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害防治理论与技术_第1页
灾害防治理论与技术_第2页
灾害防治理论与技术_第3页
灾害防治理论与技术_第4页
灾害防治理论与技术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灾害防治理论与技术灾害定义:1.由于自然的、人为的或人与自然综合的原因,对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造成损害的现象。2. 任何能引起设施破坏、经济严重受损、人员伤亡、健康状况及卫生服务条件恶化的事件,其规模已超过事件发生社区的承受能力而不得向社区外寻求专门援助时就可称其为灾害。3. 自然发生或人为产生的,对人类和社会造成危害后果事件与现象。强调:灾害是从人类的角度定义的,灾害必须以造成人类生命、财产损失的后果为基础。灾害分类:1.按灾害发生原因:自然灾害(地质灾害、气象灾害、生物灾害、天文灾害)、人为灾害(生态环境、政治社会、工程事故)2.按灾害发展过程特性:突变型(地震、泥石流、燃气爆炸)、发展型(

2、暴雨、台风、洪水)、持续型(旱灾、涝灾、传染病、生物病灾害)、环境演变型(沙漠化、水土流失、冻土、海水入侵、地面沉降、海面上升及区域气候干旱化)灾害分级:1.微灾:死亡10人,经济损失10万元人民币2.小灾:死亡10100人,经济损失10万100万元人民币3.中灾:死亡1001000人,经济损失100万1000万元人民币4.大灾:死亡100010000人,经济损失1000万1亿元人民币5.巨灾:死亡10000人,经济损失1亿元人民币关于地震术语解释地震:地震是指因地球内部缓慢积累的能量突然释放而引起的地球表层的振动震源:地球内部发生地震的地方震中:震源在地面上的投影点震中区(极震区):震中及其

3、附近的地方震中距:从震中到地面上任何一点的距离地震类型按成因分类: 天然地震,诱发地震(天然地震包括构造地震、火山地震、陷落地震)按震源深度: 浅源地震、中源地震和深源地震按震中距 地方震、近震和远震按震级 超微震、弱震、有感地震、中强地震、强烈地震、大地震、巨大地震地震波地震时震源区积聚的能量,以弹性波的形式释放出来,向地下各个方向传播,这就是地震波。地震波分为体波和面波。体波是通过地球本体内传播的波,面波是指沿介质表面及其附近传播的波。体波包括横波(S波)和纵波(P波)。横波特点:周期长、振幅大、波速慢,100-800m/s。纵波特点:周期短,振幅小,波速快,200-1400m/s。地震现

4、象与破坏力量地震发生时,最基本的现象是地面的连续振动。横波是造成地震灾害的主要原因。另外,由于面波的特点,它也是地震引起地面破坏的主要力量。震级和烈度地震烈度同地震震级有严格的区别。震级代表地震本身的大小强弱,它由震源发出的地震波能量来决定,对于同一次地震只应有一个数值。烈度在同一次地震中是因地而异的,它受着当地各种自然和人为条件的影响。对震级相同的地震来说,如果震源越浅,震中距越短,则烈度一般就越高。同样,当地的地质构造是否稳定,土壤结构是否坚实,房屋和其他构筑物是否坚固耐震,对于当地的烈度高或低有着直接的关系。影响一地地震烈度的五要素:震级、震源深度、震中距、地质结构、建筑物)。一次地震中

5、,人们往往强调震中(或称极震区)的烈度。汶川大地震发生的原因5月12日下午2:28发生在四川汶川的8.0级特大地震。这次地震的初步结论是:结论一:印度洋板块向亚洲板块俯冲。结论二:是逆冲、右旋、挤压型断层地震。结论三:是浅源地震。地震难预报但可预警防震减灾四个环节地震监测预报-震灾预防-地震应急-紧急救援和重建地震防治理论与技术地震预测预警是减少地震灾害损失和影响的重要手段,现代防震减灾安全观特别强调要关注地震预测预警工作首先,要关注震情监视工作及发展先进的震情监视手段和方法其次,要正确部署震情跟踪工作。建立和更完善科学合理的震情跟踪工作机制。进而,要抓好震情分析和判断工作。不断发展震情分析判

6、断的方法和手段,逐步实现地震预测由经验预测向物理预测的转变。最后,要抓好地震预警工作。提出先实现分区域的地震危险程度的概率预测,向社会公众发出预警,增强公众的防震减灾意识震灾预防这个环节大多是政府行为,一是依法行政。依法管理问题。贯彻执行好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对防震减灾工作非常重要;二是构筑物的科学设防,一些重大工程、生命线工程和易产生次生灾害的工程,必须按抗震设防要求建设;三是重要建筑物必须做好地震安全性评价;四是普及防震减灾知识,提高民众和政府的防震减灾意识;五是震害预测,利用计算机技术确定出不同地区不同烈度下可能的破坏情况,找出地震隐患,进而采取相应措施,消除隐患;六是做好地震保险。

7、工程结构的抗震设防(1)三水准的抗震设防准则 抗震设防的目的:通过抗震设防,减轻建筑的破坏,避免人员死亡,减轻经济损失。 具体通过“三水准”的抗震设防要求和“两阶段”的抗震设计方法实现。 “三水准”抗震设防目标: 第一水准:小震不坏 第二水准:中震可修 第三水准:大震不倒(2)两阶段设计方法 第一阶段设计: 多遇地震作用下承载力验算小震不坏 弹性变形验算中震可修。 合理的结构布置和抗震构造措施大震不倒 第二阶段设计: 罕遇地震下弹塑性变形验算大震不倒 针对特别重要的建筑、地震易倒塌的建筑、有明显薄弱层的建筑,不规则的建筑等抗震设防分类:依据:根据建筑遭受地震破坏后可能产生的经济损失,社会影响及

8、其在抗震救灾中的作用,分为四类。甲类:重大建筑工程和地震时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筑。乙类:地震时使用不能中断或尽快恢复的建筑。如医疗、广播、通讯、供水、供电、供气、消防等丙类:一般建筑。如工厂、学校、机关、商场、住宅等丁类:次要的建筑。如水塔、烟囱、仓库等设防标准甲类建筑 地震作用: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要求,按地震安全性评价结果确定 抗震措施:抗震设防烈度为68度时,抗震措施应提高一度,9度时,抗震设防应比9度更高乙类建筑 地震作用: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 抗震措施:按本地区的设防烈度提高一度考虑。丙类建筑 地震作用:按本地区设防烈度考虑 抗震措施:按本地区设防烈度考虑丁类建筑 地

9、震作用:按本地区设防烈度考虑 抗震措施:按本地区的设防烈度降低一度考虑,但6度不降。 在设防烈度为6度时,除规范有具体规定外,对乙、丙、丁类建筑可不进行地震作用计算。地震应急救助技术和装备指临震应急防御和震后应急抢险救助的各种技术和装备。目前,地震应急救助技术和装备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地震灾情监测与救灾指挥技术; 救灾照明技术; 被压埋人员的搜寻与定位技术; 抢救被压埋人员的技术和装备; 特殊环境下的救灾与救灾机器人; 灾民生活安置的实用技术; 应急防御技术和装备; 震时自动保护技术和装置。气象灾害概述定义:大气对人类的生命财产和国民经济建设及国防建设等造成的直接或间接的损害,被称为气象灾

10、害。特点:种类多范围广频率高持续时间长群发性突出灾情重旱灾的成因自2009年6月开始,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水异常偏暖,出现了新的一次“厄尔尼诺”事件,从而引发大气环流异常,使北方冷空气难以南下影响云南,来自印度洋的西南暖湿气流较弱,致使水汽供应不足,再加上云南本身低纬高原的特殊地理位置的影响,导致了去冬今春持续干旱。 云南是多种季风(东亚季风、南亚季风、高原季风)环流影响的过渡交叉地带,是我国典型的季风气候区,干湿季分明。季风气候形成了云南干旱灾害发生的必然性,不稳定的季风活动又造成了云南干旱灾害发生的随机性。大旱首先必须救急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水利部举行抗旱紧急会议,针对西南地区的抗旱救灾工

11、作,抓紧研究落实五项工作措施。一是进一步加大抗旱救灾的指导力度,在前期已派出30个工作组和专家组的基础上,再由3位水利部领导带队,分别深入云南、贵州和广西等地抗旱一线,指导与协调地方做好抗旱工作。二是进一步加大抗旱救灾的支持力度,在继续加大抗旱资金投入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水利专业技术优势,积极帮助地方勘查水源、应急打井等。洪涝灾害概述洪涝灾害与湿害某一地区、在某一时段内的降水量、地表蓄水量、土壤含水量等比常年明显偏多而对生产造成的危害。按水分过多的程度分类:1:洪灾:包括江河洪水和山洪,一般有突发暴雨或长期的降雨引起,西部也可能由大量融雪引起,沿海可能由风暴潮或海啸引起。2.涝灾:由于雨量过大或

12、过于集中,或农田排水不畅,造成农田或其它植被生长区的地表积水过多,使植物受害的现象。3. 湿害(渍害、沥涝):连阴雨时间过长,或雨水过多,或洪涝灾害之后农田排水不良,使土壤水分长期处于过饱和状态,土壤透气不良,温度过低,作物根系缺氧受到伤害,造成作物生长发育受阻或死亡的现象。因素影响自然原因流域状况降水强度降水强度大,历时长,造成洪水水量大,水位高地面坡度地面坡度大汇水速度加快,有利于洪水形成土壤含水率土壤含水率大植被覆盖率植被覆盖率低水系状况支流多少支流多,特别是扇形水系河道曲直河道弯曲排水速度减慢,容易形成洪水河谷坡度纵向坡度小入海口宽窄入海口狭窄人为原因破坏植被导致流域汇水速度加快,加剧

13、水土流失和河道淤积,使河流水位升高,河床坡度减小,诱发或加剧洪水围湖造田使湖泊对洪水调节能力减弱洪水防灾减灾对策水文分析与设计洪水防洪标准防洪规划防洪减灾主要措施风的等级大风造成的危害分类 1、直接危害 2、间接危害 3、风对飞机飞行安全影响2005年美国新奥尔良风灾风对飞机飞行影响要素雷暴:雷暴区既有电门又有不稳定的大风和暴雨 ;湍流:风切变是风的速度和方向的突然改变,它可以发生在任何高度,而且有时速度极大,甚至可以损害飞机的结构,特别是在起飞或着陆时,风切变可以使飞机的空速和高度迅速变化,造成严重事故。风影响:低速飞机的驾驶员需要考虑风的影响,在起飞和着陆时飞行的速度低,要更多地考虑风的影

14、响,起飞和着陆是迎风进行的,从而提高了飞机的空速,缩短了在跑道上滑跑的距离,增加了安全系数。侧风时的起落,驾驶员必须考虑侧风会使飞机的航迹偏离跑道中心线, 气团:一般目视飞行的飞机要避开热锋,对于仪表飞行的飞机也要绕开热锋形成的强降雨区。 冷锋是由于冷空气移动,它移动的比热空气快,因而带来大风,这种大风在气象上也叫鸣。同时热空气的上升会带来雷雨天气和气流的颠簸,冷锋一般时间较短.防止风灾害的主要对策 建造防风固沙林 建立预报、预警体制 编制风灾害影响区划 加强工程结构的防风设计 针对各地区的风载荷特征研究对流层的特点(015km) 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降低空气在垂直方面的对流很强烈有云、雨、雾、雪

15、等天气现象平流层的特点(1570km)在1530km高度范围,气温特定地保持在-56.5水平,故此范围称“等温层”。3050km,由于臭氧的生成与破坏最为剧烈,出现了“逆温”现象,此高度范围称为“逆温层”。5080km处,气温又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大气再次发生强烈的垂直方向运动,故称“上部混合层”本层除“上部混合物”外,很少有空气湍流,空气基本上保持水平方向流动此层水汽极少,通常没有云、雨、雾、雪等天气现象平流层对飞行的影响1.有利方面:气流平稳、空气干洁、能见度好、飞行阻力小,有利于大型飞机飞行。2.不利方面:发动机效率降低,飞机对操纵的反映迟缓。影响飞行的六大气象要素n 气压、气温、大气密度

16、n 风n 云n 能见度n 颠簸n 结冰灾害天气(飞行危险天气) 雷暴 低空风切变 扰动气流(颠簸) 过冷水滴(积冰)我国四个主要的地质灾害区域1、以地面沉降、地面塌陷和矿井突水为主的东部地区: 成因:平原地形、经济发达、人口稠密2、以崩塌、滑坡和泥石流为主的中部区 成因:山峦起伏、地形复杂3、以冻融、泥石流为主的青藏高原区 成因:海拔高、温度低4、以荒漠化为主的西部区 成因:干旱少雨,自然环境恶劣滑坡要素滑坡体滑坡壁滑坡面滑坡床滑坡舌滑坡裂缝滑坡的防治崩塌的危害1、给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2、对水利工程的危害3、对交通运输线的危害4、崩塌形成的次生灾害崩塌的防治1、遮挡2、拦截

17、3、支挡4、护墙、护坡5、镶补沟缝6、刷坡(削坡)7、排水泥石流的防治预防为主、以避为宜、以治为辅,防、 避、治相结合的方针。(一)生物措施: 泥石流防治的生物措施是包括恢复植被和合理耕牧。 (二)工程措施 泥石流防治的工程措施是在泥石流的形成、流通、堆积区内,相应采取蓄水、引水工程,拦挡、支护工程,排导、引渡工程,停淤工程及改土护坡工程等治理工程,以控制泥石流的发生和危害,泥石流防治的工程措施通常适用于泥石流规模大,暴发不很频繁、松散固体物质补给及水动力条件相对集中,保护对象重要,要求防治标准高、见效快、一次性解决问题等情况。1. 跨越工程:修建桥梁、涵洞从泥石流上方凌空跨越 ,让泥石流在其

18、下方排泄。根据1977年的考察资料,成昆铁路沿线249条泥石流沟共修建桥梁157座,涵洞48座,占全部221项工程的902 。2穿过工程:是指修建隧道、明洞从泥石流下方穿过,泥石流在其上方排泄。这是通过泥石流地区的又一种主要工程形式。据统计,成昆线穿过泥石流共修建隧道、明洞和渡槽16座,占全部221项工程的98。对于隧道、明洞和渡槽设计的选择,总的原则是因地制宜。 3排导工程:排导工程的作用是改善泥石流流势,增大桥梁等建筑物的泄洪能力,使泥石流按设计意图顺利排泄。 泥石流排导工程包括导流堤、急流槽和束流堤三种类型。导流堤的作用,主要是在于改善泥石流的流向,同时也改善流速。急流槽的作用,主要是改

19、善流速,也改善流向。束流堤作用,主要是改善流向,防止漫流。导流堤和急流槽组合成排导槽,以改善泥石流在堆积扇上的流势和流向,让泥石流循着指定的道路排泄,不让淤积。导流堤和束流堤组合成束导堤,可以防止泥石流漫流改道为害。 对于导流堤的布置,堤尾方向与大河流向应力求成锐角相交。泥石流与大河汇流,洪水互相搏击,动能会有很大损失,交角越小,动能损失越小,越容易将泥石流带走,一般地说,交角宜小于45。4拦挡工程:拦挡工程是用以控制组成泥石流的固体物质和雨洪径流,削弱泥石流的流量、下泄总量和能量,减少泥石流对下游经济建设工程冲刷、撞击和淤积等危害的工程设施。拦挡工程包括拦碴坝、储淤场、支挡工程、截洪工程四类

20、。前三类起拦碴、滞流、固坡作用,控制泥石流的固体物质供给。截洪工程的作用在于控制雨洪径流。总的目的是削弱泥石流。 对于防治泥石流的工程措施,常须采取多种措施结合应用。最常见的有拦碴坝与急流槽相结合的拦排工程,导流堤、拦碴坝和急流槽相结合的拦排工程,拦碴坝、急流槽和渡槽相结合的明洞(或渡槽)工程等。防护工程也常与其他工程配合应用。多种工程措施配合使用,比单纯采用某一种工程措施要更为有效,也更为经济合理(三)全流域综合治理 泥石流的全流域综合治理,目的是按照泥石流的基本性质,采用多种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结合,上、中、下游统一规划,山、水、林、田综合整治,以制止泥石流形成或控制泥石流危害。这是大规模

21、、长时期、多方面协调一致的统一行动。综合治理措施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稳 主要是在泥石流形成区植树造林,在支、毛、冲沟中修建谷场,其目的在于增加地表植被、涵养水分、减缓暴雨径流对坡面的冲刷,增强坡体稳定性,抑制冲沟发展。 拦 主要是在沟谷中修建挡坝,用以拦截泥石流下泄的固体物质,防止沟床继续下切,抬高局部侵蚀基准面,加快淤积速度,以稳住山坡坡脚,减缓沟床纵坡降,抑制泥石流的进一步发展。 排 主要是修建排导建筑物,防止泥石流对下游居民区、道路和农田的危害。这是改造和利用堆积扇,发展农业这种原始地球环境初期,不断在板块活动缝周围,被不断推挤扭拉挤压顶了凸起,又不断在运动中被拉伸,并发生球面一块块

22、被撕裂,直至形成一块块小活动板块,能适应自组织产生不匀速自转时,一切剧烈运动和变动的称第一造山运动时期,随着地球温度下降平衡也相应减弱了。 穿越:隧道、明洞从泥石流下方穿过;桥梁、涵洞从泥石流上方凌空跨过;地面变形(沉降、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又称为地面下沉或地陷,是指在一定的地表面积内,由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影响所诱发的地面水平面降低的现象。 做为自然灾害,地面沉降的发生有一定的地质原因,但是,随着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的膨胀,地面沉降现象越来越频繁,沉降面积也越来越大。在人口密集的城市,地面沉降现象尤为严重,最强烈的地面沉降量可达9m。导致地面沉降的自然因素主要是构造升降运动以及地震、火山

23、活动等,人为因素主要是开采地下水和油气资源以及局部性增加荷载。自然因素所形成的地面沉降范围大、速率小,人为因素引起的地面沉降一般范围较小,但速率和幅度比较大。 一般情况下,把自然因素引起的地面沉降归属于地壳形变或者构造运动的范畴,作为一种自然动力现象加以研究,而将人为因素引起的地面沉降归属于地质灾害现象进行研究和防治。地面沉降的成因地面沉降形成的原因主要归纳为两大方面的因素:自然地质因素和人为因素。就自然地质因素而言,一种情况是由于第四纪依赖的新构造运动的影响;另一情况是第四纪沉积物在温度、压力作用下成岩过程中因体积收缩而导致的地面沉降。这种地面沉降具有大区域性,沉降率不超过1mm/a,占总沉

24、降量的3左右。 通常所说的地面沉降主要是人类工程活动引发的或诱发的一定范围内对已有建筑和构筑物破坏严重,甚至危急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恶化城市建筑环境的地面沉陷。1、自然地质因素地表松散地层或半松散地层等在重力作用下,松散层编程致密的、坚硬或半坚硬岩层时,地面会因地层厚度的变小而发生沉降。因地质构造作用导致地面凹陷而发生沉降。 地震液化(振动液化)导致地面沉降。有机质土的疏干引发的地面沉降。洞穴塌陷引发的地面沉降。2、人为因素过量开采地下流体;不合理地开采地下固体矿产;深大基坑工程施工 地表荷载引起地面沉降。地面沉降的危害1、损失地面标高,造成雨季地表积水,防泄洪能力下降,沿海地区抵抗风暴潮的能

25、力降低。2、港口设施失效;3、桥墩下沉,影响航运;4、地基不均匀下沉,建筑物开裂倒塌;5、河床下沉,河道防洪排涝能力降低,影响南水北调等引水工程安全。6、浅层地下水位相对变浅引起一系列环境问题; 7、地面高程资料大范围失效; 8、油田油水井套管上窜影响油田的正常开发; 9、对旅游环境产生破坏。地面沉降的防治1、控沉措施调整开采层次 控制地下水开采量 人工回灌技术引水工程 2、监测预测 3、防治措施 4、避灾措施。火山机构火山口火山通道火山锥火山类型(1)按火山活动状况 死火山;活火山;休眠火山。(2)按照火山口形状 盾形火山(夏威夷); 复合型火山(富士山); 火山渣锥; 熔岩穹丘; 破火山口

26、; 低平火山口; 泥火山。火山灰对飞机的危害(1)一旦飞机误入火山灰云团,其前缘装置包括着陆灯罩和风档就会很快被火山灰刮擦得模糊一片,只需几分钟时间,风档就像毛玻璃一样失去透视性。(2)更严重的是,火山灰会迅速地严重损伤发动机,致使飞机失去动力。火山灰以与设定的推力值成正比的速度侵蚀压气机叶片。(3)火山灰的熔点与颗粒大小有关。颗粒小于50微米时即使在慢车推力下也会熔化,细小的火山灰能很快填入发动机的内腔,并压缩成坚硬的残积物阻碍气流通过。(4)火山灰还会堵塞导流片冷却孔,凝固后阻塞燃油喷嘴,气流被阻塞的叶片限制了喷油嘴对燃油的雾化。火山灰在足够高的燃烧室温度下会熔化,并积聚成玻璃质的残积物这

27、一系列的共同效应使发动机发生喘振,并很快熄火。由于喷油嘴被堵住,重新起动发动机很困难。(5)除此之外。火山灰还会阻塞滑油油滤和皮托管,进入引气系统并污染燃油箱。关于飞机在火山灰环境下运行的维护建议禁飞区:大气中火山灰密度大于 或等于2x10-3克/立方米,并外延60海里的空域。限制飞行区:从禁飞区外边缘起,直至大气中火山灰密度等于2x10-4克/立方米的空域正常飞行区:大气中火山灰密度小于2x10-4克/立方米的空域。火山灰环境下飞机运行的基本原则1、在目视可见火山灰颗粒的大气条件下,原则上禁止飞机地面和空中运行,禁止地面运转发动机。除非政府、局方和公司有特殊要求除外。 2、各型号飞机和发动机

28、厂家提供的、现行有效的持续适航文件,仅适用于在限制飞行区和正常飞行区内运行的、受火山灰影响的飞机和发动机。 3、禁止对运行中遭遇火山灰的各型号发动机进行清除火山灰的水洗工作。因为水洗将导致火山灰积聚在高压涡轮导向器和转子叶片的冷却通道内,导致冷却空气流量的减少,同时火山灰结块后黏附在转子盘毂上也将引起转子的不平衡。 4、对于粘附火山灰的飞机,厂家建议在合适时对其进行清洁工作。在清除飞机表面的火山灰时,应注意保护飞机上的各个开口免遭二次污染;在做缝隙和消音面板等部件的清洁时,应考虑优先使用真空吸尘器;由于火山灰遇水后,会形成弱酸性溶液,因此要保证足够的水量来冲洗整个表面,尤其是窗户和有封严的区域

29、。 5、对于各型号的飞机和发动机在运行中遭遇火山灰的情况,必须通报各飞机和发动机厂家的驻场代表。病态建筑综合征是发生在建筑物中的一种对人体健康的急性影响,是由建筑物的运行和维持期间与它的最初设计或规定的运行程序不协调所引起。原因:一是封闭。在封闭的室内,由于进来的新鲜空气过少,在氧气逐渐消耗的过程中,细菌也在加速繁殖;第二个原因是空调。湿法空调在运转的时候有很多冷凝水,并通过排水管接到外面去,这种环境特别容易滋生军团菌;第三个原因就是装修、装饰材料散发甲醛、苯、氨而导致的化学污染。主要症状:1.眼睛、鼻、喉的感官刺激,包括干燥、疼痛、刺痛感、嘶哑以及来自呼吸系统的音调改变。2.皮肤刺激,包括发

30、红、疼痛、刺痛、发痒以及干燥。3.神经系统,包括头痛、恶心、困倦、劳累、记忆力减退、疲劳。4.非明确的过敏反应,如流泪、鼻涕及非哮喘者的哮喘症状。5.气味或味道的适应性,包括气味或味道的改变、不悦的味道或气味。生物灾害对人类的影响 人口大量伤亡,社会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 社会进步受阻,人类文明遇到危机; 人类信仰出现危机,人际关系和道德价值体系断裂; 影响社会正常秩序,生产、生活陷于瘫痪; 影响政府正常行使管理职能,社会陷于混乱。病原微生物分类是按病原微生物的传染性及感染后对个体或群体的危害程度来划分。共分为四类,其中第一、二类为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第一类:使人或动物发生非常严重疾病的微生物;

31、以及我国尚未发现或已消灭的微生物第二类:使人或动物发生严重疾病,较易在人人、人动物、动物动物间传播的微生物第三类:能引起人或动物发生疾病,但一般不构成严重危害,传播风险有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限,实验室感染后很少引起严重疾病,具有有效治疗和预防措施的微生物第四类:通常不会引起人或动物发生疾病的微生物微生物危害程度分级危害等级:低个体危害,低群体危害不会导致健康工作者和动物致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因子危害等级:中等个体危害,有限群体危害能引起人或动物发病,但一般情况下对健康工作者、群体、家畜或环境不会引起严重危害的病原体。实验室感染不导致严重疾病,具备有效治疗和预防措施,并且传播风险有

32、限危害等级:高个体危害,低群体危害能引起人或动物严重疾病,或造成严重经济损失,但通常不能因偶然接触而在个体间传播,或能用抗生素抗寄生虫药治疗的病原体危害等级:高个体危害,高群体危害能引起人或动物非常严重的疾病,一般不能治愈,容易直接、间接或因偶然接触在人与人,或动物与人,或人与动物,或动物与 动物之间传播的病原体对人类的危害夺取营养:寄生虫在宿主体内生长、发育和繁殖所需的物质主要来源于宿主机械性损伤:寄生虫对所寄生的部位及其附近组织和器官可产生损害或压迫作用毒性和抗原物质的作用:寄生虫的分泌物、排泄物和死亡虫体的分解物对宿主均有毒性作用。超敏反应:寄生虫在宿主体内往往会诱导宿主产生超敏反应,造

33、成组织的损伤。超敏反应一般分为四型,即、型,前三型为抗体介导的超敏反应,型主要是T细胞和巨噬细胞所介导的超敏反应生物污染的传播途径经空气传播 经土壤传播 经水体传播 垂直传播 经食物传播医源性传播 接触传播 生物实验室传播 经媒介节肢动物传播 生物武器传播防止生物灾害的对策进行计划免疫和预防接种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远离疾侵扰搞好环境卫生,营造健康的生活环境应用优化设计技术,打造健康居住环境生物污染控制生物污染管理体系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卫生应急办公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中心)地方各级卫生厅卫生局生产安全事故高发原因1、粗放型的增长方式2、安全监管体系不键全,力度不足 3、企业主体责任不落

34、实 4、安全投入不足5、负责人、安管人员、从业人员安全素质不能适应安全生产要求主要工业事故灾害概述 危险源是可能导致人员伤害或财物损失事故的、潜在的不安全因素。 根据危险源在事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把危险源划分为三大类:第一类危险源 第二类危险源第三类危险源三类危险源的划分规则第一类危险源是指能量载体,或者是危险物质,这是事故发生的物质性前提,它影响事故发生的后果的严重程度,是事故发生的物质根源; 第二类危险源包括物的故障、物理性的环境因素、个体人的失误,这类危险源是事故发生的触发条件、必要条件; 第三类危险源是指不符合安全的组织因素,包括组织程序、组织文化、规则、制度等。三类危险源举例行驶中

35、的汽车,高速行驶的汽车本身就是危险源,里面的汽油等是第一类危险源;司机的违章,汽车的部件失灵,天气不好,能见度比较差,这属于第二类危险源;而安全安文化理念方面缺失,或者是有关的交通规则或者是安全培训缺失、交通安全管理松懈、或者是司机的单位对汽车的维护管理或者是司机的挑选、考核、配备方面的问题危险化学品的分类第一类:爆炸品,指在外界作用下(如受热、摩擦、撞击等)能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瞬间产生大量的气体和热量,使周围的压力急剧上升,发生爆炸,对周围环境、设备、人员造成破坏和伤害的物品。第二类: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指压缩的、液化的或加压溶解的气体。这类物品当受热、撞击或强烈震动时,容器内压力急剧增大

36、,致使容器破裂,物质泄漏、爆炸等。包括压缩、液化、溶解、冷冻液化的气体。 第三类:易燃液体,此类物质在常温下易挥发,其蒸气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第四类: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水易燃物品,这类物品易于引起火灾。 第五类: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这类物品具有强氧化性,易引起燃烧、爆炸。 第六类:毒害品,毒害品指进入人(动物)肌体后,累积达到一定的量能与体液和组织发生生物化学作用或生物物理作用,扰乱或破坏肌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引起暂时或持久性的病理改变,甚至危及生命的物品。 第七类:放射性物质(不属于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管理范畴)第八类:腐蚀品,指能灼伤人体组织并对金属等物品造成损伤的固体或液体

37、危险化学品的危险特性 1.易燃(1)燃点:又称着火点。是液体表面上的蒸气与空气混合物与火接触而发生的火焰能开始继续燃烧不少于5秒钟时的温度。 (2)自燃点:是可燃物质不需火源的直接作用就能发生自行燃烧的最低温度称为自燃点。(3)闪点:又称闪燃点。规定的试验条件下,液体挥发的蒸气与空气形成的混合物,遇火源能够闪燃的液体最低温度(闭杯法)。闪点越低,着火的危险性越大。一般认为:闭杯闪点61的液体为易燃液体。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关于生产场所的火灾危险性分类条件之一根据物质的闪点划分:甲类危险场所:闪点28的液体化学品生产区 乙类危险场所:闪点在2860间 丙类危险场所:闪点602.易爆(1)爆炸(燃

38、烧)的三要素: 发生爆炸或燃烧的三个基本条件是: 可燃物 助燃物(氧化剂) 点火源(2)爆炸极限:是指可燃物质(可燃气体、蒸气、粉尘或纤维尘等)与空气(氧气或氧化剂)均匀混合形成混合物,其浓度达到一定的范围时,遇到明火或一定的引爆能量能立即发生爆炸,这个可发生爆炸的浓度范围称为爆炸极限。爆炸下限: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的最低浓度。 爆炸上限: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的最高浓度。3. 有毒毒性计算所用单位一般以化学物质引起实验动物某种毒性反应所需的剂量表示(如为吸入中毒,则用空气中该物质的浓度表示等)。绝对致死量或浓度(LD100或LC100)半数致死量或浓度(LD50或LC50)最小致死量或浓度(MLD或M

39、LC)最大耐受量或浓度(LD0或LC0)4. 有害是指化学品在生产、使用过程中或者在环境中散布时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有害影响的性质。 腐蚀性酸类:硫酸、硝酸、盐酸、混合酸(王水)。碱类:氢氧化钠等。危险化学品生产的危险性 1.物料危险性大 2工艺过程复杂3高温与高压(低温和真空)4危险源集中5连续作业事故类别分类(按致害原因分类)根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国家标准GB6441一1986)按致害原因将事故类别分为20类: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淹溺、灼烫、火灾、高处坠落、坍塌、冒顶片帮、透水、放炮、火药爆炸、瓦斯爆炸、锅炉爆炸、容器爆炸、其他爆炸、中毒和窒息、其他伤害。

40、火灾概述火灾的概念:火灾,就是由火造成的灾害。公安部、劳动部、国家统计局联合颁发的火灾统计管理管定明确指出:“凡在时间或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所造成的灾害”都为火灾。燃烧:是指可燃物与氧化剂作用发生的放热反应,通常伴有火焰、发光和发烟现象燃烧的发生发展应具备的三个必要条件:一定数量或浓度的可燃物一定数量的助燃物一定能量的点火源火灾特征突发性、多变性、瞬时性火灾危害毁坏物质财富、残害人类生命、破坏生态平衡、造成环境污染、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火灾原因分析(一)电气(二)生活用火不慎(三)违反安全规定(四)吸烟(五)放火(六)玩火(七)自燃(八)其他火灾分类(可燃物的类型和燃烧特性)A类:指固体物质火灾:

41、木材、煤炭、棉毛麻、纸张B类:指液体火灾和可熔化的固体物质火灾:煤油、柴油、原油、甲醇、乙醇、沥青、石蜡C类:指气体火灾:煤气、天然气、甲烷、乙烷、丙烷、氢气D类:指金属火灾:钾、钠、镁、铝镁合金E类:带电火灾F类:烹饪器具内的烹饪物火灾:动植物油脂放火现场的基本特征1、多个起火点:起火点之间无蔓延关系、呈交错状,不是飞火、爆燃、过负荷等原因起火。2、起火点的位置奇特:该位置原来无起火源、不具备其它火源引起着火的条件,该处隐蔽不易被发现。3、有明显的破坏痕迹:如将门窗锁死、扣死等,破坏消防或通讯设备,打破门窗玻璃,撬开保险柜和文件柜等。4、现场中有放火遗留物:如液体燃烧痕迹、油棉花、火柴杆、汽

42、油瓶、火绳等。5、现场原有火源的位置变动:如将电熨斗、电炉子、火炉子故意放到易燃物上。6、现场原有可燃物的位置变动:如将会计室的废纸篓放到账簿柜边,打开液化石油气罐角阀等。7、现场破坏大、物证分散:放火者将放火物证故意消毁、远抛等。8、有的现场有被害者的尸体处方式建筑防火设计定义: 处方式建筑防火设计:按照传统建筑防火设计规范对建筑物防火分类及其对防火设计的明确要求,对建筑防火系统进行设计的工程。 处方式防火设计评估:按照按照传统建筑防火设计规范对建筑物防火分类及其对防火设计的明确要求,对建筑防火系统设计进行评估。特点: 一般是指根据火灾事故的发生、发展和扑救等经验教训和火灾科学研究试验等消防

43、实践总结出来的,并经不断修改完善的一套有明确防火设计措施和各种具体的设计参数要求的规定。 优点:是清楚明了、简单易行,对设计和验收评估人员的要求不高,能够满足大多数规模或功能等要求较简单建筑的设计与设计监督需要。 缺点:是它使建筑设计千篇一律,不利于新消防技术和产品的采用、很难满足技术进步的要求,并且无法确切地知道人们认为安全的具体指标到底是多少、为满足这种安全的建设投入与所能达到的安全性能水平之间具有多高的投资效益比。性能化防火设计的兴起定义: 性能化设计:针对特定建筑对象的消防安全目标,运用消防安全工程学原理,采取计算机模化或数理推算的方法,并结合实验方法,确定合理的消防安全设计。 性能化

44、评估:采用确定性或概率方法,基于消防安全工程学的逻辑关系,对已设计或现有的建筑对象,结合其消防工程体系的合理性、实用性,数值化地分析论证其火灾危害与风险。特点: 只确定建筑要达到的总体目标要求或设计性能水平,规定一系列性能目标和可以量化的性能准则和设计准则,一般附有一个指导设计的技术文件。设计人员或其他规范执行者根据设计对象特点,按规范要求,采用“处方式”规范或以性能为基础的设计和评估方法来完成认为可以接受或能够取得最低规定安全水平的设计。在大多数情况下,规范不明确规定某项解决方案,而是确定能达到规范要求的可接受的方法。 可以针对不同的建筑物确定不同的安全水平,能使设计者或监督者具有自由发挥的

45、较大余地,解决“处方式”规范中存在的大部分问题,但对于规范使用者而言则要求经过专门的严格训练,并要有不同建筑物的火灾大小数据以及大量建筑材料的燃烧特性数据、专门的设计和评估工具等作为支撑。性能化设计和处方式规范的关系两者的目标是一致的,可以相互验证;两者各具特点:指令性的简捷、明确,便于操作,可直观理解,运用成本低。性能化的演绎、推理,可以模化,需要理解力,运用成本高。两者将长期互补共存。性能化适应于新型的、特殊的建筑设计与评估;指令性适用于一般的、普遍的建筑设计与评估。两者可相互变化。性能化的归纳,总结成律可作为指令性。指令性的细化,数理表述可化为性能化。安全经济学与灾害经济学的区别和联系联系:安全经济学与灾害经济学二者不仅通用经济学的一般原理,而且安全经济学及灾害经济学也通用了安全学的某些一般原理、原则和方法。 区别:灾害经济学是一门研究灾害预测、灾害防治和灾害善后过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社会经济关系的学科,是一门经济科学体系中的特殊学科,侧重宏观性、区域性的自然灾害等领域;安全经济学科是安全科学领域的一门新兴的学科,它以经济科学理论为基础,以安全工程技术活动和安全生产为特定研究领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