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与运作管理第三版chp5工作设计与业务流程再造_第1页
生产与运作管理第三版chp5工作设计与业务流程再造_第2页
生产与运作管理第三版chp5工作设计与业务流程再造_第3页
生产与运作管理第三版chp5工作设计与业务流程再造_第4页
生产与运作管理第三版chp5工作设计与业务流程再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生产与运作管理第三版chp5工作设计与业务流程再造2作业计划与控制314337 3693835310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目录需求预测与管理新产品研究与开发设施选择与布置工业设计与业务流程再造 流水生产线组织生产计划与企业资源计划概 论 库存控制设备管理1112313质量管理新型生产运作方式供应链及其管理2主要参考书目教材:张群 主编,生产与运作管理 (第三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参考书:现代生产管理学(潘家轺 曹德弼)现代生产与运作管理(陈志祥)生产与运作管理(冯根尧)生产与运作管理(刘丽文)MBA运作管理(孔庆善等)生产与运作管理制造与服务(蔡斯等)运营管理(第三版)(麦克莱恩等)3生产

2、运作管理,陈荣秋,马士华编著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9运营管理学习指南与习题集:原书第 2 版(美)约瑟夫 G. 蒙克斯著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5.1生产与运作管理,(美)威廉J史蒂文森,机械工业出版社运营管理(美) 理查德 B.蔡斯, F.罗伯特雅各布斯, 尼古拉斯 J.阿奎拉诺著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7生产与运作管理核心理论及习题集王晶编著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74 第五章工作设计与业务流程再造目录工作设计与业务流程再造工作设计概述作业研究基本技术业务流程再造本章重点内容工作设计概述1Job design工作设计概述1工作设计概述1工作设计概述1工作设计概述1 工作设计的主要内容 工作设计是

3、为有效组织生产劳动过程,确定一个组织内的个人或小组的工作内容,实现工作的协调和确保任务的完成。它的目标是建立一个工作结构,以满足组织及其技术的需要,满足工作者的个人心理需求。 工作设计由谁做(Who)工人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做什么(What)要完成的任务何处做(Where)企业的地理位置、工作场所 何时做(When)工作开始和结束的时间为何做(Why)组织目标、对员工的激励目标 怎样做(How)绩效与激励方法最终目标结构 工作设计的几项主要内容完成了什么?(what)何处做?(where)何时做?(when)由谁做?(who)如何做?(how)为什么?(why)要做这,是否必要?有无其他更好的成就

4、?要在此处做?有无其他更合适之处?要此时做?有无更合适的时间?由他做?有无更合适的人去做?要这样做?有无更好的方法去做?工作研究 提问技术(5W1H)考查点分析现状提 出 问 题改 进 建 议第一次提问第 二 次 提 问第 三 次 提 问目 的地 点时 间人 员方 法做什么何处做何时做何人做如何做为何需要做为何需此处做为何需此时做为何需此人做为何需如此做有无其它方法代替有无其它更合适的地点有无其它更合适的时间有无其它更合适的人员有无其它更合适的方法方法研究的直接目的1.改进工作及作业程序;2.改进工厂及工作地的布置;3.简化操作,减轻劳动强度;4.有效地利用材料、机器设备和人力等等;5.创造良

5、好的工作环境,实现安全生产;6.对工作作出正确评价。方法研究的特点1、求新意识永不自满,永无止境的求新意识是方法研究的一个显著特点,不以现行的工作方法为满足,力图改进,不断创新。2、方法研究的指导思想挖掘企业内部潜力力求在不投资或少投资的情况下,获得大的经济效益。着眼于企业内部挖潜。3、方法研究的着眼点系统整体优化方法研究首先着眼于整个工作系统、生产系统的整体优化(程序分析),然后再深入地解决局部问题(操作分析),再进而解决微观问题(动作分析),从而达到系统整体优化的目的。 工作改进“ECRS”四大原则 取消(Eliminate): 取消一切不必要的工作。 合并(Combine): 合并必须而

6、且可能合并的工作。 重排 (Rearrange): 重排所有必需的工作程序。 简化 (Simple) : 简化所有必需的工作 。结合提问技术, 首先,考虑取消不必要的工作(工序、动作、操作); 其次,将某些工序(动作)合并,以减少处理的手续; 再次,将工作台、机器以及储运处的布置重新调整,以减少搬运的距离; 最后,用最简单的设备、工具代替复杂的设备、工具,或用较简单、省力、省时的工作代替繁重的工作。 分析时的五个方面 操作分析 搬运分析 检验分析 等待分析 存贮分析对以上五个方面: 按照提问技术逐一进行分析, 采用取消、合并、重排、简化四大要点进行处理, 寻求最经济合理的方法。工作设计概述1工

7、作设计概述1工作专业化工作设计概述1工作设计概述1工作设计概述1工作设计概述1工作设计概述1工作设计概述12、工作设计中的心理因素工作设计概述1 工作设计的社会技术理论 社会技术理论(Sociotechnical Theory)是由英格兰的特瑞斯特(Eric Trist)及其研究小组首先提出来的。这种理论认为,在工作设计中应该把技术因素与人的行为、心理因素结合起来考虑。 图中左侧的圆代表从技术的角度设计的所有可行工作方案的集合,右侧的圆代表从社会因素(心理学和社会学)的角度设计的所有工作方案的集合,交叉部分代表能满足社会和技术要求的工作设计。该理论认为,最佳的社会技术设计应该在这个交叉部分。

8、社会技术设计理论的价值在于它同时强调技术因素和社会变化对工作设计的影响。工作设计概述13、人类工效学工作设计概述14、工作扩展工作设计概述14、工作扩展工作扩大化(Job Enlargement):工作内容水平方向的扩大;即增加每个人工作任务的种类,从而使他们能够完成一项完整工作的大部分程序;增加的是相同性质的工作;例如由单纯加工零件的某道工序到完成整个零件、甚至产品工作丰富化(Job Enrichment):工作内容垂直方向的扩大给予职工更多的自主性,更多的参与决策和管理的机会将更多的具有不同特性的任务加到某一工作上 增加的是不同性质的工作例如一个生产一线的工人,可以让他负责若干台机器的操作

9、,检验产品,决定机器何时进行保养,或自己进行保养工作职务轮换(Job Rotation):将一名员工在不同岗位上轮换,让他经历不同的工作职责 轮换是定期的(小时、日或月)例如,为培养一名接班人,先后让他在技术部门、生产管理部门、生产车间、财务部门、采购部门工作工作设计概述15、柔性作业工作设计概述15、柔性作业工作设计概述15、柔性作业工作设计概述15、柔性作业工作设计概述16、团队作业 团队工作方式(team work)是指,与以往每个人只负责一项完整工作的一部分(如一道工序、一项业务的某一程序等)不同,由数人组成一个小组,共同负责并完成这项工作。在小组内,每个成员的工作任务、工作方法以及产

10、出速度等都可以自行决定,在有些情况下,小组成员的收入与小组的产出挂钩,这样一种方式就称为团队工作方式。 工作设计概述16、团队作业工作设计概述16、团队作业工作设计概述16、团队作业作业研究基本技术2The fundamental operations research techniques一、作业研究的基本概念作业研究基本技术2一、作业研究的基本概念作业研究基本技术2二、作业研究的基本技术作业研究基本技术2(一)方法研究作业研究基本技术2(一)方法研究作业研究基本技术2(一)方法研究作业研究基本技术2(一)方法研究作业研究基本技术2(一)方法研究作业研究基本技术2(1)过程顺序图(一)方法研

11、究作业研究基本技术2(一)方法研究作业研究基本技术2作业研究基本技术2(2)流程图作业研究基本技术2(2)流程图实例:流程图方法的应用 某校学生食堂的负责人请商学院学生改进面条的制作过程,学生们决定利用流程图分析这一过程。 该过程从储物架开始,面条被取下来送到厨房,开始加工,先在锅台上的一个大锅内煮熟,然后放到一个大碗内,再送到水池边过水,过水后的大碗面条被送到操作台,分成六份,装入六个盘子,上面加上肉末和番茄酱,然后被送到加热器,使之保温,直到有人需要。这个操作过程的流程图如下页左图所示。 经过分析以后,学生们觉得对流程进行改进,改善后的流程图如下页右图所示。请问:改变后的流程与过去相比,有

12、何优势?工作研究流程图案例: 现状 改善后 课后练习: 请在校园内或周边选择一个研究点(食堂、图书馆、店,正文用小四号宋体字),并制作PPT进行课堂汇报。铺、工厂等),观察其中某一个操作/生产过程,用流程图来分析这一过程,研究有无可以改进之处。 要求: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作业,需要说明研究对象、研究目标、改进方案及实施效果分析,并画出当前和改进后的流程图(注意运用标准符号来画)。完成分析文档一份(封面按模板格式 完成时间:下周三上课前(一)方法研究作业研究基本技术2(3)物流图(一)方法研究作业研究基本技术2(一)方法研究作业研究基本技术2(一)方法研究作业研究基本技术22.工序研究(一)方法研究

13、作业研究基本技术2(1)人机活动图 (一)方法研究作业研究基本技术2多活动图(四个牙科椅) (1)人机活动图 (一)方法研究作业研究基本技术2(一)方法研究作业研究基本技术2(一)方法研究作业研究基本技术22.工序研究(一)方法研究作业研究基本技术22.工序研究(一)方法研究作业研究基本技术23.动作研究(一)方法研究作业研究基本技术2(一)方法研究作业研究基本技术2(二)时间研究作业研究基本技术2时间研究一、时间研究的定义、特点及用途1时间研究的定义 时间研究是一种作业测定技术,旨在决定一位合格适当、训练有素的操作者,在标准状态下,对一特定的工作以正常速度操作所需要的时间。 以上定义的含义为

14、: (1)合格适当、训练有素的操作者 即操作者必须是一个合格的工人,而且该作业必须适合于他做;操作者对该项特定工作的操作方法,必须受过完全的训练;操作者必须在正常速度下工作,不能过度紧张,也不能故意延误,工作时生理状态正常。 (2)在标准状态下 系指用经过方法研究后制定的标准的工作方法、标准设备、标准程序、标准动作、标准工具、标准机器的运转速度及标准的工作环境等。 772时间研究的用途 (1)决定工作时间标准,并用以控制人工成本。 (2)制定标准时间作为资金制度的依据。 (3)决定工作日程及工作计划。 (4)决定标准成本,并作为标准预算的依据。 (5)决定机器的使用效率,并用以帮助解决生产线的

15、平衡。 78二、时间研究的分类 机动时间79宽放时间 将操作时所需的停顿或休息,加入正常时间。这种进一步进行修正的时间称为“宽放 时间”。 宽放率()=(宽放时间正常时间)100 (1)增加宽放时间的原因 1)操作周程中操作的疲劳,需要休息。 2)操作者个人的需要,如喝水、上厕所、擦汗、更衣等。 3)操作者听取班长或车间主任的指示,或本人指示助手等,而使本身工作停顿。 4)操作者领材料、工件、对象及完成件、工具的送走等。 5)操作中等待检验、等待机器的维修、保养、等待材料等。 6)操作者从事操作前的准备工作,如清理工作场所、擦拭机器、所需对象的准备和操作中、操作完后工作场所、机器、物料及工具的

16、清理工作。 7)操作者从事刀具的刃磨、更换皮带、调整机器等工作。 80(2)宽放时间的种类 1)私事宽放 这是考虑操作者生理上的需要,如喝水、上厕所、擦汗、更衣等。每天8 小时工作,上下午无规定的休息时间时: 对于轻松工作,一般为正常时间的2一5。 对于较重工作(或不良环境)则大于5。 对于举重工作(或天气炎热)定为7。 一般情形多以正常时间的5计。 2)疲劳宽放 一般采用估计的方法来决定。在一般情况下常以正常时间的百分率来表示。3)程序宽放是操作中无法避免的延迟所需要的宽放时间。 4)特别宽放时间按其发生的情形分成3类。 周期动作宽放时间 如刃磨工具、清洁机器或工厂、周程检查、发生在一固定间

17、隔或 某一定周期之后的动作时间。 干扰宽放时间 一人操作多台机器,当在这台机器操作时,另一台机器已停止,等待来操作。称为干扰宽放。 临时宽放 对可能发生而不能确定会发生的事件发生时,给予临时宽放时间,通常规定此类宽放时间不得超过正常时间的5。 5)政策宽放时间 81标准时间 (1)标准时间的形成 (2)标准时间的计算方法 标准时间=正常时间+(正常时间宽放百分数)=正常时间(1+宽放率) 例如,某一单元观测时间为0.8min, 评比为110,宽放为 5,则正常时间为0.88min,标准时间为0.924min 82时间研究的应用实例现以在铣床上铣通槽为例来说明其应用。此例中共有以下七个操作单元:

18、 拿起零件放在夹具上,夹紧零件,开动机床,铣刀空进,立铣通槽,按停机床,床台退回,松开夹具,取出零件,刷出铁屑。 通过对这七个操作单元的10次观测,得到每个操作单元的平均操作时间,例如第一单元 的平均操作时间为0.143,第二单元为0.155等。 1,2,3,5,6,7的评比系数为110,而第4操作单元的评比系数为100,以第l单元为例,则: 正常时间=观测时间评比系数=0.1431.10=0.157 标准时间=正常时间(1+宽放率)=0.157(1+0.15)=0.181 83产品的基本工作时间:人与机器配合工作的直接作业时间。非定额时间工人因素引起的无效时间:罢工,偷懒由于管理不善或工人控

19、制范围以外的原因,而造成的人力设备的窝工闲置的时间如:工艺过程缺陷的工时消耗设计缺陷的工时消耗生产过剩、停工等待、搬运、加工、动作、制造过程种产生的废品84三、时间研究的方法、步骤1. 时间研究的研究方法时间研究也称秒表时间研究、直接时间研究或密集抽样时间研究即采用抽样技术进行研究。 抽样调查是按随机的原则从总体中抽选少部分单元,无任何主观意图的影响,因此具有 充分的代表性。 抽样调查的次数是根据科学的计算确定的,在调查次数上,有最低限度的保证。 抽样调查的结果,其误差可在调查之前根据抽样的次数和总体中各单位时间标志的差异程度,事先通过计算,将其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因此调查结果比较可靠。 密集

20、抽样与后面介绍的工作抽样(分散抽样)不同之处在于:密集抽样是在一段时间内, 利用秒表连续不断地观测操作者的作业,而分散抽样(工作抽样)则是在较长时间内,以随机的方式,分散地观测操作者 85作业测定的方法有:1、秒表时间研究2、工作抽样3、模特法2. 时间研究的工具秒表(停表、马表):时间研究用以计时的工具多为1/100的分秒表,表面有100个小格,长计每分钟转1周,1小格即代表(1/100)分钟。短针表面分30格,每半小时转1周,1格代表1分钟。 观测板:用来安放秒表和时间研究表格 时间研究表格:记录一切有关的资料 铅笔 计算器 测量距离及速度的仪器等 87883,时间研究的基本步骤工作分解测

21、时确定样本大小制定标准作业时间根据概率定理,用工作抽样法处理的现象接近于正态分布曲线,如下图所示:以平均数X为中线两侧取标准差,的2 倍时,可有95%的可靠度(95。45%)X正态分布曲线-1 -2 99.73%95.45%68.72%1 2 3 -3 工作抽样原理假定某项作业的实际作业率为p,则空闲率q=1-p,则此作业的概率分布为二项分布。其标准差为 =P(1-P)n抽样的精确度分为绝对精度E和相对精度S。当可靠度定为95%时,绝对精度E=2E=2 =2P(1-P)n相对精度即为绝对精度与观测事项发生率之比,即式中 P-观测事项的发生率; n-观测次数S=EP=2(1-P)nP可靠度和精度

22、式中:n观测次数;P调查事项发生的概率估算值;E绝对误差;S相对误差,即准确度要求。z达到期望的置信度所需的标准偏差量。抽样次数的计算68.27%时, z=195.45%时, z=299.73%时, z=3一般工时抽样可靠度(置信度)取95%,所以=2。这样, 在可靠度95%,观测次数可用下式求。一般工时抽样通常绝对精度E为2%-3%,相对精度为5%-10%.例: 根据对某车间装配小组操作者按无规则间断时间进行预备性瞬时观察,并记下记数符号一表示他们是在工作还是处于空闲状态。根据100次观测结果,操作者工作75次,即P=75/100100%=75%,相对精度为5%,则观测次数为:工作抽样的步骤

23、第一步:确立调查目的与范围调查目的不同,则项目分类、观测次数与方法均不同工时抽样所要达到的置信度和误差也不同。第二步:调查项目分类第三步:设计调查表格第四步:试观测并决定观测次数(用计算公式来计算)第五步:确定观测期间及一天的观测次数观测时间=观测总次数/观测对象每天观测次数一天的观测次数=观测次数/观测时间第六步:正式观测(1)决定每日的观测时刻。(用随机起点等时间间隔法)设在某厂的一个车间实施工作抽样,决定观测五日,每日观测20次。该车间是上午8时上班,下午5时下班,中间休息1小时(12时至1时),可按下法决定每日观测时刻:以黄色纸片代表个位,取10张,上面分别写0,1,2,3,-9;以1

24、0张红色纸片代表十位,上面分别写0,1,2,3-9。每次从不同颜色的纸片中随机地各抽出一张,记下数字,将抽出的放回。如此反复抽取,即得乱数排列。设共抽15次,其乱数排列如下:21,94,62,35,06,64,96,40,85,77,88,63,52,27,75将此数列中小于50的数保留,大于 50的则减去50,保留余额,得出: 21,44,12,35,06,14,46, 40, 35,27,38,13,02,27,25去掉上述数中大于30的数,得出: 21,12,06,14,27,13,27,25决定第一日的观测时刻。首先决定第一日第一次的观测时刻,取乱数排列的最前面数字21,因为8时上班,

25、所以第一次的观测时刻为:8时21分随后决定每次观测的时间间隔,以每日工作为480分,减去第一次的21分,再除以每日的观测次数,得出时间间隔,即:(480-21)/20=23(分)第二次的观测时刻为: 8时21分+23分=8时44分 如此类推。决定第二日的观测时刻 首先决定第二日第一次的观测时刻,取乱数排列的第二位数字12,于是第二日第一次的观测时刻为:8时12分,第二次的观测时刻为:8时12分+23分=8时35分 如此类推得出5天的观测时刻.第七步:整理数据(1)剔除异常值根据记录数据绘制管理图,(判断异常值一般用3倍标准差法)确定管理界限,将超过管理界限的异常值去掉。P-观测事项发生率的平均

26、数n-平均每日观察次数例:某厂对设备的开工率进行了6天的观察.数据如表:工作比率(%)工作次数每班观测次数n123456合计16016016016016016096012914212412511912075980.6388.7577.5078.1374.3875.0079.06日期现根据观测结果绘制管理界限图:管理界限=P3P(1-P)n=0.790630.7906(1-0.7906)160=0.79060.0966管理上限=0.7906+0.0966=0.8872管理下限=0.7906-0.0966=0.6940由图可以看出,第二班的工作比率为88。76%,越出上管理界限88。72,应作为异

27、常值剔除。0708090工作比率%123456工作班次管理上限88.72%P=79.06%管理下限69.4%(2)核算观测次数和精度 上例中,因为第二班的工作比率超过上管理界限,剔除之后,须重新计算平均工作比率:P =总观测时间工作时间=129+124+125+119+120160X5=77.13%核算精度:E=2P(1-P)n=20.7713X(1-0.7713)160X5= 0.02973%S=21-Pn=21-0.7713160X5= 0.03885%故观测有效。2例题:把一套6个茶杯装入纸盒,封口,码放,如果按计件工资制,每包装一盒茶杯你愿意支付给工人多少工资。5.0元、0.5元、0.

28、05元?2第一步:工作分解取两个纸盒将衬垫放入纸盒将茶杯放入纸盒封口、码放2 第二步:测时(连续测时法)2第三步:确定样本大小置信度(利用对应的Z值,本例中取1.96)精度要求(与真正时间值(未知)的偏离程度,本例中取4%)标准差(已有观测数据)均值(已有观测数据)作业测定决定样本的大小(应采用多少样本?)n = ( ) p1.96( )ts2n 所需样本数 p 估计精度,以真正时间值(未知)的偏离程度()来表示 t 某单元测量时间平均值s 某单元样本差上述例题中偏离程度小于4决定样本标准差SS =n - 1j = 1n( tj t )2tj j个工作循环的测量时间值n 测量次数22第四步:制

29、定标准时间决定因素频次绩效系数作业测定决定标准时间 “正常时间” 通过被观察者的工作速度进行判断和评价来决定NTC =NTiiNTi = ti Fi (RF)i一个单元i的正常时间=测量值的平均值发生频数绩效评价因子一个工作循环所需的正常时间NT1=0.530.501.05=0.28minNT2=0.101.000.95=0.10minNT3=0.751.001.10=0.83minNT4=1.081.000.90=0.97minNTC=0.28+0.10+0.83+0.97=2.18min再进行48次实验作业测定- 追加48个样本后的数据NTC是否可以作为标准时间? 要考虑休息时间和不可避免

30、的延误标准时间ST(Standard Time)= NTC(1+A) A-放宽因子,一般取(10%-20%) = 2.18(1+0.15) 在此A是0.05 = 2.51min/一个工作循环 一天工作8小时, 一个人一天可作的数量为 480min/天 2.51/min/盒=191盒/天标准时间的构成观测时间评定系数私事宽放疲劳宽放程序宽放特别宽放政策宽放正常时间标准时间标准时间的构成宽放时间标准时间=正常时间+宽放时间=正常时间(1+宽放率)宽放率=宽放时间/正常时间作业测定- 时间研究中的主观判断和评价 1) 定义所要研究的工作单元时,必须十分谨慎 2) 考虑测量中出现的一些偶然性,不规则动

31、作. 3) 放宽时间的确定 4) 绩效评价的因子 主观判断- 时间研究方法的优劣分析 1) 适于工作周期短,重复性很强,动作比较规律的工作 2) 不适于思考性质的工作 作业测定标准要素法 工作看成是若干种工作单元的不同组合,采用不同的系数PTS(Predetermind Time standards)法 标准时间设定法 - 工作单元的动作分解成若干个基本动作 - MTM法(Methods of Time Measurement) 时间测量法 伸手 (Reach) 移动 (Move)施压 (Apply Pressure) 抓取 (Grasp)放置(定位,对准) (Position) 解开 (Di

32、sengage)放手 (Release) 转动 (Turn)MTM-1的基本动作分类单位: 1TMU=0.0006秒, 1分钟=1667TMU作业测定 用双手将一个18磅的物体移动20英寸 - 移到一个确切的位置上 该动作发生前两手无动作标准时间=TMU表格值动态因子+静态常数 = 22.11.11+3.9 = 28 (TMU)时间(TMU)重量允许值MOD法动作分类表M1手指动作M2手腕动作M3小臂动作M4大臂动作M5大臂尽量伸直(肩部)动作M1的反射动作记为M1/2M2的反射动作记为M1M3的反射动作记为M2M4的反射动作记为M3G0碰、接触、摸的动作G1简单抓取动作G3复杂抓取动作(需要

33、注意力)P0简单放置动作P2较复杂放置动作(需要注意力)P5组装(需要注意力)F5蹬踏动作W5行走动作B17弯曲身体动作(往复动作)S30起身坐下动作(往复动作)L1重量因素修正*E2(独)眼睛动作,即目视R2(独)校正动作D3(独)单纯地判断和反应A4(独)按压动作,即按下C4旋转动作(手持物) 移动动作 反复反射动作 移动动作摸 触 抓动作放置动作 终结动作下肢和腰部基本动作附加动作上肢基本动作工厂常见的操作动作模特法的特点 简单易行 只需要知道身体动作部位,移动距离,负荷等,即 可确定动作时间。 动作符号与时间值融为一体把身体部位的动作分成21种,而忽略某些发生概率非常小的动作 动作时间

34、以手指平均动作2.5cm 所需时间为最小单位,记为1MOD (1MOD = 0.129s, 1s = 7.75 MOD, 1min = 465 MOD ) 身体其它部位的动作的时间都用手指动作的整数倍表示(二)模特计时法模特法的用途为制定时间标准提供依据 对各种改进方案进行定量评价 为改善工作地布置提供依据改善不合理的动作,在进行作业测定时,可进行动作研究(二)模特计时法作业测定使用PTS法制定工作标准的步骤 - 将工作或工作单元分解成基本动作 - 决定调节因素,以便选择合适的表格值,调节因素包括:重量 ,距离,物体尺寸,以动作的难度等 - 合计动作的标准时间,得出工作的正常时间. - 在正常时间上加上宽放时间,得出标准工作时间. PTS的局限性 - 工作必须分解成基本动作; 不适用于多品种-小批量,工艺对象专业化(工作种类多,重复性低) - PTS的标准数据不能反映某些特殊的作业; 相同的作业在一个企业是正常作业,但另一个企业中属不正常作业 - 考虑因素太多,不能制作书中的表格 移动物体时还得考虑形状 - 看起来方便,容易不分场合地错误使用 分解基本动作和确定调节因素需要一定技能和经验 作业测定样本法(Work Sling Method) 并不关心具体动作所耗费的时间,而是估计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