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史教案宋代元代_第1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7/5/5af09291-2f97-4be2-a5f0-419fcab075bf/5af09291-2f97-4be2-a5f0-419fcab075bf1.gif)
![中国文学史教案宋代元代_第2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7/5/5af09291-2f97-4be2-a5f0-419fcab075bf/5af09291-2f97-4be2-a5f0-419fcab075bf2.gif)
![中国文学史教案宋代元代_第3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7/5/5af09291-2f97-4be2-a5f0-419fcab075bf/5af09291-2f97-4be2-a5f0-419fcab075bf3.gif)
![中国文学史教案宋代元代_第4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7/5/5af09291-2f97-4be2-a5f0-419fcab075bf/5af09291-2f97-4be2-a5f0-419fcab075bf4.gif)
![中国文学史教案宋代元代_第5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7/5/5af09291-2f97-4be2-a5f0-419fcab075bf/5af09291-2f97-4be2-a5f0-419fcab075bf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吉林警察学院教师教案(2012 2013 学年第一学期)课程名称: 中国古代文学 课程编号: 17111620 年级专业: 2011级 开课系部: 中外语言系 开课教研室: 文秘教研室 任课教师: 汪楠 吉林警察学院教务处制课程教学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中国文学史总学时数48理论学时48实践学时任课教师汪楠职 称助教课程性质必修课公共基础课( );专业基础课( );专业主干课( )选修课限选课( );任选课( )考核方式考试( );考查( )学分 3授课对象年级:2011 专业:中国文学史 共 1班教材及参考资料1.中山大学中文系:中国文学通史,中山大学出版社,1999年。2.白本松:简明中国文学
2、史稿,河南大学出版社,2007年。3.朱东润: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课程简介中国古代文学是中文系语言文学专业基础课程,为必修课。本课程的教学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引导学生较全面地了解中国古代文学发展演变的历史过程,掌握关于各时期代表性作家、风格流派、经典作品、文学思潮等系统知识,并在必要的范围内增进对中国历史和思想文化的认识。通过学习,使学生不断提高文学、语言修养和审美情趣,提高阅读、分析、鉴赏古代文学作品的能力,并进一步提高对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理解,以求有益于学生的人格培养,为其将来从事社会文化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积极鼓励学生发扬独立思考的精神,培养学生对
3、学术研究的兴趣,以促使一部分学生在本专业领域得到进一步的深造和发展。 课程内容与学时分注:表中( )选项请打“”注:表中( )选项请打“”配主要内容(章专题)学时分配讲授实验练习讨论录像外请参观宋代文学28元代文学202 中国古代文学 课程教案授课时间第 7 周课 次第 1 次章 节名 称总绪论授 课方 式理论课( );实践课( );习题课( );其他( )教学时数2教 学目 的要 求通过学习,使学生从宏观上了解宋代文学在整个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和特征;理清宋代文学的发展脉络。教 学重 点难 点教学重点:宋代文学的发展脉络。教学难点:宋代文学在整个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和特征。教 学方 法手
4、 段讲授法,辅之以多媒体课件教学内容课堂组织第一节 高度繁荣的文化及其对诗文的影响一、崇文抑武的国策 二、理学思想对文学的影响 三、文以载道说的盛行 第二节 忧患意识与爱国主题的弘扬一、忧患意识对文学家的影响 二、民族矛盾激化的历史背景 三、爱国主题的弘扬第三节 宋代作家的性格特征和审美情趣一、儒释道三家思想的有机融合 二、社会责任感与个性自由的整合 三、新型的文人生活态度 第四节 城市的繁荣与词的兴盛一、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与城市的繁荣 二、士大夫的优裕生活与词的兴盛 三、社会的广泛需求对词人创作热情的刺激第五节 宋代文学的独特成就与历史地位一、宋代古文对唐代古文的继承与发展二、宋诗对唐诗的因
5、革三、宋词在词史上的巅峰地位 运用讲授法,辅之以多媒体课件导入新课、让学生对该门课程的授课内容及授课方式有基本的了解,然后进行重点和难点内容的讲解、提问、作业布置及对本节课的归纳总结等。讨 论练 习作 业1. 宋代文学的发展脉络。教 学后 记 中国古代文学 课程教案授课时间第 7 周课 次第 2 次章 节名 称第一章 宋初文学授 课方 式理论课( );实践课( );习题课( );其他( )教学时数2教 学目 的要 求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宋初三大诗歌流派的特点,以及寇准、王禹偁等人的小令词。教 学重 点难 点教学重点:宋初三大诗歌流派的特点。教学难点:寇准、王禹偁等人的小令词。教 学方 法手 段
6、讲授法,辅之以多媒体课件教学内容课堂组织第一节 宋初的散文和复古思潮一、王禹偁等人的散文二、柳开、穆修等人的复古思想第二节 宋初白体诗人和王禹一、宋初的馆阁唱和之风和白体诗风的流行 二、王禹偁诗中的新气息第三节 宋初的晚唐体诗人一、专学贾岛、姚合的九僧诗 二、林逋等隐逸诗人 三、身份独异的寇准第四节 西昆体的盛衰一、西昆体酬和集的成书 二、西昆体的艺术特征 三、西昆体的盛行 四、西昆体衰微的原因运用讲授法,辅之以多媒体课件,首先复习旧课内容,然后导入新课、进行重点和难点内容的讲解、提问、作业布置及对本节课的归纳总结等。讨 论练 习作 业1.宋初三大诗歌流派的特点。教 学后 记 中国古代文学 课
7、程教案授课时间第 8 周课 次第 3 次章 节名 称第二章 柳永与北宋前期词风的演变授 课方 式理论课();实践课( );习题课( );其他( )教学时数2教 学目 的要 求通过学习,使学生从宏观角度了解北宋前期词风的演变,掌握柳永词的新变。教 学重 点难 点教学重点:柳永词的新变。 教学难点:北宋前期词风的演变,。教 学方 法手 段讲授法、讨论练习法,辅之以多媒体课件教学内容课堂组织第一节 对五代词风的因革一、闲雅而有情思的晏殊词 二、因循中求变的欧阳修词第二节 开拓词境的尝试一、独辟蹊径的范仲淹词 二、贴近日常生活的张先词 三、向诗风靠拢的王安石词 第三节 柳永词的新变一、慢词的发展与词调
8、的丰富 二、市民情调的表现与俚俗语言的运用 三、铺叙与白描羁旅行役之感与抒情的自我化运用讲授法、讨论练习法,辅之以多媒体课件,首先复习旧课内容,然后导入新课、进行重点和难点内容的讲解、提问、作业布置及对本节课的归纳总结等。讨 论练 习作 业1. 柳永词的新变。2. 北宋前期词风的演变。教 学后 记 中国古代文学 课程教案授课时间第 8 周课 次第 4 次章 节名 称第三章 欧阳修及其影响下的诗文创作授 课方 式理论课( );实践课( );习题课( );其他( )教学时数2教 学目 的要 求通过学习,使学生从宏观角度了解王安石等人的散文及诗歌创作,掌握欧阳修、梅尧臣、苏舜钦的诗歌创作。教 学重
9、点难 点教学重点:欧阳修、梅尧臣、苏舜钦的诗歌创作。 教学难点:王安石等人的散文及诗歌创作。教 学方 法手 段讲授法、讨论练习法,辅之以多媒体课件教学内容课堂组织第一节 欧阳修的散文、辞赋和四六一、欧阳修的文坛领袖地位 二、欧阳修的文学革新主张 三、欧阳修对西昆体和太学体的矫正 四、体裁完备与功能的加强 五、平易纡徐的文风第二节 欧阳修、梅尧臣、苏舜钦的诗歌一、欧阳修诗中的议论及其平易的风格 二、梅尧臣开拓诗歌题材的深度对宋诗艺术的先导作用 三、苏舜钦诗的奔放直率风格第三节 王安石等人的散文一、王安石散文简洁峻切的风格 二、曾巩散文平正周详的风格第四节 王安石的诗歌一、早期诗风的特点 二、王荆
10、公体及晚年诗风向唐诗复归 三、王令的诗运用讲授法、讨论法,辅之以多媒体课件,首先复习旧课内容,然后导入新课、进行重点和难点内容的讲解、提问、作业布置及对本节课的归纳总结等。讨 论练 习作 业1. 欧阳修、梅尧臣、苏舜钦的诗歌创作。教 学后 记 中国古代文学 课程教案授课时间第 9 周课 次第 5 次章 节名 称第四章 苏轼授 课方 式理论课( );实践课( );习题课( );其他( )教学时数2教 学目 的要 求通过学习,了解苏轼的人生观和创作道路,掌握苏轼的诗词创作,苏轼的意义与影响。教 学重 点难 点教学重点:了解苏轼的人生观和创作道路,掌握苏轼的诗词创作。 教学难点:苏轼的意义与影响。教
11、 学方 法手 段讲授法,辅之以多媒体课件教学内容课堂组织第一节 苏轼的人生观和创作道路一、儒、道、禅的融合 二、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 第二节 苏轼的古文和辞赋、四六一、自然与雄放 二、兼收并蓄的艺术气魄 三、善于翻新出奇的议论文 第三节 苏轼的诗一、对社会的干预和对人生的思考 二、乐观旷达的精神 三、对艺术技巧的娴熟运用和超越 第四节 苏轼的词一、诗词一体的词学观 二、对词境的开拓 三、以诗为词的手法 四、苏词风格的多样性第五节 苏轼的意义与影响一、苏轼的意义 二、苏轼周围的作家群 运用讲授法,辅之以多媒体课件,首先复习旧课内容,然后导入新课、进行重点和难点内容的讲解、提问、作业布置及对本节课的
12、归纳总结等。讨 论练 习作 业1苏轼的诗词创作。2苏轼的意义与影响。教 学后 记 中国古代文学 课程教案授课时间第 9 周课 次第 6 次章 节名 称第五章 江西诗派与两宋之际的诗歌授 课方 式理论课( );实践课( );习题课( );其他( )教学时数2教 学目 的要 求通过学习,了解江西诗派的形成,掌握黄庭坚、陈师道的诗歌,诵读并品味相关的诗词作品。教 学重 点难 点教学重点:黄庭坚、陈师道的诗歌。 教学难点:江西诗派的形成。教 学方 法手 段讲授法,辅之以多媒体课件教学内容课堂组织第一节 黄庭坚的诗歌一、黄庭坚的创作道路 二、丰富的人文意象 三、生新廉悍的艺术风貌 第二节 陈师道的诗歌一
13、、学苏与学黄 二、寒士生活的真实写照 三、简练朴拙的艺术风格第三节 江西诗派的形成一、黄庭坚的诗论及其影响 二、杜甫典范地位的确立 三、点铁成金:窘境中的策略 四、黄陈周围的诗人群 五、江西诗派的形成第四节 江西诗派的演变一、靖康事变对诗坛的影响 二、吕本中的诗歌及其“活法”说 第五节 陈与义和曾几的诗歌一、爱国的主题 陈与义学杜 二、曾几的活泼诗风 运用讲授法,辅之以多媒体课件,首先复习旧课内容,然后导入新课、进行重点和难点内容的讲解、提问、作业布置及对本节课的归纳总结等。讨 论练 习作 业1江西诗派的形成。2黄庭坚、陈师道的诗歌。教 学后 记 中国古代文学 课程教案授课时间第 10 周课
14、次第 7 次章 节名 称第六章 周邦彦和北宋中后期词坛授 课方 式理论课( );实践课( );习题课( );其他( )教学时数2教 学目 的要 求学习本章,掌握黄庭坚诗歌奇崛瘦硬的艺术特色;秦观词的深情沉郁、贺铸词的秾丽爽快;周邦彦词的富艳精工。教 学重 点难 点教学重点:秦观词、贺铸词、周邦彦词的不同风格特点。教学难点:黄庭坚诗歌奇崛瘦硬的艺术特色。教 学方 法手 段讲授法、讨论练习法,辅之以多媒体课件教学内容课堂组织第一节 黄庭坚和晁补之一、黄庭坚词雅并存与兼学苏柳 二、晁补之的词论及其吟咏情性的隐逸主题第二节 晏几道一、生死不渝的苦恋与身世之感的渗入 二、如梦如幻的境和语淡情深的风格第三
15、节 秦观一、伤心人的伤心词 二、情韵兼胜 三、采小令之法入慢词 四、将身世之感并入艳情运用讲授法、讨论练习法,辅之以多媒体课件,首先复习旧课内容,然后导入新课、进行重点和难点内容的讲解、提问、作业布置及对本节课的归纳总结等。讨 论练 习作 业1黄庭坚诗歌奇崛瘦硬的艺术特色。2结合具体作品分析秦观词的深情沉郁的特点。分析诗经的现实主义精神。教 学后 记 中国古代文学 课程教案授课时间第 10 周课 次第 8 次章 节名 称第六章 周邦彦和北宋中后期词坛授 课方 式理论课( );实践课( );习题课( );其他( )教学时数2教 学目 的要 求学习本章,掌握黄庭坚诗歌奇崛瘦硬的艺术特色;秦观词的深
16、情沉郁、贺铸词的秾丽爽快;周邦彦词的富艳精工。教 学重 点难 点教学重点:秦观词、贺铸词、周邦彦词的不同风格特点。教学难点:黄庭坚诗歌奇崛瘦硬的艺术特色。教 学方 法手 段讲授法、讨论练习法,辅之以多媒体课件教学内容课堂组织第四节 贺铸一、奇特的个性 二、英雄豪气与儿女柔情 三、深婉密丽的语言风格与独特的地位第五节 周邦彦一、漂零不偶的主题和低沉感伤的格调 二、词格艺术的规范化运用讨论练习法,辅之以多媒体课件,首先复习旧课内容,然后导入新课、进行重点和难点内容的讲解、提问、作业布置及对本节课的归纳总结等。讨 论练 习作 业1黄庭坚诗歌奇崛瘦硬的艺术特色。2结合具体作品分析秦观词的深情沉郁的特点
17、。分析诗经的现实主义精神。教 学后 记 中国古代文学 课程教案授课时间第 11 周课 次第 9 次章 节名 称第七章 南渡前后词风的演变授 课方 式理论课( );实践课( );习题课( );其他( )教学时数2教 学目 的要 求了解南渡时期诗坛状况,以及具有时代色彩的张元干、张孝祥的词作,李清照的词学成就。教 学重 点难 点教学重点:张元干、张孝祥的词作,李清照的词学成就。 教学难点:南渡时期诗坛状况。教 学方 法手 段讲授法、讨论练习法,辅之以多媒体课件教学内容课堂组织第一节 李清照一、“别是一家”的词论二、“别是一家”的词境 三、生不幸死亦不幸的朱淑真第二节 朱敦儒一、青年的放浪形骸 二、
18、中年的飘泊忧愤 三、晚年的逍遥自在第三节 张元干等词人一、时代感和现实感的加强 二、英雄的苦闷 三、流落异乡的忧伤与怀旧情结第四节 李纲、岳飞等词人一、李纲的咏史词和“南宋四名臣”词 二、岳飞词运用讲授法、讨论法,辅之以多媒体课件,首先复习旧课内容,然后导入新课、进行重点和难点内容的讲解、提问、作业布置及对本节课的归纳总结等。讨 论练 习作 业1李清照“别是一家”的词论及词境。2分析岳飞词满江红的爱国主义特色。教 学后 记 中国古代文学 课程教案授课时间第 11 周课 次第 10 次章 节名 称第八章 陆游等中兴四大诗人授 课方 式理论课( );实践课( );习题课( );其他( )教学时数2
19、教 学目 的要 求了解南宋中期诗坛状况,尤其是中兴四大诗人的表现;掌握陆游诗歌的特点与成就。教 学重 点难 点教学重点:陆游诗歌的特点与成就。教学难点:中兴四大诗人的的文学成就。教 学方 法手 段讲授法,讨论练习法,辅之以多媒体课件教学内容课堂组织第一节 陆游的创作道路和诗歌渊源一、终生不渝的爱国情怀 二、入蜀前后的变化 三、对吕本中、曾几诗风的继承 四、对陶渊明、李白、杜甫、岑参的推尊第二节 陆游诗歌的特点与成就一、抗敌复国主题 二、隐逸情趣 三、爱情诗 四、平易晓畅中的恢宏雄放之气 五、七言诗的高度成就第三节 陆游的影响一、陆游对南宋后期诗坛的影响 二、陆游对后代诗人的影响第四节 杨万里和
20、范成大一、诚斋体的艺术特征 二、范成大的使金诗和田园诗运用讨论练习法,辅之以多媒体课件,首先复习旧课内容,然后导入新课、进行重点和难点内容的讲解、提问、作业布置及对本节课的归纳总结等。讨 论练 习作 业1陆游诗歌的特点与成就?2中兴四大诗人的的文学成就。?教 学后 记 中国古代文学 课程教案授课时间第 12 周课 次第 11 次章 节名 称第九章 辛弃疾和辛派词人授 课方 式理论课( );实践课( );习题课( );其他( )教学时数2教 学目 的要 求了解辛弃疾及其他词人的创作,掌握辛词的艺术成就。教 学重 点难 点教学重点:辛词的艺术成就。教学难点:辛弃疾及其他辛派词人的创作。教 学方 法
21、手 段讲授法,讨论练习法,辅之以多媒体课件教学内容课堂组织第一节 辛弃疾的创作道路一、英雄的才情将略与“归正人”的苦闷怨愤 二、“刚拙自信”的气质个性和“三仕三已”的人生经历 三、抒写人生行藏的创作主张和追求雄豪壮大的审美第二节 辛弃疾对词境的开拓一、英雄形象的自我展示 二、苦闷忧患与对社会的理性批判 三、乡村中风景人物的剪影第三节 辛词的艺术成就一、意象的转换 二、以文为词和用经用史 三、多样的风格:刚柔相济和亦庄亦谐第四节 辛派词人一、辛派先驱张孝祥 二、辛派中坚陆游 三、与辛词相似的陈亮 四、效辛体而自成一家的刘过运用讨论练习法,辅之以多媒体课件,首先复习旧课内容,然后导入新课、进行重点
22、和难点内容的讲解、提问、作业布置及对本节课的归纳总结等。讨 论练 习作 业1辛弃疾及其他辛派词人的创作?2辛词的艺术成就。?教 学后 记 中国古代文学 课程教案授课时间第 12 周课 次第 12 次章 节名 称第十章 姜夔、吴文英及宋末词坛授 课方 式理论课( );实践课( );习题课( );其他( )教学时数2教 学目 的要 求了解南宋末词坛的发展状况,以江湖诗派为代表的诗坛情形,姜夔词的创作。教 学重 点难 点教学重点:姜夔词的创作。 教学难点:南宋末词坛的发展状况。教 学方 法手 段讲授法,辅之以多媒体课件教学内容课堂组织第一节 姜夔一、耿介清高的江湖雅士 二、恋情的雅化和语言的刚化 三
23、、别有寄托的咏物词 四、幽冷悲凉的词境与虚处传神的手法 五、因词制曲的自度曲和韵味隽永的小序 六、姜夔的羽翼史达祖和高观国第二节 吴文英一、非仕非隐的人生 二、亦梦亦幻的境界 三、突变性的章法结构 四、构和密丽深幽的语言风格第三节 宋末其他词人一、词风清丽的周密 二、工于咏物的王沂孙 三、备写身世之感的张炎 四、另开生面的蒋捷五、辛派后劲刘克庄、陈人杰、刘辰翁和文天祥运用讲授法,辅之以多媒体课件,首先复习旧课内容,然后导入新课、进行重点和难点内容的讲解、提问、作业布置及对本节课的归纳总结等。讨 论练 习作 业1南宋末词坛的发展状况。2姜夔词的创作。教 学后 记 中国古代文学 课程教案授课时间第
24、 13 周课 次第 13 次章 节名 称第十一章 南宋的散文和四六授 课方 式理论课( );实践课( );习题课();其他( )教学时数2教 学目 的要 求了解南宋的政论文和笔记小品,南宋理学家的文论和散文的发展情况。教 学重 点难 点教学重点:南宋理学家的文论和散文的发展情况。 教学难点:南宋的政论文和笔记小品。教 学方 法手 段讲授法、讨论练习法,辅之以多媒体课件教学内容课堂组织第一节 南宋的政论文和笔记小品一、胡铨、陈亮等人的政论文 二、陆游、范成大等人的笔记第二节 南宋理学家的文论和散文一、理学家的文论 二、从宋文鉴到文章正宗 三、朱熹、真德秀等人的散文第三节 南宋的四六一、汪藻和南宋
25、初期的四六 二、南宋后期的四六运用讲授法、讨论练习法,辅之以多媒体课件,首先复习旧课内容,然后导入新课、进行重点和难点内容的讲解、提问、作业布置及对本节课的归纳总结等。讨 论练 习作 业1. 南宋理学家的文论和散文的发展情况。教 学后 记 中国古代文学 课程教案授课时间第 13 周课 次第 14 次章 节名 称第十二章 南宋后期和辽金的诗歌授 课方 式理论课();实践课( );习题课();其他( )教学时数2教 学目 的要 求了解辽、金文学的发展概况,元好问的诗歌及诗论,西厢记诸宫调的题材来源与体制特点。教 学重 点难 点教学重点:元好问的诗歌及诗论。教学难点:西厢记诸宫调的题材来源与体制特点
26、。教 学方 法手 段讲授法、讨论练习法,辅之以多媒体课件教学内容课堂组织第一节 永嘉四灵和江湖诗派一、永嘉四灵的诗风 二、四灵的渊源和影响 三、江湖诗派的形成 四、江湖诗派的作品五、刘克庄与戴复古第二节 宋末诗歌一、宋末诗人的两个群体:英雄与遗民 二、文天祥的集杜诗 三、谢翱和汪元量等诗人第三节 辽代诗歌一、契丹族的民族性格 二、契丹族的代表诗人 三、由契丹文译成汉文的长诗醉义歌第四节 元好问与金代诗歌一、金诗发展的三个阶段 二、元好问的纪乱诗 三、元好问的其他成就运用讲授法、讨论练习法,辅之以多媒体课件,首先复习旧课内容,然后导入新课、进行重点和难点内容的讲解、提问、作业布置及对本节课的归纳
27、总结等。讨 论练 习作 业1.元好问的诗歌及诗论。2.西厢记诸宫调的题材来源与体制特点。教 学后 记 中国古代文学 课程教案授课时间第 14 周课 次第 15 次章 节名 称元代文学 绪论授 课方 式理论课( );实践课( );习题课( );其他( )教学时数2教 学目 的要 求 从宏观上了解元代文学在整个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和特征;理清元代文学的发展脉络。教 学重 点难 点教学重点:元代文学的发展脉络。教学难点:元代文学在整个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和特征。教 学方 法手 段讲授法,辅之以多媒体课件教学内容课堂组织第一节 元代的社会与文学一、民族压迫与融合 二、文化的沟通 三、都市繁荣 第二
28、节 叙事文学的兴盛一、叙事文学成为主流 二、话本小说的兴盛 三、戏剧的繁荣 四、戏剧演出和体制 五、北方戏剧圈 六、南方戏剧圈第三节 元代的抒情文学一、散曲之为“散”二、活泼明朗与穷形尽相 三、元诗的风貌第四节 元代文学的审美情趣一、“自然”与显畅 二、抒情文学与叙事文学情趣的吻合 三、大异于温柔敦厚运用讲授法,辅之以多媒体课件,首先复习旧课内容,然后导入新课、进行重点和难点内容的讲解、提问、作业布置及对本节课的归纳总结等。讨 论练 习作 业1.元代文学的发展脉络。2. 元代文学在整个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和特征。教 学后 记 中国古代文学 课程教案授课时间第 14 周课 次第 16 次章 节
29、名 称第一章 话本小说与说唱文学授 课方 式理论课( );实践课( );习题课( );其他( )教学时数2教 学目 的要 求 了解小说话本、说经话本、诸宫调和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教 学重 点难 点教学重点:小说话本、说经话本、诸宫调教学难点: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教 学方 法手 段讲授法,辅之以多媒体课件教学内容课堂组织第一节 说话艺术一、说话 二、说话“四家” 三、话本第二节 小说话本一、现存的小说话本 二、小说话本的体制 第三节 讲史话本一、平话 二、讲论“古今” 三、五代史平话 第四节 说经话本一、说经二、“诗话” 第五节 诸宫调一、孔三传首创 二、连用多种宫调的说唱形式 第六节 董解元西
30、厢记诸宫调一、现存唯一完整的诸宫调作品 二、对会真记、商调蝶恋花词的超越 运用讲授法,辅之以多媒体课件,首先复习旧课内容,然后导入新课、进行重点和难点内容的讲解、提问、作业布置及对本节课的归纳总结等。讨 论练 习作 业1.小说话本、说经话本、诸宫调2.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教 学后 记 中国古代文学 课程教案授课时间第 15 周课 次第 17 次章 节名 称第二章 关汉卿授 课方 式理论课( );实践课( );习题课( );其他( )教学时数2教 学目 的要 求了解关汉卿戏剧创作的特点,窦娥悲剧形象及婚恋剧中女性形象的塑造,特别是悲剧创作与历史剧创作的风格。教 学重 点难 点教学重点:关汉卿戏剧
31、创作的特点。教学难点:窦娥悲剧形象及婚恋剧中女性形象的塑造。教 学方 法手 段讲授法,辅之以多媒体课件教学内容课堂组织第一节 关汉卿的生平思想与创作旨趣一、关汉卿的生平 二、认同儒家仁政学说 三、俗不脱雅、雅不离俗的创作风貌第二节 单刀会与西蜀梦一、呼唤英豪 二、英豪被害 三、谁救天下苍生第三节 救风尘与关汉卿的喜剧创作一、下层民众奋起自救 二、英豪就在自己人中间 第四节 窦娥冤与关汉卿的悲剧创作一、惊心动魄的人间惨剧 二、极度恶化的生存空间 三、维护自身的人格尊严 第五节 关汉卿杂剧的剧场性和语言艺术一、场上之曲 二、尽快“入戏” 三、注意处理戏剧冲突的节奏 四、擅于设置悬念 运用讲授法,辅
32、之以多媒体课件,首先复习旧课内容,然后导入新课、进行重点和难点内容的讲解、提问、作业布置及对本节课的归纳总结等。讨 论练 习作 业1.结合具体作品论述窦娥冤塑造人物的高超技巧。教 学后 记 中国古代文学 课程教案授课时间第 15 周课 次第 18 次章 节名 称第三章 王实甫的西厢记授 课方 式理论课( );实践课( );习题课( );其他( )教学时数2教 学目 的要 求 西厢记的戏剧冲突;西厢记的人物塑造、语言艺术和社会影响。教 学重 点难 点教学重点:西厢记的人物塑造、语言艺术和社会影响。教学难点:西厢记的戏剧冲突。 教 学方 法手 段讲授法,辅之以多媒体课件教学内容课堂组织第一节 西厢
33、记的作者及其莺莺故事的创新一、作词章风韵美 二、体制的创新 三、题旨的改造第二节 西厢记的戏剧冲突一、相互制约的两组矛盾 二、冲突第一次激化 三、矛盾的转移 四、泰山压顶和四两拨千斤 五、第五本第三节 西厢记的人物塑造、语言艺术和社会影响一、主动追求爱情的莺莺 二、志诚种和傻角 三、机智泼辣的红娘 四、文采与本色相生 五、禁毁与模仿运用讲授法,辅之以多媒体课件,首先复习旧课内容,然后导入新课、进行重点和难点内容的讲解、提问、作业布置及对本节课的归纳总结等。讨 论练 习作 业1.西厢记的人物塑造、语言艺术和社会影响。2西厢记的戏剧冲突。教 学后 记 中国古代文学 课程教案授课时间第 16 周课
34、次第 19 次章 节名 称第四章 白朴和马致远授 课方 式理论课( );实践课( );习题课();其他( )教学时数2教 学目 的要 求了解白朴的梧桐雨以及马致远的汉宫秋。教 学重 点难 点教学重点:马致远的汉宫秋。教学难点:白朴的梧桐雨。教 学方 法手 段讲授法、讨论练习法,辅之以多媒体课件教学内容课堂组织第一节 白朴和梧桐雨一、白朴的生平 二、深沉的沧桑感 三、梧桐夜雨的意蕴第二节 墙头马上一、一曲歌颂婚姻自由的赞歌 二、维护人格的尊严 三、泼辣的个性和喜剧性的场面第三节 马致远和汉宫秋一、“曲状元” 二、汉元帝“不自由” 三、对历史与现实的体悟第四节 马致远的神仙道化剧和陈抟高卧一、全真
35、教的盛行 二、黄梁梦三、陈抟高卧 四、对避祸意识在悲剧时代如何摆脱苦难的独特思考运用讲授法、讨论练习法,辅之以多媒体课件,首先复习旧课内容,然后导入新课、进行重点和难点内容的讲解、提问、作业布置及对本节课的归纳总结等。讨 论练 习作 业1. 马致远的汉宫秋。2. 白朴的梧桐雨。教 学后 记 中国古代文学 课程教案授课时间第 16 周课 次第 20 次章 节名 称第五章 北方戏剧圈的杂剧创作授 课方 式理论课( );实践课( );习题课();其他( )教学时数2教 学目 的要 求了解大都作家群的杂剧创作,以及河北、山东、山西作家群的杂剧创作。教 学重 点难 点教学重点:大都作家群的杂剧创作。教学
36、难点:河北、山东、山西作家群的杂剧创作。教 学方 法手 段讲授法、讨论练习法,辅之以多媒体课件教学内容课堂组织第一节 大都作家群的杂剧创作一、全国政治和文化的中心 二、庞大的市民阶层及他们对文化娱乐的需求、审美趣味、价值取向 三、大都作家群的形成 四、纪君祥与赵氏孤儿第二节 河北作家群的杂剧创作第三节 山东作家群的杂剧创作一、 东平相对安定的社会环境、丰厚的民间演剧传统 二、 水浒戏创作的中心 三、 康进之与李逵负荆、高文秀与又献功 四、 李好古与张生煮海武汉臣与老生儿第四节 山西作家群的杂剧创作一、平阳显要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 二、石君宝与秋胡戏妻、曲江池 三、李潜夫与灰栏记 四、
37、吴昌龄与西天取经运用讲授法、讨论练习法,辅之以多媒体课件,首先复习旧课内容,然后导入新课、进行重点和难点内容的讲解、提问、作业布置及对本节课的归纳总结等。讨 论练 习作 业1.大都作家群的杂剧创作。2.河北、山东、山西作家群的杂剧创作。教 学后 记 中国古代文学 课程教案授课时间第 17 周课 次第 21 次章 节名 称第六章 南方戏剧圈的杂剧创作授 课方 式理论课( );实践课( );习题课();其他( )教学时数2教 学目 的要 求了解杂剧的南移与衰落,掌握郑光祖的杂剧创作。教 学重 点难 点教学重点:郑光祖的杂剧创作。教学难点:杂剧的南移与衰落。教 学方 法手 段讲授法、讨论练习法,辅之
38、以多媒体课件教学内容课堂组织第一节 杂剧的南移与衰落一、杂剧的南移 二、以杭州为中心的创作圈 三、杂剧的衰落 四、体制的局限第二节 郑光祖一、倩女离魂 二、王粲登楼 三、梅香第三节 乔吉与宫天挺一、两世姻缘 二、才子佳人题材 三、范张鸡黍 四、隐逸情调第四节 金仁杰 杨梓 秦简夫一、追韩信 二、敬德不伏老 三、东堂老运用讲授法、讨论练习法,辅之以多媒体课件,首先复习旧课内容,然后导入新课、进行重点和难点内容的讲解、提问、作业布置及对本节课的归纳总结等。讨 论练 习作 业1. 郑光祖的杂剧创作。2. 杂剧的南移与衰落。教 学后 记 中国古代文学 课程教案授课时间第 17 周课 次第 22 次章 节名 称第七章 南戏的兴起与琵琶记授 课方 式理论课( );实践课( );习题课();其他( )教学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全民体检服务合同指南
- 2025年军事器材采购合同模板
- 2025年建筑项目策划工程款支付与审核协议
- 2025年下半年建筑设施维修合作协议
- 2025年农业病虫害治理合同
- 2025年个人与企业租赁合同模板
- 2025年商标授权协议书版
- 2025年度权益策划修订与补充协议书
- 2025年健身卡所有权转移协议
- 2025年农业机械出租协议
- 数据结构英文教学课件:chapter1 Introduction
- 数学-九宫数独100题(附答案)
-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XX支行 关于综合评价自评情况的报告
- 2010年宣武区第六届中小学生地理知识竞赛题库
- 人教三年级数学下册表格式全册
- QC课题提高检查井周边压实
- 应征公民体格检查表(征兵)
- ACL磁致伸缩液位计说明书
- 优秀教研组评比制度及实施细则
- 慈善祖师—太乙救苦天尊经文选集拼音版
- 3建筑工程规划放线、验线多测合一成果报告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