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区域周期性发展理论_第1页
九区域周期性发展理论_第2页
九区域周期性发展理论_第3页
九区域周期性发展理论_第4页
九区域周期性发展理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九章 区域的周期性发展理论一、地理环境发展特征地理环境的发展具有周期性、层次性和不可逆性等特征。1.周期性又称节奏性。昼夜交替,月盈月亏,叶绿叶黄,花开花落,季节更换,潮汐涨退,候鸟迁徙,鱼类洄游,冰期盛衰,技术更新,都有周期性。“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草原送别);“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讲的是自然周期更替。“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三国演义的卷首语),讲的是政治周期。1按照所涉及的地理环境的特点可以分成5大类 (1)固相循环周期性,也称地质循环,包括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岩化、构造上升等环节。(2)液相循环周期性,包括水蒸发、水分输送

2、与降落、径流、洋流等环节。(3)气相循环周期性,通过大气环流形成。(4)生物循环周期性,通过矿物元素吸收、化合,组成有机物,食物链转换,枝叶枯落,动植物遗体分解等环节形成。以上四类循环的周期性互相交叉,在生物循环中受到其它循环的影响,总称自然界的循环和周期性。(5)社会循环周期性。国家、地区、经济都有一定的循环与周期性。社会循环周期性比自然界的循环与周期性复杂得多。2按照所涉及的周期变化特点可以分为3类 (1)周期性节律:以严格的时间间隔为循环振荡周期。如:昼夜节律,年节律,季节节律等;(2)阶段性节律:以不等长的时间间隔为循环振荡周期。如:生物(或人)的生长节律(婴儿幼儿少儿儿童少年青年中年

3、老年),生物进化节律 .(3)旋迴性节律:以一定的旋迴阶段为周期。如:冰期节律(气候冷暖旋迴节律),地质旋迴节律(岩浆花岗岩火山岩沉积岩变质岩岩浆),地貌旋迴节律(山地平原山地平原)等。又如:社会发展的左右倾变化。32.长周期与短周期的层次性地理环境的运动周期有长有短。同一个环境要素有长周期运动和短周期运动。以气候为例,冷暖干湿交替,变化周期长短不一。 微气象学研究1 至2 分钟范围内的湍流。天气学研究以时、日、月为单位的天气尺度。大天气学研究年度内的变化。气候学研究2 年以上的周期变化,直到几十年内的周期变化。古气候学研究更长的周期,如小冰期、副冰期、亚冰期、大冰期。 不同的客体运动的周期长

4、度差别很大。地球的年龄大致是55 亿年。人类诞生的历史大概是200 万年。人类文明只有6000 年。如果地球的年龄为1年,人类是在12 月31 日21 时出现的,人类文明是在12 月31 日23 时59分22 秒出现的。43.不可逆性螺旋式上升地理环境的周期性不是原地不变的循环运动。地理环境周期性犹如车轮滚动,滚动一周,前进一段,是不可逆的。树木一年一枯荣,一年增添一圈年轮。地球形成以来,旧的物种不断绝灭,新的物种不断产生。随着地球年龄增加,岩石圈的内容越来越充实。风化与沉积增添沉积岩的数量。新地层在旧地层上叠加。社会环境的周期性具有更加鲜明的不可逆性。由于自然环境的不可逆性,在今天的自然景观

5、中可以找到三个时间范畴的标志。一类是现代性特征的标志,现代的景观和风貌。第二类是残存性特征的标志,反映过去的自然环境的标志,过去自然环境遗留下来的标志。例如,荒漠中的干谷是气候比较湿润时期的河谷的遗迹。高山顶部平坦的地块是过去平原的遗迹。第三类是处在萌芽状态的自然景观的标志。一叶知秋。有些自然现象在目前的景观中刚刚露头,却代表着发展的方向。入侵草原的小块荒漠,冰冻地带的融化岛,都可能代表大自然演变的方向。5二、地理滞后作用因果周期的相位差地理滞后作用又称地理滞后效应、地理迟滞效应,是指地理系统对输入因素的非及时反应(左大康,1990)。自然方面,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的效益不是一二年内可以立竿

6、见影的。社会方面,增加教育投入,提高人民素质,对发展经济的效应,要经过十年、二十年才能见端倪。经济建设中和规划工作中,不少争论的难题,往往与地理滞后作用有关。短期行为的表现是忽视地理滞后作用。地理滞后作用实质上时周期性的另外一种表现形式。从因到果的周期性,会在一个地区出现不同的阶段,这种不同的阶段在时间上就出现滞后现象。如果对同一时间来讲,因果周期会在不同的空间区域上也会表现出相位差。因此地理滞后作用可以分为以下3种形式:61. 时间滞后作用,在一定时间以后才能显现效果也称时滞性 保护风景资源和名胜古迹的效果往往有时间上的滞后性。特别是经济水平比较低时,人们没有多余的收入用于旅游、欣赏古迹,风

7、景和名胜古迹在经济上的效益并不显著。随着收入增加,人们有更多的支出用于旅游、欣赏古迹。经济和文化越发达,风景和名胜古迹的经济效益越高。早期的保护为后期的开发创造可能。人类改造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经济活动的效果在同一地域上也具有时滞性。比如黄土高原的治理中,植树造林、修淤地坝、修梯田等措施,在510年后才逐渐发挥其效果。又如,水浇地水田水稻土,往往要等810年。另外,财政、税收、货币、房地产等政策出台后会有时滞性;广告效应的时滞性;人类活动的气候响应也具有时滞性;时尚风俗、消费观念的时滞性(经历阶段:好奇观望跃跃欲试接受宣传发现弊端、拚弃淘汰)等等。72. 空间滞后作用,在一定的距离以外显现效果

8、“隔山打牛”山区封山育林、植树造林,效益远至整个流域,甚至外流域。空间滞后作用说明山区和平原互相支援的必要性。山区建水库淹没了山区良田,平原得以灌溉,提高防洪能力。平原要支持山区发展生产,开展多种经营,安排部分山区移民。3. 间接滞后作用外围波及效应、潜移默化效应、榜样的作用有点类似长远的“潜移默化作用”。有些建筑和文物的效益,通过心理、精神、文化等因素体现,很难用指标度量。 如:经济发展有钱故作高雅、迷信社会风气好转(意识形态)。地震直接:墙倒房塌,人员伤亡间接:瘟疫,临区难民,难民心里伤害等。8三、区域经济发展速度对一个国家和一个地区来说,经济发展速度往往比经济发展水平更重要些。速度代表一

9、个国家和一个地区的活力。1.技术与经济发展周期性20 年代苏联经济学家康德拉季也夫分析工业革命以来,技术进步与经济发展速度的关系,发现经济发展的周期性与技术进步的阶段性有关。新的工业技术出现,推动设备更新,刺激投资,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经济增长速度。在技术进步比较缓慢的时期,经济出现停滞、衰退,再过渡到下一个技术进步高潮,经济出现第二次恢复、繁荣。美国经济学家熊彼得进一步深化了康德拉季也夫学说,共同创立康德拉季也夫-熊彼得理论。这一理论被世界大多数经济学家认同。康德拉季也夫和熊彼得把工业革命以来,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分为四个主要周期。第一个周期从1787 年到1842 年,以蒸气机和纺织机为主。

10、第二个周期从1843 年到1897 年,以铁路和炼钢技术为主。第三个周期从1898年到1950 年,以电、汽车、无线电和飞机技术为主。第四个周期从1951 年到现在,以塑料、原子能和电子技术为主。对于每一个国家和地区来说,大规模的设备更新都是提高经济增长速度的推动力。92.经济发展速度指标(1)经济规模增长速度式中,R:速度();G:前一年度产值;g:本年度内增加的产值。公报中发表的速度,都是经济规模增长速度,反映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经济总量的增长状况。(2)经济水平增长速度指标。式中,R:经济水平增长速度();P:前一年度人口;p:本年度增长的人口;G:前一年度产值;g:本年度增加的产值。经

11、济水平是每人平均的产值。经济规模增长速度与人口规模增长速度的差额大致等于经济水平增长速度。如果经济规模与人口规模的增长速度相等,按人口平均的产值没有变化,经济水平没有变化。(3)实际生活水平提高速度 新增加的人口需要新的房屋、学校、医院等固定资产,物质消耗比原有人口多。计算实际生活水平时,新增人口要乘一个系数,称新增人口超前消费系数。西方人口学家估计,新增人口的超前消费系数是4。按照这一系数,第三世界绝大多数国家的实际生活水平都在下降。参照发展中国家的实际情况,如果新增人口的超前消费系数是2,许多发展中国家的情况也很严酷。 103.经济发展速度模式预测一个国家和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时,常用哈

12、罗德-多马模式:式中,R:经济年均增长速度();C:投资率(投资占国民收入);E:投资效益率(需要几元投资才能增加1 元国民收入)。假如一个国家的投资率是21,投资效益率是3,每投资3 元可以增加1 元国民收入,那么,按哈罗德-多马模式,经济年平均增长速度是7。从这一模式中可以看到,提高经济增长速度有两个途径:(1)提高投资率。经济发展速度与投资率成正比。投资率越高,经济发展速度越快。提高投资率的主要途径是减少消费的比重。消费主要有生活性消费和国防支出等非生活性消费。减少生活性消费的比重,势必影响社会安定。(2)提高投资效益率。投资效益率是科学技术、产品销售、管理水平和体制活力的综合反映。11

13、四、区域经济分工1.专门化与综合发展专门化与综合发展是经济结构的形式之一。专门化生产是有大量的、稳定的产品输出的生产。专门化生产部门的形成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产物,是商品经济和生产地理分工发展的必然产物。综合发展部门是对专门化部门的补充,配合专门化部门形成经济有机体。综合发展部门主要有下列五类:为专门化部门提供原料、能源、零配件、修理和初级加工等生产性服务;为专门化部门提供科学研究实验、情报咨询、金融、商业等服务性配套;文教、卫生、报刊、印刷等生活性服务;对专门化部门产生的废料和副产品进行综合利用,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率,改善环境;生产当地必需的笨重、易腐、不宜长途运输的商品。反映专门化部门常用的

14、指标是局部地区的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比重 12研究专门化部门的指标研究专门化部门最理想的指标是产品的区际调拨量。经常采用的指标有区位商、集中系数和专门化率等。 (1)区位商区位商Q 该地区某经济部门产值在地区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A /全国某经济部门产值在全国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B 。1991 年煤炭工业占全国工业总产值2.35,山西煤炭工业占全省工业总产值22.9,区位商9.7,说明煤炭工业是山西的重要专门化部门。(2)集中系数集中系数C该地区某产品每人平均产量A /全国某产品每人平均产量B 。1992 年全国人均产水产品13.5 公斤,福建省人均产水产品52.2 公斤,集中系数3.9,说明水产业是

15、福建省的专门化部门。(3)专门化率专门化率S某工业部门的产值或产品的产量在全国的比重A /该地区全部工业产值占全国比重B 。1992 年江苏省化学纤维和化学农药专门化率是2.2 与2.0,构成专门化部门,煤和钢的专门化率是0.18 与0.28,不是专门化部门。 132.国际贸易的发展特征通过分析41个不同类型国家的出口系数(出口总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可以得出四个有规律性的趋势 :(1)出口系数与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成正相关。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出口系数越大。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国家,没有资金购买外国商品,没有商品可供出口,对外贸易水平难以提高。(2)出口系数与国家的地域规模成反相关。在相似的经济

16、发展水平下,国家规模越大,出口系数越小。反之,国家规模越小,出口系数越大。国家规模大,国内资源和经济部门多样化,自给程度比较高。国家规模小,国内资源和经济部门比较单一,对进口的依赖程度较大。 (3)出口系数与资源结构、经济结构多样化程度成反相关。有些经济水平不高的国家,只生产少数几种产品,出口系数相当可观。斯里兰卡经济水平远不如英国,出口系数超过英国。原因是斯里兰卡种植园经济发达,大规模栽种茶叶和橡胶等出口作物。石油输出国大都有较高的出口系数,与资源结构有关。(4)出口系数与国家地理位置的可通达性成正相关。加拿大与澳大利亚的经济发展水平、经济结构比较接近。1981 年加拿大的出口系数是24.5

17、,澳大利亚的出口系数是13.1。原因是加拿大紧邻美国,可以进行广泛的协作。澳大利亚远离世界市场,必要的产品才通过对外贸易解决。14五、区域经济发展战略:5步战略多数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战略有以下几个阶段。1.恢复阶段战略:恢复传统的农产品和矿产品。2.进口替代战略:进口紧缺资源,以保证工业发展。3.出口导向战略:出口导向战略的主要内容是扩大经济的开放性,以国际市场为销售目标。 154.均衡发展战略在出口导向时期,经济发展速度较高,同时,也出现一些新的矛盾:贫富差距扩大;经济部门间、行业间和地区间发展不平衡程度扩大;生态环境恶化;失业率提高。以泰国和菲律宾为例,1978 年曼谷地区人均收入等于泰国东北部7 倍,1977 年菲律宾马尼拉地区人均收入等于棉兰老岛4.9倍。社会经济不平衡往往造成政治上的动荡,进而阻碍经济进一步发展。因此,7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