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博拉病毒病感染防控_第1页
埃博拉病毒病感染防控_第2页
埃博拉病毒病感染防控_第3页
埃博拉病毒病感染防控_第4页
埃博拉病毒病感染防控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医院感染管理处埃博拉埃博拉病毒病感染防控病毒病感染防控Air traffic connections from West Africa to the rest of the world我们的风险 输入性病例 与非洲通航城市,北、上、广 由其他地区转机,欧洲、香港 二代传播 华人、驻外工作人员 在华非洲人医疗机构的风险 患者转运 门诊诊疗 住院救治 实验室检验 呼吸道传播 消化道传播 接触传播 虫媒传播 血液、体液传播病原体的传播方式 空气传播:带有病原微生物的微粒(5微米)通过空气流动导致的疾病传播。 飞沫传播:带有病原微生物的飞沫核(5微米),在空气中短距离(1

2、米内)移动到易感人群的口、鼻黏膜或眼结膜等导致的传播。 气溶胶:0.01-10微米呼吸道传播面对埃博拉疫情高危人群 出现疫情时,感染风险较高的人员为 医务人员;CDC工作人员 与病人有密切接触的家庭成员或其他人; 在葬礼过程中直接接触死者尸体的人员; 在雨林地区接触了森林中死亡动物的人。埃博拉出血热病毒极度危险需采取最高级别医院感染防护 基本原则 加强个人防护 在标准防护的基础上,要做好接触防护和呼吸道防护。 避免与病人的血液和体液发生任何接触,以及在没有防护的情况下与可能受到感染的环境发生直接接触。 当与埃博拉病毒病人密切接触(一米之内)时,应佩戴面部保护用品(面罩或者医用防护口罩和护目镜)

3、、干净但非无菌的长袖罩衣以及手套(有些操作程序需要无菌手套)。 除非已经严格消毒,否则个人防护装备不应重复使用。 应在诊疗护理每一例疑似病例后都应更换手套并进行手卫生。病例和接触者管理 病例管理 一旦发现可疑病例,应采取严格的隔离措施(有条件应收治在负压病房),以控制传染源,防止疫情扩散流行。 密切接触者 患者发病后可能接触其血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的人员,如陪护、救治、转运患者及尸体处理等人员。 医学观察:自最后一次暴露之日起进行21天。 一旦出现发热、乏力、咽痛等相关 临床症状时,要立即进行隔离, 并采集标本进行相应检测。接触者追踪1)应避免握手2)在访问者与被访者之间应保持一米(大约3英尺

4、)以上的距离3)如果能够保证这一距离,访谈无症状者(如:既无发烧,也无腹泻、出血或呕吐)时,只要不接触被可能临床病例潜在污染的环境,就不需要穿戴个人防护用品4)建议为在社区内承担接触者追踪和病例发现的工作者提供含酒精搓手液及消毒指南,以便他们可以适当地进行手部卫生 污染区 半污染区 清洁区严格区域划分 医用防护口罩(3M N95) 护目镜或防护面屏 乳胶手套 防护服(杜邦防护服) 防水隔离衣 胶靴、靴套及鞋套等防护装备 医院内所有区域应当采取标准防护。 在标准防护的基础上,医务人员近距离接触(距离1米)患者时,应增加接触及呼吸道传播预防的措施。医务人员的防护 标准防护:工作服、隔离衣、戴工作帽

5、和外科口罩;必要时戴乳胶手套。 接触、呼吸道防护:戴医用防护口罩、防护面屏、穿防护服、防水隔离衣、胶靴、鞋套、靴套、戴手套、工作帽。严格按照区域管理要求,正确穿戴和脱摘防护用品,并注意呼吸道、口腔、鼻腔黏膜和眼睛的卫生与防护。注意事项 避免实施产生气溶胶的操作。如果计划实施任何会刺激咳嗽或促进气溶胶产生的操作(如:服用气雾化或喷雾化药物、诊断性吸痰、支气管镜检查、气道抽吸、气管内插管、面罩正压通气),应佩戴呼吸器。穿防护装备穿防护装备戴帽子戴医用防护口罩(N95)戴外科口罩穿防护服(脱鞋后)戴乳胶手套戴护目镜/防护面屏穿防水隔离衣戴乳胶手套换胶鞋(必要时)穿靴套穿鞋套穿戴防护用品顺序注意事项

6、避免触摸或调整个人防护用品 如果手套撕裂或损坏,请脱下手套 处置不同患者之间请更换手套 戴新手套前实施手部卫生 如果要承担繁重的活动(如:搬运患者或处理尸体)或承担接触到血液和体液的任务,请使用双层手套。对于环境清洁和废弃物管理,请使用耐用/橡胶手套。脱防护装备手卫生、污染部位局部消毒脱鞋套摘外层手套摘护目镜/防护面罩脱防水隔离衣脱靴套手消毒 脱防护用品步骤(一)脱胶鞋(需要时)换鞋(需要时)手消毒(需要时)摘外科口罩脱内层手套脱防护服手消毒进入潜在污染区摘医用防护口罩(N95)摘帽子洗手 脱防护用品步骤(二)注意事项 清洁清洁 污染污染注意事项 脱除个人防护用品时,注意任何脏污物品(如:手套

7、、防护服)之间的彼此接触,并避免接触到脸部任何区域(如:眼睛、鼻子或口部)或破损皮肤。手卫生消毒方法 喷雾消毒法: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2014年8月发布的医疗机构预防与控制丝状病毒出血热的关键措施中明确指出 禁止在病区进行消毒剂喷雾消毒,认为该做法消毒效率低,且对工作人员可能产生危害,对防控无益。可考虑使用过氧化氢。而我国在2012年发布的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中仍建议使用过氧乙酸、过氧化氢、二氧化氯及含氯消毒剂进行喷雾消毒。应根据实际情况实施。 擦拭消毒法 :适用于污染内壁、门窗、物体表面、设备表面及地面等的消毒等。 物体表面消毒:可选用500mg/L-1000mg/L有效氯消毒液擦拭或浸泡消毒

8、(不耐湿、不耐腐蚀物品不使用浸泡法),作用30分钟后再对易腐蚀的物品用清水进行清洗或擦拭。1使用后的一次性呼吸机管道、氧气管、吸痰管、袋等装入黄色垃圾袋按医疗废物处理。可重复使用的管道、容器等使用后,先清洗,然后用5000mg/L(10%)“84”消毒液浸泡30分钟以上消毒或灭菌。2体温计、血压计袖带、氧气湿化瓶可用2000mg/L赛绿素溶液(4袋赛绿素:1L水)浸泡30分钟后清洗、晾干备用。3听诊器及诊疗箱可用2000mg/L有效氯的含氯消毒剂溶液擦拭2遍消毒,不耐腐蚀的仪器表面可用75%乙醇消毒液擦拭2遍消毒。4监护仪、心电图视屏及除颤仪电极板等仪器表面及相关导联线应以75乙醇擦拭2消毒或

9、70%异丙醇溶液擦拭2遍消毒。5不能采取以上消毒方式的用品(手机、精密仪器等)用透明塑料膜、袋密封,每次更换。其它医疗器械的消毒与灭菌按照国家相关规定执行。医疗器械及其用品的消毒1可以重复使用的工作服、被褥等布草类纺织品,可用有效氯为500-1000mg/L“84”消毒液浸泡30分钟后再高温清洗消毒或先高压后清洗消毒。2防护眼镜、防护面罩使用75%的乙醇溶液浸泡30分钟后,清洗干燥后备用。亦可用500 -1000mg/L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溶液浸泡消毒。3使用后的工作鞋用5000mg/L过氧乙酸溶液或2000 mg/L有效氯的含氯消毒剂溶液浸泡消毒,清洗干净并晾干。防护用品的清洗与消毒职业暴露后处

10、置 皮肤暴露:立即用清水或肥皂水彻底清洗,或用0.5%碘伏消毒液、75%酒精洗必泰擦拭消毒 。 粘膜暴露:应用大量清水冲洗或0.05%碘伏(安多福稀释一倍)冲洗 。 对粘稠的血液、分泌物、呕吐物、排泄物的处理,用2000-5000mg/L有效氯的含氯消毒剂溶液。消毒处理均需混匀后作用2小时,再做下一步处理。 同时,对上述污物污染的医疗用品及物体表面则需用2000-5000mg/L有效氯的含氯消毒剂溶液作浸泡、擦拭消毒,作用1小时以上。患者血液、分泌物、呕吐物、排泄物的消毒医疗废物的管理 医疗废物应每日由专人使用专用转运工具,按照规定的时间、路线及时清运,就近转送到医院医疗废物专门暂存场所,进行

11、高压消毒后定期集中焚烧。运送工具、暂存场所等需及时清洁,遇污染时及时用5000mg/L的“84”消毒液消毒。收集运送医疗废物的卫生员固定,并经过医疗废物处理流程、医院感染控制、自身防护、意外事故处理等知识的培训。卫生员工作时应严格按照病区防护要求做好防护工作。尸体处理 尸体处理:应尽量减少搬运和转运,尸体应消毒后用密封防漏双层尸袋分层消毒包裹,及时焚烧或按相关规定处理。 需做尸解时,按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尸体解剖查验规定执行。 标本采集:全面部防护或护目镜、面罩覆盖口鼻,佩戴手套,穿防护服。特殊情况下进一步加强防护 实验室工作:有负压区域,全面部防护或护目镜、面罩覆盖口鼻,佩戴手套,穿防

12、护服;并且使用生物II级安全柜或者是有机玻璃防喷溅挡板,或是按制造商说明的特殊安全防护措施。标本采集、检测实验室注意 所有实验室样本处理必须在安全柜或至少具有排气通风的通风橱下方进行。请勿在开放式工作台上执行任何操作。 使用移液管和离心等活动会机械性地产生微细气溶胶,这可能会通过吸入或直接暴露而构成感染传播的风险。 转运至CDC的Ebola标本(包括医院内转运)应该充分包裹,转运时不能开盖或是分装标本。标本转运应该是符合三重包装系统要求:最内层是主要的容器(一个可密封的标本袋缠绕以可吸收材料),中间层是是防水、防渗漏的容器;另外是外层用于转运的包装。标本转运管理制度、流程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应急预案 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应急管理流程重点科室负责人 门急诊 ICU 感染科 其余科室 环境消毒、医疗废弃物处理关注传染病疫情 第一时间发现新发、突发传染病疫情 通过国家卫计委、CDC网站了解国内疫情 通过WHO、美国CDC网站了解世界传染病疫情 分析疫情、做出反应启动应急预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