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雨的四季教案优秀教案这是雨的四季教案优秀教案,是优秀的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雨的四季教案优秀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感受文章的画面美,体会作者用笔之细腻,提高学生鉴赏能力。2、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描写的方法。3、领悟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的意趣,提升鉴赏品位。4、品味文章诗化的语言。教学重难点:欣赏文章画面美,体会作者用笔之细腻,培养学生抓住景物特征描写的能力。在朗读中品味文章诗化的语言。教学设想:本文最突出的特点是画面美,教学中在整体把握文章的基础上,调动学生共同分析文章的画面美,并领会作者抓住特征写景时用笔之细腻,同时领悟、体会作者外露的.情感。教学方法:朗读法、分
2、析法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多媒体展示雨丝画面,配乐)一、导入雨是大海的女儿,是天使的眼泪,是大地的微笑,是文人的宠儿。古人有很多写雨的诗句:“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雨在古代诗人笔下,已经被写得如此之美,在当代诗人眼里,它会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当代诗人刘湛秋先生的散文雨的四季。二、作者简介刘湛秋(1935),当代诗人,翻译家、评论家,被誉为“抒情诗之王”。兼创作散文、报告文学、小说及编辑诗歌。著有诗集写在早春的信笺上、温暖的情思、生命的欢乐。三、读(配乐欣赏,初步感知)诗人创作散文,终脱不了诗人的气质。本文
3、就是如此,作者用诗化的语言绘出如画的四季雨景,请同学们欣赏配乐朗诵,看看作者是如何表现自己对雨的喜爱的,四季雨景图你最喜欢哪一幅呢?(学生听读)同学们听后,定会发现作者很喜欢雨,他是怎样表现自己对雨的喜爱的呢?(通过对四季雨景的描绘),这四幅图你最喜欢哪一幅?老师最喜欢“春雨图”,我想请同学们先和我一块来欣赏它。分析“春雨图”:朱自清春中也有一幅“春雨图”,同学们还记得吗?一起背背看:“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儿却绿的发亮,小草儿也青的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
4、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这是一幅雨中即景图,写出了春雨轻柔的特点。刚才同学们在欣赏配乐朗诵时,我发现有些同学都被那美情朗读陶醉了。不过,我想,我们同学也能读,而且会读得更好。我想请一位同学朗读,(同学们最想听谁读?)在听的同时,注意看看作者是否也给我们推出了一幅雨中即景图?写了哪些景?写出了春雨的什么特点?你可在文中找关键词句。(师生共同欣赏“春雨图”):一场春雨过后,给整个大地带来了什么变化?多媒体展示:柔软春雨绵绵、娇媚、驱走冬天、改变姿容透明教师小结:确切地说,这是一幅春雨后景观图,春雨“润物无声”
5、“微雨夜来过,不知春草生。”“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一场春雨滋润后,整个大自然都从睡眠中苏醒过来,把你的五官都调动起来,我们看到树木睁开明亮的眼睛,我们听到小草生长的沙沙声,我们嗅到空气中芳甜的气味,置身其中,人们会情不自禁地感叹:太美了!而这一切都是这一场春雨的功劳啊!在这里,作者对雨充满了喜爱之情,把春雨写得亲切可爱。这段文字我最喜欢“空气里像有无数芳甜的果子,在诱惑着你的鼻子和嘴唇。”我忍不住作个深呼吸。(请同学们齐声朗读这段文字)同学们可用同样的方法阅读夏、秋、冬雨图。(师生共同欣赏其余三幅图)夏雨图:夏雨有什么特点?热烈、粗犷的仅仅是雨吗?多媒体展示:热烈夏雨倾盆、丰满大
6、地、展示诱惑粗犷教师小结:整段文字充斥着火热奔放的豪情。秋雨图:在文中找出描写秋雨特点的词语。多媒体展示:端庄、深情秋雨轻轻、倾诉、沉思、纯净灵魂、产生情思轻、发光教师小结:“自古逢秋悲寂寥”,在此作者一扫古人“秋风秋雨愁煞人”的哀怨与凄凉,更没有林黛玉“已觉秋窗秋不尽,哪堪秋雨助凄凉”的伤感。冬雨图:作者用了哪些词语来形容冬雨和南国的雪?用了什么手法?多媒体展示:自然冬雨透明、降临温暖、带来蜜情平静教师小结:冬雨自然、平静给人带来异样的蜜情,真希望今年的雪能早点到来。归纳总结:王维的诗被评价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本文也可说是“文中有画”了,作者抓住四季雨的特征,运用比喻、拟人的手法,把四
7、季雨人格化了。如果说春雨是一个娇媚的少女,那夏雨可就是一个泼辣的大嫂了;如果说秋雨是一个出嫁生了孩子的母亲,那冬雨可就是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妇了。作者在这里表现出对自然、生命的热爱。四、悟1、体会情感雨给作者留下了如此美的形象和记忆,雨在作者笔下显得如此可爱。对四季雨景的描绘,可谓一条线索,除此之外,还能找出一条线索来吗?喜欢(美)、爱恋(活力、滋润、流动)用了什么抒情方式?(齐读第1、6、7段)作者也曾说过:“我好像是属鱼的,因为只要下雨,我的身心便舒适起来,情绪进入那种静谧的活跃,灵感的泉眼似乎也滋润了。”这与作者有着一颗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的心是分不开的。2、作者写作本文的用意何在?五、延伸拓展
8、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感受,随着生活环境、生活处境的变化而变化。雨给作者留下了美的形象和记忆,作者对雨的感受始终没有变化,这与作者的生活经历有关,他生活在太平盛世,未能感受到时代的沧桑之变,而蒋捷就没有这么幸运了,他一生颠沛流离,心系朝廷,对雨的感受自然会发生变化。(多媒体展示、齐读)虞美人听雨蒋捷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师生共同赏析)听雨有两种境界:一是雅趣盎然的赏心乐事,雨声具有一种乐感、美感。一是悲苦、惆怅莫名,雨声淅沥,益增愁思。六、课后练习:请抓住某景物特征写一段文字,200字左右。七
9、、结束语有人说“每个人不一定要成为诗人,但每个人可以诗意地活着”,但我要说:“没有一颗鲜活灵动的心,没有对自然、对生命的热爱,是无法进入那诗意的境界的,让我们走进大自然,拥抱大自然,用心观察自然,你会发现这个世界真的很美。”雨的四季教案优秀教案第2篇第课时教学目标:1.整体把握文章内容,感知各种“雨”的形象,获得美的享受。2.进一步训练朗读,指导学生运用重音和停连,读出文章的感情基调和层次变化。3.感受作者对于雨的热爱,对于自然的热爱。教学过程:、轻松导入,带入“雨”境导入: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刘湛秋先生的一篇美文雨的四季。雨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不知道同学们有没有细心地观察过雨,老师
10、今天特地带来了4幅雨景图,请每个同学说说喜欢哪一幅,并且说明你喜欢的理由。学生选择图片并阐释理由之后,教师总结:原来,雨在摄影师的镜头下是如此的美丽,雨就像是一支没有音符的乐曲,一点一滴,奏出动听的旋律。在文学家的笔下,雨又是一个怎样的形象?接下来,我们一起走进被誉为“中国抒情诗之王”的刘湛秋先生的美文雨的四季,去感受春、夏、秋、冬不同的雨趣。设计意图:课堂导入,重在激发学生的认识兴趣和情感,启发和引导学生的思维, 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进入到课堂教学的最佳状态中去。为了尽快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学生带入赏“雨”的情景,我们特地选择了图片导入。这4 幅图片内容有雨中的,也有雨后的;有全景的,也有特
11、写的;有人物的,也有动物的,这打开了学生的思维。在引导学生说喜欢的理由的同时,也为后面的语言赏析和写作环节作好了铺垫。二、整体感知,初感“雨”趣1.快速默读文章,完成两个任务。(1)找出你不认识的字词和你认为有必要积累的字词。(2)理清文章的思路。预设:(1)文章需要积累的字词:粗犷、浇灌、静谧、高邈、莅临、吝啬、冷冽、干涩、咄咄逼人、草垛、池畦(2)文章的思路:第一部分(第1段):概述,表达作者对雨的喜欢之情。第二部分(第25段):描写四个季节雨的不同形象和特点。第三部分(第67段):表达对于四季雨的赞美和喜爱。2.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文章的第二部分,感受四季雨不同的形象和特点。要求:一边朗
12、读,一边在文章空白处做好旁批或者在原文中做好圈点笔记,用几个形容词概括四季雨不同的形象和特点。(1)学生一边朗读,一边做笔记;教师巡视。(2)在黑板上分出四块区域:春、夏、秋、冬,一个小组负责一个季节,小组组员上讲台板书某个季节雨的形象和特点,并说明理由。当一个小组完成任务后,其他小组可以适当补充。明确:春雨特点清新、润泽、甜美。夏雨特点热烈、粗犷、奔放。秋雨特点沉静、端庄、深情。冬雨特点自然、平静、纯洁。(学生如果有另外的词语概括,只要言之有理也可)设计意图:这一环节,重点解决了两个问题:一是强调了字词的积累;二是在理清文章思路的同时,重点引导学生关注四季的雨的不同特点。这既训练了学生的综合
13、概括能力,也为下一个环节的品读打好基础。三、赏析朗读,交流“雨”声导入:刚刚我们已经初步领略到刘湛秋笔下的雨在四季中不同的魅力,这种魅力的呈现离不开作者诗意的语言。接下来,我们要好好品味一下这篇文章的语言,用自己的语言将这些文字生动地表达出来。1.给例子,学方法。例子:这时,整个大地是美丽的。小草似乎像复苏的蚯蚓一样翻动,发出一种春天才能听到的沙沙声。教师示范朗读,学生思考:怎样读才能很好地演绎这句话?明确:明确句子的内容和其中的情感;恰当地运用朗读的技巧:重音、停连。屏幕显示:朗读技巧:停连在句子之间、词组或词之间,为了强调某个句子、词组或词,就在前边或者后边,以至前后同时进行停顿,使所强调
14、的词句凸显出来。其他不强调的词句,有停顿处也相对缩短一些时间。重音在表情达意上起重要作用,在朗读时加以特别强调的字、词或短语。解读:这句话描写的是春雨到来给大地带来的生机,大地变美了,小草苏醒了,句中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和象声词,写出了作者对于春雨到来的喜悦,所以我们朗读时要做这样的朗读处理:这时,整个大地/是/美丽的。小草/似乎像/复苏的蚯蚓一样/翻动,发出一种/春天/才能听到的/沙沙声。2.选句子,用方法。(1)要求每个学生选择四个季节中的一个进行朗读,按照学生的选择分好小组(四组)。(2)以同桌为单位,从已选的段落中选择一个句子进行朗读处理,要求用到朗读技巧:重音和停连。按照所给例子中用到的
15、停连和重音符号,在文章中做好标记。(3)同桌演绎自己选择的句子,其他组的组员对其朗读进行评价。评价的方向:有没有读出情感?朗读重音和停连处理是否到位?预设(每段一句):每一棵树/仿佛/都睁开/特别明亮的眼睛,树枝的手臂/也顿时柔软了,而那萌发的叶子,简直/就像起伏着/一层/绿茵茵的波浪。一切都/毫不掩饰地/敞开了。花朵/怒放着,树叶/鼓着浆汁,数不清的/杂草/争前恐后地/成长,暑气/被一片绿的海绵/吸收着。成熟的庄稼/等待收割,金灿灿的种子/需要晒干,甚至/红透了的山果/也希望/最后的晒甜。而近处池畦里的油菜,经这冬雨/一洗,甚至/忘记了/严冬。3.共合作,共朗读。整个小组以朗读者的身份,演绎
16、自己小组所选的段落。朗读可以全组共同朗读一段,也可以分句子合作朗读或以其他方式呈现,力求有自己的特色,做到朗读精彩。设计意图:本文是第一单元中的自读课文。自读课重在调动学生的自学积极性,让学生学会自读的方法,在熟悉方法的过程中,慢慢地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这个环节给了学生选择的自主性,同时也发挥出小组的作用,让学生自主朗读,相互促进,主动感悟语言、亲近文本。四、比较朗读,感悟“雨”情教师总结过渡:我们每个小组都用自己的声音演绎了四季的雨的不同特点,也感悟到作者对于雨的热爱。我们重点研读了文本的第二部分,接下来,我们读一读文本的第一部分第三部分。1.自由朗读。每个学生大声、自由地朗读文本的第一和第
17、三部分,要求继续运用朗读的技巧。2.个性朗读。邀请学生上台朗读,读出重音和停连。3.研读分析。(1)这两个部分的抒情和文本第二部分的抒情有什么不同?你更喜欢哪种?(2)上文写雨,多用“她”或者“它”指称,为何到结尾部分改成“你”?明确:文章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采用了直接抒情,表达的是作者热情而奔放的情感;文章第二部分表达的情感亲切而深厚,虽含蓄,但饱满。两种不同的方式抒发的情感都很充沛。运用第二人称“你”更加亲切,把雨看作是一个喜欢的对象,将雨拟人化,仿佛面对面地称赞,是作者情绪饱满到一定程度的宣泄,情感流露更直接。(3)在上面两个问题的基础上,研读:为何文章的题目是“雨的四季”,而不是“四季的
18、雨”?明确:“雨的四季”将雨人格化,变得更鲜活,就像一个人经历了春秋逐渐丰盈的生命历程。设计意图:文章的首尾部分和中间部分的抒情方式是不一样的,所以这个环节重在引导学生继续运用朗读去体会两种不同的情感流露方式,进而体会作者对雨的情感的升华。从第一段的“喜欢”到最后一段的“爱恋”,从一开始称呼雨“她”或“它”到最后称呼雨为“你”,让学生感受到作者对雨的情感越来越深,越来越强烈。最后分析文章的题目,进一步体会作者对于雨的热爱。五、布置作业,积累“雨”句总结:今天我们运用朗读的方式,感受到了刘湛秋先生对于雨的那份深情,也初步感受了文本诗歌一样灵动的语言。作业:请选择雨的四季中你喜欢的描写雨的句子,课
19、后进行背诵积累。设计意图:课后巩固,积累语言,同时为下节课的语言赏析打好基础。雨的四季教案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品味文章充满诗意的语言,提高学生的语言鉴赏能力。2.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美”。3.指导学生学习作者在细致观察基础上展开联想和想象的风格,借鉴并运用于自己的写作。教学过程:、精读文本,品味语言1.检查作业,背诵美文。要求学生上台背诵自己积累的雨的四季中描写雨的句子。2.激发想象,赏析美文。其他学生在欣赏同学背诵的同时,展开想象,赏析同学背诵的句子或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同学背诵的句子所描绘的画面。示例:(1)句子:可是只要经过一场春雨的洗淋,那种颜色和神态是
20、难以想象的。每一棵树仿佛都睁开特别明亮的眼睛,树枝的手臂也顿时柔软了,而那萌发的叶子,简直就像起伏着一层绿茵茵的波浪。赏析:这句话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春雨过后,树从寒冬苏醒过来,焕发出勃勃生机,给人以想象的空间。表达了作者对雨的喜爱。(2)句子:小草似乎像复苏的蚯蚓一样翻动,发出一种春天才能听到的沙沙声。呼吸变得畅快,空气里像有无数芳甜的果子,在诱惑着鼻子和嘴唇。赏析: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从听觉和嗅觉的角度,描写了春雨到来后,小草复苏、空气清新、一切都变得生机勃勃的景象,营造出一种优美的意境,给人以无尽的想象。抒发了作者对春雨的喜爱。(3)句子:但是,人们受够了冷冽的风的
21、刺激,讨厌那干淫而苦的气息,当雨在头顶上飘落的时候,似乎又降临了一种特殊的温暖,仿佛从那湿润中又漾出花和树叶的气息。赏析:这里运用了先抑后扬的写法,冬天带给人们“冷冽”“刺激” “干涩而苦的气息”,冬雨却带来了 “温暖”和“湿润”,“漾出花和树叶的气息”,给人以希望。表达了作者对于冬雨的喜爱。3.总结方法,指导写作。这是一篇写景散文,为什么作者可以写出如此诗意的画面?除了细心地观察之外,大家发现还有哪些方法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总结:观察的角度(不同角度,正面侧面)景物的特征(不同时间,不同特征)具体的描绘(善用修辞,推敲字词)思维的拓展(展开联想,丰富想象)设计意图:本环
22、节从赏析语句入手,引导学生感悟文章语言之妙,进而学习本文描写景物的方法,为下个环节的模仿写作打好基础。二、学习方法,模仿创作刘湛秋在愉快的自白中说:“把自己的眼睛投向天空和大地,又去寻找更美好、欢乐、更富有创造性的生活。”在雨的四季中有很多富有创造性的想象和表达,请参照示例,展开想象和联想,运用修辞,选择我们初学本文时老师展示的4幅画中的其中一幅,写一句话。示例:小草蚯蚓:小草似乎像复苏的蚯蚓一样翻动,发出一种春天才能听到的 沙沙声。学生仿照示例,展开联想和想象,运用修辞,描写画面,师生共同评价。设计意图:在上环节句子赏析和方法学习的基础上,让学生体验写作,为了降低难度,用了课文中的示例,同时
23、继续沿用导入时候用过的图片,动用学生的形象思维,从而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师生点评,提升写作的质量。三、想象情景,续写段落1.引导学生继续采用上面学过的写作方法,以“雨季”为题,想象情景,为未完成的一段文字续写一个完整的片段。未完成文字:雨季来时,石头上面长了些绿绒似的苔类。雨季一过,苔已干枯,在一片未干枯的苔上正开着小小的蓝花、白花,有细脚蜘蛛在旁边爬,河水在石缝间流出方法:(1)四人小组合作,先讨论省略的画面景物(可以采用思维导图)。(2)小组成员分景物描写。(3)将小组成员各自描写的内容组合成一篇短文。(4)组员讨论修改,升格短文。2.各小组展示成果,师生共同点评。设计意图:此环节进一步加
24、大写作的难度,从写一句话,提升到续写一段话;从看图写话,提升到续写段落。为了激发学生的写作积极性,采用了小组合作的方式,小组共同讨论省略的画面景物,小组共同创作,小组共同修改,小组共同展示成果,在合作交流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四、总结提升,余钟磬音雨的四季是一篇优美的散文,作者从视觉、听觉、嗅觉等不同的角度,运用多种手法,运用联想和想象,描绘出了四季的雨不同的特点,写出了雨无穷的魅力,寄托了作者对雨的赞美和喜爱,表达了对生命与自然的热爱和赞美。我们通过两节课的学习,感受了作者诗意的语言,学习了作者写景的方法,还尝试了写作。在我们看似寻常的生活中,珍藏着许多美丽。让我们学会用我们的眼睛发现生活之美
25、,用我们的笔去描绘生活,让我们拥有一颗热爱生活的心。作业:1.课后阅读刘湛秋的诗歌,进一步学习他诗意的语言。2.课后捜集其他作者描写雨的文章,进行比较阅读。3. 尝试写自己看到的雨,以“_ (地点)的雨”为题,写一篇400字左右的短文。设计意图:课后巩固,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刘湛秋写作的语言风格。比较阅读其他作家笔下的雨,可以拓展学生的阅读面,积累写作方法。再尝试运用学过的方法,写写自己看到的雨,让学生学会用心去观察生活,用心去描绘生活。雨的四季教案优秀教案第3篇教学目标:1、理解并积累本课生字词;2、感情朗读课文,体会语言之美,并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描写的方法。3、理解内容,分析四季的雨不同的特
26、点,体会作者对雨寄托的思想情感。过程与方法:1、在诵读中,分析四季的雨的不同特点,体会作者对雨寄托的情感。2、赏析本文的语言特色,提高鉴赏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自然万物的美好,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教学重点:1、分析四季的雨不同的特点,体会作者对雨寄托的思想情感。2、感情朗读课文,赏析本文的语言特色,体会语言之美。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抓住景物特征描写的能力,领悟作者对自然和生命的热爱。2、赏析本文的语言特色,提高自主鉴赏文章的能力。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分析法,朗读法。课前准备:1.学生课前搜集作者的的相关资料及雨的相关诗文2.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学设想:写景抒情散
27、文单元的鉴赏重点,是在整体把握散文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的基础上,品味散文的语言,赏析散文的表现手法。雨的四季面向的是七年级的学生,他们还不具备完全独立的阅读分析能力,对生命与生活有一定的认识,不能够自主的去发现美,赏析美,因此,老师要做引导分析,教授赏析散文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赏析能力。教学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明确学习目标导入新课:课件出示动态雨景,同时配以轻微的雨声,营造一种美妙的雨境。同学们,雨是我们熟悉的一种自然现象,是沟通天地的精灵。雨是大海的女儿,是天使的眼泪,是大地的微笑,是文人的宠儿。古人有很多写雨的诗句:“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黑云翻
28、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雨在古代诗人笔下,已经被写得如此之美,在当代诗人眼里,它会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当代诗人刘湛秋先生的散文雨的四季,走进雨的世界。(板书课题及作者)这节课,我们的主要学习任务是(亮出学习目标)学习目标:1、理解并积累本课生字词;2、感情朗读课文,赏析语言特色,体会语言之美,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描写的方法。3、分析四季的雨不同的特点,体会作者对雨寄托的思想情感。二、作者简介刘湛【zhn】秋(1935),安徽芜湖人,当代诗人,翻译家、评论家,诗刊前副主编,中国散文诗学
29、会副会长,被誉为“抒情诗之王”。兼创作散文、报告文学、小说及编辑诗歌。著有诗集写在早春的信笺上温暖的情思生命的欢乐。近几年他写作散文颇丰。以抒发情感、人生为主,笔触细腻,行云流水,有其独特的唯美的散文风格。台、港文坛对其散文评价颇高。作品被译为英、法、日、俄、意、德、西等多种文字。三、掌握字词首先请同学们自己朗读课文,把不会读或不认识的字用笔标记,可以问同桌,也可以查字典。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静谧(m)莅临(l)吝啬(lns)花苞(bo)娇媚(mi)咄咄逼人(du)粗犷(gung)干涩(s)棱镜(lng)淅沥(xl)草垛(du)高邈(mio)冷冽(li)池畦(q)睫毛(ji)2解释下面词语
30、的意思:静谧:安静。谧,安宁、平静。莅临:来到、来临(多指贵宾)。吝啬:过分爱惜财物,不舍得给别人,也不舍得自己用。淅淅沥沥:形容轻微的风声、雨声、落叶声等。咄咄逼人: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朗读课文,初步感知。【音乐起】教师范读第1、2段,请同学们朗读其余段落。朗读指导:雄壮、强健、慷慨、有力强而浑厚哀怨、缠绵、委婉、纤细弱而缓广大、空旷、迂缓长而舒缓急促、激动、狭窄短而急促优美、欢乐、活泼、轻松、清秀清亮、圆润、饱满2、理清思路,回答问题:(1)文章每个自然段分别写了什么?明确:1、我喜欢雨,以及喜欢雨的原因。2、春雨3、夏雨4、秋雨5、冬雨6、7、赞美雨(2)根
31、据每个自然段的意思,可以将文章分为几个部分。明确:一、(1)总写我喜欢雨。(喜雨)二、(25)四季的雨。(绘雨)三、(67)抒发对雨的喜爱、赞美之情。(赞雨)(3)根据分段,可以看出文章是按照什么结构布局的吗?总分总(小结:全文采用总分总的写作结构,文章条理清晰。先总写对雨的感受,再具体描绘不同季节雨的特点,最后抒发对雨的爱恋之情。以作者的情感为线索,25自然段依次描写了春天的雨、夏天的雨、秋天的雨、冬天的雨。)(4)结合全文,谈谈作者爱恋雨的理由是什么?雨给作者的生命带来活力,给感情带来滋润,给思想带来流动,使灵魂得到净化。四、再读课文,合作探究1、四季的雨各具有怎样的特点?可从文中找出体现
32、四季雨不同性格的词语。(以小组为单位,比一比哪组更快更准确!)2、文章第2段没有直接描写春雨,而是写万物经雨洗淋后的情态。这样写有什么好处?3、文章的第3段“而夏天,就更是别有一番风情了”句中“别有一番风情”指的是哪些方面?4、凄冷的秋雨为什么能纯净人们的灵魂呢?5、第5段中这种“特殊的温暖”,是一种怎样的感觉?6、学生齐读第六自然段思考:上文写雨多用“她”或“它”指称,为何这一段改称“你”?7、第7段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8.能否用“四季的雨”来替换原本的.篇名?原先的标题妙在何处?小组合作交流,展示自己小组讨论结果教师明确:1、春雨:美丽、娇媚夏雨:热烈、粗犷秋雨:沉静、端庄冬雨:自然、平静
33、2、这段文字写了春雨给万物带来的变化,是间接描写,展现了雨过天晴的春意盎然。间接抒发了对春雨的爱恋之情。3、夏天的雨没有预告,说下就下;光头浇雨,更有滋味;一切不掩饰地敞开,花朵、树叶、杂革争先恐后地成长;暑气被吸收;雨声、蝉声、蛙鼓一起奏起了夏天雨的交响曲。4、秋天的雨,端庄而又沉静。在人们劳累了一个春夏,收获的时节,给人安静与深思,秋雨使人静谧,使人怀想,使人动情,所以说可以纯净人的灵魂。5、冬雨给人以清冷和柔和的,万物经过冬天的洗涤,使人感觉到湿润、明亮与温暖,让人忘记冷冽的寒风,干涩而苦的气息,忘记了严冬。6、使用第二人称,能够更加地抒发自己的情感,同时如同和别人对话,显得更加亲切。作
34、者将“雨”拟人化,使之可亲可感。人称的变化使雨的形象亲切自然,作者的情感流露更真实,直接抒发对“雨”的爱恋之情。7、总结全文,与开头照应,结构严谨。点明并深化主旨,抒发作者对雨的爱恋之情。8.不能替换。“雨的四季”将雨人格化了,变得鲜活。同时这也是一段历程,一段经历了春秋而逐渐丰盈完满的生命历程。因此,可以说,作者爱恋四季的雨,更是爱恋四季的生命。(“四季的雨”单纯强调一个“雨”字显得呆板、生硬,而“雨的四季”充满灵动,赋予了“雨”一定的人格化,充满情趣和意境。)五、研读课文,赏析语言你认为文中哪些句子写得好,好在哪里?(提示:可以从感官、修辞、情感等角度来谈)(或:这四副美图中你最喜欢的是哪一个?请谈谈你的看法。【提示:可以从修辞运用、语言表达、感情意境等任一方面畅所欲言】)例1、“每一棵树仿佛都睁开特别明亮的眼睛”“每一棵树仿佛都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征地及赔偿协议
- 知识产全教育与企业文化融合的策略研究
- 学校教室改造合同及清单
- 城市照明居间服务合同投标
- 2025年度印刷包装设备融资租赁合同范文
- 二零二五年度智能安防物业外包服务协议
- 二年级数学北师大版上册 第十单元《总复习》教学设计 教案
- 2025年度五金建材电商运营与推广合作协议
- 2025年人美容院与美容护肤学校实习合作合同
- 2025年中冷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心血管介入护士进修汇报
- 施工组织设计内部审批表
- 《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课件
- 零至三岁儿童及老年人中医保健指导专业知识讲座培训课件
- DB12-T 1305-2024 公路沥青路面泡沫沥青冷再生技术规范
- 范文语文评课稿15篇
- 2024年山东省春季高考技能考试汽车专业试题库-中(多选题汇总)
- 2016-2023年德州科技职业学院高职单招(英语/数学/语文)笔试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人文科学概论》课件
- 光伏机器人行业报告
- 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施工组织设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