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七年级语文上册诗歌鉴赏练习题含答案(Word版)_第1页
部编七年级语文上册诗歌鉴赏练习题含答案(Word版)_第2页
部编七年级语文上册诗歌鉴赏练习题含答案(Word版)_第3页
部编七年级语文上册诗歌鉴赏练习题含答案(Word版)_第4页
部编七年级语文上册诗歌鉴赏练习题含答案(Word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部编七年级语文上册诗歌鉴赏练习题含答案(Word版)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 诗歌鉴赏练习1 .阅读诗歌天净沙秋思,回答问题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 )这首曲中 “枯藤 ”、 “昏鸦 ”、 “西风 ”、 “瘦马 ”、 “夕阳 ”等词语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象?( 2 ) “枯藤老树昏鸦 ”与 “小桥流水人家”是两种鲜明不同的画面,你能理解这种不协调的用意吗?( 3 )诗歌中直接抒情的是哪一句?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4) “小桥流水人家 ”一句描写出温馨恬静的景象,联系全诗,谈谈作者为什么这样写。【答案】 ( 1 )深秋晚景图(2)将哀

2、景与乐景放在一起,形成鲜明的对比,反衬 “天涯 ”人的思乡愁绪。( 3 )断肠人在天涯。抒写游子的孤苦寂寞之情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4 )以乐景写哀情,通过对比,衬托出游子的孤独凄凉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解析】 【分析】( 1)根据 “枯藤 ”“夕阳 ”“西风 ”可知是深秋的傍晚写照。( 2 ) “枯藤老树昏鸦 ”属于悲凉景象, “小桥流水人家”属于喜景,二者形成对比,衬托出作者的思乡情深。( 3 )直接抒情,可以映照在重点词语上。断肠,就是一种内心苦楚的倾诉。( 4) “小桥流水人家 ”是一种他乡的乐景描写,这反而加重了作者的思乡之情,属于以乐景写哀情。故答案为:( 1 )深秋晚景图;

3、(2)将哀景与乐景放在一起,形成鲜明的对比,反衬“天涯 ”人的思乡愁绪。(3)断肠人在天涯。抒写游子的孤苦寂寞之情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4)以乐景写哀情,通过对比,衬托出游子的孤独凄凉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点评】(1)本题考查对古诗意象、意境的赏析能力。一系列深秋的荒凉意象,表达了一种深秋的凄清和孤寂景象。( 2 )本题考查对古诗写作技巧的理解。作者有时以乐写乐,以悲写悲,但也能以乐衬悲,悲则更悲,本诗就是这样的情形。( 3 )本题考查对作者思想感情的把握。作者写尽人间的悲欢离合,结尾用 “断肠人 ”三个字倾诉了内心的思乡苦痛。( 4 )本题考查对作者写作技巧的赏析。本诗以乐景写哀情,属

4、于典型的对比写法。2 阅读诗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回答问题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诗歌首句写景,次句叙事,后两句抒情。B.首句写景兼点时令,突出了杨花的美丽和子规啼叫的悦耳,使人赏心悦目。C. “过五溪 ”说明诗人旅途之艰难,也包含了诗人对友人的牵挂和痛惜之情。D.诗中将无知无情的明月当成善解人意的人,寄托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和同情。E.诗歌想像奇特,体现了李白诗的浪漫主义风格。( 2 )诗人在 “杨花落尽子规啼 ” 句里写了哪些景物?渲染了怎样的气氛?( 3 )从

5、哪些诗句可以看出龙标被贬之地的偏远?( 4 )请对 “我寄愁心与明月 ”这句诗从修辞和作者情感两个角度进行赏析。【答案】 ( 1 ) B,C( 2 )杨花和子规鸟。渲染了无限悲凉感伤的气氛。( 3) “闻道龙标过五溪”、 “随风直到夜郎西”。( 4 )拟人。抒发了诗人对友人被贬远行的忧虑、关心之情。【解析】 【分析】( 1)本题考查理解内容和筛选信息。首句用比兴手法,写景兼点时令,渲染凄凉哀愁的气氛。 B 项 “突出了杨花的美丽和子规啼叫的悦耳,使人赏心悦目。 ”有误;过五溪”,见迁谪之荒远,道路之艰难。不着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自见。C项“过五溪” ,五溪为湘黔交界处荒僻边远的不毛之地,也正是

6、王昌龄要去的贬所。说明诗人旅途之艰难,也包含了诗人对友人的牵挂和痛惜之情。 ”有误。( 2 )本题考查对古诗词句子的赏析。要通过联系写作背景、作家风格,抓住关键字词来理解、揣摩、推敲语句的意思。杨花落尽,杨花,柳絮。子规:即杜鹃鸟,又称布谷鸟,相传其啼声哀婉凄切,甚至啼血。在杨花落完子规啼鸣之时,我听说您被贬为龙标尉,龙标地方偏远要经过五溪。景物是杨花和子规鸟。渲染了无限悲凉感伤的气氛。( 3 )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龙标在这里指王昌龄,以官名作为称呼是唐以来文人中的一种风气。五溪为湘黔交界处的辰溪、酉溪、巫溪、武溪、沅溪;在唐代,这一带还被看作荒僻边远的不毛之地,也正是王昌龄要去的贬所。这里

7、所谓 “夜郎 ”并不是指汉代的夜郎国,而是指隋代的夜郎县,其地当在今湖南辰溪一带(见舆地纪胜卷七十一);而龙标恰恰在辰溪以西,所以才有 “直到夜郎西”的说法。这起首二句看似平淡,实际却包含着比较丰富的内容,起到多方面的作用:它既写了时令,也写了气氛,既点明题目,又为下二句抒情张本。( 4 )本题考查分析修辞手法和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要抓住关键字词来理解、揣摩、推敲语句的妙处。赏析可以从诗句的特色,或修辞,或表达方式,或遣词造句,或表现手法,或表现的情境等方面分析,并要结合具体语境灵活作答。 “我寄愁心与明月 ” ,是说我把自己的那份对你的担忧托付给明月(让它陪伴你一直到夜郎的西部)。这句诗给无

8、感情的明月赋予人的感情,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表达了远赴偏壤之地的对友人的担忧和思念之情。故答案为:( 1 ) B、 C;(2)杨花和子规鸟。渲染了无限悲凉感伤的气氛。(3 ) “闻道龙标过五溪 ”、 “随风直到夜郎西 ” 。( 4 )拟人。抒发了诗人对友人被贬远行的忧虑、关心之情。【点评】( 1)本题考查理解内容和筛选信息。答题时应注意,把选项对照相应诗句,找到关键语句,然后提取最关键的核心的扣题的语句,比照辨析正误。B、 C 两项有误。( 2 )本题考查对古诗词句子的赏析。答题时应注意,此诗首句用比兴手法,写景兼点时令,渲染凄凉哀愁的气氛。即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在内,切合当时情事,也就融情

9、入景。 因首句已于景中见情,所以次句便直叙其事,点明愁的由来。 “闻道” ,表示惊惜。“过五溪” ,见迁谪之荒远,道路之艰难。不着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自见。( 3)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答题时应注意,五溪:一说是雄溪、满溪、谯溪、酉溪、辰溪的总称,在今贵州东部湖南西部。夜郎:汉代中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曾在今贵州西部、北部和云南东北部及四川南部部分地区建立过政权,称为夜郎。唐代在今贵州桐梓和湖南沅陵等地设过夜郎县。这里指湖南的夜郎,李白当时在东南,所以说 “随风直到夜郎西” 。( 4)本题考查分析修辞手法和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答题时应注意,“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二句紧承上文,集中抒写

10、了诗人此时此地的情怀。既有对老友遭遇的深刻忧虑,也有对当时现实的愤慨不平,有恳切的思念,也有热诚的关怀。诗人无法与老友当面话别,只好把一片深情托付给千里明月,向老友遥致思念之忧了。3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野池(唐)王建野池水满连秋堤,菱花结实蒲叶齐。川口雨晴风复止,蜻蜓上下鱼东西。( 1 )诗歌以 “野池 ”为描写对象,第一,二句描绘了池水 ,植物 的景象。( 2 )诗句“蜻蜓上下鱼东西”表现作者怎样的情感?【答案】 ( 1 )满溢(满);丰茂(茂盛、果实丰硕)( 2 )作者对自由、闲适生活的向往之情。【解析】 【分析】( 1 )本题考查赏析诗句景物特点。要在理解诗句意思的基础上加以归纳, “野

11、池水满连秋堤,菱花结实蒲叶乔” 的意思是:野外的池塘水满的已经连到秋天的河堤,菱花结了果实草木很茂盛前一句写出了池水满的特点,因为有丰富的池水的滋养,菱花结了果实蒲叶长得非常茂盛第一、二句描绘了池水满溢(满)、丰盛(茂盛、果实丰硕、生机勃)。( 2 )本题考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作答时要结合全诗加以理解,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诗句描绘了野池蜻蜓随意飞舞,鱼儿任意游玩的悠闲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由、闲适生活的向往之情。故答案为:( 1 ) 满溢(满); 丰茂(茂盛、果实丰硕)( 2)作者对自由、闲适生活的向往

12、之情。【点评】( 1 )本题考查赏析诗句景物特点。答题时应注意,要紧扣 “情 ”或 “景 ” ,仔细体味诗中的意象,借助联想和想象把握诗歌所抒发的情感。一般答题方法是抓住诗中主要景物再现画面,概括要点作答。池水:满溢(满);植物:丰茂(茂盛、果实丰硕)。( 2 )本题考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答题时应注意,应全面了解背景,把握形象内涵,体会意境特点,明确抒情方式。诗句 “蜻蜓上下鱼东西 ”表达了诗人对自由、闲适生活的向往之情。4 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次北固山下【唐】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 )诗中哪些字词透露

13、出诗人的 “游子 ”身份?( 2 )展开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 “潮平两岸阔,风正| 一帆悬 ”展现的画面。【答案】 ( 1 ) “次 ”“客路 ”“乡书 ”“归雁 ” 。( 2 )春潮涌涨,大江直流,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齐平,江水中央一叶船帆高高挂起,使得长江两岸的距离愈显阔大。【解析】 【分析】( 1)本题考查学生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 “次 ”意思是旅途中暂时停宿,这里是停泊的意思,点明了游子的身份; “乡书 ”指的是思想的书信,也点明了游子的身份。(2 )此题考查学生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的能力。学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

14、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此题不能直译诗句,要有适当的想象,语言要优美。“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意为潮水上涨,两岸更显开阔;风势正顺,白帆高高扬起。题干要求展开想象,语言生动形象,就要在句意基础上适当加工和拓展。故答案为:( 1 ) “次 ”“客路 ”“乡书 ”“归雁 ” 。( 2 )春潮涌涨,大江直流,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齐平,江水中央一叶船帆高高挂起,使得长江两岸的距离愈显阔大。【点评】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

15、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5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甲】母亲啊!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到他的巢里;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你的怀里。【乙】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1 ) 这 两 首 小 诗 都 出 自 繁 星 ? 春 水 , 作 者 是 现 代 女 诗 人 , 她 原 名 叫。( 2 )甲诗中 “心中的风雨 ”具体指什么?( 3 )两首小诗表达了怎样共同的情感?( 4 )在内容的选择和表达上,下面哪一首小诗与冰心繁星春水中的作品更为接近?请结合你的阅读体验作出判断,并简述理由。

16、A.母亲啊/你是繁茂的大树/我是归巢的鸟儿/暮色四合/我藏进你的心中B.母亲啊/你是繁茂的大树/树干上的条条斑痕/都是你辛劳岁月的见证【答案】 ( 1 )冰心;谢婉莹( 2 )比喻人生道路上的困难挫折、坎坎坷坷。( 3 )对伟大母爱(或母亲)的感恩、歌颂。(4) A,B【解析】 【分析】( 1)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辨析名著内容的能力。掌握名著中的主要内容是应考的基本策略,还要在平时与同学交流时,多关注名著中易记错的故事情节,只要认真、仔细识记,就不会出错。长期坚持下去,对名著内容的理解能力,对思想感情的把握能力一定会提高。繁星 ?春水是现代诗人冰心代表作,冰心原名谢婉莹。(2) “心中的风雨”是比

17、喻的说法,指的是人生道路上的困难挫折、坎坎坷坷。( 3 )两首诗的主题都是对母爱的歌颂。( 4 )此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的阅读和理解。用心读课程标准推荐的名著,了解关键情节,经典片段和名言警句,才能轻松应对试题。繁星?春水的主题是母爱、童真、自然。 B 中 “条条斑痕 ”“辛劳岁月 ”不符合这一主题。故选: A。故答案为:( 1 )冰心;谢婉莹( 2 )比喻人生道路上的困难挫折、坎坎坷坷。( 3 )对伟大母爱(或母亲)的感恩、歌颂。(4) A【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重点句子的理解、主旨的把握以及对各内容的理解能力。6 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忆江南(唐)白居易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

18、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1 )作者最难忘的是什么季节的杭州?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 2 )这首词表达了诗人什么感情?【答案】 ( 1)杭州之秋。他写杭州之秋,一写灵隐寺赏月赏桂,一写高亭之上观钱塘江潮。( 2 )对杭州风物的热爱、赞美和眷恋之情。【解析】 【分析】( 1 ) “月中寻桂子”“看潮头 ”中秋节赏月尝桂子,看钱塘涌潮所以是秋季。( 2 )春风吹拂的满江绿水,就像青青的蓝草一样绿;晨光映照的岸边红花,比熊熊的火焰还要红。这样形象的比喻,把江南的春天渲染得多么绚丽多彩,多么生机勃勃啊!那迷人醉人的春色,当年在苏杭是曾经金属锰览过的,而今却没有那样的机会了。诗不禁叹息

19、地说:叫人怎能不怀念江南呢?结尾这个反问句,诉说了诗人对对杭州风物的赞美和眷恋,对江南深深的热爱。故答案为: 杭州之秋。他写杭州之秋,一写灵隐寺赏月赏桂,一写高亭之上观钱塘江潮。 对杭州风物的热爱、赞美和眷恋之情。【点评】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内容,解答此题要求考生读懂诗歌,理解诗歌的内容,结合对诗歌的理解进行回答。 本题考查的是诗人情感的理解和分析,要求考生读懂诗歌,理解诗歌的内容,结合诗人的生活经历和处境进行分析。7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汉 上晚步(宋)赵长卿何处一声鸣橹,惊起满川寒鹭。一著画难成,雪霁 乱山无数。且住,且住,数遍溪南烟树。【注】 汉:汉江。 霁:雪后转晴。( 1

20、 )这首词的词牌名是( )A.忆江南B.如梦令C.浣溪沙D.沁园春( 2) “且住,且住,数遍溪南烟树”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结合全词,简要分析。【答案】 ( 1 ) B( 2 )表达了词人无限的留恋之情。 “一声鸣橹 ”后的满川寒鹭、雪霁乱山,都给人无数惊喜,平添不少江山生趣,使得词人流连忘返。 “数遍溪南烟树”正是这种情感的外在表现。【解析】 【分析】( 1 )如梦令,三十三字,五仄韵,一叠韵。通体以六言句为主。故选8 。( 2 )考查学生对诗词情感解读能力。冬日汉江上本极静谧,忽然船桨击水,寒鹭惊飞,与积雪的远山相映,平添不少江山生趣,这景色实难描画,遂使诗人赵长卿留连忘返。末句 “数遍

21、溪南烟树”,状不忍遽去之情宛然。故答案为:( 1 ) B;( 2 )表达了词人无限的留恋之情。 “一声鸣橹 ”后的满川寒鹭、雪霁乱山,都给人无数惊喜,平添不少江山生趣,使得词人流连忘返。 “数遍溪南烟树”正是这种情感的外在表现。【点评】( 1)本题考查对古诗词体裁的理解辨析能力。词牌,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有时候几个格式合用一个词牌,有时候因为各家叫名不同,同一个格式又有几个词牌。忆江南音节流丽谐婉;如梦令一般用以抒情,单调三十三字,七句五仄一叠韵。另有三十三字六仄韵,三十三字四仄韵一叠韵,三十三字五平韵一叠韵,以及六十六字五仄韵一叠韵的变体。;浣溪沙上半阕急,下半阕缓和;沁园春壮阔豪迈。( 2

22、 )本题考查对作者思想感情的把握。数遍烟树,是一种平凡而又夸张的说法,烟树虽然很平常,但是在作者眼里,却代表了汉江的一草一木,作者构思巧妙,用 “数 ”字表达了自己对汉江的留恋和相看永不厌的思想感情。8 阅读选段,按要求做题。春雪(韩愈)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1 ) 阅读诗歌,分析第二句中 “惊”一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2 )诗的三、四两句富有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生动传神。试从修辞的角度进行赏析。【答案】 ( 1 )用 “惊 ”一词表现了诗人终于见到春色的惊讶、欣喜之情。( 2 )运用拟人手法,表现了诗人渴望春天的急切心情,生动而传神。(运用

23、比喻修辞,把白雪比喻成飞花,把初春的冷落写成了仲春的热闹,富有情趣。)【解析】 【分析】( 1)第二句诗的意思是到二月,才惊喜地发现有小草冒出了新芽。这句诗中 “惊 ”字写出了诗人在焦急的期待中终于见到 “春色 ”的萌芽的惊喜神情。此外, “惊”字状 出摆脱冬寒后新奇、惊讶、欣喜的心情。据此可作答。( 2 )三四句的意思是白雪也嫌春色来得太晚了,所以有意化作花儿在庭院树间穿飞。白雪本是无情之物,但这里却赋予了它人的情感,这是拟人的修辞方法,把春雪刻画得美好而有灵性。据此可作答。本题也可以从比喻的角度进行赏析。故答案为: 用 “惊”一词表现了诗人终于见到春色的惊讶、欣喜之情。 运用拟人手法,表现

24、了诗人渴望春天的急切心情,生动而传神。(运用比喻修辞,把白雪比喻成飞花,把初春的冷落写成了仲春的热闹,富有情趣。)【点评】 本题考查诗歌的遣词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理解诗歌,理解句意,从意境上进行分析,注意方法的掌握。 本题考查对诗句的赏析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读懂诗歌,理解诗歌的主题,把握诗人的情感,注意题干的要求,安要求作答。9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小题。夜雨寄北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1)这首诗写了哪两个时间?哪两个空间?(2)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1)时间:分离的现在和会面的将来;空间 :诗人独处的巴山与亲人团聚的

25、北方(长安)。(2)全诗表达了游子漂泊异乡的孤寂伤感和盼望归期的思乡之情。【解析】【分析】(1)诗只有四句,却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既包含空间的往复对照,又 体现时间的回环跳跃。时间,夏秋之交,即分离的现在;而 何当共剪西窗烛”是写会面的 将来。空间, 巴山夜雨”为诗人独处的巴山;想象中营造出了一个温馨浪漫的场面,即与 亲人团聚的北方(长安)。(2)读懂诗句的大意是作答的关键。面对巴山的凄风苦雨,诗人想象到什么时候能够还 乡,和友人夜坐西窗之下,共剪灯芯烛花,畅淡中又提起现在在巴山夜雨中的孤苦心境。 这情景是想象中的回味,这回味又慰藉了眼前巴山夜雨中孤苦的心。真是虚实相生,情景 交融。创设了一个

26、与友人团聚的欢乐情景,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心情的郁闷、孤独、苦寂。故答案为: 时间:分离的现在和会面的将来;空间:诗人独处的巴山与亲人团聚的北方(长安)。全诗表达了游子漂泊异乡的孤寂伤感和盼望归期的思乡之情。【点评】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的内容的理解,要求考生熟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内容,结 合诗句进行回答。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中诗人的思想情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整体理解 诗歌的内容,理解诗人表达情感的方法,抓关键语句进行分析理解。10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

27、至哉,歌以咏志。(1)观沧海是曹操诗 的第一章,诗中 “宇起统领全诗的作用。(2)请对本诗画线的句子作简要分析。【答案】(1)步出夏门行;观(2)运用夸张和想象的表现手法,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包容星汉的壮阔景象,创造了开阔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博大的胸襟和远大的抱负。【解析】 【分析】( 1)观沧海选自乐府诗集,观沧海是后人加的,原是步出夏门行中的第一章。这首诗是曹操北征乌桓得胜回师途中,行军到海边,途经碣石山,登山观海,一时兴起所作。诗文所描绘的景色都是登山观望的所见所想,所以全诗用“观 ”字来统领全诗。据此理解作答。( 2 )诗句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运用想象和夸张的

28、手法,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包容星汉的壮阔景象,创造了雄浑开阔的意境。此时正值诗人北征乌桓得胜回师之时,看到这景象,以大海自比,以景托志,更表现了诗人博大的胸襟和远大的抱负(建功立业的壮志豪情)。据此理解作答。故答案为: 步出夏门行;观 运用夸张和想象的表现手法,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包容星汉的壮阔景象,创造了开阔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博大的胸襟和远大的抱负。【点评】 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线索和基本常识的理解,解答此题要求考生读懂诗歌,理解诗歌的内容,抓关键语句进行分析理解。 本题考查考生对名句的理解和分析,要求考生在理解诗歌的内容和诗人的思想情感基础上进行分析,注意诗句运用的表现手法和在诗歌中的作用理

29、解。11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小题。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 )诗人通过哪些景物表达离别伤感的愁绪?(2)在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一句中,诗人运用了拟人、想象、情景交融等手法,请任选一个角度,结合诗句内容分析其作用。【答案】 ( 1 )杨花、子规、明月、风。(2)示例 1:拟人修辞,把明月当作使者,表达对友人的同情与关切。示例 2 :奇特的想象,把无知无情的明月,想像成善解人意的知心人,把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夜郎西。【解析】 【分析】( 1)要求学生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分析即可。诗歌意思为:在杨花落完

30、子规啼鸣之时,我听说您被贬为龙标尉,龙标地方偏远要经过五溪。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暖的月亮,希望它能随着风一直陪着您到夜郎以西。可以看出:杨花、子规、明月、风等景物。( 2 )结合题干的提示“拟人、想象、情景交融等手法”任选一个即可。如:情景交融,寄情于景, “愁心与明月 ”写出了对朋友进行由衷的劝勉和宽慰。如拟人:诗人把明月拟人化,说是要明月把自己的思念与牵挂带给朋友,生动形象的表现了作者对朋友的深情厚意。示例 2 :奇特的想故答案为: 杨花、子规、明月、风。 示例 1 :拟人修辞,把明月当作使者,表达对友人的同情与关切。象,把无知无情的明月,想像成善解人意的知心人,把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

31、情带到夜郎西。【点评】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的理解,要求考生读懂诗歌,理解诗歌的内容,结合诗句的意思理解意象。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的表现手法的理解和分析,要求考生仔细阅读诗句,理解诗句的意思,按照题干的要求辨析、理解诗句运用的手法。12 赏析下面的这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田园乐(其四)(唐)王维萋萋芳草春绿,落落 长松夏寒。牛羊自归村巷,童稚不识衣冠 。(注) 落落:形容松树高大的样子。 衣冠:指士大夫的穿戴。( 1 )诗句 “落落长松夏寒”中的 “夏寒 ”似乎违背了季节常理,对此你是怎么理解的 ?( 2 )请结合全诗内容,简要分析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答案】 ( 1 )不违背季节常理。这里的

32、 “夏寒 ”不是指气候,而是指松树长得高大、茂盛,给人一种阴凉之感。( 2 )通过对绿绿的芳草、茂盛的长松、晚归的牛羊、可爱的孩童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自由、和谐、宁静的乡村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解析】 【分析】( 1)这道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作答时结合诗句加以理解。 “落落长松夏寒 ”的意思是:高大挺直的松树,夏季的树荫凉爽。这里的 “夏寒 ”意思是:夏季感到凉爽。原因是松树生长得茂盛,树阴很大给人带来清凉。(2)这道题考查对诗歌情感的理解。 “牛羊自归村巷,童稚不识衣冠”意思是:牛羊无需人们去驱赶,自己会回到村里的小巷子。孩子们天真烂漫,不认识达官显贵。这里主要描写了牛羊自在吃草,小孩不

33、识官家衣服,更不识官家人,无拘无束的乡村生活。写出了田园生活的悠闲、质朴、平淡。表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和对官场的厌倦之意。故答案为: 不违背季节常理。这里的 “夏寒 ”不是指气候,而是指松树长得高大、茂盛,给人一种阴凉之感。 通过对绿绿的芳草、茂盛的长松、晚归的牛羊、可爱的孩童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自由、和谐、宁静的乡村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点评】 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需要在把握全诗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词句再做具体分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思想感情的理解能力。理解诗句所表达的情感,一是间接的从诗中所描写的景物特点上揣摩,理解诗人心境和情绪,二是抓住诗中诗人直接表达情感的句子理

34、解,三是结合诗歌的内容和写作背景理解。理解诗歌内容,结合写作背景分析。13 阅读诗歌,完成下面小题。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1)颔联的 风正一帆悬”以帆悬”之小景写出了 “之大景的神韵,为后人称道(用诗中词语回答);尾联抒发了诗人 的感情。(2)对这首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题目中的 次”本是 谆驻”之意,这里指 停宿”在北固山下的旅馆之内。B.首联中的 客路”指的是诗人要去的路,雪山”指的是题目中的北固山。C五、六两句不仅意象美妙,还蕴含着一种生活哲理,突现了新生事物的强大生命力。 D.联系 乡书”

35、一词,尾联中的 归雁”是指诗人希望借大雁给他传递家书。【答案】(1)两岸阔;思乡A【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对诗歌颔联和尾联的理解赏析。颔联:风正一帆悬”不仅写小景 帆悬”传神,而且 以小景传大景之神可以设想,如果在曲曲折折的小河里行 船,老要转弯子,这样的小景是难得出现的。如果在三峡行船,即使风顺而风和,却依然 波翻浪涌,这样的小景也是难得出现的。诗句妙在通过风正一帆悬”这一小景,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风平浪静等等的大景也表现出来了。尾联: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的意思是一群北归的大雁正掠过晴空。雁儿正要经过洛阳的,诗人想起了雁足传书”的故事,还是托雁捎个信吧:雁儿啊,烦劳你们飞过洛阳的时候,替我问候一下家里人。这两 句紧承前三联而来,遥应首联,直接抒发了作者的思乡之情。(2)题目中的 次”本指旅途中暂时停宿,这里是停泊的意思,指船行停泊在北固山下。 故选Ao故答案为:两岸阔;思乡A【点评】本题考查诗句内容和感情的把握,注意通读诗句,把握诗意,体会词义和表达 的感情。本题考查诗歌的赏析,注意可以从内容、写作方法及感情三方面赏析。1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