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亨利_詹姆斯的文学情感因素与_贵妇人画像__第1页
论亨利_詹姆斯的文学情感因素与_贵妇人画像__第2页
论亨利_詹姆斯的文学情感因素与_贵妇人画像__第3页
论亨利_詹姆斯的文学情感因素与_贵妇人画像__第4页
论亨利_詹姆斯的文学情感因素与_贵妇人画像_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论亨利 詹姆斯的文学情感因素与 贵妇人画像 夏 铮(天津对外经济贸易职业学院 , 天津 300221摘 要 :美国著名现实主义小说家亨利 詹姆斯早期最负盛名的代表作 贵妇人画像 , 被公 认为是其文学生涯中的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 。 这部作品中作者的精神主体和情感的潜意识都 受着情感所支配 , 因此一直以来成为文学评论界的焦点 。本文从亨利 詹姆斯的历史轨迹和 主体情感 、 叙述视角以及读者阅读当中的感受与理解 , 阐述其不确定的情感 , 以此来剖析作品 独具特色之源 。关键词 :亨利 詹姆斯 ; 贵妇人画像 ; 文学情感因素 ; 不确定性 ; 叙述视角中图分类号 :I 043 文献标识码 :A

2、 :-04 引言, 。 美国和英国的文学 史家都有充分理由宣称詹姆斯属于自己的国家 。 他出生于美国 , 但长期旅居国外 , 深受欧洲文化的 影响 。 他的一生有许多情感的不确定性 , 比如对 欧美文化的情感冲突 、 对婚姻的情感不确定因素 等 , 这种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情感因素自然地 带到他的作品中 。 特别是在他早期里程碑式的代 表作 贵妇人画像 中充分体现 。 詹姆斯对于小说 的创作技巧 , 特别是叙事角度 , 进行了很多探索和 创新 , 是小说叙事角度革新的先行者之一 。在叙 事角度上 , 大多数现实主义作品以单一的全知全 能的叙事角度 (omniscient point of vi

3、e w , 引导读 者用作者事先设定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来阅读社会 的 “ 真实 ” 。 而詹姆斯为了使作品更好地表达复杂 情感以取得理想的艺术效果 , 采取把自己情感利 用小说中的人物来叙述 , 在 贵妇人画像 中的叙 述视角又没有完全脱离全知视角 , 所以在这部作。 由 容的不确定理解 。 因此这部作品自问世以来数百 年间倍受文学评论家的关注 。 一 、 怡情写作的詹姆斯本人的情感多重性 1843年亨利 詹姆斯出生于美国一个富裕 的知识分子家庭 。由于家境殷实 , 使得詹家的后 两代人都可以不为衣食而忧 。 在詹姆斯很小的时 候 , 他的父亲带领他开始游历欧洲大陆 。他的父 亲对于孩子们的教育

4、原则是让他们广泛地接受世 界文化 , 而不拘泥在一个狭小的范围内 。 1855年 亨利 詹姆斯曾在日内瓦 、 伦敦 、 巴黎接受三年教 育 。 1859至 1860年 , 他们又回到欧洲 , 生活在日 内瓦和波恩 。受父亲的影响 , 成年后的詹姆斯本 人又多次前往欧洲游历 , 此后大多数时间生活在 伦敦 , 不过在巴黎 、 罗马及欧洲的其它一些城市也 生活过 , 也不时地回美国看看 。他独特的生活方 式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的创作方向 :虽然是 美国人 , 他却常年旅居欧洲 , 并最终在英国定居 ;收稿日期 :2009-05-15。作者简介 :夏 铮 (1979- , 女 , 天津对外经济贸易

5、职业学院教师 , 英语语言文学硕士研究生 , 研究方向 :英美文学 、 英语教育 。第 1卷 第 2期 2009年 12月 河北工业大学学报 (社科版 Journal of Hebei University of Technol ogy (Social Scinences Editi on Vol . 1No . 2Dec . 2009而精神上 , 欧洲并不是他的家 , 他永远是住在欧洲 的美国人 , 是个局外人 。美国文化的单纯天真与 狭隘肤浅并存 , 欧洲文化的高雅优美与虚伪世故 兼容 , 两种不同的民族文化优缺共存 , 交相辉映 , 并终将在冲突中走向融合与和谐 。 詹姆斯要表达 的是

6、, 作家本人对生活情感不确定的态度 , 在一定 程度上影响到他笔下的人物刻画 。对于在 贵妇 人画像 中多次被评论界提到的结尾 , 主人公伊莎 贝尔决定回到丈夫奥斯蒙身边 , 实际上像是詹姆 斯本人的一个影子 。 伊莎贝尔很想生活在古老文 明的欧洲 , 但又无法接受欧洲的某些文化习俗及 社会制度 , 而在欧洲生活多年的吉尔伯特 奥斯 蒙身上既有她熟悉的美国人的影子 , 又有她向往 已久并一直追求的欧洲人的高贵典雅 , 所以她只 能回到奥斯蒙身边去 。 此乃文学情感因素使然 。 詹姆斯和她表妹玛丽 敏妮 坦普尔 (Mary M inny Te mp le 自幼相识 , 青梅竹马 。但敏妮 坦 普

7、尔于 1870第一部作品 ,影 。 一方面 , , 愿意为心爱的人付出一 切 。 拉尔夫深知伊沙贝尔迫切需要的是欧洲文化 的滋养 , 所以 , 不遗余力地将欧洲历史名胜介绍给 她 , 充分激发她的智慧及想象力 。并且劝自己父 亲将遗产的一半留给伊沙贝尔 , 以便她不受物质 生活的羁绊 , 自由地去追求自己的理想 。另一方 面 , 他又不敢向对方表白自己的爱情 , 因为他知道 自己患了绝症 , 不愿牵连自己心爱的人 , 只有对她 默默的祝福和关爱 。 詹姆斯对婚姻的不确定性情 感 , 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终身未娶的决定 。他把 爱看成是对生活的危险 。在他的作品中 , 婚床在 某种意义上就是终结与

8、死亡 (Edel, 1965:16 。另 外 , 他年轻时身体曾经受过一种“ 可怕的 、 又难以 名状的伤痛 ” (a horrid even if an obscure hurt , 也 与他自觉选择单身生活多少有些关系 (Edel:17 , 因此在贵妇人画像中的主人公总是隐隐约约显现 詹姆斯情感的影子 。总之 , 亨利 詹姆斯的美国之根的意识和欧 洲灵感之源的繁茂 , 在他深深的本土轨迹之上涂 上一层厚厚的欧洲的华丽 , 不确定的变换的生活 的烙印 , 铭刻在他笔下的主人公身上 , 丛生出“ 杂 交 ” “ 边行效应 ” , 开拓出小说的新领域 。 二 、 贵妇人画像 中情感表达的 叙述视

9、角在英美小说由传统向现代的过渡时期 , 亨利 詹姆斯是一个承上启下的人物 。 情感是要通过 叙述技巧来表达 。 作为 “ 现代实验小说的先驱者 ” 和 “ 心理现实主义 ” 的代表作家 , 他为小说开拓了 心理空间 , 打破了以往全知视角的传统叙事模式 , 创建了人物视角的叙事模式 , 使小说获得了再现 现实的新角度 , 最终具有了前所未有的立体表现 人生的力度 。 在他的早期作品 贵妇人画像 中叙 述视角存在着不确定性技法来表达主人公的情 感 。在小说的开头 , 拉 、 。, 还不时地为场景中出现的人物作一下评 论 , 用 “ 我已提到过 ” 、 “ 我们得知 ” 这样的字眼暗 示全知叙述者

10、的存在 。 在小说描述第三章伊沙贝 尔与杜歇夫人的初次会面 、 第四章伊沙贝尔的家 庭情况以及介绍拉尔夫都用到了全知视角 , 向读 者展示事件的发生情况 , 人物的背景等 。 但随后 , 詹姆斯为了使小说客观化 , 采用了一种新的叙述 视角 用故事中的人物来叙述故事 。 首先是来 自拉尔夫的视角 “ 拉尔夫看了她一下 , 她出奇 的漂亮 ” ; “ 这个年轻的女士对于自己和其他事物 都很自信 。 ” (Ja mes 15 在这里 , 作者用了拉尔夫 的视角向读者介绍伊沙贝尔 。此后 , 作者又用了 伊沙贝尔自己的视角向读者展示了后面出现的人 物 戈德伍德先生 、 奥斯孟德先生和梅尔夫人 以及伊

11、沙贝尔本人的内心世界 。整部作品中 , 叙事声音给读者一种不确定的 感觉 :一方面是无所不知的 , 而另一方面是有疑问 的 。 叙事者的犹豫不定显示了叙述者似乎有时对 自己所塑的人物情感飘移而不能完全掌握 , 同时 也显示了人物的独立性 。叙述者有时甚至暂时消 失成为读者 , 使小说更贴近生活的真实 。这篇小 说不是完全由故事人物视角来叙述故事 , 作者用 全知的叙述者的叙述增加了小说的犹豫与不确 定 , 也体现了现代主义小说追求客观地展现人物02 河北工业大学学报 (社科版 2009 年内心的真实 , 和传统的全知叙述有了很大的不同 。 正因为作者采用了灵活的 、 不断转换的不确 定叙述视角

12、模式 , 使他笔下的人物 、 情节更加生 动 , 更加出神入化 。 三 、 读者对 贵妇人画像 中人物 理解的感悟 贵妇人画像 之所以成为数百年来文学界 讨论的焦点是因为人们对这部巨作总是有着不同 的理解 。 小说中的视角控制着读者对文中内容的 理解 。 正如詹姆斯本人在小说的前言所说 , “ 小说 像一座大厦 , 大厦中不会只有一个窗口 , 也许有上 百万的窗口 。人们从不同的窗口中往大厦里面 看 , 有的人看到的多一点而有的人看到的少一点 ; 有的人看到里面很大而有的人看到里面却很小 ; 有的人看到里面很粗糙而有的人看到里面却很精 致 ” (Ja mes xii 想象空间 。 由于读者的生

13、活阅历赏趣味不同 , 。 因时 因地而异 。 , 不同的阅读心态对 作品的理解和感受也不一样 。在这里詹姆斯把小说比作大厦 , 而窗口则为 读者自身的视角 , 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视角对作品 有不同的理解 。 还是以小说的焦点 主人公伊 莎贝尔最终决定回到丈夫奥斯蒙身边为例 , 男性 读者和女性读者理解的大不相同 。 男性读者大多 认为 , 女性在那个年代不能脱离男性 , 最终只能回 到其丈夫的身边 ; 而女性读者大多认为 , 伊莎贝尔 向自己的婚姻和命运挑战 , 回到其丈夫身边只是 为了照顾她喜爱的继女帕茜 , 带着帕茜一起逃脱 男性的统治 。另外 , 读者阅读作品还受自身的种 族 、 阶级、

14、教育背景、 年龄等因素对作品有不同的理 解。读者从小说中不同的叙述视角会产生不同的 理解 。 以伊莎贝尔的相貌为例 , 读者从全知的叙 述视角得知伊莎贝尔在三姐妹中不算最漂亮 。 “ 20个人当中有 19个人认为姐妹中爱迪斯 (伊莎 贝尔的姐姐 最漂亮 ” (Ja mes 32 ; 而从拉尔夫 的视角来看伊莎贝尔是最漂亮的 。 “ 确实太漂亮 了 ” (Ja mes 40 ; 从杜歇夫人和伊莎贝尔的谈话 中 , 读者得不到关于其相貌的答案 。读者对人物理解的不确定性使作品的读者群 更加广泛 , “ 仁者乐山 , 智者乐水 ” , 读者欣赏自己 喜爱的人物和情节 。 四 、 结语 贵妇人画像 因

15、其丰富的内容 、 细致的心理 描写和立体生动的人物刻画而被奉为亨利 詹姆 斯的早期最佳作 , 堪称英美文学中的上品 。读者 从这部小说能够欣赏到既有欧洲古典 、 刻板与幽 深 , 又有美国的现代 、 开放与纯真的欧美不同文 化 , 体会到作者在浓厚的文学情感以及文化融合 下新颖独到细腻精巧而又不确定的叙述手法 , 读 出自己对小说的深刻的多方面 多层次 、 多角度的 理解 , , 使 , 享受余 香 ,:Ja mes, Henry . The Portrait of a Lady . 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2所引中文为笔者自 己所译 。参考文献

16、1Edel, Leon . The L ife of Henry Ja mes . Ne w York:J. B. L i pp in 2 cott Company, 1965.2Elli ot, Emory ed . Columbia L iterary H ist ory of the United States . Ne w York: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988.3Free man, Jonathan . The Compani on t o Henry Ja mes .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Publ

17、ishing House, 2002.4I zz o, Donatella . Bacchilega Cristina tran . The Portrait of a Lady and Modern Narrative . EBS CO Publishing, 2003.5James, Henry . The Portrait of a Lady . Oxf ord:Oxf ord University Press, 1982.6Krause, Sydney J. Ja mes s Revisi ons of the Style of The Portrait of a Lady . EBS

18、CO Publishing, 2003.7M itchell, Lee Clark . Beyond the Frame of The Portrait of a Lady . EBSCO Publishing, 2003.8N ie m tz ow, Annette . Marriage and the New Women in The Portrait of a Lady . EBSCO Publishing, 2003.9唐似亮 . 略谈罗平布依族民间文学的情感因素 . 曲靖师范学 院学报 J , 2004. 9.10米克 巴尔 . 谭军强译 叙事学 :叙述理论导论 M.北京 :中国社会

19、科学出版社 , 1995.11申丹 , 韩加明 , 王丽亚 . 英美小说叙事理论研究 M.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 2005.12第 2期 河北工业大学学报 (社科版 12谢亚锋 . 文学情感因素与晚明主情论文学思潮 . 商丘职业技 术学院学报 J , 2007. 8On the L itera ture E m oti on Factor of Henry Jam es and the Portra it of a L adyX I A Zheng(T i a n ji n I n stitute of Fore i gn Econom i c Rel a ti on s and Trad

20、e, T i a n ji n 300221, Ch i n aAbstract:The Portrait of a Lady, American fa mous realistic writer Henry Ja mes s early best -known master 2 p iece, is generally acknowledged as a landmark achieve ment in his literary career . The author s s p iritual main body and e moti onal sub -consci ousness ar

21、e dom inated by e moti on in this work, which have been the focus in the literary criticis m circle all the ti m e . This thesis deals with the uncertain e moti on in Henry Ja mes s hist ori 2 cal course, main e moti on and narrative point of vie w in the novel, as well as the i m p and co mp rehens

22、i on fr om the readers, s o as t o analyze the origin of the uniqueKey words:henry ja mes; the Portrait of a lady; literature e point of vie w(上接第 18页 8吴钧燮 . 简 . 9黄源深 . 简 爱 . 译林出版社 . 1994. 6.An Ana lyti ca l Co m par ison of the Tran sl a ti on of Rhetor i ca l D ev i ces i n the Three Ch i n ese Ve

23、rsi on s of J ane Eyre fro m the Perspecti ve ofFuncti ona l Equ i va lenceL U O Hu -q i n(Eng i n eer i n g and Comm erce College of South -Cen tra l Un i versity for Na ti ona liti es, W uhan, Hube i 430065, Ch i n aAbstract:This paper makes an analysis of the translati on methods of several rhet orical devices commonly used in the novel Jane Eyre, using Eugene A. N ida s theory of functi onal equivalence:pers onificati on, si m ile, meta 2 phor, hyperbole, ir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