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生物与环境_第1页
第二章生物与环境_第2页
第二章生物与环境_第3页
第二章生物与环境_第4页
第二章生物与环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会计学1第二章生物与环境第二章生物与环境第1页/共110页第2页/共110页第3页/共110页地球水蒸气水蒸气N2H2SH2NH3CH4紫外线紫外线4646亿年前的大气成分亿年前的大气成分为原始生命的产生提供了条件第4页/共110页 第5页/共110页第6页/共110页 第7页/共110页第8页/共110页第9页/共110页第10页/共110页第11页/共110页第12页/共110页第13页/共110页第14页/共110页第15页/共110页第16页/共110页第17页/共110页第18页/共110页第19页/共110页第20页/共110页第21页/共110页第22页/共110页第23页/共1

2、10页第24页/共110页第25页/共110页第26页/共110页第27页/共110页第28页/共110页第29页/共110页第30页/共110页第31页/共110页第32页/共110页第33页/共110页第34页/共110页第35页/共110页第36页/共110页第37页/共110页0 1 2 3 4 5 6 7 8 95040302010C4C3光强度光强度/Jm m-1-1g g-1-1CO2摄取摄取/mgco2dm-2h-1高粱高粱玉米玉米小麦小麦阳草阳草水青冈水青冈阴草阴草第38页/共110页第39页/共110页第40页/共110页第41页/共110页第42页/共110页第43页/共

3、110页第44页/共110页第45页/共110页第46页/共110页第47页/共110页第48页/共110页第49页/共110页第50页/共110页第51页/共110页第52页/共110页第53页/共110页第54页/共110页第55页/共110页第56页/共110页第57页/共110页第58页/共110页第59页/共110页第60页/共110页第61页/共110页第62页/共110页第63页/共110页第64页/共110页第65页/共110页第66页/共110页第67页/共110页第68页/共110页第69页/共110页第70页/共110页第71页/共110页(1)氧的生态作用; (2)氮的

4、生态作用;(3)CO2的生态作用(对动植物个体潜在的影响); 使植物气孔开度减少,减少蒸腾,提高水分利用。 CO2 浓度相对提高,使C3植物光合作用不断增加(C4植物达到饱和点后则不随CO2 浓度提高,光合作用增加)。 CO2 能促进植物的生长植物生长速率随全球CO2 浓度的提高而增加。 高浓度的CO2 能改变植物形态结构幼苗分枝增多,叶面积指数加大等。第72页/共110页第73页/共110页第74页/共110页0 1 2 3 4 5 6 7 8 95040302010C4C3光强度光强度/Jm m-1-1g g-1-1CO2摄取摄取/mgco2dm-2h-1高粱高粱玉米玉米小麦小麦阳草阳草水

5、青冈水青冈阴草阴草第75页/共110页(4)大气污染与植物;u大气主要污染物对植物的危害(影响)二氧化硫(SO2 )对植物的影响:伤害阈值为0.250.55ppm,28小时;典型症状叶片脉间呈不规则的点状、条状或块状坏死区。氟化氢(HF)对植物的影响:伤害阈值40ppm;典型症状叶尖和叶缘坏死。臭氧(O3)对植物的影响:伤害阈值0.050.15ppm 0.58小时;典型症状叶面上出现密集的细小斑点。乙烯对植物的影响:伤害阈值10100ppb;典型症状“偏上生长”致使叶片、花、果脱落。u植物对大气的净化作用吸收CO2,放出O2 :造林绿化与人类维系呼吸;吸收有毒气体:吸收二氧化硫(SO2 )及氟

6、化氢(HF)最优;驱菌杀菌作用:有些植物分泌杀菌素,如1ha松柏林24小时分泌34kg杀菌素;阻滞粉尘:针叶林阻粉尘量3234吨/年,阔叶林68吨/年;吸收放射性物质:吸收中子-射线。 第76页/共110页第77页/共110页第78页/共110页第79页/共110页第80页/共110页第81页/共110页环境因子中,对生物作用的强度与生物密度变化无关的因子环境因子中,对生物作用的强度与生物密度变化无关的因子第82页/共110页种群死亡率变化种群死亡率变化种群密度梯度种群密度梯度密度制约密度制约非密度制约非密度制约逆密度制约逆密度制约导致种群死亡率变化的环境因子作用于种群导致种群死亡率变化的环境

7、因子作用于种群的强度,随种群密度梯度变化而改变的强度,随种群密度梯度变化而改变第83页/共110页种群出生率变化种群出生率变化种群密度梯度种群密度梯度密度制约密度制约非密度制约非密度制约逆密度制约逆密度制约导致种群出生率变化的环境因子作用于种群的强导致种群出生率变化的环境因子作用于种群的强度随种群密度梯度变化而改变;具有调节种群密度随种群密度梯度变化而改变;具有调节种群密度作用度作用第84页/共110页第85页/共110页第86页/共110页第87页/共110页第88页/共110页第89页/共110页第90页/共110页第91页/共110页第92页/共110页第93页/共110页第94页/共110页第95页/共110页第96页/共110页第97页/共110页2001601208040010 20 30温度温度 耗氧量耗氧量 (mlg g-1-1h h-1-1 )5 驯化驯化25 驯化驯化第98页/共110页第99页/共110页第100页/共110页第101页/共110页第10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