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耕地变化态势及耕地安全_第1页
河南省耕地变化态势及耕地安全_第2页
河南省耕地变化态势及耕地安全_第3页
河南省耕地变化态势及耕地安全_第4页
河南省耕地变化态势及耕地安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河南省耕地变化态势及耕地安全改革开放30年来,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城镇规模的迅速扩张,大量耕地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过程中消失,加之自然灾害、环境污染对耕地的破坏以及退耕还林还草等诸多原因,耕地数量的减少直接威胁到我国今后一段时期的粮食安全。正是在这种背景下,2008年8月13日国务院审议并原则通过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 年),其核心是确保18亿亩耕地红线全国耕地保有量到2010年和2020年分别保持在18.18亿亩和18.05亿亩,确保15.60亿亩基本农田数量不减少,质量有提高1。耕地资源安全由此成为人们高度关注的一个重要领域。河南作为中国的一个农业大省和全国最重要的商品

2、粮基地,其耕地数量的变化直接影响到河南省乃至全国的粮食安全。1 河南省耕地资源现状1.1河南省耕地构成与布局 据河南省土地利用现状变更数据统计,2008年全省年底耕地总资源面积为7.9×106hm2,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47.46,而年底常用耕地面积则为7.2×106hm2,以旱地和水浇地为主。其中:旱地0.6×106hm2,占常用耕地总面积的9.1%;水浇地3.2×106hm2,占常用耕地总面积的45%。从耕地布局来看,全省34的耕地集中于南阳盆地及中东部平原地区,14分布于中西部丘岗山地区。旱地从地区分布看,以驻马店地区最多,占全省旱地总面积的20.6

3、3。水浇地主要分布在豫北、豫中、豫东平原地区以及南阳盆地。豫北地区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干旱较多,但豫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农田灌溉设施齐全,因而形成了一大批旱涝保收的高产稳产田。灌溉水田主要分布在淮河两岸地区和黄河背河洼地,尤以水热资源丰富的信阳市最集中2。 1.2河南省耕地质量差异河南省现有耕地中,中、低产田约占一半以上,其中,中产田面积为0.42×106hm2,占总面积的53.82;低产田面积为0.038×106hm2,占4.83;而高产田面积为0.32×106hm2,仅占41.35。从布局上来看,高产田以豫东平原、豫北山前平原、豫东北低洼平原、太行山前倾斜平原

4、、淮河两岸和南阳盆地最多。高产田是全省粮、棉、油作物生产的主要基地。中产田主要分布在冲积平原碟形洼地和山地丘陵与平原过渡地带,中产田目前产量中等。1.3河南省耕地面临问题现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年)实施以来河南省耕地面积共减少3.076×106hm2,河南省现有水土流失面积6.12×104km2,其中轻度流失面积占总面积的36.8,中度流失面积占41.7,强度流失面积占18.6,极强度流失面积占2.83。在规划期内,工矿业、交通建设等的快速发展将在一定程度上加剧水土流失面积,使土层变薄,肥力下降,加剧干旱。虽然沙化土地的综合治理将进一步加强,但是由于滥伐、盗伐

5、、毁林开垦和乱占林地等现象在短期内仍然难以根除,风沙危害的程度呈上升趋势。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工业发展的转型,新技术和新工艺将得到广泛应用,工业“三废”排放将会得到一定的遏制,但是工业规模将不断扩张,工业“三废”的总量仍将继续增加,而化肥和农药污染、生活垃圾污染也呈扩张之势,这些将对大气、地表水、地下水和耕地造成污染,导致了耕地环境质量的恶化。2河南省耕地资源动态变化分析2.1河南省耕地面积的变化态势分析根据河南省统计年鉴资料,河南省改革开放以来耕地数量变化态势如图1所示。图1 1978-2008年河南省耕地面积变化趋势图由图1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从1978年到1998年,河南省耕地面积呈连

6、续减少的态势。20年间耕地面积共减少0.3×106hm2,年均每年减少0.017×106hm2。而1998年至2008年这10年间,河南省耕地面积共增长0.37×106hm2。平均每年增长0.04×106hm24。改革开放的三十年中,河南省耕地面积呈三个变化阶段:(1)1978-1984年的缓慢减少期。此期间各项经济建设处于起步阶段,百废待兴,此期间共减少耕地面积0.078×106hm2,年均减少0.01×106hm2。(2)1984-1999年的趋直线快速减少期。此期间经济建设高速发展,各项建设占地大量增加,青壮年农民进城务工人数增

7、多,加之自然灾害,撂荒现象比较严重,各级政府虽采取有效措施保护耕地,但未能得到有效控制,耕地面积锐减。14年间共减少耕地面积0.26×106hm2,年均减少0.02×106hm2,其中有8年耕地面积年减少量超0.02×106hm2。(3)1999-2008年的急速增长期,1999年至2000年,河南省根据国土资源部和农业部的工作部署,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基本农田进行了调整划定,将国家下达的基本农田保护指标全部落实到地块,实现了基本农田保护图纸、表格、实地“三对照”,做到了保护指标、保护地块、保护标志、保护档案、保护责任、保护措施“六落实”。加之国家免除各项农业税

8、收以后农民返乡务农热潮开始,河南省耕地面积稳步增长。9年间河南省共增加耕地面积达0.37×106hm2,平均每年增长0.04×106hm2。2.2人均耕地持续减少,粮食安全形势严峻根据河南省统计年鉴资料显示,改革开放以来河南省人均耕地数量变化态势如图2所示 。图2 1978-2008年河南省人均耕地面积变化趋势图耕地安全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拥有的耕地可以持续保障国民健康生存所需食物的状态或能力5。耕地安全的实质是粮食安全。改革开放以来,河南省人口由1978年的7.067×104人增至2005年的9.768×104人。与此同时,耕地总量则在持续减少,人均耕

9、地数量相应持续走低。1978年,全省人均耕地0.1hm2而2005年已降至0.07hm2,不及全国平均水平的1/4。后备耕地资源也严重不足。也就是说:河南,以占全国1.74%的土地,养育着占全国7.5%的人口。根据国家发改委2008年11月13日公布的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20082020年)预测,到2010年我国居民人均粮食消费量为389kg;到2020年人均粮食消费量为395kg 7。作为全国第一农业、产粮和粮食加工大省、第一人口和劳动力输出大省的河南,2008年,全省年粮食总产量达5.37×1010 kg。河南的小麦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1/4,通过表1可见,享有“中原粮仓”

10、之美誉的河南粮食在全国的地位举足轻重。因此,河南土地,负重中国。河南国土,任重而道远。对河南耕地的保护,就是对中国人民生存的保障。表1 2005 年河南人均粮食产量与全国及中部4省比较 (千克)河南湖北湖南安徽江西全国480361434400430370注:数据来源于2006 年中国统计年鉴6,湖南省为2008 年数字。3河南省耕地动态变化原因分析3.1耕地数量减少原因分析根据河南省统计年鉴提供的数据表2可以看出,现行土地利用总体规(1997-2010年)实施以来河南省耕地面积减少0.03×106hm2。减少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3.1.1生态退耕河南省近三年来生态退耕面积达0.0

11、15×106hm2,占耕地减少总量的5010,主要集中三门峡市、洛阳市、信阳市以及济源市;河南省南水北调水源区、淮河源头区、小浪底水库库区、太行山区为生态退耕重点区,退耕将减少大量耕地;河南地处东部平原与西部山地过渡带,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洪水灾害频发,灾毁耕地难以避免;同时,河南省又是我国煤炭生产大省,采空区地面塌陷灾害亦将损毁一定数量的耕地。表2 20002008年河南省常用耕地面积变化情况一览表指 标20002005200620072008年底耕地总资源(千公顷)7926.37926.67926.17926.4年底常用耕地面积(千公顷)6875.37201.27202.

12、47201.97202.2 水田460.8645.8645.2644.5659.0 占年底常用耕地面积比重(%)6.79.09.08.99.1 水浇地3092.63090.03087.33241.8年底常用耕地面积比重(%)42.942.942.945.0当年增加常用耕地面积(千公顷)93.916.119.413.910.4 新开荒地5.55.98.58.27.0占增加常用耕地面积比重(%)5.936.643.859.066.8 园地改耕地2.22.60.10.1当年减少常用耕地面积(千公顷)44.617.218.214.410.1国家基建占地12.69.715.812.79.8 占减少常用耕

13、地面积比重(%)28.356.486.888.296.9 退耕还林还草占地1.81.10.10.1 占减少常用耕地面积比重(%)5.410.56.00.76.7耕地改园地0.60.60.20.0 占减少常用耕地面积比重(%)3.53.31.40.0人均占有常用耕地面积(公顷/人)0.070.070.070.070.073.1.2国家基建用地1997-2010年正是河南省城市化和工业化加速发展的重要时期,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0.012×106hm2,占耕地总减少量的38.3;与此同时,又正值河南省人口高峰、城市化高峰和工业化高峰,这三个“高峰”的到来必然要求以大量用地为支撑,从而形成对

14、用地的刚性需求。众多穿越河南的国家大型能源、交通、水利建设项目以及河南本省的项目,使得基础设施建设仍将保持旺盛的用地需求。随着国家土地宏观调控的加强和土地利用向节约集约利用转变,规划期内各项建设大量占用耕地的趋势将有所趋缓,但仍难以避免8。3.1.3农业结构调整河南省农业结构调整以后导致耕地减少,以耕地改为园地和其他农用地为主,但大多数都未破坏耕作层,共减少耕地0.003×106hm2,占耕地总减少量的l0.89;自然灾害和部分采煤区地面沉陷等损毁减少耕地0.22hm2,占耕地减少总量的0.71。从耕地资源减少的主要方向来看,郑州、开封、平顶山、安阳、鹤壁、焦作、许昌、商丘、周口、驻

15、马店和济源等11个城市为建设用地主导型,这些地区建设占用耕地占耕地减少总量的比重大于50;洛阳和三门峡以生态退耕为主;濮阳以农业结构调整为主;新乡为建设用地与生态退耕主导型,建设用地比重略大于生态退耕比重;南阳和信阳为建设用地、生态退耕与农业结构调整综合型,其中南阳三者比重相当,信阳建设用地比重略大。3.2河南省耕地数量增加原因分析1997-2010现行土地规划实施以来,河南省耕地增加0.012×106hm2,土地开发、复垦、整理共增加耕地0.01×106hm2,占同期耕地增加量的89.48,是耕地增加的主要来源。近年来全省耕地增加的方式主要是土地开发,占耕地增加总量40%

16、以上。其次是土地整理,从耕地资源增加的主要途径来看,郑州、洛阳、平顶山、安阳、鹤壁、新乡、濮阳、商丘、驻马店、南阳、信阳和济源等12城市为土地开发主导型,土地开发补充耕地占耕地增加总量的50以上。许昌、漯河和三门峡为土地复垦主导型,土地复垦规模占耕地增加总量的56以上。焦作为土地开发与农业结构调整主导型,周口为土地开发与土地整理主导型。 从2004年开始,河南省在土地管理方面开展了“空心村”、工矿废弃地、砖瓦窑厂土地的“三项整治”活动,累计整理恢复良田0.11×106hm2,新增耕地0.06×106hm2。对严重占地的砖瓦厂重拳出击,坚决关闭。河南省累计关闭砖瓦厂8060家

17、。并通过关闭砖瓦窑厂,累计复垦土地0.02×106hm2。至2008年,河南省已设立国家和省级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共31个。并且,河南省在小砖瓦窑整治,空心村治理、标准化厂房建设等方面都取得显著成效,成为全国的亮点。4.河南省保障耕地的对策由以上分析可知,虽然河南省耕地数量已经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但是总体耕地数量还是在下降,人均耕地复垦数量也在下降,所以,在未来保障河南省耕地安全上可以采取以下措施:4.1加大保护耕地的宣传力度积极营造“保护耕地,人人有责”的良好氛围,大力宣传国家土地调控政策,宣传坚守耕地红线和维护土地管理制度的重要意义;推广各地扩内需、促发展、保护耕地的典型经验;向社

18、会传达国土资源部门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不动摇的信号。4.2控制人口增长只有控制人口增长,才能减缓人均耕地面积的减少速度。搞好计划生育、控制全省人口总量增长是减轻土地承载力的重要方面。新增人口既加剧对耕地的需求,又要占用耕地9,所以必须控制人口增长。4.3加速土地整改抓好工矿和交通废弃地的复垦还田,条件好的宜家荒地应尽快开垦为农田,注意提高复垦地和新垦地的农业生产力10。4.4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兴修农田水利,重视培养地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变掠夺式的粗放型经营为高效益的集约型经营,逐步提高农业科技构成,提高土地效应。4.5制定耕地保护规划切实保护现有耕地,城市建设尽量不占或少

19、占良田,严格控制耕地的大面积出让。提高农业用地转化成本,完善土地有偿使用机制,减少建设单位对农业土地资源的过多占用。另外积极减少自然灾害对耕地的破坏。4.6加大科技投入提高种田效益,促进农民保护现有耕地和开垦新耕地的积极性。现在有些地方,由于种田效益低下,特别是山区有些田地面积小柴草野物多,种田效益极低,都被无奈抛荒了。只有政府加大科技投入,提高种田效益,农民才会真正重视他们的耕地,自觉保护耕地。4.7统筹兼顾实行退耕还林一定要统筹兼顾,因地制宜,切忌“一刀切”。2002 年4月11日国务院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完善退耕还林政策措施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退耕还林要坚持生态效益优先,兼顾农民吃饭、增收

20、以及地方经济发展”11。退耕还林更要坚持科学规划,循序渐进。根据有关规定必须要退的一定要退,可退可不退的原则上不退,可以采取工程措施改造为基本农田。参 考 文 献1 王国梁,建国以来山西省耕地变化态势与耕地安全J.经济地理,2010,30(9):1542-1545.2 李永文,马建华.新编河南省地理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6. 3 刘军平,当前农村耕地流失及其控制对策刍探以河南省为例J.经济研究导刊,2010,(4):21-22. 4 河南省统计局.1999-2004年河南省统计年鉴Z.郑州:河南年鉴社,2000-2005.5 李文学. 土地整理与粮食安全J.理论与当代,2008,(1

21、0):42 - 45. 6 中国统计年鉴编委会. 中国统计年鉴M. 中国统计出版社,20052008.7 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 新中国五十年统计资料汇编M. 北京:统计出版社,2005.8 赵月伟,朱连奇.耗散结构理论视角下的河南耕地问题及对策J.现代 农业科技,2009,(7):237-241.9 牛文元,张坤明,秦大河. 中国人口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3.10 田应华,陈国生,胡升辉.湖南省耕地变化的趋势及其政策选择J.经济地理,2010,30(1):126-130.11 国务院. 关于进一步完善退耕还林政策措施的若干意见R.国发(2002)10 号,2002-04-11.Cultivated Land Change Trend and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