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鉴赏景物形象教案_第1页
古诗词鉴赏景物形象教案_第2页
古诗词鉴赏景物形象教案_第3页
古诗词鉴赏景物形象教案_第4页
古诗词鉴赏景物形象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鉴赏诗歌中的景物形象一切景语皆情语一、教学目标1、积累古诗词相关意象的内涵2、掌握景物形象分析题答题技巧二、学习重点掌握鉴赏诗歌景物形象的方法【课前预习】 知识储备:导学 P226-267 常见诗歌意象三、教学过程 理解概念1 景物形象: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景。抒情诗,往往是借助客观物象(山川草木等) 表现出来的主观感情形象,也就是含有“意”的形象,即“意象” 。诗人一般借意象来表现 自我, 诗人作为主体,往往与意象这个客体合而为一。有时诗中有几个意象,各个意象之间 都有一定的联系。2 景物类型:景物描写(季节、时令、地域等) 、场面描写(农事、战争、狩猎、离别 等)、色彩描写。考点分析 以所

2、写景物的自然属性为依据,挖掘其社会属性(作者借以抒发的感情、表达的寓意等) 。1、概括景象(意境)特点;2、描摹诗歌图景;3、剖析作者思想。 读诗文找意象析词语悟情感赏技巧、试题类型 1、诗中赏画:看画面形、色、动、静等概括意境描绘图景。(1)借助意象,品味意境。(2)把握画面,描摹图景。 2、画中品诗:由形象画面的色调,剖析作者情感思想。、理解探究1、诗中赏画:概括意境,描摹图景。(1)借助意象,品味意境。 意象与意境: 意象是意与象的融合, 是生活外在景象与诗人内在情思的统一, 是主观心意与客观物 象在语言文字的融合与表现;是一首诗的构成单位,是诗歌构思核心。例如:天净沙秋 思(马致远)枯

3、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 涯。题型一:意象类 提问方式:这首诗写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有什么特点? 明确意象的作用 :A 营造氛围。 如琵琶行 中的“枫叶荻花秋瑟瑟” 句,就营造出与朋友离别时的萧瑟、 落寞的氛围。B 借景抒情。一切景语皆情语。凡诗歌中有描写的景物,一般都具有这一作用。C 塑造背景或环境。这一作用与“营造氛围”有相似之处,但亦有不同,那就是通过多 个意象组合意象群, 为人物的活动提供背景或环境, 这种作用在山水诗、 边塞诗中运用较多,如王昌龄的从军行之“青海长云暗雪山”即是。D 塑造意境。 意境是作者描绘自然景物中景物而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

4、目的是让读者 “临其境” 或“入其境” 感知境界之妙以及作者的情感。 如“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 、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秋水共长天一色,落霞与 孤鹜齐飞”、“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等都是意境深远的诗句。E 衬托人物节气、品质或性格。这种作用在写物诗中较为普遍,在表达技巧上,常用象 征手法或比喻修辞,如雪、竹、梅、松、鹤、荷、平仲、金风玉露等等,衬托人物品行 高洁、性格坚毅、情感纯洁等。F 奠定情感基调。如柳永雨霖铃开头三句“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为 全词奠定了凄凉、伤感的基调。G 以景衬境。这一作用在山水诗中运用最多,如以闹景衬静境

5、“竹喧归浣女” ,以 动景衬静境 “莲动下渔舟” ,以暖景衬冷境 “日色冷青松” ,以亮景衬暗境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以满景衬空境“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以物语(或 物态)衬心境“废池乔木,犹厌言兵”等等。 答题示例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以下问题。粤秀峰晚望同黄香石诸子二首 (其一)谭敬昭江上青山山外红,远帆片片点归艭 。横空老鹤南飞去,带得钟声到海幢 。注:艭:小船。海幢,即海幢寺。【问】:诗中哪些意象体现了题目中的“晚望” ?请分别从“晚” 、“望”两个方面回答。 【答案】:(1)晚:归艘钟声望:江、青山、远帆、老鹤题型二:意境型1.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

6、2. 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 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 )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3. 答题步骤:步骤一 :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 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 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步骤二 :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在描摹出图景后, 结合主旨分析为什么要写这一 形象,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 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

7、情调。步骤三 :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或给人什么样的启示和思考。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 如光答“表达了作者哀伤的情怀”是不够的,还应答出为什么而“哀伤”。 根据这首诗歌情境氛围的特点再来谈诗人的思 想感情。一般可表述为:离愁别绪、羁 旅情愁、思乡怀远、闲适恬淡、乐山好 水、感时伤世、吊古伤今、忧国忧民、言志抒怀、叹惋讽谏等。【答题范式】 描图景 (描绘诗词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点氛围(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析感情(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答题套路】这首诗描绘了一幅( )的画面,营造了一种( )的氛围,从而表达了 作者( )的情感(心情,心境) 。特别提示: 题目中如要求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8、一定注意结合原诗中的意象进行具体阐释。 意境的鉴赏常用到以下四组概念:宏阔苍凉、雄浑、莽苍、辽阔、高远、壮阔、深远等。 细腻缠绵、幽静、幽美、宁谧、婉转等。繁复热烈、高亢、繁华、喧闹等。 清冷暗淡、渺茫、寥落、萧条、荒凉、冷寂等4. 答题示例:例 1 西 楼 曾巩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注】钩疏箔:把帘子挂起。【问】: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景象?这首诗表达了什么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析之。【答案】 连天的海浪伴随着阵阵雷声汹涌而来, 在北风的呼啸中波浪不断拍打堤岸, 又咆哮 着远去,这首诗描写了海滨暴风雨来临前的壮美景象,渲染了 “山雨欲来风满楼” 的雄伟气

9、势。表达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内心豪情。 暴风雨将临,按常理本当关门闭户躲避, 但诗人却 反而高挂起帘子,敞开窗户,为的是能饱览“千山急雨来”的壮观。例 2 江汉 杜甫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落日心扰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问】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诗中二三联用了“片云” 、“孤月”、“落日” “秋风”几个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答案】 (题干要求紧扣几个意象分析,步骤一“再现画面”可略去) “片云”“孤月”意境凄凉(步骤二 ),流露出作者孤独、苦无知音的烦闷 (步骤三 );“落日”“秋风”意境雄壮、开 阔(步骤二),又体现了作者“烈

10、士暮年,壮心不已”的乐观旷达(步骤三 )。例 3:春行即兴 李华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问】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 “作诗不过情、景二端。 ”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 赏析这首诗。【答案】这首诗写了作者“春行”时的所见所闻:有草有水,有树有山,有花有鸟,可谓一 句一景,且每个画面均有特色(描图景) 。但又不是纯粹写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 诗中“花自落” 、“鸟空鸣”之景都显示了山中的宁静(点氛围) ,从中更透出一丝伤春、凄 凉之情(析感情) 。例 4:秋夜 朱淑真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问】在对全

11、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简要分析诗人在这两句诗中是如何营造意境的。 【答案】由床上之月写到天上之月,过渡(顶针)巧妙;愁情、凉床、月影和梧桐,共同营 造出清空幽眇孤寂(离愁别怨)的意境。例 5:秋夜独坐(节选) 唐 王维独坐悲双鬓,空堂欲二更。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夜深 宋 周弼 虚堂人静不闻更,独坐书床对夜灯。门外不知春雪霁,半峰残月一溪冰。 【问】两诗中均写了夜景,又有所不同。请具体说明。【参考答案】王诗写的是“秋夜” ,写了山中果落、灯前虫鸣的现象;周诗写的是“春夜” , 写了春雪初停、残月挂山、溪水成冰的景象。王诗描写的是动景,周诗描写的是静景。( 2)把握画面,描摹图景诗中赏画, 就要

12、看画面形、 色、动、静,欣赏诗歌的画面美。 古代许多写景诗多具有 “诗 中有画”的特征。欣赏诗的画面美,主要从四方面着手:一是物象的组合方式 (上下左右远近高低等角度) 二是画面色彩; 三是动态; 四是静态。 答题示例 : 例 1:绝句 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问】请分析这首诗画面美。【答案】这首诗写了江山、花草、燕子、鸳鸯,四种景物构成一幅画面,显出蓬勃盎然的春 意。四种景物并列组合,构成上下对偶两联。上联写远景,下联写近景;上联景物较阔大, 较概括,下联景物较特出、较具体;上联是静景,下联是静景。远与近相生,概括与具体结 合,构成一幅完整的春景图。浓艳的画面

13、色彩,谐调的画面组合,相宜的动静描绘,渲染出 浓浓春意,观之令人赏心悦目。例 2:东坡 苏轼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注此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东坡,是苏轼在黄州居住与躬耕之所。荦确:山多大石。 【问】第一句在全诗中有何作用?请简要赏析。【答案】第一句是全诗的铺垫,描绘出一幅雨后东坡月夜图,营造了一种清明幽静的气氛, 以映衬作者心灵明澈的精神境界。例 3:南乡子 唐 李王旬烟漠漠,雨凄凄,岸花零落鹧鸪啼。远客扁舟临野渡,思乡处,潮退水平春色暮。【问】(1)这首词所要表现的主旨是什么?(2)词的前三句主要是写景,请简述写景的作用。(3)“思乡处,潮退水平春

14、色暮”在本词中的含义和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回答。 【答案】(1)离愁别绪或思乡之愁或离恨(2)借景抒情,用烟、落花以及鹧鸪的叫声来渲染出思乡之情。(3)潮退了,天晚了,思乡而不得归乡,更突出强化了思乡之情。例 4:新晴野望 王维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问】尾联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案】尾联写了农忙时节,农人全家在农田里忙于耕作的景象。 作者这样写的好处是:再 一次突出表现“新晴”这一诗题,因为“新晴”人才能看到农人们“倾家事南亩”的景象。给前面所绘的一幅表态画面平添无限生机,使整修画面活了起来。2

15、、画中品诗:由形象画面的色调,把握诗人的情感思想画中品诗, 即由诗歌内容所再现的图景, 把握诗人的思想情感。读一首诗, 首先看它描 写了什么景象,呈现一种怎样的色调,并由此推及其内在情感。一般而言, 作品所描绘的外在形象画面, 具有鲜活,明丽和昂扬向上色调的,其内在形 象情感则是高昂乐观的; 反之, 外在形象画面具有阴暗、 凄冷和低沉色调的,其内在形象情 感则是低沉伤感的。(1)借助意象,体味情感。诗歌的情景是水乳交融的(清代王夫之有云: “情景名为二,而实不能离,神于诗者, 妙合无垠。巧者则有情中景,景中情” )。情感的把握,离不开意象的理解。首先我们要理解 意象本身的特点,其次要注意意象的

16、有关修饰语,这对把握情感很有帮助。例 1:浣溪沙 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分析: 坠落的夕阳、 无声的落花、寻旧垒的归燕几个意象,可体会到全词的感情基调是抒写 对人事变迁的无比惆怅之情。就其不变者而言,天气、亭台阁与去年毫无二致;就其变者而 言,夕阳虽美好,但终究要沉没。好鸟相鸣似有意,但落花流水却无情。词人在好鸟娇花中 叹人生的虽美好, 终将消亡。 但“似曾相识燕归来” 寓意着消亡中又含有的存在而令人欣慰。 乐景衬乐情,哀景衬哀情例 2:试比较下面两首诗,说说作者抒发的情感有什么不同。秋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

17、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赠别 杜牧 多情却是总无情,惟觉樽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分析: 第一首前两句直抒胸臆赞秋, 一反传统悲秋题材。 后两句描写白鹤冲云,晴空碧霄等 形象画面, 境界阔大,色彩明丽,情调高昂。 如果说那排云直上的白鹤是诗人奋发进取形象 的写照,那么, 晴朗的秋空正是诗人宽广胸怀、乐观向上精神的外现。 第二首写离筵寡欢场 面。一二句叙今昔:以前欢聚多情,而今别去,转觉无情。三四句以暗淡的蜡烛垂泪的外在 形象,暗写离人流泪的内在形象,引人联想到离人一往情深,难舍难分之态。这两首诗中, “排云白鹤”与“蜡烛垂泪”形象,二者在色调截然不同

18、,前者是奋发向上的, 后者是伤感愁苦的。所以我们从中感受到的内在形象情感也就截然不同。感知画面是基础,把握情感是关键,考生鉴赏诗歌形象时,要特别注意这两个环节。 (2)乐景衬哀情,哀景衬乐情:例 3:谢亭送别 谢浑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急水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滿天风雨下西楼。分析:上联以“红叶青山”这样亮丽诗意的景色,反衬诗人离愁别恨。 姜斋诗话说: “以 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 ”例 4:绝句 杜甫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析:本诗作于广德二年( 764),当时诗人客寓成都,亟思东归,因战乱道阻,未能成行,所 以有后两句的叹息。 但诗的前两句却勾画了一幅

19、幅浓丽的春日画面, 极言春光融洽。 如此美 景,何以思归?原来这是以乐景写哀情。 如此谋诗,才能写出诗人归心殷切:以客观景物与 主观感受的鲜明对照,反衬诗人思乡之情更加浓厚。强化巩固1、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日暮 杜甫牛羊下来久,各已闭柴门。风月自清夜,江山非故园。石泉流暗壁,草露滴秋根。头白灯明里,何须花烬繁。注大历二年(767)秋,晚年杜甫流寓夔州(重庆奉节),写下了这首诗。花烬:灯芯结花,民俗中 有“预报喜兆”之意。【问】诗中第一、第二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复杂情感?【答案】(1)描绘了一幅牛羊归来、柴门深闭,寂静、清冷的山村日暮图景。杜甫在诗中表 达了

20、自己怀念故园、思乡恋亲之情,以及人至迟暮,济世渺茫的悲凉之感。2、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余干 旅舍刘长卿 摇落暮天迥,青枫霜叶稀。孤城向水闭,独鸟背人飞。 渡口月初上,邻家渔未归。乡心正欲绝,何处捣寒衣? 注 余干:地名,今属江西。摇落:草木凋零。 【问】这首诗描写了哪些意象?其作用是什么? 【答案】诗歌描写了暮天、青枫、霜叶、孤城、独鸟、渡口、初尚钺等意象。这些意象的作 用:交待时令景象(秋景) ,烘托诗人凄清悲秋的内心世界,暗示了一种郁郁的离情相思。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鹧鸪天 代人赋 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

21、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注】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青旗:酒旗,酒店门外用青布做的幌子。【问】1. 词的上阙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请简要叙述。2.词的最后两句作者用了哪种写作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词题为“代人赋” ,作者为什么要以此为题?请简要说明。【答题思路与步骤】 抓住诗歌中的主要意象(形象):柔桑、嫩芽、蚕种、平冈、细草、黄犊、斜日、寒林、 暮鸦。 描绘诗歌展现的图景画面。 诗歌描绘的是乡村初春时节的画面: 田间桑树萌发出新芽, 东 邻家蚕卵已孵出幼蚕; 平缓的山坡上长着细嫩青草, 黄色的牛犊在那儿鸣叫; 夕阳斜照着初 春傍晚的树林,晚归的乌鸦散落在那

22、儿栖息。 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生机盎然。 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喜悦、欢快之情。【答案】 词的上阕描绘了初春时乡村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田间桑树萌发出新芽, 东邻家蚕卵已孵出幼蚕; 平缓的山坡上长着细嫩青草, 黄色的牛犊在那儿鸣叫; 夕阳斜照着初春傍晚 的树林,晚归的乌鸦散落在那儿栖息。作者喜悦欢快之情跃然纸上。4、阅读下面这诗宋诗,然后回答问题。次石湖书扇韵 姜夔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注】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 1193)晚年去职归隐石湖(在今江苏苏州),自号石湖居士。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阳(今江西波阳)人,浪迹江湖,终生不仕。淳熙 十四年( 1187)夏,曾去拜见范成大,这首诗约作于此时。【问】这首诗描绘了一副什么样的画面?是由哪些景物构成的?请简要叙述。【答题思路与步骤】 抓住诗歌中的主要意象(形象):小桥、流水、村庄、绿岸、浮萍、荷花、人家、庭院等。 描绘诗歌展现的图景画面。诗歌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的画面:山环水绕,溪桥横跃,曲水弯流,楼阁隐约,浮萍漂碧,藕花飘香。 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