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法学作业电子版_第1页
宪法学作业电子版_第2页
宪法学作业电子版_第3页
宪法学作业电子版_第4页
宪法学作业电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学号:SM14216083宪法学作业 专 业: 公共管理硕士班 级: 14级秋季月度集中班学生姓名: 张颖日 期: 2014年11月一、简述宪法最高法律效力的体现由于宪法所规定的内容是国家生活中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是国家立法活动的基础,因此,它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我国宪法明确规定,“本宪法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了中国各族人民奋斗的成果,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主要表现在:第一,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依据。1999年宪法修正案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

2、宪治国,而依宪治国的内在要求是宪法至上。这就意味着宪法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具有至高的法律地位。宪法所确立的原则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宪法与法律的这种关系,通常被称为“母法”与“子法”的关系,即:宪法为母法,法律为子法。第二,宪法与法律相比,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宪法第五条第三款规定:“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宪法在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权威,法律、行政法规的内容和精神都不得与宪法的原则和规定相抵触、相违背,否则,就会因违宪而无效。第三,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宪法第五条第四款规定:“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

3、宪法和法律。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二、简述我国现行宪法四次修改的主要内容1.1988年4月12日,七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第一个宪法修正案。这个宪法修正案的内容是:(1)国家允许私营经济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存在和发展。(2)对土地不得出租的规定作了修改,规定土地的使用权可以依照法律的规定转让。2.1993年3月29日,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第二个宪法修正案。这个宪法修正案的主要内容是:(1)在宪法序言第七自然段中更加完整地表述党的基本路线,增加了“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坚持改革开放”等内容。(2)将宪法第十五条关于国家实行计划经济

4、的规定修改为:“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3)删去宪法第八条中的“农村人民公社”,增加规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内容。(4)将宪法有关条文中的“国营经济”改为“国有经济”。(5)在宪法序言第十自然段中增加规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将长期存在和发展。”(6)将县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任期由三年改为五年。3.1999年3月15日,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第三个宪法修正案。这个宪法修正案的主要内容是:(1)确立了邓小平理论的指导思想地位。(2)增加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3)增加规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4)规定“农村集体经济

5、组织实行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5)增加规定“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6)将镇压“反革命的活动”,修改为镇压“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活动”。4.2004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第四个宪法修正案。这个宪法修正案的主要内容是:(1)确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指导地位;(2)增加“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内容;(3)在统一战线的表述中增加“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4)进一步明确国家对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方针;(5)完善私有财产保护制度;(6)完善土地征用制度;

6、(7)增加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的规定;(8)增加尊重和保障人权的规定;(9)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成的规定中增加“特别行政区”;(10)完善紧急状态制度;(11)在国家主席职权的规定中增加“进行国事活动”;(12)将乡镇人民代表大会的任期由三年改为五年;(13)增加关于国歌的规定。三、简述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之间的关系(一)公民权利与国家权力的主要区别在于:1.国家权力的实际行使主体是国家机关,而公民权利的主体是公民个人。2.国家权力具有强制性和主权性,对方必须服从;而公民权利则是一种可能性或资格。(二)公民权利与国家权力的联系主要表现在:1.国家权力属于人民,而人民占公民中的绝大多数。2.公民权

7、利中的民主权利,尤其是参与政治的权利,实际上包含着国家权力的因素。3.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上规定的各种自由和权利,能否得到兑现,也要依靠国家权力来保障。4.国家权力为公民权利服务,国家权力的存在和运行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保障公民权利的实现。5.公民权利和自由是第一位的,国家权力的行使必然会对公民权利和自由的行使构成一定的影响,甚至限制和剥夺,但限制和剥夺必须有充分的理由和根据。6.公民权利制约国家权力,公民权利是对国家权力进行制约和控制的重要手段。公民权利是国家权力的基础,国家权力是公民权利的保障。权利不是来自于国家的恩赐,而是国家权力存在的合法性依据。公民权利以利益为基础,自由为前提,主张为取向。

8、国家权力以国家机器为后盾,国家强制力为支撑,国家权威为追求。因而国家权力的存在和行使,应当以公民权利的保障为出发点和归宿。四、简述我国公民的社会经济权利和人身自由权利1.公民的社会经济权利,是公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物质保障,在我国,公民享有广泛的社会经济权利,这些权利包括公民的劳动权、休息权,以及退休人员生活保障权和物质帮助权。宪法规定公民享有劳动就业和获得相应劳动报酬的权利,以及为保护身体健康和提高劳动效率而休息和休养的权利。宪法还规定了公民在退休后,有获得生活保障的权利;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后,有权从国家和社会获得帮助。2.公民的人身自由权利,是公民正常地生活、学习和工作的保障

9、,是公民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参加国家政治生活、享受其他权利和自由的前提条件,也是公民最基本的人身权利。我国公民的人身自由包括任何公民的人身不受非法侵犯,人格尊严不受侵犯,住宅不受侵犯,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等。五、简述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阶级结构工人阶级是我国的领导阶级。工人阶级领导是我国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权的根本标志。工人阶级作为我国的领导阶级,有利于保证社会主义前进的方向,体现社会主义国家的阶级性质,保障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发展。工人阶级成为我国的领导阶级是由它的阶级本质和所担负的历史使命决定的。工人阶级是近代机器工业的产物,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代表着社会前进的方向。由于历

10、史的原因,中国工人阶级同占中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有着天然的联系,这样有利于结成巩固的工农联盟,并以此为基础团结一切爱国者振兴中华。工农联盟是我国政权的阶级基础。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各国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实践表明,无产阶级在推翻剥削制度的斗争中,必须同广大农民群众结成坚强的联盟,农民阶级也只有在工人阶级的领导下能获得彻底解放。无论是在民主革命时期还是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农民问题始终是一个关系革命成败和国家前途的至关重要的问题。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工人阶级依靠和农民阶级结成的阶级联盟,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在我国的统治,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11、,工农联盟也是坚持和巩固人民民主专政,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本力量。以工农联盟为基础,可以将全国各民族、各民主党派、各社会团体,所有的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团结起来,共同投身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来。知识分子是国家的依靠力量。我国宪法序言规定:“社会主义的建设事业必须依靠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知识分子是脑力劳动者,是我国工人阶级的一部分,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不论从决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技术要素来看,还是从劳动者要素、管理水平要素看,知识分子都对社会的物质文明建设起决定性作用,代表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方向。在精神文明建设

12、中是一支极为重要的力量,亦是建设我国政治文明的一支重要力量。正因为如此,我国宪法第23条规定:“国家培养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各种专业人才,扩大知识分子队伍,创造条件,充分发挥他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六、简述非公有制经济在社会主义经济中的地位个体、私营等各种形式的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非公有制经济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三资”企业两种形式。个体经济是指由城乡个体劳动者占有少量生产资料和产品,以自己从事劳动生产为基础的一种经济形式。所谓私营经济,是指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生产资料属于私人所有,存在雇佣劳动关系的一种经济形式。“三资”企业是依照我国法律在我国投资,与我国企

13、业或者其他经济组织进行各种形式经济合作的外国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或者个人。(一)非公有制经济将是国民经济发展强劲稳定的动力。改革开放以来,非公有制经济的平均增长率远远超过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的增长率,对二十多年来的经济增长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尤其是在亚洲金融危机后我国经济相对困难的几年里,非公有制经济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是明显的。由于国有经济布局的调整将会持续相当长一段时期,非公有制经济将会成为国民经济强劲稳定的发展动力。(二)非公有制经济将是创造就业机会的最大来源。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将是各级政府的一个较为长期和艰巨的任务。在过去几年里,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的就业人数持续减少,而正是非公有制经济

14、每年创造了数百万的就业机会,不但吸收了新增的就业人员,也吸收了从国有企业分流出来的人员。以后,非公有制经济仍将会是创造就业机会的最大来源。 (三)非公有制经济将会是越来越重要的税源。尽管国有经济目前在整体上仍然是政府最大的税收来源,但非公有制经济直接和间接创造的税收将占有越来越大的比重,特别是在增量上会占有越来越大的比重。 (四)非公经济将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直接参与者和积极推动者。我们尽管已经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但完善市场经济体制还需要相当长一段时间。在这个过程中,非公有制经济将是平等竞争、厉行法治等基本规则的直接参与者和积极推动者。七、简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主义精

15、神文明建设包括思想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思想建设是要解决整个民族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问题,是精神文明建设的灵魂,决定着精神文明建设的性质和方向,对社会的政治经济发展有巨大的能动作用。思想道 德建设解决的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问题。思想道德建设内容:1.普及理想教育,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2.普及道德教育,树立和发扬社会主义道德风尚。“国家提倡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公德。”3.在人民中进行以共产主义为指导、以爱国主义为基础的思想政治教育。4.反对资本主义的、封建主义的和其它的腐朽思想。教育科学文化建设是要解决整个民族的科学文化互质问题。是精神文

16、明建设不可缺少的基本方面,它既是物质文明建设的重要条件,也是提高人民群众思想道德水平的重要条件。教育科学文化建设内容:1.发展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础。2.发展社会主义科学事业。3.发展卫生事业和体育事业。卫生和体育事业的发展水平,标志着一个国家和社会的文明进步程度。4.发展文学艺术和其他文化事业。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整个社会发展协调共进的方针是:必须围绕和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精神文明建设,必须是促进全面改革和实行对外开放的精神文明建设,必须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培育有理想

17、、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八、简述爱国统一战线的性质和任务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性质:工人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广泛的政治联盟。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基本任务: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为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服务,为促进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和祖国和平统一服务,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服务。九、简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内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其主要内容表

18、现在人民与人大、人大与其他国家机关之间的关系上。1.人民与人民代表大会的关系。在我国,县级和乡级人民代表大会由人民直接选出。省、自治区、直辖市、自治州、设区的市的人大由下一级人大选出的代表组成,县、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的人大由选民直接选举的代表组成。全国人大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和军队以及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选出的代表组成。可以看出,我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最终根源于人民,是在人民直接或间接行使选举权的基础上组成的。2.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之间的关系。(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代表大会常务文员会之间的关系。全国人大有权选举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副委员长、秘书长

19、和委员。对于以上人员,全国人大有权依照法定程序予以罢免。全国人大常委会对全国人大负责并报告工作,全国人大可以改变或者撤销全国人大常委会不适当的决定。全国人大常委会有权制定和修改除应当由全国人大制定的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有权对全国人大制定的法律进行部分补充和修改,但不得同该法律的基本原则相抵触。(2)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之间的关系。在我国,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不设常务委员会,而由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选出主席与副主席,在本级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负责联系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组织代表开展活动,并反映代表和群众对本级人民政府工作的建议、批评和意见。县级以上的地方

20、各级人大选举本级人大常委会的组成人员。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听取和审查本级人大常委会的工作报告;有权改变或者撤销本级人大常委会的不适当决定。3.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与政府之间的关系。(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与政府之间的关系。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与国务院之间的关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国务院。全国人大有权审查和批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以及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审查和批准国家预算和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国务院要向全国人大负责并报告工作。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与政府之间的关系。在全国人大闭会期间,全国常委会有权根据国务院总理的提名,决定各部长、委员会主任、审计长、秘书长的人选。

21、在全国人大常委会举行会议的时候,国务院的负责人列席会议。(2)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与政府之间的关系。1)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与政府之间的关系。在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会议期间,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省长、副省长,自治区主席、副主席,市长、副市长,州长、副州长,县长、副县长,区长、副区长,乡、民族乡、镇的人大有权选举乡长、副乡长,镇长、副镇长。有权撤销本级人民政府的不适当的决定和命令。2)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与政府之间的关系。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在本级人大闭会期间,决定副省长、自治区副主席、副市长、副州长、副区长的个别任免;监督本级人民政府的工作;撤销或者改变本级人民政府不

22、适当的决定和命令;受理人民群众对本级人民政府及其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申诉和意见。4.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与人民法院之间的关系。(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与人民法院之间的关系。全国人大有权选举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有权依照法定程序罢免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最高人民法院要对全国人大负责。在全国人大闭会期间,全国人大常委会有权根据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的提名,任免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审判员、审判委员会委员和军事法院院长。最高人民法院认为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同宪法或者法律相抵触的,可以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书面提出进行审查的要求。最高人民法院可以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法律解释的要求。全国人

23、大常务委员会全体会议有权听取最高人民法院向常务委员会的工作报告。在全国人大常委会举行会议的时候,最高人民法院的负责人列席会议。(2)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与人民法院之间的关系。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本级人民法院院长。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听取和审查本级人民法院的工作报告。地方人大常委会在本级人大闭会期间,人民法院院长因故不能担任职务的时候,从本级人民政府、人民法院副职领导人中决定代理的人选;按照人民法院组织法规定,任免人民法院副院长、庭长、副庭长、审判委员会委员、审判官;监督本级人民法院的工作;受理人民群众对人民法院及其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申诉和意见。5.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与

24、人民检察院之间的关系。(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与人民检察院之间的关系。最高人民检察院要对全国人大负责,全国人大有权选举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全体会议有权听取最高人民检察院向常务委员会的工作报告。在全国人大常委会举行会议的时候,最高人民检察院的负责人列席会议。(2)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与人民检察院之间的关系。选举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并报上级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提请该级人大常委会核准。6.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与国家主席之间的关系。全国人大有权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的职权均不属于对重大问题的决定权。决定权由全国人大和全国人大

25、常委会行使。主席只是公布、发布、批准(签署)和号令。7.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与中央军事委员会之间的关系。全国人大有权决定战争与和平问题。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要对全国人大负责。全国人大有权监督中央军委的工作。在全国人大常委会举行会议的时候,中央军委的负责人列席会议。十、简述我国国家结构形式并阐述其原因共同纲领及新中国历部宪法均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民族各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一规定表明,我国实行的是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原因:(1)长期实行单一制的历史传统。我国自秦汉以来,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除较短时间处于分裂状态外,一直实行统一的中央集权制。长期的历史传统决定了

26、我国有建立统一的主权国家的政治基础和政治心理。(2)民族分布和民族成分状况。我国是一个有56个民族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的状况决定了在我国的具体条件下,不适宜采取联邦制,而易于采取单一制的国家结构形式:1)各民族在长期的交往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大杂居、小聚居的局面。2)我国各民族的人口数量相互之间差异较大。这样的人口结构,比较有利于实行单一制,而实际上无法实行联邦制。(3)融洽的民族关系。各民族在历史上相互合作、相互交流,共同创造了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虽然曾经有过民族间的矛盾和战争,但友好合作是民族关系的主流,为实行单一制提供了可能。十一、简述选举制度的基本功能和意义选举与选举制度的运行具有重要意

27、义,一般而言,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第一,公民可以通过选举组织国家权力机关;第二,选举有利于经济的发展;第三,选举可以消除社会危机与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第四,选举时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有力武器;第五,选举是消除社会腐败一剂良药。就我国而言,选举制度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基础与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反映我国社会制度性质与要求:总体上讲,我国选举制度的基本精神是适应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反映人民群众的意志与要求,为人民群众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提供程序与法律条件。这种基本精神具体通过以下的功能得到体现:(1)全面地反映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选举权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宪法原则的直接体现,是人民参与国家管理

28、的基本权利。(2)选举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我国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其成立与运作的基础是选民的选举行为。选民地位的法律化、选民积极性的发挥、选民与代表的相互联系等因素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发展中不可忽视的内容。从中国政治制度发展基本特点看,选举制度的改革与完善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发展的基础性环节,体现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广泛的社会基础。人民代表大会广泛的代表性与社会基础是具体通过选举制度来实现的,其为政权的科学分配与运作提供理论与程序基础。(3)选举制度是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形式。在现代代议政体下,公民参与国家管理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形式是通过选举制度的运作,即选民选举的代表

29、组成国家机关,并通过公务员与国家机关的具体活动实现其意志。选举制度已经成为世界普遍公认的政权组织形式,是集中反映社会主体意志的最为重要的形式。以选民的自由意志为基础选举产生的国家机构活动具有合法性与权威性,其运作过程有可能获得广泛的社会基础。(4)选举制度是合理地调整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的基本形式。通过选举制度,一方面为国家权力的合理组织与科学运作提供原则与程序,另一方面有助于以权利监督国家机关与人民代表的运动,保证权力活动的合宪性。特别是在权力与权利之间发生冲突与矛盾时,选举制度以其特殊的功能提供预防矛盾与解决矛盾的形式,保证政治局面的稳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权力运作受宪法与法律的监督,遵循合

30、宪性原则。十二、简述我国选举制度的基本原则(一)选举权的普遍性原则。选举权的普遍性是就享有选举权的主体范围而言的,是指一国公民中能够享有选举权的广泛程度。凡年满18周岁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除依法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以外,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和居住期限,都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二)选举权的平等性原则。选举权的平等性是指每个选民在每次选举中只能在一个地方享有一个投票权,不承认也不允许任何选民因民族、种族、职业、财产状况、家庭出身、居住期限的不同而在选举中享有特权,更不允许非法限制或者歧视任何选民对选举权的行使。(三)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并用的原则。直接

31、选举是指由选民直接投票选举国家代表机关代表和国家公职人员的选举。间接选举则是指由下一级国家代表机关,或者由选民投票选出的代表(或选举人)选举上一级国家代表机关代表和国家公职人员的选举。在我国,不设区的市、市辖区、县、自治县、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由选民直接选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由下一级人民代表大会选出。(四)秘密投票原则。秘密投票亦称无记名投票,指选民不署自己的姓名,亲自书写选票并投入密封票箱的一种投票方法。我国全国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选举,一律采用无记名投票的方法;选民如果是文盲或者因残疾不能写选票的,可以委托

32、他信任的人代写。十三、简述我国选举争议的解决选举争议是指在选举过程中所发生的争议,具体来讲包括选民资格争议、选区划分争议、候选人资格争议、选举舞弊争议、计票方法争议、选举效力争议等。中国目前的选举争议裁决采取按案件性质作出区别的体制。对选民资格争议,采用民事特别程序由普通法院处理。依选举法第28条:对于公布的选民名单有不同意见的,可以向选举委员会提出申诉。选举委员会对申诉意见,应在3日内作出处理决定。申诉人如果对处理决定不服,可以在选举日的5日以前向人民法院起诉;人民法院应在选举日以前作出判决。人民法院的判决为最后决定。对于选举结果效力的确定则由选举委员会或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确定。对于破坏选举

33、的行为,例如:用暴力、威胁、欺骗、贿赂等非法手段破坏选举,伪造选举文件,虚报选举票数等违法行为,由有关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追究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这里需要补充一点,对于追究行政责任的主管机关,法律并不明了。对于人大代表的资格审查则由乡级人民代表大会或县级以上人大常委会设立的资格审查委员会进行。但上述各机关裁决争议的程序不详,而且对于选区划分、计票方法等争议法律规定不明。十四、简述国家机构的分类以国家的历史类型为标准,国家机构可以分为奴隶制的国家机构、封建制的国家机构、资本主义的国家机构和社会主义的国家机构。以管辖的范围为标准,国家机构可以分为中央国家机构和地方国家机构。以国家机构内部的横向关系为

34、标准,国家机构可以分为:(1)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2)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以国家内部的纵向关系为标准,国家机构可以分为:(1)联邦国家机关和各邦(州)国家机关。(2)中央国家机关和地方国家机关。十五、简述我国国家机构的组织和活动原则(一)民主集中制原则。民主集中制是指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在集中指导下民主的国家机构组织和活动的原则,它体现了民主与集中的辨证统一.其体现为:在国家机构与人民的关系方面,体现了国家权力来自人民,由人民组织国家机构;在国家机构中,国家权力机关居于核心地位;在中央和地方机构的关系方面,遵循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原

35、则。民主集中制是社会主义国家政权根本的组织和活动原则,也是中国中央国家机关一项最基本的组织和活动原则。民主集中制是一种民主与集中相结合的制度,是指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在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的结合。(二)社会主义法制原则。社会主义法制即指社会主义国家的法律和法律制度。中央国家机关贯彻这一原则就是指中央国家机关都要按照国家的法律和法律制度进行组织和开展活动。即所有中央国家机关都要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依法组织和建立国家机关及其职能部门,做到一切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都有宪法和法律依据防止任意因人因事设立机构。国家立法机关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进一步加强立法工作,完善立法制度,不断完善社会

36、主义法律体系,使国家机关的组织和活动都能有明确的法律依据。所有国家机关的职权都应有法律依据,国家机关只能行使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属于本机关的职权,不得有任何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各级各类国家机关必须依法定程序行使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权,严格依法办事。国家权力机关要加强法律监督,保证同级其他国家机关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三)适应经济发展原则。国家机构作为政权组织是社会上层建筑的一部分。国家机构的性质归根结底是由经济结构的性质和要求所决定的。同时,国家机构又必须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为自己的经济基础服务。由于所有制改造、经济体制改革等原因,我国的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经常处于发展变化之中,从而导致进行政治

37、体制改革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必要。(四)分工与协调原则。分工原则是指国家机构的各个组成单位即国家机关根据法律规定的职权范围,按照特定的地域或者特定的专业各司其职。但是,分工不是孤立无序地政出多门,各行其是,必须同统一协调相结合。经验证明,既有分工,又有统一协调互相配合,才能把事情办好。(五)责任制原则。责任制原则是指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无论是行使职权,还是履行义务,都必须对其产生的后果负责。中央国家机构体系对责任制原则的贯彻表现在:(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要向人民负责,每一代表都要受原选举单位的监督,它们可以随时罢免自己所选出的代表;(2)最高国家行政机关、最高国家审判机关、最高国家检察机关和最高国

38、家军事领导机关等则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负责。责任制原则在不同的中央国家机关内部,具体表现为集体负责制和个人负责制两种形式。集体负责制是合议制机关在决定问题时,全体组成人员和领导成员的地位和权利平等,任何人都没有特殊的权利,在重大问题的决定上,由全体组成人员集体讨论,并且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作出决定,集体承担责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等即是集体领导、集体负责机关。集体负责制能够集想广益,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和作用;避免主观性、片面性,而且还可以避免国家权力过多地集中于个人或者极少数人手中,防止独断专行和个人决定重大问题。个人负责制也称首长负责制

39、,指国家特定机关在行使职权时,由首长个人决定问题并承担相应责任的一种领导体制。在中国,国务院及其各部、委,中央军委等都实行个人负责制。个人负责制权、责明确,果断迅速,讲究效率,因而适合于国家行政机关和军事机关的性质和工作特点。同时,贯彻个人负责制的国家机关大多是执行机关,而且在执行过程中并不排斥民主基础上的集体讨论。因此,个人负责制仍然是民主集中制原则的一种运用方式。(六)活力和效率原则。活力是国家机关与其工作人员干劲十足,认真踏实,充满朝气,工作有信心、有进取心的表现。国家机关的效率同活力往往不能分开。活力和效率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国家机关领导人以及工作人员的素质、工作态度和作风。现在,依法治

40、国,机构与编制均需法律规定。凡巧立名目增编、扩编,均属违法,应追究法律责任,从严治理,庶可实现活力与效率原则。(七)反腐倡廉原则。反腐倡廉原则就是建设清正廉洁的国家机构。针对腐败现象和贪污现象的存在以及发生这种现象的可能性的原则,有必要反腐倡廉,反对并防止腐败,提倡廉洁奉公。国家机关反复倡廉最根本的两条是完善和强化监督机制以及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思想觉悟和负责精神。(八)民族平等、团结原则。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原则在中国中央国家机关组织和活动中的表现:第一,人口特少的少数民族至少有代表一人参加到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中去,与其他代表一道共同决定国家大事。第二,国务院领导与管理民族事务,保障少数民族的平等权利与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权。同时国务院还设立了民族事务委员会。第三,国家在制定法律和政策时,不但要保障各少数民族合法的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关系,反对大汉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而且还要尊重各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权,尊重各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帮助和支持各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和文化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