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第2 2讲人口迁移讲人口迁移-2-3-知识梳理基础反馈能力突破真题通关世界和我国的人口迁移1.人口迁移(1)概念:人口在地区之间迁出或迁入,而发生居住地的_改变的人口移动现象。(2)类型:按照是否跨越国界分为人口迁移和人口迁移。2.世界及我国的人口迁移(1)国际人口迁移。19世纪以前:由“旧大陆”到“大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从国家流向国家。永久性或长期性国内国际新发展中发达-4-知识梳理基础反馈能力突破真题通关(2)国内人口迁移。古代:受脆弱的、频繁的战争、自然灾害的影响而迁移。新中国成立以来:农业经济有组织户籍管理改革开放-5-知识梳理基础反馈能力突破真题通关3.人口流动(1)概念:因
2、工作、学习、旅游、探亲等原因临时或短期离开原居住地外出活动,而不变更户籍的人口移动现象。(2)主要形式:民工流和外籍劳工。-6-知识梳理基础反馈能力突破真题通关下图为我国某城市19862011年外来暂住人口变化情况。据此完成第13题。-7-知识梳理基础反馈能力突破真题通关1.在此期间该城市()A.工业化滞后于城市化B.常住人口数量先增后减C.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 D.外来人口主要来自沿海2.迁到该地的部分外来人口属于链式迁移(即同家族、同村落的陆续迁入),影响该类迁移的主要因素是()A.经济因素B.政治因素C.生态环境因素D.社会文化因素3.推测该城市近十年外来暂住人口比重的变化趋势及原因()
3、A.增加“全面二孩”政策实施B.增加第三产业比重增加C.减少产业结构升级D.减少政府控制城市规模CDC-8-知识梳理基础反馈能力突破真题通关解析解析:第1题,该城市在此期间有大量外来人口迁入,应是经济发展速度快,工业化快于城市化,A项错;图示外来人口数量先增后减,不能表示常住人口数量变化,B项错;大量劳动力涌入,说明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C项正确;我国沿海经济发达,是人口迁入地区,外来人口主要来自内陆地区,D项错。第2题,链式迁移即同家族、同村落的陆续迁入,这些迁入人口集聚在一起,有共同语言和风俗习惯,主要影响因素是社会文化因素。第3题,根据图中曲线可知,该城市近十年外来暂住人口比重呈减小趋势
4、,主要原因是产业结构升级,对劳动力的素质要求提高,对数量要求降低。-9-知识梳理基础反馈能力突破真题通关1.国际人口迁移 -10-知识梳理基础反馈能力突破真题通关2.我国不同时期人口迁移的流向及特点 -11-知识梳理基础反馈能力突破真题通关(2013全国卷,12)下图表示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域20052010年迁移人口比重。迁移人口以青壮年为主。读下图并结合相关知识,完成第12题。-12-知识梳理基础反馈能力突破真题通关1.20052010年()A.迁出人口数量贵州多于四川B.迁入人口数量上海多于广东C.人口增长率浙江高于江苏D.人口自然增长率安徽低于天津2.20052010年,省级行政区域间的
5、人口迁移()A.延缓了皖、赣、黔的老龄化进程B.延缓了沪、京、津的老龄化进程C.降低了皖、赣、黔的城市化水平D.降低了沪、京、津的城市化水平CB-13-知识梳理基础反馈能力突破真题通关解析解析:第1题,迁移人口数量由该区人口总数和人口迁移率共同决定。贵州迁出人口比重虽然高于四川,但总人口数量远低于四川,因此迁出人口数量要低于四川;同理,迁入人口数量上海少于广东;浙江迁入人口比重远高于江苏,而迁出人口比重与江苏基本一样,人口增长率高于江苏;一般来说,经济越发达,人口自然增长率越低,安徽经济落后,人口自然增长率高于天津。第2题,大量青壮年人口的迁入,使沪、京、津青壮年人口比重较高,延缓了三市老龄化
6、进程。-14-知识梳理基础反馈能力突破真题通关(2013全国卷,78)下图示意某城市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平均人口年变化率。当前,该城市总人口约1300万。据此完成第34题。-15-知识梳理基础反馈能力突破真题通关3.20世纪90年代和80年代相比,该城市()A.总人口增长速度加快B.总人口减少C.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低D.人口净迁入量减少4.该城市所在的国家可能是()A.美国B.日本C.俄罗斯D.德国DA-16-知识梳理基础反馈能力突破真题通关解析解析:第3题,由图可知,该城市20世纪80年代的总人口增长率约为3%,而20世纪90年代则不到2%,增长率减小,增长速度减慢;其总人口增长率一直大
7、于零,人口总数持续上升;比较两个年代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可知,20世纪90年代略有增加;该城市20世纪90年代国内净迁移出现较大幅度的负增长,即人口净迁入量减少。第4题,该城市自然增长率较高,且20世纪90年代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比20世纪80年代有所增加。此外,该城市国际净迁移率也较高,说明对国外移民有较大的吸收力。由此可判断该城市最有可能位于美国。-17-知识梳理基础反馈能力突破真题通关人口迁移的原因及影响1.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1)人口迁移是各种拉力和共同作用的结果。(2)最主要因素:地区间水平的差别。(3)其他因素:迁出地与迁入地之间的距离、文化背景等。推力经济发展国家政策-18-知识梳理基础
8、反馈能力突破真题通关方法技巧人口迁移动因的分析思路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具有具体性和复杂性,因此分析某具体案例中的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要注意以下几点。1.由主要因素到次要因素:影响某地人口迁移的因素不止一个,要抓住主要因素作重点分析。一般情况下,在现代社会中,社会经济因素是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因素。2.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人口迁移因素的分析没有固定模式来套用,看似相同的人口迁移现象或者发生在同地之间、不同时间的人口迁移现象,它们的原因和动力可能是不一样的。因此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比如:同样是老年人的迁移,美国老年人向“阳光地带”迁移,主要是气候因素的吸引作用。中国老年人则多出于家庭因素考虑而向
9、成年儿女居住地迁移。-19-知识梳理基础反馈能力突破真题通关2.人口迁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对环境的影响。迁出地:缓解当地的。迁入地:会对自然和产生深刻的影响。(2)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建立起一批以移民为主体的国家。促进了。促进了。人地矛盾生态环境经济发展文化的交流与融合-20-知识梳理基础反馈能力突破真题通关我国的人口流动可以分为县内、县际省内、省际三种。下图为中国人口流动结构的空间差异图。据此完成第12题。-21-知识梳理基础反馈能力突破真题通关1.20002010年()A.县内流动比重中部增长最快B.省际人口流动量中部基本无变化C.省际人口流动比重东部降低最多D.西部的省际人口流动比重有
10、所降低2.关于我国人口流动结构的空间差异,理解正确的是()A.县内人口流动比重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城市化B.目前我国省际人口流动的主要原因是国家政策C.大学生跨省求学会增加县内人口流动比重D.“全面二孩”政策一定会促进省际人口流动比重增加CA-22-知识梳理基础反馈能力突破真题通关解析解析:第1题,20002010年,县内人口流动比重东部增长最快,A项错;中部省际人口流动比重基本无变化,不是“流动量”,B项错;省际人口流动比重东部降低最多,中部变化不大,西部增加,C项正确;西部的省际人口流动比重增加,D项错。第2题,县内人口流动比重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城市化水平提高,A项正确;目前我国省际人口流动的主
11、要原因是经济水平差异,B项错;大学生跨省求学会增加省际人口流动比重,C项错;“全面二孩”政策可能会促进省际人口流动比重增加,D项错。-23-知识梳理基础反馈能力突破真题通关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1)自然环境因素。-24-知识梳理基础反馈能力突破真题通关-25-知识梳理基础反馈能力突破真题通关(2)社会经济因素。-26-知识梳理基础反馈能力突破真题通关-27-知识梳理基础反馈能力突破真题通关(3)政治因素。-28-知识梳理基础反馈能力突破真题通关拓展延伸人口迁移对迁出(入)地的影响 -29-知识梳理基础反馈能力突破真题通关(2016海南卷,2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改革开放后,由于外来
12、人口大量涌入,北京、上海、广州3个城市的人口规模持续快速增大。下图是2010年3个城市外来人口分省份统计情况。-30-知识梳理基础反馈能力突破真题通关(1)归纳北京、上海、广州3个城市外来人口来源的共性特点。(2)分析河南、四川、湖北3省在北京、上海、广州外来人口中均占较大比例的原因。(3)诸如北京、上海、广州这样的超大城市是否应限制外来人口?请表明你的态度,并说明理由。-31-知识梳理基础反馈能力突破真题通关答案答案:(1)(地理位置)邻近省份;人口大省(河南、四川、湖北等);中东部地区省份比例高。(2)3省与3个城市的距离差别不大;3省兼具南北文化属性,适应性强;皆为人口大省,剩余劳动力多。(3)应该限制:外来人口增加了城市负担(基础设施、社会服务设施、就业等);加重了大城市病(住房紧张、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等)。不该限制:外来人口(生产者与消费者的角色)促进了城市经济发展;促进了不同地域和城乡间的文化交流。(所述理由需支持所持态度)-32-知识梳理基础反馈能力突破真题通关解析解析:第(1)题,对比三个城市外来人口来源省份的特点以及与各省份地理位置的关系可知,其共同特点有人口主要来自邻近三城市的省份;外来人口来源于人口大省;中东部地区省份比例高。第(2)题,河南、四川、湖北3省在北京、上海、广州外来人口中均占较大比例的原因主要与到城市的距离、文化习俗、剩余劳动力的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典当房地产借款合同书
- 工程截桩施工合同
- 太阳能系统维保合同协议书
- 签订合同规范建议和意见
- 建筑安装工程合同承包条例
- 聘用合同的类型包括
- 湖南劳动人事职业学院《道路工程经济与管理》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区域分析与规划》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皖南医学院《火电厂燃烧优化及系统节能》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沧州职业技术学院《基础翻译》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8款-组织架构图(可编辑)
- 高三二轮复习备考指导意见
- 2023年四川省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及答案解析
- 日本商务礼仪课件
- 卷内目录范例模板
- 浅谈钢琴即兴伴奏在教学中应用现状及提高方法 论文
-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小说阅读之叙事顺序与叙事节奏
- 太阳能光电转换西安交通大学PP课件
-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影像与临床探讨
- 动力触探检测报告超重型圆锥动力触探试验
- 职业素养的内容(含事例)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