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低压风管尺寸选择表支风管 主风管 圆形风管直径mm 当量短形风管尺寸mm 风速m/s 风量l/s 风速m/s 风量l/s 2.5 30 3.0 37 125 200×75 125×100 125×125 50 60 150 250×75 200×100 150×125 75 100 180 275×100 200×125 175×150 3.0 100 4.0 130 200 375×100 175×125 225×150 200×175 150 180 230 5
2、00×100 375×125 300×150 250×175 200×200 4.0 200 240 250 625×100 475×125 375×150 300×175 275×200 225×225 250 5.0 315 280 575×125 450×150 375×175 325×200 275×225 250×250 300 380 300 550×150 450×175 400×2
3、00 350×225 300×250 275×275 400 490 330 675×150 550×175 450×200 400×225 350×250 300×300 5.0 500 6.0 600 360 650×175 550×200 475×225 425×250 350×300 325×325 560 720 380 775×175 650×200 550×225 475×250 400
4、15;300 350×350 660 840 400 900×175 750×200 625×225 550×250 450×300 375×350 800 1090 430 850×200 725×225 625×250 525×300 425×350 400×375 950 1200 460 975×200 825×225 725×250 570×300 500×350 425×400 6.0 1060
5、 7.5 1340 480 950×225 825×250 650×300 550×350 475×400 450×425 1200 1590 500 1075×225 925×250 725×300 625×350 525×400 475×400 1300 1750 530 1050×250 800×300 675×350 575×400 525×450 475×475 1600 2000 560 1175
6、5;280 900×300 750×350 625×400 575×450 500×500 1750 2220 580 1000×300 825×350 700×400 625×450 550×500 525×525 2150 2500 610 1100×300 900×350 775×400 675×450 600×500 550×550 2250 2830 640 1225×300 1000×350 8
7、50×400 725×450 650×500 600×550 2500 9.0 3100 660 1100×350 925×400 800×450 725×500 650×550 625×575 2750 3400 680 1175×350 1000×400 875×450 775×500 700×550 650×600 7.5 3200 3700 720 1300×350 1075×400 950×450
8、 825×500 750×550 700×600 3400 4100 740 1425×350 1175×400 1025×450 750×500 800×550 750×600 3600 10.0 4600 760 1275×400 1100×450 975×500 875×550 800×600 725×650 3900 4900 780 1375×400 1175×450 1225×500 925×5
9、50 850×600 775×650 4300 5300 810 1475×400 1275×450 1100×500 1000×550 900×600 825×650 4700 5750 830 1600×400 1350×450 1200×500 1075×550 975×600 900×650 5100 6300 860 1725×400 1450×450 1275×500 1125×550 1025×
10、;600 950×650 9.0 5500 6900 880 1825×400 1550×450 1350×500 1225×550 425×350 1000×650 5850 7500 910 1950×400 1675×450 1450×500 1300×550 500×350 1050×650 6200 8000 940 2075×400 1775×450 1550×500 1375×550 475×400 1
11、125×650 6800 8400 960 2200×400 1875×450 1650×500 1450×550 525×400 1200×650 7300 9300 990 2375×400 2000×450 1750×500 1525×550 525×450 1250×650 8000 11.0 10200 1020 2150×450 1850×500 1625×550 1475×600 575×450 112
12、5×750 8600 10900 1040 2250×450 2000×500 1725×550 1600×600 1400×650 1200×750 10.0 9200 11700 1070 2400×450 2100×500 1825×550 1650×600 1475×650 1250×750 9800 12400 1090 2550×450 2200×500 1925×550 1750×600 1550×65
13、0 1300×750 10500 13200 1120 2350×500 2025×550 1825×600 1650×650 1500×700 1375×750 11100 13900 1140 2450×500 2150×550 1900×600 1725×650 1575×700 1450×750 11600 14700 1170 2575×500 2275×550 2000×600 1800×650 1650×
14、;700 1525×750 12300 15400 1190 2700×500 2375×550 2100×600 1900×650 1750×700 1575×750 11.0 12900 16200 1220 2900×500 2525×550 2200×600 2000×650 1825×700 1675×750 13500 16900 1240 3000×500 2750×550 2350×600 2075×650 1
15、900×700 1750×750 14200 12.0 17700 1270 2750×550 2450×600 2000×650 2000×700 1825×750 1700×800 14800 18300 1300 3000×550 2700×600 2400×650 2200×700 2000×750 1900×800 15500 19000 1340 2900×600 2600×650 2300×700 2100
16、15;750 2000×800 1700×900 16200 19700 1380 3000×600 2800×650 2500×700 2300×750 2100×800 1800×900 17000 20500 1420 2700×700 2500×750 2250×800 1950×900 1700×1000 1550×1100 18000 21500 1470 2900×700 2650×750 2450×800 21
17、00×900 1900×1000 1700×1100 看看吧可能有帮助空调风系统的管道设计 (一)风管机在设计管道时首先必须从产品资料上了解三个参数:风量、风压、噪声。 1风量:为了确定送风管道大小。 2风压:也叫机外静压。为了计算在送风过程中克服阻力所需的参数。简单不确切地说,就是能将风送多大距离的动力。 3噪声:其产品技术资料所标的噪声只是相对的,因为噪声是随不同条件而相应的变动的。可能产生噪声的渠道有:机器本身的风机、机器运行振动、送风风压过大等。 (二)风系统设计包括的主要内容有:合理采用管内的空气流速以确定风管截面尺寸,计算风系统的阻力及选择风机,平衡各
18、支风路的阻力以保证各支风路的风量达到设计值。 那么管内风速如何选择?风管尺寸如何来确定呢? 管内风速的选取决定了风管截面的尺寸,两者之间的关系如下: F=a×b=L/(3600*V) (公式1-1) 式中:F:风管断面积() a、b:风管断面长、宽(m) L:风管风量(m³/h) V:风速(m/s) 以上各取值受到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 建筑空间:在现代的建筑中,无论是多层建筑或高层建筑,还是高档别墅,建筑空间都是相当紧张的,因此要求我们尽可能提高风速以减少风管的截面。(管内风速与风管截面积成反比,即是风速越高,则风管截面积越小,反之,风速越低,则风管截面积越大。) 风机压力
19、及能耗:风速越高,则风阻力越大,风机的能耗也就越大,从此点来说又要求降低风速。 噪音要求:风速对噪音的影响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随着风速的提高,风机风压的要求较高而引起风机的运行噪声加大;第二,风速加大至一定程度时,在通过风管部件时将产生气流噪声;第三,随着风速的提高,风管消声的消声能力下降。总的来说,风管内的风速越高,则所产生的噪声就越大。 因此,管内风速的选取是综合平衡各种因素的一个结果.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和有关手册以及根据实际工程的体会,建议空调通风系统中的各种风道内的推荐风速见下表所示:(表1) 场合 以合宜噪声为主导主风管的风速V(m/s) 以合宜风管阻力为主导的风速V(m/s) 送风
20、主管 回风主管 送风支管 回风支管 住宅 3.0 5.0 4.0 3.0 3.0 公寓、酒店客房、医院病房 5.0 7.5 6.5 6.0 5.0 高级办公室、图书馆 6.0 10.0 7.5 8.0 6.1 剧院、演讲厅 4.0 6.5 5.5 5.0 4.0 银行、高级餐厅、办公室 7.5 10.0 7.5 8.0 6.0 百货公司、咖啡厅 9.0 10.0 7.5 8.0 6.0 工厂 12.5 15 9.0 11.0 7.5一般来说,送风主管风速在610m/s,如果风量大,可以取大点,比如风量为4万,则风速取9m/s,风管大小为:40000÷9÷3600=1.23.
21、平方,所得1.23.平方即为该系统送风主管截面积.(即风管宽*风管高),这是个数学概念.将1.23(后面的位数可以忽略不计)拆成二个数的乘积:1.5*0.82,得1.23,结果出来了:主风管为1.5米*0.82米,可以取1500*800就行了,取800的话,风速稍过9米,只要不超过10米就行啊.你自己算算吧.同理,如果说支风管的风速取比9米稍小的,可以取89,风量应该比40000小一点,小多少,就是你40000去掉你已经从主风管,连接的第一根支风管的风口所负荷的相应风量.同样按上述方法算.一段一段的缩节,当然,风管末端与风口连接的风管都是固定不安的.,一般有高效的末端为4m/s,则比末端稍前的
22、取4.55m/s,这样风管的管径也就出来了.关键2点,1、该风管所承载的负荷风量,2、该风管所取风速另外有一点,如果缩节很多,那么所取风速的次数可以多取一次,比如,末端前一个取4.5,再前一个还取4.5,再再前一个取5,再再再前一个还取5,如果按公式算得风管截面为非标的话,可以取正标,这只是风速大点小点是问题,可以忽略的。自已可以倒着算:风量÷风管截面÷3600=风速。同理,回风也一样,只是回风的主管应该比送风主管稍小点,因为所送的风不会全回,有二三次的正压风量(送风量的15%)不知到说得对不对,有没有说到点子上。楼主只要多练练就会了,不要害怕烦。时间长了,自然就会了。想问
23、下楼主:前面风管的问题解决了吗?解决了回个话,有问题可以再提出来。下面回复你这个问题:其实回风管的大小与该回风管所负荷的回风量的大小有关系,而回风量的大小与回风窗的大小又有必然的联系.这个东东还是举个例子来说来得比较真观.例:某净化室,有二间4*6的房间,层高2.5米,净化级别为10万级。下面来说说送风量,回风量,回风窗大小1、送风量:体积*换气次数=4*6*2.5*20=1200m3/h,二间房即为2400m3/h.2、回风量:送风量的85%,余15%为正压风量,即,2400*85%=2040m3/h3、回风窗:设该二个房间采用双侧回风,每个房间设二个回风口,共四个,其中一个房间的一个回风口
24、与另一个房间的一个回风口共用一个回风立柱。另外二个单独(是不是说得太烦了,见下面我发的图吧)。则每个回风口所负荷的回风量应为1200÷2=600*85%=510风量,(本人在实际中忽略85%,直接采用100%回,因为回风窗或回风管有调节阀的,呵呵,本次也采用600吧)。大小为,600÷1.5÷3600=0.11111(室中600为该回风口所负荷的回风量,1.5为回风风速,规范上好像说是不大于2m/s,一般取1.5,3600为转换系数),所得0.1111,上贴我说了,拆成0.4*0.3,则回风窗的大小为400*300(内径)。且四个都一样。4、回风管大小:A、单独设
25、回风口的回风量为:600,回风管径为600÷4÷3600=0.0416666,拆成0.2*0.2(尾数可以不计,况且,我前面的回风量应都稍算大了),即回风管大小为200*200 B、共用一个回风柱的二个回风窗,回风量为:600*2=1200,回风管径为1200÷4÷3600=0.08333,拆成0.4*0.2,或0.32*0.25,则该回风立柱上的回风管大小:400*200,或320*250。可能我说得太罗嗦了,不知对不对。楼主
26、慢慢来,不要着急,一部分一部分算,不要怕,只要记住算法:风量÷风速=截面,用数学法展开截面就是了,因为风量是可以算的,风速是有个范围值的:风管410(前个贴说过了),回风窗取1.5。当然大家都是从不懂开始的,没有一个从一开始就都精的。是不是?楼主,加油。下面是例子的示意图。算法就是我上面的。根据风量风速怎么计算风管截面积?风管算法 2009-12-16 21:56:08 阅读224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根据风量风速怎么计算风管截面积?怎么确定风口数量大小?风管设计如何合理变径? 答: 风量/(流速*3600)=风管截面风量=m3/h风速=m/s截面面积=m2风口的计算
27、也是这样,但是要注意风口的风速一般比较低而且有个有效面积的问题至于个数根据房间尺寸来均匀布置即可变径的话,可以假定风速不变,按照公式来算 变径的话,可以假定风速不变,按照公式来算那么风量按照多少来算呢?为啥要变径,就是因为风量变了阿比如一个系统风量为1000,共2个风口,每个风量500接了一个风口,剩余管道的风量自然就变成500了 风口的计算是:(总风量/风口个数)/(流速*3600)= 风口截面第八章 空调区的气流组织和空调风管系统 空气调节区的气流组织(又称为空气分布),是指合理地布置送风口和回风口,使得经过净化、热湿
28、处理后的空气,由送风口送入空调区后,在与空调区内空气混合、扩散或者进行置换的热湿交换过程中,均匀地消除空调区内的余热和余湿,从而使空调区(通常是指离地面高度为2m以下的空间)内形成比较均匀而稳定的温湿度、气流速度和洁净度,以满足生产工艺和人体舒适的要求。同时,还要由回风口抽走空调区内空气,或者将大部分回风返回到空调机组、少部分排至室外,或者如果空调机组采用全新风运行时则将绝大部分回风排至室外。 影响空气调节区内空气分布的因素有:送风口的形式和位置、送风射流的参数(例如,送风量、出口风速、送风温度等)、回风口的位置、房间的几何形状以及热
29、源在室内的位置等,其中送风口的形式和位置、送风射流的参数是主要的影响因素。第一节 空调区的气流分布方式 目前 他区的气流分布方式有以下四种:即顶(上)送风系统、置换通风系统、工位与环境相结合的调节系统和地板下送风系统。通常把后3种称为下部送风系统。此外,还有单向流通风,主要用于洁净室。8.1.1 顶(上)部送风系统1.顶部送风系统的基本原理(图8-01) 它是将调节好的空气通常以高于室内人员舒适所能接受的速度从房间上部(顶棚或侧墙高处)送出。夏季送低于室内空气温度
30、的风,冬季送高于室内空气温度的风。送入的高速紊流空气射流,与房间空气产生强烈的混合,送风射流的温度迅速地趋近于整个房间的温度。当射流进入房间时,它诱导房间(二次)空气进入主射流,引起射流尺寸的不断扩大,因此空气流速降低。设计和运行顶部送风系统时,要使顶棚上的送风射流,在进入人员活动区(高达1.8m)之前,把气流速度减至容许的速度(不高于0.25m/s)。2.顶部送风系统的气流分布形式 (1)上送下回(图8-02) 上送下回是将送风口设在房间的上部(如顶棚或侧墙)、回风口设在下部(如地板或侧墙),气流从上部送出,由下部排出的一种方式。
31、有四种气流分布方式:a、b图分别为百叶风口单侧或双侧送风,送风口和回风口处在同一侧;c图为顶棚散流器送风、下部双侧回风;d图为顶棚孔板送风、下部单侧回风。 这种气流分布形式,适合于有恒温要求和洁净度要求的工艺性空调及冬季以送热风为主且空调房间层高较高的舒适性空调系统。(2)上送上回(图8-03) 上送上回是指将送风口和回风口均设在房间上部(如顶棚或侧墙等处),气流从上部送出,进入空调区后再从上部回风口排出。有5 种气流分布形式,a、b、c图都属于侧送,将送风、回风风管上下
32、重叠布置,分别实现单侧送风、双侧由内向外送风和双侧由外向内送风;d图送风管与回风管不在一侧的上送上回形式;e图是利用布置在顶棚上的送回(吸)两用散流器来实现上送上回。 这种气流分布形式,主要适用于以夏季降温为主且房间层高较低的舒适性空调系统。对夏季、冬季均要使用的空调系统,由于房间下部无法布置回风口(例如,车站的候车大厅、百货商场、层高较低的会议厅等),也采用这种形式。对有恒温要求的工艺性空调,精度不高时也可采用上送上回的气流分布形式。 (3)中送风(图8-04) 对于某
33、些高大空间,实际的空调区处在房间的下部,没有必要将整个空间作为控制调节的对象,因此可采用中送风的方式。a图为中部送风下部回风;b图为中部送风、下部回风加顶部排风的方式。 这种送风方式在满足室内温、湿度要求的前提下,有明显的节能效果,但就竖向空间而言,存在着温度“分层”现象。主要适用于高大的空间,如需设空调的工业厂房等,通常称为“分层空调”。3. 顶部送风系统空调区的送风方式 (1)侧面送风 侧面送风简称侧送,是空调房间中最常用的一种送风方式。顾名思义,它是指依靠侧面风口吹
34、出的射流实现送风的方式。具体地说,是将设有送风口(如百叶风口等)的送风风管,布置在房间上部的侧墙处。设有回风口的回风风管,可以布置在房间下部或房间上部的侧墙处,但回风口通常与送风口处在同一侧。1)气流流型 贴附射流与自由射流的对比 侧送贴附射流流型和射流中途下落 对于温湿度控制有一定要求的工艺性空调,当室温允许波动范围±0.5时,侧送气流应设计为贴附射流。所谓贴附射流是指侧送风口贴近顶棚布置时,由于附壁效应的作用,促使空气沿壁面流动的射流。贴附射流可看成自由射流的一半。
35、60; 侧送贴附射流流型,气流在房间大部分空间内形成一个大的回旋涡流,只有在房角处有小股滞流区,射流有足够的射程送到对面墙上,这样使整个空调区处在回流之中,从而获得比较均匀而稳定的温度场和速度场。所以,侧送贴附射流必须要有足够的贴附长度才行,否则射流会中途下落到空调区,要尽量避免此情况发生。 一般来说。侧送风口安装离顶棚越近且又以一定的仰角向上送风时,则可加强贴附、增加射程。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规定,采用贴附射流侧送时,应符合下列要求:送风口上缘离顶棚距
36、离较大时,送风口处设置向上倾斜10°20°的导流片;送风口内设置使射流不致左右倾斜的导流片;射流流程中无阻挡物。 在空调工程中,射流出口温度与周围空气温度不同称为非等温射流。在夏季,送风温度低于室内空气温度,此为冷射流;冬季送风温度高于室内空气温度,此为热射流。 在实际工程中,有时会遇到这样的情形:当侧送风口的安装位置较高时,夏季送冷风时射流可到达空调区,而在冬季送热风时,热射流在房间上部下不来,出现“上热下凉”的现象。为此,在选用侧送风口时应考虑在冬
37、季可采取调节气流流型的措施,即将双层百叶风口的外层可调叶片向下扳一个角度(即调成俯角),迫使热射流下降到空调区,以解决问题。2)布置方法 下面介绍4种“上送下回”的布置方法:a. 对于单侧上送下回,将送风总管设在走廊的吊顶内,利用支管端部的风口向室内送风,回风口设在回风立管的端部,立管暗装在墙内,并利用吊平顶上部的空间做总回风风管。(图8-07) b.c. 将送风总管和回风总管都设在走廊吊平顶内,而回风立管紧靠内墙或走廊墙面敷设(图8-08) d. 将送风、回风总管设在走廊吊顶内,在房间内墙的下部设格栅回风口,回风进入走廊
38、内,并由设在吊平顶内的回风总管上开设的回风口处被吸走。(图8-09) d.对于双侧上送下回,其回风风管可以设在室内,也可在地坪下做总回风道(图8-10) 3)应用场合 侧送方式具有布置简单、施工方便、投资节省、能满足房间对射流扩散、温度和速度衰减的要求,广泛地用于一步舒适性空调房间的送风,其中侧送贴附送风方式,具有射程长、射流衰减充分等优点,用于高精度的恒温空调工程。 (2)散流器送风 1)
39、散流器平送(图8-11) 散流器平送是指气流从散流器吹出后,贴附着平顶以辐射状向四周扩散进入室内,使射流与室内空气很好混合后进入空调区。这样整个空气区处于回流区,可获得较为均匀的温度场和速度场。 散流器平送时,宜按对称均布或梅花形布置。散流器中心与侧墙间的距离不宜小于1000mm;圆形或方形散流器布置时,其相应送风范围(面积)的长宽比不宜大于11.5,送风水平射程(也称扩散半径)与垂直射程(平顶至工作区上边界的距离)的比值,宜保持在0.51.5之间。
40、0; 散流器平送方式,一般用于对室温允许波动范围有一定要求、房间高度较低,但有高度足够的吊顶或技术夹层可利用时的工艺性空调,也可用于一般公用建筑的舒适性空调。 2)散流器下送(图8-12) 散流器下送是指气流从散流器吹出后,一直向下扩散进入室内空调区,形成稳定的下送直流气流,可以使空调区被笼罩在送风气流中。这种在空调区内形成的单向直流的流线型散流器在顶棚上密集布置,并使送出射流的扩散角(即射流边界线和散流器中心线的夹角)为20
41、°30°时,才能在散流器下面形成直流流型。 流线型散流器的下送方式,主要用于房间净空较高(如3.54.0m)的净化空调工程。此外,还有一种圆形散流器(流线型散流器)可作为一般舒适性空调的下送方式。 采用散流器送风均需设置吊顶或技术夹层,风管暗装工作量大,投资比侧面送风要高。(3)孔板送风(图8-13) 孔板送风是利用顶棚上面的空间为稳压层,空气由送风管进入稳压层后,在净压作用下通过在顶棚上开
42、设的具有大量小孔的多孔板,均匀地进入空调房间内的送风方式,而回风口则均匀地布置在房间的下部。 孔板材料一般为镀锌钢板、硬质塑料板、铝板和不锈钢板等。 有全面孔板和局部孔板两类。全面孔板是指在空调房间的整个顶棚上(扣除布置照明灯具的面积)均匀布置孔口的孔板;局部孔板是不均匀地布置孔口,在顶棚的两侧或中间布置成带形、梅花形、棋盘形及按不同的格式交叉地排列的孔板。孔板的孔口(眼)直径,通常取5mm、6mm、8mm。
43、当房间高度轧空头35m,而又要求较大的送风量时,为保证空调区内具有较均匀的速度场和温度场,可采用孔板送风。提供适当地选择孔板出口风速和孔板形式,还能防止室内灰尘的飞扬而满足较高的洁净要求。 稳压层的设计:稳压层的作用是使孔板上部保持稳定而较高的净压。稳压层内的围护结构应严密,表面应光滑。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规定:孔板上部的稳压层的高度应按计算确定,但净高不得小于0.2m。向稳压层内送风宜采用35m/s。除送风射流较长的以外,稳压层内可不设送风分布支管。在送风口处,宜装设防止送风气流直接吹向孔板的导流片
44、或挡扳。(4)喷口送风(图8-14) 喷口送风是依靠喷口吹出的高速射流实现送风的方式。具体地说,是将喷口和回风口布置在同一侧,空气以较高的速度、较大的风量集中由少数几个喷口射出,射流行至一定路程后折回,使空调区处于回流区。它的特点是,送风速度高,射程远,射流带动室内空气进行强烈混合,使射流流量成倍增加,射流断面不断扩大,速度逐渐衰减,并在室内形成大的回旋气流,从而确保工作区获得均匀的温度场和速度场。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0192003)规定:
45、采用喷口送风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1)人员活动区宜处于回流区。 2)喷口的安装高度应根据空气调节区高度和回流区的分布位置等因素确定。 3)兼做热风采暖时,宜能够改变射流出口角度的可能性。 喷口送风主要用于大型体育馆、礼堂、影剧院及高大空间(例如工业厂房与其他公共建筑)的空调工程。喷口送风的风速要均匀,且每个喷口的风速要接近相等,因此安装喷口的送风风管应
46、设计成变断面的均匀送风风管,或起净压箱作用的等断面风管。(5)条缝送风(图8-15) 条缝送风是依靠装在送风风道(管)底面或侧面上的条形送风口送出的射流实现送风的方式。条缝送风属于扁平自由射流,上送下部回风,。它的特点是,气流轴心速度衰减较快,适用于空调区允许风速为0.250.5m/s,温度波动范围为±(12)的场合。例如,散热量较大只要求降温的房间及民用建筑(办公室、会议室等)的舒适性空调工程。条缝风口的布置主要有两种,一是将条缝风口设在房间(或区域)的中央;一是将条缝风口设在房间的一端。采用何种布置应由计算确定。(书上
47、P367页图818) 在纺织厂,由于纺织机台大部分是狭长形的,因而工作区也是狭长的,采用条缝送风,将风口布置在狭长的工作带上部,可以使工作区处在送风气流范围内,从而可以更有效地控制室内的温、湿度,适宜的气流速度(通常在0.251.5m/s)可增加操作工人的舒适感,当空调区层高为46m,人员活动区风速不大于0.5m/s时,出口风速宜为24m/s,这就是目前在纺织工业中较多采用条缝送风方式的原因。其气流流型为条缝风口向下送风,下部集中回风。 8.1.2 置换通风系统 置换通风在
48、北欧国家应用较为广泛,它最早是用在工业厂房用来解决室内的污染物控制问题,在厂房通风及公共建筑通风方面,置换通风是值得大力推广的。随着民用建筑室内空气品质问题的日益突出,置换通风方式的应用转向民用建筑,如办公室、会议室、剧院等。 在符合下列条件时,可考虑设置置换通风:有热源或热源与污染源伴生,人员活动区空气质量要求严格,房间高度不低于2.4m,建筑、工艺及装修条件许可且技术经济比较合理。 1. 置换通风系统的基本原理(图8-16) (图6-.jpg) 置换通风是将经过热湿处
49、理的新鲜空气直接送入室内人员活动区,并在地板上形成一层较薄的空气湖。空气湖是由较冷的新鲜空气扩散而成。室内人员及设备等内部热源产生向上的对流气流。新鲜空气随对流气流向室内上部流动形成室内空气运动的主导气流。排风口设置在房间的顶部,将热浊的污染空气排出,属于“下送上排”的气流分布形式。 送风口送入室内的新鲜空气温度通常低于室内活动区温度。较冷的空气由于密度大而下沉到地面。置换通风的送风速度约为0.25m/s左右。送风的动量很低,以致对室内主导气流无任何实际的影响。较冷的新鲜空气犹如倒水般扩散到整个室内地面,并形成空气湖。热源引起的热对
50、流气流将污染物和热量带到房间上部并使室内产生垂直的温度梯度和浓度梯度。排风空气温度高于室内活动区温度。排风空气的浓度高于室内活动区的浓度。置换通风的主导气流由室内热源控制。 置换通风的目的是保持人员活动区的温度和浓度符合设计要求,允许活动区上方存在较高的温度和浓度。与混合通风相比,设计良好的置换通风能改善室内空气品质,减少空调能耗。置换通风可在教室、会议室、剧院、超市、室内体育馆等公共建筑,以及厂房和高大空间等场合中应用。2.气流分布型式 站姿人员产生的上升气流 坐
51、姿人员产生的上升气流 3.热烟羽流量 热烟羽是置换通风系统中气流运动的原动力。热源形成的热烟羽的密度因低于周围空气密度而上升,沿程不断卷吸周围空气并流向顶部。在热源自然对流的上升初始阶段,热烟羽流量小于送入气流流量。在气流的上升过程中,热烟羽流量是上升高度的函数,它随着上升高度的增加而增加。如果热烟羽流量在近顶棚处大于送风量,则必将有一部分气流下降返回,因此必将在某个平面上热烟羽流量恰好等于送风量,在稳定状态时,这个界面将室内空气分成两个区,形成热力分层,即上部紊流混合区和下部单向流动清洁区。4.置换通风房间室内温度、速度与浓度的分
52、布 5.末端装置的布置型式及风口的选择(图8-19) 在民用建筑中置换通风末端一般均为落地安装(a图)。当采用夹层地板时,置换通风末端装置可装在地面上(b图)。在工业厂房中由于地面上有机械设备及产品零件的运输,置换通风末端装置可架空布置(c图)。地平安装时该末端装置的作用是将出口空气向地面扩散使其形成空气湖。架空安装时该末端装置的作用是引导空气下降到地面,然后再扩散到全室并形成空气湖。落地安装是使用得最广泛的一种形式(a图)。8.1.3 工位与环境相结合的调节系统 工位与环
53、境相结合的调节系统可由邻近室内人员单独控制较小的局部区域(即经常占用的工作位置)的热微气候,而在建筑物的环境空间内(即走廊、经常被占用工作位置以外的其他区域),仍然自动维持可接受的环境状态,它是空气分布系统的一种特殊类型。 1.TAC系统的特点 TAC系统的特点,就是降低了非关键区域内周围环境的空调要求,只有在需要维持室内人员舒适的时间和场合里,可单独控制的TAC送风口才能提供工位空调。TAC的理念是要解决将许多小控制区(如工作站)集合起来,并且每个区都在按要求布置并经过标定的“人性化”恒温器控制下,来提供优化
54、的方案。此外,将新鲜空气输送到室内人员的附近。与传统的混合式上方系统相比,TAC系统能在人员活动区改善空气流动状况、提供良好的通风。 TAC系统超过传统的顶部送风系统的最大潜在优点之一,就是使室内人员处于热舒适范围内,因为它能够满足个人的喜好。在每一种工作环境中,由于衣着、活动的程度(新陈代谢率)、人体的重量和身材大小以及个人的喜好各不相同,对于个人舒适的认同感将会存在着较大的差别。2.TAC系统的送风方式 TAC空调系统的送风口是装在家具、隔墙或地面上的,因为这种送风口
55、的构造形式为附近的室内人员提供更为有效的单独控制。大多数TAC系统的设计都使用了地板下送风,也就是说,TAC系统的送风空气是由地板下静压室提供的,并通过柔性风管送到工作站室内人员附近的送风口处,在消除空气区余热、余湿后,再从顶棚排出,属于“下送上回”的气流分布形式。 TAC散流器有三种主要布置形式:桌面散流器(D所示);桌子下面的散流器(U所示)安装在桌面下方直角拐弯空间里,在桌子的前侧面处;地面射流散流器(F所示)。除此之外,TAC散流器还可以布置在部分家具或隔墙上。 典型的办公空间的TAC系统
56、TAC散流器布置型式8.1.4地板下送风系统(UFAD)(图8-22) (图8-22')(图8-22'') 早在20世纪50年代在余热量较高的空间(例如,计算机房、控制中心和实验室)曾采用过,已经证明它是将调节好的空气输送到建筑物人员活动区特定位置的送风口处的最有效的方法。 在20世纪70年代,下部送风在西德被引进办公建筑中作为一种解决方案,解决了在整个办公楼内由于电子设备增多而引起的电缆管理和除去余热量的问题。
57、; 在这些建筑中,考虑到办公室工作人员的舒适性,把由室内人员控制的特定布置的送风散流器改进为工位空调。在欧洲有些系统,曾采用供个人舒适控制的桌面送风口(TAC)与供周围空间控制的地面散流器(UFAD)相结合的系统。到目前为止,UFAD系统在欧洲、南非和日本已经获得极大的认可。然而,由于各种原因,直到20世纪90年代后期UFAD系统在北美的进展仍然相当缓慢。今年来的发展步伐已经在加快。早在20世纪50年代在余热量较高的空间(例如,计算机房、控制中心和实验室)曾采用过,已经证明它是将调节好的空气输送到建筑物人员活动区特定位置的送风口处的最有效的方法。
58、; 在20世纪70年代,下部送风在西德被引进办公建筑中作为一种解决方案,解决了在整个办公楼内由于电子设备增多而引起的电缆管理和除去余热量的问题。 在这些建筑中,考虑到办公室工作人员的舒适性,把由室内人员控制的特定布置的送风散流器改进为工位空调。在欧洲有些系统,曾采用供个人舒适控制的桌面送风口(TAC)与供周围空间控制的地面散流器(UFAD)相结合的系统。到目前为止,UFAD系统在欧洲、南非和日本已经获得极大的认可。然而,由于各种原因,直到20世纪90年代后期UFAD系统在北美的进展仍然相当缓慢。今
59、年来的发展步伐已经在加快。第二节 空调送风口、回风口的类型及应用场合8.2.1 百叶风口1.单层百叶风口(图8-23) 单层百叶风口的叶片竖向布置成V式(a图),横向布置成H式(b图),通常均带有对开式多叶风量调节阀,用来调节风口风量。风口的规格用颈部尺寸W×H表示。 单层百叶风口虽然也可作为侧送风口使用,但其空气动力性能比双层百叶风口差。工程上经常将它用于回风口,有时与铝合金网式过滤器或尼龙过滤网配套使用。 2. 双层百叶风口(图8-24)&
60、#160; 双层百叶风口由双层叶片组成,前面一层叶片是可调的,后面一层叶片是固定的,根据需要可品质对开式多叶风量调节阀,用来调节风口风量。 凡前面叶片为竖向布置、后面叶片为横向布置的称为VH式(a图)。通过改变竖叶片的安装角度,可调整气流的扩散角。如设在宾馆客房小过道内的卧式暗装风机盘管机组的出风口,通常是采用VH式双层百叶风口的。 凡前面叶片为横向布置、后面叶片为竖向布置的称为HV式(b图)。根据供冷和供暖的不同要求,通过改变
61、横向叶片的安装角度,可调整气流的仰角或俯角。送冷风时若空调区风速太大,可将横向叶片调成仰角。送热风时若热气流浮在房间上部下不来,可将横叶片调成俯角,把热气流“压”下来。 双层百叶风口用于全空气空调系统的侧送风口,既可用于公共建筑的舒适性空调,也可用于恒温精度较高的工艺性空调,此外,也可用于风机盘管机组(含新风)的出风口或独立新风系统的送风口。3. 侧壁格栅风口(图8-25) 侧壁格栅风口为固定斜叶片的风口。常用于侧墙上回风口,储藏室、仓库等建筑物外墙上的通风口,也可用于通风空
62、调系统中的新风进风口。当用于新风进风口时,如有需要,也可加装单层(或双层)铝板网或无纺布过滤层,对新风进行预过滤。 4. 条缝型格栅风口(图8-26) 条缝型格栅风口是由固定直叶片组成的条缝型风口,通常安装在顶棚上,可平行于侧墙断续布置,也可连续布置或布置成环状。 固定百叶直片条缝风口,既可用于送风口,也可作为回风口。用于送风时,风口上方需设静压箱,以确保垂直下送气流分布均匀。这种条缝风口主要用于公共建筑的舒适性空调。 8.2.2 散流器1.方形散流器
63、 方形散流器的送风方向 方形散流器,安装在房间的顶棚上,送出气流呈平送贴附型,广泛应用于各类工业与民用建筑的空调工程中。 四面送风方形散流器的结构图 从四面上方方形散流器的结构图中我们看到,该散流器的规格用颈部尺寸W×H表示,外沿尺寸A×B(W+106)×(H+106);顶棚上预留洞尺寸C×D=(W+50)×(H+50)
64、。 需要调节风量时,可在散流器上加装对开式多叶风量调节阀,如P378页图834,实验室测定表明:散流器装多叶风量调节阀,不仅能调节风量,而且有助于使进入散流器的气流分布均匀,保证了气流流型。与不带多叶调节阀的散流器相比,基本上不增加阻力。散流器与多叶调节阀之间采用承插连接,铆钉固定。只要将散流器的内扩散圈卸下后,可方便地调整调节阀阀片的开启度。2.矩形散流器 矩形散流器的送风方向 方形、矩形散流器在形状不同房间内的布置 3.圆形散流器(图8-31)
65、0; 圆形散流器有三种常见的形式,通常安装在顶棚上,多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的空调工程中。 a图所示的散流器,其扩散圈是由多层锥面组成,将它挂在“上一档”(即将扩散圈向上提)时,形成下送流型;挂在“下一档”(即将扩散圈向下降)时,形成平送流型。 b图为圆盘型散流器,圆盘装在丝杠上可以上下移动。将圆盘向上提,形成下送流型,向下降则形成平送流型。 C图为凸型散流器,其多层锥面扩散圈位置固定
66、,并伸出顶棚表面,形成平送贴附流型。 圆形散流器的规格以颈部直径表示。该散流器可加装双开板式(或单开板式)风量调节阀,供调节风量用。只要卸下多层锥面扩散圈(或圆盘),用螺钉旋具来调整阀板的开启度,就可达到调节风量的目的。5. 送回(吸)两用型散流器(图8-32) 送回(吸)两用型散流器兼有送风和回风的双重功能,散流器的外圈为送风,中间为回风,送风气流为下送流型。其规格用颈部直径表示。 这种散流器通常安装在层高较高的空
67、调房间顶棚上,并分别布置在送风风管和回风风管上,然后用柔性风管将散流器与送、回风风管相连接即可,见P380页图840。5.自力式温控变流型散流器(图8-33) 自力式温控变流型散流器是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空气调节研究所开发研制的新型送风口,并获得了国家专利。有圆形和方形两个系列。 (1)工作原理 自力式温控变流量型送风口是将内置式温控器安装在顶棚上的圆形或方形散流器内,通过感受空调系统送风温度的高低来改变
68、送风气流的流型,从而起到调节房间的气流分布状况,达到冬季供暖、夏季供冷时房间温度趋于一致的目的,特别是能消除高大空间冬季上部热下部凉的弊端,有助于改善室内空调效果。 在每个散流器内均设置了温控器及执行机构,散流器扩散叶片的位移,是由热动元件温控器来驱动的。温控器是一个有热敏材料的小铜柱(温包)。当热敏材料受热膨胀时,便向外推动传力杆;当热敏材料被冷却收缩时,则依靠主压弹簧将传力杆弹回,叶片复位。该风口就是通过传力杆的运动成比例地调节散流器中间叶片的位置,以达到改变散流器送风气流流型的目的。
69、; (2)技术特点 1)能独立控制送风气流的流型。夏季送风温度17时,水平送风;冬季送风温度27时,垂直下送。 2)送风流型的控制与切换无需消耗任何能量。 3)结构简单,易于加工制作,价格较低。 4)安装简便,很少或无需维护管理。 5)温控器使用寿命长,基本无需更换。8.2.3 喷射式送
70、风口 射流喷口(嘴)的型式 喷射式送风口简称喷口,其主要部件是射流喷嘴,通过它将气流喷射出去。在工程上也有将喷嘴安装在圆筒形、球形或半球形的壳体内,构成不同类型的喷射式送风口。该风口的喷嘴是固定的,也可以是在上下或左右方向可调的。 除了上面介绍的各种类型的射流喷口直接用于壳体房间的喷口送风外,还有以下两种喷射式送风口。1.球形旋转式风口 球形旋转式风口
71、0; 这种送风口大多用于热车间进行岗位送风,可单独安装在风管末端,也可密集地设置在静压箱下面当下出风口用,适用于对噪声控制不很严格的场所。带长喷嘴的球形旋转风口 该风口适用于高温车间的岗位送风、保龄球场、大厅和体育馆等的空调送风。2.妥思(Trox)球形射流喷口(图8-37) 德国妥思兄弟责任有限公司研制产生的妥思球形射流喷口具有射程远、高效、低噪声、低阻力、安装调节简便、外形美观和结构轻巧等特点,适合于高大空间的空调送风,在国内的某些国际机场候机大厅、国际会展
72、中心等大量规格建筑中都有应用。 8.2.4 旋流送风口 旋流送风口是依靠起旋器或旋流叶片等部件,使轴向气流起旋形成旋转射流,由于旋转射流的中心处于负压区,它能诱导周围大量空气与之相混合,然后送至工作区。旋流风口及安装用的地板(图8-38) 妥思(Trox)旋流送风口 (1)TDF系列固定式导流叶片旋流送风口(图8-39) 该风口是由静压箱、固定式径向排列的导流片面板和进风短管组成。它具有风量大、噪声低的特点,出风方式为水平旋流送风,诱导比高,送风与室内空气迅速混合,使温度和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GB/T 45346-2025信息技术图数据库管理系统技术要求
- 幼儿园体育运动安全知识
- 华东师范大学《合唱与指挥Ⅳ》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天津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ED照明基础理论与实践》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教师层面诊断
- 心脏介入治疗围手术期护理
- 2025《房地产制度法规政策》房地产估价师考前冲刺必会300题-含详解
- 电工电子技术 课件 21.铁心线圈电路-30.直流电动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 公司环保监管培训
- 幼儿园获奖公开课:小班安全《宝宝过家家》课件
- 跨境电商网站的设计挑战试题及答案
- 2024中国山东省集中供热行业发展趋势预测及投资战略咨询报告
- 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培训试题及答案 完整
- 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班会-童你一起共护国安课件
- 肯德基店面试试题及答案
- 2024年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婴幼儿保育项目 规程
- 【北师大版】2024-2025学年七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工作计划(含进度表)
- 深信服下一代防火墙技术白皮书20231120
- 《国际货运代理英语》课件-Customs Clearance 清关基本知识介绍
- 广州市白云区2025年招考社区居委会专职人员高频重点模拟试卷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辽宁省大连市高考语文一模试卷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