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两极世界的形成和世界多极化趋势_第1页
高中历史两极世界的形成和世界多极化趋势_第2页
高中历史两极世界的形成和世界多极化趋势_第3页
高中历史两极世界的形成和世界多极化趋势_第4页
高中历史两极世界的形成和世界多极化趋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两极世界的形成和世界多极化趋势两极世界的形成和世界多极化趋势温馨提示温馨提示: : 请点击相关栏目。请点击相关栏目。自主探究自主探究 考点突破考点突破合作探究合作探究 史论互证史论互证开放课堂开放课堂 高考研习高考研习考点一、美苏冷战考点一、美苏冷战1、轻巧识记两极格局的形成“冷战”表现政政治治经经济济军军事事美国美国苏联苏联杜鲁门主义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美国美国苏联苏联马歇尔计划经互会美国美国苏联苏联北约华约开始出现两大阵营的对峙美苏两极格局正式形成结束放映结束放映返回导航页返回导航页自主探究考点突破2 2、归纳概括、归纳概括马歇尔计划的影响马歇尔计划的影响(1)(1)对美国:对美国: 经济

2、上控制西欧市场以及西欧的海外殖民地,经济上控制西欧市场以及西欧的海外殖民地,为美国资本输出提供场所;政治上加强了对西为美国资本输出提供场所;政治上加强了对西欧各国的控制。欧各国的控制。(2)(2)对欧洲:对欧洲: 帮助西欧渡过经济难关,防止了西欧发生政治帮助西欧渡过经济难关,防止了西欧发生政治革命,巩固了资本主义统治秩序。革命,巩固了资本主义统治秩序。(3)(3)苏联与东欧成立经互会,形成西欧依赖美国、苏联与东欧成立经互会,形成西欧依赖美国、东欧依靠苏联的局面。东欧依靠苏联的局面。结束放映结束放映返回导航页返回导航页3 3、思维升华、思维升华对美苏冷战的认识对美苏冷战的认识 美苏美苏“冷战冷战

3、”打破了以西欧为中心的旧国际关打破了以西欧为中心的旧国际关系格局,导致两个阵营尖锐对峙,引起国际关系格局,导致两个阵营尖锐对峙,引起国际关系领域的一系列矛盾与冲突,但系领域的一系列矛盾与冲突,但“冷战冷战”局面局面下的两极对抗与妥协,也为各种力量发展提供下的两极对抗与妥协,也为各种力量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机会。了一定的机会。结束放映结束放映返回导航页返回导航页考点二、考点二、“冷战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阴影下的国际关系1.概念阐释雅尔塔体系、两极格局和“冷战”(1)雅尔塔体系: 二战后期雅尔塔等会议确定的战后世界新秩序,是战后两极格局形成的基础。(2)两极格局: 是雅尔塔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和集中体

4、现,从属于雅尔塔体系,苏联解体标志其结束。(3)“冷战”: 是雅尔塔体系下两极格局对抗的主要形式,“冷战”的加剧又促进了两极格局的形成。结束放映结束放映返回导航页返回导航页2、易误辨析“冷战”不等于无战争 “冷战冷战”是两极对抗的主要形式,但这并不意味是两极对抗的主要形式,但这并不意味着当时世界上没有战争。美国在着当时世界上没有战争。美国在“冷战冷战”的大背的大背景下,在局部地区推行景下,在局部地区推行“热战热战”,如朝鲜战争和,如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越南战争。 结束放映结束放映返回导航页返回导航页3、整体图示“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结束放映结束放映返回导航页返回导航页考点三、世界多极化趋势的

5、出现考点三、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1.通史链接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霸权的衰落内容内容链接点链接点政治政治军事军事外交外交经济经济科技科技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的霸权受到了苏联、西欧、日本的严重挑战,经济上与西欧、日本形成竞争局面,军事、科技上受到了苏联的挑战,迫使美国调整外交战略。西欧、日本的崛起西欧、日本的崛起侵越战争失败侵越战争失败推动中美关系的改善推动中美关系的改善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苏联航天技术的发展苏联航天技术的发展结束放映结束放映返回导航页返回导航页2、轻巧识记欧洲“一体化”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欧洲共同体经经济济一一体体化化政政治治一一体体

6、化化欧洲是欧洲人的欧洲用一个声音说话欧洲议会成立共同体防务合作结束放映结束放映返回导航页返回导航页3、思维升华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 世界政世界政治力量治力量的发展的发展变化变化欧洲的联合欧洲的联合日本的崛起日本的崛起不结盟运动不结盟运动强大的美国强大的美国衰落的苏联衰落的苏联欧洲欧洲亚洲亚洲亚非亚非美洲美洲欧亚欧亚实力迅实力迅速上升速上升实力相实力相对下降对下降 世界政世界政治格局治格局多极化多极化趋势的趋势的出现出现结束放映结束放映返回导航页返回导航页4 4、概念阐释、概念阐释不结盟运动与不结盟政策不结盟运动与不结盟政策(1)(1)不结盟运动:不结盟运动: 是由广大发展中国家

7、组建的一个松散的国际组是由广大发展中国家组建的一个松散的国际组织。不结盟运动并非真正意义上的织。不结盟运动并非真正意义上的“不结盟不结盟”,而是不与美苏两大军事集团结盟的国家结盟。而是不与美苏两大军事集团结盟的国家结盟。(2)(2)不结盟政策:不结盟政策: 2020世纪世纪8080年代以来,中国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年代以来,中国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的具体表现,不结盟战略作为一种全方位的无敌的具体表现,不结盟战略作为一种全方位的无敌国式外交战略,它强调不与美、苏两个大国中的国式外交战略,它强调不与美、苏两个大国中的任何一个结盟,也反对和其他任何一个国家成为任何一个结盟,也反对和其他任何一个国家成为盟

8、友。盟友。结束放映结束放映返回导航页返回导航页5 5、易误辨析、易误辨析世界多极化趋势世界多极化趋势(1)(1)西欧联合是在美苏西欧联合是在美苏“冷战冷战”的背景下,在经济得以恢的背景下,在经济得以恢复的基础上,为维护其经济发展与稳定而产生的欧洲一复的基础上,为维护其经济发展与稳定而产生的欧洲一体化的根本原因是经济发展的需求,而不是摆脱美国的体化的根本原因是经济发展的需求,而不是摆脱美国的控制。控制。(2)“(2)“欧共体欧共体”与欧洲经济共同体:与欧洲经济共同体:“欧共体欧共体”是是“欧洲欧洲共同体共同体”的简称,成立于的简称,成立于19671967年,由欧洲煤钢共同体、年,由欧洲煤钢共同体

9、、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合并而成;不能把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合并而成;不能把“欧共体欧共体”混同于混同于19581958年成立的欧洲经济共同体。年成立的欧洲经济共同体。(3)(3)不结盟运动是不与美苏两大军事集团结盟的组织。不不结盟运动是不与美苏两大军事集团结盟的组织。不结盟不是消极的中立,而是积极地反对殖民主义和霸权结盟不是消极的中立,而是积极地反对殖民主义和霸权主义,主张用和平共处代替冷战,实现全面彻底裁军。主义,主张用和平共处代替冷战,实现全面彻底裁军。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标志着第三世界国家以独立的政治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标志着第三世界国家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10、力量登上历史舞台。结束放映结束放映返回导航页返回导航页6、整体图示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结束放映结束放映返回导航页返回导航页考点四、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考点四、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1、轻巧识记苏联解体的原因结束放映结束放映返回导航页返回导航页2 2、归纳概括、归纳概括两极格局的瓦解两极格局的瓦解(1)(1)标志:标志: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东欧剧变、苏联解体。(2)(2)原因:原因: 苏联经济、政治体制的弊端,经济发展缓慢;苏联经济、政治体制的弊端,经济发展缓慢;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民主化改革;西方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民主化改革;西方“和平演变和平演变”战略。战略。(3)(3)启示:启示: 社会主义建设必须

11、走符合本国国情的道路。社会主义建设必须走符合本国国情的道路。结束放映结束放映返回导航页返回导航页3 3、易误辨析、易误辨析“独联体独联体”“独联体独联体”是由前苏联大多数共和国组成的进行是由前苏联大多数共和国组成的进行多边合作的独立国家联合体,是一种国家之间多边合作的独立国家联合体,是一种国家之间非常松散的联合形式,而不是一个国家。非常松散的联合形式,而不是一个国家。结束放映结束放映返回导航页返回导航页4 4、概念阐释、概念阐释“多极化多极化”与与“一超多强一超多强”(1)“(1)“多极化多极化”: 是一种趋势,一个动态发展过程,到目前为止,是一种趋势,一个动态发展过程,到目前为止,多极化并没

12、有定型为一基本的世界格局。具有强多极化并没有定型为一基本的世界格局。具有强大的经济实力或具有巨大的国际政治影响力是成大的经济实力或具有巨大的国际政治影响力是成为多极化中一极的必不可少的条件。为多极化中一极的必不可少的条件。(2)“(2)“一超多强一超多强”: 是当今国际政治格局由两极向多极化演变过程是当今国际政治格局由两极向多极化演变过程中的现状,是过渡时期国际关系的基本框架。中的现状,是过渡时期国际关系的基本框架。结束放映结束放映返回导航页返回导航页5.思维升华思维升华世界多极化趋势下国际关系的特点世界多极化趋势下国际关系的特点(1)世界多极化趋势下,多元的力量结构有着相互世界多极化趋势下,

13、多元的力量结构有着相互竞争、相互制约的关系,在政治、经济、军事、竞争、相互制约的关系,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上的关系更加错综复杂,体现了国际中心舞外交上的关系更加错综复杂,体现了国际中心舞台多元化的特点。台多元化的特点。(2)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国际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国际形势的主流是和平与发展,但天下并不太平。在形势的主流是和平与发展,但天下并不太平。在21世纪的今天,世界格局多极化受到全世界越来世纪的今天,世界格局多极化受到全世界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的支持,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越多的国家和地区的支持,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潮流。(3)在当今和平与动荡并存的

14、局面下,中国应抓住在当今和平与动荡并存的局面下,中国应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机遇,迎接挑战。结束放映结束放映返回导航页返回导航页6、整体图示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结束放映结束放映返回导航页返回导航页合作探究史论互证问题一、两极格局的形成及其影响问题一、两极格局的形成及其影响 1两极格局的形成美国美国苏联苏联“杜鲁门主义杜鲁门主义”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马歇尔计划马歇尔计划”经互会经互会扶植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扶植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扶植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扶植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华沙条约组织华沙条约组织两大军事集团对峙局面出现,两极对峙格局正式形两大军事集团对峙局

15、面出现,两极对峙格局正式形成,在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领域互相攻击成,在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领域互相攻击结束放映结束放映返回导航页返回导航页2.两极格局的影响(1)美苏“冷战”关系压倒了其他国际关系,造成西欧依靠美国、东欧依赖苏联的局面。(2)在冷战的大环境下,美苏双方势均力敌,在近半个世纪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为世界科技进步、经济发展创造了相对稳定的国际环境。(3)面对两极对峙局面,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兴起不结盟运动,努力使自身不断发展壮大,第三世界由此崛起。(4)美苏两国为争夺势力范围和世界霸权,肆意践踏国际法,干涉别国内政,甚至不惜在局部地区大举用兵,严重破坏了世界和平。结束放映结束放映

16、返回导航页返回导航页3雅尔塔体制、两极格局和冷战三者的关系(1)雅尔塔体制奠定了两极格局的框架。(2)两极格局是雅尔塔体制的集中体现。(3)雅尔塔体制下,两极对抗的主要形式是冷战,冷战的加剧促成了两极格局的最终形成。(4)两极格局的瓦解,也意味着冷战局面的结束,雅尔塔体制的瓦解。结束放映结束放映返回导航页返回导航页 史论一、美苏冷战下的国际局势史论一、美苏冷战下的国际局势 1、杜鲁门主义是美苏冷战正式开始的重要标志、杜鲁门主义是美苏冷战正式开始的重要标志 史料史料杜鲁门说:“我相信,这是美国外交政策的转折点,它现在宣布,不论在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侵略威胁了和平,都与美国安全有关。”史证史证

17、史料反映了杜鲁门的立场:美国有责任维护和平史料反映了杜鲁门的立场:美国有责任维护和平与国家安全,实质是公开干预别国内政,谋求世与国家安全,实质是公开干预别国内政,谋求世界霸权。界霸权。 结束放映结束放映返回导航页返回导航页 史论一、美苏冷战下的国际局势史论一、美苏冷战下的国际局势 2、对美苏冷战的评价、对美苏冷战的评价 史料史料冷战时期的批评家曾经指责一些军事联盟如北约组织和华约组织推动了高昂的军备竞赛,并使地区冲突一直有转变成超级大国之间核对抗的危险。冷战结束后,赞扬这些军事联盟具有控制冲突升级的能力却成为时尚。美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 苏联曾经是有用的敌人。美国相信,不仅要和苏联的军事力量竞

18、赛,还要和苏联的成就竞赛没有苏联的空间计划,美国人就不可能登上月球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1991年9月9日)史证史证史料反映了学术界力图对美苏冷战作出辩证评价,既强调史料反映了学术界力图对美苏冷战作出辩证评价,既强调了美苏争锋使世界长期不得安宁,国际局势紧张;又看到了美苏争锋使世界长期不得安宁,国际局势紧张;又看到在近半个世纪中双方势均力敌,避免了世界大战的爆发,在近半个世纪中双方势均力敌,避免了世界大战的爆发,既认为美苏军备竞赛付出了高昂的代价,又指出冷战推动既认为美苏军备竞赛付出了高昂的代价,又指出冷战推动了科技的发展。了科技的发展。 结束放映结束放映返回导航页返回导航页1二战后,美欧关系的

19、发展演变(1)战后初期,美国通过推行马歇尔计划,帮助西欧恢复经济,并得以控制西欧。(2)美国在欧洲采取冷战政策,建立北约组织,参加国包括英、法等西欧国家。(3)从20世纪50年代初起,随着西欧经济的高速发展,美国同西欧国家的控制与反控制的斗争日趋尖锐。(4)随着欧共体的成立和壮大以及欧盟的诞生,欧洲开始奉行相对独立的政策,在国际舞台上积极摆脱美国的控制,成为多极化趋势下的重要力量。问题二、问题二、世界政治多极化的出现及其发展特点世界政治多极化的出现及其发展特点 结束放映结束放映返回导航页返回导航页2多极化的出现(1)西欧、日本随着经济实力与美国的差距逐步缩小,在政治上对美国的离心倾向也在不断加

20、强;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不结盟运动的兴起。(2)苏联解体使两极格局瓦解,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3多极化发展的特点(1)和平过渡:它不是通过世界大战而是经过长期“冷战”较量引起的。(2)竞争过渡:美国、日本、西欧、中国、俄罗斯等力量中心存在着互相竞争、互相制约的关系。(3)长期过渡: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不会轻易退出舞台,必然要经过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 结束放映结束放映返回导航页返回导航页 史论二、当今世界多极化趋势史论二、当今世界多极化趋势 1、欧洲、欧洲“一体化一体化”的有利条件的有利条件 史料史料谋求欧洲统一有相当远的历史渊源。然而在千余年的发展中,欧洲的政治家和统治者们虽不惜使用最强大的

21、武力,却都失败了。经过两次世界大战的厮杀后,欧洲政治家们清醒地认识到,如此下去,欧洲不再是欧洲人的欧洲。史证史料表明欧洲具有相同或相近的历史传统、文化、宗教和意识形态,欧洲的联合具有悠久的历史渊源 结束放映结束放映返回导航页返回导航页 史论二、当今世界多极化趋势史论二、当今世界多极化趋势 2、法国积极推行欧洲一体化进程、法国积极推行欧洲一体化进程 史料史料1963年,法国总统戴高乐直言不讳地告诉美国记者苏兹贝克:“首先必须要有个欧洲啊!现在对美国来说是很惬意的。有一个法国、一个德国、一个意大利和一个英国,而美国可以利用它们来相互反对必须要有一个拥有自己的经济、自己的政策、自己的防务的真正的欧洲

22、。”史证史料反映戴高乐总统表达了法国推动欧洲联合、自强的主张。戴高乐强调,在美苏“冷战”过程中,西欧国家走向联合,实力日益强大才能提高欧洲的国际地位。 结束放映结束放映返回导航页返回导航页 史论二、当今世界多极化趋势史论二、当今世界多极化趋势 3、日本谋求、日本谋求“政治大国政治大国”地位地位 史料史料1972年,日本外相大平正芳在记者招待会上说:“日本跟着美国脚步走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要在世界政治中加强日本的发言权,增加日本不仅作为经济大国的份量,而且增加作为政治大国的份量。” 日本前首相中曾根康弘在其家乡群马县的演讲(1983年7月28日)史证史证史料反映了日本寻求摆脱美国的控制,谋求

23、政治史料反映了日本寻求摆脱美国的控制,谋求政治大国地位,从而冲击了两极格局,成为世界多极大国地位,从而冲击了两极格局,成为世界多极化的推动因素。化的推动因素。 结束放映结束放映返回导航页返回导航页 史论二、当今世界多极化趋势史论二、当今世界多极化趋势 4、当今世界多极化的特点、当今世界多极化的特点 史料史料20世纪90年代,有人在评论国际局势时说:“当今世界,巨人林立,日本是独脚的巨人,俄罗斯是生病的巨人,欧洲是缺乏凝聚力的巨人,美国是萎缩的巨人,中国是潜在的巨人。” 史证史证史料的评论概括了当今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基史料的评论概括了当今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基本特点。本特点。“巨人林立巨人林立

24、”形象地反映了当今世界格形象地反映了当今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局多极化趋势。 结束放映结束放映返回导航页返回导航页 第一步:粗读 材料一 乔治凯南说:“大家都会想起伊索寓言里太阳和北风比赛谁能使旅行者脱掉大衣的故事。这个旅行者就像是苏联势力。大衣就是它在东欧和其他用以掩盖它的腹脏的极权和势力地区。使得那个顽固的旅行者最后脱去大衣的,不是北风的直接胁迫,而是太阳的间接的温和办法。”读史三步曲读史三步曲美苏多种形式的美苏多种形式的“冷战冷战”史史 料料 研研 习习开放课堂高考研习材料一体现了二战结束后美国为实现其全球战略,对苏实行“冷战”的原因。 结束放映结束放映返回导航页返回导航页 第一步:粗读

25、材料二反映美国力图对苏联进行多种形式的“冷战”。 读史三步曲读史三步曲 材料二美国总统约翰逊1964年5月说:“不再是一道铁幕,而是有许多道铁幕。每道铁幕的强度和厚度不同,因而能穿过它的光线和能在它后面增长的希望也不同。我们将继续建造一座座能跨越这一鸿沟的桥梁。它们将是增加贸易的桥梁、思想的桥梁、访问者的桥梁和人道主义援助的桥梁。”美苏多种形式的美苏多种形式的“冷战冷战”史史 料料 研研 习习结束放映结束放映返回导航页返回导航页 第一步:粗读 材料三反映美苏争锋过程中,“核恐怖”造成的美苏均势 读史三步曲读史三步曲 材料三1955年3月,丘吉尔指出,新式武器改变了国际关系。它不仅威胁着像英国这

26、样的小国的生存,而且威胁着美国和苏联这样的超级大国的生存。他断言:“通过一个极具讽刺意味的过程,我们完全有可能达到这样一个历史阶段:安全成为恐怖的健壮的孩子。”美苏多种形式的美苏多种形式的“冷战冷战”史史 料料 研研 习习结束放映结束放映返回导航页返回导航页 第二步:细读 材料一中划线部分的关键信息:“北风的直接胁迫”的含义即是美苏之间的直接对抗,“太阳的间接的温和办法”的含义即是美苏之间的间接对抗。 材料一 乔治凯南说:“大家都会想起伊索寓言里太阳和北风比赛谁能使旅行者脱掉大衣的故事。这个旅行者就像是苏联势力。大衣就是它在东欧和其他用以掩盖它的腹脏的极权和势力地区。使得那个顽固的旅行者最后脱

27、去大衣的,不是北风的直接胁迫,而是太阳的间接的温和办法。”读史三步曲读史三步曲美苏多种形式的美苏多种形式的“冷战冷战”史史 料料 研研 习习结束放映结束放映返回导航页返回导航页 第二步:细读材料二中划线部分的关键信息:“贸易的桥梁、思想的桥梁、访问者的桥梁和人道主义援助的桥梁”体现了“冷战”的多种形式。 读史三步曲读史三步曲 材料二美国总统约翰逊1964年5月说:“不再是一道铁幕,而是有许多道铁幕。每道铁幕的强度和厚度不同,因而能穿过它的光线和能在它后面增长的希望也不同。我们将继续建造一座座能跨越这一鸿沟的桥梁。它们将是增加贸易的桥梁、思想的桥梁、访问者的桥梁和人道主义援助的桥梁。”美苏多种形

28、式的美苏多种形式的“冷战冷战”史史 料料 研研 习习结束放映结束放映返回导航页返回导航页 第二步:细读 材料三中划线部分的关键信息:美苏两国不敢轻易动武,反倒促成了相对安全的局面 读史三步曲读史三步曲 材料三1955年3月,丘吉尔指出,新式武器改变了国际关系。它不仅威胁着像英国这样的小国的生存,而且威胁着美国和苏联这样的超级大国的生存。他断言:“通过一个极具讽刺意味的过程,我们完全有可能达到这样一个历史阶段:安全成为恐怖的健壮的孩子。”美苏多种形式的美苏多种形式的“冷战冷战”史史 料料 研研 习习第三步:史证 二战后,美苏从战时盟友变为“冷战”对手,“冷战”过程中,美苏两国没有发生大规模的直接

29、武装冲突,但世界局部战争不断 结束放映结束放映返回导航页返回导航页 (1)根据材料一美苏出现直接对抗和间接对抗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对抗的实质是什么? 材料一 乔治凯南说:“大家都会想起伊索寓言里太阳和北风比赛谁能使旅行者脱掉大衣的故事。这个旅行者就像是苏联势力。大衣就是它在东欧和其他用以掩盖它的腹脏的极权和势力地区。使得那个顽固的旅行者最后脱去大衣的,不是北风的直接胁迫,而是太阳的间接的温和办法。”史料应用史料应用美苏多种形式的美苏多种形式的“冷战冷战”史史 料料 研研 习习答案:原因:二战后美国成为世界霸主,苏联成为美国称霸世界的最大障碍。实质:是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上的冲突。结束放

30、映结束放映返回导航页返回导航页 (2)根据材料二指出美苏对抗涉及到哪些方面? 答案:美苏对抗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意识形态诸方面。 材料二美国总统约翰逊1964年5月说:“不再是一道铁幕,而是有许多道铁幕。每道铁幕的强度和厚度不同,因而能穿过它的光线和能在它后面增长的希望也不同。我们将继续建造一座座能跨越这一鸿沟的桥梁。它们将是增加贸易的桥梁、思想的桥梁、访问者的桥梁和人道主义援助的桥梁。”美苏多种形式的美苏多种形式的“冷战冷战”史史 料料 研研 习习史料应用史料应用结束放映结束放映返回导航页返回导航页 (3)根据材料三你如何理解美苏“冷战”“安全成为恐怖的健壮的孩子”。 材料三1

31、955年3月,丘吉尔指出,新式武器改变了国际关系。它不仅威胁着像英国这样的小国的生存,而且威胁着美国和苏联这样的超级大国的生存。他断言:“通过一个极具讽刺意味的过程,我们完全有可能达到这样一个历史阶段:安全成为恐怖的健壮的孩子。”美苏多种形式的美苏多种形式的“冷战冷战”史史 料料 研研 习习史料应用史料应用答案:(3)美苏对抗加剧了世界的紧张局势,形成了全面“冷战”和局部热战的局面,美苏两国未发生大规模的直接武装冲突,从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结束放映结束放映返回导航页返回导航页 两极格局形成和世界多极化趋势 【临考视窗】(1)从国家利益和国家实力决定对外关系角度出发,考查美苏“冷战”的原

32、因和实质。 (2)多角度考查多极化的出现和加强,欧洲一体化进程,选取新材料创设新情境,综合考查近代以来世界经济、政治格局的演变。结束放映结束放映返回导航页返回导航页【临考视窗】两极格局形成和世界多极化趋势两极格局形成和世界多极化趋势热热 点点 考考 向向(1)从国家利益和国家实力决定对外关系角度出发,考查美苏“冷战”的原因和实质。(2)多角度考查多极化的出现和加强,欧洲一体化进程,选取新材料创设新情境,综合考查近代以来世界经济、政治格局的演变。结束放映结束放映返回导航页返回导航页(2013高考江苏卷)历史地图是展现前人活动与地理空间结合的重要史料。观察右面地图, 理解准确的是() 高考例析高考

33、例析A冷战风云笼罩,造成分裂与对抗B柏林被分区占领,局部热战出现C美苏操纵欧洲,北约与华约对峙D德国实现统一,西欧走向联合第一步第一步 定时空定时空1945-1949第二步第二步 明考点明考点本题考查战后国本题考查战后国际关系的特点际关系的特点结束放映结束放映返回导航页返回导航页(2013高考江苏卷)历史地图是展现前人活动与地理空间结合的重要史料。观察右面地图, 理解准确的是() A冷战风云笼罩,造成分裂与对抗B柏林被分区占领,局部热战出现C美苏操纵欧洲,北约与华约对峙D德国实现统一,西欧走向联合第三步第三步 析选项析选项二战后,在美国和苏联的支持下,德国分二战后,在美国和苏联的支持下,德国分

34、裂。造成德国分裂的主要原因是美苏冷战裂。造成德国分裂的主要原因是美苏冷战对峙对峙 ,A A正确正确 。当时围绕德国领土问题,美苏两国没有当时围绕德国领土问题,美苏两国没有出现热战,柏林被占领局部热战出现与出现热战,柏林被占领局部热战出现与史实不符史实不符 ,B B项不正确项不正确 。华约建立于华约建立于1955年,北约与华约对峙与年,北约与华约对峙与题干时间不符题干时间不符 ,C C错误。错误。德国实现统一,西欧走向联合与题干德国实现统一,西欧走向联合与题干地图不一致地图不一致 ,D D不正确。不正确。A结束放映结束放映返回导航页返回导航页借题发挥借题发挥1美苏“冷战”形成的原因和表现结束放映

35、结束放映返回导航页返回导航页2世界格局多极化的出现实力中心经济发展状况政治目标西欧欧共体形成政治一体化日本世界第二要成为政治大国第三世界国家要求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发挥更大作用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迅速成为世界重要政治力量3.当今世界格局多极化的趋势两极格局终结后,暂时形成“一超多强”局面,但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加速发展。结束放映结束放映返回导航页返回导航页 1(2013高考福建文综卷)冷战期间,美国政府的一份秘密报告认为,(美国)实力上的优势,正处于最严重的危险之中冷战事实上是一场维系着世界的生死存亡的真正战争。该报告认为()A全面“热战”不可避免B要用“热战”代替冷战C冷战实际上是一场“热战”

36、D冷战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尝试应用尝试应用D D结束放映结束放映返回导航页返回导航页 2(2014广东汕头检测)时人曾作诗描述古巴导弹危机:“后院洞开美梦醒,海空封锁欲断臂,前倨后恭成笑话,试看天下谁懦夫?”“前倨后恭成笑话”描述的是()A美国称霸全球的企图破产B苏联力求战略平衡的计划受挫C“维护世界和平”成为泡影D美苏争霸使双方国际形象大损尝试应用尝试应用B B结束放映结束放映返回导航页返回导航页 3(2013东北师大附中高三第二次月考)1964年第二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纲领指出:“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和新殖民主义是国际紧张局势和冲突的一个基本根源。”1973年第四次首脑会议号召不结盟国家要“

37、通过有效行使反对霸权的国家主权来巩固它们的独立”,“拒绝任何形式的奴役和依附、任何干涉和压力”。材料强调不结盟运动国家()A把斗争矛头主要指向了霸权主义的美国B不满美、苏两国对第三世界的激烈争夺C从反帝、反殖发展到反对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D认识到发展民族经济与争取国家独立的重要性尝试应用尝试应用C C结束放映结束放映返回导航页返回导航页关注程度性词语法主要适用于题干或备选项中关注程度性词语法主要适用于题干或备选项中带有程度性词语的题目。此类题目题干或备选带有程度性词语的题目。此类题目题干或备选项中带有项中带有“基本的基本的”“”“根本的根本的”“”“最突出最突出的的”“”“主要主要”“”“直接直

38、接”“”“最早最早”“”“彻底彻底”“”“任任何何”“”“全部全部”“”“都都”“”“完全完全”“”“一律一律”“”“立即立即”等程度性词语。解答此类题,常用的方法有比等程度性词语。解答此类题,常用的方法有比较优选法,根据题干要求,确定题目要求的逻较优选法,根据题干要求,确定题目要求的逻辑关系,找出涵盖最全面和解释最深刻的选项。辑关系,找出涵盖最全面和解释最深刻的选项。直选法,直接从程度性词语入手,结合题干或直选法,直接从程度性词语入手,结合题干或备选项进行选择或排除,以缩小选择范围。备选项进行选择或排除,以缩小选择范围。 解答选择题应适当关注程度性词语解答选择题应适当关注程度性词语 规规 范范 答答 题题结束放映结束放映返回导航页返回导航页高考例析(2013高考海南卷 ) 1948年,苏联针对美、英等国分裂德国的措施,切断西柏林与其他美英法占领区的水陆交通,美、英则向西柏林大规模空运物资。这一局面持续近一年之久。这次危机反映出冷战的基本特征是( )A苏联在对峙中处于攻势地位 B美国交替采用对抗与缓和政策C两德为美苏争夺的前哨阵地 D双方既对抗又避免直接军事冲突第一步:审题干第一步:审题干定时空:定时空:1948年,美苏年,美苏冷战。冷战。关键信息:关键信息:美英分裂德国,美英分裂德国,苏联应对措施苏联应对措施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