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试谈从体验论的角度解析古诗十九首之?行行重行行?摘要:?古诗十九首?是中国诗歌史上一组重要的诗歌,共十九首。?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是第一首,许多学者从“行者和“送者的角度对该诗做过比拟详尽的分析,然而很少有学者从“读者反响理论的角度加以分析。本文作者试图从读者反响理论的角度对其进展分析,从而提醒?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蕴含的感情不仅仅合适男女之情,同样能引起有过“生离别的其别人的共鸣。关键词:?古诗十九首?生别离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弃捐勿复道,努
2、力加餐饭。在现代人看来,?行行重行行?这首诗已经失去了与之引起共鸣的根本条件。随着现代技术的日益开展,地球变得越来越校出行变得越来越方便。所以现代人很难体会到“与君生别离这种情景。叶嘉莹先生说:“在人世间我们所经历的最普遍最不可防止的悲苦莫过于离别,而离别又可分为死别与生离。生离之所以异于死别,或者说生离之悲苦之所以更甚于死别者,我以为可以分为两点:第一,死别之形成是不由人的一件事。对于这种无可挽回的生命的终结,我们虽然有着极怨深悲,然而另一方面却有着莫可奈何而只好一意担荷承受的死心塌地的感觉。第二,死别乃是另一对象的完全消逝,当此事初一发生时,感情之另一端骤然空落,我们自然极度悲苦,然而日往
3、月来,天长岁久,没有对象的思念,自然也就会因其另一端之落空而渐趋淡忘了,至于生别那么不然。第一,生别乃是可以有人的一件事,假如相爱之人,其中一人之生命已不复存在,那当然无话可说,假如二人都同时存在于人世,那么同时存在于人世的两个相爱的生命,为什么竟然不能同居共处,而要造成离别的悲苦呢?这是生别较之死别使人觉得有所不甘的一点,再者,生别的对象并未自人间消逝,只要所爱之对象一日尚存人间,那么二人重见的希望,便一日不甘弃舍,如此那么有生之年尽是相思之日。死别顿断之后是逐渐可以放开的,而生别那么是永无断绝的悬念怀思,这是生别较之死别使人感觉难以舍弃的又一点。1现代人对于“生别更甚于死别之悲苦的体会是不
4、尽一样的,“死别是我们人类必需要面临的,不管是达官贵人还是平民百姓,每个人都要面临着不同性质的“死别,譬如父母之死别,朋友、同胞之死别。这些都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死别。地震、海啸、洪水、矿难、车祸,凡此种种,都会使我们产生“死别之偶尔性及不确定性。但这种“死别会随着时间流逝而渐渐淡忘,而“生离那么不同,笔者认为叶嘉莹先生肯定是对于“生离有某种特别深沉的理解,所以才能付诸笔端写出如此动人心弦之话语。为什么说现代人对于“生别会有不同的体会呢?这主要是因为现代科技的开展已经使我们在某种程度上超越时空了,间隔 、时间都不再是限制我们的问题了。我们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游遍世界各地,但是还有一种“生别离既包
5、含了“死别之“莫可奈何之感又包含了“生别之“永无断绝的悬念怀思之情。那就是双方的离散。人世间有以下几种离散,第一种是政治因素的离散,因政治因素造成亲人不能相见的离散,如解放初期至改革开放初期的台海两岸亲人的不能相见。第二种是因为战争的、种族的迫害等导致的流离失所,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犹太人的遭遇便是最明显的例子。第三种是由于个人因素造成的,譬如由于智力欠佳被人拐卖而造成的“生离别。在这三种“生别离中,前两种“生别离都具有共性,可以引起一代人或者几代人的共鸣,而第三种“生离别因为其只存在于个别人中,所以造成的“生别离看似没有前两种那么深入,那么悲苦。但就个人而言这种悲苦也是芸芸众生中悲苦的形式之一
6、。这也是为什么看到?行行重行行?,可以引发出笔者诸多感触的原因。“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作者开篇连用两个“行字,中间加一个“重字,随后紧随两个“行字。无论是在音韵上,还是在字面上,都能给读者以反复迂回之感。虽然此诗创作于千年之前,但是这种“悲莫悲兮生离别的感觉仍然延绵不断。有人说这首诗是一首怨妇思夫之诗,笔者感觉这样定义这首诗的主题有些狭隘。也许从字面意思来说确实是为送别丈夫,满怀闺怨之妇所写,但是根据后构造主义的观点“文本存在于一个多维空间之中,在这个空间里,各种写作互相交织、结合、争执和对抗,文本即是由各种引证组成的编织物,它们来自文化的成千上万个源点,共同构成文本整体的存在状况。这样,
7、单一文本就成为开放的、具有多重含义的互文本,这种文本的多重意义最终会聚在读者的阅读之中,读者构成了写作的所有引证局部得以驻足的空间。因此,对文本的整体性的阐发不存在于它的起因作者之中,而存在于它的目的性读者中,后构造主义把“作者埋进了坟墓,解放了“读者。“一千个读者,一千个汉姆雷特。因为每个人生活的时代,个人的经历和修养不同,所以对于“行行重行行这首古诗的理解也不尽一样。一篇文章的意义确实立不再是研究和讨论“作者的生平,经历和性格的集合体,而是要通过“读者的阅读来提醒文本中的间隙和不确定因素。因笔者个人经历中有一段难以割舍的记忆直接影响了对这篇诗歌的理解,所以笔者对于“生别离和“各在天一涯有着
8、刻骨铭心的理解。二十多年过去了,笔者已经由一个童心未泯,懵懵懂懂的孩子长成了一个大人。但是每当夜深人静,月高星繁之时,都会想起“相隔天涯的母亲和妹妹。这么多年过去了,母亲应该由于过度伤悲,不在人世了吧,妹妹应该嫁人了吧。她们生活的怎么样呢?有时候想也许在火车站,也许在商场,也许在笔者出差的时候,我们早就见过面了,不过由于多年未见不认识罢了。“生别离三个字写的真是悲怆,笔者认为叶嘉莹先生之所以能把“生别离分析得那么透彻,他肯定经历过比“死别更令人难忘,更令人无奈的“生别离。有些“生别离可以防止,有些“生别离却是无法预见,无法防止的。所以“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之于笔者的感受是:生命中有许多种“生
9、别离,但是科学技术的开展已经使我们失去了感受古人“生别离的基矗不过有一种“生别离还是可以使我们与古人站在同一感情根底上,品味“生别离。那就是由于不可防止的外在力量而造成的亲人之间的别离而且不知对方的生死。“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李善?文逊注引?韩诗外传?曰:“诗曰:代马依北风,飞鸟栖故巢。皆不忘本之谓也。?盐铁论未通篇?曰:“故代马依北风,飞鸟翔故巢,莫不哀其生。?吴越春秋?曰:“胡马依北风而立,越燕望海日而熙,同类相亲之义也。无论是“不忘本,“哀其生,或者“同类相亲,都是用以比喻人的乡土室家的情感。正如李周翰所说:“胡马出于北,越鸟来于南;依望北风,巢宿南枝,皆思故国。意义是统一的。伪苏武
10、诗:“黄鹄一远别,千里共彷徨;胡马失其群,思心常依依。就是运用这个意思而略加变化。本篇当然也是这个意思。尽管“会面安可知,但自己对于对方是不能忘怀的。对方的心情又是怎样呢?照情理说,应该也不会忘记家乡,忘记相亲相爱的人。这样的一个设想,有力地带动了下文,为下文的思潮起伏掀起无限波澜,成为全诗的纽带。朱筠说:“就胡马思北,越鸟思南衬一笔,所谓物犹如此,人何以堪也。?古诗十九首说?。“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这两句假如按照传统观点理解确实是表达思妇思念丈夫之情,不过用伊瑟尔的话说:“文学文本总是有许多空白,等待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调动想象力去填充。这就好比是看一幅未完成的山水长卷,为了览其全貌,只好根
11、据以往的欣赏经历挖空心思设想其余的局部。伊瑟尔还认为,“对审美客体的建构只有通过读者一方的认识才能完成,也就是说,文本的完好意义是读者期待的结果。根据笔者的经历,笔者认为此诗不仅仅表达了“思妇思夫之情,这首诗同样可以激起读者思念其他亲人、朋友的感情。胡马都知道依望北风,越鸟都知道筑巢南枝,何况“生别离的人呢?“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这两句诗刺痛着读者的神经,令人忽生岁月无情之感。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离别的人都希望可以再次见面。离散的人努力地寻找,但是“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岁月真是如白驹过隙,即使多年过去,但是思念仍然不减。只要我活一天,只要一天没有他们的死亡的消息,他们就会在彼此心中活一天。这是希望,也是“生别离的真实感受。“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最后两句使人感到生活之无可奈何,不要再提这件事了,努力好好保重自己的身体。不是不想提,是提了也没用。虽然外表看似绝望,但是还孕育着希望,因为毕竟知道好好吃饭保重身体。这使人体会到李白的“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的绝望和希望并存的情景。笔者从承受美学和读者反响理论的角度对?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进展了简单的分析。笔者认为?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反映的不仅仅是男女思念之情,这首诗同样可以引起所有对“生离别有切身感受的人的共鸣。?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之所以可以流传千年,在于其存在着许多“间隙和“不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博尔塔拉职业技术学院《信息系统审计》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武汉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外科学总论(含手术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深圳职业技术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信阳艺术职业学院《经济应用数学二》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16食品安全课件
- 河南省六市2025届高三下第二次测试(数学试题理)试题含解析
- 兰州大学《器官系统模块三》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天津工业职业学院《即兴伴奏编配》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数学试题统练(5)试题含解析
- 浙江省衢州市2024-2025学年小升初易错点数学检测卷含解析
- 山东省2023年高考物理模拟(一模、二模)试题知识点训练:电磁学(多选题)
- 勇毅前行中国经济行稳致远
- 武汉-南昌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输变电工程水土保持方案
- 业务跟单流程课件
- 学生学科学习与跨学科知识的整合与拓展
- 水稻的需肥规律
- 深度学习在图像识别中的应用课件
- 养老护理ppt课件完整版
- 对5S管理成果的记录和展示
- 人工智能在网络安全中的应用简介
- JGT541-2017 建筑隔震柔性管道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