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血吸虫和钉螺的生物学免疫、致病与预防细胞分子学与分子生物学血吸虫的生物学各期形态l成虫 l虫卵 l毛蚴l胞蚴 l尾蚴 l童虫图 日本血吸虫卵及各期幼虫生活史:l成虫寄生,产卵(有性世代) l虫卵的排出 l毛蚴的孵化 l幼虫在中间寄主钉螺体内的发育繁殖(无性世代) l尾蚴逸出与侵入终寄主 (人和哺乳动物) l童虫移行和发育 异位寄生与异位损害:日本血吸虫成虫寄生在门脉系统以外的静脉内称异位寄生,而见于门脉系统以外的器官或组织的血吸虫虫卵肉芽肿则称为异位损害(ectopic lesion)或异位血吸虫病。血吸虫卵进入脑和脊髓产生异位损害,可致严重的神经系统并发症;经侧支循环进入肺的虫卵可引起肺动
2、脉炎,甚至肺源性心脏病;罕见的异位损害可见于皮肤、甲状腺、心包、肾等处。 多发生在大量尾蚴感染的急性期,而慢性期及晚期患者也可出现。经动物试验结果初步分析,急性血吸虫病患者合并脑或肺的异位损害可能由于感染大量尾蚴,虫数过多,发生异位寄生和损害。晚期因肝纤维化,发生侧支循环,门腔系统吻合支扩大,肠系膜静脉的虫卵可被血流带到肺、脑或其他组织引起病变。 参考教材P115118 生理和生化l 血吸虫的摄食、消化和营养的吸收 血吸虫生长发育的营养物质来自于寄主,它具有两个吸收营养物质的界面,即体壁和肠道,每一个界面对吸收的物质具有选择透过性。体壁有吸收和消化的功能,目前认为单糖的摄入主要通过体壁而不是肠
3、道,并且尚能吸收介质中的若干氨基酸。肠道是血吸虫吸收营养物质的另一个途径,虫体通过口腔不断吞食寄主的红细胞。红细胞被虫体的蛋白分解酶消化。雌虫的酶活力比雄虫的高,红细胞提供的营养物质为血红蛋白的及链,消化后产生肽或游离氨基酸,以及来自红细胞中的核苷酸的核苷。红细胞被消化后残存于肠道内的棕黑色素是一种复合的卟啉物质,血吸虫无肛孔,色素残渣从口排出。l 血吸虫的物质代谢 能量代谢:能量主要来源于糖酵解,血吸虫体内含有参与糖酵解的一系列酶类。除糖酵解外,日本血吸虫还存在三羧酸循环系统,实验证明血吸虫的三羧酸循环系统可提供虫体总能量的25%。 合成代谢:在蛋白质的合成代谢中,血吸虫除含有多种重要的氨基
4、酸之外。还有多种活力较强的转氨酶类,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此外,在血吸虫的核酸代谢中存在嘧啶自身合成的酶系。血吸虫虫体前端的中枢神经节两侧纵神经干及分支中存在乙酰胆碱酯酶、胆碱酯酶、乙酰胆碱及乙酰化酶,参与吸血虫神经递质的代谢。u曼氏血吸虫:一种典型的肠系膜血管内寄生的人体血吸虫,卵具侧棘.曼氏血吸虫病的病理反应是进展缓慢和复杂的,最终有几个不同脏器被累及。在尾蚴侵入阶段,可能发生一过性皮炎或称“游泳者痒症”,其后大部分的病变是宿主对血吸虫卵免疫反应的直接或间接结果。在轻度感染中,卵导致的损害可能是亚临床症状的。然而在较重的感染中,卵瘀积于肠粘膜和粘膜下层,引起肉芽肿反应,这能伸展到肠腔内,成为假
5、乳头瘤,其中有或无钙化的卵。这类轻度的病变化几乎不发生问题,但是更广泛发展时它们能引起大肠梗阻和失血。 很多虫卵由血流从肛门脉系统带至肝脏。卵阻留在那里,并在其周围引起一系列复杂的细胞应答。这样引起的肝脏的全面损害导致肝脏肿大,随后门脉高压,脾脏肿大也同时发生。对门静脉循环的损害导致建立侧枝循环,并能使循环中的卵绕过肝脏的过滤功能。因而大量的卵开始积贮到肺内,造成肺血管变性的病变,接着导致心脏的病理变化。u间插血吸虫:利用水泡螺类宿主,这种血吸虫的卵具有末端棘刺,其分布极狭,只局限在非洲中部和西部的某些地区。在喀麦隆的螺宿主为褔氏水泡螺,在扎伊尔螺宿主为非洲水泡螺,这些螺典型地栖息在净水池塘和
6、湖中,这些也是人通常被感染的场所。间插血吸虫作为一种肠系膜静脉寄生的血吸虫,所引起的病变相似于曼氏血吸虫,但较轻。u日本血吸虫: 其分布对曼氏血吸虫和间插血吸虫来说是异域的,它仅限于远东。这种寄生虫的卵从效用上讲是无棘刺的,而且比其他血吸虫的卵要小。日本血吸虫病的症状学与另外两种与肠道有关的血吸虫相似,不过由钙化卵引起的大肠病理变化常更为严重。 在日本血吸虫病,一个重要方面与其他人体血吸虫病不同,即是它的动物病源性方面,它主要适应在一群夜出活动的小哺乳类动物中传播。在这些动物中,有不少野兽和家禽,对这一种人体疾病起着重要的贮存宿主作用。鼠、犬、水牛、猪、山羊和黄牛都可被感染,这就使得此病预防比
7、其他血吸虫病更为复杂。 日本血吸虫的螺宿主的两栖习性意味着这种血吸虫的传播地点不同于其他血吸虫的危险水域。u埃及血吸虫:这种血吸虫在非洲的大部、马尔加什和中东的一部分地区感染人类。非洲水泡螺群在南非和东非是重要中间寄主,而在埃及和伊朗是截口水泡螺。此病的症状不同于其他血吸虫,主要是因为成虫寄生部位在膀胱静脉中。卵产于膀胱和输尿管壁内。肉芽肿反应及其后的纤维变性与钙化引起广泛得病理表现,包括血尿和排尿困难,膀胱内壁组织增厚,输尿管部分堵塞和肾脏的继发性损害。 钉螺生物学钉螺是血吸虫的唯一中间寄主,一种雌雄异体、水陆两栖的淡水螺,属软体动物门、腹足纲 、前腮亚纲、栉鳃目、觽螺科、钉螺属。 1. 形
8、态: 螺体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为外壳和厣,另一部分为软体。钉螺外壳呈圆锥形,钉螺通常有68个螺旋,从壳顶按顺时针方向从左至右绕壳柱(壳轴)旋转而下,直达壳基。壳顶至壳基依次为核螺旋、核后螺旋、体前螺旋和体螺旋,螺旋逐渐膨大,向外开口。螺旋间凹陷为壳缝,壳口靠壳柱边缘凹陷称壳脐 ,壳口外唇近边缘处有一条较厚的脊状突起,称唇脊,髻冠或脊突。湖沼地区和水网地区钉螺壳表一般都有明显的纵行凸纹,称纵肋。钉螺厣为半透明的角质,厣底钝圆,厣上端较尖,附于腹足后面,有梭状肌相连,当软体缩入壳内时,厣可封闭壳口。钉螺的头位于软体前端,活动时连同足部伸出壳外。头前端为吻,钝圆状,正中凹陷。头部背方各有一个触角,触
9、角基部外侧各具一眼,稍向外突,眼具黑色虹彩,其中有发亮的瞳孔。眼后方的皮下组织中有淡黄色颗粒聚成眉状,称为假眉。颈部连接头、足和内脏囊。头和颈界限不明显,常以眼后作为颈部。颈部富有伸缩性,能上下左右活动,常被外套膜遮盖。雄螺的阴茎盘曲于颈部,阴茎末端呈红色,借此可以辨别钉螺的性别。钉螺足位于头颈部的腹面,活动时伴随头部伸出壳外。足底部为足蹠,吸着时呈圆形,匍匐时向前后延伸,前端钝圆,后端略呈尖形。外套膜由内脏囊向前延伸折叠而成,位于体螺旋内,前端游离,向外开口。外套膜与螺体间的腔隙称为外套腔。外套膜后端与内脏囊及颈、足相连。内脏囊位于外套膜后部,随螺旋上达壳顶,其内包藏肾脏。 2.生活史: 钉
10、螺生活史分为螺、卵、幼螺三个阶段。(1)性腺变化: 雌雄成螺性腺随季节呈周期性变化,春季雌螺卵巢丰满,夏季和冬季呈萎缩状态,秋季逐渐恢复丰满。除了萎缩期外,其余时间卵巢均含有不同发育阶段的卵,其中以4、5月份含卵最多。各地的钉螺因气候不同,卵巢发育程度也有所不同。在雌螺卵巢发生变化的同时,雄螺睾丸也相应地发生周期性的变化,但一般睾丸开始萎缩的时间比卵巢萎缩时间稍迟,而恢复时间则稍早。(2)交配 钉螺交配频度与其性腺发育状态有关,春季最多,秋季次之,酷暑和严寒则显著减少或停止。绝大多数钉螺在近水的潮湿泥面及草根附近交配,很少在水中交配。干旱可影响钉螺交配,甚至使钉螺停止交配。感染血吸虫的钉螺,其
11、交配率会降低。雌螺经1次交配接受的精子可供其终生产卵受精之用,钉螺可重复交配,交配两次的雌螺储精量与孕卵数均显著多于交配1次。(3)产卵 钉螺产卵的时间基本与性腺变化的时间一致。尽管各地的气候不同,钉螺产卵的时间也有所不同,但一般均以春季为最多,秋季次之,酷暑和严冬停止产卵。钉螺在半潮湿的泥土上产卵最多,在水中产卵则比较少,在完全干燥和无泥的环境中不能产卵。钉螺在产卵时,雌螺先以吻在泥土上掘一个泥洞,随即在土洞中产卵,然后用足轻微运动,用泥土将卵包裹起来。钉螺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产卵量差别较大。(4)螺卵发育和孵化螺卵发育过程可分为单细胞期、双细胞期、四细胞期、八细胞期(桑葚期)、十六细胞期、囊
12、胚期、原肠胚期、担轮幼虫期、缘膜幼虫期(面盘幼虫期)。幼螺孵出时,即具有两个螺旋。螺卵孵化时间长短与温度有关。温度增高,可相应缩短孵化时间。过高或过低温度均不利于螺卵的孵化。螺卵必须在水中或潮湿泥面上才能孵化,在干燥环境中不能孵出,在水中的孵化率要比在潮湿泥土上的孵化率高。未经交配的雌螺,虽能产卵,但螺卵不能孵化,螺卵外包裹的泥皮对孵化有利,去除泥皮后螺卵的孵化率显著降低,螺壳形成受阻。在正常情况下,幼螺孵出至发育成熟并开始交配约需2.5个月,随着纬度的北移,气温渐冷,螺卵发育成熟时间相应延长。(5)寿命我国钉螺的寿命一般为一年,有的可达23年。3.生态条件(1)水幼螺必须在水中生活,离水后即
13、很快死亡。在水面或潮湿的地面上,成螺常伸出头足活动,但在干燥的环境下,其软体便缩入壳内,闭厣不动,以减少体内水分的蒸发。在湖、河岸壁水淹不到的地方 ,钉螺分布很少。在夏季阳光直射下,钉螺在干土上的寿命很短,但在湿土上的钉螺则不易死亡。钉螺在干燥环境中虽然不能活动,但成螺却具有一定的耐干能力。钉螺的耐干能力与温度有关。在气温较高的条件下,耐干时间较短,而在低温下则较长。幼螺的耐干能力要远远低于成螺。因此,改变钉螺孳生环境,控制水位,保持环境长期干燥,可促使钉螺死亡。(2)土壤 钉螺喜欢富含有机质,含氮、磷、钙的肥沃土壤。在湖沼地区,有机质丰富,钉螺长得较肥大,壳表纵肋较粗,而土壤贫瘠,则钉螺长得
14、较小,纵肋较细也不明显。(3)草 环境中的杂草能保持土壤湿度、调节温度、提供荫蔽和食物,是钉螺生存的重要条件之一,凡是有钉螺孳生的地方,往往杂草丛生,无草处(通常距有草处不远)即使偶尔有钉螺,其密度也很低。(4)温度 对钉螺的生存繁殖影响很大,适宜钉螺生存的温度是2025摄氏度。温度升高时,钉螺活动加剧,但过高温度可导致钉螺衰竭死亡;低于6摄氏度时,大多隐匿不动,但只要局部温度稍高,就能恢复活动;在干寒环境中,钉螺的耐寒能力比较强;水温可以影响开厣活动。在自然界寒冷或炎热的季节,常有冬眠和夏蛰现象。(5)光照 钉螺对光反应敏感,随光线照度不同,钉螺表现为趋光性或背光性。钉螺喜欢的照度在3600
15、3800Lx。 钉螺的食物种类有原生动物、藻类、蕨类、苔藓和草本种子等,但以植物性食物为主。实验室可用米粉、奶粉、干酵母粉、骨粉等配制混合饲料,进行人工饲养钉螺。(7)氧 钉螺依靠鳃和外套腔与水接触,交换气体而获得氧气。耗氧量随温度的增高而增加;幼螺耗氧量大于成螺,对缺氧亦较成螺敏感;钉螺在水中的耗氧量大于离水后的耗氧量。4.分布特点 我国大陆钉螺主要分布于长江流域及以南12个省(市、自治区),分布地区按地理特征和钉螺形态可划分为3中类型,即湖沼型、水网型和山丘型(包括高山型、高山平坝型、丘陵型)。不同地区钉螺分布均具有聚集性。 钉螺栖息在土表与土层的情况因地而异,并随季节气候变化而有所不同。
16、5.迁移扩散方式及孳生条件(1)爬行:钉螺是软体动物,依靠其软足爬行。沟中钉螺可向田里爬行迁移,田里钉螺也可以向沟中爬行迁移,但以沟向田里迁移为主。而且在恒定水温情况下钉螺爬行扩散的距离不远。(2)浮游:钉螺没有专门的游泳器官,但幼螺足向上浮在水面,如无外界影响,不会翻转下沉。成螺可以伸展腹足,倒悬水面游动或觅食。钉螺游动的速度与水温有关,不管成螺或幼螺,都不能直接从水底直接浮游到水面,必须借助高秆植物、或其他与水面相通的物体、岸壁上爬至水面,并借助水面张力才能浮游于水面。钉螺不能漂浮在流速为0.8m/s和水面波高1级以上的水流中。因此,钉螺在水中的游动能力亦非常有限。(3)漂流:钉螺常常吸附
17、在芦苇、杂草上,当芦苇茎叶脱落于水体的时候,吸附在其上的钉螺也随之漂流,这是钉螺扩散的主要方式。钉螺随漂流物扩散的数量和距离与水位、水流速度及波浪等因素有关。另外,暴雨后的洪水可直接将钉螺沿着溪流和峡谷冲刷下去,有的冲到灌溉沟、耕地、荒滩而形成新的孳生地,造成钉螺的扩散。在内陆水网地区或垸内河网的地区则常可由灌溉而导致钉螺的扩散,在这些地区,河道和沟渠不仅仅是钉螺的重要孳生环境,又是重要的灌溉系统,钉螺常常在灌溉的时候吸附于杂草、数目等载体循水系迁移扩散,特别是与有螺江湖洲滩水系相连的通江河道、涵闸、排灌渠道,通常是钉螺扩散的重要通道。(4)携带 人们穿着的鞋底缝隙中能粘藏螺卵和钉螺,随足迹传
18、播;牛蹄趾间夹带钉螺引起扩散;在有螺区收割芦苇、打湖草或水生植物时,钉螺可随芦苇、湖草等携至他处;钉螺还可吸附在渔具、小型船只等处,随之扩散到他处。(5)孳生条件钉螺迁移扩散后能否形成新的孳生地,尚需要一定的条件,如温度、植被、食物等。在宝应以北不同纬度的钉螺生存繁殖的实验表明:钉螺在济宁不能繁殖,在徐州仅能维持较低水平的繁殖,同时证明北移钉螺生殖腺萎缩、代谢障碍,生存和生殖能力低下。但随着全球气候变暖,钉螺北移的问题仍值得关注。 1. .免疫免疫(1)血吸虫抗原:血吸虫抗原种类有很多,根据不同研究目的将血吸虫抗原加以分类,如依抗原的来源、性质和诱发寄主免疫应答的功能等来分类。同时,抗原的结构
19、因虫种、虫株和发育阶段的不同而具有抗原表达的复杂性。血吸虫在人体及其他寄主体内有三个不同的阶段即童虫。成虫和虫卵,每个时期的分泌物、排泄物均可作为抗原物质引起寄主一系列的体液和细胞免疫反应。近年来实验研究已证明虫卵抗原和肠相关抗原是有用的诊断抗原,并且也是诱导寄主组织免疫病理变化的重要因子。另外,血吸虫表面抗原可能是诱导保护性免疫物质。(2)伴随免疫:动物实验观察伴随免疫是初次感染的成虫引起的、针对再感染的免疫力。在伴随免疫中,初次感染的成虫能躲避寄主的免疫攻击,因而能在已建立免疫应答的寄主血管内存活和产卵,这种现象称免疫逃避。这是由于虫体表面结合有寄主的抗原,逃避了寄主免疫系统的识别,称抗原
20、伪装。因此,伴随免疫是部分免疫,反映了寄生虫对寄主的适应性,是一种宿主免疫效应与血吸虫逃避寄主免疫之间复杂的动态平衡的结果。流行病学认为,人体血吸虫感染存在伴随免疫。(3)免疫效应机制:影响血吸虫免疫效应机制的因素很多,并且不同寄主的抗血吸虫的免疫机制不同。现有资料提示,参与免疫效应的成分有抗体、补体和细胞;宿主获得性免疫主要是直接作用于再次感染侵入的童虫;在宿主体内被清除的部位因动物的种类而异,主要见于皮肤和肺;这种免疫力通常有种的特异性,并且免疫力是不完全的,有一部分攻击感染的虫体可逃避免疫攻击,在宿主体内完成发育。(4)免疫逃避: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一些寄生虫的动物体内形成慢性感染,具有
21、逃避宿主致死的免疫应答的能力。而初次感染的血吸虫成虫能逃避宿主的免疫攻击,能在已建立免疫应答的宿主血管中存活和产卵,此现象称免疫逃避。血吸虫免疫逃避的可能机制有:抗原模拟,血吸虫表达与寄主相近地抗原决定簇(表位),并通过非常快速地改变表达的抗原来阻止有效的免疫应答;抗原伪装,发育中的童虫可以摄取宿主的血型糖脂抗原并结合于虫体的表面掩蔽虫体,逃避宿主的免疫攻击;血吸虫合成的某些分子及宿主细胞因子参与免疫反应,促使宿主的免疫应答下调;血吸虫还可分泌一些抑制宿主免疫效应的物质。 (5)疫苗:WHO曾推荐了曼氏血吸虫6个疫苗候选分子,包括2种酶(GST和TPI)、2种膜抗原、2种肌肉结构蛋白,其中GS
22、T被认为是最有希望的候选疫苗。近年来,研究发现日本血吸虫疫苗候选抗原分子有:酶性抗原,如GST、TPI、31/32分子、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钙离子激活的中性蛋白激酶等;肌球蛋白组抗原,如PM、肌球蛋白、原肌球蛋白、肌动蛋白等;膜相关蛋白,如Sj23、Sj22.6等;钙相关蛋白,包括脂肪酸结合蛋白等;血吸虫线粒体相关蛋白和信号蛋白;性别相关蛋白等。2.致病 血吸虫发育的不同阶段,尾蚴、童虫、成虫和虫卵均可对寄主引起不同的损害和复杂的免疫病理反应。由于各期致病因子的不同,宿主受累的组织、器官和机体反应性也有所不同,引起的病变和临床表现亦具有相应地特点和阶段性。目前,人们已经普
23、遍认为血吸虫病是一种免疫性疾病。(1)尾蚴穿过皮肤可引起皮炎,局部出现丘疹和瘙痒。(2)童虫在宿主体内移行时,所经过的器官(特别是肺)出现血管炎,毛细血管栓塞、破裂,产生局部细胞浸润和点状出血。(3)成虫一般无明显致病作用,少数可引起轻微的机械性伤害,如静脉内膜炎等,但虫体的代谢产物、分泌物。排泄物、虫体外表层更新脱落的表质膜等,在机体内可形成免疫复合物,对宿主产生损害。(4)而血吸虫病的病变主要是由虫卵引起的,虫卵主要是沉着在宿主的肝及结肠肠壁等组织,所引起的肉芽肿和纤维化是血吸虫病的主要病变。虫卵肉芽肿的形成是宿主对致病因的一种免疫应答。一方面通过肉芽肿反应将虫卵破坏清除,并能隔离和清除虫
24、卵释放的抗原,减少血液循环中抗原抗体复合物的形成和对机体的损害;另一方面,肉芽肿反应破坏了寄主的正常组织,不断生成的虫卵肉芽肿形成相互连接的疤痕,导致干线型肝硬变及肠壁纤维化等一系列病变。血吸虫虫卵肉芽肿在组织血管内形成,堵塞血管,破坏血管等结构,导致组织纤维化,这类病变主要见于虫卵沉积较多的器官,如肝和结肠。(5)循环抗原及免疫复合物:血吸虫寄生在宿主静脉中,童虫、成虫和虫卵的代谢产物、分泌物和排泄物,以及虫体表面更新的脱落物排入到血液中,随血液循环至各组织,成为循环抗原。抗体与抗原结合所得到的一种复合物称为免疫复合物,沉积血管内科激活补体。血吸虫病人合并肾损害时,常出现蛋白尿、水肿及肾功能
25、衰退。实验研究认为,肾小球病变与免疫复合物的沉积有关。3.预防(1)防治策略:以消灭钉螺为主、以化疗为主、单纯化疗三种方案(2)防治措施:健康教育、人畜化疗、钉螺控制、粪便管理、安全用水、个人防护等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1.血吸虫基因组血吸虫基因组:血吸虫有8对染色体,雌虫是异配型别(ZW型),雄虫是同配性别(ZZ型),按染色体大小可分为:2对大染色体,3对中等大小染色体,3对小染色体。据此可以通过荧光原位杂交和通过引物进行原位杂交技术对染色体上的基因进行克隆。 血吸虫基因组计划的建立将对了解血吸虫生物学及与宿主的相互关系,特别是阐明宿主免疫应答和血吸虫免疫逃避机制等有重要价值,也有助于发现新
26、药物或疫苗靶点和诊断病原。该计划已经开展了一下几个方面的研究:发现和描述新的曼氏血吸虫及日本血吸虫基因,建立主要针对曼氏血吸虫的低分辨物理图谱,测定和分析曼氏及日本血吸虫的线粒体基因,发展新的可被血吸虫协作组使用和分配的资源(如特异阶段的cDNA文库、扣除cDNA文库、标化cDNA文库,大片段基因文库及基因点阵等),创建和维护互联网站点和基因组数据库。 结合高密度cDNA微阵列,分析血吸虫基因在各种情况下的表达将变得更容易。将通用引物扩增cDNA后得PCR产物,格状涂布于尼龙膜或玻片固相载体上,然后顺序用mRNA或cDNA进行检查。这种方法可用于分析血吸虫基因表达谱,从而鉴定发育阶段特异基因、
27、调节基因、性别特异基因、产卵特异基因等。 当前血吸虫基因断裂研究的最大问题是不能直接使用基因敲除技术,所以在获得基因突变株方面遇到了障碍。但有一种方法,就是选用酿酒酵母等易于操作及便于遗传学研究的生物,分离酵母与血吸虫基因同源的突变株。通过判断血吸虫基因和酵母突变株间是否能进行功能互补,便可以确定其生物学功能。2.血吸虫蛋白质组学:如果要使血吸虫基因组数据有效地应用于药物和疫苗的设计,则需将这些DNA序列与其编码的功能蛋白质结合起来。通过基因敲除技术或特殊的抑制剂消除假定的药物靶点后,以比较两种细胞蛋白质组的改变是一有用的验证办法。蛋白质基因组学还可用于观察一个新药在体内到底是否影响了选定的靶
28、点蛋白质。此外,以往的抗药性研究只关注单个的酶而非所有的蛋白质。相比之下,蛋白质基因组学的优势在于提供了寄生虫整体蛋白质的展示及其发生变化的全景图。3.RNA干扰技术应用于血吸虫研究 RNA技术能高效特异地阻断基因的表达,主要研究集中在曼氏血吸虫。将促葡萄糖扩散转运蛋白1或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相应地双链RNA导入体外培养的曼氏血吸虫体内,6天后免疫足迹和酶活性检测发现组织蛋白酶B水平明显下降。随着对RNA干扰机制的不断深入了解,人们开始用它与合成小干扰RNA来研究相关基因的功能及疾病的基因治疗。4.酶类 血吸虫从其尾蚴穿透寄主皮肤,然后在体内移行,直至虫卵排出,整个过程需要蛋白酶的参与。血吸虫
29、组织蛋白酶主要包括两大类:天冬氨酸蛋白酶和半胱氨酸蛋白酶。磷酸丙糖异构酶(TPI)是血吸虫糖代谢过程中的一个关键酶,在血吸虫的各期均有TPI抗原的合成,并分布于血吸虫的各组织中。血吸虫体内参与糖酵解的TPI是一种保护性的抗原分子,是抗血吸虫病疫苗最热门的候选抗原之一。 乙酰胆碱酯酶参与神经递质的代谢。金属蛋白酶是存在于血吸虫生活史各阶段的一种亮氨酸氨基肽酶,尤其是在启动虫卵孵化中起重要作用。曼氏血吸虫中存在激肽释放酶-激酶原系统,属丝氨酸蛋白酶家族。虫体可通过释放激肽原导致宿主血管扩张,从而有利于虫体的移行。由于酶在血吸虫的各项生理活动和生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対酶的深入研究将有助于发现和筛选新的候选抗原基因和抗血吸虫药物作用靶点,有着重要意义。5.血吸虫糖生物学 近年来,一些文件报道了血吸虫糖复合物(包括糖蛋白和糖脂)中的寡糖链部分具有免疫原性和抗原性,血吸虫的免疫机制中包括了针对成虫及虫卵糖蛋白中的糖类抗原表位的反应。不少血吸虫复合物结构的研究发现,血吸虫寡糖在各发育阶段有着不同的结构,并且富含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自动存储系统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4年羊毛套衫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4年牛二层湿式移膜革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4年中国耳鼻喉科双侧治疗台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4年中国玻璃防雨剂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陶泥教学活动实施方案
- 经典诵读活动方案
- 电动汽车充电桩招标技术指南
- 房屋使用权买卖合同的违约责任
- 劳务分包合同管理中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 语文教学之学理
- 餐饮创业湘菜计划书
- 销售意识培训课件
- 幼儿园公开课:大班美术创意《橙子变变变 》课件
- 高效数据标注流程
- 2024年物流配送行业无人机配送方案
- 中小学音乐教育的跨学科融合
- Part3-4 Unit4 Volunteer Work课件-【中职专用】高一英语精研课堂(高教版2021·基础模块2)
- 人美版全国小学美术优质课一等奖《摆花样》课件
- JCT2460-2018 预制钢筋混凝土化粪池
- 电动汽车结构与原理课件:电动汽车的结构组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