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行路难教学设计一等奖公开课_第1页
拟行路难教学设计一等奖公开课_第2页
拟行路难教学设计一等奖公开课_第3页
拟行路难教学设计一等奖公开课_第4页
拟行路难教学设计一等奖公开课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拟行路难教学设计一等奖公开课这是拟行路难教学设计一等奖公开课,是优秀的语文必修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拟行路难教学设计一等奖公开课第1篇一、 作者介绍看下列词条:李白的偶像、七言诗始祖、南北朝文学巨匠(鲍照)1、 李白的偶像历来的评论家大多认为李白的诗歌受鲍照影响很深。如朱熹说:“鲍明远才健,其诗乃选之变体,李太白专学之。”展示:李白的行路难和鲍照的拟行路难(其六)行路难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拟行路难 其六鲍照对案

2、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丈夫生世会几时,安能蹀躞垂羽翼?弃置罢官去,还家自休息。朝出与亲辞,暮还在亲侧。弄儿床前戏,看妇机中织。自古圣贤尽贫贱,何况我辈孤且直!两首诗在内容与用意上,颇为神似。李白在学习鲍诗的过程中,或仿其句,或袭其意,颇得其味,他的许多诗句,都是从鲍照诗里化出来的。故沈德潜云:“明远乐府,如五丁凿山,开人世所未有。后太白往往效之。”2、七言诗始祖鲍照是文学史上第一个大量写作七言诗的诗人,是他最早将隔句押韵的方式引入七言诗创作。3、 南北朝文学巨匠与北周庾信并称“鲍庾”,与颜延之、谢灵运并称“元嘉三大家”。(杜甫春日忆李白: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二、

3、 同为写愁,分析二者的不同: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鲍照:“自古圣贤尽贫贱,何况我辈孤且直”“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李白:有积极用世的强烈愿望,唱出了充满自信与豪情的最强音。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仍然相信有一天能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唐代开明的思想和繁盛让人充满希望)鲍照:面对社会的黑暗,遭遇命运的不公,岂能无动于衷,无所感慨?应当说,此时诗人心中的愤懑,已郁积成最大密度,似乎达到随时都可能爆炸的程度。不尽情宣泄,不放声歌唱,已不足以倾吐满怀的愁苦了。然而,出人意料,下面出现的竟然是一声低沉的哀叹:“吞声踯躅不敢言”!到了嘴边的呼喊,却突

4、然“吞声”强忍,“踯躅”克制住了。社会政治的黑暗,对于寒微人士的压抑,已经到了敢怒而不敢言,令人道路以目的地步!人们要呼不能呼,要喊不得喊,只能忍气吞声,默默把愤怒和痛苦强咽到肚里,该是人间多么大的不幸呵!(魏晋的门阀制度压制了人才)二者不同的原因:1、 诗人所生活的时代不同李白生活在盛唐,经济繁荣,政治相对开明,士族门阀政治受到抑制,文化发达,对外交流频繁,社会充满自信。李白的作品集中体现了盛唐气象。鲍照生活的魏晋南北朝实行“门阀制度”,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局面。门阀制度阻塞了寒士的进仕之路。他一生沉沦下僚,恨不得志,最后死于战乱。 2、 诗人为人性格的不同李白性格豪迈,充满激情

5、,虽仕途终无果,但仍乐观面世。三、 反复诵读,反观自我,读出人生感悟个人的命运与所处的时代总是息息相关,千百年来,多少文人雅士,“才秀”而“人微”,“英雄无用武之地”“冯唐易老,李广难封”“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值得庆幸的是,我们生在了一个可以自由施展才华的大好时代。我们该何去何从?同在一片蓝天下,同样身在二中,有人奋起直追,努力成为一个“德美才秀”的人,有人浑浑噩噩,自甘沉沦。反观自我,我们将选择怎样的人生 ? (练笔)教学后记:作为一首自主赏析的诗歌,因为语言近似口语,明白晓畅,因此我采用比较阅读的方法,抓住结尾句,让学生通过自主探寻拟行路难与初中所学的李白的行路难的异同感知课文,通过

6、“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法加深对诗文的理解和感悟。拟行路难教学设计一等奖公开课第2篇【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2、学会诗歌鉴赏的一般步骤能力目标:1、学习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诗歌鉴赏方法,提高诗歌鉴赏的能力2、能分析文中“比兴”的用法和作用情感目标:让学生体会我们生活的时代是可以大有作为的,应该抓住机遇,使自己成为“德美才秀”的人,大展宏图。【课时安排】1 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出示投影片鲍照(约4154470),字明远,南朝宋文学家。鲍照在生前就颇负盛名,对后来的作家更产生过重大影响,如李白、岑参、高适、杜甫等。他的文学作品的价值,越来越受后

7、人重视,他与谢灵运、颜延之并称为“元嘉三大家”,有人甚至认为他是刘宋时代成就最高的作者。他的拟行路难共有18首,表现了为国建功立业的愿望、对门阀社会的不满、怀才不遇的痛苦、报国无门的忿懑和理想幻灭的悲哀,真实地反映了当时贫寒士人的生活状况。少部分诗描写了边塞战争和征戍生活,为唐代边塞诗的萌芽。有鲍参军集传世。课本选了第四首,表达怎样的情感呢?进入诗歌。二、朗读诗歌三、以意逆志思考理解请口头把各诗句翻译成现代汉语,看各句都写了什么内容,为什么写这个内容,如何写出这个内容的。体味诗歌的感情基调。班级交流1、请口头把各诗句翻译成现代汉语,看各句都写了什么内容,为什么写这个内容,如何写出这个内容的。第

8、1、2句内容:写水倾倒于平地上,会流向四面八方。作用:写了生活中的自然现象,引出下面所要写的内容。第3、4句内容:人生各自有命,怎么能行时叹息,坐下愁闷。作用:表达了诗人情感:一是,人生各自有不同的命运,不能为此叹息、愁闷,表达的是无奈之情;二是,人生各自有不同的命运,怎么能不为此叹息、愁闷,表达的是不甘之情。第5、6句内容:斟满美酒,来以酒宽慰自己吧,举杯劝酒都打断了唱行路难的歌声了。延伸:这行路难歌声其实就有深意了:字面上是指所唱的曲子,实际上暗指人生之路艰险难行。作用:表达诗人情感:借酒浇愁,想要不去想人各有命,命运的不公人各有不同的命运,有人人生之路顺畅,有人人生之路艰难。第7、8句内

9、容:我的心不是木和石,怎能没有感觉,不由此产生感想?要想发声说出来却又犹豫彷徨不敢说出来。作用:欲言又止,表现出的是内心的挣扎痛苦。2、体味诗歌的感情基调悲愤,愤愤不平的。一句话概括对什么愤愤不平:对因命运不同而造成的人生之路不同的愤愤不平。教师引导理解了这种情感,我们就发现,诗人这种情感不是一下子发泄出来的,而是有一个曲折的表达过程的。诗人叹、愁的“命”究竟是什么,你读懂了吗?命运天定,出身高低就决定了人的不同命运;命运不公,但无法改变。四、知人论世1、引入:诗人文学成就那么高,为什么会感慨、悲愤于命运的不公呢?2、鲍照资料鲍照人生经历鲍照出身寒微,自称“家世贫贱”,是“负锸下农”(谢秣陵令

10、表)。宋文帝元嘉十六年(439年),鲍照20多岁时,为了谋求官职,去谒见临川王刘义庆,献诗言志,获得赏识,被任为国侍郎。刘义庆在这一年任江州刺史,他也在同年秋到江州赴职。元嘉二十一年(444),刘义庆病逝,他也随之失职,在家闲居了一段时间。以后担任过太学博士及县令等低级官职。最后任临海王刘子顼参军,在刘子顼举兵叛乱失败时,死于乱军中。世人因此称他为鲍参军。可见,鲍照一生沉沦下僚,很不得志。教师补充时代背景九品中正制。五、再读诗歌,体会情感有了对诗人情感的更深入的理解,再来读诗歌,是不是会读出更深沉悲愤又难以言说的味道呢?指名生读,齐读。六、比较阅读,加深认识1、探讨:从思想内容和语言风格方面,

11、说说此诗和李白行路难有哪些相同与不同点,并探究产生不同的原因。七、布置作业1、拓展:搜集一些怀才不遇的文人的诗词,体会他们对待人生之路的艰难有怎样不同的态度。2、背诵诗歌。八、总结全课个人的命运与所处的时代息息相关,千百年来,多少文人雅士,“才秀”而“人微”,有才而无望,英雄无用武之地。“冯唐易老,李广难封”,这是千古的悲怆。值得庆幸的是,我们生在了一个可以自由施展才华的大好时代,只患己之不能,不患人之不己知,我们要做的,只剩下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德美才秀”的人,我们的时代,是可以大有作为的!拟行路难教学设计一等奖公开课第3篇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 了解诗歌的内容。2能力目标: 能分析文中“比兴

12、”用法的作用,理解诗中渲染愁绪的用意。3情感目标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教学重点与难点1、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过程。2、把握文中对比和“比兴”手法的运用。3、理清诗歌的层次,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过程。教学课时:1课时一、作家与作品鲍照出身寒微,自称“家世贫贱”,是“负锸下农”(谢秣陵令表)。二十多岁时,在临川王刘义庆门下,因献诗被赏识,擢为王国侍郎。以后担任过太学博士及县令等低级官职。最后任临海王刘子顼参军,在刘子顼举兵叛乱失败时,死于乱军中。世人因此称他为鲍参军。有鲍参军集传世。尽管鲍照“才秀人微,取湮当代”(诗品语)。但他的文学作品的价值,却越来越受后人重视,有人甚至认为他是刘宋时代成就

13、最高的作者。鲍照的人生的道路,充满着悲剧色彩,这悲剧色彩来源于他生存的时代、出身和他的志向的冲突。两晋南北朝,实行的是士族门阀制度,但是鲍照出身寒微,这两者之间的冲突只是鲍照悲剧形成的前提,因为出身寒微的左思也曾用诗歌抒写对门阀制度的不满,但他终于“高步追许由”,走向了归隐。形成鲍照悲剧的决定性因素是他个人的抱负和志向,鲍照是一个性格和人生欲望都非常强烈的人,毫不掩饰自己对富贵荣华、及时享乐、建功立业等种种目标的追求,并且认为以自己的才华理应得到这一切。老庄哲学中一切消极遁世,委顺求全的东西,都与他的思想格格不入。他不顾一切地要以自己的才能实现个人的价值,而当他的努力受到社会现实的压制、世俗偏

14、见的阻碍时,心灵中就激起冲腾不息的波澜,表现出愤世疾俗的深沉忧愤。这种忧愤的情感发于作品之中,形成他诗歌独特风格。鲍照的文学成就是多方面的,他的诗、赋、散文皆不乏名篇,但成就最高的还是诗歌。他的诗内容丰富,题材多样,有边塞诗,如代出自蓟北门行;有描写游子、思妇、弃妇的诗,如代白头吟;而以拟行路难18首为其代表。这组诗主要表现其建功立业的愿望,抒发寒门志士备遭压抑的痛苦,传达出寒士们慷慨不平的呼声,充满了对门阀社会的不满情绪和抗争精神(较左思的诗,不但有不满,更有抗争)。二、指导学生朗诵课文三、学生讨论,研读课文(结合李白的行路难(其一)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酌

15、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倾倒水于平地,水向四处分流(比喻人生际遇不同)人生是即定的,怎么能成天自怨自哀喝点酒来宽慰自己,歌唱,这句说,歌唱声因举杯饮酒俞益悲愁而中断人心又不是草木,怎么会没有感情,欲说还休,欲行又止,不再多说什么悲愁深沉,郁结在胸,酌酒难以自宽,长歌为之断绝。满腹感慨吞声不能言,其内心痛苦可想而知。四、整体感知南朝宋著名诗人鲍照的拟行路难诗共有十八首,这首“泻水置平地”是鲍照拟行路难中的第四篇,抒写诗人在门阀制度重压下,深感世路艰难激发起的愤慨不平之情,其思想内容与原题妙合无垠。明确:本诗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一)第一二句用了什么表

16、现手法?说明了什么道理?明确:运用了比兴的表现手法。说明了像水是依照高下不同的地势流向各方一样,人的遭际也是被家庭门第的高低贵贱决定的。作者运用的是以“水”喻人的比兴手法,那流向“东西南北”不同方位的“水”,恰好比喻了社会生活中高低贵贱不同处境的人。“水”的流向,是地势造成的;人的处境,是门第决定的。因此说,这起首两句,通过泻水的寻常现象的描写,形象地揭示出了现实社会里门阀制度的不合理性。诗人借水“泻”和“流”的动态描绘,造成了一种令人惊疑的气势。正如沈德潜所说:“起手万端下,如黄河落天走东海也。”这正曲折地表达了诗人由于激愤不平而一泻无余的心情。(二)诗歌开头两句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怎样的哲理

17、?这个比喻是说,像水是依照高下不同的地势流向各方一样,人的遭际是被家庭门第的贵贱决定的。这是古代的血统论。诗篇起笔陡然,入手便写泻水地面,四方流淌的现象。这既没有波涛万顷的壮阔场面,也不见澄静如练的幽美意境。然而就在这既不神奇又不玄妙的普通自然现象里,诗人却顿悟出了与之相似相通的人间社会的某种哲理。(三)第三句中的“命”是指什么?结合全诗看,作者对此有怎样的看法?明确:从诗歌本身看,作者所说的“命”,就是门第决定人生,有什么样的门第就有什么样的遭遇。作者认为非常不公平,但没法改变,只能发出愤怒的控诉。体会“安能行叹复坐愁”这个反问句,在表现诗人情感变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安能行叹复坐愁”这个反

18、问句,从字面上看,是说人生苦乐 自有命,怎么能成天自怨自哀. 应该学会自我宽慰。实际上,语言中蕴涵着不平之气。这个反问句,诗人含者不平,提出不言愁,感情基本上还比较平稳。接下四句,诗人转向自己的心态剖白。他并没有直面人间的不平而去歌呼呐喊,而是首先以“人生亦有命”的宿命论观点来解释社会与人生的错位现象,并渴望借此从“行叹复坐愁”的苦闷之中求得解脱。继而又以“酌酒以自宽”来慰藉心态失去的平衡。然而,“举杯销愁愁更愁”,就连借以倾吐心中悲愤的行路难歌声,也因“举杯”如鲠在喉而“断绝”了。这里诗人有意回避了正面诉说自己的悲哀和苦闷,胸中郁积的块垒,已无法借酒浇除,他便着笔于如何从怅惘中求得解脱,在烦忧中获得宽慰了。这口吻,这笔调,反倒愈加透露出那深沉浓重的愁苦悲愤的情感,这就造成了一种含蓄不露,蕴藉深厚的艺术效果。(四)第五、六句塑造了一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