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立作文导写_第1页
站立作文导写_第2页
站立作文导写_第3页
站立作文导写_第4页
站立作文导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站立”作文导写一、作文题: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有部电影叫站直了,别趴下,站立,是一种姿态,也是一种信念。请以“站立”为题目,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二、作文导写1、题意理解反向理解:    表层:不趴着、不弯腰、不低头、不下跪;    引申:不卑微,不屈服,不猥琐,不认输,不放弃    提升:不自轻自贱,不俯首帖耳,不卑躬屈膝,不人云亦云正面理解:有坚定信念,有坚强意志,有高远境界,

2、有独立人格,有高尚气节,刚直,伟岸,方正,不屈不挠,顶天立地,堂堂正正,    可从中任选一种理解来立意展开,如“一个人不匍匐在这个世界上,他才能看得更多,看得更远,看得更清晰、更透彻,才能在纷纭错综的世界里,以站立的姿态给自己博得高远的人生境界。”2、立意角度 从内涵角度    精神站立(灵魂站立)、思想站立、人格站立、文化站立、意志站立 从主体角度    民族站立:在历史中的站立,在世界中的站立,在时代中站立    官员站立:直官、廉官;贪官,庸官,媚官

3、0;   文人站立、军人站立、百姓站立从背景角度    在困难中站立、在人生中站立、在世界站立、在历史站立3、展开角度(1)为什么要站立?    站立是一种气节,能够彰显人的精神高度    站立是一种意志,能够检验人的心理强度    站立是一种境界,能够拓展人的心灵广度(2)怎么站立?    在困境面前不退缩    在强权面前不低头    在物欲面前不迷惑(3)哪些不

4、属于站立?    犬儒(对比大儒、鸿儒)    大丈夫能屈能伸(对比:大丈夫头可断,血可流,灵魂与尊严不可丢)    好死不如赖活着(对比:宁可站着死,不愿跪着生)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对比:粉身碎骨浑不怕,只留清白在人间) 引中国文化中的元素,很能引起人共鸣。如“这是一个盛产犬儒的时代,许多人已经忘记了站立的姿态。” 2、材料举隅    民族站立:奥运、地震、神七    官员:司马迁(以站立于历史中);魏

5、征(以站立于帝王之前);林则徐(以站立于外敌面前)    文人:孟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     胡风:江青为了打倒周扬,派人去狱中找胡风.跟胡风许愿,只要胡风写批判周扬的文章,就给他平反,并用文化部长的位子来诱惑胡风.胡风听完来意,大骂来人,并说:“我和周扬是学术观点不同,而姚文元纯属胡说八道。”    老舍 : 以自己生命的代价,来讽刺人类最低级的行为.    朱自清:宁死不吃外国的救济粮. 民族气节

6、冲霄汉,文人傲骨蔑冬梅.    伯夷、叔齐:商亡后隐居首阳山,决心不食周粟。     嵇康:西晋大音乐家、“竹林七贤”头面人物嵇康宁可被斩首洛阳东市,也不为司马氏王朝所用,临刑前还当众演奏了他的拿手保留曲目广陵散。     东晋诗人陶渊明(陶潜):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     唐朝诗人李白:“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尝沉醉殿上,引足令高力士脱靴”,“戏万乘若僚友,视侪列如草芥”。他高扬人格,宣称“君不能狸膏金踞学斗鸡,坐令鼻息吹虹霓”,高歌“安能

7、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郑燮:号板桥,乾隆元年进士,做过山东范县和潍县知县,后因请求赈助农民而得罪豪吏,告疾罢官归,“掷去纱帽不为官”,居扬州以诗书画自适。     鲁迅:  “横眉冷对千夫指”,频频向反动当局和一切恶势力挥去他的“投枪”。他那不为权势为国为民坚持真理的傲骨简直是金石铸成的。     梅兰芳: 蓄须明志,不为日寇演戏。4    在清朝的雍正、乾隆时期,文网之酷虐远远胜过电网,仍有不少文人挺着脊梁,硬着腰骨,私修“明史”,刊

8、刻怀念故国,感伤黎庶的诗文,尽管他们深知那样做的后果会是脑袋搬家,甚至灭族,鞭尸;    在明朝,东林党人和复社诸君子铁肩担道义,挺身而出,与阉党(以魏忠贤、阮大铖为首)作悬崖上的殊死搏斗,头颈之硬,脊梁之挺,直把杀身视为等闲事,哪有半点精神的阳痿?    在宋代,有苏东坡等一大批文人虽贬落至死,也不改初衷,那时的文人,更重要的身份是文官,是“一官二吏”的高阶层,倘若他们的言行只受利益原则的单向驱动,就很容易抹杀良知,丧失骨气。但他们坚持不同政见,在“聪明人”看来,那纯粹是吃饱了饭撑的,跟自己闹别扭,找难受,犯得着吗? &#

9、160;  在大唐,有韩愈那样批龙鳞、捋虎须的文人,爱佛骨胜过爱真理的宪宗皇帝他也敢惹,你说,他的脊梁是不是铁打的?是不是淬火加钢过?    在“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曹魏末期,嵇康竟敢特立独行,“非汤武而薄周孔”,无异于往狠里给司马昭那张马脸猛挥一记钩拳,你说,他是不是天地间屹然不倒的英物?    在西汉,司马迁仗义直言,为身陷匈奴的李陵说了几句公道话,触犯了盛怒的暴君汉武帝,为此,他献出了中国文人最具雄风的两颗睾丸,良种没了,后世的文人便一茬不如一茬。太史公个人肉体惨遭去势,够可悲够可痛的了,但他精神的火种并未因此熄灭,

10、这又是中华民族的大幸。     喜欢披览历史载籍的读者,不难得出一个显明无疑的结论:历朝历代,强颈都斗不过快刀,骨头都挡不住斧头,批判的武器都敌不过武器的批判,从来如此,未曾有过什么例外,这就足以见出封建专制这台“绞肉机”对知识分子的独立人格具有何等强大的杀伤力。但任何时代都不可缺少硬气的“傻子”,因为这样的“傻子”才代表着民族的良知,这样的“硬气”才是民族的元气。在相对蒙昧的群落中,值最高的人,不被当成疯子,即被当成异端,作为不合群的另类,他们的命运如出一辙,不死于有形的刀斧,也会死于无形的棍棒。     有高于

11、一世之才,却无高于一世之命,这不仅是屈原的悲哀,贾谊的悲哀,也是所有中国优秀知识分子的悲哀。他们惟有甘死如饴,经由“死亡”那面镜子,欣赏生命的另一种存在方式精神所许诺的永恒,才能得到来自天堂的慰抚。文天祥在正气歌中朗然相告:“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优秀的知识分子,无论他们是自杀,还是被杀,作为谁也无法剥夺的遗产,那股丰沛的浩然之气都会成为后世精神的“氧泵”和“氧仓”。   文天祥的被杀实际上也是自杀,他完全可以不死,他甚至还可以“活”得比以往更“风光”更“体面”。但他只求速死,不肯自玷自污,甚至发出了“鼎镬甘如饴,求之不可

12、得”的喟叹,那宏音巨响,让无知的草木听了也会为之凛然一惊。在“君降臣不降”的文天祥身上,我再次看到了中国古代优秀知识分子精神极端孤洁的那一面。死神将文天祥的物质生命推入了深不可测的黑暗和虚无,但死神并非万能,文天祥的精神生命超逾了死神的管辖地带,它为苍凉阴暗的人世间留下了一抹刮擦不去的亮色和暖色。陆秀夫背着南宋最后一位小皇帝赵昺跳入惊涛骇浪的大海,换了文天祥,他也会这样做,做得同样干净利落。你别说,他们陪着一个什么也不懂的小把戏去死,陪着一身鸡皮的没落王朝去死,不值得;要知道,文天祥和陆秀夫这两位同科进士,他们不仅作为爱国者而死,也作为孤洁的知识分子而死,非此一死不足以明心见志。 &

13、#160; 到了民国十六年(1927年)六月二日,大学者王国维自沉于颐和园鱼藻轩附近。他遗书的开头四句无疑是其自沉原因最准确的揭秘,“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经此世变,义无再辱”,他所说的“世变”,即是世道人心的大败坏大沤臭。“义无再辱”这四个字不简单,它涵盖了死者全部的隐痛和决心。几千年来,力求精神孤洁的中国优秀知识分子之所以选择自杀这种极端决绝的方式告别人世,几乎都是因为“义无再辱”。知义者必勇,知耻者必勇,勇于赴死,绰绰有余。顾炎武在日知录·廉耻一则中说:“士大夫之无耻,是谓国耻。”这句话无异于一记警钟,听不进去的人是无可救药的。   近、现代史上,陈

14、天华1905年自沉于日本海,杨笃生1911年自沉于英国利物浦出海口,梁济1918年自沉于积水潭,王国维1927年自沉于颐和园,朱湘1933年自沉于黄浦江,我列举的显然不是自沉者的全部,那将是一张长到令人惊悚的名单,仅仅只是这几位,就足够风云变色了。   作为革命家,陈天华看到自己的国家已堕落至毫无尊严,革命战友缺乏团结,不思进取,他义无再辱;作为学者,王国维看到乱世里学术衰颓,学者命如草芥,他义无再辱;作为诗人,朱湘看到人生的悲辛和人心的冷酷,他义无再辱。在自沉者看来,“义无再辱”的标牌背后站着的首席代表绝对不是凶恶的死神,而是安乐天使。当肉体的保存和精神的救赎发

15、生避无可避的巨大冲突时,绝大多数人会选择前者,放弃后者,因而向环节动物(蚯蚓之类)学习,钻到板结的土壤里去,“雪藏”起来,以保存生命为第一要务。但某些优秀的知识分子会毅然选择后者,放弃前者,让肉体下沉,让精神拔地飞升。     受辱,受辱,不断地受辱,不断地退让,直退到“义”字的临界线,他们的内心才悲愤地呐喊道,够了,够了,我不能再忍受这样的污辱!于是,他们选择了与“天下之至刚”的暴政恰成鲜明反比的“天下之至柔”的井水、湖水、河水、江水或海水,作为生命的归宿。仅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义无再辱”的“义”攸关千钧一发的尊严。   

16、;  无论是在政治的“高压氧仓”中,还是在日常生活“腐臭阴暗的地下室”里,义无再辱的中国文人选择了死亡,便选择了自赎和解脱之路,这是最佳选择吗?除此之外,他们显然还可以选择更英勇的抗争,进入“活的炼狱”,给自己的精神一个在泪水中泡三回,在血水中浸三回,在碱水中煮三回的历险的机会,活得正直,活得坚强,活得刚毅,像太史公那样,即使被皇帝阉了,含奇耻忍大辱,也要在竹简上刻完一部煌煌史记,把那一耳括子重重地扇回去。中国知识分子多数是在封建思想耳提面命的“训导室”中长大成人的,谁来为这批“弄坏了坯子的大愚若智者”启蒙?才真叫棘手的问题。至于给他们酥脆的骨骼补“钙”,虽也要紧,还在其次。

17、0;   元朝统治者给汉族文人一个“八娼九儒十丐”的定位,对此,后代文人一直很不服气,可少数人的努力并不能使整体面貌发生根本改观,奈何奈何?!我忽然想起明末的钱谦益,此公甘心下跪,甘心媚敌,作清朝的降臣,倒是他的枕边美眉侠妓柳如是深明大义,奋身投水自沉,身虽获救而心已死。那些缺乏独立人格的知识分子,是该掩面羞煞的,他们每逢生死关头便乐于认贼作父,视仇为亲,有奶就是娘,出卖色相的妓女也远比那些出卖灵魂的龌龊之辈要高贵得多。     向义无再辱的死者致敬吧,他们至少不是最终的妥协者和屈服者,不是那种一边舔着强权者的屁股,一边吧哒着“幸福”

18、舌头的狗子!站立(议论性散文)    随着时间的罡风,擎一把火,我来了,我站在历史的岸边眺望那茫茫沧海:大浪淘沙,谁主沉浮?总会有那么一些人屹立在汹涌的波涛中,任时光穿梭,任沧海桑田,永不改站立的姿态。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岁月有痕,誓言无声。昂扬志气撑起铮铮铁骨。视钱如粪土,视权贵如烟雾,高声喝道:“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道出李白的豪情万丈,不为强权所折腰,不为权势所折服。决然的站立在奸佞面前,直到奸佞为之屈膝,为之汗颜。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困难何惧,灾难何

19、妨,心无畏惧,心怀信念,坚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站立从此放射出璀璨的光芒。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山东大汉手举铜琵铁琶,迎着凛凛寒风高唱“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巨浪排空,惊涛拍岸,波涛怒吼。苏轼站立在寥阔江边,遥想周瑜羽扇纶巾,谈笑间,见曹军灰飞烟灭。何等豪情,何等壮志!虽连遭贬职,虽黑暗朝廷混沌不堪。却道“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仍能豪情不减,仍能坚定自己,毅然地站立在风浪巨口,乘风破浪。举世皆浑我独清     菊香两岸的汩罗河畔,汹涌着悲愤,呼喊着不屈。“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

20、独醒” 力求精神孤洁,非此一死不足以明心见志,屈原划破寂寥的长空,画出一道惟美的弧线,汩罗河从此有了圣洁的灵魂。屈原从此站立在历史的峰顶,坚毅地昭示着世人。     我踮起脚尖,眺望着历史的浪涛。明白了浪愈猛,心愈坚,不朽的站立,不朽的姿势,撑起伟岸的一片天。站立(议论性散文)    龙吟百川,阵阵清啸传于四野;凤舞九天,声声长鸣激荡重霄。曾几何时,龙不过是清水之底伶俐的小鱼,凤不过是寿之将至衰老的病禽。但龙门下急流中的奋进,烈火焚身时的坚守,让它们写下一段不朽的神话。逆境之中,它们选择站立,选择不屈,终于成就属于自己的辉煌

21、。    我想起金雕这种猛禽的成长史。金雕将巢筑在悬崖之上,当雏鸟羽翼渐丰,父母便将其撵出安乐窝,并用利爪攻击子女的翅膀,只有那些在接连不断的攻击下向上振翅的孩子,才能像父辈一般,以天空为自己的王国。其余的,要么命丧黄泉,要么终其一生在地面上彳亍,眼巴巴望着自己的兄弟姐妹翱翔蓝天。    耳边时常回想着士兵突击里A大队队长袁朗的训话:“没有人帮你们,你们得靠自己,从这里走出来的,才是我要的人。”袁朗便是那金雕的父母,他手下的士兵,则是那群小金雕。“老A”的考验固然无情,固然残酷,与以往的所有部队不同,这里没有理解、没有关爱,只有冷血、

22、只有训练,袁朗为了锤炼队员,让所有的人学习在最没有希望、没有依靠的环境中依然能够生存、能够完成任务,打造符合现代化作战要求的军人群体。我在他们中间看到了许三多,看到了吴哲。逆境中,他们未曾放弃,终于成为优秀的兵王。虽然故事是虚构的,但我相信,有这么一种站立起来的勇气,有那么一群屹立不倒的战士。无论是“老A”,还是“老步”,“站立”二字,永远是现代军人的“兵道”,永远是现代人值得学习的精神。    站立,让人类最终从动物界分离出来,正是因为几百万年前,祖先们无数次在洪水猛兽前不低头,勇敢前进,人类最终形成新的物种。    站立,让我学会

23、坚忍,学会不屈,学会承受。    我不禁想起西风下不住悲吟的才女李清照。国破了,家没了。就像一株繁华的海棠,如今已是绿肥红瘦,风华不再。而她,一介女流,却顽强地站立者,远甚那些苟且偷安,终日听歌赏舞的达官贵人。她说:“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去了几重悲伤,去了几重离愁,在那个摇摇欲坠的时代,她用一生诠释了“站立”。正如其笔下长盛不衰的秋菊,笑对西风,在百花凋零之际,依然站立。而她,也终究成为诗人群体中一颗耀眼的明星。    一生的站立,成就了她的辉煌。生命的姿态千姿百态,而我,只选择站立。尽管可以坐下,尽管有时也想躺下,但是,我都宁

24、愿站着,宁愿用我一生不变的姿势去破译人生的哲理。或许,人生少有壮举,但屈膝还是昂首,倒下还是傲立,却多是因了我们内心的选择。    选择站立。只有站着,才能看得更远。    选择站立。只有站着,才能超越自我!    选择站立。只有站着,才能尽览风光。    站立是一种姿势,一种使命,更是一种信念。站  立(议论性散文)   “站立”一词实为有趣。“站”字除去声旁留下的也是一“立”字。而这“立”却又是如何一种形象?   

25、;“立”的对面可以是“跪”。当年阿Q先生颇懂下跪之道,“革了一命”后进了班房,看到那些“满脸横肉”且“怒目而视”的人,猜度其背后一定有些来历,这膝关节就非常舒服的宽松了下来,跪着以仰视那些头头们,以乞得一口嗟来之食。阿Q先生恐怕再没机会领略“站立”的神气了,因为他那低垂的脑袋恰好成了头头们踏在脚下一抔黄土。    虽然鲁迅先生呐喊既而彷徨,一把匕首毫不留情地剥开国民之沉疴痼疾。而聪明的中国人非常懂得遗忘的艺术:遗忘传统,遗忘教训,遗忘耻辱。若问中国现在是哪一世,我也不了然,可新时代的阿Q倒是随处可见。君不闻“大一级,压死人”之类的话,不就是落后的封建思想

26、体现吗?那种见到上级就点头哈腰,唯恐跪之不及的人实在是见得多了。    膝盖可以如此跪下来的人,其灵魂必定是可以轻易屈服,其人也一定是一个站不正立不直的软骨头。汲汲于名利的跳梁小丑可以奴颜婢膝,而一个民族若是如此岂不呜呼哀哉?    然而历史并不总是一味让人扼腕叹息,当顾宪成傲然屹立解去印绶,东林党人义愤填膺抨击专制的时候,当梁漱溟从容面对红卫兵“打砸抢”,笔耕不辍的时候,我们方可看到几个“站立”着的中国人形象。    若是违背皇帝意见,那可是杀头之罪,可偏偏顾宪成敢于“披龙

27、鳞,逆圣听”,更可贵的是,他不但要自己站得直,而且敢于组织力量和腐败的政权斗,敢于向专制向权威说“不”。现代的梁漱溟同样是灵魂屹立,直立不屈地穿过那不堪的岁月。“又红又专”的红卫兵们蜂拥闯进梁漱溟家中,砸古玩器物,烧毁其手札和珍贵书籍。院子里烧了几天,既而又拉他游街。面对这样的凌辱,他没有屈服。他说:“什么都可以夺掉他,但是这个志却没法夺掉!”这个“志”就是昂首挺立,笑对一切牛鬼蛇神的大志!    国学大师陈寅恪曾说,要“脱心志于俗谛之桎梏”,也就是要具有自由的意志和独立的精神。“唯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很多中

28、国人缺乏的就是这样一种灵魂独立的特质。我相信,只有特立独行,才可傲然屹立于天地之间。    存一点浩然气,领千里快哉风。大丈夫与其跪着生,何如站着死?站立(议论性散文) 松柏苍翠的岳飞墓前立着秦桧等人的雕像,无辜白铁铸就的佞臣猥琐地跪着,墓里躺着九百年前就义于风波亭的岳将军。瞻仰的人们恭敬地站立并鞠躬,唾骂着铁像,欲将其砸烂而后快。    岳飞在人们心中永远是“怒发冲冠,凭栏处”的守望者,“还我河山”直捣黄龙的急先锋,历史和演义将他的形象一次次地屹立在人们心中。想起臧克家的那句话,我便有了这样的感慨:  

29、  有的人倒了,他还站着;有的人站着,却已经倒了。    霍元甲倒在了比武的擂台上,但精武会依旧站立着。“东亚病夫”的木牌已被他踢烂。他身后站立起来的是渐已醒的东方巨龙。    董存瑞手托炸药包,昂首挺立在敌人的碉堡下,他倒了,也许粉身碎骨了,但为什么脑海中总会浮现他那永恒站立的模样?    站在朝堂之上的重臣,你依旧要对你的主子奴颜婢膝,匍匐山呼万岁;李白却“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陶潜却“不为五斗米折腰”。游侠与隐士挺直了腰板,站立在自我缔造的境界。  &#

30、160; 煊赫一时的权臣奸相颐指气使,即使立些生祠,树些高大站立的雕像,魏忠贤等辈还不是留得千古骂名,永远被丢弃在历史的垃圾堆里?而北海持节的苏武,过零丁洋的文天祥,他们必将永远昂立在忠臣名士的山巅。    在喜马拉雅山麓,暗流涌动着一股分裂破坏的气息,流亡的达赖策划着多次阴谋。藏独分子不仅活动在西藏之地,还出现在火炬传递的路途。他们猥立在角落,他们混迹在人群,以企图抢夺和平的火炬,无法站立的金晶用她的柔弱的身躯保卫着神圣的火种。那一刻,那残疾的女孩站立起来了,那一刻阴谋化作灰烬,消失在民众的愤激中。    伟大与渺小、永恒与短暂、站

31、立与倒下,在历史与现实不停上演。立功立德立言是为不朽,忠诚骨气奉献是为永恒。作为个人,他们这般,便是永世不倒,万古站立的;作为民族,拥有这样的个体,便将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伟大而永恒!                                       站立(小小说)      失去两条腿后,他最痛恨听到的两个字就是“站立”。以前读阿Q正传,阿Q因是癞痢头,忌讳“秃”、“光”、“亮”这一类字词,自己还觉着好笑。现在事情落到自家身上,总算明白阿Q的这点忌讳是够辛酸的了。    院子里春日迟迟,是个欲眠已酣未饮先醉的好天气。有个小孩在学走路,虽有学步车的帮忙,但摇摇晃晃,站立不稳。年轻的母亲在旁鼓励着,孩子兴奋得满脸通红。    “你也是这么学会走路的。”    父亲不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