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中有重要贡献的学者们_第1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7/1/e68b367d-bec3-4b50-a5ad-7d02d1ecdd53/e68b367d-bec3-4b50-a5ad-7d02d1ecdd531.gif)
![教育学中有重要贡献的学者们_第2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7/1/e68b367d-bec3-4b50-a5ad-7d02d1ecdd53/e68b367d-bec3-4b50-a5ad-7d02d1ecdd532.gif)
![教育学中有重要贡献的学者们_第3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7/1/e68b367d-bec3-4b50-a5ad-7d02d1ecdd53/e68b367d-bec3-4b50-a5ad-7d02d1ecdd533.gif)
![教育学中有重要贡献的学者们_第4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7/1/e68b367d-bec3-4b50-a5ad-7d02d1ecdd53/e68b367d-bec3-4b50-a5ad-7d02d1ecdd534.gif)
![教育学中有重要贡献的学者们_第5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7/1/e68b367d-bec3-4b50-a5ad-7d02d1ecdd53/e68b367d-bec3-4b50-a5ad-7d02d1ecdd53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教育学中有重要贡献的学者们教育学中有重要贡献的学者们学科教学(历史)学科教学(历史)1304510900413045109004李慧娟李慧娟教育学中有重要贡献的学者们教育学中有重要贡献的学者们 培根培根 夸美纽斯夸美纽斯 康德康德 洛克洛克 卢梭卢梭 裴斯泰洛齐裴斯泰洛齐 赫尔巴特赫尔巴特 杜威杜威培根简介培根简介 弗朗西斯培根(1561-1626),是第一代圣阿尔本子爵(Francis Bacon, 1st Viscount St Alban),英国散文作家、法学家、哲学家、政治家,是古典经验论的始祖。他不但在文学、哲学上多有建树,在自然科学领域里,也取得了重大成就。培根是一位经历了诸多磨难
2、的贵族子弟,复杂多变的生活经历丰富了他的阅历,随之而来的,他的思想成熟,言论深邃,富含哲理。他是一位理性主义者而不是迷信的崇拜者,是一位经验论者而不是诡辩学者。 培根对教育学的贡献培根对教育学的贡献 培根对教育学的贡献首先应从他的科学观点和科学方法上去认识。他最早创立了一套科学分类方法i他把人类的精神能力分为记忆力(历史)、想保力(诗)和理解力(哲学);他又把哲学分为自然科学、人的哲学(人的哲学又产生心理学和人体学)及公民哲学(关于人们在事务、政治方面的联系和关系);他把自然科学分为理论的(物理学、数学)和实用的(机械学、魔术)科学。教育学被培根理解为“指导阅读”的学问,并被作为单独一门科学提
3、了出来。达就是说,随着生活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文化的繁荣,教育科学逐步从哲学和其他学科中分离出来,形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夸美纽斯简介夸美纽斯简介夸美纽斯(15921670)是17世纪捷克著名的爱国主义者、教育理论家和实践家,近代教育学的奠基人,是人类教育史上里程碑式的人物。 他于1632年发表的大教学论被称为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系统的教育学理论巨著。后人把他尊称为“教育史上的哥白尼”,也称为 “捷克文化巨子之一”。大教学论大教学论大教学论夸美纽斯的教育代表作,大教学论是近代教育理论的基础。该书以严谨的结构系统地论述了关于改革经院主义教育,建立资产阶级新教育的主张,首次提出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教
4、育体系,是近代第一部教育学著作,为近代教育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1632年写成。大教学论全书共33章。其中,第1-14章,从总体上论述了人生的目的、教育的目的、任务、普及改革教育的意义以及教学的普遍规律等。第15章专门论述了体育。第16-22章论述了教学原则和教学组织形式。第23-26章论述了道德教育。第27-32章论述了学制系统和课程设置。最后一章是结语,重申其教育计划的优越性和可行性,呼吁各国进行教育改革。夸美纽斯的主要教学思想夸美纽斯的主要教学思想夸美纽斯所说的教学论是指“教学的艺术”即“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包括三层意思:第一,他的教学论是为“一切人类”服务的,人人都可受
5、教;第二,泛智思想,教学内容包括“一切事物”的知识;第三,夸美纽斯把教学看作一项艺术。(一)教学对象普及化(一)教学对象普及化 夸美纽斯提出了一个响亮的口号:“一切男女青年都应该入学校。”夸美纽斯认为人人都可受教,“不独有钱有势的人的儿女应该进学校,而且所有城镇乡村的男孩和女孩,不论富贵贫贱,都应该进学校”。(二)教学组织学年化和班级化(二)教学组织学年化和班级化1 1、学年制、学年制 夸美纽斯要求所有公立学校在一年之中只招一次学生,秋季始业,同时开学,同时放假。学生入学之后,必须坚持完成学业。学校工作应按年、按月、按日、按时安排妥切。学年终了时,通过考试同时升级。 2 2、班级授课制、班级授
6、课制 在教学组织形式方面,夸美纽斯要求用班级授课来代替个别教学,即把不同年龄、不同知识水平的儿童,分成不同年级,通过班组进行教学。夸美纽斯认为一位教师可向全班几百个学生同时授课。 (三)教学内容:(三)教学内容:“泛智泛智”化化 “泛智”思想是夸美纽斯教育理论的核心,也是他从事教育实践和研究教育理论的出发点和。所谓“泛智”,用夸美纽斯的话来说,就是“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它包含着两个方面内容:一是教育内容泛智化,他认为人们所受的教育应当是周全的,包括“博学”、“德行”、“虔信”三个方面。 为此,夸美纽斯为各级学校拟订了一个包括自然、人文、社会、宗教等各方面知识的“百科全书”式的课程体系;二
7、是教育对象普及化,即使一切男女青年不论富贵贫贱都应进学校接受教育。为此,夸美纽斯制定了从学前教育到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前后衔接的统一完整的学校制度体系。 (四)教学原则:适应自然(四)教学原则:适应自然 夸美纽斯的自然适应性原则,最主要的是指教育必须遵循自然界的普遍规律。夸美纽斯认为,自然界有一种普遍规律,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因而人类的教育活动必须与自然界的普遍规律相适应。他要求新学校应把自然的“秩序”作为“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主导原则”。 自然适应性原则还包括教育必须适应儿童本身的“自然”,即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夸美纽斯为自己改革封建主义、经院主义教育的斗争立于不败之地,以自然界的
8、普遍规律作为自己教育思想的理论依据,并注意到儿童的年龄特征,这在当时是进步的。但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夸美纽斯对儿童心理的认识也是肤浅的,粗糙的。 他根据自然“秩序”,对新学校的教学提出五条原则,即延长生命的原则;精简科目,使知识能够更快地获得的原则;抓住机会,使知识准可以获得的原则;开发心智,使知识容易获得的原则;把判断力弄敏锐,使知识能够彻底地获得的原则。 对夸美纽斯的评价对夸美纽斯的评价1、奠定了近代教育教学理论的基础。夸美纽斯在教育工作的一切重要领域都留下了开拓者的足迹以及辛勤耕耘的丰硕成果。尤其是在近代教学理论方面,他作出了比较全面的贡献,奠定了近代教育教学理论的基础。 2、他高度评
9、价了教育对社会发展和个体发展的重要作用。 他肯定了教育的地位,这同他进步的儿童观和要求提高人的地位的人道主义思想直接联系,具有历史的进步意义。3、他提出教育适应自然原则使教育理论的发展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这一主张不仅力图将以往零散的教育经验加以理论化,引导人们注意遵循教育规律,而且使教育理论在从神学束缚中解放出来的道路上跨出了一大步,给人们教育思想上的解放以重大的启示。对夸美纽斯的评价对夸美纽斯的评价4、教育史上第一位系统地总结教学原则的教育家,他的教学理论包含了大量宝贵的教学经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学工作的客观规律性,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5、夸美纽斯的“泛智论”教育思想体现了理想主义、科
10、学精神、民主精神和改革教育的开拓精神。他的“泛智论”教育思想是探索将一切有用实际知识教给一切人的理论。这一理论适应了弘扬理性、尊重知识的时代潮流,表达了重视普及教育、普及知识的民主精神。对夸美纽斯的评价对夸美纽斯的评价6、详细制定了学年制度和班级授课制度;提出各级学校课程设置,编写了许多教科书;系统地阐述了教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等。7、夸美纽斯教育思想中也存在着明显缺陷。教育思想中具有浓郁宗教气息;对科学知识及教育科学认识也不准确。这些缺陷既有他本人认识上的原因,也有时代本身的局限。 康德简介康德简介伊曼努尔康德,1724年 4月22日 康德出生于东普鲁士首府哥尼斯堡城(今天的俄罗斯加里宁格勒
11、)的一个马鞍匠家庭,家人都是虔新教徒;他的祖辈是十七世纪从苏格兰迁到欧洲大陆生活的,1740年 进入 哥尼斯堡大学 攻读哲学,1745年毕业;从1746年 起康德去一个乡间贵族家庭担任家庭栙师四年;1755年 康德重返哥尼斯堡大学,完成大学学业,取得编外讲师资格,任讲师15年;在此期间康德作为教师与著作家,声望愈盛。除讲授物理学和数学外,还讲授逻辑学,行而上学,道德哲学,火器和筑城学,自然地理学等。康德简介康德简介1770年 康德被任命为逻辑和形而上学教授;1786年升任哥尼斯堡大学校长;在校期间先后当选为柏林科学院,彼得堡科学院和科恩学科学院的院士。从1781年开始,9年内出版了一系列的设计
12、广阔领域的有独创性的伟大著作,短期内带来了一场哲学思想上的革命,如纯粹理性判断(1781年),实践理性判断(1788年)判断力批判(1790年)。1797年康德辞去大学的教学教学工作,1804年2月12日,康德逝世。1770年为标志康德的一生可分为前期和后期两个阶段,在前期主要研究自然科学,重点是数学天文学和化学,后期主要研究哲学宗教,逻辑学和人类学的领域。 康德的教育思想康德的教育思想 康德是博大精深的思想家,被誉为“西方哲学之桥”。他毕生从事教育事业,因此在他的思想宫殿中,教育思想占了相当大的比例。论教育一书是康德逝世后不久由他的学生经手出版的,他成了康的论述教育思想的独立之作。康德先是作
13、了近十年的家庭教师,1755 年进入哥尼斯堡大学做教师,直到1797年他73岁时退休,从事了十余年的教师事业,可谓是鞠躬尽瘁。因此他深刻体悟到教育对于成长的重要作用,他的教育思想至今有着启发意义。 1 1、 教育目的应以大同为理想教育目的应以大同为理想 在康德看来,人只有通过教育才能成为一个人。这个“人”是具有是是非非,自幼自律,即和谐美感等综合的人格特质的人,这就是教育最根本的内在目的,属于一种无“目的的目的性”。这是一种可普遍化的目的,循此理想就易达到大同的教育理想。所以康德认为,父母和执政者害了孩子。因为前者只关心他们的生活能过的舒服,后者则把他们当成统治的工具。二者都是从事物的现存秩序
14、的角度来教育儿童的,“没有把普遍的善与完美当作终极目的,”但是真正的教育应当培养能够适应整个人类美好未来状况的人为目的。即“好教育是世界行一切善的源泉”。这可说是一种“世界观”的教育理想。当然康德并不反对教育之俗世的或实利的等外在价值或目的,不过这些都应朝着大同的理想去适应,不然就易使教育越办越背离教育的常道。 2、教育方法教育方法 康德的批判的哲学的精义在于不盲目的独断与怀疑,应是是非非,切不可非是是非。教学应切切实实的教学而非灌输。应该明辨“知识与信念”之别,不可倒错范畴。“什么是什么”一分证据说一分话。基于这种真理认知的态度,教师应给引导学生自由讨论启发其思考与创造的能力。 康德重视提高
15、孩子的记忆能力,认为系统地阅读和复述学习语言,都有助于加强记忆。但康德反对让孩子读小说,认为读小说会减弱记忆。 康德认为机械的记忆逐字逐句的背诵是有害的。讲课时,康德关心的是要使人听懂。讲课时如发现有这种水平的人听不懂,他竟停下来再从头讲起。 2、教育方法教育方法 康德认为教育固然要传授知识,但是更重要的是要教育人善于独立思考。因为知识是可以获得东西,而思考的习惯和能力去不是那么容易就可以培养起来。 康德对婴儿的教育及性教育问题也提出自己的观点:对于婴儿的教育康德主张母亲亲自给婴儿哺乳而不要雇用奶妈,不要把婴儿裹在襁褓里,不要用摇晃的办法是婴儿入睡,不要怕婴儿哭,哭对婴儿是有益,可以使他发育得
16、更快。如果孩子一哭,便就去保他,就会养成他的坏脾气。 2、教育方法教育方法对于性教育,康德认为:13-14岁是孩子转折时期,产生了性得意向。这种性意向即使没有性对象也是不可避免的发展起来。因此,要是青年人保持天真无邪是不可能的。回避不谈只会产生更坏结果。正确的办法是把一切毫不隐瞒的告诉他们。 康德坚持主张开展体育锻炼,这在当时学校教育中是一个创举。他认为跑、跳、举重和负重,游泳和投掷等户外游戏对儿童的健康都是有意的,他认为学会区别劳动和游戏对于成年人来说也是同样必要的,虽然成年人不会拿着拿着棍子当马骑,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爱好,如果孩子养成把一切看成不过是游戏,那是非常有害的。3 3、 德育方法
17、应有无律、他律到自律德育方法应有无律、他律到自律 德育或训育方法,为顾及儿童道德判断的发展序列,不能不注意幼儿期的养护,及至学龄期的儿童,渐渐由幼儿期的道德价值的中立或零规范的意识,进入他律的道德意识,可加强约束与训练,然后发展到青少年期的良心的自律。这种切合“发展道德心理学”的教育设计再康德的教育论,已可粗见其论点。 4 4、奖惩应避免或少用、奖惩应避免或少用 根据康德的严肃主义的道德哲学,道德之所以为道德是至高无上的,不能完全凭借功利主义式的奖赏或惩罚来推动道德教育。他认为惩罚,尤其是体罚应绝时禁止,这容易养成一种奴隶气质。至于:“对儿童的奖赏也是没什么成效的,反足以养成其自私心理,回使他
18、产生出一种佣工的气质。”可是康德绝对不赞成一种奴性的道德教育;也不赞成道德贿赂。这是一种严肃主义的理想。不过,为了适应他律期的训练,他认为“道德惩罚”是可以来行的,如不理儿童的无理要求,将犯过者暂时隔离等等。 总之,康德的教育见解如作为一种启示性的教育智慧。迄今仍有颇多的教育思想供我们参考。洛克简介洛克简介 约翰洛克(John Locke,1632年8月29日1704年10月28日)是英国哲学家、经验主义的开创人,同时也是第一个全面阐述宪政民主思想的人,在哲学以及政治领域都有重要影响。 作为教育家的洛克,是绅士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主要著作有:政府论(1690)、人类理解论(1690)、教育漫话
19、(1693)等。在教育漫话一书中,洛克阐述了他的绅士教育思想。 洛克的教育思想洛克的教育思想 教育漫话是他的的教育代表作。由作者流亡荷兰期间(16831689)写给友人E.克拉克讨论其子女的教育问题的几封信整理而成。1693年出版。 全书的主题是论述“绅士教育”,即论述刚夺得政权的英国资产阶级与新贵族的子弟的教育洛克认为,绅士要既有贵族的风度,能活跃于上流社会和政治舞台,又有事业家的进取精神,是发展资产阶级经济的实干人才;绅士应受体育、德育和智育等方面的教育。 洛克认为英国当时的一般学校成分复杂,学生教养恶劣,不利于绅士的培养。他主张严格、慎重地挑选德行、能力好,并且娴于礼仪,精通人情世故的导
20、师,从幼年起就对未来的绅士进行家庭教育。教育漫话在西方教育史上第一次将教育分为体育、德育、智育三部分,并作了详细论述。它强调环境与教育的巨大作用,强调在体魄与德行方面进行刻苦锻炼。这些思想对西方近代教育思想,特别是对18世纪的法国教育家影响很深。他的教育思想还包括“白板说”,认为人的心灵如同白板,观念和知识都来自后天,并且得出结论,天赋的智力人人平等,“人类之所以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之故。”主张取消封建等级教育,人人都可以接受教育。卢梭简介卢梭简介 法国教育家卢梭(1712-1778)是自然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主要著作有: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1755)、社会契约论(1762)、爱弥儿(
21、1762)等。卢梭的教育思想( (一一) )教育要顺应自然教育要顺应自然 卢梭认为,自然教育的核心是教育必须遵循自然,顺应人的自然本性。他在爱弥儿开卷即写道,出自造物主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如果你想永远按照正确的方向前进,你就要始终遵循大自然的指引。因此,卢梭反对那种不顾儿童的特点,干涉并限制儿童自由发展,违背儿童天性的传统的古典教育,提出了教育要顺应自然的思想。 卢梭认为,自然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自然人”,即完全自由成长、身心调和发达、能自食其力、“不受传统束缚、能够适应社会生活的一代新人。这种”自然人“,从小就被训练尽可能地自食其力,既没有永远求助于人的习惯,也没有向
22、人夸耀的习惯;能够对事物进行观察、判断、独立的思考和分析;从小就以自然为师获得许多经验,而不以人为师;身体和头脑同时都得到锻炼,不仅身体健壮,而且头脑聪明,富有见识。这种”自然人“,是生活在社会中的自然人,是能够尽到社会职责的社会成员,而不是回到原始社会的没有文化的人,也不是脱离现实的野蛮人。( (二二) )教育要培养教育要培养 “ “自然人自然人” 从教育要“顺应自然”的原则和教育要培养“自然人”的目的出发,卢梭强调指出,教育应该要注意儿童的年龄特性。根据年龄阶段的分期,卢梭提出,在不同时期所进行的教育是不同的。 1、在婴儿期,主要是进行体育。这一时期,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促进儿童身体的健康发育
23、。因为健康的体魄是智慧的基础,是儿童接受自然的教育的条件。 2、在儿童期,主要是进行感觉教育。这一时期儿童的身体活动能力和语言能力都发展了,他们的感觉能力也发展了,但还不适宜进行抽象的概念和文字知识方面的教育。应该指导儿童锻炼及发展各种感觉器官,积累丰富的感觉经验,为下阶段的学习打下基础。 ( (三三) )教育要注意人的年龄特性教育要注意人的年龄特性 3、在少年期,主要是进行智育和劳动教育。由于儿童已经受到良好的体育和感觉教育,因而己经具备了进行智育和劳动教育的条件。4、在青年期,主要是进行道德教育。由于青年人处于激动和热情的阶段,需要用道德准绳的力量加以调节,指导他们处理好人与社会、人与人之
24、间的关系。裴斯泰洛齐简介裴斯泰洛齐简介 裴斯泰洛齐(1746-1827)是19世纪瑞士著名的民主主义教育家。他以其独特的教育理论和丰富的教育实践而著称。其代表作是林哈德与葛笃德。 他毕生有四次教育实验:在新庄开办了一所孤儿院(亦称“贫儿之家”);创办了斯坦茨孤儿院;创办布格多夫小学;建立伊佛东学校。 裴斯泰洛齐一生致力于教育事业,虽历经磨难,但初衷不改。他关心劳动人民的疾苦,试图通过教育来改善他们的生活状况。他长期坚持教育实践,大胆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 裴斯泰洛齐的教育思想裴斯泰洛齐的教育思想 一、论教育的目的一、论教育的目的 裴斯泰洛齐的教育思想和活动是与他的民主主义思
25、想分不开的。他认为,贫穷的根源是缺乏教育和无知,不平等的教育制度扩大了阶级之间的差别。因此,他主张建立一种平等普及的教育制度,使所有阶层的儿童都受到教育。 裴如此相信教育的作用,还在于他深信每个人都有发展的潜能。他认为人生而具有各种内在能力(人有“心、脑、手”三种天赋的基本能力),只有经过教育才能得到发展。“人只有通过教育,才能成其为人。” 由此他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促进人的发展,特别是人的能力的发展。 裴斯泰洛齐进一步指出,教育在发展人的天性的过程中必须兼顾各种潜能的发展,使儿童的道德、智慧和身体等各方面的能力得到平衡和谐的发展,否则,儿童的发展就会出现偏差。基于此,裴斯泰洛齐赋予德育、智育
26、、体育以及劳动教育以重要的意义。 二、论教育心理学化二、论教育心理学化裴斯泰洛齐是第一个明确提出“教育心理学化”口号的教育家。他确信存在一种人的基本心理规律,教育科学应该建立在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基础上。 教育心理学化的具体要求是:教育心理学化的具体要求是: 1.将教育的目的和教育的理论指导,置于儿童本性发展的自然法则的基础上。 2.使得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编制,适合儿童的学习心理规律,即教学内容心理学化。据此,他提出了要素教育理论。 3.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的心理学化。教学程序和学生的认识过程协调,循序渐进。 4.让儿童成为他自己的教育者。即在适合的时机调动儿童的主动性,让他们进行自我教育。 裴斯泰
27、洛齐关于教育心理学化的思想,对19世纪“教育心理学化”在欧洲一些国家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思潮,产生了重大影响。 三、三、要素主义教育要素主义教育 按照裴斯泰洛齐的观点,任何事物都是由最基本的要素构成的,儿童掌握了这些要素就能够很好地学习。教育也应从最基本、最简单的要素开始,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促进人的和谐发展。 裴斯泰洛齐详细论述了智育、德育、体育及劳动教育中的要素问题。 (一)智育(一)智育 智力的要素是整个要素教育的核心,儿童智力的最初萌芽是对事物的感觉和观察能力,这种能力的萌芽与眼前事物的最基本最简单的外部特征相统一,这就是事物的数目、形状、名称。 儿童要认识这三个要素,须具备相应的三种能力
28、,即确定事物数量的计算能力,区分事物形状的测量能力,表达事物数、形及名称的语言能力。培养这三种能力的学科是算术、几何与语文。 (二)体育(二)体育 体力的萌芽在于儿童身体各关节的活动,因而关节活动是体育的最基本的要素;体育教学必须依据儿童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最简单的动作进行。劳动中的许多简单的动作要素都与身体运动分不开,通过这些动作训练发展儿童的体力,也可以让儿童掌握一些基本的劳动技能,并且这些训练应该与感觉训练和思维训练结合起来。 (三)道德教育(三)道德教育 道德教育的最基本的要素是爱,而儿童的爱最初表现为对母亲的爱,即对母亲的深厚感情,然后由爱母亲扩展到爱父亲、爱家人、爱周围的人,乃至爱全人
29、类。 四、四、建立初等学校各科教学法建立初等学校各科教学法 裴斯泰洛齐从要素教育观点出发,分析了小学各门学科的教学方法,在长期的教育实践基础上,形成了独特的教学方法。 (一)语文教学法(一)语文教学法裴斯泰洛齐认为,语文教学最基本的要素是词,而词的最基本要素是声音。语文教学应当分三步进行:首先,是发音教学;其次,是单词的教学;最后,是语言教学。 (二)测量教学法(二)测量教学法 测量教学的基本要素是直线。 测量教学应当充分利用各种实物和图形: 首先,让儿童形成直观的印象; 然后,再进行测量; 最后,通过绘画表现出来。 (三)算术教学法(三)算术教学法 在教学中,首先要让儿童对数目形成感觉印象,
30、利用手指、石子、豆子等实物学习计数。在掌握了初步加法之后,再学习乘法、除法、减法(运算)。裴指出,以感觉印象为基础,算术教学就会变得异常容易。 五、关于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五、关于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裴斯泰洛齐不是第一个提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思想的人,但却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将这一思想付诸实践的教育家,并在自己的实践活动中推动和发展这一思想。 1.1.新庄新庄“贫儿之家贫儿之家”时期时期 初步实验。 裴认为,这是帮助未能进学校接受教育的农村贫民子弟提高劳动能力、学会谋生本能、改善生活状况的最好途径。 性质:只是一种单纯的、机械的外部结合,教学与劳动间无内在意义的联系。 2.2.斯坦兹孤儿院
31、时期斯坦兹孤儿院时期正式实验,这次实验具有以下特点: (1)明确的把学习与手工劳动,学校与工场相联系,作为办斯坦兹孤儿院的实验内容之一,意味着更有意识的将教劳结合视为探讨新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 (2)以安排学习为主,参加手工劳动为辅,但又强调二者的联系与结合; (3)“学习和手工劳动能够结合之前,二者必须分别打好基础”:重视学习基础性文化知识,掌握基本的手工劳动技能; (4)深信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时培养人的重大教育意义,并认为这是基于教育心理学化的教育途径。对裴斯泰洛齐的评价对裴斯泰洛齐的评价 裴斯泰洛齐的理论,主要反映资本主义生产和手工业时代对教育和生产劳动之间的关系的新要求。 在一定程度上
32、看到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对人的和谐发展和社会改造的重要意义。把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思想,首次付诸实践,无疑在教育史上作出了重要贡献。但由于时代限制,未能真正理解和找到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内在联系。 裴斯泰洛齐的教育实践和国民教育理论,对欧美各国的教育曾产生很大影响。19世纪初,在欧洲一些国家不仅设立了“裴斯泰洛齐式”的学校,甚至形成一种“裴斯泰洛齐运动”。到19世纪中期,在美国,学习和推广裴斯泰洛齐的教育理论,一度蔚然成风。赫尔巴特简介赫尔巴特简介 约翰弗里德里希赫尔巴特(17761841)是德国唯心主义的哲学家,也是近代著名的教育家和心理学家。赫尔巴特是近代教育科学的创始人,他在教学的心
33、理学化方面做出重要贡献。在世界教育学史上被公认为是“现代教育学之父”和“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1806年著普通教育,并在哥尼斯堡大学创办第一所教育研究所。 他的代表作主要有:普通教育学、论世界的美的启示为教育的主要工作、教育学讲授纲要等。 赫尔巴特的教育理论赫尔巴特的教育理论一、教育目的一、教育目的 赫尔巴特认为教育科学第一步工作是先发现教育的最高目的,而后寻求达成这种教育目的的工具。他以所研究出的心理学、伦理学以及形而上学,来指导其教育理论,并以伦理学为其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他主张教育的目的是个人品格和社会道德。 赫尔巴特认为,“教育的最高目的”,“教育的唯一的工作与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这一概
34、念之中-道德”;而这种道德是由五种永恒不变的观念,即内在自由的观念、完善的观念、善意的观念、法权的观念和正义的观念组成的。赫尔巴特还把儿童未来的目的分为两部分,即希望达到的目的和必要的目的。二、教育内容二、教育内容 赫尔巴特教学理论是基于他的心理学,称之为“统觉联合论”。他认为心灵原始是一无所有,只是接受外界印象的受容器。我们内省了解的,只是一些感觉、愿望和观念。心灵作用首先靠与外界接触,而后产生种种统觉;各种统觉联合方成心灵作用的种种范畴,这些统觉的互相联合或排斥,有一定的机械性。他甚至用数学公式来说明心灵作用的现象,以奠定近代教育科学化的基础。 赫尔巴特认为,教育是建设心灵或培养品德的过程
35、,而建设心灵的原料是教材与课程。他主张教材应包括两种知识: 第一种知识是与外界事物接触的知识,从物体本身、力量性质和自然法则推理而来的实证知识。 第二种知识是来自社会关系交互作用的体会。他认为比第一种知识更重要,因为这是所有智力和道德发展的基础。这是从个人与个人间的谅解和判断,扩大到对整个社会的广泛谅解,最后到个人和社会共同与神的交互关系。 赫尔巴特主张课程组织应有两种原则:赫尔巴特主张课程组织应有两种原则: 第一种是集中原则,是将学生注意力集中在单一的观念,将意识集中在单一的思想。他的门徒根据这种原则将课程组织为“核心课程”,即在课程中将所有研究集中在一共同中心科目。采用集中原则的理由有三:
36、一是课程中所有学科研究范围太广,无法全部均衡顾及。二是心灵作用统一,因而个人知识也应统一;三是伦理观念是基于心灵作用统一原则。 第二种是相关原则,即使中心科目的每个部分都包括相关科目充分的数据 。譬如以研究发现美国新大陆为中心科目,那么有关的历史、地理、绘画、地图、自然、文学和数学等方面均须适当的配合,成为完整的教材。因为有关教材的配合,使学习更易体会。 赫尔巴特强认为,不但建设心灵的原料(教材内容和课程组织)非常重要,而且建设心灵的程序和方法(教学方法)也同样重要。他批评“许多学生知识的获得是死记,对学生需要和经验毫无关联”的观点,认为这是错误的,他所设计的启发式教学法,是建立一个生动活的心
37、灵,严格地配合着人类思考的基本原则。 赫尔巴特发展了前人关于教育性教学的观点,把教学作为教育的最主要和基本的手段。他认为,没有教学,就没有教育,所有教学都要发生教育作用。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如果没有教学,就是一种失去了手段的目的。他把人们的兴趣分为六类:经验的兴趣、思辨的兴趣、审美的兴趣、同情的兴趣、社会的兴趣、宗教的兴趣。为发展学生的兴趣,他认为首先必须培养学生的自动精神,因为“津津有味地学习的东西,能够很快地学会巩固地掌握”。三、教育方法三、教育方法他主张教学方法有两大基本原则:他主张教学方法有两大基本原则: 第一原则是学生的兴趣。他认为教学必须先引起
38、学生兴趣,所谓兴趣有其特别的意义,他解释兴趣是一种内心的愿望,要使所获得的观念能保留在意识中,而且将以前所得观念恢复到意识中。 第二原则是类化作用。类化作用是以旧经验为吸收新知识的基础。一种新观念的体会必须用旧有的其它观念来解释,譬如“海湾”这个词,是靠我们已有“水”、“颜色”和“声音”的旧观念来体会其含义。 赫尔巴特以统觉来阐明教学过程,提出了教学阶段的理论。这就是把教学过程分为明了、联想、系统和方法四个阶段。明了就是向学生明确地讲述新的教材;联想就是通过教师和学生谈话,使学生把新旧观念联合起来;系统就是学生在新旧观念联系的基础上,去寻找结论、定义和规律;方法就是把已学得的知识应用于实际,培
39、养学生有逻辑地、创造性思维的技能。赫尔巴特所规定的这些阶段,由他的学生齐勒(Ziller)修改为预备、提示、比较、总括、应用五段,称五段教学法。 赫尔巴特的主要贡献赫尔巴特的主要贡献 一、把教育学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之上,使教育学开始走上科学的道路 二、提出了一套比较完整的课程体系,为近代课程论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三、在教学方法上提出“形成阶段”理论,是当时教学方法的重大革新,为近代教学法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四、提出“教育性教学”的概念,在历史上首先从理论上明确地把教育与教学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 杜威简介杜威简介 约翰杜威(John Dewey,18591952),美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实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之一,功能心理学的先驱,美国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代表。19世纪流行的是殖民时期沿袭下来的旧教育,再加上19世纪后期从德国传入的赫尔巴特教学方法逐渐刻板化,使得当时的学校陈陈相因,缺乏生气。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18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说课稿 新人教版
- 2025瓷砖买卖合同
- Unit 3 Family Matters Understanding ideas Like Father,Like Son 说课稿 -2024-2025学年高中英语外研版(2019)必修第一册
- 2024-2025学年高中语文 第三课 第4节 咬文嚼字-消灭错别字说课稿2 新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
- 21 古诗三首 第一课时 说课稿-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 2025购销合同范本
- 森林安全监管方案
- 企业派驻合同范例
- 网状吊索拱桥施工方案
- 黔东南绿化草坪施工方案
- 慢性肾衰竭的护理课件
- 2024-2025学年河南省郑州市高二上期期末考试数学试卷(含答案)
- 甲流乙流培训课件
- 儿科学川崎病说课
- 2025《省建设工程档案移交合同书(责任书)》
- 2025年云南农垦集团总部春季社会招聘(9人)管理单位笔试遴选500模拟题附带答案详解
- 《石油钻井基本知识》课件
- 电力两票培训
- TCCEAS001-2022建设项目工程总承包计价规范
- 四百字作文格子稿纸(可打印编辑)
- 新概念二册课文电子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