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四节 对比鉴赏第一部分 三年高考题荟萃2010年高考题(10年天津卷)13.阅读下面两首唐诗,按要求作答。(6分)峡口送友人 送蜀客司空曙 雍陶峡口花飞欲尽春, 剑南风景腊前春,天涯去住泪沾巾。 山鸟江风得雨新。来时万里同为客, 莫怪送君行较远,今日翻成送故人。 自缘身是忆归人。(1)峡口送友人一诗描写了什么时节的景色?他是通过那个意象表达出来的?(2)两首诗在抒发送别之情的同时,还表达了什么共同的情感?(3)有人认为峡口送友人诗采用了正面烘托的手法。送蜀客一是采用了反面衬托的手法。你是否同意?请说明理由。(1)暮春 飞花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事物形象(意象)”的知识。能力层级是C级。思路
2、的突破口是抓住写景的句子。因为诗词中常常使用一个或多个意象来描摹景物特征,渲染氛围,营造意境,并蕴含作者的思想感情。在峡口送友人诗中,只有第一句是写景句。这句中“峡口”表示地点。“花飞”就是意象,也就是飞花。“欲尽春”则直接表明季节是暮春。(2)思念故乡之情解析:本题考查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前一首“同为客”表现思乡之情,后一首“自缘身是忆归人”直接表现了对家乡的思念。(3)同意:第一首用伤春之景正面烘托离别之情;第二首用早春清新之景反衬离别之情,以乐写哀。不同意:第一首用伤春之景正面烘托离别之情;第二首也是正面烘托。用早春清新之景烘托食人分离友人归乡的喜悦之情。 解析: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3、烘托本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外面渲染衬托,使物象明显突出。用于艺术创作,是一种从侧面渲染来衬托主要写作对象的表现技法。写作时先从侧面描写,然后再引出主题,使要表现的事物鲜明突出。第一首写伤春之景,目的是写离别之情,是正面烘托;第二首理解情感是回答同意与不同意的关键。2009年高考题(09年湖南卷)阅读下面的诗句,根据提示,完成赏析。三月晦日偶题 秦 观节物相催各自新,痴心儿女挽留春。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点绛唇 元好问醉里春归,绿窗犹唱留春住。问春何处,花落莺无语。渺渺予怀,漠漠烟中树,西楼暮,一帘疏雨,梦里寻春去。(1)词多富情趣,而宋诗多理趣。青从作品中作者
4、对春逝态度的角度,分析秦诗之理趣、元词之情趣是如何表现的。答:秦词的理趣: 元词的情趣: (2)分析点绛唇一词起句与结句的艺术特点。答: 答案(1)秦诗之理趣:作者阐述了季节更替,风物变化乃自然之理,认为春天固然美好,“留春”的痴心儿女对春逝无需遗憾,夏天深幽的树荫也足以怡人。 元词之情趣:作者用“绿窗犹唱”“花落”“莺无语”“烟中树”“暮”“疏雨”“梦”等词语刻意营造春逝之氛围,用“留春”“问春”“寻春”等传达出他对春逝的怅惘意绪。(2)点绛唇一词起句与结句颇有艺术特点。起句“醉里春归”深婉有致,“醉里”可见作者沉迷于春景,但“春归”却明确点出“春去也”之无奈,奠定了全词的基调。结句“梦里寻
5、春去”语淡情浓,表明作者不思春逝,着意到梦中寻觅春天的踪迹,正可见(现实世界中)春逝之无可挽回,起结回环,结句更凸显此词蕴藉的特点。解析 (1)考查对诗歌风格的比较;(2)考查诗歌表现手法的分析。(1)答题思路是:风格例子简析。例子最好是关键词,不必完整引用。(1)要抓住区别点“理”、“情”入手,结合具体诗句;(2)一般地,开头和结尾首尾呼应;结尾点题。诗歌讲究含蓄的特点与两个句子结合起来分析。2008年高考题1.(08湖南)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 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龙标野宴王昌龄沅溪夏晚足凉风,春酒相携就竹丛
6、。莫道弦歌愁远谪,青山明月不曾空。【注】 龙标:古地名,今属湖南黔阳。 两首诗都有一“愁”字,但其在诗中的含义和所起的作用各不相同,请简要分析。 答: 答案 李白诗中的“愁”是怀人之愁;它是全诗的“诗眼”,作者以此统摄全诗。王昌龄诗中的“愁”是远谪之愁;作者以“愁”衬托出自己不以远谪为念,寄情山水的旷达之情。解析 李诗写李白听到好友王昌龄遭受谗毁,被贬为龙标县尉的消息,写了这首诗。诗以落花和子规悲鸣起兴,抒发怀念友人的感伤之情。王诗写王昌龄被贬龙标,由于为治以宽,政善爱民,被誉为“仙尉”。该诗充分表达了诗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博大胸怀。2.(08广东)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木芙蓉吕本中
7、小池南畔木芙蓉,雨后霜前着意红。犹胜无言旧桃李,一生开落任东风。窗前木芙蓉范成大辛苦孤花破小寒,花心应似客心酸。更凭青女留连得,未作愁红怨绿看。【注】 青女:传说中掌管霜雪的女神。(1)这两首诗都描述了木芙蓉的什么自然属性?都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答: (2)两首诗中木芙蓉的形象有什么不同?答: 答案 (1)耐寒 拟人(2)木芙蓉:一种傲然独立、挑战困难而不受他人摆布的充满自信的形象(人格形象);窗前木芙蓉:一种历经辛苦孤独后能够坦然面对生活的坚忍、淡定、安闲的形象(人格形象)。解析 要回答对诗意理解的题目,须先扫清文字障碍,如吕诗中的“霜前”、范诗中“小寒”都是指秋天,吕诗中的“东风”是指春
8、风,范诗中的“愁红怨绿”形容秋末残败的花。木芙蓉,又名拒霜,秋天开花;其次,应明确写物诗,往往有作者感情的寄寓,即托物喻人,以物抒情;再次,要明确写其他花对表现木芙蓉的作用。第二部分 二年模拟题汇编2010年模拟题题组一1(甘肃省兰州一中201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墨梅 王冕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寒菊 郑思肖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宁可枝头抱香死, 何曾吹落北风中? (1)这两首诗在思想内容和表现手法方面有什么相似之处?(写出两点即可,4分) (2)在寒菊一诗的“宁可枝头抱香死”这句中,你认为哪个字用得最为传
9、神?请简述理由。 (4分) 答案 (1)都是托物言忠的诗,借写花来表现自已的精神追求。都不直书其物,文中对写 作对象的称谓,前者写梅不用“梅”字,/彳荐写菊不用“菊”字。都化用了典故。前者化用王羲之练书法洗笔,洗黑了池水的典故;后者化用了陶渊明“采菊东篱下,” 的典故。 形象传冲地表现厂菊花坚守节操,至死不变的高贵品质。2(广东省高州三中201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 题红叶 唐 · 韩氏 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行 宫 唐 · 元稹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10、。 (1)这两诗中的主人公有相同的遭遇,而在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不尽相同的,请分析其异同(4分)。(2)韩诗委婉含蓄,元诗平白如话,请指出各采用什么手法写宫女的心事和命运。答案 (1)相同点: 两首诗都表达了宫女寂寞、哀怨的感情。不同点:韩诗表现了宫女对自由生活的憧憬以及冲破樊笼的愿望。而元诗流露出凄凉哀怨、怀旧度日以了残生的情绪。(2)韩诗运用了托物言情或寄情于物手法。元诗:反衬或乐景写哀或相互映衬或托物言情。3(湖南长沙市一中2011届高三第四次月考)阅读下面的诗词,根据提示完成赏析。春夜闻笛唐 李益寒山吹笛唤春归,迁客相看泪满衣。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尽北飞。采桑子 南宋
11、 朱敦儒扁舟去作江南客,旅雁孤云。万里烟尘,回首中原泪满巾。 碧山相映汀洲冷,枫叶芦根。日落波平,愁损辞乡去国人。注释:李诗是诗人谪迁江淮时所作。寒山,今江苏徐州市东南,是东晋以来淮泗流域战略要地,屡为战场。周必大在二老堂诗话说朱敦儒“靖康离乱,避地自江西走二广” 。(1)两首诗传情达意都借助了“雁”这一意象。李诗借大雁春来北飞,言迁客欲归不得(雁归而人留),寄喻得体,衬托有方。朱诗朱诗 。答案 借旅雁自比,以万里反衬自身的孤单,写虽在战乱中来到江南作客,但仍无法忘怀那“万里烟尘”的中原,比喻形象,对比鲜明。(2)两诗中都有一“泪”字,但抒发的情感并不相同,请简要分析。答案 李诗之泪是自伤身世
12、之泪,表现了诗人被贬南方,渴望北归而不能的遗憾与怨恨;朱诗之泪是忧时伤世之泪,表现了诗人因中原沦陷被迫漂泊江南的离愁别恨与担忧时局的爱国情怀。4(江苏省沭阳县庙头中学201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面两题。从 军 行 陈羽海畔风吹冻泥裂,梧桐叶落枝梢折。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从 军 行 王昌龄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注:(1)海:当时天山附近的大湖。(2)关山:山川关隘。指山川阻隔的故乡。(1)这两首诗中有关征人的形象有何不同,请作简要分析。(2)两首诗在抒发感情上采用了同一种表现手法,请联系诗句内容作简要分析。答案 (1
13、)陈诗中的将士们不畏严寒,勇登天山,精神振奋,豪情万丈,积极乐观;王诗中的征人背井离乡,感情苍凉、悲怆,心中充满离愁别恨。(2)都运用了烘托的艺术手法刻画人物。陈诗通过对环境的描写,用环境的恶劣来衬托戍边将士无所畏惧的精神,用“横笛”“红旗”等意象烘托征人们的壮志和豪情,全诗具有诗情画意之美;王诗不直接抒写征人的离愁别恨,而是通过琵琶曲声、凄清的“秋月”等景物来烘托感情,深沉感人。5(四川省巴中市巴州七中2011届高三期中考试)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回答问题。暮春即事(宋)叶采双双瓦雀行书案,点点扬花入砚池。闲坐小窗读周易,不知春去几多时。约 客(宋)赵师秀黄梅时节家家雨,春苹池塘处处
14、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1)请从“动与静”关系的角度赏析暮春即事。 (2)“闲坐小窗”与“闲敲棋子”中的“闲”情是否相同,请简析。答案 (1)这首诗用动静相生的手法描写了封建时代读书人埋头书案,苦心研读的情景。开头两句写麻雀慢行的影子映落到书桌上,杨花轻扬飘入砚池。这是动景,为后面两句小窗读周易的静景作铺垫映衬。这里以静意观动景,以动景达静意,给人一种悠闲喜悦之感。 (2)不相同。“闲坐小窗”之“闲”是一种悠闲喜悦之情;“闲敲棋子约客”之“闲”似闲不闲,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焦躁不安。6(河南省醒民高中2011届高三年级第一次调研考试)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苏幕遮范仲淹碧云天,黄
15、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菩萨蛮李清照风柔日薄春犹早,夹衫乍着心情好。睡起觉微寒,梅花鬓上残。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沉水卧时烧,香消酒未消。 (1)这两首词的上阕都有写景的句子,“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风柔日薄春犹早”,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2)两首词的主题是否相同,风格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答案 (1)“山映”三句:傍晚,夕阳映照在远处的山峦,碧色的遥天连着秋水绿波,凄凄芳草,一直先远处延伸,隐没在斜阳照映不到的天边,表达出乡思离情。 “风柔日
16、薄春犹早”:春天刚到,虽然阳光还较微弱,但风已变得柔和,不像冬天那样刚猛,天气已经渐渐暖和起来,使人心情愉悦。抒发了欣喜之情。(2)两首词的主题相同,都抒发了乡思离情。但范词的抒情比较直接,(赏析:范词: “黯乡魂”二句,直接托出心头萦绕不去、纠缠不已的怀乡之情和羁旅之思。明月皎皎,反而使他倍感孤独与怅惘,于是不由得发出“休独倚”之叹。李词:早春又是乍暖还寒时节,小睡起来,微寒侵肤,刚才插到鬓上的梅花也已枯凋。词人不说心情的转变,只用天气的轻寒和梅花的凋残,暗示其意识流程。词人没有说自己如何沉溺于但愿长醉不复醒的醉梦中,只说醉卧时所烧的沉香早已炉灭香消,而词人还宿酲未解。而醉醒时乡思的凄苦,尽
17、于言外可见。7(湖北省武汉市部分重点中学2011届高三8月模拟考试)阅坊下面的宋词和元曲,然后回答问题。南乡子·重九涵辉楼呈徐君献苏轼霜隆水痕收,浅碧鳞鳞露远洲。酒力渐消风力软,飕飕,帽多情却恋头。佳节若为酬?但把清樽断送秋。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明日黄花蝶也愁。蟾宫曲·九日张可久对青山强整乌纱,归雁横秋,倦客思家。 翠袖殷勤,金杯错落,玉手琵琶。人老去西风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注:九日:农历九月九日,中国人素有登高思乡习俗。 (1)苏词和张曲都有了“明日黄花”的典故,其含义是否相同?请结合词曲简要分析说明。 (2)张曲中“翠袖殷勤,金杯错落,
18、玉手琵琶”描写的是什么情景?是否与主题有关?答案 (1)苏词的“明日黄花蝶也愁”因“万事到头都是梦”引出,喻良辰易逝,好花难久,正因为如此,今日对此盛开之菊,更应开怀畅饮,尽情赏玩。荣辱得失、富贵贫贱,都是过眼云烟;世事的纷纷扰扰,不必耿耿于怀。表现了苏轼的旷达情怀。张曲的“蝶愁来明日黄花”因“人老去西风白发”而引起。作者感叹时光流逝之快,人生易老,有“倦客思家”的感怀。 (2)“翠袖殷勤,金杯错落,玉手琵琶”是作者回忆从前歌舞升平的欢乐景象,用从前歌舞升平的稍纵即逝衬托现实中人老白发的凄凉,表现了游子不再留念他乡,而是思念故乡的情怀,这恰是主题的归好表达。8(陕西省乾县一中2011年高考情景
19、模拟试题)阅读下面的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读长恨辞宋李觏 蜀道如天夜雨淫,乱铃声里倍沾襟。当时更有军中死,自是君王不动心马 嵬清 袁枚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1)两首诗都是读长恨歌后所抒发的感慨,长恨歌是何人的作品?这两首诗感慨的对象及态度是否一致?请简要阐述。 (2)两首诗的表现手法是否一致,请作简要分析。 答案 (1)白居易。都持批评的态度,但批评的对象不一致。李诗主要讽刺唐玄宗爱美人不爱江山,只顾个人的享乐而不顾将士的生死;袁诗批评的对象是长恨歌,是因为此诗只歌颂两个人的爱情而没看到百姓流离失所的悲剧。(2)两诗的表现手法
20、一致,都采用了对比的手法。李诗将将士的死与杨玉环的死做对比,将“倍沾襟”与“不动心”作对比;袁诗将两个人的生离死别与百姓的生离死别做对比。9(浙江省余姚中学2011届高三第一次质量检测)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齐安郡中偶题 杜牧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暮热游荷池上 杨万里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1)这两首诗描写的都是_时刻的景色,均以荷与_为诗歌的主要意象。(2)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请指出两首诗中“荷”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答案 (1)这两首诗描写的都是_傍晚
21、_时刻的景色,均以荷与_西风_为诗歌的主要意象。(2)拟人表现手法。前一首的“绿荷”有“恨”而“背西风”,含有诗人之恨,表露了伤感不平之情,基调凄怨低沉。后一首的“荷花”被西风吹动而躲藏于荷叶之中,似是“愁热”,却呈现娇羞之态,表露了作者的怜爱喜悦之情,基调活泼有趣。题组二1.(安徽省2010届高三模拟试卷(十)阅读下面的两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观书有感朱熹 昨夜河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琴诗苏轼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 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这两首哲理诗各揭示了什么道理?(2)这两首哲理诗表现理趣的方法各有不同,试作分析。答案 朱诗说
22、明大战船自在航行,有其自身的规律,离不开必要的条件,硬是用人力“推移”,即使发挥了冲天干劲,也无济于事。 苏诗说明,只有好的客观条件或主观条件,还不能取得好效果,只有把二者完美地结合起来,才能取得好效果。 朱诗有鲜明的形象,由形象本身来体现理趣。苏诗用两个假设、两个提问表现理趣。2.(甘肃省嘉峪关一中2010届高三一模)阅读下面两篇作品,然后回答问题。除夜作 高适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除夜宿石头驿 戴叔伦旅馆谁相问?寒灯独可亲。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寥落悲前事,支离笑此身。愁颜与衰鬓,明日又逢春。(1)两首诗都以“除夜”为题,“除夜”指 。两诗都选择
23、 作为意象。 (2)高诗的“霜鬓明朝又一年”、戴诗的“明日又逢春”,两者都用了“又”字。请分别赏析“又”字的内涵。答案 (1)除夜:除夕;“(孤馆)寒灯”或“霜鬓”“衰鬓” (2)(高诗之“又”:归乡遥遥无期,一年又一年,寄托无奈、伤感、凄冷、孤寂之意;戴诗之“又”:可做多解,既可理解为在悲苦的人生中寄予新的希望,也可理解为诗人年年待岁,迎来的只能是越来越可怜的老境,一年不如一年的凄惨命运。只要意思接近即可。)题组三1.(江苏省南京市2010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逢病军人 卢纶行多有病住无粮,万里还乡未到乡。蓬鬓哀吟古城下,不堪秋气入金疮。河潢旧卒张乔少年随将讨
24、河潢,头白时清返故乡。十万汉军零落尽,独吹边曲向残阳。 两首诗描写的人物有何异同?试简要概括。 卢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请简析张诗的主要表达特色。答案 (1)同:都是返乡士兵。异:一病一老,一在途中一已归乡。 (2)对病军人的同情。 (3)以少年出征与头白返乡对比,突出戍边之长;以十万将士与我对比,突出战争的残酷。2.(2010届湖南六大名校高三高考模拟仿真联考(教师版)阅读下面的两首诗歌,根据提示,完成赏析。二月二日出郊王庭珪日头欲出未出时,雾失江城雨脚微。天忽作晴山卷幔,云犹含态石披衣。烟村南北黄鹂语,麦垅高低紫燕飞。谁似田家知此乐,呼儿吹笛跨牛归?二月二日李商隐二月二日江上行,东风
25、日暖闻吹笙。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万里忆归元亮井,三年从事亚夫营。新滩莫悟游人意,更作风檐夜雨声。【注】王庭珪,宋代诗人,弃官筑草屋于卢溪,隐居五十年。写此诗时,李商隐为了生计,只身远赴梓州,任职柳仲郢幕府。亚夫,借指幕主柳仲郢。二月二日,农历踏青节。(1)两首七言律诗都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答案 都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王诗中的“云犹含态石披衣”,云摆弄着姿态,山石好像披着衣裳,形象地写出了云雾缭绕山石的情状,(或“烟村南北黄鹂语”,烟霭笼罩的山村,黄鹂叽叽喳喳地鸣叫,就像人在兴奋地说话)李诗中的“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生动地写出了早花柳丝竞相争艳,成群蜂蝶含情
26、飞舞的情景。(2)两首诗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试加以分析。答案 两首诗均写踏青所见,王诗前三联写了一幅雨后放晴,万物怡然的春景图,最后用一个反问句表现了诗人对田园隐逸生活的喜爱之情。李诗前两联描绘了一幅生动明媚,竞艳含情的春景图,以乐景写哀情,后两联转折,写出了自己潦倒的身世,表达了诗人羁泊天涯、欲归不能的凄苦心情和愁闷郁抑、无人理解的失意情怀。3.(海南省2010年高三五校第二次联考)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问题溪居即事崔道融篱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鱼湾。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溪兴杜荀鹤山雨溪风卷钓丝,瓦瓯篷底独斟时。醉来睡着无人唤,流到前溪也不知。(1)两首诗都以溪居生活
27、为题材,但主旨有异,请作简要分析。 (2)两首诗在语言风格上有着怎样共同的特点。请你结合溪居即事,尝试着对“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诗句中“疑”“急”的妙用作简要赏析。答案 (1)溪居即事主要表现水乡的宁静优美、溪居生活闲适;溪兴主要表现随遇而安,独乐其乐的闲适心情和隐逸之乐,同时,还有些孤寂。(2)平白、质朴。作者用“疑”、“急”二字,把小童那种好奇、兴奋、急切、好客的内心活动,描绘得惟妙惟肖,神态毕现。诗人以他那锐利的双眼,捕捉到了这一刹那极富情趣的小镜头,成功地摄取了一个热情淳朴、天真好客的水乡农村儿童形象。4.(重庆市西南师大附中2010届高三5月模拟考试)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
28、回答问题。暮春归故山草堂钱 起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兰竹诗郑板桥四时花草最无穷,时到芬芳过便空。唯有山中兰与竹,经春历夏又秋冬。(1)钱起在暮春归故山草堂中是如何表现暮春景象的?(2)上面两首诗歌的主旨有哪些相似之处?在写法上有什么相同点?答案 (1) 作者既以“春残”二字概括点题,又用“黄鸟稀”“辛夷花尽”和“杏花飞”来具体表现花落鸟稀、春光逝去的暮春之景。(2) 两首诗都通过对“不改清阴”的幽竹的描写,寄寓了诗人对其不为俗变的高尚节操的赞美。在写法上两首诗都运用了反衬手法,用众芳的凋零来突出翠竹的“不改”之情志。5.(天津一中2010届高三第五次月
29、考)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后面问题。忆江南白居易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梦江南皇甫松兰烬注落,屏上暗红蕉。闲梦江南梅熟日,夜船吹笛雨萧萧,人语驿边桥。注:兰烬,香油灯结的灯花。(1)两首词从情感表达方式上有何不同? (2)你更喜欢哪一首?请结合诗句说明理由。答案 (1)前者直抒胸臆,后者借景抒情。白居易忆江南描写江南风景色彩鲜明,格调高爽,直抒自己怀想江南希望重游江南的感情。皇甫松的梦江南把自己的情感全部灌注在用景物描绘所铸成的形象画面之中,含有不尽之意,令人思索玩味,全篇借景抒情,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境地。(2)白词好:意境更开阔。作者在词中特意写杭
30、州之秋,避免和第一首词所写的春景重复,一写灵隐寺赏月赏桂,一写高亭之上观钱塘江潮。两句词就写出两种境界。山、寺、月影下,寻桂子,写出了幽美的环境,也写了置身其间的词人的活动,使我们读后恍如身临其境。“郡亭枕上看潮头”,以幽闲的笔墨带出惊涛骇浪的景色,与上句“山寺月中寻桂子”的静谧而朦胧的美的境界形成鲜明的对照,相辅相成,一动一静,写 出作者悠然自得的愉悦,流露出对杭州的难忘难舍之情。皇甫词好:描写更细腻。全词借梦中所闻动人境界,描绘了江南水乡梅雨季节的风光,寄托了作者思念故乡的缱绻之情。全词从室内屏风上的人工画面,写到室外江南水乡真实的自然图景。由绘色(红蕉、黄梅)到绘声(吹笛、人语、夜雨潇潇
31、),亦即从视角到听觉,构思极其概括而富于层次。堪称为清新隽永,颇富诗情画意的佳作。6.(2010年上海市徐汇区高三下学期学习能力诊断)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第问题。闻乐天左降江州司马 山中与元九书 元稹注 白居易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 忆昔封书与君夜,金銮殿后欲明天。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今夜封书在何处,庐山庵里晓灯前。 笼鸟槛猿俱未死,人间相见是何年?注元稹,字微之,世称元九。写此诗时元稹被贬为通州(今四川达县)司马。(1)用一句话解释元诗的标题。(2)白居易读了元稹的诗说:“至今每吟,犹恻恻耳。”结合元、白诗意,推断白居易内心“恻恻”的原因。(3)从抒情方式的角度,赏析
32、两诗画线句。答案 (1)(我)听说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缺少对象或被贬不给分)(2)为好友感同身受的真挚友情;为好友因自己被贬而生的悲愤;为自己与好友同是“笼鸟槛猿” (或同处被贬的境遇);为自己给病中的好友带来的悲愤(或伤痛)。 (3)元诗末句融情于景,将对好友被贬的悲愤和病中凄苦的心情融于凄清景象的描写中,言有尽而情无限;白诗末句直抒胸臆,直接抒发出与好友被贬相隔不能相见的凄楚与无奈,感染力强。7.(安徽省2010届高三模拟试卷(九)阅读下面两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题米元晖潇湘图二首尤袤 万里江天杳霭,一村烟树微茫。 只欠孤篷听雨,恍如身在潇湘。 淡淡晓山横雾,茫茫远水平沙。 安得绿蓑青
33、笠,往来泛宅浮家。第一首诗可分为几个层次?它们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第二首诗中的“安得”二字反映了诗人内心怎样的矛盾?如此作结,有何妙处?答案 分为两个层次。前两句为第一层次,对画中景物作客观描写:远处是万里江天,近处是一村烟树,杳霭微茫,一派烟雨迷蒙的景象。后两句为第二层次,写诗人看画时的主观感受,赞叹观赏米元晖画笔如见真山水,好像已置身于潇湘之上。 画中的境界确是令人神往的,可是,要披戴绿蓑青笠,就得抛弃纱帽官服;长在江湖之上泛宅浮家,也就 免除了尘俗的纷烦和仕途的荣辱。这在诗人的确是个矛盾,“安得”二字便是发自内心的感慨。如此作结可谓一箭双雕,既抒发了自己内心的感慨,又表现了对米元晖更高的
34、评价:能绘出如此境界的画家,其人之清高绝俗不言可知。题组四1.(浙江省温州市2010届高三第一次适用性测试)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问题。数 日宋赵师秀数日秋风欺病夫,尽吹黄叶下庭芜。林疏放得遥山出,又被云遮一半无。野 望宋翁 卷一天秋色冷晴湾,无数峰峦远近间。闲上山来看野水,忽于水底见青山。(1)两首诗都写到秋天的景象,但是诗句中流露出的情感有所不同。赵诗流露出一种 的感情,而翁诗则流露出一种 的感情。 (2)赵师秀和翁卷都是当时有名的苦吟诗人,两首诗的末两句均令人拍案叫绝,请结合诗句内容分别赏析其妙处。答案 (1)赵诗流露出一种 懊丧(落寞、悲苦)的感情,而翁诗却流露出一种闲淡(欣喜)的感情
35、。(2)赵诗末两句写由于树林稀疏使远山呈现出它的雄姿,却又被云遮去了一半。一“放”一“出”,神采飞扬,显现出淡远的画镜,山却“一半无”,不禁让人懊丧,写得起伏跌宕。(或者结合诗句写出拟人手法及其好处)(2分)翁诗末两句写的是诗人登山为了看水,却在水里看见了青山的影子;“闲”字(或者抓住“忽”字赏析)可以想见诗人闲淡疏放的风神与“野水”“青山”等清空悠远景色正相契合;(或:写出了一种审美境界,山掩水,水映山,从山看水,从水看山,从一事物身上看出另一事物的影子,语虽质朴,但理趣盎然)2.(湖南省长沙市一中2010届高三第九次月考)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回答后面的问题。渡汉江(唐)宋之问岭外音书断,经冬
36、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示三子(宋)陈师道去远即相忘,归近不可忍。儿女已在眼,眉目略不省。喜极不得语,泪尽方一哂。了知不是梦,忽忽心未稳。注:第一首诗是诗人从泷州(今广东罗定县)贬所逃归,途经汉江(指襄阳附近的一段汉水)时写的。第二首诗写于元祐二年(1087),当时诗人得任徐州教授,生计稍微好转,即从岳家接回妻儿,一家得以团聚。这首示三子即作于妻儿们刚回来的时候。(1)第一首诗的前两句,哪两个词用得好?为什么?(2)这两首诗都以以反常之笔见深情(所谓反常之笔,就是看似有悖于常情其实却符合情理的笔法),请结合两首诗的具体诗句作简要分析。答案 (1)“断”和“复”用得好。“断”写出诗人与家
37、人音问不通,彼此生死未卜的处境;“复”字写诗人谪放时间之长,表现了诗人度日如年、孤独苦闷的心境。(2)第一首“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即是以反常之笔写深情,因为作者贬居岭外,又长期接不到家人的任何音讯,一方面固然日夜在思念家人,另一方面又时刻担心家人的命运,怕他们由于自己的牵累或其他原因遭到不幸。“情更怯”与“不敢问”,正表现了诗人这种矛盾的心理。后一首,前两句即是以反常之笔写深情。“去远即相忘,归近不可忍。”“即相忘”只是无奈而已,其实并不曾忘却,不然何以家人团聚的日子近了却又兴奋难抑呢?“不可忍”正说明诗人对亲人怀着一腔不可抑制的思念。三、四两句写儿女已回到眼前,诗人却记不清他们的容貌,
38、恍惚难以相认,似乎无情,但是,正是因为别时儿女正小,见面时儿女形貌已非,这正说明离别的时间已久,正可见分离时惦念之苦,相忆之深。最后两句写与亲人们团聚,自知不是梦,可心里却恍惚不定,怀疑眼前的情景不是真的。“了知”,是明了、知道的意思。既然“了知”重逢“不是梦”,心里应踏实安定,却又说“忽忽心未稳”,这一反常之笔,委婉含蓄地反映了诗人深怨别离之苦,反映了他对妻子和儿女们的真挚深切的爱。3.(湖南省常德市2010届高三阶段性检测)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野步 (宋)周密麦陇风来翠浪斜,草根肥水噪新蛙。羡他无事双蝴蝶,烂醉东风野草花。野步 (清)赵翼峭寒催换木棉裘,倚杖郊原作近游。最是秋风管闲事
39、,红他枫叶白人头。(1)谈谈两首诗分别呈现了怎样的一个野步者的形象。(2)两首诗的三、四句都重点运用了同一种表现手法来表达作者的内心情感,试作简要分析。答案 第一首:呈现了一个陶醉于春天美景,悠然漫步郊野的隐者形象。第二首:呈现了一个在阵阵秋寒中带着哀愁,只能倚杖在近郊漫步的老者形象。两首诗三、四句都用了拟人的手法。 前者写出对春天的陶醉与赞美。 后者写出了老之将至的伤感之情。4.(江苏省盐城中学2010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闺思张仲素 秋天一夜静无云,断续鸿声到晓闻。 欲寄征衣问消息,居延城外又移军。 望夫词 施肩吾 手燃寒灯向影频,回文机上暗尘生。 自
40、家夫婿无消息,却恨桥头卖卜人。【注】回文机:前秦符坚时秦州刺史窦滔被徙流沙,其妻苏惠善属文,把对丈夫的思念织为回文旋图诗,读法宛转循环,词意凄婉。(1)两首诗写景的手法有何不同?(2)两首诗都写到了“消息”,张诗的“问消息”和施诗的“无消息”的具体内容有何不同?两首诗都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3)第二首诗中,思妇为什么要“恨”卖卜人?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答案 (1)动静结合,细节描写。(2)张诗的“问消息”是要探问出征的丈夫身在何处,施诗的“无消息”是不知道丈夫何时回家。两首诗都表达了对离家在外的丈夫的思念之情。(3)诗中思妇因思念丈夫二问卜,得到的是卖卜人惯用的“好音讯”,因而她在寒灯下整夜频
41、频回头期盼丈夫归来,看到的却是自己孤独的身影。所以长夜未眠的女子自然就“恨”卖卜人。以对卖卜人的恨来衬托对丈夫的思念之切。5.(2010浙江高考模拟试卷(七)阅读下面两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蝶恋花 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渔家傲 李清照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彷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注:谩有,意思是“空有”或“徒有”。三山,指传说渤海中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1)从词的风
42、格来看,前一首属于_派,后一首属于_派;从词的结构来看,苏词下片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这主要是运用了_修辞格,李词上、下两片一气呵成、关联紧密,主要是_这一修辞格运用得当。(2)对苏词“枝上柳絮吹又少”句中“又”字的运用,评论家向来赞赏有加;对李清照这首渔家傲,人们极为欣赏它于尺幅之中多处用典而又能做到“简净自然,浑化无迹”。请于上述两个方面选其一作出具体解释。答案 (1)婉约 豪放 顶真 设问(2)解释前一点:着一“又”字不仅准确地写出了容易撩人愁绪的飞絮越吹越少的情景,更精妙婉曲的是,“又”字还表明词人之看絮飞花落非止一次,伤春之感、惜春之情正自然流露于这“又”一次的观看之中。解释后一点:
43、李词中“我报路长嗟日暮”一句从屈原离骚“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化用而来,表达了“上下求索”的意念与过程。“九万里风鹏正举”是化用庄子?逍遥游“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之语,既照应上片乘船渡海所见的海天相接之景,又铺垫了后二句借风力游三山的述怀。“三山”之典既抒发胸中怀才不遇的愤懑,又表现了对黑暗现实不满,还表现了对没有战乱、杀戮、欺诈、孤独、寂寞的生活的强烈向往。6.(河北省邢台市2010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机女叹宋叶茵机声咿轧到天明,万缕千丝织得成。售与绮罗人不顾,看纱嫌重绢嫌轻。月夜闻纺织声清陈文
44、述茅檐辛苦倦难支,绣阁娇憨定不知。多少吴姬厌罗觳,绿窗一样夜眠迟。 (1)请概括这两首诗蕴涵的相同情感。 (2)陈文述的月夜闻纺织声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请结合全诗进行赏析。答案 (1)表达了诗人的不平之气(或“表达了对富人富贵骄人的不满”);表达了诗人对织女深深的同情(或“表达了织女哀叹自己辛苦劳作的辛酸和无奈之情”)(意思对即可)(2)对比。前两句将茅檐舍下纺织女的辛苦疲倦、体力产支,与锦绣屋阁中富家女的娇憨悠闲作对比(以不眠与酣眠对比),后两句将“厌罗彀”的“吴姬”和贫寒的织女进进行对比,同是不眠,人生却迥然不同。突出表达了诗人的不平与同情。题组五1.(浙江省2010届高三六校联考)阅
45、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问题。 从军行(唐)王昌龄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注:羌笛:羌族竹制乐器。关山月,乐府曲名,属横吹曲。多为伤离别之辞。无那:即无奈。古从军行(节选)(唐)李颀白日登山望烽火, 黄昏饮马傍交河。行人刁斗风沙暗, 公主琵琶幽怨多。野营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1)从题材看,这两首诗都属于 ;在意象的运用上,两首诗都采用了 意象。(2)请指出这两首诗共同运用的表现手法,并简析它们情感表达的异同。答案 (1)边塞诗 烽火(或“风沙”)(2)这两首诗都运用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手法来表达情感。王昌龄的从军行表
46、达了闺中妇女思念戍边丈夫、边疆戍卒怀乡思亲的感情,战争给士兵以及他们的家庭带来深深的痛苦,诗人对此表现了深刻的同情;李颀古从军行,诗人不仅看到了战争给普通士兵带来的痛苦,也看到了战争给少数民族也同样造成了无尽的苦难,诗人对两者都表达了同情之感。2.(陕西省西安西工大附中2010届高三第一次适应性训练)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近试上张水部酬朱庆馀朱庆馀张籍洞房昨夜停红烛,越女新妆出镜心, 待晓堂前拜舅姑。自知明艳更沉吟。妆罢低声问夫婿,齐纨未足时人贵,画眉深浅入时无。一曲菱歌敌万金。注:朱庆馀平日很得水部郎中张籍的赏识,临考前写下此诗,征求张籍的意见,而张籍则以酬诗的方式作了回答。(1)
47、在诗歌传统的表现手法运用上这两首诗有相同之处,请作简要分析。(2)有人说这两首诗“文人相重,酬答俱妙,千古佳话,流誉诗坛”,试从两首诗的内容方面对此加以说明。答案 (1)都运用了“比”的手法(答其他手法都不给分)。如:朱诗,以新妇自比,以新郎比张,以公婆比主考官;张诗,以越女和采莲姑娘比朱,以“齐纨”比他人的平庸作品,以“菱歌”比朱的作品。(2)近试上张水部表达了作为应试举子在考试前不安和期待的心情,酬朱庆馀表明张籍对朱庆馀才能的肯定,暗示他不必为这次考试担心。朱的赠诗写得好,张也答得妙,可谓珠联璧合。3.(四川省棠湖中学2010届高三2月月考)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啰唝曲刘采春其一
48、其二不喜秦淮水,生憎江上船。 莫做商人妇,金钗当卜钱。载儿夫婿去,经岁又经年。 朝朝江口望,错认几人船。 这两首诗在内容和表达上有什么共同之处?“不喜秦淮水,生憎江上船”看似无理却又在情理之中,请做简要分析。答案 这两首诗均写出丈夫外出久而不归,家中妻子天天思念的情形,在感情的表达上,不直抒相思之苦,而从人物的心理变化及动作的描写上显露其情深,笔法新颖别致。“不喜”“生憎”的对象从事理上看是毫无道理,但它又有必然的联系。因当初就是“秦淮水”和“江上船”把她的夫婿载走的,至今还没把他载回来,主人公怎能不怨恨这水和船呢?寥寥几笔,从其天真地埋怨水和船的心理变化刻画中,增强了感情的表达力量,这种埋怨
49、之情正是强烈思念之情的外化,因而它又是在情理之中的。4.(2010年东北三校高三第一次联合模拟考试)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问题。 机女叹 (宋)叶茵 机声咿轧到天明,万缕千丝织得成。 售与绮罗人不顾,看纱嫌重绢嫌轻。 月夜闻纺织声 (清)陈文述 茅檐辛苦倦难支,绣阁娇憨定不知。 多少吴姬厌罗縠,绿窗一样夜眠迟。(1)请概括这两首诗蕴含的相同情感,并简要分析叶茵的机女叹是从哪两个方面描写织女生活的。(2)陈文述的月夜闻纺织声主要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请结合全诗进行赏析。答案 (1)表达了作者的不平之气(或对富人富贵骄人的不满);表达了对织女深深的同情(或表达织女哀叹自己辛苦劳作的辛酸和无奈之情)。“
50、织”(或劳作情景)和“售”;织女机声不停,通宵劳作,费尽辛苦,才织得沙绢;织女们将精心制作的织物送到大户人家去出售,结果换来的却是富人的不屑与嫌弃。(2)对比。前两句将茅檐舍下纺织女的辛苦疲倦、体力不支,与锦绣屋阁中富家女的娇憨悠闲作对比,(以不眠与酣眠对比),后二句将“厌罗縠”的“吴姬”和贫寒的“织女”进行对比,同是不眠,人生却迥然不同。突出表达了作者的不平与同情。5.(福建省宁德市2010届高三教学质量检查)古代诗歌阅读游子吟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岁暮到家蒋士铨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低回愧人子,不敢叹风尘。请从思想内容与艺术手法方面赏析两首诗歌的异同。相同点:不同点:答案 相同点:两诗都颂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哈尔滨客运资格证软件下载
- 2024年海口道路运输客运从业资格证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4年塔城烟台客运上岗证考试题
- 2023年北京市初三一模道德与法治试题汇编:追求民主价值
- 吉首大学《美国文学》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吉首大学《动画合成与剪辑》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机加工艺方案设计与实施》考试卷及答案A卷
- 吉林艺术学院《影视艺术概论》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吉林艺术学院《视听基础》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遗产分割赠予协议书范本范本
- 四川阿坝茂县考调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30人2355笔试题库含答案解析
- 设计构成基础课件 1-点线面
- 2022年高考语文真题试卷(全国乙卷 )讲评教学专用课件
- 咯血的介入治疗
- 教师专业成长概述教师专业发展途径PPT培训课件
- 球磨机安装专项施工方案
- 阀门压力等级对照表优质资料
- GMP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中药材干燥SOP
- YY/T 0874-2013牙科学旋转器械试验方法
- GB/T 25217.10-2019冲击地压测定、监测与防治方法第10部分:煤层钻孔卸压防治方法
- GB/T 21010-2007土地利用现状分类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