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综合测试卷新人教版_第1页
2022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综合测试卷新人教版_第2页
2022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综合测试卷新人教版_第3页
2022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综合测试卷新人教版_第4页
2022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综合测试卷新人教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Page * MERGEFORMAT 8第三单元测试卷(分值120分)一、积累运用(35分)1(3分)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感慨(ki) 踱步(d) 煞有介事(sh)B桑椹(shn) 撅着(ju) 踉踉跄跄(qing)C斑蝥(mo) 搓捻(nin) 混为一谈(hn)D譬如(b) 枉然(wng) 花团锦簇(c)2(3分)下列词语的书写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贪婪 尴尬 截然不同 恍然大悟B譬如 遗撼 停滞不前 人声鼎沸C搓捻 威慑 小心翼翼 人迹罕至D羞惭 须臾 花团锦簇 众目睽睽3(3分)依次填入横线上最恰当的一组词语是()将一门技术掌握到_绝非易事,但工匠精神的_远不限于

2、此。倘若没有发自肺腑的热爱,怎有废寝忘食的付出?没有超今冠古的追求,怎有_的卓越?没有物我两忘的_,怎有脚踏实地的淡定?工匠精神所深藏的,有格物致知的生命哲学,也有超然达观的人生信念。A尽善尽美内容脱颖而出境界B融会贯通 内涵 更胜一筹 情境C炉火纯青 内涵 出类拔萃 境界D出神入化 内容 遥遥领先 情境4(3分)下列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又是一年“世界华人炎帝故里寻根节”,随州日报社的记者、编辑们简直忙坏了。B在漫漫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产生了儒、释、道等各家学说。C快乐固然兴奋,苦痛又何尝不美丽?我曾读到一个警句,是:“愿你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来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D对于一

3、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风,便觉得是奇迹;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5(3分)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B海伦凯勒是美国著名的女作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代表作有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的人生故事石墙故事等。C史铁生,身残志坚,创作了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务虚笔记寄小读者等。D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是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6.综合性学习。(10)某初中学校在校学生有关“阅读”问题进行了调查,并将调查发现公布如下:【材料一 课外阅读】读书兴趣及占比例读书

4、计划及占比例关注点及占比例读书笔记及占比例深厚13%有计划11%写得怎样10%每读必做0%一般48%有时有计划32%怎么写的14%凭兴趣做24%无兴趣39%没有计划57%写了什么76%从不做76%【材料二 语文学困生】 阅读能力:10%的学生基本读不懂作品,55%对作品的内容写法似懂非懂,35%看不出作品好在哪里。写作水平:情感积累欠缺,矫揉造作;知识面狭窄,素材贫乏;立意肤浅,认识能力偏低;写法粗陋,语言枯燥。研读以上两则材料,写出你探究发现的结果。(4分) 该校某班拟于“世界读书日”期间开展“爱读书、会读书”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有针对性地设计一项活动。(2分)活动: 仿照示例写一句

5、话,以表达你对读书的感悟。(4分)示例:读书犹如揽胜,山川之神木,江河之绮丽,林木之神秀,尽收眼底。仿写: 。7古诗文默写。(10分)(1)三军可夺帅也, 。(论语十二章)(2)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 ?(论语十二章)(3)正是江南好风景,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4)不必说碧绿的菜畦, , ,紫红的桑椹。(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5)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中表达诗人对战乱中人民疾苦的关切之情的名句是: , 。(6)夜上受降城闻笛中用两个生动的比喻营造了边塞荒凉、凄冷的氛围的句子是: , 。二阅读(35分)8.(4分) 柳 桥 晚 眺陆 游浦闻鱼跃,横林待鹤归。闲云不成雨,故傍碧山飞

6、。【注】此诗是诗人晚年在山阴家居时作。(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分) (2)这首诗运用了什么写法?抒发了诗人什么感情?(2分) 9(11分) 论语十二章(节选)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1)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

7、。(2分)不亦说乎 温故而知新 (2)请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3)“温故”与“知新”是并列的两件事吗?(3分) (4)“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这一则与文中哪一句话所表达的意思相近?(2分) 10(20分) 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下列各题。老师!老师!阎连科我又见着我的老师了,如朝山进香的人见到他自幼就心存感念的一位应愿之神。在今年正月,我回家奔三叔的喜丧事。在这闲空间,张老师到了我家里,坐在我家堂屋的凳子上。乡间室内的空旷和凌乱,分隔着我与老师的距离。相向而坐,喝着白水,削了苹果,说了很多旧忆的伤感和

8、喜悦,诸如三十几年前在初中读书时,我的学习,我的作业,我的逃课。我老师张梦庚的一生,清寂中夹缠暖意,暖意里藏裹着刺骨的寒凉。生于上世纪的20年代末,老师读书辍学,辍学读书,反反复复,走在田埂与人生的夹道中,经历了抗战和解放战争,有了1949年的红旗飘扬,记忆中从来都是饥饿辛劳,土改时家里却忽然成了地主。好在,他终归识字,也有文化,祖国的乡村,也最为明白文化的斤两,虽然文化不一定就是尊严富贵,可让孩子们认字读书,能写自己的姓名和粗通算术,也是生活的部分必然。于是,老师就成了老师。从一个乡村完小到另一个乡村完小,从一个乡村中学到另一个乡村中学。直至改革开放后,他被调入县里的一所高中,做了教导主任,

9、最后主持这个学校的工作。一晃就让他全部人生的金贵岁月,43个春秋的草木荣枯,都在布满土尘、青草蓬生的学校里荣枯衰落,青丝白染。不知道老师对他的人生有何感想,从他写的一本我这一生张梦庚自传的简朴小册里,读下来却是让人心酸胃涩,想到世事的强大和个人的弱小,想到命运和生命多么像流水在干涸沙地上蜒蜿涓涓,奔袭挣脱,流着流着,可终归无法挣脱干涸的吞没。最后的结局是,我们毕业了,老师白发了;我们中年了,老师枯衰了。我们成家立业了,而老师却在寂静的人生中,望着他曾经管教训斥抚疼过的学生们,过着忆旧的生活,想着那些他依然记得、可他的学生们早已忘却的往事。还记得,初一时,他是我的班主任,又主教语文。一天酷暑,我

10、家棉花地里蚜虫遍布,多得兵荒马乱,人心恐惧,我便邀了班里十几个相好的男同学,去帮我母亲捕捉蚜虫。自然,那一天教室里学生寥寥,老师无法授课而只能让大家捧书阅读。从棉花地里回校的来日上午,老师质问我为什么带着同学逃课,我竟振振有词地说,是带着同学去棉花地捉了半天蚜虫;竟又反问老师道,地里蚜虫遍布,我该不该去帮我母亲捕捉蚜虫?说蚜虫三天内不除掉去净,棉花就会一季无收,时间这样急迫,我家人手不够,我请同学们去帮半天,到底又做错了什么?事情的结果,似乎我带同学们逃课捉虫正合校规事理,反让老师在讲台上一时有些哑言。回忆少时的无理取闹,强词夺理,也许正是自己今天在写作中敢于努力把不可能转化为可能的开始。可是

11、,现在,面对耄耋(mo di,指年纪八九十岁)老人,给我一生养育呵护的父辈尊者,我心里三十几年不曾有的内疚,忽然如沙地泉水般汩汩地冒了出来。我们就那样坐着喝水聊天,说闲忆旧,直至夕阳西下,老师执意要走,不无快意地说他的子女们都在外工作,孝顺无比。真是天应人愿,让一生坎坷、教书认真的老师,年老时,子女有成,学生有成,仿佛曲折的枯藤根须,终于也繁漫出了一片森林。老师从我家离去时,是我扶他站起;离开院子时,是我扶他过的门槛;送至门口远去时,是我扶他过的一片不平不整的地面。我的父亲离开人世太早,扶着老师的时候,我就像扶着我年迈的父亲。望着村头远去的父亲般的老师,落日中他如在大地上移动的一棵年迈的树。直

12、至他在村头缓缓消失,我还看见他在我心里走动的身影和慢慢起落的脚步,如同宁静里我在听我的心跳一样。说不出老师哪儿伟大,可就是觉得他伟大。也许这个世界,凡人才是真正的伟大,而伟大本身,其实正是一种被遮蔽的大庸大俗吧。(1)文章写与老师相见,说了很多旧事。请概括出“我”初中时做的那件事。(3分) (2)请说说文章题目“老师!老师!”有什么特点?用这个标题有什么妙处?(5分) (3)结合文章,理解第段画线句子的含义。(4分) (4)为什么说张梦庚老师的一生“清寂中夹缠暖意,暖意里裹藏着刺骨的寒凉”? (4分) (5)作者说,就是觉得老师伟大。结合全文,说说张老师的“伟大”表现在哪里。(4分) 七作文(

13、50分)11半命题作文岁月流光,我们在渐渐成长,每个人都会拥有属于自己的情怀。那些陈旧的过往,那些曾经的人和事,那些陪我们度过的所有,怎不令人怀念?请以“怀念 的日子”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以上两题,任选其一作文。(2)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3)不少于600字,书写规范工整。(4)文中不涉及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1B 【解析】A.“踱”应读du;C.“混”应读hn;D.“譬”应读p。2 B 【解析】遗撼遗憾。3C 【解析】“炉火纯青”指功夫达到纯熟的境地,符合“技术”这一语境;“内容”指事物所包含的实质性事物;“内涵”指事物内部所含的实质或意义;“出类拔萃”指

14、超出同类之上,多指品德;“脱颖而出、更胜一筹、遥遥领先”泛指某一方面显露出来或走在前头。4D 【解析】A随州日报的书名号应该去掉,因为这里说的时报社,而不是报纸;B省略号应去掉;C项双引号中的句号应该在引号外面,因为这里属于间接引用,不是直接引用;5 C。【分析】寄小读者是冰心的作品。6 示例:当前绝大多数初中学生对读书缺乏深厚兴趣和整体性计划,缺少正确的读书目的和读书方法(或积累思考的习惯),因此导致了部分学生尤其是语文学困生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的低下状态。活动:开展“成长离不开阅读”主题演讲活动。举办“名人与书”故事会。开展“被一本书感动”好书推介活动。举办“学会阅读”读书经验与方法交流会仿

15、写:读书犹如探宝,高山之灵芝,深海之珍珠,地下之金石,尽归囊中。7(1)匹夫不可夺志也(2)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3)落花时节又逢君(4)光滑的石井栏 高大的皂荚树(重点字:皂荚)(5)遥怜故园菊 应傍战场开(重点字:遥怜)(6)回乐峰前沙似雪 受降城外月如霜8. (1)诗人无聊地在小溪边听鱼儿在水中跳动的声音,在杂树丛生的树林边等待白鹤归来。(2)借景抒情。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抑郁之情。9 (1)同“悦”,愉快旧(知识)(2)几个人在一起行走,其中一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3)“温故”“知新”并非并列的两件事,关键在于“知新”,这就需要独立思考。如果只“温故”而不独立思考,必然达不到“知新”的目的。孔子认为一定要将知识融会贯通,能在温习旧知识中有所发现,才“可以为师”。(4)思而不学则殆10.(1)我在酷暑的一天带同学逃课帮母亲捉蚜虫,还强词夺理顶撞张老师。(2)文章题目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和感叹号(感叹句)。这样既强调了人物的身份,又表达了作者对老师崇敬和赞美的强烈感情,起到吸引、震撼读者的作用。(3)虽然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