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讲解大气运动的规律_第1页
知识讲解大气运动的规律_第2页
知识讲解大气运动的规律_第3页
知识讲解大气运动的规律_第4页
知识讲解大气运动的规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高考总复习:大气运动的规律 考纲解读考点提示大气运动的基本形式;大气的水平运动。复习建议气压的分布规律;理解热力环流的成因、大气水平运动的成因及特点。知识清单一、热力环流1形成热力环流的根本原因是太阳辐射能的_分布不均,造成高低纬度之间的温度差异。 2热力环流的形成:地面_不均空气垂直运动同一水平面上_差异大气的水平运动。二、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1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是_,即促使大气由高气压区流向_的力,其垂直于_。 2大气水平运动的作用力中地转偏向力始终与风向_,只影响_不改变_;摩擦力始终与_相反,既影响_又影响风向。 3高空风向:高空大气在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风向与等压线_。 4近

2、地面风向:除了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外,还要受_的影响,在三力的共同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_。参考答案:一、纬度 冷热 气压 二、水平气压梯度力 低气压区 等压线 垂直 风向 风速 风向 风速 平行 摩擦力 成一夹角 考点聚焦对流层气压的分布规律气压分布的基本规律气压与高度:气压是指单位面积上所承受的大气柱的质量,因此在同一地点,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下高上低是绝对规律。 所以平常所说的“高压”“低压”都是针对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异而言,在高空无论形成“高压”还是“低压”,其气压都不会比近地面的气压高。气压与温度:等压面是空间气压值相等的各点所组成的面,地面受热均匀等压面一般呈水平

3、状态,地面受热不均匀,则往往引起等压面的上凸或下凹。一般规律是:地面温度高空气上升形成低压等压面下凹;地面温度低空气下沉形成高压等压面上凸。因此等压面上凸的地方是高压区,等压面下凹的地方是低压区,即“凸高凹低”。【高清课堂 高考总复习 大气运动规律】00:07:0500:09:25【典型例题】 读下图,1至4点按气压由高到低排序:解析:本题考察的是气压值高低的比较,弯曲的等压面是2000米高空气压值的分布情况,我们知道垂直方向上,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所以1>3,,4>2,根据等压面判断判断,3的气压高于4点的气压,因此得出结论1>3>4>2。答案:1>3

4、>4>2等压线图的判读1、根据气压高低状况(1)判断气温:相邻地区,尤其是同纬度地区,气压高的地方一般气温低,气压低的地方一般气温高。(2)判断气流垂直运动:一般情况下,气压高的地方气流下沉,气压低的地方气流上升。2、根据气压分布状况(1)判断天气:低压区或低压槽盛行上升气流,多阴雨天气;高压区或高压脊盛行下沉气流,多晴朗天气。(2)判断海陆分布:夏季,副热带地区,大陆内部有低压中心;冬季,副极地地区,大陆内部有高压中心。3、根据等压线分布状况(1)判断风向:先判明高低气压,然后确定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水平气压梯度力永远从高压指向低压,且垂直于等压线),再根据半球确定地转偏向力

5、的方向(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高空风向与等压线平行(风受两个力,无摩擦力);近地面风向与等压线斜交(风受三个力,且摩擦力越大,斜交夹角越大)。(2)判断风力:在同一等压线图上,等压线越密集,说明该地区气压差越大,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力也越大;等压线越稀疏,则说明该地区气压差越小,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小,风力也越小。解题时应注意相邻两条等压线的数值差和不同地图的比例尺。【典型例题】【高清课堂 高考总复习 大气运动规律】00:26:0900:27:14示意某区域某月一条海平面等压线,图中N地气压高于P地.读下图,判断N地风向( )A. 东北风 B. 东南风C. 西北风 D. 西南风解析:本题

6、主要考查根据等压线分布判读风向,N地气压高于P地,据此判断N地气压梯度力的方向为垂直N处等压线,由北指向南,北半球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风向相对于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向右偏,偏转为东北风。答案:A等压面图的判读1、根据等压面的分布(1)在垂直方向上,高度越高,气压值越低(如下图)。(2)若海拔相同、冷热均匀,等压面与等高线重合且与地面平行(如图A)。(3)若地面冷热不均,等压面发生弯曲,等压面向上凸的地方为高压区,向下凹的地方为低压区(如图B)。(4)同一地区,高空和近地面气压高低相反,等压面凹凸方向相反。2、根据等压面凹凸(1)判断近地面气温及热力环流等压面向高凸高压区近地面气温低等压面向低凹一一

7、低压区近地面气温高(2)判断陆地与海洋,城市与郊区冬季,近地面等压面下凹(高空上凸)是海洋;夏季,近地面等压面下凹(高空上凸)是陆地。城市,近地面等压面下凹(高空上凸);郊区,近地面等压面上凸(高空下凹)。热力环流的基本原理及应用 热力环流的形成太阳辐射在地球表面分布不均,造成高低纬度之间冷热不均,引起空气的垂直运动,导致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异,是产生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热力环流的应用1海陆风是由海陆热力差异引起的,但影响范围局限于沿海,风向转换以一天为周期。白天,陆地增温比海洋快,陆面气温高于海洋,陆地气流上升,海洋气流下沉,因而形成热力环流。下层风由海洋吹向陆地,叫海风(如下图中的图a所示

8、)。上层则形成反向气流。夜间,陆地降温快,地面冷却,而海洋降温较慢,海面气温高于陆面,陆地气流下沉,海面气流上升,海岸和附近海面间形成与白天相反的热力环流,下层气流由陆地吹向海面,为陆风(如下图中的图b所示)。2山谷风山谷风形成于山地区域。日出以后,山坡受热多,空气增温很快,而山谷中同一高度上的空气,由于距地面较远,增温较慢,因而产生由山谷指向山坡的气压梯度力,风由山谷吹向山坡,这就是谷风(如下图中的图a所示);夜间,山坡因辐射冷却,气温降低很快,而山谷中同一高度的空气冷却较慢,因而形成与白天相反的热力环流,下层风由山坡吹向山谷,这就是山风(如下图中的图b所示)。在山地区域,只要大范围气压场气

9、压梯度比较小,就能出现山谷风现象。在平原与高原相接地区,由于高原边缘地面气温与平原上空同高度上的气温差异,也会出现类似山谷风现象。3城市热岛环流由于城市中工厂、家庭和机动车辆的热量排放,以及城市建筑物高而密集的原因,城市与附近地区相比,气温偏高,在气象上称之为“城市热岛”。当大气环流微弱时,由于城市热岛的存在,空气在城市地区上升,在郊区下沉,在城市和郊区之间形成小型的热力环流(如下图所示)。【典型例题】自某城市市中心向南、向北分别设若干站点,监测城市气温的时空分布。监测时间为8日(多云)9时到9日(晴)18时。监测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时间中热岛效应最强的是( ) A8日15时左右 B8日22时

10、左右 C9日15时左右 D9日18时左右解析:解答该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中的重要信息,热岛效应最强的时间。因热岛效应最强时市中心与郊区的温度差应最大,也就是在某个时间段市中心和郊区等温线弯曲度最大的地方,应该为8日22时。答案:B大气作水平运动风气压梯度和水平气压梯度力单位距离间的气压差叫做气压梯度。水平气压梯度导致大气从高压区流向低压区的力,称为水平气压梯度力。水平气压梯度力有三个特点:一是由高压指向低压;二是垂直于等压线;三是其大小与水平气压梯度(单位距离的气压差异)成正比。大气的水平运动风作用力概念方向大小对风的影响风向图例风速风向水平气压梯度力促使大气由高气压区流向低气压区的力始终与等压

11、线垂直,由高压指向低压等压线越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速越大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垂直于等压线地转偏向力促使物体水平运动方向偏转的力始终与风向垂直大小随纬度增加而增加,赤道为零不影响风速大小北半球使风右偏,南半球使风左偏若与水平气压梯度力共同作用,则平行于等压线摩擦力地面与空气之间,以及运动状态不同的空气层之间相互作用而产生的阻力始终与风向相反大小与下垫面性质有关,下垫面越粗糙,起伏越大,摩擦力越大,反之越小使风速减小与其他两力共同作用,使风斜穿等压线若与前两种力共同作用,则斜穿等压线风的判断风向的判断方法(1)一般等压线图上风向的判定用手掌示意法,北半球用右手,南

12、半球用左手。伸出手掌,掌心朝上,五指自然伸展。四指并拢,垂直于等压线,指向低压,代表水平气压梯度力,大拇指与四指斜交代表近地面风向。适用于近地面风向的判断。如下图所示:(2)等压线图上任意一点风向的判定第一步,在等压线图中,按要求画出过该点的切线并作垂直于切线的虚线箭头(由高压指向低压,但并非一定指向低压中心),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第二步,确定南、北半球后,沿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向右(北半球)或左(南半球)偏转30°45°,画出实线箭头,即为经过该点的风向。如下图所示(以北半球为例):风力的判读方法风力的大小取决于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大小。因此,等压线密集处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也大。但要注意不同的两幅图上的等压线值和比例尺两种情况的变化。规律如下:(1)同一等压线图上:等压线越密集,风力越大;等压线越稀疏,风力越小。(2)比例尺越大,水平气压梯度越大,风力越大;比例尺越小,则相反。(3)相邻两条等压线数值差越大,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力越大;相邻两条等压线数值差越小,则相反。【典型例题】下图实线表示等压线,虚线表示近地面的风向轨迹,是稳定的风向,读图回答12题。1比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