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环境专题五专题五修水一中生物备课组修水一中生物备课组考纲点击考纲点击知识内容知识内容要求要求(1)种群的特征)种群的特征(2)种群的数量变化)种群的数量变化(3)群落的结构特征)群落的结构特征(4)群落的演替)群落的演替(5)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结构(6)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应用)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应用(7)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8)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的稳定性(9)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10)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全球性的环境问题(11)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
2、措施考情纵览考情纵览考点考点考例考例种群的特征种群的特征及数量变化及数量变化群落的结构群落的结构特征与演替特征与演替探究培养液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中酵母菌数量的动态变量的动态变化化2011年年2012年年2013年年广东广东T28、浙江、浙江T5、北京北京T2、天津、天津T5、安徽安徽T29、海南、海南T17/18/23、江苏、江苏T25广东广东T27、新课表全国、新课表全国卷卷T6、安徽、安徽T30、福、福建建T3、浙江、浙江T5新课标全国卷新课标全国卷T5、T31、福建福建T3、山东、山东T26、浙、浙江江T4、海南、海南T29广东广东T28、山东、山东T26、安徽、安徽T6/T29、海南
3、海南T24、江苏、江苏T17广东广东T4、北京、北京T3、福建福建T3、山东、山东T26、海南海南T17/18、江苏、江苏T26新课标全国卷新课标全国卷IIT32、福建福建T3、安徽、安徽T30、四川四川T6、海南、海南T24/25/29、江苏、江苏T10天津天津T4真题再现真题再现1.2010年广东理综卷年广东理综卷谚语谚语“苗多欺草,草多欺苗苗多欺草,草多欺苗”反映的种反映的种间间 关系是关系是 ( ) A.竞争竞争 B.共生共生 C.寄生寄生 D.捕食捕食2.20132.2013广东卷广东卷 图图5 512121 1表示某湖泊的食物网,其中鱼表示某湖泊的食物网,其中鱼a a、鱼鱼b b为
4、两种小型土著鱼,若引入一种以中小型鱼类为食的鲈鱼,为两种小型土著鱼,若引入一种以中小型鱼类为食的鲈鱼,将出现的情况是将出现的情况是( () )A A鲈鱼的产量不能弥补土著鱼的减少量鲈鱼的产量不能弥补土著鱼的减少量B B土著鱼在与鲈鱼的竞争中处于劣势土著鱼在与鲈鱼的竞争中处于劣势C C浮游动物总量锐减后再急升浮游动物总量锐减后再急升D D浮游植物总量急升后再锐减浮游植物总量急升后再锐减AA真题再现真题再现3 3、(2011(2011山东高考山东高考) )6 6月月5 5日是世界环境日,日是世界环境日,20112011年我国的世界年我国的世界环境日主题是环境日主题是“共建生态文明,共享绿色未来共建
5、生态文明,共享绿色未来”。草原是绿色。草原是绿色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如下图所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如下图所示。示。(1)(1)图中食物网较简单,因此,该草原生态系统的图中食物网较简单,因此,该草原生态系统的_能力能力较差,其较差,其稳定性也相应较低。除图中所示的生物类稳定性也相应较低。除图中所示的生物类群外,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组成成分还应有群外,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组成成分还应有才能保证其物才能保证其物质循环的正常进行。质循环的正常进行。(2)(2)如果图中草能提供如果图中草能提供10000 kJ10000 kJ的能量,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的能量,营养
6、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效率为10%10%20%20%,那么鹰占据的营养级能得到的最低和最高能,那么鹰占据的营养级能得到的最低和最高能量值分别是量值分别是kJkJ和和kJkJ。若去除蛇,且狐的数量。若去除蛇,且狐的数量不变,则草原容纳鹰的数量会不变,则草原容纳鹰的数量会。若外来生物。若外来生物入侵该区,则会导致草原的入侵该区,则会导致草原的锐减或丧失。锐减或丧失。自我调节自我调节抵抗力抵抗力分解者分解者10400增加增加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3)(3)影响图中兔种群数量变化的种间因素是影响图中兔种群数量变化的种间因素是和竞争。和竞争。若某年兔种群的若某年兔种群的K K值为值为1 0001 000只
7、,且只,且1 1只兔和只兔和4 4只鼠消耗的草量相只鼠消耗的草量相等,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次年鼠的数量增加等,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次年鼠的数量增加400400只,则兔只,则兔种群的种群的K K值变为值变为只。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区的种群只。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区的种群数量时,若部分标记个体迁出,则导致调查结果数量时,若部分标记个体迁出,则导致调查结果_( (填填“偏高偏高”或或“偏低偏低”) )。捕食捕食900偏高偏高专题五专题五 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环境知识网络图知识网络图考点一考点一种群和群落种群和群落 近年高考对种群和群落部分知识重点考查的内容有:近年高考对种群和群落部分知识重点考查的内容有
8、:(1)(1)种群的特征;种群的特征;(2)(2)种群的数量变化;种群的数量变化;(3)(3)群落的群落的结构、特征、演替以及种间关系。涉及的试题既有结构、特征、演替以及种间关系。涉及的试题既有选择题,也有简答题,其中图表分析、定量计算、选择题,也有简答题,其中图表分析、定量计算、信息应用和综合创新等题型为主要考查形式。信息应用和综合创新等题型为主要考查形式。 预期在今后的知识考查中,有关种群的特征、种间预期在今后的知识考查中,有关种群的特征、种间关系和群落的演替方面的试题多以选择题的形式出关系和群落的演替方面的试题多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种群数量的变化仍然是考查的重点之一,尤其现;种群数量的变
9、化仍然是考查的重点之一,尤其是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如海洋动物的合理开发利是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如海洋动物的合理开发利用、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外来物种入侵引起本地用、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外来物种入侵引起本地物种种群数量的变化,多以图表分析的形式出现。物种种群数量的变化,多以图表分析的形式出现。 复习时,通过结合实例理解种群、群落的概念,掌复习时,通过结合实例理解种群、群落的概念,掌握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并能利用其解决实际问题。握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并能利用其解决实际问题。对于群落的演替,应明确原因、演替方向和应用对于群落的演替,应明确原因、演替方向和应用一、种群的特征及种群数量的变化一、种群的特
10、征及种群数量的变化 1.1.种群特征关系图解:种群特征关系图解:衰退型衰退型稳定型稳定型增长型增长型年龄组成年龄组成死亡率死亡率出生率出生率性别比例性别比例(1)(1)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估算种群密度常用的方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估算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有样方法、标志重捕法和抽样检测法。法有样方法、标志重捕法和抽样检测法。标志重捕法是对动物种群密度调查常用的方法。适用于活动标志重捕法是对动物种群密度调查常用的方法。适用于活动范围较大的动物。范围较大的动物。样方法是调查植物、活动范围小和活动能力弱的动物样方法是调查植物、活动范围小和活动能力弱的动物( (如蚯蚓如蚯蚓) )的常
11、用方法。的常用方法。抽样检测法和黑光灯诱捕法也是研究种群密度的方法。抽样检测法和黑光灯诱捕法也是研究种群密度的方法。(2)(2)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是决定种群大小及其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是决定种群大小及其密度的直接因素。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则是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的直接因素。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则是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而间接影响种群密度和种群数量的,年龄组成是预测种群密率而间接影响种群密度和种群数量的,年龄组成是预测种群密度度( (数量数量) )未来变化趋势的重要依据。未来变化趋势的重要依据。 一、种群的特征及种群数量的变化一、种群的特征及种群数量的变化2.2.种群的数量
12、变化:种群的数量变化:(1)(1)比较比较“J”J”型曲线和型曲线和“S”S”型曲线:型曲线:增长模增长模型型_ _K_K值,最终在值,最终在K K值上下波动值上下波动_ K K值值K K值值 _有限有限 天敌较多天敌较多 环境中无限制因素:环境中无限制因素: 食物充足,空间充裕食物充足,空间充裕 气候适宜,无天敌、疾病气候适宜,无天敌、疾病产生条产生条件件“S”S”型曲线型曲线“J”J”型曲线型曲线项目项目无无食物、空间食物、空间有有种群增长种群增长速率曲线速率曲线种群增种群增 长率长率综合分析综合分析时间种群增长率(2)(2)对曲线中对曲线中K K值的理解。值的理解。K K值的影响因素:不
13、同种群在同一环境条件下值的影响因素:不同种群在同一环境条件下K K值是不值是不同的同的,K,K值的大小主要取决于食物、空间和其他生活条件值的大小主要取决于食物、空间和其他生活条件的好坏及由此引发的的好坏及由此引发的_的程度与捕食者的数量。的程度与捕食者的数量。图中种群增长的图中种群增长的“J”J”型曲线无型曲线无K K值,且种群值,且种群_始终不变;种群增长的始终不变;种群增长的“S”S”型曲线有型曲线有K K值,在值,在_ _ 时增长速率最大,种群数量增长最快。时增长速率最大,种群数量增长最快。种内斗争种内斗争 增长率增长率K/2K/2(3)(3)种群数量变化规律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种群数量
14、变化规律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野生生物资源的保护:减少野生生物资源的保护:减少_,增大,增大K K值。值。有害生物的防治:控制种群数量,严防达到有害生物的防治:控制种群数量,严防达到_值。值。资源开发与利用:对养殖生物进行捕捞资源开发与利用:对养殖生物进行捕捞( (捕获捕获) )时,时,捕捞后的种群数量要维持在捕捞后的种群数量要维持在_值处,以保证持续获值处,以保证持续获取高产量。取高产量。环境阻力环境阻力K/2K/2K/2K/2例例1(20121(2012新课标全国卷新课标全国卷) )某岛屿上生活着一种动物,其种群数量某岛屿上生活着一种动物,其种群数量多年维持相对稳定。该动物个体从出生到性成熟
15、需要多年维持相对稳定。该动物个体从出生到性成熟需要6 6个月。下图个月。下图为某年该动物种群在不同月份的年龄结构为某年该动物种群在不同月份的年龄结构( (每月最后一天统计种群每月最后一天统计种群各年龄组的个体数各年龄组的个体数) )。关于该种群的叙述,错误的是。关于该种群的叙述,错误的是( () )A.A.该种群该种群1010月份的出生率可能为零月份的出生率可能为零B.B.天敌的迁入可影响该种群的年龄结构天敌的迁入可影响该种群的年龄结构( (组成组成) )C.C.该种群的年龄结构该种群的年龄结构( (组成组成) )随季节更替而变化随季节更替而变化D.D.大量诱杀雄性个体不会影响该种群的密度大量
16、诱杀雄性个体不会影响该种群的密度D D真题再现真题再现例例2 2(20122012重庆卷)重庆卷)图为某地东亚飞蝗种群变化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为有效防止蝗灾,应在a点之前及时控制种群密度B.a-b段,该种群的增长率与种群密度之间呈正相关C.利用性引诱剂诱杀雄虫改变性别比例可防止c点出现D.控制种群数量在d-e水平,有利于维持该地区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B真题再现真题再现例例3 3 (20142014年福建卷)年福建卷)研究人员用样方法调查了某地北点地梅(一年生草本植物)的种群数量变化,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1972年北点地梅个体间生存斗争程度较1975年低B.1
17、971年种子萌发至幼苗阶段的死亡率高于幼苗至成熟植株阶段C.统计种群密度时,应去掉采集数据中最大、最小值后取平均值D.由于环境条件的限制,5年间该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B真题再现真题再现1 1群落的物种组成群落的物种组成(1)(1)丰富度: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丰富度: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2)(2)不同群落物种丰富度不同。不同群落物种丰富度不同。(3)(3)取样器取样法适用于研究土壤或培养基取样器取样法适用于研究土壤或培养基( (液液) )中的微小动物中的微小动物或微生物的丰富度,物种丰富度的统计方法有目测估计法和或微生物的丰富度,物种丰富度的统计方法有目测估计法和记名计算法。记名计算法。
18、二群落的结构与演替二群落的结构与演替2 2 群落的种间关系比较群落的种间关系比较名称名称 关系关系 数量坐标数量坐标图图 营养关系图营养关系图 特点特点 举例举例 捕食捕食 一种生物以另一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数种生物为食,数量上呈现出量上呈现出 “先先增加者先减少,增加者先减少,后增加者后减后增加者后减少少”的的不同步性不同步性变化变化 狼与兔,狼与兔,青蛙与青蛙与昆虫昆虫 2 2 群落的种间关系比较群落的种间关系比较名称名称 关系关系 数量坐标数量坐标图图 营养关营养关系图系图 特点特点 举例举例 竞争竞争 数量上呈现出数量上呈现出 “你死你死我活我活”的的“同步性变同步性变化化”。两
19、种生物生存。两种生物生存能力不同,如图能力不同,如图 a;生;生存能力相同,则如图存能力相同,则如图 b 牛与羊,农牛与羊,农作物与杂草作物与杂草 2 2 群落的种间关系比较群落的种间关系比较名称名称 关系关系 数量坐数量坐标图标图 营养关系营养关系图图 特点特点 举例举例 寄生寄生 无无 对寄主有害,对寄生对寄主有害,对寄生生物有利,如果分生物有利,如果分开,则寄生生物难以开,则寄生生物难以单独生存,而寄主会单独生存,而寄主会生活得更好生活得更好 蛔虫与人,蛔虫与人,噬菌体与被噬菌体与被侵染的细菌侵染的细菌 2 2 群落的种间关系比较群落的种间关系比较名称名称 关系关系 数量坐数量坐标图标图
20、 营养关系营养关系图图 特点特点 举例举例 互利共互利共生生 相互依赖,彼此有相互依赖,彼此有利:数量上两种生物利:数量上两种生物同时增加,同时减同时增加,同时减少,呈现出少,呈现出“同生共同生共死死”的的同步性变化同步性变化。 地衣,大豆地衣,大豆与根瘤菌与根瘤菌 3 3群落的空间结构群落的空间结构4.4.群落演替的类型比较群落演替的类型比较群落演替的过程可划分为三个阶段:群落演替的过程可划分为三个阶段:(1 1)侵入定居阶段(先锋群落阶段)。一些物种侵)侵入定居阶段(先锋群落阶段)。一些物种侵入裸地定居成功并改良了环境,为以后侵入的同种或入裸地定居成功并改良了环境,为以后侵入的同种或异种物
21、种创造了有利条件。异种物种创造了有利条件。(2 2)竞争平衡阶段。通过种内或种间斗争,优势物)竞争平衡阶段。通过种内或种间斗争,优势物种定居并繁殖后代,劣势物种被排斥,相互竞争过程种定居并繁殖后代,劣势物种被排斥,相互竞争过程中共存下来的物种在利用资源上达到相对平衡。中共存下来的物种在利用资源上达到相对平衡。(3 3)相对稳定阶段。物种通过竞争平衡地进入协调)相对稳定阶段。物种通过竞争平衡地进入协调进化阶段,资源利用更为充分有效,群落结构更加完进化阶段,资源利用更为充分有效,群落结构更加完善,有比较固定的物种组成和数量比例,群落结构复善,有比较固定的物种组成和数量比例,群落结构复杂、层次多。杂
22、、层次多。例例4(20134(2013海南高考海南高考) ) 甲、乙、丙是食性相同的、不同种的蝌蚪,三者之间甲、乙、丙是食性相同的、不同种的蝌蚪,三者之间无相互捕食关系。某研究小组在无相互捕食关系。某研究小组在4 4个条件相同的人工池塘中各放入个条件相同的人工池塘中各放入12001200只蝌蚪只蝌蚪( (甲、乙、丙各甲、乙、丙各400400只只) )和数量不等的同种捕食者,一段时间后,各池塘中和数量不等的同种捕食者,一段时间后,各池塘中3 3种种蝌蚪的存活率如下表:蝌蚪的存活率如下表:池塘编号池塘编号捕食者数量捕食者数量/ /只只蝌蚪存活率蝌蚪存活率/%/%甲甲乙乙丙丙1 10 087877
23、740402 22 25858303025253 34 44242323211114 48 8202037371010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 () )A.A.捕食者主要捕食甲和丙捕食者主要捕食甲和丙B.B.蝌蚪的种间竞争结果可能受捕食者影响蝌蚪的种间竞争结果可能受捕食者影响C.C.无捕食者时蝌蚪的种间竞争可能导致乙消失无捕食者时蝌蚪的种间竞争可能导致乙消失D.D.随着捕食者数量增加,乙可获得的资源减少随着捕食者数量增加,乙可获得的资源减少D D真题再现真题再现例例5 5 (20142014年海南卷)年海南卷)某池塘中,某池塘中,某种成鱼生活在某种成鱼生活在底层,底层,取食多种底
24、栖动物,而该种鱼的幼体生活在水体上层,取食多种底栖动物,而该种鱼的幼体生活在水体上层,滤食浮游动物和浮游藻类。下列相关叙述滤食浮游动物和浮游藻类。下列相关叙述错误错误的是的是( )A A该种鱼的幼体与浮游动物具有竞争和捕食关系该种鱼的幼体与浮游动物具有竞争和捕食关系B B该种鱼的发育阶段不同,其所处的营养级可能不同该种鱼的发育阶段不同,其所处的营养级可能不同C C底栖动物和浮游动物分层现象属于群落垂直结构底栖动物和浮游动物分层现象属于群落垂直结构D D该种成年鱼及其幼体在水中的分布构成群落的垂直该种成年鱼及其幼体在水中的分布构成群落的垂直结构结构D真题再现真题再现例例6 6(课标(课标卷)卷)
25、请回答关于群落演替的问题:请回答关于群落演替的问题:(1 1)在光裸的岩石上开始的演替和从森林被全部砍伐)在光裸的岩石上开始的演替和从森林被全部砍伐的地方开始的演替中,哪个属于初生演替,哪个属于次的地方开始的演替中,哪个属于初生演替,哪个属于次生演替?生演替?(2 2)一般来说,若要演替到相对稳定的森林阶段,上述)一般来说,若要演替到相对稳定的森林阶段,上述两个演替中次生演替所需的时间短,分析其主要原因。两个演替中次生演替所需的时间短,分析其主要原因。光裸的岩石上开始的演替为初生演替光裸的岩石上开始的演替为初生演替 从森林全部砍伐的地方开始的演替为次生演替从森林全部砍伐的地方开始的演替为次生演
26、替形成森林需要一定的土壤条件,上述次生演替起始时即具备该形成森林需要一定的土壤条件,上述次生演替起始时即具备该条件,而从祼岩开始的演替要达到该条件需要漫长的时间条件,而从祼岩开始的演替要达到该条件需要漫长的时间真题再现真题再现(3 3)据调查,近)据调查,近5 5万年以来,某地区由于气候越来越万年以来,某地区由于气候越来越干燥,森林逐渐被灌丛取代,这也是自然界存在的一干燥,森林逐渐被灌丛取代,这也是自然界存在的一种演替类型。近种演替类型。近5050年来,由于人类过度开垦,导致局年来,由于人类过度开垦,导致局部灌丛出现了荒漠化,该现象表明:与该地区具有的部灌丛出现了荒漠化,该现象表明:与该地区具
27、有的自然演替相比,人类的开垦活动使得该地区群落的演自然演替相比,人类的开垦活动使得该地区群落的演替速度替速度 (填(填“未发生改变未发生改变”、“变慢变慢”或或“变快变快”),演替的方向),演替的方向 (填(填“发生改发生改变变”或或“未发生改变未发生改变”)。)。变快变快未发生改变未发生改变真题再现真题再现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考点二考点二近年对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部分考查的内容主要有:近年对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部分考查的内容主要有:(1)(1)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的结构与功能( (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 );(2)(2)生态系统的生态系
28、统的稳定性与环境保护。综合卷中的考查形式主要是选择题,单科卷中稳定性与环境保护。综合卷中的考查形式主要是选择题,单科卷中的考查形式多种多样。信息呈现形式往往图文并茂,如坐标曲线、的考查形式多种多样。信息呈现形式往往图文并茂,如坐标曲线、表格和图解等。表格和图解等。预期在今后的知识考查中,有关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及其稳定预期在今后的知识考查中,有关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及其稳定性侧重于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生态系统的稳性侧重于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考查;生态环境的保护方面侧重于人口资源、环境污染、外来定性考查;生态环境的保护方面侧重于人口资源、环境污
29、染、外来物种的考查,往往以新的背景材料进行命题。试题涉及图表分析、物种的考查,往往以新的背景材料进行命题。试题涉及图表分析、定量计算、信息应用、材料分析、实验设计等多种题型,从而考查定量计算、信息应用、材料分析、实验设计等多种题型,从而考查考生获取与处理信息的能力、理解与综合运用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考生获取与处理信息的能力、理解与综合运用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复习时要注意以下几点:复习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1)运用运用“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的生物学基本观点分析生态学问题,如生态系统的结构基本观点分析生态学问题,如生态系统的结构( (食物链和食物网食物链和食物网) )和和
30、功能之间的关系功能之间的关系( (食物链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渠道食物链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渠道) );(2)(2)要提要提高识别和分析图表的能力,尤其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图解;高识别和分析图表的能力,尤其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图解;(3)(3)运用生态学原理分析实际问题,如改善食物结构可以节省能源,减运用生态学原理分析实际问题,如改善食物结构可以节省能源,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可以缓解温室效应等。少化石燃料的燃烧可以缓解温室效应等。三、生态系统的结构三、生态系统的结构1.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分析: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分析:(1)(1)生态系统中各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生态系统中各组成成分之间的
31、关系: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分解者分解者(2)(2)生态系统四种成分的地位生态系统四种成分的地位_是联系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与生物群落的是联系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与生物群落的桥梁,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消费者是生态系统中最活桥梁,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消费者是生态系统中最活跃的成分,能够促进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跃的成分,能够促进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是生态系统存在的基础。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是生态系统存在的基础。生产者、分解者生产者、分解者误区类型误区类型特例特例细菌都是分解者细菌都是分解者硝化细菌是自养型生物,属于生产者;寄硝化细菌是自养型生物,属于生产者;寄生细
32、菌属于特殊消费者生细菌属于特殊消费者动物都是消费者动物都是消费者秃鹰、蚯蚓、原生动物等以动植物残体为秃鹰、蚯蚓、原生动物等以动植物残体为食的腐生动物属于分解者食的腐生动物属于分解者生产者都是生产者都是绿色植物绿色植物蓝藻、硝化细菌等自养原核生物也是生产蓝藻、硝化细菌等自养原核生物也是生产者,应该说生产者包含绿色植物者,应该说生产者包含绿色植物植物都是生产者植物都是生产者菟丝子营寄生生活,属于消费者菟丝子营寄生生活,属于消费者(3 3)特例与误区分析)特例与误区分析2.2.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食物链和食物网(2)食物网:食物网: 形成:一种绿色植物可能是多种植食性动
33、物的食物;一形成:一种绿色植物可能是多种植食性动物的食物;一种植食性动物既可吃多种植物,也可被多种肉食性动物种植食性动物既可吃多种植物,也可被多种肉食性动物所食。所食。 功能: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渠道。功能: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渠道。 (1)(1)课本里提到的食物链实际上是捕食链,它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课本里提到的食物链实际上是捕食链,它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两种成分,分解者不参与食物链,分解者只能分解动植物的遗者两种成分,分解者不参与食物链,分解者只能分解动植物的遗体残骸,不能与动植物之间形成捕食链。体残骸,不能与动植物之间形成捕食链。(2)(2)每条食物链的起点总是生产者,终点是不
34、被其他动物所食的每条食物链的起点总是生产者,终点是不被其他动物所食的动物。动物。(3)(3)生产者一定是第一营养级,消费者级别和营养级级别相差生产者一定是第一营养级,消费者级别和营养级级别相差1 1。(4)(4)在食物网中,某一营养级的生物代表处于该营养级的所有生在食物网中,某一营养级的生物代表处于该营养级的所有生物,不代表某生物个体,也不一定代表某个种群。物,不代表某生物个体,也不一定代表某个种群。(5)(5)生物种类越多,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越强、生物种类越多,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越强、抵抗力稳定性越强。抵抗力稳定性越强。(6)(6)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
35、养结构,是生态系统物质循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主要渠道。环和能量流动的主要渠道。(7)(7)食物网中的数量变化分析:当某种生物因某种原因而大量减食物网中的数量变化分析:当某种生物因某种原因而大量减少,对另一种生物的影响沿不同的食物链分析的结果不同时,应少,对另一种生物的影响沿不同的食物链分析的结果不同时,应以中间环节少的为分析依据,若另一种生物的食性多样化,则影以中间环节少的为分析依据,若另一种生物的食性多样化,则影响较小,若另一种生物的食性单一,则影响较大。响较小,若另一种生物的食性单一,则影响较大。例例7.(20137.(2013肇庆模拟肇庆模拟
36、) )为了减少某种昆虫对农作物的危害,人为了减少某种昆虫对农作物的危害,人们引入了专门捕食这种昆虫的蜘蛛。如图表示对两个种群数量们引入了专门捕食这种昆虫的蜘蛛。如图表示对两个种群数量变化的调查结果,下列解释正确的是变化的调查结果,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 )A.A.在在时期,若针对害虫施以杀虫剂,时期,若针对害虫施以杀虫剂,将会更有利于蜘蛛数量的增长将会更有利于蜘蛛数量的增长B.B.在在时期,害虫数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时期,害虫数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食物不足是食物不足C.C.在在时期,两个种群之间仍然存在相互作用时期,两个种群之间仍然存在相互作用D.D.随着害虫的进一步减少蜘蛛数量最终会减少到零随着
37、害虫的进一步减少蜘蛛数量最终会减少到零C真题再现真题再现例例8 8(20122012山东卷)山东卷)右图中,曲线、分别表示某野生动物种群数量超过环境容纳量后,其未来种群数量变化三种可能的情况。(1 1)图中曲线)图中曲线_说明该种群对其栖息地的破坏程度较轻。说明该种群对其栖息地的破坏程度较轻。当曲线当曲线趋近零时,对该动物种群已不宜采取趋近零时,对该动物种群已不宜采取_ _ 保护的保护的措施。图中阴影部分可能引起该种群的措施。图中阴影部分可能引起该种群的_发生改变,发生改变,进而导致物种进化。进而导致物种进化。(2 2)若图中物种处于最高营养级,当其数量下降,且其他条)若图中物种处于最高营养级
38、,当其数量下降,且其他条件不变时,流向该营养级其他物种的能量会件不变时,流向该营养级其他物种的能量会_。处于该。处于该营养级物种的种间关系是营养级物种的种间关系是_。就地就地基因频率基因频率增加增加竞争竞争真题再现真题再现(3 3)若图中物种为食草动物,当看到青草明显减少时,部分个体)若图中物种为食草动物,当看到青草明显减少时,部分个体会另觅食地,这体现了生态系统的会另觅食地,这体现了生态系统的_功能。功能。(4 4)人类对野生动物栖息地的过度利用也会导致出现图中的三种)人类对野生动物栖息地的过度利用也会导致出现图中的三种情况。情况。1616世纪以来,世界人口表现为世纪以来,世界人口表现为“J
39、”J”型增长,因此需控制型增长,因此需控制“J”J”型增长方程式中型增长方程式中_参数,以实现人口和野生动物资源的参数,以实现人口和野生动物资源的协调发展。协调发展。信息传递信息传递真题再现真题再现四、生态系统的功能四、生态系统的功能项目项目能量流动能量流动物质循环物质循环信息传递信息传递区区别别来来源源_( (主要主要) )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生物或生物与环境或生物与环境途途径径_多种途径多种途径特特点点_,逐级递减逐级递减反复利用,循环流反复利用,循环流动,全球性动,全球性双向性双向性范范围围食物链各营养食物链各营养级生物之间级生物之间_生物与生物或生生物与生物或生物与无机环境
40、物与无机环境联系联系共同把生态系统各成分联系成一个统一整体,并调节共同把生态系统各成分联系成一个统一整体,并调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太阳能太阳能食物链和食物网食物链和食物网单向流动单向流动生物圈生物圈( (一一) )能量流动模型分析及计算能量流动模型分析及计算(1)模型一)模型一图图1 1:在足够长的时间内,流入某一营养级的一定量的:在足够长的时间内,流入某一营养级的一定量的能量去路有三条:能量去路有三条:流入下一营养级的;流入下一营养级的;被分解者利被分解者利用的;用的;自身呼吸消耗的。自身呼吸消耗的。图图2 2:在一定时间内,流入某一营养级的一定量的能量:在一定时间内,流入某一
41、营养级的一定量的能量的去路有四条:的去路有四条:流入下一营养级的;流入下一营养级的;被分解者利用被分解者利用的;的;自身呼吸消耗的;自身呼吸消耗的;未被下一个营养级利用的,未被下一个营养级利用的,也未被本营养级呼吸消耗的,即也未被本营养级呼吸消耗的,即“未利用未利用”。(2) 模型模型 2 摄入量同化量粪便量;摄入量同化量粪便量; 同化量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等生命活动的能量呼吸同化量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等生命活动的能量呼吸量;量; 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分解者分解利用量下一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分解者分解利用量下一营养级同化量;营养级同化量; 【方法技巧】利用【方法技巧】利用“拼图法拼
42、图法”巧解能量流动难点巧解能量流动难点 输入第一营养级的能量输入第一营养级的能量(W1)生产者的同化量被分为两部生产者的同化量被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在生产者的呼吸作用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分:一部分在生产者的呼吸作用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A1),一部分则用于生产者的生长、发育和繁殖一部分则用于生产者的生长、发育和繁殖(B1C1D1)。而。而后一部分能量中包括现存的植物体后一部分能量中包括现存的植物体B1、流向分解者的、流向分解者的C1、流、流向下一营养级的向下一营养级的D1。(3)(3)能量传递效率的计算:能量传递效率的计算:相邻两营养级的传递效率相邻两营养级的传递效率=(=(下一营养级同化量下一营养
43、级同化量/ /上一营上一营养级同化量养级同化量) )100%100%。一般情况下,能量的传递效率为。一般情况下,能量的传递效率为10%10%20%20%。能量传递效率的相关能量传递效率的相关“最值最值”计算:计算:知低营养级知低营养级求高营养级求高营养级 获能量最多获能量最多 选最短食物链选最短食物链按按20%计算计算获能量最少获能量最少 选最长食物链选最长食物链按按10%计算计算 知高营养级知高营养级求低营养级求低营养级 需最多能量需最多能量 选最长食物链选最长食物链按按10%计算计算需最少能量需最少能量 选最短食物链选最短食物链按按20%计算计算 例例9 9、某人造浮岛生态系统中食物网如图
44、某人造浮岛生态系统中食物网如图5 512125 5所所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图图5 512125 5 真题再现真题再现(1)(1)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_。(2)(2)该生态系统中共有该生态系统中共有_条食物链,其中老虎与鬣狗的种间关条食物链,其中老虎与鬣狗的种间关系为系为_。(3)(3)假如老虎的食物假如老虎的食物1/41/4来自鼠,来自鼠,1/41/4来自狐獴,来自狐獴,1/21/2来自鬣狗,若老虎来自鬣狗,若老虎想获得想获得200 kJ200 kJ能量,则绿色植物至少应具有的能量为能量,则绿色植物至少应具有的能量为_kJ_kJ。(4)(
45、4)为了调查鼠的种群密度,在为了调查鼠的种群密度,在0.50.5公顷的地块上,捕获了公顷的地块上,捕获了410410只鼠,只鼠,做标记后放掉,第二次又捕到做标记后放掉,第二次又捕到503503只,有只,有205205只带标记,则鼠的种群密只带标记,则鼠的种群密度为度为_只只/ /公顷。若某些带标记鼠被敌害吃掉,将导致调查结公顷。若某些带标记鼠被敌害吃掉,将导致调查结果果_(_(填填“偏高偏高”“”“偏低偏低”或或“不变不变”) )。绿色植物固定的太阳能绿色植物固定的太阳能3捕食和竞争捕食和竞争20 0002012偏高偏高真题再现真题再现例例1010 下图为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示意图。下列说法下图
46、为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正确的是( () ) A. A.图中图中A A所固定的能量是所固定的能量是B B、C C的能量之和的能量之和 B.B.若若C C增加增加1 kg1 kg,则需要消耗,则需要消耗A A约约42 kg42 kg C.B C.B营养级的个体数量一定多于营养级的个体数量一定多于C C的个体数量的个体数量 D.D.若若B B的数量越多,则的数量越多,则C C获得的能量越少获得的能量越少B B真题再现真题再现例例11 11 如图是某人工鱼塘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图解如图是某人工鱼塘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图解 能量能量单位为单位为J/(cmJ/(cm2 2a)a),请回答下列
47、问题。,请回答下列问题。(1)(1)如图所示,输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主要是由如图所示,输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主要是由_固定的固定的太阳能,图中太阳能,图中A A代表代表_。(2)(2)由于食性不同,鱼塘中鱼类等生物具有分层现象,群落的这由于食性不同,鱼塘中鱼类等生物具有分层现象,群落的这种空间结构称为种空间结构称为_。(3)(3)草鱼以水草为食,白鲢以绿藻和水草为食,草鱼与白鲢的种草鱼以水草为食,白鲢以绿藻和水草为食,草鱼与白鲢的种间关系是间关系是_。调查鱼塘中草鱼的种群密度,最好采用。调查鱼塘中草鱼的种群密度,最好采用_法。法。生产者生产者自身呼吸以热能形式散失自身呼吸以热能形式散失垂直结构垂直
48、结构竞争竞争标志重捕标志重捕真题再现真题再现2.514(4)(4)植食性动物的能量有植食性动物的能量有_J/(cm2a)_J/(cm2a)传递到肉食性传递到肉食性动物体内,第一营养级和第二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动物体内,第一营养级和第二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5)(5)该生态系统具有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该生态系统具有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_三个方三个方面的功能。面的功能。(6)(6)建立建立“桑基鱼塘桑基鱼塘”,发展现代生态农业,体现的生态学,发展现代生态农业,体现的生态学基本原理是实现了对能量的基本原理是实现了对能量的_。信息传递信息传递多级利用多级利用2.52.512.7%12.
49、7%真题再现真题再现例例12. 12. 某生态系统中存在如图所示的食物网,若将某生态系统中存在如图所示的食物网,若将C C的食的食物比例物比例ABAB1111调整为调整为2121,能量传递效率按,能量传递效率按10%10%计算,计算,则该生态系统能承载则该生态系统能承载C C的数量是原来的的数量是原来的( () )。A A1.8751.875倍倍 B B1.3751.375倍倍 C C1.2731.273倍倍 D D0.5750.575倍倍B B真题再现真题再现例例13(201313(2013湖北八市联考湖北八市联考) 如如图所示为桑基鱼塘农图所示为桑基鱼塘农业生态系统局部的能量流动,图中字母
50、代表相应能量。业生态系统局部的能量流动,图中字母代表相应能量。请据图回答以下问题。请据图回答以下问题。真题再现真题再现(1)(1)流经图中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流经图中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_(_(填字母填字母) ),桑树呼吸作用,桑树呼吸作用所散失的热能可用图中的所散失的热能可用图中的_(_(填字母填字母) )来表示,图中的来表示,图中的C C和和B1B1C1C1D1D1可分别表示桑树和蚕用于可分别表示桑树和蚕用于_ _ _ 的能量。的能量。(2)(2)蚕同化的能量蚕同化的能量D D_ _(_(填字母填字母) )。正常情况下的比值。正常情况下的比值_(_(填填“大于大于”、“小于小于”或或“等于等于
51、”)10%)10%。将蚕沙。将蚕沙( (粪便粪便) )投入投入鱼塘供给鱼食用,蚕沙中所含的能量属于第鱼塘供给鱼食用,蚕沙中所含的能量属于第_营养级所含营养级所含的能量,桑树到蚕的能量传递效率是的能量,桑树到蚕的能量传递效率是_ 。(3)(3)人工建立该生态系统的目的是实现对能量的人工建立该生态系统的目的是实现对能量的_,从而提,从而提高能量的高能量的_。A AB B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等生命活动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等生命活动 A1A1B1B1C1C1D1 D1 大于大于 一一D/AD/A100% 100% 多级利用多级利用 利用率利用率 真题再现真题再现(二)(二) 物质循环过程物质循环过程(
52、4)(4)物质循环的特点物质循环的特点全球性:物质循环的范围是生物圈。全球性:物质循环的范围是生物圈。往复循环,重复利用:物质可以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往复循环,重复利用:物质可以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反复利用。之间反复利用。例例1414 如图如图5 512124 4是某一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的是某一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的食物关系及碳循环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食物关系及碳循环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真题再现真题再现(1)(1)图图1 1中的甲对应于图中的甲对应于图2 2能量金字塔中的能量金字塔中的_;如果;如果大量捕杀丙,则甲的数量在较长一段时间内的变化过程是大量捕杀丙,则甲的数量在较长一段时间
53、内的变化过程是_。(2)(2)甲种群在甲种群在c c点处的年龄组成类型是点处的年龄组成类型是_。根据种群。根据种群之间的关系判断,之间的关系判断,b bc c段甲种段甲种群数量上升的原因是群数量上升的原因是_。(3)(3)图图3 3中的中的A A、B B分别代表分别代表_,次级消费者是,次级消费者是_,D D对应于图对应于图1 1的的_。若图若图3 3中的生产者有中的生产者有5000 kg5000 kg,按能量流动最大传递效率,按能量流动最大传递效率计算,位于第计算,位于第三营养三营养级的生物可能增重级的生物可能增重_kg_kg。先增加再减少然后稳定先增加再减少然后稳定增长型增长型甲的食物乙的
54、数量在增加、甲的天敌丙的数量相对较少甲的食物乙的数量在增加、甲的天敌丙的数量相对较少生产者、分解者生产者、分解者E E乙乙200200真题再现真题再现例例1515 下下图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其中图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其中“”表示碳的流动方向。表示碳的流动方向。(1)(1)该生态系统的消费者包括图中的该生态系统的消费者包括图中的_(_(用字母用字母表示表示) ),分析,分析ACAC和和FBFB过程中碳流动形式的不过程中碳流动形式的不同点:同点:ACAC以以_的形式进行,的形式进行,FBFB以以_的形式进行。人类大量开采并燃烧由古代的形式进行。人类大量开采并燃烧由古代动植物遗体变成的煤
55、和石油,使地层中经千百万年动植物遗体变成的煤和石油,使地层中经千百万年积存的碳元素在短期内释放,对环境产生的影响主积存的碳元素在短期内释放,对环境产生的影响主要是要是_。D D、E E、F F CO2CO2 含碳有机物含碳有机物 产生温室效应产生温室效应 (2)(2)在物质循环的过程中,同时伴随着在物质循环的过程中,同时伴随着_。若生。若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m kJm kJ,则图中最高营养级,则图中最高营养级获得的能量最多为获得的能量最多为_。若由于某种原因造成图。若由于某种原因造成图中中E E生物数量大量减少,推测短期内与之相邻的两个生物数量大量减少,推测短期内
56、与之相邻的两个营养级生物数量发生的变化是营养级生物数量发生的变化是_。能量流动能量流动 m/125 kJ m/125 kJ D D增多,增多,F F减少减少 例例16(201316(2013试题调研试题调研) ) 下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列关于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说法错误的是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A蜜蜂的舞蹈和孔雀开屏都属于动物的行为信息蜜蜂的舞蹈和孔雀开屏都属于动物的行为信息B B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与能量流动一样是单向的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与能量流动一样是单向的C C“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体现了物理体现了物理信息的信息的作用作用D D花香
57、引蝶、警犬嗅寻毒品,体现了化学信息的作用花香引蝶、警犬嗅寻毒品,体现了化学信息的作用B B真题再现真题再现五、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五、生态系统的稳定性1、生态系统稳定性的调节生态系统稳定性的调节结构稳定: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在结构稳定: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在_上能较长时间地保持相对稳定。上能较长时间地保持相对稳定。功能稳定: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的输入和输出功能稳定: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的输入和输出_。相对稳定: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总是处在相对稳定: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总是处在 过程中。过程中。种类种类和数量和数量基本基本相等相等动态变化动态变化(2)(2)生态系统的自我
58、调节能力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生态系统能保持动态平衡,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生态系统能保持动态平衡,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其基础的自我调节能力,其基础 。生态系统的成分单纯生态系统的成分单纯营养结构简单营养结构简单自我调自我调节能力节能力_;生态系统的成分复杂生态系统的成分复杂营养结构复杂营养结构复杂自我调自我调节能力节能力_。负反馈调节负反馈调节弱弱强强(3) 稳定性的两个方面:稳定性的两个方面: 项目项目 抵抗力稳定性抵抗力稳定性 恢复力稳定性恢复力稳定性 本质本质 抵抗外界干扰,使自身的结抵抗外界干扰,使自身的结构和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构和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 遭到外界因素的
59、破坏后,遭到外界因素的破坏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恢复到原状的能力 影响影响因素因素 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动调节能力越强,复杂,自动调节能力越强,抵抗力稳定性越高抵抗力稳定性越高 生物种类越少,营养结构生物种类越少,营养结构越简单,自动调节能力越越简单,自动调节能力越弱,恢复力稳定性越高弱,恢复力稳定性越高 原因原因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其基础为负反馈调节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其基础为负反馈调节 关系关系 都是生态系统稳定性的评价指标,二者通常成相反的关系都是生态系统稳定性的评价指标,二者通常成相反的关系 对环境的压力:人的需求多样化,如水
60、、粮食、能源对环境的压力:人的需求多样化,如水、粮食、能源等,另外对住房、科教设施、森林、草原等也有需求。人口增等,另外对住房、科教设施、森林、草原等也有需求。人口增长和环境恶化有时会造成恶性循长和环境恶化有时会造成恶性循 环,进一步造成人口增长和环环,进一步造成人口增长和环境恶化。境恶化。 2 2 表解五种生态环境问题的不同表解五种生态环境问题的不同 项目项目 成因机制成因机制 危害危害 防治措施防治措施 温室温室效应效应 煤、石油和天然气的煤、石油和天然气的大量燃烧大量燃烧 大气中大气中CO2增加增加 温室效应温室效应全球气候变暖全球气候变暖 全球气候全球气候变暖;海变暖;海平面上升平面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版定制门窗设计与安装合同书
- 2025年车贷抵押贷款合同执行与监管
- 2025年度智能交通系统建设与运营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房地产项目投资分析合同模板
- 二零二五版知识产权保护服务合作协议书
- 二零二五年木工小班组家具生产与市场推广承包合同
- 2025版文化旅游产品销售代理合同
- 2025年度荒料石材买卖及石材行业人才培养合同
- 2025版电梯安装与定期维护保养合同书
- 二零二五版餐饮业与旅行社跨界融合合同
- 美容店卫生管理制度10条
- 讲解员技能测试题库及答案
- 战略项目管理试题及答案
- 2025汽车智能驾驶技术及产业发展白皮书
- 四川省绵阳市2024-2025学年下学期八年级期末数学试卷
- 中央空调施工组织方案
- 基于灰污特性识别的电站锅炉智能吹灰系统设计及实践应用
- 《电力建设火力发电厂工程智慧工地技术标准》
- 2025至2030年中国模型即服务(MaaS)行业市场全景调研及发展前景研判报告
- 《光伏电站项目全过程管理手册》(第三分册:施工、验收、运维)
- 设计院建筑管理制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