仔细阅读第一自然段,“生活在不同地域的居民由于气候、地形、水文和生产活动以及生活习惯的不同”一句是对地理环境的具体阐述;(2)“后来随着社会生产活动的扩大和迁移、通婚以及其他活动的进行”则是差异逐渐缩小的原因。3考查说明方法和说明顺序。(1)此题考查说明方法的辨析及运用。辨析说明方法首先要全面掌握说明方法的分类及各种说明方法的语言标志。如文章在说明不同地域的人的饮食结构时,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还用大量的数字说明南方和北方人在五官上的差异,这些使得说明的内容更加具体准确。(2) “从五官方面来看北方人和南方人也存在着差异”是总;然后分别从“鼻子”“嘴唇”“眼睛”三个

40、方面具体说明。所以说本段采用总分式结构,这样说明逻辑严谨,层次分明。4此题考查对说明文内容的掌握。也是对语段作用的把握。如果没有最后一段的补充说明,人们就会误认为自然环境的界限是泾渭分明的,而这与实际是不相符的。所以加上最后一段的说明内容,时说明的事理更加严密周全,无懈可击。三、语言表述14、1C2B【解析】1选词填空首先要明确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来分析。可以从使用范围和语意侧重点角度来辨析。同时注意关联词的使用。要首先理解句子内容,明辨分句间的关系逐层分析,推断句子的层次。注意词语的搭配和语句的前后衔接。2本题考查句子排序能力。解答此类题,一般通过抓关键词,抓中心句,句与句之间的连接词去逐句推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