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阳县石城等4个乡镇灾毁耕地复垦土地整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1页
崇阳县石城等4个乡镇灾毁耕地复垦土地整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2页
崇阳县石城等4个乡镇灾毁耕地复垦土地整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3页
崇阳县石城等4个乡镇灾毁耕地复垦土地整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4页
崇阳县石城等4个乡镇灾毁耕地复垦土地整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崇阳县天城镇等四个乡(镇)灾毁耕地复垦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摘要书可行性研究承担单位:*永业赛博能规划勘测有限公司编制时间:二一二年十二月灾毁耕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摘要书可行性研究承担单位:*永业赛博能规划勘测有限公司可行性研究负责人:*二一二年十二月可行性研究报告摘要书单位:%、公顷、万元项 目 名 称崇阳县天城镇等四个乡(镇)灾毁耕地复垦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永业行(湖北)土地房地产评估咨询有限公司项目所在地(市)、县(市)咸宁市崇阳县项目区所涉及行政村、镇石城镇包括汉兴村、黄龙村、石下村3个行政村;沙坪镇包括古城村、进口村、堰市村3个行政村;天城镇包括浮溪桥村1个行政村;肖岭乡包括霞星村

2、、肖岭村2个行政村。项目区的经纬坐标范围详见附表项目类型(重点、示范、补助)重点项目性质(开发、整理、复垦)复垦项目区地貌类型(平原、丘陵)丘陵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项目区交通运输用地0.9160公顷,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2.9158公顷,其它未利用地(均为水毁耕地)437.2395公顷。土地权属情况(所有权、使用权)土地所有权属集体所有项目建设规模91.0485公顷预计新增耕地面积83.3327公顷新增耕地率(%)91.53项目建设期(年)半年项目投资预算500万元项目背景1、立项原由:2011年6月9日晚崇阳县遭到特大暴雨袭击,降雨量达161.7毫米,局部地区达到232.5毫米,加上隽水河上游通

3、城县出现“砣子雨”,境内雨水和过境客水叠加,导致隽水河水位在短短两小时内猛涨3.5米。6月10日下午4时,隽水河崇阳水文站实测流量达3240m3/秒,水位60.1米。全县大部分河流、水库、塘堰水位急速暴涨,超过警界水位。隽水河两岸的肖岭、沙坪、青山、石城、天城、白霓等乡镇遭受特大洪涝灾害。洪水所到之处,河水肆虐,一片汪洋,全县工农业生产损失惨重,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受到严重威胁。雨水的冲刷导致河堤垮塌、山体滑坡,沿线农田被冲毁。根据国家制定的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法定目标和建设占用耕地实行“占补平衡”的政策以及湖北省基本农田建设的要求,崇阳县国土资源局从经济、社会、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出

4、发,为实践“三个代表”、顺应当地群众对耕地复耕的强烈要求和迫切愿望,借助国家土地整理复垦的优惠政策,以崇阳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指导,立足当地实际,通过充分的调查和论证,确定对石城镇、沙坪镇、天城镇、肖岭乡四个乡(镇)部分灾毁耕地进行综合整治,以增加有效耕地,提高土地利用率。2、项目区现状(1)土地现状项目区内耕地被洪水冲毁,表层覆盖了淤沙,需通过复垦恢复耕地。(2)水利状况项目区灌溉水源充足,但项目区的灌水设施已灾毁,不能为农作物灌溉用水。灌溉渠道有少量已硬化,绝大部分渠系均为土渠,淤积、漏水、杂草淤塞严重,部分泵站在前期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中已改造为新的泵站,排水系统均为土质排水沟,因阻塞淤积严

5、重而难以发挥排水排渍作用。(3)交通状况项目区有高速公路穿过,交通便利。区内主干道经村村通已硬化,其余田间道路多为砂砾石路,部分为土路,经本次洪水灾害,主干砼路多被冲毁,路况较差,需硬化完善。 (4)电力设施项目区已经过农网改造,电力设施比较完备,所有的行政村均有10KVA变压器。电力能满足村庄及项目区用电的需要,农业用电富足有余,农田灌溉及项目区整改后的用电问题完全可以得到保证。(6)生态环境保护项目区内无其它工矿企业,无污染源。由于缺乏统一组织、统一规划设计,水土保持等工作不能有序正常进行,林木等植被覆盖率不高,生态环境质量差。项目目标任务一、目标通过复垦,尽量减少洪涝及工程事故过水冲毁、

6、淹漫及渍害过后对土地的破坏,增加耕地后备资源。1、贯彻“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加强土地复垦,恢复耕地面积,确保全县耕地总量的动态平衡。本项目共新增耕地83.3327公顷,耕地复垦率91.53%。2、通过工程、生物等措施,复垦现有毁坏农田,不断提高耕地质量和土地利用率和土地复垦率,增加耕地收益。3、通过沟田路林综合布局,增强项目区耕地防洪排涝能力与抗旱能力,改善区内生态环境和农田小气候,使项目区的资源配置效率得到较大程度的提高。4、通过改良土壤,提高耕地质量,实现土地的可持续利用;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防止水土流失。5、调整土地产权关系,保护各村组土

7、地权属主体的合法权益,维护项目区社会的稳定;二、任务1. 项目区外运表层泥沙土方量约为16.58万立方米,人工挑抬外运石碴1.63万立方米,田块平整12.82万立方米;新增耕地土地翻耕83.3327公顷。2. 项目区沟渠护坡长度675.12m,沟渠护坡长度80.28m,修复斗沟长度426.73m,修复斗沟长度387.66m,新建斗渠长度605.71m,修复农沟长度为582.57m,新建农沟长度为736.53m,修复农渠长度为339.32m,修复农渠长度为435.34m,沟渠清淤长度为186.37m,涵管50m。3. 项目区新建水泥路2407.55m,新建田间道1331.73m,修复田间道215

8、8.36m。新建生产路1196.34m。新建5m跨机耕桥2座。项目资金筹措 申请投资500万元,投资来源为耕地开垦费。财务分析项目预算总投资500.00万元,新增耕地单位面积投资6万元/公顷(折算4000元/亩)。项目由土地平整工程、灌溉与排水工程和田间道路工程组成。其中:工程施工费421.53万元(其中土地平整工程投资244.71万元,占工程施工费59.32%;灌溉与排水工程投资71.76万元,占工程施工费17.39%;田间道路工程投资96.06万元,占工程施工费23.29%),占总投资的82.51%;设备费0万元;其他费用72.47万元(其中,前期工作费31.33万元,工程监理费12.00

9、万元,竣工验收费15.92万元,业主管理费13.21万元),占总投资的14.49%;不可预见费15.00万元,占总投资的3%。经济社会及生态效益分析社会效益1、该项目的实施将新增耕地面积83.3327公顷。这对实现崇阳县耕地总量动态平衡起到保证作用,极大地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确保土地可持续利用和发展。2、通过项目区的土地整理,形成高标准、高质量的标准农田,有效地提高农作物产量,逐年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条件。3、土地整理项目将进一步完善项目区农田水利设施,解决项目区农业灌排问题,完善交通设施等,提高农民的劳动生产率。4、通过整理后土地的合法、合理的权属调整,将减少今后土地利用过程中各

10、种纠纷的发生。5、土地整理后,减少或避免了部分群众因赖以生存的耕地资源不足,而又没有其它经济来源而走向贫困行列,减轻镇、村和社会压力,维护社会稳定。6、通过此项目的实施,为崇阳县今后的土地整理项目建设积累经验。经济效益项目区实施后,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标准大大提高,农业生产条件大为改观,新增耕地面积83.3327公顷,按油稻轮作计算,每亩产油菜210kg,生产水稻440kg,则按当前农作物价格计分别可净增产值79.69万元和209.00万元,共计288.69万元。依此可得项目区的静态投资回收期约2年,整理后每亩年投入产出率约为57.74%。可见项目经济效益明显。生态效益项目区规划的综合实施,将使区

11、内生态环境大大改善,完善的生态系统是防止和减少自然灾害的屏障。林网可以降低风速,减少蒸发,提高湿度,有效地抵御干热风对农作物的侵袭。更重要的是林网参与构成了稳定性强、生物生产力高的复合农业生态系统,形成经济合理的物质能量流,对自然灾害具有巨大的抗逆性。总之,通过复垦,使项目区的农田提高了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并且使生态环境得到了改善,资源利用趋向良性循环,使土地、水、气候等资源得到合理利用,增强了农业发展后劲。结论及建议结论:1. 崇阳县天城镇等四个乡(镇)灾毁耕地复垦项目在技术上是可行的,经济上是合理的,具有投资少、潜力大、见效快的特点,适合列入省级投资的土地复垦项目。根据测算,通过土地复垦,

12、可新增耕地面积83.3327公顷,新增耕地比率91.53%。同时对原有地块进行平整,水利设施配套建设,保证灌溉。亦可大大提高居民点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人居环境和生活质量。项目的实施将会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 2. 崇阳县土地复垦项目领导重视,群众积极性高。崇阳县政府成立了土地复垦领导小组,对项目区的土地复垦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投入、统一管理,并集中有关技术人员进行了多次研究,制订科学措施。3.本项目的土地复垦既符合国家和省当前的政策,也符合崇阳县当前实际,更符合当地人民的心愿。4.根据前述分析,项目实施后效益显著,对实现土地永续利用,保持崇阳县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改善生态环境,

13、实现建设现代化的高标准生态农业园区,抵御自然灾害具有重要的意义。建议:综上所述,崇阳县天城镇等四个乡(镇)灾毁耕地复垦项目建设潜力大,项目技术方案符合当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切实可行,社会、生态、经济效益显著,群众参与积极性高,各级政府领导又非常重视和支持,地方各部门积极配合,本研究根据实地调查掌握的翔实、准确资料,经过深入研究分析,认为该项目切实可行,建议尽快批准,给予资金和技术方面的大力支持,以改善当地自然条件,改变当地灾毁后的经济面貌。目 录1项目概况11.1项目建设背景11.2项目基本情况22项目区概况52.1崇阳县简况52.2项目区基本情况63规划设计原则、依据、任务123.1规划原则

14、123.2规划设计依据123.3规划设计任务和目的154项目规划184.1规划设计标准184.2水资源平衡分析194.3土地利用限制因素分析214.4新增耕地潜力分析224.5土地复垦潜力分析244.6公众参与分析254.7项目规划方案255工程设计275.1土地平整工程275.2灌排工程275.3道路工程设计345.4 工程量汇总356 施工组织设计366.1 施工条件366.2施工程序与管理376.3进度管理406.4质量管理417 投资预算437.1 编制依据437.2 费用计算标准437.3 投资结构537.4 分年度投资538 效益分析548.1社会效益分析548.2 生态效益558

15、.3 经济效益579 实施措施589.1 实施机构589.2 管理制度5810 权属调整及工程管理6010.1土地权属现状6010.2权属调整原则6010.3土地权属调整方案6110.4工程管理6411项目规划过程6611.1成立规划领导小组与技术小组6611.2资料收集与实地踏勘6611.3规划设计阶段6611.4检查校核阶段6711.5成果提交6711.6与有关部门规划的协调处理6811.7项目工程设计说明681项目概况1.1项目建设背景土地开发复垦整理是增加有效耕地面积、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保证耕地可持续利用的有效措施,是提高土地质量、提高土地利用率、促进土地集约化利用的手段。积极开展

16、土地开发复垦整理,对于缓解人地矛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促进农村现代化建设、经济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2011年6月9日晚崇阳县遭到特大暴雨袭击,降雨量达161.7毫米,局部地区达到232.5毫米,加上隽水河上游通城县出现“砣子雨”,境内雨水和过境客水叠加,导致隽水河水位在短短两小时内猛涨3.5米。6月10日下午4时,隽水河崇阳水文站实测流量达3240m3/秒,水位60.1米。全县大部分河流、水库、塘堰水位急速暴涨,超过警界水位。隽水河两岸的肖岭、沙坪、青山、石城、天城、白霓等乡镇遭受特大洪涝灾害。洪水所到之处,河水肆虐,一片汪洋,全县工农业生产损失惨重,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受到严重

17、威胁。雨水的冲刷导致河堤垮塌、山体滑坡,沿线农田被冲毁。根据国家制定的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法定目标和建设占用耕地实行“占补平衡”的政策以及湖北省基本农田建设的要求,崇阳县国土资源局从经济、社会、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出发,为实践“三个代表”、顺应当地群众对耕地复耕的强烈要求和迫切愿望,借助国家土地整理复垦的优惠政策,以崇阳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指导,立足当地实际,通过充分的调查和论证,申报对石城镇等四个乡(镇)灾毁耕地进行复垦。1.2项目基本情况1.2.1项目区所在县概况崇阳县地处长江经济开发带和106国道交汇区,武汉、长沙、南昌三角经济区域的中心地带。县城距省会武汉155公里,距长江、京

18、广铁路、107国道、京珠高速公路不到20公里,106国道与瑞杭高速贯穿全境。近年来,公路网、城乡电网、光纤通讯网、广播电视光缆网、青山引水管网等五网基础设施相继建成,覆盖全境。崇阳县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汉高祖五年(前202年)建县,唐天宝二年(公元743年)置唐年县。五代吴顺义七年(公元927年)置宗阳县。北宋开宝八年(公元975年)始名崇阳县。旧志谓其四周崇山环绕、中土平衍,俨如天城。七十年代境内出土的商代铜鼓,距今已有3000余年,成为崇阳县历史文化悠远的象征。1949年属大冶专区。1952年属孝感专区。1959年属武汉市。1961年复属孝感专区。1965年属咸宁专区。1970年属咸宁地区

19、。1998年属咸宁市(地级)。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总人口456792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 天城镇 90764、 沙坪镇 33016 、石城镇 26901、 桂花泉镇 12839、 白霓镇 57321 、路口镇 28092 、金沙镇 5545 、金塘镇 11002 、青山镇 29311 、肖岭乡 32145 、桂口乡 17818、 鹿门乡 16483 、铜钟乡 20625 、港口乡 26824、 雨山乡 3965 、高枧乡 11153、 大源乡 11234、 大泉乡 6694、 蔡墩乡 15060。1.2.2项目名称及类型项目名称为崇阳县天城镇等四个乡(镇)灾毁耕地复垦项目。项目属省级

20、投资土地复垦重点项目。1.2.3项目位置和范围项目区涉及石城镇、沙坪镇、天城镇、肖岭乡四个乡(镇)。1.2.4项目建设规模、新增耕地项目区建设规模91.0485公顷,新增耕地83.3327公顷。1.2.5总体规划方案调查造成水毁地的类型,水的来源、水质及水毁程度,清除水毁地场地杂物及淤积泥沙,场地平整至无大块石、砾石、适合于利用类型要求。从项目区地形条件、当地传统种植习惯、项目区采用的灌溉方式及保护农田耕作层四个方面考虑,在充分利用原有设施的基础上,结合土地开发整理对项目区内的路、沟、渠及进行综合治理并修建部分壅水设施和节制设施,对部分田块进行土地平整,提高项目区内部的交通能力和防洪排涝能力,

21、改善项目区内耕作条件,将自然灾害对项目区的影响降到最低。对主要供给水源的塘堰沟渠进行整治,将未利用地开发为农田,增加耕地面积。对取水和排水设施进行规划,彻底改善项目区内的灌溉、排水、交通情况,并增加有效耕地面积。使项目区旱能灌、涝能排。1.2.6主要工程量与投资预算建设任务统计表序号名称单位数量备注一项目概况1复垦面积hm291.19072项目投资万元5003新增耕地hm283.33274新增耕地率%91.53新增耕地/建设规模5项目性质土地复垦6项目类型重点7地貌类型平原丘陵8建设期限2014年1月-2014年6月二建设内容(一)土地平整工程1挖掘机挖装自卸汽车运泥沙万m316.582推土机

22、推土田块平整万m312.823土地翻耕公顷83.3327(二)灌溉与排水工程1沟渠护坡m675.122沟渠护坡m80.283修复斗沟m426.734修复斗沟m387.665修复斗渠m605.716修复农沟m582.577新建农沟m736.538修复农渠m339.329修复农渠m435.3410沟渠清淤m186.3711涵管m50(三)田间道路工程1新建水泥路m2407.552新建田间道m1331.733修复田间道m2158.364新建生产路m1196.345新建机耕桥座25m跨三综合经济指标1投资标准元/亩4000新增耕地亩均投资2年净效益万元288.69四投资预算万元500.001工程施工费

23、万元412.532其他费用万元72.473不可预见费万元15.002项目区概况2.1崇阳县简况崇阳县位于湖北省东南部,地处湘鄂赣三省交界处,东接通山,南邻江西修水,西毗通城、湖南临湘,北界咸安、赤壁。现辖8镇4乡,325个行政村,总人口45.7万人,版土面积1968平方公里。1985年列为对外开放县。崇阳县地貌为盆地,地势由南向北倾斜。全县海拔高度在40-1100米之间,最高点大湖山主峰海拔1238.9米,最低点鹿门乡洪下壶头峡口岸海拔39米,相对高差为1199.9米。境内有大小河流50余条,呈树枝状分布,均属山溪性,除路口镇板坑小溪向北流入赤壁市境外,大都顺区势汇集。沿峡谷奔流,归中进干河隽

24、水,注入长江。崇阳县地处大幕山、大湖山、大药姑山之间,属低山丘陵地区。河谷平畈,海拔高程在100米以下,面积66.59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22.56%;丘陵海拔高程在100-500米间,面积198.35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67.19%;低山海拔高程在500-1000米以上,面积30.26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10.25%。崇阳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日照充足,温和多雨,无霜期长,四季分明。冬季北风,夏季南风。常年雨热同季,雨量集中在春末夏初,伏旱少,秋旱多,一般夏季酷热持续时间不长,冬季严寒冰冻少见。由于境内地貌复杂和植被差异,低山区与河谷平畈区同季不同温,并形成阴坡、阳坡、山冲、山窝、低山丘陵、河

25、谷平畈等特异小气候。2.2项目区基本情况2.2.1位置与范围项目区涉及石城镇、沙坪镇、天城镇、肖岭乡四个乡(镇)的9个行政村,共9个片区。其中石城镇包括汉兴村、黄龙村、石下村3个行政村;沙坪镇包括古城村、进口村、堰市村3个行政村;天城镇包括浮溪桥村1个行政村;肖岭乡包括霞星村、肖岭村2个行政村。项目区选址清晰,均以明显地物分界,区内土地为村集体所有,权属无争议。2.2.2自然条件(1)地形地貌项目区自然地貌为平原与丘陵的过渡地带,主要为平原地貌,有少量丘陵地貌。土质肥沃,水源充足,交通便利,耕地肥沃,被暴雨冲击后,耕地全部被毁,另覆盖有从周边山上冲击带下来的砂石堆积物。区内海拔主要在100米以

26、下,同时由于耕作区沟渠年久失修,许多沟渠淤塞废弃,造成排水不畅,形成田块、鱼塘、土坑相间,使耕作区局部不平坦,不利于机械化耕作。(2)气象项目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日照充足,温和多雨,无霜期长,四季分明。冬季北风,夏季南风。常年雨热同季,雨量集中在春末夏初,伏旱少,秋旱多,一般夏季酷热持续时间不长,冬季严寒冰冻少见。由于境内地貌复杂和植被差异,低山区与河谷平畈区同季不同温,并形成阴坡、阳坡、山冲、山窝、低山丘陵、河谷平畈等特异小气候。崇阳水利资源丰富,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523.4毫米,年均总径流量15.75亿立方米。(3)土壤项目区土壤类型主要是黄棕壤、石灰土、紫色土,黄棕壤为崇阳县优质土类,是

27、旱作物、林木特药主产区。石灰土适宜旱作物、油桐及药材生长。紫色土适宜多种农作物和树木生长。总体酸碱度适中,部分缺氮,局部缺钾。项目区的土壤耕层深厚,一般在20厘米以上,耕作层最低厚度为16厘米。质地轻壤至中壤,土质疏松,粒状结构,土色灰棕黄棕,发育层次不明显,无新生体,无石灰反应,酸碱度呈中性,土酥绵软,宜耕期长,好犁好耙,土壤肥沃,但代换量低,保肥性差,施肥要少量多次。(4)植被项目区原生植被多为落叶阔叶林,混生少量针叶树种。主要农作物有玉米、水稻、土豆、油菜、雷竹等。(5)水文与水文地质崇阳有大小河流达50条以上,呈树枝状分布全境,且均属山溪性,除金沙板坑小溪,向北流入赤壁市境外,其余均汇

28、流隽水,注入长江。境内有名的河流15条,即一水(隽水)五河(堰市河、虎爪河、青山河、高堤河、大市河)九港(台山港、泉湖港、桂口港、梓木港、肥田港、香山港、黄沙港、崇阳港、东流港)。崇阳水利资源丰富,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523.4毫米,年均总径流量15.75亿立方米,按1985年计算,耕地亩均年占有径流量4459立方米,大于全国亩均1800立方米;人均占有径流量4300立方米,大于全国人均径流量2700立方米。水力蕴藏53950千瓦,可养殖水面6万亩。这些有利的条件为项目区用水提供了一定的保障。(6)工程地质项目区广泛出露的岩土地质体为花岗岩及多种成因形成的松散土体,其次为下古生界沉积岩类,再次为

29、区域变质及接触变质形成的变质岩类,主要分布于区内主要水域及其支流形成的河漫滩,冲积扇及、级阶地和部分低丘谷地中的松散土体,岩性分为新生界第四系全新统砂、砂砾石、含砾粘土和第四系中上更新统亚粘土和粘土组成。前者具低压缩性,力学强度低;后者呈可塑硬塑状,属中压缩性,但力学强度低。 区内除部分地区有松散土体工程地质岩类外,基底岩石均为花岗岩,岩性多为二长花岗岩、斑状二长花岗岩,少数为云英岩化岗岩脉或岩株。一般情况下,花岗岩岩性均一、坚硬,力学强度高,透水性较弱,抗水性强,但易风化,主要工程地质特征为球状风化及构造剥蚀作用形成深切沟谷。有资料表明,区内花岗岩风化壳厚度最大可达30米,处于断裂构造发育部

30、位的花岗岩,其坚硬程度和力学强度明显降低,因此区内花岗岩中泥石泥、崩塌等高、中、一般易发区都存在,同样应根据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的具体情况分别防治。(7)天然建筑材料项目区离市区远近不等,交通便捷,各类工程建设所需的材料和燃料可在各乡镇和城区等地购买;项目区与区级道路相通,所有建筑材料均可利用此路作为主要进口通道便利地运入项目区。(8)自然灾害项目区位于丘陵岗地,以涝灾和旱灾为主。一部分属于“旱包子”,一部分属于“水袋子”。加之水利设施配套不够完善和原有基础设施已陈旧,降雨时雨量分布不均匀,常有不同程度的旱情发生,干旱是项目区农业生产主要灾害天气之一,发生的次数频繁,对农业生产的危害较大,季节连

31、旱现象较多,经常造成农作物减产。同时由于降水时空分布不均,涝灾也比较常见,约4年一遇。2.2.3社会经济条件项目区涉及石城镇、沙坪镇、天城镇、肖岭乡四个乡(镇)的9个片区。项目区种植结构为:粮食作物以水稻、小麦、红薯为主,经济作物以油菜为主,适当种植麻花生、蔬菜瓜果等。农业科技发展水平较低,机械化程度不高。2.2.4项目区水毁原因2011年6月9日晚崇阳县遭到特大暴雨袭击,降雨量达161.7毫米,局部地区达到232.5毫米,加上隽水河上游通城县出现“砣子雨”,境内雨水和过境客水叠加,导致隽水河水位在短短两小时内猛涨3.5米。6月10日下午4时,隽水河崇阳水文站实测流量达3240m3/秒,水位6

32、0.1米。全县大部分河流、水库、塘堰水位急速暴涨,超过警界水位。洪水所到之处,河水肆虐,一片汪洋;此次暴雨洪涝灾害,致使部分河堤决口、塘堰决堤,农作物受灾,农田损毁。暴雨给崇阳县耕地造成了重大损失,农业基础设施损毁严重,一时难以恢复,农民生产生活一度陷入困境。2.2.5基础设施状况1)排灌骨干设施项目区灌溉水源充足,但项目区的灌水设施已灾毁,不能为农作物灌溉用水。灌溉渠道有少量已硬化,绝大部分渠系均为土渠,淤积、漏水、杂草淤塞严重,部分泵站在前期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中已改造为新的泵站,排水系统均为土质排水沟,因阻塞淤积严重而难以发挥排水排渍作用。2)交通状况项目区内主干道经村村通已硬化,其余田间道

33、路多为砂砾石路,部分为土路,经本次洪水灾害,主干砼路多被冲毁,路况较差,需硬化完善。3)电力设施项目区已经过农网改造,电力设施比较完备,所有的行政村均有10KVA变压器。电力能满足村庄及项目区用电的需要,农业用电富足有余,农田灌溉及项目区整改后的用电问题完全可以得到保证。4)生态环境保护项目区水热条件适宜林木生长,但由于该地区农业沿袭传统的种植模式,粗放经营,农田基本建设、水土保持等工作不能有序地进行,林木等植被覆盖率不高,农业生态环境有逐年恶化趋势,草林间伐不当,加之管理不善,水土流失面积逐年加大,因群众观念、经济能力、技术水平有限,制约了建设生态保护设施,这种情况急待改变。项目区内无大型工

34、业企业,无污染源,生态环境良好。2.2.6土地利用现状项目区建设规模91.0485公顷,根据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和实际情况,农村居民点为不动工土地,不计入项目规模,已从面积中核减。具体见表2.2.6土地利用现状表。2.2.6 崇阳县天城镇等四个乡(镇)灾毁耕地复垦项目土地利用现状表(汇总表) 单位:公顷一级地类二级地类石城镇沙坪镇天城镇肖岭乡总合计比例编号地类名称编号地类名称石城镇汉兴村片石城镇黄龙村片石城镇石下村片沙坪镇古城村片沙坪镇进口村片沙坪镇堰市村片天城镇浮溪桥村片肖岭乡霞星村片肖岭乡肖岭村片01耕地011水田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

35、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13旱地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10交通运输用地104 农村道路用地0.1542 0.1220 0.0721 0.0742 0.0909 0.0751 0.0657 0.0000 0.2618 0.9160 1.01%11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114 坑塘水面0.0000 1.4133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9327 2.3460 2.

36、58%117 沟渠0.0511 0.2240 0.1223 0.0271 0.0525 0.0035 0.0305 0.0355 0.0233 0.5698 0.63%12其它土地123田坎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126沙地11.2135 21.9420 4.3984 3.0048 17.8912 1.4103 5.8262 6.9422 14.5881 87.2167 95.79%分片合计11.4188 23.7013 4.5928 3.1061 18.0346 1.

37、4889 5.9224 6.9777 15.8059 91.0485 100.00%备注:项目区总面积为91.1907公顷,其中动工面积为91.0485公顷,不动工面积为0.1422公顷。动工面积如上表,不动工面积为:农村居民点0.1422公顷。3规划设计原则、依据、任务3.1规划原则1)项目区新增耕地优先发展农业生产,在传统粮食作物种植结构的基础上,适当考虑发展经济作物生产,提高农民收入。2)工程规划符合当地水利、交通、电力、林业对项目的要求,并做好与相关规划衔接。3)水利设施配套应合理规划,精心设计。为节约投资,田间道路应尽量结合现有道路布设。4)各工程规划和建设内容应符合国家土地开发整理

38、项目的政策要求。3.2规划设计依据3.2.1政策性文件(1)土地复垦规定(国务院1989年1月1日);(2)土地复垦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92号);(3)关于加强生产建设项目土地复垦管理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6225号);(4)关于组织土地复垦方案编报和审查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土资发200781号);(5)关于切实做好耕地占补平衡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199939号);(6)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国土资发2000316号);(7)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国土资发2000282号);(8)关于认真做好土地整理开发规划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257号);(9)

39、湖北省国土资源厅关于转发国土资源部做好土地整理开发规划工作的通知(鄂土资发200292号);(10)关于开展土地整理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鄂土资发200827号)。3.2.2法律法规(1)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3) 基本农田保护条例;(4)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5)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6)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7)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8)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3.2.3各种有关规划、计划依据(1) 崇阳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2) 崇阳县土地整治规划(2011-2020年);(3) 崇阳县国土规划

40、报告;(4) 崇阳县综合农业区划;(5) 咸宁市农业资源与综合农业区划;(6) 崇阳县环境保护发展规划;(7) 崇阳县林业发展规划;(8) 崇阳县统计年鉴(2011);(9) 崇阳县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3.2.4工程技术标准、规范、规程、指标等(1) 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编制规程(TD/T10112000);(2)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规范(TD/T10122000);(3)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验收规程(TD/T10132000);(4) 土地开发整理标准(TD/T101110132000);(5)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GB/T16453.116453.61996);(6) 灌溉与排水

41、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99);(7) 水利水电工程制图标准(SL7395);(8) 农田排水工程技术规范(SL/T4-1999);(9)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定额标准(财综2011128号)。3.2.5各种正式资源报告(1) 项目区所在地及崇阳县基本情况:崇阳县志;(2) 项目所在地的社会经济状况:崇阳县国民经济综合统计资料(2006-2009)、崇阳县综合农业区划报告;(3) 项目区的气候状况:崇阳县农业区划资料集(1949-1983)与崇阳县农业资源调查和农业区划专题报告汇编;(4) 项目区的土壤状况:崇阳县土壤普查办公室编的崇阳县土壤志;(5) 项目区社会经济及农业生产情况:崇阳

42、县统计年鉴(2011)、崇阳县石城镇、沙坪镇、天城镇、肖岭乡2011年统计资料;(6) 环境保护资料:崇阳县环境保护局编的崇阳县环境保护“十一五”计划;(7) 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崇阳县土地利用现状调查;(8) 灌溉定额:崇阳县农业区划委员会办公室编的咸宁市农业区划资料集(1949-1983)、崇阳县水利局编的崇阳县水利志(1985)。3.2.5实施期限项目工程建设期为半年,即2014年1月至2014年6月。3.3规划设计任务和目的3.3.1规划设计目的通过复垦,尽量减少洪涝及工程事故过水冲毁、淹漫及渍害过后对土地的破坏,增加耕地后备资源。(1) 贯彻“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

43、地”的基本国策。加强土地复垦,恢复耕地面积,确保全县耕地总量的动态平衡。(2) 高效利用、优化配置土地资源,提高农田集约化水平,保障并提高项目区农民的农业经济收益,促进全县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3) 通过工程、生物等措施,复垦现有毁坏农田,不断提高耕地质量和土地利用率和土地复垦率,增加耕地收益。(4) 通过沟田路林综合布局,增强项目区耕地防洪排涝能力与抗旱能力,改善区内生态环境和农田小气候,使项目区的资源配置效率得到较大程度的提高。(5) 通过改良土壤,提高耕地质量,实现土地的可持续利用;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防止水土流失。(6) 合理配置农田防护林,防止水土流失,改善农村生态环

44、境。(7) 调整土地产权关系,保护各村组土地权属主体的合法权益,维护项目区社会的稳定;(8) 规范加强基本农田基础性工作。进一步完善基本农田基础数据和档案标志;加快现代技术手段的运用,逐步建立和实施基本农田保护信息管理和动态监测系统。完善落实基本农田保护规章制度。研究建立基本农田保护的监管体系,严格执行和落实各项基本农田保护措施。3.3.2规划设计任务分析项目区的基本情况,主要包括土地复垦潜力分析、土地适宜性分析、水资源平衡分析、环境影响分析、土地利用限制因素分析;(1) 确定项目区土地利用方向、各类用地的数量及布局;(2) 制定土地复垦的目标、任务和方针,落实土地复垦指标; (3) 确定灌排

45、方式和主要工程的布局;(4) 通过技术、经济论证,确定规划方案;(5) 拟定规划实施和管理的相关政策和措施。4项目规划4.1规划设计标准在分析项目区现有条件的基础上,按照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要求,结合相关规划,提出本项目的设计标准。4.1.1.土地平整项目区灾毁耕地现状多被泥沙覆盖,因泥沙覆盖的深度,导致农作物的生长。泥沙覆盖深度小于30cm,且耕作土层可供利用的状态下,先清除表面的淤积泥沙和石渣,然后根据依据地形走向重新划分田块,对高低不平处进行平整。泥沙覆盖深度大于30cm,且耕作土表层被冲走破坏的情况下,要考虑取客土表层覆盖,然后土地翻耕,提高复垦质量。4.1.2.农田水利结合当地的实际情

46、况,依据崇阳县“十二五”水利建设规划,设计排涝标准为10年一遇,最大一日暴雨量(190mm)三日排至作物耐淹深度不成灾,水田区的设计灌溉保证率为90%。项目区主要针对部分容易垮塌的支渠进行护砌,就护砌深度分为:1.5m深和3.0m深两种类型;针对项目区内的堵塞沟渠进行清淤;为及时排除农田的降水,新建、修复部分斗、农沟进行,斗沟采用浆砌砼六方块和浆砌石护坡两种形式,农沟采用UD50型槽;为保障农田的灌溉,对项目区内的土质斗、农渠硬化,斗、农渠均采用浆砌砖护坡;对于项目区内主要的当家塘,进行清淤、护砌,确保当地生产、生活用水的需求。4.1.3.田间道路按照本规划的目标和土地开发整理标准的要求,道路

47、建设应满足项目区对内和对外交通需要,既要满足农业机械化作业的需要,又能保持与外界便捷的联系、方便农业生产、便于农产品的运出和农业生产资料的运入。为了向农产品及货物运输,作业机械向田间转移及为机械加油、加水、加种等生产操作过程服务,项目区拟建田间道。结合当地材料状况,规划后项目区田间道路采用泥结碎石路面。田间路断面尺寸路宽3m、路面高出田面高程0.45m,从路基至路面依次为30cm素土路基、15cm泥结碎石路面。4.2水资源平衡分析4.2.1需水量预测按照崇阳县水资源的长期规划,根据项目区种植的调整和优化做以下预测来配置水资源。用水量主要分为三部分:农业用水、生活用水、畜牧用水。1.农作物需水预

48、测:项目区耕地主要为水田和旱地,间杂有少量菜地,水田农作物以种植水稻为主。结合项目区的耕地作物构成情况和当地农民耕作习惯及当地惯用的水利工程设计标准,本规划中水田全区统一以一年两熟水稻作为典型作物计算需水量。灌溉需水量按下式计算:W需=MA/式中: W需灌溉需水量(m3); M净灌溉定额(m3/亩); A灌区面积(亩); 灌溉水利用系数(确定为0.90)。 项目区经复垦后耕地面积83.3327公顷,折合1250亩。据崇阳县水利资源调查和农业区划资料,设计灌溉保证率P=90%的灌溉定额如下:水田按两熟水稻的净灌溉定额5044.5m3/hm2,折合336.3m3/亩计算,得出灌溉需水量为:W需=(

49、336.3m3/亩1250亩)/0.90=46.71(万m3)。2.人、蓄需水量预测:农村居民生活用水在现状调查的基础上,考虑到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卫生条件的改善,用水量将不断增加。拟定农村人均日用水量50L,大小牲畜每头平均日用水量28L。项目区人畜需水量具体见表4.2.1。表4.2.1 项目区人畜需水量分析表居民生活用水大小牲畜用水人口(人)定额(L/人)需水量(万m3)牲畜数(头)定额(L/头)需水量(万m3)3570506.52730280.75项目区人畜需水量为7.27万m3。根据以上分析计算,项目区总需水量为53.98万m3。4.2.2供水量分析1.降雨量项目区多年平均降水量152

50、3.4mm,地表径流可利用系数按0.4计算,则每年可利用径流量为平均降雨量与项目区总面积之积再乘以地表水利用系数,即1523.4mm*0.4*91.1907(公顷)=55.57万m3,该项通过坑塘、河流蓄水来利用。2.客水量项目区以及其周边地区分布有河流以及一些零星坑塘等水源可为项目区供水,供水量约2.8万立方米。表4-2 项目区可供水量表单位:万m3项目降雨量客水量小计供水量55.572.858.37因此,项目区内总供水量58.37万m3.。4.2.3水资源平衡结论实施土地复垦后,在满足90%的灌溉保证率条件下,项目区可利用水量为58.37万m3,需水量为53.98万m3(包括人蓄用水量),

51、因此完全能满足农业灌溉的要求。表4.2.3 项目区水资源利用平衡表单位:万m3名 称需水量供水量水量净余数 量53.9858.37+4.394.3土地利用限制因素分析近几年,崇阳县委、县政府加大了农业综合开发力度,取得了一些成效。按照基本农田建设要求,又编制了基本农田建设规划,迈开了土地整理步伐,为项目区的土地整理工作,提供了经验。根据现场踏勘情况,目前项目区土地利用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项目区虽水资源充足,但都是一些年久的自然河流,河道老旧、河床抬高、水流减速、泥沙淤积。加上2011年大水过后,项目区内灌溉设施基本毁坏,现已无法满足项目区内土地耕作要求。项目区内田埂多,地块零碎,不利于农业

52、机械化操作,土地利用率低,农业生产成本高、生产效率低,不能形成规模经济,不利于市场经济的发展。针对上述土地利用限制因素,在本次土地复垦中,一是复垦灾毁的耕地,增加耕地面积,同时使农田大田化、方格化,便于农业机械化操作;二是改造和完善农田水利设施,对决堤的河流进行清淤整形,增加蓄水量,减小灾害,整修和新建现有灌渠,提高渠道利用系数,实行灌溉设施集中统一管理,做到旱涝保收;三是新修田间道、生产路,便于机械运输和农业生产,减少劳动强度,提高复种指数,使项目区内的耕地真正达到高产、稳产的基本农田标准。4.4新增耕地潜力分析崇阳县天城镇等四个乡(镇)灾毁耕地复垦项目实施面积91.0485公顷,新增耕地8

53、3.3327公顷,新增耕地率91.53%,通过对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的分析和调查,新增耕地主要来源于水毁沙化耕地(包括沙地和草地)的复垦。详见表4.4复垦前后对比表(汇总表)。表4.4 崇阳县天城镇等四个乡(镇)灾毁耕地复垦项目复垦前后面积对比表(汇总表) 单位:公顷一级地类二级地类复垦前复垦后增减(+、-)编号地类名称编号地类名称面积比例面积比例面积比例01耕地011水田0.0000 0.00%83.3327 91.53%83.3327 91.53%013旱地0.0000 0.00%0.0000 0.00%0.0000 0.00%10交通运输用地104 农村道路用地0.9160 1.01%1.

54、5696 1.72%0.6536 0.72%11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114 坑塘水面2.3460 2.58%2.3460 2.58%0.0000 0.00%117 沟渠0.5698 0.63%0.6312 0.69%0.0614 0.07%12其它土地123田坎0.0000 0.00%3.1690 3.48%3.1690 3.48%126沙地87.2167 95.79%0.0000 0.00%-87.2167 -95.79%总计91.0485 100.00%91.0485 100.00%0.0000 0.00%备注:项目区总面积为91.1907公顷,其中动工面积为91.0485公顷,不动工面积为

55、0.1422公顷。动工面积如上表,不动工面积为:农村居民点0.1422公顷。4.5土地复垦潜力分析项目区土地利用方式以农业种植为主,无其他经济类作物,本次评价分析,主要以恢复耕地后,还原耕地种植类型。4.5.1恢复耕地数量项目区主要为水毁耕地,复垦前,水毁耕地总数87.2167公顷,全部为水毁水田;复垦后,将进行农田灌溉配套设施建设,以及土壤改良工程,达到旱涝保收,共复垦耕地数量为83.3327公顷。4.5.2恢复耕地质量项目区土壤耕性较好,保水、保肥、供肥能力中等,水、肥、气、热较为协调,土壤养分含量中等偏高,呈酸性至中性,质地中壤重壤,土层深厚,通气性好,宜耕期较长,宜种性多。水毁时,留下

56、了大部分的砂石土,冲走了部分地块的土壤层,此次复垦主要以恢复原地貌为主。4.5.3评价结果经综合分析,逐块评价,项目区经复垦后,确定最佳土地用途水田83.3327公顷。这种土地利用方式将有助于改善生态环境,通过土地复垦,多种绿肥,多施有机肥,一方面可以提高土地产出率,防止水土流失,另一方面可以推广节水灌溉,降低水资源浪费,节约生产成本,改善交通条件,提高机械化和人力作业效率,从而促进项目区社会经济全面发展。4.6公众参与分析项目区种植粮食历史悠久,农民以土为生、勤劳耕作,有着爱护土地的良好传统。由于项目区水资源条件好,耕地质量高,区内春耕秋收无撂荒耕地的现象,群众的惜土意识较强。另外,当地农民

57、倍受农业基础设施薄弱之苦,渴望政府出资进行全面规划整治。项目区涉及乡镇政府主要领导多次找到崇阳县政府领导申请要求立项,并组织有关技术人员到项目区进行考察论证。崇阳县国土资源局会同各镇干部一起到土地整理项目区召开村组群众大会,一事一议,广泛征求当地农民的意见和建议,村民代表都非常主动地在公众参与意见表上签字,并急切盼望尽早将项目区建成高产、稳产农田。同时镇政府做出承诺,全力配合土地复垦工作。崇阳县有关部门在现场踏勘基础上,一致认为:目前项目区生活、生产条件较差,灌溉设施不完善,土地利用率较低,不适应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要求,滞后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要求尽快改变当地农村面貌,改造基本

58、农田,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土地产出率,增加有效耕地面积。同时,在技术、资料等诸多方面给予了积极配合和支持。4.7项目规划方案4.7.1规划方案(1)土地平整方案的选择项目区属平原丘陵地区,田块基本在上次水灾中毁坏。在充分考虑项目区地形条件、灌溉排水设施布局条件、农作物的光照条件,同时满足农民耕作生产的要求,结合项目区地形地势,田块规格布局尽量不破坏现状,对项目区内田块进行重新规划。总体上平整后田面高差不超过3厘米。(2)灌溉水源的选择根据项目区的地形条件,项目区主要为冲田和河滩地,将项目区规划为水田和旱地相结合、以水田为主的农业区,其灌溉水源均为地表水,来自三个方面:一是来自项目区以外的外来

59、水源,主要为项目区外的水库和塘堰;二是项目区附近的河流来水,三是项目区外的山体等自然来水。(3)灌排方式的选择项目区主要针对部分土沟渠道进行护砌,就护砌深度分为两种类型;针对项目区内的河道进行部分护坡,防止继续对农田的冲刷;为保障农田的灌排,修复、新建部分沟渠,其中:斗沟采用浆砌石护坡和预制砼六方块护坡两种形式,农沟采用UD50型槽,斗渠和农渠均采用浆砌砖护坡,现浇C20砼护底。 (4)道路建设标准的选择道路布置应遵守以下原则:道路布局应与沟渠规划相适应,尽量利用原有道路,以节约土地;各级道路做好连接,统一协调规划,使各级道路形成系统网络。结合当地材料状况,规划后项目区田间道路采用泥结碎石路面

60、。田间路断面尺寸路宽3m、路面高出田面高程0.45m,从路基至路面依次为30cm素土路基、15cm泥结碎石路面4.8.2 土地利用布局土地利用布局应遵循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通过对“田、水、路、林”的综合整治,改善农田排灌和交通条件,满足新增耕地比例的要求,使项目区达到“田成方,林成行,路成网,灌排分设,旱涝保收”的标准农田。整理后土地利用类型主要有:耕地、其他农用地、农村道路、水利设施用地等。整理后项目区新增耕地83.3327公顷,净增耕地率91.53%。根据土地适宜性分析结果,整理后的耕地宜种植水稻、油菜、小麦等,以稻稻油菜种植制度为主。5工程设计5.1土地平整工程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