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高考(2016-2018)高考地理试题分项版解析-专题03-地球上的水(共15页)_第1页
三年高考(2016-2018)高考地理试题分项版解析-专题03-地球上的水(共15页)_第2页
三年高考(2016-2018)高考地理试题分项版解析-专题03-地球上的水(共15页)_第3页
三年高考(2016-2018)高考地理试题分项版解析-专题03-地球上的水(共15页)_第4页
三年高考(2016-2018)高考地理试题分项版解析-专题03-地球上的水(共15页)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专题3 地球上的水【2018年高考题】(2018·新课标卷)贝加尔湖(图2)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监测表明湖水深度还在加大。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可达8千米。据此完成68题。6贝加尔湖形成于A地壳断陷集水B火山口集水C河流改道D滑坡阻断河流7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且湖水深度还在加大,说明A湖区降水量加大B入湖径流增多C湖盆在加深D入湖泥沙增多8贝加尔湖湖水更新缓慢的主要原因是A湖面蒸发弱B湖泊面积大C湖水盐度低D湖水深度大【答案】6.A 7.C 8.D【解析】精准分析:7.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且湖水深度还在加大,在有流入和流出的情况下,表明贝加尔湖湖盆

2、还在增深,有容纳沉积物和水的空间,C正确;该地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相对干旱,降水量少,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易干旱加剧,湖区降水量加大、入湖径流增多只能说明湖水水位暂时有所上涨,因为在湖的西南部还有一通道口流出,如果在湖盆没有改变的情况下,上涨的水肯定会向外排出,这样并不能保持湖水深度一直加大,AB不对;入湖泥沙增多只能表明沉积物厚,但这样同时会抬升水位,湖水会向处流出,不能保持湖水深度加大,D也不正确。故选C。8. 解题时要注意“主要原因”这个关键词。湖水的更新与水体的流动、蒸发、湖水蓄水量大小等都有关,湖泊所在地虽纬度高,气温低,但该地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周边多干旱区,湖泊水量大,因此湖面

3、蒸发量不会过弱,再则这么大水容量,其湖水更新快慢也不会以蒸发强弱为主,与设问指向“主要原因”不符,A不符合;湖泊面积大,湖水与大气接触面积广,其蒸发速度也会加快,这样可能会致更新速度加快,B也不是主要原因;贝加尔湖有流入流出,为淡水湖,湖水更新快可致其盐度低,但湖水盐度低并不影响湖水的更新与流动,因果不符,且有颠倒之嫌,C不符;当湖水深度大时,可容纳更多的水体,湖水的蓄存量大,再加上整个湖泊只有西南部一条出口流出,更加剧了湖水更新缓慢,所以由于湖水深度大可以致湖水的更新缓慢,D正确。 考点定位:该本题组以贝加尔湖为背景材料,通过贝加尔湖的形成原因、湖水深度加大、湖水更新缓慢的主要原因为切入点,

4、考查湖泊的形成原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水循环等相关知识。【试题点评】思路点拨:第1题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贝加尔湖的认识断陷构造湖。第2题从题干中的湖底沉积达8千米的沉积物,可是湖水深度还在加大,说明外力的沉积物堆积速度小于内力的地壳下沉。(2018·江苏卷)长江荆江段河道曲折易变,天鹅洲故道群是长江裁弯取直后废弃的古河道。图13为“天鹅洲故道群示意图”。读图回答2526题。25荆江段河道裁弯取直可以A加速洪水下泄B增加河床淤积C减少上游来水量D缩短航运里程26曾经位于长江南岸的是A麋鹿保护区所在地B六合垸所在地C张智垸所在地D永合垸所在地【答案】25.AD 26.BD【解析】精准分析

5、:考点定位:该题组考查河流的治理,具体考查长江河道裁弯取直的形成过程。【试题点评】易错提醒:举一反三: 河道裁弯取直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有利影响:改善航运条件;改善防洪条件;有利于污水的快速自净。2.不利影响:河流裁弯取直,是河道缩短,水域面积缩小,从而导致调节气候能力下降,同时导致水生生物栖息地减少,影响到生物的多样性;河流裁弯取直后,河道笔直,水流速度快,泥沙沉积减少,导致河流的营养物质减少,水生生物减少,同时导致河流沿岸堆积地貌萎缩,土壤肥力下降;河流裁弯取直后,河道笔直,水流速度快,洪水发生时,导致下游河段洪峰提前到达,对下游防洪造成巨大的压力;河流裁弯取直后,河道笔直,水流速度快,导

6、致河流侵蚀作用加强,河流的含水量增多,减低河流的水质。【2017年高考题】(2017新课标卷)图2示意我国西北某闭合流域的剖面。该流域气候较干,年均降水量仅为210毫米,但湖面年蒸发量可达2 000毫米,湖水浅,盐度饱和,水下已形成较厚盐层,据此完成68题。图26盐湖面积多年稳定,表明该流域的多年平均实际蒸发量A远大于2 000毫米B约为2 000毫米C约为210毫米D远小于210毫米7流域不同部位实际蒸发量差异显著,实际蒸发量最小的是A坡面B洪积扇C河谷D湖盆8如果该流域大量种植耐旱植物,可能会导致A湖盆蒸发量增多B盐湖面积缩小C湖水富营养化加重D湖水盐度增大【答案】6C 7A 8B7此题需

7、要区别理论蒸发量和实际蒸发量,理论蒸发量大小与气温关系密切,实际蒸发量与下垫面关系密切。从图中可以看出,坡面地势最高,坡度最大,下渗少,也最不利于截留地表水,地下水少,地表水向低处流走,故坡面地表水也最少,因此实际蒸发量最小;且由于该流域气候干旱,坡面没有植被生长,缺乏植物蒸腾。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从图中可以看出,坡面坡度大,岩性硬,地表与地下水储存条件差,下渗少,地下水埋藏深,此处的实际蒸发量最小。8耐旱植物只能在坡面、洪积扇和河谷三地种植,不论在哪种植均会拦截到达盐湖的水量,破坏原有平衡,使湖水减少,但由于此湖水盐度已成饱和状态(材料中有关键信息:盐度饱和),所在湖水盐度并不会增高

8、,只能使湖面缩小。而湖水富营养化与氮磷物质相关。故正确选项为B。考点:影响蒸发的因素 农作物种植对环境的影响 【点睛】由于气温高,理论上可蒸发量很大,但实际上,受到下界面影响,如岩性硬,地表水少,地下水埋藏深,实际蒸发量可能远远小于理论上的可蒸发量。从该流域看,盐湖面积多年稳定,说明该流域多年实际蒸发量与该流域降水量相差不大。(2017新课标卷)一般情况下,海水中的浮游植物数量与营养盐、光照、水温呈正相关,但在不同的季节、海域,影响浮游植物生长繁殖的主导因素不同。图3示意长江口附近海域某年8月浮游植物密度的水平分布。据此完成79题。7夏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密度自西向东A递减B先减后增C先增后减D

9、递增8导致夏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密度水平分布的主导因素是A水体营养盐B太阳辐射C水体含沙量D洋流流向9与夏季相比,冬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A总数量减少,密度高值区向陆地方向移动B总数量增多,密度高值区向外海方向移动C总数量减少,密度高值区向外海方向移动D总数量增多,密度高值区向陆地方向移动【答案】7D 8C 9A9与夏季相比,冬季海水水温低,浮游植物总数相对减少,河流径流量降低,携带泥沙能力降低,流速减慢,河口地区泥沙淤积量少,所以总体浮游植物的密度降低,总量减少。因泥沙量变小,河口处水没夏季那么混浊,故密度高值向陆地方向移动,故选A。考点:海域浮游植物分布规律和成因。【点睛】该题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

10、能力,根据图中浮游植物密度图例信息,判断出海域浮游植物密度水平分布规律。(2017江苏卷)A海洋地理2017年4月20日,一座巨型冰山搁浅于纽芬兰岛东南部小镇费里兰,小镇突然成了拥挤的旅游景点。图19为“搁浅冰山照片”,图20为“北大西洋中高纬度洋面年平均水温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1)每年春季纽芬兰岛附近会出现大量冰山,这些冰山源自_,其对附近海水性质可能产生的影响有_。(3分)(2)冰山分布范围与大洋表层水温状况有关。北大西洋中高纬地区水温分布特点有_,主要影响因素有_。(5分)(3)此外,冰山出现的时间、数量还受气温变化影响。随全球气温转暖,北大西洋中冰山出现的变化趋势有_。(2

11、分)【答案】(1)极地地区(格陵兰岛冰川;北冰洋冰川) 水温降低;盐度降低(2)同纬度西低东高;随纬度增加水温降低;西部温差大,东部温差小 洋流(西部寒流,东部暖流);纬度(3)时间提前;数量增多【解析】(3)随着全球气温转暖,春季气温升高快,北大西洋中冰山出现的时间提前,数量增多。考点:海水性质、海水温度分布特点和全球变暖对冰山的影响。 【点睛】冰山是一块大若山川的冰,脱离了冰川或冰架,在海洋里自由漂流。冰的密度约为917千克/立方米,而海水的密度约1025千克/立方米,依照阿基米德定律我们可以知道,自由漂浮的冰山约有90%体积沉在海水表面下。冰山非常结实,加之极地的低温环境下金属的强度降低

12、,金属板很容易被冰山损坏,因此冰山为极地海洋运输中的极端危险因素。【2016年高考题】(2016江苏卷)图13 为华北某城市2003 年和2013 年供水、用水对比图。读图回答2526 题。25.2013 年A. 水资源循环利用率提高 B.增大C. 用水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 D. 生活用水增幅最大26.南水北调对该市的影响有A. 利于改善生态环境 B. 水资源短缺得到解决C. 降低用水的使用成本 D. 利于减少地下水的开采【答案】25.AC26.AD【解析】试题分析:考点:水资源的利用和解决办法。【名师点睛】 水资源的稀缺,因为地球上水的总量一定,饮用淡水的总量则更少,随着利用和不合理浪费越来越

13、剧烈,水资源缺乏问题日益明显。水资源缺乏可分为资源型缺水和水质型缺水。资源性缺水,是指当地水资源总量少,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形成供水紧张,如京津华北地区、西北地区、辽河流域、辽东半岛、胶东半岛等地区。水质性缺水是大量排放的废污水造成淡水资源受污染而短缺的现象。水质性缺水往往发生在丰水区,是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共同面临的难题。以珠江三角洲为例,尽管水量丰富,身在水乡,由于河道水体受污染、冬春枯水期又受咸潮影响,清洁水源严重不足,因此节约用水、珍惜和保护好水资源已是一个迫切的问题摆到了我们的面前。 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目前看来最有前景的解决办法是开发利用某些不可用水。比如海水淡化,地下水的开发和采

14、集,以及两极冰川的利用等。另外,号召人们解决用水和重复利用也是一个办法。此外还有就是防止水污染,水污染也是导致水资源短缺的重要原因。有些同学在回答解决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时会用南水北调来代替跨流域调水,这是错误的,南水北调只是跨流域调水的一个实例,我们还可以有多个跨流域调水工程用来解决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2016上海卷)(七)大洋在不同因素作用下形成了多种类型的洋流。13.7月,一艘货船从日本横滨出发,沿图中路线前往瑞典的哥德堡。途中会遇到风海流、密度流、涌升流三种洋流。货船遇到这三种洋流的海区位置分别是A.甲、乙、丙 B.甲、丙、丁 C.丁、乙、甲 D.丁、丙、乙14.若一艘前往日本的油轮在

15、E海域发生石油泄漏,则油污可能漂向A.我国东海海域 B.我国南海海域 C.印度尼西亚海域 D.菲律宾海域【答案】13、D 14、A【解析】试题分析:考点:考查洋流知识。【名师点晴】这道题重在考查洋流成因。印度洋是季风洋流,夏季吹西南风,在赤道附近形成的是赤道暖流,是风海流;风海流是盛行风吹拂下形成的,学生做题时,不仅要知道洋流分布,还要知道盛行风的影响范围;风海流是东西方向运动的;而补偿流都是在陆地沿岸流动的,上升流多与离岸风有关;密度流多是封闭海区与外大洋间存在的,地中海与大西洋间因盐度差异形成密度流。 地理定位是考查学生平时对图的关注。台湾海峡属东海,台湾海峡南端以南是南海;印度尼西亚海域

16、在赤道附近,菲律宾海域在菲律宾群岛附近。(2016天津卷)黄河入海水量1951年大约为500亿立方米,2010年大约为140亿立方米,总体呈下降趋势。据材料回答10-11题。10.导致黄河入海水量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A.上游水电站增多 B.中游水土流失加剧 C.下游降水量减少 D.流域内用水量增多11.黄河入海水量减少带来的主要影响是A.三角洲土壤盐渍化减轻 B.三角洲扩展速度减慢C.入海口河水含沙量增加 D.河口地区的气候变干 【答案】10.D 11.B【解析】试题分析:11.黄河入海水量减少,带来的泥沙也减少,入海口河水含沙量减少,三角洲扩展速度减慢,会出现海水倒灌现象,三角洲土壤盐渍化加重

17、,对河口地区的气候影响不大,气候不会变干。考点:河流水位特征和河流堆积地貌。【名师点睛】该题组难度一般,第10题注意审题,“导致黄河入海水量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抓住“最主要”,也就是说四个选项中有2个及以上选项是黄河入海水量变化的的原因。第11题,关键是理解入海水量和黄海三角洲地貌形成的关系。(2016江苏卷)图9 为世界某区域示意图。读图回答19 20 题。19. 图9 中洋流甲A. 自南向北流 B. 导致流经海域海水等温线向南凸出C. 使沿岸增温增湿 D. 利于海洋渔场的形成20. 图中位于河流两岸,冲刷作用强烈的是A. B. C. D.【答案】19BC20BD【解析】试题分析:考点:洋流

18、,地转偏向力。【名师点睛】解答世界洋流分布规律,这就要求我们记住洋流的分布规律。中低纬海区,形成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反气旋型大洋环流,北半球顺时针流动,南半球相反。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域,形成逆时针方向流动的大洋环流。南极大陆外围,在南纬40°60°附近海域终年受西风影响,形成横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的西风漂流,其性质为寒流。北印度洋,形成“夏顺(时针)冬逆(时针)”的季风洋流,这主要与该海域夏季刮西南季风,冬季刮东北季风有关。我们在记忆分布规律时按照“8/0”书写方向去记,8表示北半球的洋流方向,中间是赤道逆流,0表示南半球的洋流。寒暖流的性质,一般来说从高纬度向低纬度流的洋流

19、为寒流,从低纬度向高纬度流的为暖流。暖流导致流经海域海水等温线向高纬度凸出, 使沿岸增温增湿作用。寒流导致流经海域海水等温线向低纬度凸出, 使沿岸降温减湿作用。(2016新课标卷)某河流位于浙江东部,下游河床受径流与潮汐共同影响:枯水期,以潮流带来的泥沙淤积为主;汛期,上游下泄的泾流冲刷河床。图2示意该河下游某地1962年两个时期河床断面形态,其中,甲是河床最低时期的河床断面。1964年在该河上游建成水库;2000年,在该河河口建成大型水闸。据此完成911题。9.河床断面形态从甲至乙的变化过程发生在A.1-3月 B.3-6月 C.6-9月 D.9-12月10.水库竣工后,水库下游河流A.径流量

20、增大 B.河道淤积 C.流速加快 D.河床展宽11.在该河河口修建大型水闸的主要作用是A.切断潮流泥沙补给 B.加速汛期洪水下泄C.提高潮流冲淤能力 D.拦截河流入海泥沙【答案】9.D 10.B 11.A【解析】试题分析:11.由上题分析可知,水库修建后导致下游河道淤积加重,枯水期潮流沿河口倒入河流,带来大量的泥沙,使河口泥沙大量淤积。大型水闸修建在河口,可以拦截枯水期的的潮流,切断潮流泥沙补给,防止泥沙的沉积,故该题选A项;河口位置的水闸,对河流汛期的洪水下泄会起到减缓作用,B错;水闸拦截潮流,会减弱沖淤作用,C错;在河口拦截河流的入海泥沙,只会增加河口泥沙的淤积,不可能是该工程的主要作用,

21、D错。考点:该组题主要考查河流外力与海洋外力的相互作用,具体考查河流的外力作用对河床的影响、水库建设的影响、河口水闸的作用。【名师点睛】该组题以河口的河床断面图为背景材料,具体考查河流与海洋的相互作用,修建水库的影响,以及工程建设的作用。试题难度、区分度都较大。第一题,意在考察学生读图能力、理解材料,获取信息和应用迁移的能力。从图中可知甲时河床最低,乙时河床抬高,结合材料的叙述 “枯水期,以潮流带来的泥沙淤积为主;汛期,上游下泄的泾流冲刷河床”来判断出:甲时为汛期或汛期末期,冲刷为主;乙时河床抬高,逐渐进入枯水期,淤积为主;甲到乙,应该是由汛期转为枯水期,结合该地位于我国的浙江,根据我国雨带的

22、推移规律,可以判断最佳答案为D项。第二题关键在于理解水库建设会拦截蓄水,导致下游水量减少,紧跟这一信息进行判断即可。水库建设影响是我们应该掌握的知识,能有学以致用,灵活迁移时解题关键。第三题主要考查工程建设的作用,河口工程建设在水库竣工之后,上题可知水库建设后,下游及河口泥沙淤积更加严重,结合泥沙淤积的原因,根据工程所在的“河口位置”判断主要作用是切断潮流泥沙补给。(2016新课标卷)图1所示山地为甲、乙两条河流的分水岭,由透水和不透水岩层相间构成。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该山地被破坏的森林植被得以恢复,随之河流径流量发生了变化,河流径流的年内波动也减缓了。据此完成7-9题。7.森林植被遭破坏后

23、,河流径流量年内波动强烈,是由于A.降水更多转化为地下水 B.降水更多转化为坡面径流 C.降水变率增大 D.河道淤积 8.森林植被恢复后,该山地的降水量增加 坡面径流增加 蒸发(腾)量增加 地下径流增加A. B. C. D. 9.如果降水最终主要转化为河流径流,那么森林植被恢复后,甲、乙两条河流径流量发生的变化是A.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增加 B.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增加C.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减少 D.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减少【答案】7.B 8.C 9.D【解析】试题分析:8.植被恢复后,蒸发(腾)量增加,地表植被保持水土的能力增加,地表水下渗作用增强,地下径流增加,地面径流减少。故选C。9.

24、森林植被恢复后,涵养水源的能力增加,增加下渗量,地表径流减少,地下径流增多,因而甲、乙两条河流径流量总量减少,岩层向乙河倾斜,雨水下渗到透水岩层后,倾斜汇入乙河,乙河径流量增加,而甲河径流量减少。故选D。考点:河流、水循环【名师点睛】该组试题由文字材料和图片构成,以近年来的热点话题“生态文明建设”为背景,考查植被对水循环过程的影响,是教材中“水循环”、“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两部分内容的迁移应用,识记植被的生态作用,理清植被破坏或恢复对下渗、蒸发、地表径流等水循环环节的影响是正确解答该组试题的关键。植被破坏,将导致涵养水源的功能下降,下渗减少,地下径流减少,同时坡面上地表径流速度加快,区域水

25、体总量减少,蒸发和蒸腾减少,区域降水量减少;反之,则出现相反的结果。理解上述关系,第7、8小题可迎刃而解。第9题题干中的“如果降水最终主要转化为河流径流”是重要条件,降水到达地表后,不需再考虑下渗、蒸发的部分。因此影响河流径流量的主要因素是降水总量:降水越多,河流径流量越大;反之越小。图中岩层(不透水层和透水层)的倾斜是导致甲乙两河径流量变化差异的主要原因。(2016浙江卷)37. 根据下列材料,完成(1)-(3)题。(26分)材料一图1为我国西南部分地区略图。图2 为2014年重庆工业结构图。材料二成都和重庆是成渝城市群两大核心城市,成都电子信息产业发达,重庆工业基础雄厚。汽车为两城市支柱产

26、业,成都以客车、商用车、轿车生产为主,重庆以重型汽车和轿车生产为主。在十三五规划中,两城市都把中高档轿车、新能源汽车和智能汽车做为发展重点。(10分)(1)说明甲所在区域水能源开发的有利和不利条件。(10分)【答案】(1)有利条件:地形起伏大,河流落差大;降水丰富,径流量大;人口密度低,水利工程移民搬迁量小。不利条件:地处偏远,地形崎岖,交通不便;生态环境脆弱,地质灾害多发;主要位于长江上游,对流域中下游影响大。【解析】考点:水能资源开发条件分析。【名师点睛】从材料和图表中获取信息,包括经纬度位置、海拔高度分布、河流分布、铁路分布及工业结构图信息。水能资源开发要考虑资源状况、交通状况、地理位置(市场距离)、地形地质状况等角度进行综合分析。工业发展的区位选择从原料、资源、市场、政策、技术和产业基础等角度来综合阐述。区域间产业同质、恶性竞争是我国较多区域间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如何从区域实际出发,有所侧重、关注分工合作地进行区域产业联系,是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2016上海卷)(十七)渭河是黄河的最大支流,它滋润了八百里秦川。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14分)材料:横贯关中平原的渭河全场787千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