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火电厂综合安防解决方案_第1页
智慧火电厂综合安防解决方案_第2页
智慧火电厂综合安防解决方案_第3页
智慧火电厂综合安防解决方案_第4页
智慧火电厂综合安防解决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火电厂安全防范系统解决方案第 页 杭州海康威视系统技术有限公司电力行业系统解决方案智慧火电厂综合安防解决方案密级级别: 内部公开生效时间: 2014年12月10日 保密期: 无密级级别:内部公开生效时间: 2015/8/20保密期:无智慧火电厂综合安防解决方案第PAGE x页 杭州海康威视系统技术有限公司阅读提示一、文档类别内部公开二、适用性简述适用于火电站工业电视及安防建设三、关联可参考文档智慧火电厂综合安防系统解决方案V1.0.doc智慧火电厂综合安防系统解决方案V1.0.pdf智慧火电厂综合安防系统解决方案V1.0.vsd智慧火电厂综合安防系统解决方案V1.0.ppt文档控制序号修订内

2、容修订时间修订人审核人1第一版方案设计V1.02015/8/20余洋目 录 TOC o 2-3 h z t 标题 1,1 HYPERLINK l _Toc428290100 第 一 章 背景与需求 PAGEREF _Toc428290100 h 10 HYPERLINK l _Toc428290101 1.1 行业背景 PAGEREF _Toc428290101 h 10 HYPERLINK l _Toc428290102 1.2 现状分析 PAGEREF _Toc428290102 h 10 HYPERLINK l _Toc428290103 1.3 需求分析 PAGEREF _Toc428

3、290103 h 11 HYPERLINK l _Toc428290104 第 二 章 设计思路 PAGEREF _Toc428290104 h 13 HYPERLINK l _Toc428290105 2.1 指导思想 PAGEREF _Toc428290105 h 13 HYPERLINK l _Toc428290106 2.2 设计原则 PAGEREF _Toc428290106 h 13 HYPERLINK l _Toc428290107 2.3 设计标准 PAGEREF _Toc428290107 h 14 HYPERLINK l _Toc428290108 2.4 设计目标 PAG

4、EREF _Toc428290108 h 15 HYPERLINK l _Toc428290109 第 三 章 总体设计 PAGEREF _Toc428290109 h 18 HYPERLINK l _Toc428290110 3.1 技术路线 PAGEREF _Toc428290110 h 18 HYPERLINK l _Toc428290111 3.2 系统架构 PAGEREF _Toc428290111 h 19 HYPERLINK l _Toc428290112 3.3 系统功能 PAGEREF _Toc428290112 h 20 HYPERLINK l _Toc428290113

5、3.3.1 基础功能 PAGEREF _Toc428290113 h 20 HYPERLINK l _Toc428290114 3.3.2 扩展功能 PAGEREF _Toc428290114 h 22 HYPERLINK l _Toc428290115 3.4 系统优势 PAGEREF _Toc428290115 h 23 HYPERLINK l _Toc428290116 3.4.1 优异的系统架构 PAGEREF _Toc428290116 h 23 HYPERLINK l _Toc428290117 3.4.2 海量的接入能力 PAGEREF _Toc428290117 h 24 HY

6、PERLINK l _Toc428290118 3.4.3 先进的智能视频分析技术 PAGEREF _Toc428290118 h 25 HYPERLINK l _Toc428290119 3.4.4 清晰的图像质量 PAGEREF _Toc428290119 h 26 HYPERLINK l _Toc428290120 3.4.5 专业的CVR存储 PAGEREF _Toc428290120 h 27 HYPERLINK l _Toc428290121 3.4.6 领先的物联网技术 PAGEREF _Toc428290121 h 28 HYPERLINK l _Toc428290122 3.

7、4.7 前沿的3G/4G应用技术 PAGEREF _Toc428290122 h 28 HYPERLINK l _Toc428290123 3.4.8 可靠的系统设计 PAGEREF _Toc428290123 h 29 HYPERLINK l _Toc428290124 第 四 章 前端系统概述 PAGEREF _Toc428290124 h 30 HYPERLINK l _Toc428290125 4.1 前端系统概述 PAGEREF _Toc428290125 h 30 HYPERLINK l _Toc428290126 4.2 视频监控系统 PAGEREF _Toc428290126

8、h 30 HYPERLINK l _Toc428290127 4.2.1 常规视频监控 PAGEREF _Toc428290127 h 30 HYPERLINK l _Toc428290128 4.2.2 智能视频监控 PAGEREF _Toc428290128 h 31 HYPERLINK l _Toc428290129 4.2.3 特殊区域视频监控 PAGEREF _Toc428290129 h 36 HYPERLINK l _Toc428290130 4.3 环境监测与智能控制系统 PAGEREF _Toc428290130 h 42 HYPERLINK l _Toc428290131

9、4.3.1 动环监控报警主机 PAGEREF _Toc428290131 h 42 HYPERLINK l _Toc428290132 4.3.2 环境监测子系统 PAGEREF _Toc428290132 h 43 HYPERLINK l _Toc428290133 4.3.3 火灾报警子系统 PAGEREF _Toc428290133 h 45 HYPERLINK l _Toc428290134 4.3.4 智能控制系统 PAGEREF _Toc428290134 h 46 HYPERLINK l _Toc428290135 4.4 智能一卡通系统 PAGEREF _Toc42829013

10、5 h 50 HYPERLINK l _Toc428290136 4.4.1 门禁管理系统 PAGEREF _Toc428290136 h 50 HYPERLINK l _Toc428290137 4.4.2 梯控管理系统 PAGEREF _Toc428290137 h 58 HYPERLINK l _Toc428290138 4.4.3 考勤管理系统 PAGEREF _Toc428290138 h 61 HYPERLINK l _Toc428290139 4.4.4 在线巡查系统 PAGEREF _Toc428290139 h 63 HYPERLINK l _Toc428290140 4.4

11、.5 消费管理系统 PAGEREF _Toc428290140 h 65 HYPERLINK l _Toc428290141 4.4.6 人员通道系统 PAGEREF _Toc428290141 h 69 HYPERLINK l _Toc428290142 4.4.7 访客管理系统 PAGEREF _Toc428290142 h 70 HYPERLINK l _Toc428290143 4.4.8 原有门禁系统接入 PAGEREF _Toc428290143 h 74 HYPERLINK l _Toc428290144 4.5 入侵报警系统 PAGEREF _Toc428290144 h 74

12、 HYPERLINK l _Toc428290145 4.5.1 系统架构 PAGEREF _Toc428290145 h 74 HYPERLINK l _Toc428290146 4.5.2 设备类型 PAGEREF _Toc428290146 h 75 HYPERLINK l _Toc428290147 4.5.3 设备部署 PAGEREF _Toc428290147 h 77 HYPERLINK l _Toc428290148 4.5.4 系统功能 PAGEREF _Toc428290148 h 77 HYPERLINK l _Toc428290149 4.5.5 原有入侵报警设备接入

13、PAGEREF _Toc428290149 h 77 HYPERLINK l _Toc428290150 4.6 出入口管理系统 PAGEREF _Toc428290150 h 79 HYPERLINK l _Toc428290151 4.6.1 车辆入出场流程 PAGEREF _Toc428290151 h 79 HYPERLINK l _Toc428290152 4.6.2 系统功能 PAGEREF _Toc428290152 h 81 HYPERLINK l _Toc428290153 4.6.3 主要设备介绍 PAGEREF _Toc428290153 h 86 HYPERLINK l

14、 _Toc428290154 4.7 作业全过程管控系统(规划中) PAGEREF _Toc428290154 h 88 HYPERLINK l _Toc428290155 4.7.1 系统组成 PAGEREF _Toc428290155 h 88 HYPERLINK l _Toc428290156 4.7.2 前端系统 PAGEREF _Toc428290156 h 88 HYPERLINK l _Toc428290157 4.7.3 网络传输系统 PAGEREF _Toc428290157 h 92 HYPERLINK l _Toc428290158 4.8 应急指挥系统 PAGEREF

15、_Toc428290158 h 93 HYPERLINK l _Toc428290159 4.8.1 系统架构 PAGEREF _Toc428290159 h 93 HYPERLINK l _Toc428290160 4.8.2 系统组成 PAGEREF _Toc428290160 h 95 HYPERLINK l _Toc428290161 4.8.3 系统功能 PAGEREF _Toc428290161 h 96 HYPERLINK l _Toc428290162 4.8.4 系统特点 PAGEREF _Toc428290162 h 98 HYPERLINK l _Toc428290163

16、 4.9 地磅系统(扩展功能) PAGEREF _Toc428290163 h 98 HYPERLINK l _Toc428290164 4.9.1 系统作业流程 PAGEREF _Toc428290164 h 99 HYPERLINK l _Toc428290165 4.9.2 系统组成 PAGEREF _Toc428290165 h 101 HYPERLINK l _Toc428290166 4.9.3 平台软件(需集成第三方厂商) PAGEREF _Toc428290166 h 102 HYPERLINK l _Toc428290167 4.10 公共广播系统 PAGEREF _Toc4

17、28290167 h 103 HYPERLINK l _Toc428290168 4.10.1 技术介绍 PAGEREF _Toc428290168 h 103 HYPERLINK l _Toc428290169 4.10.2 需求分析 PAGEREF _Toc428290169 h 104 HYPERLINK l _Toc428290170 4.10.3 系统组成 PAGEREF _Toc428290170 h 105 HYPERLINK l _Toc428290171 4.10.4 主要功能 PAGEREF _Toc428290171 h 84 HYPERLINK l _Toc428290

18、172 4.10.5 配置原则 PAGEREF _Toc428290172 h 85 HYPERLINK l _Toc428290173 第 五 章 承载网络设计 PAGEREF _Toc428290173 h 87 HYPERLINK l _Toc428290174 5.1 传输网络总体设计 PAGEREF _Toc428290174 h 87 HYPERLINK l _Toc428290175 5.1.1 设计思路 PAGEREF _Toc428290175 h 87 HYPERLINK l _Toc428290176 5.1.2 设计要求 PAGEREF _Toc428290176 h

19、87 HYPERLINK l _Toc428290177 5.2 网络详细设计 PAGEREF _Toc428290177 h 89 HYPERLINK l _Toc428290178 5.2.1 网络结构设计 PAGEREF _Toc428290178 h 89 HYPERLINK l _Toc428290179 5.2.2 VLAN规划 PAGEREF _Toc428290179 h 90 HYPERLINK l _Toc428290180 5.2.3 无线网络设计 PAGEREF _Toc428290180 h 91 HYPERLINK l _Toc428290181 5.2.4 网络I

20、P地址规划 PAGEREF _Toc428290181 h 91 HYPERLINK l _Toc428290182 5.2.5 路由总体规划 PAGEREF _Toc428290182 h 92 HYPERLINK l _Toc428290183 5.2.6 网络传输带宽要求 PAGEREF _Toc428290183 h 92 HYPERLINK l _Toc428290184 5.2.7 网络可靠性设计 PAGEREF _Toc428290184 h 93 HYPERLINK l _Toc428290185 5.2.8 网络安全性设计 PAGEREF _Toc428290185 h 94

21、 HYPERLINK l _Toc428290186 5.2.9 网络管理规划 PAGEREF _Toc428290186 h 95 HYPERLINK l _Toc428290187 第 六 章 中心系统设计 PAGEREF _Toc428290187 h 96 HYPERLINK l _Toc428290188 6.1 中心系统组成 PAGEREF _Toc428290188 h 96 HYPERLINK l _Toc428290189 6.2 服务器管理系统 PAGEREF _Toc428290189 h 97 HYPERLINK l _Toc428290190 6.2.1 服务器 PA

22、GEREF _Toc428290190 h 97 HYPERLINK l _Toc428290191 6.2.2 工作站 PAGEREF _Toc428290191 h 98 HYPERLINK l _Toc428290192 6.3 存储系统 PAGEREF _Toc428290192 h 错误!未定义书签。 HYPERLINK l _Toc428290193 6.3.1 CVR存储模式 PAGEREF _Toc428290193 h 错误!未定义书签。 HYPERLINK l _Toc428290194 6.3.2 存储配置 PAGEREF _Toc428290194 h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 HYPERLINK l _Toc428290195 6.4 解码系统 PAGEREF _Toc428290195 h 错误!未定义书签。 HYPERLINK l _Toc428290196 6.4.1 解码器 PAGEREF _Toc428290196 h 错误!未定义书签。 HYPERLINK l _Toc428290197 6.4.2 视频综合平台 PAGEREF _Toc428290197 h 错误!未定义书签。 HYPERLINK l _Toc428290198 6.5 显示系统 PAGEREF _Toc428290198 h 错误!未定义书签。 HYPERLINK l _Toc4

24、28290199 6.5.1 产品介绍 PAGEREF _Toc428290199 h 错误!未定义书签。 HYPERLINK l _Toc428290200 6.5.2 主要功能 PAGEREF _Toc428290200 h 错误!未定义书签。 HYPERLINK l _Toc428290201 6.6 保障与应急指挥系统 PAGEREF _Toc428290201 h 126 HYPERLINK l _Toc428290202 6.6.1 视频质量诊断系统(扩展功能) PAGEREF _Toc428290202 h 126 HYPERLINK l _Toc428290203 6.6.2

25、应急指挥系统平台功能(扩展功能) PAGEREF _Toc428290203 h 129 HYPERLINK l _Toc428290204 第 七 章 平台软件设计 PAGEREF _Toc428290204 h 137 HYPERLINK l _Toc428290205 7.1 平台技术架构 PAGEREF _Toc428290205 h 137 HYPERLINK l _Toc428290206 7.2 平台服务设计 PAGEREF _Toc428290206 h 138 HYPERLINK l _Toc428290207 7.2.1 业务应用类 PAGEREF _Toc42829020

26、7 h 138 HYPERLINK l _Toc428290208 7.2.2 人机界面类 PAGEREF _Toc428290208 h 142 HYPERLINK l _Toc428290209 7.2.3 接口协议类 PAGEREF _Toc428290209 h 142 HYPERLINK l _Toc428290210 7.3 平台应用功能 PAGEREF _Toc428290210 h 143 HYPERLINK l _Toc428290211 7.3.1 平台基础功能 PAGEREF _Toc428290211 h 143 HYPERLINK l _Toc428290212 7.

27、3.2 平台特色功能 PAGEREF _Toc428290212 h 144 HYPERLINK l _Toc428290213 7.3.3 高级应用 PAGEREF _Toc428290213 h 144 HYPERLINK l _Toc428290214 7.4 平台特点总结 PAGEREF _Toc428290214 h 145 HYPERLINK l _Toc428290215 7.4.1 基于SOA的开放架构 PAGEREF _Toc428290215 h 145 HYPERLINK l _Toc428290216 7.4.2 先进的资源模型扩展框架 PAGEREF _Toc4282

28、90216 h 145 HYPERLINK l _Toc428290217 7.4.3 强大的兼容性 PAGEREF _Toc428290217 h 146 HYPERLINK l _Toc428290218 7.4.4 电信级稳定性 PAGEREF _Toc428290218 h 146 HYPERLINK l _Toc428290219 7.4.5 卓越的可扩展性 PAGEREF _Toc428290219 h 146 HYPERLINK l _Toc428290220 7.4.6 便于部署及维护 PAGEREF _Toc428290220 h 147 HYPERLINK l _Toc42

29、8290221 7.4.7 良好的用户操作体验 PAGEREF _Toc428290221 h 147 HYPERLINK l _Toc428290222 7.5 产品性能 PAGEREF _Toc428290222 h 148 HYPERLINK l _Toc428290223 第 八 章 方案特色 PAGEREF _Toc428290223 h 150 HYPERLINK l _Toc428290224 8.1 与生产系统的联动(需调研后评估、定制实现) PAGEREF _Toc428290224 h 150 HYPERLINK l _Toc428290225 8.1.1 与煤炭喷淋系统联

30、动 PAGEREF _Toc428290225 h 150 HYPERLINK l _Toc428290226 8.1.2 对犁煤器生产操作进行复核 PAGEREF _Toc428290226 h 150 HYPERLINK l _Toc428290227 8.1.3 生产系统数据(电表、阀门等)与视频叠加 PAGEREF _Toc428290227 h 151 HYPERLINK l _Toc428290228 8.2 有效的周界安防 PAGEREF _Toc428290228 h 151 HYPERLINK l _Toc428290229 8.2.1 夜间监控效果提升 PAGEREF _T

31、oc428290229 h 151 HYPERLINK l _Toc428290230 8.2.2 视频监控与报警联动 PAGEREF _Toc428290230 h 152 HYPERLINK l _Toc428290231 8.3 集控室高科技安保 PAGEREF _Toc428290231 h 152 HYPERLINK l _Toc428290232 8.3.1 集控室人脸识别系统 PAGEREF _Toc428290232 h 152 HYPERLINK l _Toc428290233 8.3.2 集控室指静脉门禁 PAGEREF _Toc428290233 h 155 HYPERL

32、INK l _Toc428290234 8.4 人员资产定位系统(需导入第三方系统) PAGEREF _Toc428290234 h 156 HYPERLINK l _Toc428290235 8.4.1 技术路线 PAGEREF _Toc428290235 h 157 HYPERLINK l _Toc428290236 8.4.2 系统特点 PAGEREF _Toc428290236 h 157 HYPERLINK l _Toc428290237 8.4.3 系统功能 PAGEREF _Toc428290237 h 158 HYPERLINK l _Toc428290238 8.5 门禁与两

33、票系统结合(需调研后评估、定制实现) PAGEREF _Toc428290238 h 159第PAGE 264页 杭州海康威视系统技术有限公司背景与需求行业背景伴随着发电技术进步和信息技术发展的支撑,电厂管理正在由数字化控制与信息化管理向更高性能的自动、可靠、智能、高效的方向迈进。随着国家两化深度融合方针的贯彻和中国制造2025 规划战略部署,在节能、降耗、减排政策的要求和发电集团集约化、高效管理的需求驱动下,发电企业对新型数字化电厂、智慧电厂的建设已经逐步成为发展的趋势。同时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云计算、三维可视化等信息新技术高速发展,这些信息新技术的发展也为智慧电厂的建设提供了支撑;智

34、慧电厂综合安防系统的建设作为智慧电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极大的提高系统整体的可视化能力、协同能力和决策支持能力。安全值班人员、厂领导可以随时对全厂重点部位进行监控和监视,以便能够实时、直接地了解和掌握各部门的情况,并及时对发生的情况作出反应,系统可以与电厂自动化管理系统互联互通,完成信息交互,增强系统间的协同和联动能力。通过综合安防系统的实施可以提高全厂的安全生产管理,从而可为推动发电企业的管理更高性能的自动、可靠、智能、高效方向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保障。现状分析智慧电厂综合安防系统涵盖的子系统众多,组成系统包括视频监控系统、出入口控制系统、门禁系统、入侵报警系统、环境监测系统等。根据我司对

35、部分火电厂的调研以及和设计院的交流,发现大多数火电厂部署有视频监控系统、入侵报警系统、门禁系统,但现有系统也没有有效应用起来,在系统功能、资源共享、业务整合上存在诸如以下各个亟待改善的方面:现有视频监控系统利用率低,智能化程度不高,且部分重点区域仍存在监控盲区;各系统在功能实现上各自分工,一般情况下均需要安装配置软件及操作软件,造成机房软硬件的冗余;电厂没有统一运维平台,无法实现设备的统一监测,增加了系统运维成本及安全隐患;没有统一的数据库,无法在内部实现信息共享,以及系统数据的统一管理与维护;系统联动多数局限于硬件联动,增加实施与维护的复杂度;与电厂自动化系统无融合,生产动作、报警等信息无法

36、通过视频进行复核;系统管理员需熟悉多种不同风格、不同控制逻辑的管理客户端,容易造成业务不精或工作疏漏;无法实现远程查看整个系统的运行数据,大部分系统信息不离管理机房,不利于上层管理。鉴于以上分析,现行智慧电厂综合安防系统迫切需要一套统一的管理平台,对各系统资源进行整合,同时融合生产业务,优化电厂管理,降低投资成本及运维成本。需求分析结合项目实际需求及系统现状分析,智慧电厂综合安防系统的需求主要分子系统及一体化管理平台两方面。子系统的部署及管理需求:厂区内重要区域应无监控盲点、监控点能够正常输出视频信号,确保监控中心对全厂区的全面监视、监管;厂区内重要区域监控点能够支持高清监控,看清进入区域人员

37、的脸部,并支持智能分析,在布防情况下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如非法闯入、徘徊、聚集),能够及时报警;为了便于管理,厂区采用智能一卡通系统,对不同人员(员工、承包商、访客)进行授权,集出入口管理、门禁管理、电梯层控等功能于一体,生产区与办公区需明显隔离;需要便捷的作业全过程管控系统,可通过前端摄像机和巡检人员携带的移动单兵设备并且与RFID电子标签相结合,可对工作人员作业全过程进行管控。出入口管理系统主要部署在进厂大门及生产区大门,除了通过车牌识别进行身份认证,还需结合一卡通系统,只有车辆和人员都确定无误,才能开启车辆道闸;入侵报警系统需要通过动环报警主机可以对各个防区进行分别管理,同时可以实现与视频

38、监控、灯光等实现系统报警联动;应急指挥系统作为反恐应急和事故管理的重要技术保障,发生事故时,需要现场人员第一时间发回事故现场情况,并及时、准确、全面的将现场情况反馈到调度中心。环境监测系统需要整合环境量数据,并和系统中的摄像机、声光报警设备等做联动动作;地磅系统可结合摄像机、红外探测器,采取防作弊措施以确保称重数据的准确性并规范过磅过程一体化管理平台的需求:智慧电厂综合安防平台需全面集成厂区内的主流系统,实现了视频监控系统、环境监测与智能控制、门禁管理、出入口管理、入侵报警、应急指挥、地磅系统、作业全过程管控系统、公共广播系统的完全接入;智慧电厂综合安防平台需建立一套高集成、高智能化的管理机制

39、,满足统一的配置管理、数据共享、功能联动和业务优化等系统需求;智慧电厂综合安防平台需依托视频监控系统,实现与其他系统的联动,从而对系统的报警处理、日常运行管理、突发事件处置等各种业务进行统一的控制与管理;电力设施的安全防范应坚持技防、物防、人防相结合的原则,智慧电厂综合安防平台需支持不同预案的配置。设计思路指导思想伴随着发电技术进步和信息技术发展的支撑,正在由数字化控制与信息化管理向更高性能的自动、可靠、智能、高效的方向迈进。为了深入贯彻国家两化深度融合方针,积极实现中国制造2025 规划战略部署,智慧火电厂综合安防系统将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充分借鉴“工业4.0”和“工业互联网”等先进理念和

40、管理手段,以辅助系统建设现状为基础,以实现辅助系统的标准化、一体化和智能化特征为目标,以先进适用技术为支撑,以满足智慧电厂管理需求为目的,助力发电厂达成节能、降耗、减排的政策要求,实现发电集团集约化、高效化的管理需求,逐步完成新型数字化电厂、智慧电厂的转型建设。设计原则随着科技不断进步,各种新技术不断涌现,智慧火电厂综合安防系统是集成了网络通信技术、安防技术、软件工程技术于一体的综合监控管理系统,系统的建设将遵循技术先进、功能齐全、性能稳定、节约成本的原则,力图使该系统成为智慧火电厂实际应用的综合监控管理平台,并综合考虑维护及操作因素,并将为今后的发展、扩建、改造等因素留有扩充的余地。系统设计

41、时追求“五个统一”,努力寻找统一的最佳结合点和切入点:1)实用性与经济性的统一坚持实用性第一的原则。系统应能最大限度地满足火电厂系统各项监控业务要求、满足系统管理人员和使用人员的业务需求,能适应新技术的发展,同时还应努力降低建设费用,选择技术成熟和性能稳定、性价比高的产品。2)合理性与先进性的统一系统方案的设计严格遵循系统工程的设计准则,在系统的合理性与技术的先进性之间取得均衡。应努力追求整个系统功能的科学合理性,防止片面追求某一局部的高指标与先进性。在保证整个系统功能和性能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采用成熟、可继承、具备广阔发展前景的先进技术。3)标准化与开放性的统一系统设计尽量采用标准化、模块化

42、设计并严格遵守相关技术的国际、国内和行业标准,以确保系统之间的开放透明性和系统之间的互连互通。考虑到整个系统是分期建设的,系统设计时,对有扩展要求的子系统,在设计和选用设备时,应在对未来业务的增长和扩容进行科学预测基础上进行余量设计,预留扩容和发展的空间。4)可靠性和安全性的统一整个系统采用具有高可靠性的总体设计,选用的设备自身应具有较高的安全可靠性,关键设备或关键部件应采取备份冗余设计,采用成熟技术,使方案具备较高可靠性、较强容错能力、良好恢复能力和防雷抗强电干扰能力,同时本方案的设计使用不会影响电场内被监控电器的正常运行。5)易管理性和易维护性的统一系统应易于管理和维护,计算机网络等信息基

43、础设施的设计应采用简洁易用的体系结构,以降低系统运行维护费用。为确保产品的售后服务,应选用技术成熟的国内品牌产品。设计标准系统规划设计必须按照国际、国家和行业的有关标准和规范进行。本设计将依据和参照以下的设计规范和要求进行,但不仅仅限于以下所列范围。电力安全防范设计方面:电力设施治安风险等级和安全防范要求(GA1089-2013)电力行业反恐怖防范标准(试行)(火电/风电部分)(2011)安防视频监控系统设计方面: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行业标准(GA70-94)视频安防监控系统技术要求(GA/T367-2001)民用闭路监视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198-94)工业电视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

44、BJ115-87)入侵报警子系统通用图形符号(GA/T75-2000)建筑及建筑群综合布线工程设计规范(GB/T50311-2000)电线电缆识别标志方法(GB/T6995)全介质自承式光缆(YD/T 980-1998)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入侵探测器通用技术条件(GB10408.1-89)防盗报警控制器通用技术条件(GB12663-90)报警图像信号有线传输装置(GB/T16677-1996)视频监控图像质量方面:电视视频通道测试方法(GB3659-83)彩色电视图像质量主观评价方法(GB7401-1987)视频系统网络设计方面:信息技术开放系统互连网络层安全协议(GB/T17

45、963)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GA 216.1-1999)计算机软件开发规范(GB8566-88)视频系统工程建设方面: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0)入侵报警工程程序与要求(GA/T75-94)入侵报警子系统验收规则(GA308-2001)入侵报警工程技术规范(GB50348-2004)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93)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50343-2004)入侵报警子系统雷电浪涌防护技术要求(GA/T670-2006)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6-92)设计目标智慧火电厂综合安防系统作为智慧火电厂

46、建设的重要环节,整体系统需满足智能、高效、安全、便捷的要求。为满足智慧电厂对综合安防系统的建设需求,应当建立一套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充分借鉴“工业4.0”和“工业互联网”等先进理念和技术手段的智慧系统。系统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网络互联互通、信息资源共享、应用功能完备,主要实现以下目标:子系统的统一集成对各子系统进行统一的监测、控制和管理,可以兼容视频监控系统、出入口控制系统、入侵报警系统、应急指挥系统等多个安防业务应用子系统。各子系统按照统一标准接口通过中心平台进行信息交换和控制信令交换。将分散的、相互独立的子系统用相同的环境、相同的软件界面进行集中管理,并可以监控各子系统的运行状况。数字

47、化与智能化利用高效的数据传输技术,在已有的各类数字传输网络上以非常低的带宽占用实现远距离数据传输,可通过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实现灵活、丰富、广泛的多媒体应用,可以利用计算机、监视器、远程客户端、手机等各种手段实现对系统的实时监管。统一的管理平台平台同时提供各类编解码设备管理、存储管理、网络管理、报警管理等基础设备管控功能。通过优化系统架构,提高系统的整体效能,使平台对视频监控系统、出入口控制系统、入侵报警系统、巡更系统的管理更灵活、更人性化,为用户提供一站式的解决方案。开放的体系架构平台设计方便与第三方业务系统相互集成,提供多种接入方式,方便对原有安防系统的利旧,也有利于对接第三方厂商的设备。支

48、持高清智能监控全方位支持高清图像的前端采集、编码传输、录像存储、解码回放,支持前后端智能应用,在各个环节都体现高清处理,智能分析,实现真正的高清智能监控。提供统计信息通过现有信息资源,输出关键信息,形成各类统计报表,供领导统筹决策;强化运维管理采用高科技手段,第一时间掌握设备不在线、工作异常等故障信息,及时排除故障,提高运维效率,减少运维成本。总体设计技术路线智慧电厂综合安防系统建设将集硬件、软件、网络于一体形成大型联网监控系统,以iVMS-8800平台软件为核心,实现所有区域的集中管理,在调控中心即可对前端系统集中监控、统一管理,为智能电厂保驾护航。在系统设计过程中,除了符合相关国家、行业标

49、准,还将应当技术创新。智慧电厂综合安防系统建设将按照以下技术路线:高清视频监控:全面接入720P及以上高清摄像机,提升视频质量和安防水平,满足细节监控(设备状态、仪表读数、脸部特征)需求,支持高清录像存储;环境监控:特殊场景温湿度监测、水浸监测、凝冰监测;智能分析识别:10项行为侦测、3项异常侦测、2项特征识别、1项统计分析;智能一卡通:门禁管理、消费管理、在线巡更;入侵报警:红外对射、电子围栏等;出入口控制:出入人员管控、出入车辆管控;作业全过程管控:通过前端摄像机和巡检人员携带的移动单兵设备,可对工作人员作业全过程进行管控。辅助系统融合:实现视频监控、环境监测、入侵报警、消防报警、门禁、智

50、能控制、应急指挥等子系统的集成,各子系统根据预案进行联动;可视运行管理:可按需配置本地视频巡视预案,同时可与SIS系统通信,当有相关生产或报警信息需要视频复核时,可以关联相应的摄像机预置位;立体监管模式:实现前端、电厂、集团公司三级垂直监管,固定网络采用C/S、B/S方式进行访问,移动网络通过手持终端(手机、平板等)进行监管;系统运维管理:IT基础设施管理、视频质量诊断、带宽优化及控制、资产管理、日志管理。系统架构智慧电厂综合安防系统主要由前端系统、网络传输系统和监控中心三个部分组成。前端系统前端系统主要包括:视频监控系统、环境监测与智能控制、门禁管理、出入口管理、入侵报警、应急指挥、地磅系统

51、、作业全过程管控系、公共广播系统。前端系统对发电厂内原有安防系统及工业电视系统利旧使用,并整合上述子系统,可对电厂内的音视频、报警、环境量等数据及时存储上传,并且通过监控中心规则设置,各系统之间进行智能联动。网络传输系统智慧电厂综合安防系统承载于火电厂原有内部网络,用于前端与监控中心之间的通信。前端系统的视音频、环境量、报警等实时信息可上传至监控中心,分别供管理人员调用查看。监控中心监控中心可管理电厂内部的所有综合监控系统设备,接收由各区域上报的信息,满足中心系统用户视频、环境报警信息查看的需求。系统拓扑图系统功能基础功能实时监控采用海康威视的高品质摄像机,具有防尘、防水等功能特性。实时获得监

52、控区域内清晰的监控图像,各种型号系统的摄像机可以满足不同区域监控点的监控需求,实现24小时不间断监控。同时可以对带云台设备进行云台操作,对视角、方位、焦距的调整,实现全方位、多视角、无盲区、全天候式监控。智能分析通过SMART摄像机,对于重要区域采用智能分析技术,通过行为分析和智能跟踪的方式,实现安全防范监控;本系统中主要对穿越警戒面、区域入侵、进入区域、离开区域等多种行为进行识别和触发报警,同时出口摄像机具有车牌抓拍识别功能。录像存储本系统支持前端分布存储和中心集中存储两种模式,前端的视音频信号接入视频处理单元存储数据,达到前端分布存储的需要,以供事后调查取证;也可部署网络存储设备,适合大容

53、量多通道并发的中心集中存储需求。在本方案中采用采用中心集中存储的形式部署。智能检索通过支持SMART功能的NVR,支持基于智能侦测事件的快速检索;支持基于区域入侵、越界侦测的录像后检索,可在回放中自定义智能规则快速检索,录像搜索随心所欲。环境监测与智能控制可实现对温湿度传感器、风速传感器、水浸传感器等环境监测设备数据的采集、上传、分析,并实现对UPS、空调等设备的智能控制。语音功能通过语音对讲,区域监控中心客户端能够和电厂监控中心客户端进行沟通,电厂监控中心客户端能够和部署音频装置的前端设备进行沟通。处置预案通过视频监控系统和其他辅助系统的关联,能够提供丰富的视频预案:客户端联动、电视墙联动、

54、报警录像等。有助于相关部门第一时间发现事故点,迅速做出反应,把事故损失控制到最小范围。巡检预案系统支持可视化巡检预案,按人工巡检的路线,把沿途多个监控点的多个预置位添加进预案,一旦发现问题可截图并标注问题,及时通知相关部门。相较于人工巡检、手工纸质记录的传统巡检方式,该预案可大大提高巡检质量及到位率。远程维护通过平台软件能够对前端设备进行校时、重新启动、修改参数、软件升级、远程维护等功能。设备提供远程访问功能,运维人员不必到达设备现场,就可修改设备的各项参数,提高的设备维护效率。系统管理通过平台软件能够进行全方位管理,提供中心管理、Web服务、认证授权、日志管理、资产管理、地图管理、流媒体服务

55、、云台代理、存储管理、文件备份、设备代理、移动服务、报警管理、电视墙代理、网管服务等系统服务,提高整套系统的工作效率。扩展功能作业全过程管控通过前端摄像机和巡检人员携带的移动单兵设备,可对工作人员作业全过程进行管控。通过单兵设备可提供无纸化巡检操作记录;通过用前对摄像机SMART功能与RFID结合,可以对巡检人员的行为进行触发记录,比如进入离开区域来统计工作时间,还能对工器具乱放行为进行记录。运行状态监控平台通过视频网管模块对受控资源运行情况进行监控。可提供对视频专网中的视频摄像机、平台服务器、编解码器(DVR、NVR)、视频综合矩阵等视频系统相关设备的运行情况进行自动巡检及管理功能。视频质量

56、诊断采用轮巡方式检测设备工作异常,如清晰度异常(图像模糊)、亮度异常(过亮、过暗)、偏色、噪声干扰(雪花、条状、滚屏)、画面冻结、信号丢失、云台失控等,及时系统的故障并报警通知,提高视频监控系统有效性。应急指挥系统将现场指挥与视频采集设备高度整合,实现移动设备实时监控的功能,从而构建一整套事发后的应急报警系统、现场督查取证系统以及完善严谨的指挥调度系统,满足无线督查现场的需求,实现视频监控与业务处理相融合的新型业务系统。红外热成像功能热成像摄像机具有热点检测功能,当其监控的场景内出现火点时,热成像摄像机能够及时捕获到该火点,并主动发出报警信息,达到提前火灾报警防范的效果,可对煤堆等场景进行监测

57、。系统优势优异的系统架构基于“高内聚、松耦合”设计原则和顶层模块化设计的思想,系统采用了SOA架构,平台提供统一的服务管理,各个应用或子系统,以及功能模块的服务端皆以独立服务方式提供并注册到平台,具备良好伸缩性和业务扩展能力,以确保系统符合信息技术发展的趋势并适应未来应用动态升级的需要。海康威视系统架构设计时解决了四个方面的问题:服务化和子系统化包含接入服务、处理服务、视频应用、行业业务全部服务化。如图 STYLEREF 1 s 三. SEQ 图_ * ARABIC s 1 1平台总体架构图所示,海康威视iVMS-8800平台包含视频管理子系统、地理信息子系统、视频网管子系统、物联可视化子系统

58、四个业务资系统。其中,视频管理子系统提供常用视频应用功能,地理信息子系统、视频网管子系统、物联可视化子系统是基于基础视频应用功能开发的更丰富更全面的业务延伸应用。通过ByteRivers集成平台以子系统的方式集成实现统一用户管理、资源数据共享、服务接口交互,各子系统间依赖ByteRivers集成平台的公共服务和系统集成中间件形成了高内聚松耦合的生态关系。完整的视频业务服务接口,便于视频应用灵活调整及特色应用自行开发定制。接入ByteRivers集成平台简化业务的集成整合问题视频管理子系统独立构建,原生接入ByteRivers,解决了公共服务和平台集成功能,依托集成平台可快速实现更多更广的业务子

59、系统和原生子系统的集成整合,可高效扩展行业业务。解决视频应用典型业务的提供问题服务层面提供了相关视频设备(如编码设备、解码设备、存储设备)接入和传输服务、存储服务等一些视频应用相关的处理服务。应用上提供了视频基础应用、智能应用、视频网管应用、视频级联应用等功能,同时支持地理信息子系统、物联可视化子系统和移动端的视频基础应用。解决动环应用典型业务的提供问题通过扩展资源服务动态定义安防外围设备的数据结构,支持很强的自定义性扩展。通过外设接入网关与动环接入网关以插件形式与各类安防外围设备进行协议对接。以组态形式呈现温湿度应用、门禁应用、UPS应用,通过地图、视频、列表、图表多种形式的强交互方式达到全

60、面感知的用户体验。同时提供应用及视图的配置化扩展接口,可方便、快速的实现新的动环应用内容。海量的接入能力管理能力:单个平台支持注册管理10万台各类型设备资源通过平台联网的方式,支持注册管理100万台各类型设备资源支持注册管理2万个用户支持5000个用户同时在线访问支持100个用户同时并发登录操作支持250台服务器的部署规模应用性能:事件收发,单个:1000条/秒,集群:3000条/秒视频传输服务10G NIC:最高可达4.5Gbps/节点的视频转发能力1000M NIC *2 :最高可达1Gbps/节点的视频转发能力1000M NIC *3 :最高可达1.5Gbps/节点的视频转发能力PCNV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