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格考试]midas例题演示预应力砼连续梁_第1页
[资格考试]midas例题演示预应力砼连续梁_第2页
[资格考试]midas例题演示预应力砼连续梁_第3页
[资格考试]midas例题演示预应力砼连续梁_第4页
[资格考试]midas例题演示预应力砼连续梁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MIDAS/Civil培训交流预应力混凝土梁的施工阶段分析 概要: 本例题使用一个简单的两跨连续梁模型(图1)来重点介绍MIDAS/Civil的施工阶段分析功能、钢束预应力荷载的输入方法以及查看分析结果的方法等。主要包括分析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时定义钢束特性、钢束形状、输入预应力荷载、定义施工阶段等的方法,以及在分析结果中查看徐变和收缩、钢束预应力等引起的结构的应力和内力变化特性的步骤和方法。 桥梁概况及一般截面 使用的材料及其容许应力 荷载 预应力混凝土梁的分析顺序图1. 分析模型 桥梁概况及一般截面分析模型为一个两跨连续梁,其钢束的布置如图2所示,分为两个阶段来施工。桥梁形式:两跨连续的预应力

2、混凝土梁桥梁长度:L = 2x30 = 60.0 m图2. 立面图和剖面图 使用的材料及其容许应力 荷载 预应力混凝土梁的分析步骤 设置操作环境 定义材料和截面建立结构模型输入荷载 恒荷载 钢束特性和形状 钢束预应力荷载定义施工阶段输入移动荷载数据运行结构分析查看结果步骤 1. 设置操作环境 操作步骤文件 / 新项目文件 / 保存 ( 预应力混凝土梁的施工阶段分析 )工具 / 单位体系 长度 m ; 力tonf 1243步骤 2.1 定义材料操作步骤模型 / 材料和截面特性 / 材料添加类型混凝土 ; 规范GB-civil(RC)数据库40 (与上部相同)名称( 钢束 ) ; 类型用户定义 ;

3、 规范无分析数据弹性模量 (2.1e7) 1234步骤 2.2 定义截面操作步骤模型 /材料和截面特性 / 截面添加数据库/用户 截面号 ( 1 ) ; 名称 (Beam) 截面类型实腹长方形截面用户H ( 3 ) ; B ( 2 ) 偏心中-下部213456步骤 2.3 定义材料的时间依存性并连接 操作步骤模型 /材料和截面特性 / 时间依存性材料(徐变&收缩)名称 (徐变/收缩) ; 设计标准CEB-FIP28天材龄抗压强度 (4000)相对湿度 (40 99) (70) 构件的理论厚度 (1.2) 混凝土种类 普通水泥 (N, R) 开始收缩时的混凝土材龄 (3) 1243567步骤 2

4、.3 定义材料的时间依存性并连接 操作步骤模型 / 材料和截面特性 / 时间依存性材料(抗压强度)名称 (抗压强度) ; 类型设计规范 强度发展规范CEB-FIP混凝土28天抗压强度 (S28) (4000) 混凝土类型(a) (N, R : 0.25) 1243步骤 2.3 定义材料的时间依存性并连接 操作步骤模型 / 材料和截面特性 / 时间依存材料连接时间依存材料类型徐变/收缩徐变/收缩强度进展抗压强度选择指定的材料材料 1:40 选择的材料 13452步骤 3. 建立结构模型 操作步骤模型节点 建立节点坐标 (0,0,0) 模型单元 扩展单元 全选扩展类型节点 线单元单元类型梁单元 ;

5、 材料1:40 ; 截面 1: Beam生成形式复制和移动 复制和移动等间距dx,dy,dz(2, 0, 0) 复制次数(30) 132456789步骤 3.1 定义结构组 操作步骤模型组定义结构租 定义结构组名称( S-G ) ; 后缀 ( 1to2 )定义结构组名称 ( All ) 单元号显示 (on)窗口选择 (单元 : 1 to 18)组结构组S_G1 (拖&放)同上操作 窗口选择 (单元 : 19 to 30)组结构组S_G2 (拖 & 放) 全选组结构组All (拖 &放) 为了进行施工阶段分析,将在各施工阶段(construction stage)所要激活和钝化的单元和边界条件定

6、义为组,并利用组来定义施工阶段。Drag & Drop1342569步骤 3.2 新建边界组 操作步骤模型组定义边界组定义边界组名称 ( B-G ) ; 后缀( 1to2 ) 为了进行施工阶段分析,将在各施工阶段(construction stage)所要激活和钝化的单元和边界条件定义为组,并利用组来定义施工阶段。12步骤 3.3 新建荷载组 操作步骤模形组定义荷载组定义荷载组名称 ( Selfweight ) 同上操作定义荷载组名称 ( Tendon ) ; 后缀 ( 1to2 ) 为了进行施工阶段分析,将在各施工阶段(construction stage)所要激活和钝化的单元和边界条件定义

7、为组,并利用组来定义施工阶段。12步骤 3.4 输入边界条件 操作步骤单元号 (关) ; 节点号 (开)模型 /边界条件 / 一般支撑单选(节点 : 1)边界组名称B-G1选择添加支撑条件类型 Dy, Dz, Rx (开) 同上操作单选 (节点 : 16)边界组名称B-G1选择添加支撑条件类型Dx, Dy, Dz, Rx (开) 单选 (节点 : 31)边界组名称B-G2选择添加支撑条件类型 Dy, Dz, Rx (开) 12564步骤 4. 输入荷载 操作步骤荷载/ 静力荷载工况名称 (恒荷载)类型 (施工阶段荷载) 名称 (预应力 1)类型 (施工阶段荷载) 名称 (预应力 2)类型 (施

8、工阶段荷载) 本例题针对恒荷载和预应力荷载进行施工阶段分析。移动荷载分析则需另行输入移动荷载数据。 123步骤 4.1 输入恒荷载 操作步骤荷载 / 自重荷载工况名称 恒荷载荷载组名称 自重自重系数 Z (-1)使用 自重 功能输入恒荷载。1234步骤 4.2 输入钢束特性值操作步骤荷载/ 预应力荷载 / 预应力钢束的特性值预应力钢束的名称 ( 钢束 ) ; 预应力钢束的类型内部材料2: 钢束 预应力钢束总面积 (0.0042997) 钢铰线公称直径15.2mm(0.6) 钢铰线股数 ( 31 ) 钢束孔道直径 (0.133) ; 松弛系数 (45)预应力钢筋与孔道摩擦系数 (0.3) ; 孔

9、道每米局部偏差摩擦系数 (0.0066)极限强度(190000) ; 屈服强度 (160000)张拉方法后张法 锚具变形和钢筋内缩值开始点 (0.006) ; 结束点(0.006) 1211步骤 4.3 输入钢束形状 操作步骤 荷载/ 预应力荷载 / 预应力钢束形状钢束名称 (Tendon 1) ; 钢束特性值tendon窗口选择 (单元 : 1 to 18)钢束直线段开始点 (0) ; 结束点(0)布置形状1x ( 0 ), y ( 0 ), z ( 1.5 ), 固定 (关)2x ( 12 ), y ( 0 ), z ( 0.2 ),固定 (开), Ry ( 0 ), Rz ( 0 )3x

10、 ( 30 ), y ( 0 ), z ( 2.6 ),固定 (开) , Ry ( 0 ), Rz ( 0 )4x ( 36 ), y ( 0 ), z ( 1.8 ),固定 (关)钢束形状直线钢束布置插入点 ( 0, 0, 0)假想x轴方向X 首先输入第一跨的钢束形状。1412步骤 4.4 输入钢束形状 操作步骤荷载 / 预应力荷载 / 预应力钢束形状钢束名称 (tendon 2) ; 钢束特性值tendon 窗口选择 (单元 : 13 to 30)钢束直线段开始点 (0) ; 结束点 (0)布置形状1x ( 24 ), y ( 0 ), z ( 2 ), 固定 (关)2x ( 30 ),

11、y ( 0 ), z ( 2.8 ),固定 (开), Ry ( 0 ), Rz ( 0 )3x ( 48 ), y ( 0 ), z ( 0.2 ),固定 (开) , Ry ( 0 ), Rz ( 0 )4x ( 60 ), y ( 0 ), z ( 1.5 ),固定 (关)钢束形状直线钢束布置插入点 ( 0, 0, 0)假想x轴方向X 首先输入第二跨的钢束形状。1412下面按如下方法确认所输入的钢束的形状。 操作步骤单元号(关) 显示综合钢束形状 (开)名称(开) ; 点 (开) 2步骤 4.5 输入钢束预应力荷载 操作步骤荷载/ 预应力荷载/ 钢束预应力荷载荷载工况名称预应力 1 ; 荷载

12、组名称tendon 1钢束 tendon 1 已选钢束张拉力应力 ; 先张拉开始点开始点 (133000 ) ; 结束点 (133000 ) 注浆 : 下 ( 1 )125643输入tendon 1荷载步骤 4.6 输入钢束预应力荷载 操作步骤荷载/ 预应力荷载/ 钢束预应力荷载荷载工况名称预应力 2 ; 荷载组名称tendon 2钢束 tendon 2 已选钢束张拉力应力 ; 先张拉开始点开始点 (133000 ) ; 结束点 (133000 ) 注浆 : 下 ( 1 )125643输入tendon 2荷载步骤 5 定义施工阶段 操作步骤施工阶段划分各施工阶段的结构组、边界组和荷载组 步骤

13、5.1 定义施工阶段1(CS1) 操作步骤荷载 / 施工阶段分析数据 / 定义施工阶段名称 ( CS 1 ) ; 持续时间 ( 20 )保存结果施工阶段(on) ; 施工步骤(on)添加子步骤自动生成步骤数(5)单元组列表S-G1激活材龄 ( 5 ) ; 边界组列表 B-G1激活支撑条件/ 弹性支撑位置变形后 ; 荷载组列表 自重,tendon1激活激活时间开始 ; 12364578910步骤 5.2 定义施工阶段2(CS2) 操作步骤荷载 / 施工阶段分析数据 / 定义施工阶段名称 ( CS 2 ) ; 持续时间 ( 20 )保存结果施工阶段(on) ; 施工步骤(on)添加子步骤自动生成步

14、骤数(5)单元组列表S-G2激活材龄 ( 5 ) ; 边界组列表 B-G2激活支撑条件/ 弹性支撑位置变形后 ; 荷载组列表 tendon2激活激活时间开始 ; 12345678910步骤 5.3 定义施工阶段3(CS3) 操作步骤荷载 / 施工阶段分析数据 / 定义施工阶段名称 ( CS 3 ) ; 持续时间 ( 1000 )保存结果施工阶段(on) ; 施工步骤(on)添加子步骤自动生成步骤数(15)1234步骤 5.4 施工阶段分析控制 操作步骤分析 / 施工阶段分析控制最终施工阶段最后施工阶段分析选项考虑时间依存效果 (开)时间依存效果徐变 和收缩 (开) ; 类型徐变和收缩徐变分析时

15、得收敛控制迭代次数 ( 5 ) ; 收敛误差 ( 0.01 )自动分割时间 (开) 钢束预应力损失 (徐变和渐变) (开)抗压强度的变化 (开) 钢束预应力损失 (弹性收缩) (开) 完成建模和定义施工阶段后,在施工阶段分析选项中选择是否考虑材料的时间依存特性和弹性收缩引起的钢束应力损失,并指定分析徐变时的收敛条件和迭代次数。123456798步骤 6 输入移动荷载数据 操作步骤荷载 / 移动荷载分析数据 /车道 车道名称 ( Lane1 ) 车道荷载的分布车道单元车辆移动方向往返 偏心距离 ( 0 )桥梁跨度 ( 30 ) 选择两点 ( 1, 31 ) 1234576步骤 6.1 输入车辆荷

16、载 操作步骤荷载 / 移动荷载分析数据 / 车辆车辆 添加标准车辆 标准车辆荷载 规范名称 中国城市桥梁荷载(CJJ77-98)同上操作车辆荷载名称 C-AL ; C-AD(20) 输入数据库中内含的标准车辆荷载C-AL和C-AD(20) 123步骤 6.2 输入移动荷载工况 操作步骤荷载 /移动荷载数据分析/ 移动荷载工况荷载工况 ( Moving Load ) 子荷载工况车辆组VL: C-AL 可以加载的最少车道数( 0 )可以加载的最大车道数 ( 1 )车道列表Lane1 选择的车道列表 Lane1子荷载工况车辆组VL: C-AD(20) 可以加载的最少车道数( 0 )可以加载的最大车道

17、数 ( 1 )车道列表Lane1 选择的车道列表 Lane11234567891011步骤 7 运行结构分析 操作步骤分析/ 运行分析建模、定义施工阶段全部输入结束后,运行结构分析步骤 8 定义荷载组合 操作步骤阶段PostCS结果 / 荷载组合激活 (开) ; 名称 ( Com1 ) ; 类型相加荷载工况合计(CS) ; 系数 ( 1.0 )荷载工况移动荷载(MV) ; 系数 ( 1.0 )同上操作激活 (开) ; 名称( Com2 ) ; 类型添加荷载工况自重(CS) ; 系数 ( 1.3 )荷载工况钢束二次应力(CS) ; 系数( 1.0 )荷载工况徐变收缩二次应力(CS) ; 系数(

18、1.3 )荷载工况移动荷载(MV) ; 系数( 2.15 ) 对于未定义成为施工阶段荷载的其他荷载,将在最后施工阶段进行结构分析,并对其结果进行组合。在这里将与移动荷载的分析结果进行组合,查看其容许应力(Com1),而且会定义施工阶段荷载的分项系数来查看其极限强度(Com2)。 2345步骤 9 查看分析结果 操作步骤阶段CS1结果 / 桥梁内力图荷载工况/荷载组合CS: 合计(开) ; 步骤列表最后图形类型应力 ; x轴刻度距离桥梁单元组All组合组合(开) ; 3(+y, -z)容许应力线画容许应力线 (开)抗拉 ( 320 ) 对于MIDAS/Civil 施工阶段分析的结果,可查看到某一

19、施工阶段为止所累积的全部构件的应力和位移,也可查看某一单元随施工阶段的应力和位移的变化。 利用桥梁内力图 查看施工阶段1(CS 1)中截面下缘的应力。23467859步骤 9 查看分析结果 操作步骤阶段 Min/Max结果 / 桥梁主梁内力图荷载工况/荷载组合CS最大: 合计 (开) 图形类型应力 ; X轴刻度距离桥梁单元组All组合组合(开) ; 3(+y, +z)容许应力线画容许应力线 (关) 查看操作同上荷载工况/荷载组合CS最小: 合计 (开) 利用桥梁内力图 查看在各施工阶段所发生的最大、最小应力。 23467859步骤 9 查看分析结果 操作步骤阶段CS3结果 / 桥梁主梁内力图荷载工况/荷载组合CS: 徐变一次 (开) 步骤列表最后图形类型 弯矩 ; X轴刻度距离桥梁单元组All应力-Sbz选项当前施工阶段-步骤 查看结果操作同上荷载工况/荷载组合CS: 徐变二次 (开)荷载工况/荷载组合CS: 收缩一次 (开)荷载工况/荷载组合CS: 收缩二次 (开)查看由徐变和收缩引起的弯矩。由徐变和收缩引起的弯矩按一次应力和二次应力分别输出。 由于徐变系数和收缩促使结构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