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赋教师版_第1页
赤壁赋教师版_第2页
赤壁赋教师版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0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赤壁赋导学案(教师版)【学习目标】1通过多次诵读,理解并熟悉课文内容,做到熟读成诵。学习和积累有关文言实词和虚词 的知识及特殊用法。2、整体把握课文,根据课文内容,理通思路,把握结构。3、能知人论世、领悟文旨。4、精读课文,体悟和鉴赏优美、形象语言的能力。5、从本文汲取思想的精髓,学习作者如何面对人生困境。【学习重难点】1、领会课文景、情、理交融的特点,赏析课文典雅、精美的语言。学习和积累有关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知识及特殊用法。2、了解作者在旷达的风貌之下寄寓的悲愤苦闷的复杂情感。【学法指导】1 、了解与课文相关的作者生平经历,力求知人论世,较深入地把握作者的情感。2、反复诵读课文,体会文章的语言

2、与意境之美。【知识链接】1、作者及背景:苏轼(1037 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州眉山人,与其父、弟同列“唐宋散文八大家”,后人称之为“ |文学上开一代词风之先,在诗词文赋上有辉煌成就。同时具有旁通书法绘画、知音律、喜平话、懂园林艺术、精金石 的旷世才华。一生宦海沉浮、仕途坎坷,思想上入世出世,亦儒亦道亦释。铸炼了自己宏大 旷达的胸怀,追求艺术的人生境界与心灵境界的高度和谐。自己总结一生为“问余平生功 业,汝州惠州澹州”(自题金山画像)。熙宁九年(1076)十月,王安石变法受挫,变法动向发生逆转,一些投机新法的分子,结党营私,倾轧报复,耿直敢言的苏轼成了官僚们政治倾轧的牺牲品。

3、元丰二年(1079 )四月到达湖州,七月二十八日突然遭到逮捕,罪证是苏轼的一首诗。 原来在苏轼的诗文中曾流露过一些牢骚,表示过对新法的不同意见, 也针砭新法的流弊,其目的无非是“缘诗人之义, 托事以讽”,这些就成了遭受弹劾的把柄。那些奸佞的小人污蔑他“衔怨怀怒,恣行丑 诋” “指斥乘舆” “包藏祸心”,把他投入大狱。一时亲友惊散,家人震恐。苏轼在狱中遭受诟辱折磨,有时感到难免一死,曾写两首诗与弟弟诀别,有“是处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独伤神”的诗句。幸亏亲友营救,当时的宋神宗也不想杀他,这年年底,结案出狱,以水部员外郎黄州团练副使的名义被贬谪到黄州。元封三年正月到黄州, 苏轼一住就是五年,在这里他

4、生计困难,在友人的帮助下,开了几十亩荒地,掘井筑屋,躬耕其中,号“东坡居士”。 在这里,他经常来赤壁矶头游览眺望,或泛舟江中。1082年,苏轼又来到赤壁。这时他已年近半百, 站在矶头,望着滚滚东去的江水, 想起自己建功立业的报负也付之东流,不禁俯 仰古今,浮想联翩,写下了名作念奴娇 赤壁怀古。这年七月十六日和七月十五日,苏 轼又两次舟游赤壁之下的长江,写下了著名的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前后赤壁赋 在我国文学艺术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它为以后的戏曲、绘画、雕塑等提供了创作的题材。 宋代画家李公麟、明代画家唐寅都画过苏轼舟游赤壁的画。苏轼在赤壁的创作活动,给赤壁增添了光彩,清人就干脆把黄州赤壁命名为“东

5、坡 赤壁”,并镌刻在建筑物的门额上,由此名满天下。直到今天,在黄冈东坡赤壁,仍有“二 赋常”“酹江亭”“坡仙亭”等名胜。仕途失意,命运多舛,生活上颠沛坎坷。预习案背景介绍 : 赤壁赋写于元丰五年( 1082),此时苏轼谪居黄州已近四年。无故遭迫害,长 期被贬谪,郁闷之情,文中有表现。但他又能泰然处之,以达观的胸怀寻求精神上的解脱。1把握字音,准确诵读壬戌举酒属客冯虚御风桂 棹 和 之嫠妇愀 然 相繆舳舻酾酒横槊匏樽蜉蝣2、标出文中出现的韵脚3、找出对文(参考课后习题2)4、画出文中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5、积累名句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摘抄下来。课堂探究案(第一课时)目标:梳通文意,初步把握文章思路

6、1、读音:举酒属( )客 徘徊于斗( )牛之间山川相缪(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 )也歌窈窕( )( )之章 少()枕藉( ) 驾一叶之扁( )舟)焉冯( )虚御风桂棹( ) 相与(酾()酒2、内容疏通:第一自然段:本段有些哪些词语较重要,作何解小结:本段写什么内容第二自然段:本段有些哪些词语较重要,作何解小结:本段写什么内容第三自然段:本段有些哪些词语较重要,作何解小结:本段写什么内容第四自然段:本段有些哪些词语较重要,作何解小结:本段写什么内容第五自然段:本段有些哪些词语较重要,作何解小结:本段写什么内容3、掌握重要文言知识通假字举酒属客冯虚御风词类活用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西望夏口,

7、东望武昌。顺流而东也侣鱼虾而友麋鹿特殊句式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客有吹洞箫者孟德之困于周郎而今安在哉4、整体感知从内容上看,从到到。从情感上看,从到到。课堂总结一、文言实词1通假字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通“凭”,乘)山川相缪(通“缭”,环绕)举酒属客(通“嘱”,劝人饮酒) 举匏樽以相属(通“嘱”,劝人饮酒)2 古今异义 徘徊于斗牛之间A古义:明月停留今义:人在一个地方来回走动B古义: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今义:一种竞技方式(2)白露横江古义:白茫茫的水汽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3)凌万顷之茫然古义:旷远的样子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4 )望美人兮天一方古义:内心所思慕的人,古人常用来作为圣

8、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今义:美貌的人3. 一词多义(1)东顺流而东(动词,向东进军)(2)望 七月既望(名词,农历每月十五)看)下方其破荆州,下江陵(动词,攻占)(4)如纵一苇之所如(动词,往)(5)白白露横江(白色的,形容词)东望武昌(名词作状语,向东)望美人兮天一方(动词,眺望,远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名词,下面)如诉如泣(副词,像)不知东方之既白(亮,形容词)(6)歌 歌窈窕之章(唱,动词)歌曰:“(歌词,名词)倚歌而和之(歌曲的曲调或节拍,名词)4词类活用(1)名词用作状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向南)/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向西,向东)(2)名词用作动词。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打

9、鱼砍柴)/下江陵(攻占)/顺流而东(向东进军)(3)名词的意动用法。侣鱼虾而友麋鹿(以为侣,以 为友)(4)动词的使动用法。舞幽壑之潜蛟(使起舞)/泣孤舟之嫠妇(使哭泣)(5) 形容词用作动词。正襟危坐(整理)/渺沧海之一粟(渺小得像)/不知东方之既白(显出白色)、文言虚词1而(1) 连词, 表转折。 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逝者如斯, 而未尝往也 / 盈虚(2) 连词,表修饰。倚歌而和之 /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3) 连词,表承接。正襟危坐而问客。 (4) 连词,表并列。侣鱼虾而友麋鹿2之(1) 助词,的,月出于东山之上 / 哀吾生之须臾 (2) 助词,宾语前置

10、的标志凌万顷之茫 然(3) 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苟非吾之所有 / 吾与子之所共适(4) 代词,它、它们。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 耳得之而为声 / 取之无禁,用之不竭5)扣舷而歌之(音节助词) (6)倚歌而和之(代词,代“歌”)7)纵一苇之所如(动词,去,往) 3于(1) 介词,在。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 徘徊于斗牛之间 / 渔樵于江渚之上 / 托 遗响于悲风 / 于是饮酒乐甚 (2) 介词,从。 月出于东山之上 (3) 介词,被。 此 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4乎(1) 语气词,表示疑问,呢。( 2 )语气词,表反问,吗。( 3 )语气词,表疑问,吗。而又何羡乎此非盂德之困于周

11、郎者乎 / 此非曹孟德之诗乎相与枕藉乎舟中客亦知夫水与月乎(4) 介词,在。(5) 形容词词尾。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6)用在句中表停顿或舒缓语气,语气词。郁乎苍苍/ 知不可乎骤得5其(1)而不知其所止(代词,它,指“一苇”)(2)其声呜呜然(指示代词,那)(3)何为其然也(代词,指箫声)( 4)方其破荆州(代词,他,指曹孟德)6然(1)凌万顷之茫然/苏子愀然(形容词词尾,的样子)(2)何为其然也(这样,代词)( 3)其声呜呜然(语气词,相当于“焉”,表陈述语气,可不译)三、文言句式(一)判断句( 1 )固一世之雄也 /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语气词“也”,表判断)( 2)此非曹

12、孟德之诗乎(用“非”表否定判断)( 3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用“非”表否定判断)(二)倒装句1. 状语后置句游于赤壁之下 / 渔樵于江渚之上 / 寄蜉蝣于天地 / 托遗响于悲风 / 月出于东山之上2. 宾语前置句何为其然也? / 而今安在哉? / 而又何羡乎!3. 定语后置句凌万顷之茫然 / 客有吹洞箫者(三)被动句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用“于”表被动)(四)疑问句(1) 何为其然也 (“何”与“也”表疑问语气 )(2) 而今安在哉 (语气词“哉”表疑问语 气)(3)客亦知夫水与月乎 (语气词“乎”表疑问 (4)此非曹孟德之诗乎 ( “乎”表反问语 气)四、成语羽化飞天 不绝如缕 正襟

13、危坐 横槊赋诗 逝者如斯 杯盘狼藉 如泣如诉 遗 世独立作业:完成非常学案基础梳理第二课时目标: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一、自主学习,朗读课文。诵读指导第一段指导要点:1、韵脚。前半段无韵,后半段的韵脚依次是“间 ”天“”然“”仙“”。2、句法。 “举酒属客 ”“少焉 ”为散句,其余皆为骈句或近乎骈句,如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 赤壁之下 ”, “舟”后可断,为两个六字句; “浩浩乎 ”一句中,去掉第一个 “而”骈(体文中有些 虚词只有辅助作用,常不计入 ) ,也可视为宽对。3、层次思路。首句点题, “泛舟 ”“赤壁 ”四字是下文写景、议论的依托。次写泛舟所见 景象,而以风、水、月为主,为下文“苏

14、子曰”一段张本; 写景虚实相生, 先实后虚,虚景(即 “浩浩乎 ”一句)伏下段 “乐 ”字。第二段指导要点:1、韵脚。有两组:第一组是 “光”方“ ”;第二组是 “慕 ”“诉”缕“”“妇”。2、句法。这段开头是散句, 次用楚辞句法 (与九歌 中“桂棹兮兰桨 ”“目眇眇兮愁予 ” 等相似)。客有其声呜呜然”也是散句,以下都是骈句。3、层次思路。 “乐”字承上。由 “乐”而“歌”,歌词暗写苏子胸襟,为下文 “苏子曰 ”一段作 烘托。以下写箫声,为 “客曰”一段作烘托,兼伏下文苏子 “问客”。第三段指导要点:1、韵脚。有五组:第一组是 “稀”飞”诗”;第二组是 “昌 ”苍”郎”;第三组是 “东”“空

15、”雄 ”; 第四组是 “鹿”属 ”粟”;第五组是 “穷 ”终 ”风”。2、句法。首句及 “客曰 ”中陈述句 “顺流而东也 ”和三个反问句是散句, 其余都是骈句。 “方 其”况吾与子 ”是统领字,不计。3、 层次思路。苏子问乃承上启下语。“客曰 ”一段有两层意思:前一层由三 “问”组成, 先因望月而问 孟德之诗”,次因望地而问 孟德之困于周郎”,最后合问 而今安在哉”一范 是主要的一问,为下文写 “悲”做铺垫。后一层转而说到自己,先着眼与曹公对比,突出自己 的渺小,不禁悲从中来;后写幻想不能实现,并以 “托遗响于悲风 ”作结,呼应上文 “何为其 然也 ”。第四段指导要点:1、韵脚。有四组:第一组

16、是 “往”“长”;第二组是 “瞬”“尽 ”;第三组是 “主”“取”;第四组 “月”与“竭”,“色”与“适”交叉押韵。2、句法。以散句为主,只有 惟江上之清风 用之不竭”这一段用骈句。3、层次思路。 先借眼前的水和月说明 “变”和“不变”的道理, 客知其 “变”而不知其 “不变 ”, 因而生 “哀”与“羡”;知其“不变 ”,则何哀何羡 ?后以“物各有主 ”反跌出明月与清风之无主, 可 以自娱,以 “而吾与子 ”照应上文 “况吾与子 ”。第五段指导要点:本段句句皆是承前作结,最后两句意味隽永,主客 “自在 ”之态跃然纸上。二、课文落实(一)学习第 1 节1、重点字词I通假字(1)举酒属客 (通 “

17、嘱 ”,劝酒)(2)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通 “凭”)n特殊句式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状语后置)2、分析本段的层次怎样划分?可分三层。第一层,第一句,点明时间、人物、地点。这是写赋的笔法,如一首诗歌前的小序。第二层,第二、三句,前句写景,后句叙事,是月出之前的情况。第三层,第五 七句,先写景后叙事,是月出之后的情况。3、本段展示了一个怎样的境界?明确:本段展示了一个友人相聚、泛舟江上、畅饮美酒、咏诗诵文、迎风赏月的舒畅飘 逸、超然物外的境界。第一段,写了苏轼游历赤壁的时间、地点,并写了赤壁的山光水色。时间:壬戌之秋,七月既望。地点:苏子与客泛舟于赤壁之下。景:风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月

18、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露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舟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苏轼这寥寥几笔, 就写出了长江赤壁风月露舟的绚丽景色, 体会作者的豪迈雄浑的气魄。3、本段的感情色彩如何?明确:以喜悦为主。(二)学习第 2 节1、重点字词I词类活用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使动)n特殊句式客有吹洞箫者(定语后置)2、作者写了饮酒放歌之乐后,接着写谁?箫声如何?请找四个词概括,并分别组词。 明确:哀怨、思慕、啜泣、倾诉歌是欢乐的,而箫声却如此悲愁。此处有一个问题,从行文看,“主乐客悲 ”是明显的,而正文前的提示却说作者 “力求排遣苦闷 ”,这个矛盾应该怎样解决?请大家认真思考之后讨 论

19、,用简洁的语句表达出来。假如有难度,可结合提示中 “作者运用主客问答这一赋的传统 手法 ”这一句话思考。最后,引导学生认识到客的苦闷就是苏子的苦闷,问答的过程其实就 是苏轼自身思考、排遣的过程。 就在此处,作者的心情由乐转悲了。3、本段可分几层?明确:可分两层。第一层写作者的歌声。 第二层写客人的箫声。4、本段刻画了怎样的意境?明确:本段刻画了一个主客之间箫歌互答,悲喜交集的境界。5、本段的 “喜 ”从何体现?与上段的 “喜”有什么不同?明确:本段的 “喜 ”由主人 “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 ”看出。本段的 “喜 ”比上段更甚,这样 可为下层转入 “悲 ”形成更大的反差。6、歌词中的 “美人 ”

20、指代什么?歌词表达了主人怎样的情怀?明确: “美人 ”指所倾心的对象,代表一种理想的追求。它表现了作者的政治感慨,是作 者在遭受贬谪之后, 仍然坚持对生活的执着态度, 坚持对朝廷政事关切而不甘沉沦的情怀。7、本段的 “悲 ”从何体现?明确:本段 “悲 ”从客人悲凉的箫声中体现。8、作者是怎样描写箫声之悲的?明确:借助夸张、想象,运用精细的刻画和生动的比喻,化抽象为具体,把洞箫那种悲 咽低徊的哀音表现得十分形象、真切。9、本段在全文的结构中起了怎样的作用?明确:转折过渡。(三)学习第 3 节1、重点字词I通假字:(1)举匏樽以相属 (通“嘱”,劝酒)( 2)山川相缪 (通 “缭”)n词类活用:(

21、 1)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名作状)( 2)顺流而东也 (名作动)( 3)侣鱼虾而友麋鹿 (意动)川特殊句式:(1)何为其然也 (宾语前置)( 2 )而今安在哉 (宾语前置)2、本段主要写了什么?明确:本段写客的回答,阐发了怀古伤时之情。3、本段的感情色彩如何?明确:悲伤。4、“客”是如何阐发当时的情怀的?明确: “客 ”之所以悲,在于触景伤怀,有感于人生短暂。眼前之景,很容易让人联想到 曹操的诗句, 进而联想到曹操兵败赤壁的惨状。 这么一个一世之雄尚且随着大江东去, 销声 匿迹, 那么默默无闻的平庸之辈, 就更连影子都不曾晃动一下就悄然消失了。 表现出一种消 极的人生观和虚无主义的思想。 对

22、于封建社会的文人来说, 当他们政治失意或生活遭遇到挫 折的时候, 往往就陷入到这样的苦闷和迷茫之中。 虽为客语, 实际上也反映了作者本人思想 中的消极面。(四)学习第 4 节1 、本段主要写什么内容?感情色彩如何?明确:本段的感情色彩变为喜悦。主要写苏子批评客的观点,阐发了自己的人生感悟。2、作者是如何阐发自己的人生感悟的?明确: 苏子的回答照应文章开头的写景和客的答话,以明月、 江水作比, 说明世上万物 和人生,都既有变的一面,又有不变的一面。 从变的角度看, 天地万物就连一眨眼的功夫都 不能保持不变; 从不变的角度看, 万物和人类都是永久存在的, 用不着羡慕长江的无穷和明 月的永不增减,也

23、用不着哀叹人生的短促。应该轻物质而重精神,执着于自己的不朽事业, 保持平静超然的心态和乐观旷达的情怀。(五)学习第 5 节1 、本段感情色彩如何?主要写了哪些内容?明确:本段感情色彩是 “喜”。照应了开头飘然欲仙的快乐。主要写客人听了苏子的话,身心释然,主客开怀畅饮,兴尽酣睡。2、这样的结尾有什么深刻含义?贬谪黄州,但我的日子过得并明确: 这种结尾是向政敌的一种暗示:我虽然遭受迫害,不错,既不寂寞也不苦恼。这实际上是一种抗议。作业:课后一、三第三课时目标:鉴赏力培养一、自主学习领会鉴赏重点(1)构思精湛、缜密;写景、抒情、议论紧密结合。散文贵在以意贯穿全文, 本文抒情脉络清晰、 明了,由月夜泛

24、舟的舒畅,到怀古伤今的 悲咽,再到超脱人生的欢快。整个情绪的转换由喜转悲为乐,线索的起伏形成文章的波澜。 作者由游起兴,由景生情,由情入理,文章开始的写景,与作者超然旷达的心境相映成趣, 也为下文的抒情,议论奠定了基础,而哲理的简述,则画龙点睛,道明本文的主旨,表达了 苏轼旷达乐观的处世态度。(2)善用比喻,语言优美形象。 作者写上以风物之美,给读者以无尽的艺术享受,如开篇,作者的清风,白露,高山, 流水,再加上月色,天光,交织组成了一个 “羽化而登仙 “的澄清境界,使读者陶醉其中,组 者还借助夸张, 想象, 运用精细的刻画和生动的比喻, 把洞箫那种悲咽低回的哀音报表县得 十分形象,真切,使人

25、如闻其声,几乎也要凄然落泪。( 3) “以文为赋 ”的体裁形式前赤壁赋 是一篇散体文赋, 是散文和韵文的结合, 既有传统赋体的那种诗的特质和 情韵, 同时又吸收了散文的笔调和手法, 打破了赋在句式声律和对偶方面的束缚, 更多的是 散文笔法。句式有长有短,既整齐又参差,同时又以赋的形式出现,如通篇换了 12 次韵, 以主客问答的形式表达作者的思想, 主张, 也采用了不少对偶排比的句式等。 使文章既富韵 文的声韵之美,又有散文的自然流畅。可以说这是苏轼对赋体的一个创新和突破。二、问题探究1、本文的感情基调是消极的吗?明确: 全文通过主客对话所表现的忧伤与喜乐, 都是作者内心矛盾和复杂感情的真实反 映。作者抒发哀怨之情时,流露了“人生无常”的消极情绪,但他并不甘心消沉,而能主动 地从消极、 哀怨中解脱出来,从庄子的机械相对论中寻找人生之路,因而胸襟豁达,思想开 阔,表现出一种洒脱、豪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