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泥石流调查评价(精减版)_第1页
第五章泥石流调查评价(精减版)_第2页
第五章泥石流调查评价(精减版)_第3页
第五章泥石流调查评价(精减版)_第4页
第五章泥石流调查评价(精减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五章泥石流调查评价第五章泥石流调查评价泥石流的危害泥石流的危害、对城镇居民点的危害、对城镇居民点的危害泥石流最常见的危害之一是冲进居民点,泥石流最常见的危害之一是冲进居民点,淹没人畜,毁坏土地,甚至造成村毁人网的淹没人畜,毁坏土地,甚至造成村毁人网的灾难。灾难。8月月30日,泥石流涌入佛坪县城一宾馆院内日,泥石流涌入佛坪县城一宾馆院内 、对铁路、公路和航道的危害、对铁路、公路和航道的危害铁路v全国铁路运营历程共全国铁路运营历程共5万公里其中万公里其中3万公里位于万公里位于山区。山区。v铁路沿线有泥石流铁路沿线有泥石流1386条,威胁着条,威胁着3000多公里多公里铁路线的安全铁路线的安全v成

2、昆、宝成、陇海、兰青、大秦等线都是泥石成昆、宝成、陇海、兰青、大秦等线都是泥石流灾害较集中的地区流灾害较集中的地区被泥石流冲断的铁路弯曲垂到河里被泥石流冲断的铁路弯曲垂到河里 公路v川藏、滇藏、川滇、甘川、川陕公路以及中尼川藏、滇藏、川滇、甘川、川陕公路以及中尼公路,中巴公路均穿越泥石流发生的山区公路,中巴公路均穿越泥石流发生的山区v川藏公路沿线有泥石流近千条,几乎川藏公路沿线有泥石流近千条,几乎1/3以上路以上路段以泥石流灾害为主段以泥石流灾害为主、对农田的危害、对农田的危害v 泥石流对农田的危害主要有冲刷危害和淤埋泥石流对农田的危害主要有冲刷危害和淤埋危害危害v扩大沟固、掩埋耕地、水土流失

3、扩大沟固、掩埋耕地、水土流失、对矿山危害、对矿山危害v摧毁矿山及其设施摧毁矿山及其设施v淤埋矿山坑道、伤害矿山人员淤埋矿山坑道、伤害矿山人员v造成停工停产,甚至使矿山报废造成停工停产,甚至使矿山报废 工人们正在修复被洪水毁损的矿井 第一节泥石流的形成条件第一节泥石流的形成条件v 陡峭的,便于集水、堆积物的地形地貌。陡峭的,便于集水、堆积物的地形地貌。v丰富的松散物质丰富的松散物质v短时间内有大量水源短时间内有大量水源、物源条件、物源条件v 泥石流常常发生在地质构造复杂、断裂褶皱泥石流常常发生在地质构造复杂、断裂褶皱发育、新构造活动强烈、地震烈度较高的地区。发育、新构造活动强烈、地震烈度较高的地

4、区。破碎的岩层提供丰富的松散物质破碎的岩层提供丰富的松散物质:(i)风化碎石风化碎石土,土,(ii)沙质土,沙质土,(iii)粉沙质土和粉沙质土和(iV)粘质土。粘质土。v矿石弃渣矿石弃渣、水源条件、水源条件v 既是泥石流的组成部分,又是泥石流的重要既是泥石流的组成部分,又是泥石流的重要激发条件和搬运介质激发条件和搬运介质暴雨暴雨冰雪融水冰雪融水水库溃决水库溃决、地形地貌条件、地形地貌条件 山高沟深、地势陡峭、沟床纵坡大、流域便于山高沟深、地势陡峭、沟床纵坡大、流域便于形成水流汇集,提供足够数量的水体和土石体。形成水流汇集,提供足够数量的水体和土石体。形成区,流通区和堆积区形成区,流通区和堆积

5、区v形成区:三面环山、一面出口的瓢状或漏斗状,形成区:三面环山、一面出口的瓢状或漏斗状,地形较开阔、周围山高坡陡、植被生长不良,地形较开阔、周围山高坡陡、植被生长不良,有于水和碎散物质集中有于水和碎散物质集中v 流通区:中游地区为狭窄陡深的峡谷,谷床流通区:中游地区为狭窄陡深的峡谷,谷床纵坡降大,使得石流可以迅猛直泻纵坡降大,使得石流可以迅猛直泻v堆积区:下游为开阔的平原和河谷,使碎屑有堆积区:下游为开阔的平原和河谷,使碎屑有堆积场所堆积场所、人为因素、人为因素v 破坏植被破坏植被毁林毁林开荒和陡坡耕作开荒和陡坡耕作过渡放牧过渡放牧v水库溃决水库溃决v不合理的铁路、公路、水渠工程不合理的铁路、

6、公路、水渠工程v不合理的弃土、弃渣、采石不合理的弃土、弃渣、采石第二节泥石流的分类第二节泥石流的分类、按水源和物源成因分类、按水源和物源成因分类地带性泥石流地带性泥石流:由地带性因素形成雨水泥石:由地带性因素形成雨水泥石流和融水泥石流流和融水泥石流非地带性泥石流非地带性泥石流:非地带性因素形成地震泥:非地带性因素形成地震泥石流、火山泥石流、崩塌泥石流、滑坡泥石流、石流、火山泥石流、崩塌泥石流、滑坡泥石流、溃决泥石流和人为泥石流等。非地带性泥石流溃决泥石流和人为泥石流等。非地带性泥石流主要分布于地壳强烈隆起的山区或人类活动较主要分布于地壳强烈隆起的山区或人类活动较强烈的地区。强烈的地区。v降雨型

7、泥石流降雨型泥石流:以降雨为水源形成的泥石流:以降雨为水源形成的泥石流v融雪型泥石流融雪型泥石流:现代冰川(积雪)沟谷区在夏:现代冰川(积雪)沟谷区在夏秋季节,由于久晴高温,冰雪强烈融化而突然秋季节,由于久晴高温,冰雪强烈融化而突然暴发的泥石流,或者是高山崩或雪崩物质堵塞暴发的泥石流,或者是高山崩或雪崩物质堵塞沟谷或覆盖坡地,后溃决或消融而形成的泥石沟谷或覆盖坡地,后溃决或消融而形成的泥石流。流。v暴雨和融雪混合型泥石流暴雨和融雪混合型泥石流:以两者为水源形成:以两者为水源形成的泥石流。的泥石流。v溃决型泥石流溃决型泥石流:高山冰川地带,冰湖湖堤被湖:高山冰川地带,冰湖湖堤被湖水冲决而形的一种

8、突然暴发的泥石流水冲决而形的一种突然暴发的泥石流,或堤坝堰或堤坝堰塞湖块堤塞湖块堤.v地震型泥石流除地震型泥石流除:由地震直接诱发形成泥石流。:由地震直接诱发形成泥石流。地震泥石流多发生在地震高烈度区。地震泥石流多发生在地震高烈度区。v火山型泥石流火山型泥石流:火山喷发引起山顶冰雪融化,:火山喷发引起山顶冰雪融化,形成火山碎屑泥流。形成火山碎屑泥流。、按集水区地貌特征、按集水区地貌特征坡面型泥石流坡面型泥石流沟谷型泥石流沟谷型泥石流泥石流流域形态分类泥石流流域形态分类河谷型泥石流流域河谷型泥石流流域山坡型泥石流流域山坡型泥石流流域坡面型泥石流坡面型泥石流 沟谷型泥石流沟谷型泥石流 1.无恒定地

9、域与明显沟槽,只有活动周界。无恒定地域与明显沟槽,只有活动周界。2.活动规模小,限于活动规模小,限于30以上斜面,破坏机以上斜面,破坏机制更接近于坍滑。制更接近于坍滑。3.发生时、空不易识别,成灾规模及损失范发生时、空不易识别,成灾规模及损失范围小。围小。4.坡面土体失稳,主要是有地下水作用和后坡面土体失稳,主要是有地下水作用和后续强暴雨诱发。暴雨过程中的狂风可能造续强暴雨诱发。暴雨过程中的狂风可能造成林、灌木拔起、倾倒,使坡面局部破坏。成林、灌木拔起、倾倒,使坡面局部破坏。5.总量小,重现期长,无后续性,无重复性。总量小,重现期长,无后续性,无重复性。6.在同一斜坡面上可以多处发生,成梳状排

10、在同一斜坡面上可以多处发生,成梳状排列,顶缘距山脊线有一定范围列,顶缘距山脊线有一定范围7.可知性低、防范难可知性低、防范难1.以流域为周界,受一定的沟谷制约。以流域为周界,受一定的沟谷制约。2.以沟槽为中心,活动规模大,由洪水、以沟槽为中心,活动规模大,由洪水、泥沙两种汇流形成,更接近于洪水。泥沙两种汇流形成,更接近于洪水。3.损失大,发生时空有一定规律性,成损失大,发生时空有一定规律性,成灾规模大。灾规模大。4.主要是暴雨的冲蚀作用和汇流水体的主要是暴雨的冲蚀作用和汇流水体的冲蚀作用。冲蚀作用。5.总量大,重现期短,有后续性,能重总量大,重现期短,有后续性,能重复发生。复发生。6.列入流域

11、防灾整治范围。列入流域防灾整治范围。7.有一定的可知性,可防范。有一定的可知性,可防范。 、根据泥石流流体性质划分为、根据泥石流流体性质划分为v稀性泥石流(紊流性泥石流)稀性泥石流(紊流性泥石流)v粘性泥石流(层流性泥石流)粘性泥石流(层流性泥石流)稀性泥石流的特点稀性泥石流的特点va.流体内水含量多于固体颗粒含量,固体颗粒含量流体内水含量多于固体颗粒含量,固体颗粒含量占总体积的占总体积的10%40%,容重为,容重为1.31.6t/m3;vb.运动中浆体是搬运介质,浆体流速较固体颗粒流运动中浆体是搬运介质,浆体流速较固体颗粒流速为快,呈紊动状态,所以又称紊流型泥石流;速为快,呈紊动状态,所以又

12、称紊流型泥石流;vc.不易造成堵塞和阵流现象,亦无明显不易造成堵塞和阵流现象,亦无明显“龙头龙头”,泥石流体在沟谷出口处停积后,水与泥浆慢慢流失,泥石流体在沟谷出口处停积后,水与泥浆慢慢流失,形成表面比较平整的扇形体,称形成表面比较平整的扇形体,称泥石流堆积扇泥石流堆积扇。粘性泥石流的特点粘性泥石流的特点va.流体内的固体物质含量很高,最高可达流体内的固体物质含量很高,最高可达80%以上,容以上,容重为重为1.62.3 t/m3;vb.流体内含大量粘土和粉砂,形成粘稠的泥浆;流体内含大量粘土和粉砂,形成粘稠的泥浆;vc.流动时有明显的阵流,每次阵流时间只有几分钟,但流动时有明显的阵流,每次阵流

13、时间只有几分钟,但有很大的能量,在泥石流的前端,大石块被推挤成高耸有很大的能量,在泥石流的前端,大石块被推挤成高耸的的“龙头龙头”;vd.侵蚀能力和搬运能力很强,常侵蚀岸坡和铲刮谷底,侵蚀能力和搬运能力很强,常侵蚀岸坡和铲刮谷底,龙头能推动巨大石块向前移动,泥浆可顶托石块浮移;龙头能推动巨大石块向前移动,泥浆可顶托石块浮移;ve.在均匀顺直的河道中具有层流特征,运动中泥石流的在均匀顺直的河道中具有层流特征,运动中泥石流的结构不变。这种泥石流又称层流性泥石流。结构不变。这种泥石流又称层流性泥石流。、按物质组成分类、按物质组成分类v泥石流:由大量粘性土和粒径不等的砂粒、石泥石流:由大量粘性土和粒径

14、不等的砂粒、石块组成。块组成。v泥流:以粘性土为主,含少量砂粒、石块,粘泥流:以粘性土为主,含少量砂粒、石块,粘度大。度大。v水石流:由水和大小不等的砂粒、石块组成水石流:由水和大小不等的砂粒、石块组成泥石型泥石型水石型水石型泥流型泥流型、按规模大小分、按规模大小分v特大型泥石流(固体物体积大于特大型泥石流(固体物体积大于100万立方米)万立方米)v大型泥石流(固体物体积为大型泥石流(固体物体积为10100万立方米)万立方米)v中型泥石流(固体物体积为中型泥石流(固体物体积为1.0万万10万立方米)万立方米)v小型泥石流(固体物体积小于小型泥石流(固体物体积小于1.0万立方米)万立方米)灾变等

15、级划分灾变等级划分第三节泥石流特征第三节泥石流特征一、泥石流的径流特征一、泥石流的径流特征 径流就是降落在流域表面的雨水,除消耗于植物截径流就是降落在流域表面的雨水,除消耗于植物截流、下渗、蒸发和填洼的部分外,剩余部分的水在流、下渗、蒸发和填洼的部分外,剩余部分的水在重力作用下从地面(经过坡地、沟、谷、溪、涧等)重力作用下从地面(经过坡地、沟、谷、溪、涧等)和地下汇集到小河,并沿河槽下泄的水流的统称。和地下汇集到小河,并沿河槽下泄的水流的统称。 泥石流的流态、流速、流量及运动特征泥石流的流态、流速、流量及运动特征流态特征流态特征泥石流是固相、液相混合流体,随着物质组成及泥石流是固相、液相混合流

16、体,随着物质组成及稠度的不同,流态也发生变化。稠度的不同,流态也发生变化。 细颗粒物质少的稀性泥石流细颗粒物质少的稀性泥石流:容重低、粘度小、浮:容重低、粘度小、浮托力弱,托力弱,石块做呈翻滚、跃移的紊流运动,流速比石块做呈翻滚、跃移的紊流运动,流速比泥砂和浆体流速小。泥砂和浆体流速小。泥石流的流向不固定,容易改泥石流的流向不固定,容易改道漫流,有股流、散流和潜流现象。道漫流,有股流、散流和潜流现象。 细颗粒物质多的黏性泥石流细颗粒物质多的黏性泥石流:容重大、粘度大、浮:容重大、粘度大、浮托力强,呈等速整体运动,大小颗粒均悬浮,泥石托力强,呈等速整体运动,大小颗粒均悬浮,泥石流的流向集中,不易

17、分散堆积物无分选。流的流向集中,不易分散堆积物无分选。流速、流量特征流速、流量特征u 流速受地形、流体内外阻力控制流速受地形、流体内外阻力控制 稀性泥石流稀性泥石流:流经的沟槽一般粗糙度比较大,故流流经的沟槽一般粗糙度比较大,故流速偏小。速偏小。 粘性泥石流粘性泥石流:含粘土颗粒多,颗粒间粘聚力大,整含粘土颗粒多,颗粒间粘聚力大,整体性强,惯性作用大,故与稀性泥石流相比,流速体性强,惯性作用大,故与稀性泥石流相比,流速相对较大。相对较大。u 流量与降水线性对应,在形成区增大,流通区稳定,流量与降水线性对应,在形成区增大,流通区稳定,堆积区减少并堆积。堆积区减少并堆积。泥石流的直进性和爬高性泥石

18、流的直进性和爬高性与洪水相比,泥石流具有强烈的直进性与洪水相比,泥石流具有强烈的直进性和冲击力。和冲击力。泥石流粘稠度越大,运动惯性也泥石流粘稠度越大,运动惯性也越大,直进性就越强;颗粒越粗大,冲击力越大,直进性就越强;颗粒越粗大,冲击力就越强。就越强。因此,泥石流在急转弯的沟岸或遇因此,泥石流在急转弯的沟岸或遇到阻碍物时,常出现冲击爬高现象。在弯道到阻碍物时,常出现冲击爬高现象。在弯道处泥石流经常越过沟岸,摧毁障碍物,有时处泥石流经常越过沟岸,摧毁障碍物,有时甚至截弯取直。甚至截弯取直。紊动强烈的泥石流龙头紊动强烈的泥石流龙头泥石流搬运巨石出山泥石流搬运巨石出山泥石流漫流改道泥石流漫流改道泥

19、石流冲出沟口后,由于地形突然开阔,泥石流冲出沟口后,由于地形突然开阔,坡度变缓,因而流速减小,携带物质逐渐堆坡度变缓,因而流速减小,携带物质逐渐堆积下来。积下来。但由于泥石流运动的直进性特点,但由于泥石流运动的直进性特点,首先形成正对沟口的堆积扇,从轴部逐渐向首先形成正对沟口的堆积扇,从轴部逐渐向两翼漫流堆积;待两翼淤高后,主流又回到两翼漫流堆积;待两翼淤高后,主流又回到轴部。轴部。如此反复,形成支岔密布的泥石流堆如此反复,形成支岔密布的泥石流堆积扇。积扇。 金金沙沙江江小小江江泥石流危害江河泥石流危害江河小江流域泥石流小江泥石流停淤景观。该流域泥石流一年内爆发数小江泥石流停淤景观。该流域泥石

20、流一年内爆发数十次,堆积量可达数十至数百万立方。十次,堆积量可达数十至数百万立方。蒋家沟泥石流扇蒋家沟泥石流扇小江流域泥石流-蒋家沟蒋家沟泥石流年均爆发1620次,一次固体物冲出量31.6万立方,450万立方/年,多次堵江,最长达半年,水位上升10米,图为泥石流爆发时的龙头景观。泥石流的周期性泥石流的周期性在同一个地区,由于暴雨的季节性变化在同一个地区,由于暴雨的季节性变化以及地震活动等因素的周期性变化,泥石流以及地震活动等因素的周期性变化,泥石流的发生、发展也呈现周期性变化的规律。的发生、发展也呈现周期性变化的规律。二、泥石流的浆体特征二、泥石流的浆体特征 主要取决于泥浆的结构、浓度、强度、

21、主要取决于泥浆的结构、浓度、强度、粘性和运动状态。粘性和运动状态。塑性蠕动流塑性蠕动流 浆体中土水比大于浆体中土水比大于0.80.8、石土比大于、石土比大于4.04.0、容、容重大于重大于2.3t2.3tm m3 3,泥浆,泥浆具有极高的粘滞力。具有极高的粘滞力。在运动中石块之间泥浆变形所产生的阻力相在运动中石块之间泥浆变形所产生的阻力相当大,泥石流运动速度缓慢,流体中石块大当大,泥石流运动速度缓慢,流体中石块大体可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体可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高粘性泥石流高粘性泥石流高粘性泥石流的环状堆积高粘性泥石流的环状堆积粘性阵流粘性阵流 浆体中土水比为浆体中土水比为0.80.60.80

22、.6,石土比为,石土比为4.01.04.01.0,容,容重为重为2.31.9t2.31.9tm m3 3。流速很快流速很快,一般为,一般为8m8ms s,最大,最大可达可达15m15ms s。泥石流携带的石块数量不如塑性蠕动泥石流携带的石块数量不如塑性蠕动流泥石流多,泥浆体的粘滞度也比较小,因此运动流泥石流多,泥浆体的粘滞度也比较小,因此运动能耗小。能耗小。粘性泥石流的细粒浆体呈蜂窝状或聚合状粘性泥石流的细粒浆体呈蜂窝状或聚合状结构,水充填在结构体中,多呈封闭自由水。结构,水充填在结构体中,多呈封闭自由水。 阵性连续流阵性连续流 土水比为土水比为0.60.60.350.35,石土比为,石土比为

23、1.01.00.20.2,容重为,容重为1.91.6t1.91.6tm m3 3。泥浆更接近于流体性质,属过渡性。泥浆更接近于流体性质,属过渡性泥浆体。泥浆体。 稀性连续流稀性连续流 土水比小于土水比小于0.350.35,石土比,石土比0.20.20.0010.001,容重,容重为为1.61.61.3t1.3tm m3 3。泥浆体的粘滞作用很小,。泥浆体的粘滞作用很小,接近水流特征,流态紊乱,石块翻滚并相互接近水流特征,流态紊乱,石块翻滚并相互撞击。撞击。 三、泥石流的地貌特征三、泥石流的地貌特征泥石流形成条件泥石流形成条件形成区汇水动力区物质供给区流通区沉积区河流 山高沟深、地势陡峭、沟床纵

24、坡大、流域便于山高沟深、地势陡峭、沟床纵坡大、流域便于形成水流汇集,提供足够数量的水体和土石体。形成水流汇集,提供足够数量的水体和土石体。v形成区形成区:三面环山、一面出口的瓢状或漏斗状、:三面环山、一面出口的瓢状或漏斗状、地形较开阔、周围山高坡陡、植被生长不良,地形较开阔、周围山高坡陡、植被生长不良,有于水和碎散物质集中有于水和碎散物质集中v 流通区流通区:中游地区为狭窄陡深的峡谷,谷床纵:中游地区为狭窄陡深的峡谷,谷床纵坡降大,使得石流可以迅猛直泻坡降大,使得石流可以迅猛直泻v堆积区堆积区:下游为开阔的平原和河谷,使碎屑有:下游为开阔的平原和河谷,使碎屑有堆积场所堆积场所第四节泥石流调查评

25、价第四节泥石流调查评价一、泥石流野外地质调查内容一、泥石流野外地质调查内容地 质 条 件调查v1、流域面积调查。泥石流流域面积包括山区部分集雨面积至山口堆积扇面积之、流域面积调查。泥石流流域面积包括山区部分集雨面积至山口堆积扇面积之和。确定泥石流形成区、流通区和堆积区的面积,泥石流固体物质分布面积、和。确定泥石流形成区、流通区和堆积区的面积,泥石流固体物质分布面积、森林等植被种类及分布面积等。森林等植被种类及分布面积等。 v2、地形地貌调查。确定流域内最大地形高差,上、中、下游各沟段沟谷与山脊、地形地貌调查。确定流域内最大地形高差,上、中、下游各沟段沟谷与山脊的平均高差,山坡最大,最小及平均坡

26、度,各种坡度级别所占的面积比率分的平均高差,山坡最大,最小及平均坡度,各种坡度级别所占的面积比率分析地形地貌与泥石流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确定地貌发育演变历史及泥石流活析地形地貌与泥石流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确定地貌发育演变历史及泥石流活动的发育阶段。动的发育阶段。 v3、岩(土)体调查。重点对泥石流形成提供松散固体物质来源的易风化软弱层、岩(土)体调查。重点对泥石流形成提供松散固体物质来源的易风化软弱层、构造破碎带,第四系的分布状况和岩性特征进行调查,并分析其主要来源区。构造破碎带,第四系的分布状况和岩性特征进行调查,并分析其主要来源区。 v4、地质构造调查。查清沟域在地质构造图上的位置,重点调

27、查研究构造、地质构造调查。查清沟域在地质构造图上的位置,重点调查研究构造(重点重点是新构造是新构造)对地形地貌、松散固体物质形成和分布的控制作用,阐明它们与泥石对地形地貌、松散固体物质形成和分布的控制作用,阐明它们与泥石流活动的关系。流活动的关系。 v5、地震。搜集历史地震资料和未来地震活动趋势分析资料,分析研究地震可能、地震。搜集历史地震资料和未来地震活动趋势分析资料,分析研究地震可能对泥石流的触发作用。对泥石流的触发作用。 v6、相关的气象水文条件。对形成泥石流有控制作用的气候特征值,主要是温度、相关的气象水文条件。对形成泥石流有控制作用的气候特征值,主要是温度和降水量。和降水量。v7、植

28、被。调查沟域土地类型、植物种属组成和分布规律,了解主要树、草种及、植被。调查沟域土地类型、植物种属组成和分布规律,了解主要树、草种及作物品种的生物学特性,确定各地段植被覆盖程度,圈定出植被严重破坏区。作物品种的生物学特性,确定各地段植被覆盖程度,圈定出植被严重破坏区。 v8、人类工程经济活动调查。主要调查各类工程建设所产生的固体废弃物(矿山、人类工程经济活动调查。主要调查各类工程建设所产生的固体废弃物(矿山尾矿、工程弃渣、弃土、垃圾)的分布、数量、堆放形式、特性,查明可能因尾矿、工程弃渣、弃土、垃圾)的分布、数量、堆放形式、特性,查明可能因暴雨、山洪引发泥石流的地段和参与泥石流的数量及一次性补

29、给的可能数量。暴雨、山洪引发泥石流的地段和参与泥石流的数量及一次性补给的可能数量。 泥石流特征泥石流特征v1、根据水动力条件,确定泥石流的类型。、根据水动力条件,确定泥石流的类型。 v2、调查泥石流形成区的水源类型、水量、汇水条件、山坡、调查泥石流形成区的水源类型、水量、汇水条件、山坡坡度、岩层性质及风化程度,断裂、滑坡、崩塌、岩堆等不坡度、岩层性质及风化程度,断裂、滑坡、崩塌、岩堆等不良地质现象的发育情况及可能形成泥石流固体物质的分布范良地质现象的发育情况及可能形成泥石流固体物质的分布范围、储量。围、储量。 v3、调查流通区的沟床纵横坡度、跌水、急湾等特征,沟床、调查流通区的沟床纵横坡度、跌

30、水、急湾等特征,沟床两侧山坡坡度、稳定程度,沟床的冲淤变化和泥石流的痕迹。两侧山坡坡度、稳定程度,沟床的冲淤变化和泥石流的痕迹。 v4、调查堆积区的堆积扇分布范围、表面形态、纵坡、植被、调查堆积区的堆积扇分布范围、表面形态、纵坡、植被、沟道变迁和冲淤情况,堆积物的性质、层次、厚度、一般和沟道变迁和冲淤情况,堆积物的性质、层次、厚度、一般和最大粒径及分布规律。判定堆积区的形成历史、堆积速度最大粒径及分布规律。判定堆积区的形成历史、堆积速度,估算一次最大堆积量。估算一次最大堆积量。 v5、调查泥石流沟谷的历史。历次泥石流的发生时间、频数、调查泥石流沟谷的历史。历次泥石流的发生时间、频数、规模、形成

31、过程、爆发前的降水情况和爆发后产生的灾害情规模、形成过程、爆发前的降水情况和爆发后产生的灾害情况。开矿弃渣、修路切坡、砍伐森林、陡坡开荒及过度放牧况。开矿弃渣、修路切坡、砍伐森林、陡坡开荒及过度放牧等人类活动情况。等人类活动情况。 诱诱 发发 因因 素素 调查水的动力类型。主要包括降雨型、冰川型、调查水的动力类型。主要包括降雨型、冰川型、水体溃决(水库、冰湖)型等。水体溃决(水库、冰湖)型等。 v降雨型主要收集当地暴雨强度、前期降雨量、降雨型主要收集当地暴雨强度、前期降雨量、一次最大降雨量等。一次最大降雨量等。 v冰川型主要调查收集冰雪可融化的体积、融冰川型主要调查收集冰雪可融化的体积、融化的

32、时间可产生的最大流量等。化的时间可产生的最大流量等。 v水体溃决型主要调查因水库、冰湖溃决而外水体溃决型主要调查因水库、冰湖溃决而外泄的最大流量及地下水活动情况泄的最大流量及地下水活动情况 危危 害害 性(破坏损失调查)性(破坏损失调查)v1 1、调查了解历次泥石流残留在沟道中的各种痕迹和、调查了解历次泥石流残留在沟道中的各种痕迹和堆积物特征,推断其活动历史、期次、规模,目前堆积物特征,推断其活动历史、期次、规模,目前所处发育阶段(发展期、旺盛期、衰退期、停歇所处发育阶段(发展期、旺盛期、衰退期、停歇期)。期)。 v2 2、调查了解泥石流危害的对象(城镇居民点、交通、调查了解泥石流危害的对象(

33、城镇居民点、交通干线及工农业设施等)、危害形式(淤埋和漫流、干线及工农业设施等)、危害形式(淤埋和漫流、冲刷和磨蚀、撞击和爬高、堵塞或挤压河道);初冲刷和磨蚀、撞击和爬高、堵塞或挤压河道);初步圈定泥石流可能危害的地区(可分主要危险区和步圈定泥石流可能危害的地区(可分主要危险区和一般危险区),分析预测今后一定时期内泥石流的一般危险区),分析预测今后一定时期内泥石流的发展趋势和可能造成的危害。发展趋势和可能造成的危害。 泥石流防治泥石流防治 v 调查泥石流灾害勘查、监测、工程治理措施调查泥石流灾害勘查、监测、工程治理措施等防治现状及效果等防治现状及效果 二、泥石流危险性评估二、泥石流危险性评估v

34、包括现状评估、预测评估和综合评估三部分包括现状评估、预测评估和综合评估三部分泥石流活动危险性一级评估种类、任务、要求表泥石流活动危险性一级评估种类、任务、要求表泥石流危险性一级评估要求泥石流危险性一级评估要求危险性一级评估种类危险性一级评估种类危险性一级评估的任务危险性一级评估的任务查查明明形成地质条件地形、地形成地质条件地形、地貌条件水流条件植被貌条件水流条件植被发育状况人类工程活发育状况人类工程活动影响动影响现状评估:现状评估:对已有地质灾害的危对已有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评估险性评估灾害类型、规模、分布、灾害类型、规模、分布、稳定状态、危险对稳定状态、危险对象的危险性评估象的危险性评估确确定定

35、泥石流形成条件规模活泥石流形成条件规模活动特征侵蚀方式破坏动特征侵蚀方式破坏方式方式预测评估:预测评估:对建设可能诱发的地对建设可能诱发的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评质灾害的危险性评估估建设过程中及建设后可建设过程中及建设后可能对地质环境的改能对地质环境的改变及影响,可能出变及影响,可能出现的灾种、灾害区现的灾种、灾害区及危害的评估及危害的评估预预测测泥石流发展趋势泥石流发展趋势拟采取的防治措施拟采取的防治措施综合评估:综合评估:根据现状评估的预测根据现状评估的预测评估的结果进行定评估的结果进行定性、半定量的综合性、半定量的综合评估评估危险性程度评估,对建危险性程度评估,对建设作出适宜性评价,设作出适宜

36、性评价,提出防治或易地建提出防治或易地建设的建议设的建议v泥石流危险性()泥石流危险性()D:泥石泥危险程度或灾害的发生几率泥石泥危险程度或灾害的发生几率:泥石流的致灾能力:泥石流的致灾能力:受灾体抵抗泥石流能力:受灾体抵抗泥石流能力小于,成灾可能性小小于,成灾可能性小大于,成灾可能性大大于,成灾可能性大约等于,要警惕约等于,要警惕1、泥石流危险性、泥石流危险性致灾体的综合致灾能力致灾体的综合致灾能力F分级量化表分级量化表致灾能力因素致灾能力因素分级分级量化量化 分级分级 量化量化分级分级 量化量化 分级分级 量化量化活动强度活动强度很强很强4 4强强3 3较强较强2 2弱弱1 1活动规模活动

37、规模特大特大型型4 4大型大型3 3中型中型2 2小型小型1 1发生频率发生频率极低极低频频4 4低频低频3 3中频中频2 2高频高频1 1堵塞程度堵塞程度严重严重4 4中等中等3 3轻微轻微2 2无堵无堵塞塞1 1泥石流的综合致灾能力泥石流的综合致灾能力F按表中四因素分级量化总分值判别按表中四因素分级量化总分值判别F1613: 综合致灾能力很强;综合致灾能力很强;F1210: 综合致灾能力强;综合致灾能力强;F97; 综合致灾能力较强;综合致灾能力较强;F64: 综合致灾能力弱。综合致灾能力弱。泥石流活动强度泥石流活动强度 :活活动动强强度度堆积堆积扇扇规模规模大河大河河型河型发生发生变化变

38、化主流主流偏移偏移程度程度泥沙泥沙补给补给长度长度比比松散松散物补物补给形给形式式松散物松散物贮量贮量(10(104 4m m3 3/ /kmkm2 2松散松散物变物变形量形量暴雨暴雨强度强度指标指标R R很很强强很大很大被逼被逼弯弯偏向偏向对岸对岸6060集中集中补给补给1010很大很大1010强强较大较大微弯微弯微偏微偏移移60603030较集较集中中10105 5较大较大4.24.21010较较强强较小较小无变无变化化大水大水时偏时偏30301010分散、分散、集中集中5 51 1较小较小3.13.14.24.2弱弱小或小或无无无变无变化化不偏不偏1010分散分散1 1小或小或无无3.1

39、3.1泥石流活动规模泥石流活动规模活动规活动规模模泥石流流量泥石流流量(m(m3 3/S/km/S/km2 2 ) )一次泥石流输移总一次泥石流输移总量量( (万方万方) )Qc/ QQc/ QB B特大型特大型10010050504.04.0大型大型5050100100202050502.02.04.04.0中型中型101050502 220201.51.52.02.0小型小型10102 21.21.21.51.5Qc为实测或计算可能发生的泥石流最大流量为实测或计算可能发生的泥石流最大流量 QB-泥石流沟的清水流量泥石流沟的清水流量泥石流发生频率泥石流发生频率v高频泥石流:高频泥石流: 1年

40、多次至年多次至5年年1次次v中频泥石流:中频泥石流: 1次次/520年)年)v低频泥石流:低频泥石流: 1次次/2050年)年)v极低频泥石流:极低频泥石流: 1次次/50年)年)泥石流堵塞程度泥石流堵塞程度堵塞程堵塞程度度特特 征征堵塞系数堵塞系数DcDc严重严重 河槽弯曲,河段宽窄不均,卡口、陡河槽弯曲,河段宽窄不均,卡口、陡坎多。大部分支沟交汇角度大,形成区集坎多。大部分支沟交汇角度大,形成区集中。物质组成粘性大,稠度高,沟槽堵塞中。物质组成粘性大,稠度高,沟槽堵塞严重,阵流间隔时间长严重,阵流间隔时间长2.52.5中等中等 沟槽较顺直,沟段宽窄较均匀,陡坎、沟槽较顺直,沟段宽窄较均匀,

41、陡坎、卡口不多。主支沟交角多小于卡口不多。主支沟交角多小于6060,形成,形成区不太集中。河床堵塞情况一般,流体多区不太集中。河床堵塞情况一般,流体多呈稠浆呈稠浆稀粥状稀粥状1.51.52.52.5轻微轻微 沟槽顺直均匀,主支沟交汇角小,基沟槽顺直均匀,主支沟交汇角小,基本无卡口、陡坎,形成区分散。物质组成本无卡口、陡坎,形成区分散。物质组成粘度小,阵流的间隔时间短而少粘度小,阵流的间隔时间短而少1.11.11.51.5无无1.01.0受灾体受灾体(建筑物建筑物)的综合承的综合承(抗抗)灾能力灾能力E 四因素分级量化表四因素分级量化表承承( (抗抗) )灾灾能力因素能力因素分级分级量量化化分级

42、分级量量化化分级分级量量化化分级分级量量化化设计标准设计标准5 5年年一遇一遇1 15 51010年年一遇一遇2 220205050年年一遇一遇3 35050年一年一遇遇4 4工程质量工程质量较差,较差,有严重有严重隐患隐患1 1合格,合格,但有隐但有隐患患2 2合格合格3 3良好良好4 4区位条件区位条件* *极危险极危险区区1 1危险区危险区2 2影响影响区区3 3安全安全区区4 4防治工程防治工程和辅助工和辅助工程的工程程的工程效果效果较差或较差或工程失工程失效效1 1存在较存在较大问题大问题2 2存在存在部份部份问题问题3 3较好较好4 4 受灾体受灾体(建筑物建筑物)的综合承的综合承

43、(抗抗)灾能力灾能力E按表按表中四因素分级量化总分值判别:中四因素分级量化总分值判别:vE46 :综合承:综合承(抗抗)灾能力很差;灾能力很差;vE79:综合承:综合承(抗抗)灾能力差;灾能力差;vE1012:综合承:综合承(抗抗)灾能力较好;灾能力较好;vE1216:综合承:综合承(抗抗)灾能力很好;灾能力很好;泥石流活动危险区域的划分条件泥石流活动危险区域的划分条件危险区类型危险区类型划划 分分 条条 件件极危极危险区险区1 1、泥石流、洪水能直接到达的地区,历史最高泥位或水位线、泥石流、洪水能直接到达的地区,历史最高泥位或水位线及泛滥线以下地区。及泛滥线以下地区。2 2、河沟两岸已知的及

44、预测可能发生崩塌、滑坡的地区,有变、河沟两岸已知的及预测可能发生崩塌、滑坡的地区,有变形迹象的崩塌、滑坡的地区域内和滑坡前缘可能到达的区域内形迹象的崩塌、滑坡的地区域内和滑坡前缘可能到达的区域内3 3、堆积扇挤压大河或大河被堵塞后诱发的大河上、下游的可、堆积扇挤压大河或大河被堵塞后诱发的大河上、下游的可能受灾区。能受灾区。危险区危险区1 1、历史最高泥位或水位线以上,加堵塞后的壅高水位以下的、历史最高泥位或水位线以上,加堵塞后的壅高水位以下的淹没区,溃坝后泥石流可能到达的地区。淹没区,溃坝后泥石流可能到达的地区。2 2、河沟两岸崩塌、滑坡后缘以上、河沟两岸崩塌、滑坡后缘以上5050100m10

45、0m范围内,或按实地范围内,或按实地地形确定。地形确定。3 3、大河因泥石流堵江后,在极危险区以外的周边地区仍可能、大河因泥石流堵江后,在极危险区以外的周边地区仍可能发生灾害的区域。发生灾害的区域。影响区影响区与危险区相邻但高于危险区的地区,它不会直接与泥石流遭遇,与危险区相邻但高于危险区的地区,它不会直接与泥石流遭遇,但却有可能受到泥石流的间接危害而发生某一级别的灾害地区。但却有可能受到泥石流的间接危害而发生某一级别的灾害地区。安全区安全区极危险区、危险区、影响区以外的地区为安全区。极危险区、危险区、影响区以外的地区为安全区。、泥石流峰值流量、泥石流峰值流量(P107)、泥痕调查法、泥痕调查

46、法三、泥石流特征值计算三、泥石流特征值计算在泥石流沟道中选择在泥石流沟道中选择23个有代表性的过流断面。查找泥石流过境后留下的痕迹,个有代表性的过流断面。查找泥石流过境后留下的痕迹,然后确定泥位。最后测量这些断面上的泥石流流面比降(若不能由痕迹确定,则然后确定泥位。最后测量这些断面上的泥石流流面比降(若不能由痕迹确定,则用沟床比降代替)、泥位高度用沟床比降代替)、泥位高度HC(或水力半径)和泥石流过流断面面积等参数。(或水力半径)和泥石流过流断面面积等参数。用相应的泥石流流速计算公式,求出断面平均流速用相应的泥石流流速计算公式,求出断面平均流速VC后,即可用下式求泥石流断后,即可用下式求泥石流断面峰值流量面峰值流量QC。、雨洪修正法、雨洪修正法v假设泥石流与暴雨同频率、且同步发生,计假设泥石流与暴雨同频率、且同步发生,计算断面的暴雨洪水设计流量全部转变成泥石算断面的暴雨洪水设计流量全部转变成泥石流流量的前题下建立的计算方法。流流量的前题下建立的计算方法。、泥石流流速计算、泥石流流速计算、粘性泥石流、粘性泥石流、稀性泥石流、稀性泥石流第五节泥石流调查评价报告第五节泥石流调查评价报告vp113116第六节泥石流的治理v“冲冲”和和“淤淤“是泥石流的主要活动特是泥石流的主要活动特征和主要危害方式征和主要危害方式泥石流的防治泥石流的防治预防为主、以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