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四节_第1页
湖南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四节_第2页
湖南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四节_第3页
湖南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四节_第4页
湖南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四节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湖南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四节计划课时1课时课题海陆变迁教学目标 一、知识传授: 1、实例举证海陆变迁,使学生从实例中明白地球的表面形态是在不断变化的; 2、教会学生在地图上获取资料,理解大陆漂移学说和板块构造学说;3、通过练习,指导学生运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一些海陆变迁的现象;4、在理解板块构造学说的基础上,进一步正确地认识火山和地震,并熟知地球的两大火山地震带; 二、能力培养: 1、通过学习地形的变化,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2、通过分析火山既给人类带来灾难也给人类带来无数好,处初步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3、通过指导读图、用图

2、从图中获取知识解决问题;观看影片、思考影片内容从影片中获得答案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4、通过运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各种地形变化的练习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5、通过联系实际生活的讲解和活动使学生具备在地震中逃生的能力;三、德育渗透:1、通过“魏格纳与大陆漂移学说”的故事激发学生要善于观察,并能为自己的设想付诸实际行动,不畏困难,勇于探索; 2、 通过分组在地震中逃生的活动让学生明白团结就是力量; 教学方法 读图启发式、讲练结合、分析归纳法、引导等方法。 教学重点 板块构造学说的内容和运用;两大火山地震带的分布 教学难点 运

3、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海陆变迁的各种现象 教学准备 多媒体地理课件、世界地形图 课前2分钟自动播放配音乐的火山和地震的图片(即片头),让学生对海陆变迁有一些感性认识。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 师:你们想了解火山和地震吗?生:想。师:那我们这节课来学习第四节海陆变迁。请同学们打开课本33页。2 讲述 海陆变迁的意思是说海洋变成陆地,或从陆地变成海洋。这跟一个成语的意思是一样的沧海桑田。那你们知道那些沧海桑田的故事? 学生举例老师总结 台湾海峡海底发现古河道、水井和森林等人类活动的遗迹;科学家在青藏高原考察的时候发现鱼、海螺

4、、海藻等海洋生物化石说明地球表面形态是在不断变化的。 出示板书 地球表面形态是在不断变化的。 过渡 是上帝使地表形态不断变化的吗?不,那是什么力量在促使地球表面形态不断变化的呢?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不能不提这位伟大科学家。 出示魏格纳德图片问 他是谁?有什么伟大的贡献? 德国科学家,提出了大陆漂移学说。 问 谁给了他灵感?地图。 问 他是怎样发现的?学生回答并引述故事  有一天,生病了的魏格纳躺在病床上看墙上的世界地图,他看得如此认真于是发现南美洲大陆的轮廓跟非洲大陆的轮廓很相似。这使他提出疑问南

5、美洲大陆跟非洲大陆以前会不会是连在一起的?他并没有让他的想法变成空想。而是付诸努力找了很多证据去证明他的大胆设想。 出示动画 南美洲突出的部分跟非洲凹进去的部分几乎完全吻合。 总结 这就是科学家。别人没留意的他观察到了并为为证明他的设想不辞劳苦地找证据。 学生活动 看地图册第8页,说说魏格纳找了哪些证据。总结 经过他的努力,他终于找到了很多证据,如:两块大陆上的古地层分布相似;两块大陆上的古生物化石相似;两块大陆上的生物演化相似等等。他还发现北美洲大陆、格林兰岛和欧洲大陆轮廓刚好嵌在一起。后来,他在第四次去格林兰岛考察时不幸

6、遇难。当然,他已经提出了一个伟大的学说。 出示动画  总结 地球上的大陆本来是个整体,后来大陆开始分离才成了现在七大洲四大洋的样子。 过渡 大陆是怎样飘移的呢?科学家们提出了很多说法,最被接受的是板块构造学说。 讲述并出示板书  3 板块构造学说认为:1、全球由六大板块组成 学生活动 1、熟记六大板块。 2、思考:图中“ ”表示;  “” 表示; 总结并出示板书 2、板块是在不断运动的。挤压碰撞会使地表隆起

7、形成山脉,张裂拉伸使地表断裂凹陷形成裂谷3、板块的内部比较稳定,板块和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 播放动画 思考板块碰撞怎样改变地表形态的? 总结 (略)学生活动 看六大板块图思考并回答:、喜马拉雅山脉是哪两大板块碰撞形成的? 、安第斯山脉是哪两大板块碰撞形成的? 、大西洋是板块碰撞形成的还是板块张裂形成的?总结(略) 过渡 板块的碰撞和挤压往往会发生地震和火山爆发。从板块运动的图我们可以看出,地球哪里的火山和地震是最多的? 学生看图回答(略) 讲述并出示板书 地球两大火山地

8、震带:1、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2、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学生活动 看图熟记两大火山地震带。过渡 火山和地震都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改变地表的形态,并会给人类带来灾害。现在,我们通过一些影片来认识这两种活动。先来看看火山(VOLCANO)。  学生活动 看影片回答火山是怎样形成的?火山喷发带来什么物质?  总结 地球内部炽热的岩浆沿着地壳裂缝上升喷发,称火山爆发。喷出的大量物质(火山灰、熔岩等)堆积在火山口就形成了火山。火山分为活火山和死火山,死火山是指形成后不再喷发的火山,如西樵山。活火山是指经常喷发的火山,如日本的富士山。&

9、#160;思考 富士山是一座活火山,但日本人还是不顾危险地住在它的脚下,为什么呢? 边出示图片边讲述  火山爆发除了造成各种危害之外,也能在给人类带来各种好处。如海洋中创造新的土地。日本岛的很多地方就是火山喷发形成的。地少人多的日本自然就更喜欢火山给他们带来更多的土地。当然,也能带来丰富的旅游资源。像美丽的富士山和西樵山。同时,我们从这幅图中也能看出火山还能给人类带来丰富的地热,地热有什么用呢?对,可以用来发电。今年6月,江主席访冰岛时就参观了冰岛的 4 地热电站。冰岛的地热资源很丰富,因此,他的电力资源也很丰富。然而,他的国民并没有因为它的丰

10、富而乱用电,相反,他们明白到资源是会用尽所以很节约。煮鸡蛋开了就熄火,不到不得已也不开空调,他们认为空调会污染环境火山还能给人类带来什么好处呢?可以带来丰富的矿产,如日本的硫磺矿,南非的钻石都是火山喷发后形成的。当然,火山还能带来肥沃的土壤,如印度的“白金地”。这白金并不是真的白金,而是指棉花。由此可见,火山能给人类带来很多好处。所以不能因为火山的危害性大就说它不是好东西。其实,我们平时看事情、看人也应该这样-辩证全面地看过渡 火山的孪生兄弟地震(earthquake)。下面请学生看影片弄明白地震是怎样产生的。 学生活动 看影片并回答地震是怎样产生的? 

11、总结(略) 过渡 地震的破坏力比火山有过之而无不及。而且,他破坏的速度很快,往往只要几秒钟就能将一个大城市摧毁。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出示台湾地震后惨不忍睹的图片 看影片感受地震破坏的威力。 总结 地震破坏的威力很恐怖。可以的几秒钟时间将几十万人的大城市夷为平地,尸横遍野,满目苍夷。那发生地震时我们怎样从地震中逃生?学生活动 分八组用三分钟讨论“从地震中逃生”的两道选择题,最后派一名你们最信赖的人作代表将你们讨论的结果写在纸上。看哪个组最善于逃生,最后能活下来。1、假如地震发生时,我们正在家里,该怎么办?(  

12、60;) A躲进厕所里 B钻到床下或桌子底下 C立刻跑下楼 D从窗户跳下去 E远离窗户和玻璃家具 F躲在墙角并保护头部G顺手拿点食物和水 答对的组继续下一步逃生: 2、如果遇到大地震,你被压在废墟下不能自行脱险时,你应(    ) A挪开眼前.胸前的杂物,清除灰土保持呼吸通畅B保存体力,维持生命,如果受伤想办法包扎 C大声呼救,直到有人发现为止 3、如果你在开车该:()A立即刹车熄火留在车内B.迅速躲到高架桥下C.迅速躲到空旷的地方 总结(略) 

13、 赠送活下来的学生礼物 美丽的图片和鲜花。 讲述 假如能有预报地震的仪器我们就能全部活下来。早在2千多年前就有了测报地震的仪器地动仪。是我国数学家张衡发明的。然而,地震的突发性很难预测性使得人类一直到现在这个数字时代都没能准确地预报地震发生的位置、时间和强度。假如,将来有人发明了一个能准确地预报地震发生的位置、时间和强度的仪5 器,那他一定能拿诺贝尔奖,并流芳百世。当然,要有大作为我们必须得有知识,所以我们现在必须努力学习,充实自己。 总结 一、地表形态是在不断变化的二、大陆漂移学说三、板块运动学说1、全球由六大板块组成2、板块在不断地运动3、板块内部比

14、较稳定、板块的交界处比较活跃 四、两大火山地震带 1、地中海喜马拉雅山火山地震带 2、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五、火山和地震  巩固练习 1、大陆漂移学说是由 国 的提出来的。 2、全球由 大板块组成,板块 的活跃。3、世界最长的山脉 是由美洲板块和 板块、 板块碰撞挤压而成的。4、两大火山地震带是指:火山带 和火山地震带。 复习巩固: 海陆分布的特点、七大洲和四大洋。 同学们,世界第一高峰是哪座?(珠穆朗玛峰)海拔是多少?(8844.43)科学家在珠峰峰顶发现了鱼骨化石,这说明什么?(它

15、原先为海底的一部分)你们觉得地球表面形态是保持不变的,还是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和变化之中的?同学们能说出哪些地理现象说明地球的地表形态在变化吗?导入新课: 地球表面形态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与变化之中的,今天地球上的地表形态只是地质历史时期地球面貌的一个片段。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四节的内容,海陆变迁。教学过程设计 一、地表形态变化 分组讨论,然后收集能说明地球表面形态变化的事例(地理现象),然后派代表说一说他们找到的事例。利用同学们找到的事例,让同学们将它们做简单的分类,看哪些事例(地理现象)需要经历漫长的时间,在短期内不易被人们察觉?哪些事例(地理事物)是很激烈的表现

16、,易被人们察觉。 让同学们分成四个小组思考完成课本P41活动。讨论结束后,各小组派代表上台阐述本组讨论的结论。最后让学生把活动中的四个事例分类:哪些说明陆地变成海洋?那些说明海洋变为陆地? 过度: 20世纪初的一天,一位德国的青年气象学家生病了,躺在病床上的他看着墙上的世界地图时,他发现南美洲大陆的东岸的突出部分跟非洲大陆西岸的凹入部分很相似,这使他提出了疑问南美大陆跟非洲大陆以前会不会是连在一起的?他并没有让他的想法变成空想,而是付诸努力找到了很多证据去证明他的大胆设想。后来他提出了著名的大陆漂移学说,这位青年气象学家就是魏格纳先生。 二、大陆漂移假说

17、 同学们,海牛栖息在热带浅海环境,而鸵鸟生活在陆地上,且不会飞,按理说它们都没有远涉大洋的能力,同学们能解释一下,它们为何会分布在大西洋两岸的同纬度地带呢?大陆漂移假说认为,地球上原先只有一块叫“泛大陆”的庞大陆地,被叫做“泛大洋”的广袤海洋所包围。大约两亿年前,泛大陆开始破裂,“碎块”像浮在水上的冰块一样向外越漂越远。距今大约两三万年以前,这些漂移的大陆漂到今天的位置,形成现在的七大洲、四大洋的基本面貌。因此它们分布在大西洋两岸的同纬度地带也就不奇怪了。 让学生阅读课本P41阅读部分,提问:1.现在什么技术证实了大陆在漂移?2.魏格纳提出大陆漂移假说,让我们得到什么启示?

18、  20世纪60年代以来。古地磁学、深海探测学和大地精密测量学等研究结果,都有力地证实大陆确实在“漂移”。人造地球卫星的精密测量表明:大西洋以平均每年1.5厘米的速度扩展。太平洋上的夏威夷群岛与美洲大陆之间,以平均每年5.1厘米的速度靠近。 魏格纳善于发现问题,大胆提出假设,然后积极寻找证据论证,这是积极的科学观,我们也应该树立这种科学精神科学观。大陆漂移假说有哪些基本观点?1.地球原先只有一块泛大陆。 2.大约两亿年以前,泛大陆开始破裂,向外“漂移”,逐渐形成现在的海路分布。过度:地质学家经过长期研究,在“大陆漂移假说”的基础上,又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

19、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板块构造学说。 三、板块构造学说 读课本“图2-55六大板块示意”或“图2-56六大板块与主要火山、地震带分布”,观察六大板块名称、位置及海陆构成。回答: 1.全球分为哪六大板块? 2.六大板块中哪个板块地表几乎全部是海洋的是? 3.其他版块地表都是大陆吗? 地球上的板块是处于不断运动中的,正是由于它们的运动导致了海陆的变迁、大陆漂移等,一般来说,板块的内部比较稳定,而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比较活跃。因为,交界地带板块或张裂拉伸、或碰撞挤压,形成各种各样的地形(安第斯山脉、东非大裂谷)。活动 与学生一起完成

20、课本P42-43活动。 阅读世界地形图,找出世界主要山脉带,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系、科迪勒拉山系,对照六大板块示意图,说说它们之间的关系。试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下列地理事物的形成原因:1.东非大裂谷2.红海3.大西洋4.大洋中脊5.海沟全球岩石圈大致划分为六大板块,各大板块是处于不断运动中的,一般来说,板块的内部比较稳定,而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比较活跃。因为,交界地带板块或张裂拉伸、或碰撞挤压,形成各种各样的地形,其中世界高大的山脉带都是板块相互碰撞挤压形成的。同学们,地球内部能量也有过剩的时候,当地球内部能量积聚到一定程度时,它就要释放能量,就像同学们下课就是你们释放能量的时候,上课就是

21、你们积蓄能量的时候是吧?地球会以地震和火山喷发等形式来释放巨大的能量。全球平均每年大约发生500万次地震(只是一些震级较低的地震我们感受不到),全球分布有500多座活火山。同学们你们了解地震和火山吗?全球数目众多的地震和火山分布在哪些地区?有什么规律?和同学完成课本P45活动部分第一题(菲律宾板块、阿拉伯板块、科科斯板块、纳斯卡板块和加勒比板块都是属于大板块内部的次一级板块)。让学生阅读P44阅读部分,让学生了解火山喷发的景况。 读课本P44图2-56,找出世界主要的火山地震带有哪些?它们与板块运动有何关系?全球平均每年大约发生500万次地震,绝大多数分布在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阿尔卑

22、斯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这些地区是板块中相互挤压的边界。其中,环太平洋火山地震中,地震释放的能量约占全球地震释放能量的80%,而全球有500多座活火山,基本上都分布于此。阅读课本P45阅读部分,让学生了解地震的危害。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析课本P46活动中的漫画,判断地震发生时,哪个做法正确。谈谈地震发生时,还有哪些自我保护的应急措施?教学过程 1.引入:影片2012世界末日中提到,在2012年12月21日后,地球将会出现黑暗来临,火山爆发,强地震等等是地球面貌发生强大变化的毁灭性灾难,此后,地球的海陆格局会发生巨大的变化,世界最高点再也不是珠穆朗玛峰。 思考:你相不相信这一

23、幕将会发生?2.在我国西南地区的云南省石林地区有大面积的海底石灰岩,石灰岩只能在海底才能够形成的,那么为什么在石林这个地方有大面积的海底石灰岩,说明这个地方以前有可能是海洋。在喜马拉雅山地区发现大量古老的海洋生物化石,数量巨大,不可能是人为因素,说明这个地方以前有可能是海洋。台湾海峡海底发现了古森林和古河道遗迹,大面积的森林只能出现在陆地上,说明这个地方以前可能是陆地。非洲东部,有一条巨大的裂缝似地球的伤疤,科学家推测,这条伤疤会越来越大,海水涌入最后形成海洋,是什么力量是好端端的陆地开裂?欧洲南面,非洲北面的地中海面积在缩小,预测它最后将会消失不见,是什么魔术师把它变没了?【转】在我们刚刚看

24、到的几个地理现象或者预测,你发现了什么启示?海洋会变成陆地,陆地会变成海洋,用成语来形容就是沧海桑田。海陆之间格局的这种转换,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第四节海陆变迁,海洋和陆地是地表两种基本的形态,我们把地表的形态出现的改变叫做地表形态的变化。板书:第四节海陆变迁一地表形态的变化【讲解】水滴石穿,风蚀柱的形成,感受这两种变化形成所需要的时间是很漫长的,而且变化也很难让人容易察觉。 小结:形成时间漫长,形成速度缓慢,不易让人察觉的这种地表形态的变化,称之为缓慢的变化。 板书:1 缓慢的变化 【转】有缓慢的变化,那就有相对不缓慢的变化,有哪些呢? 

25、;生:火山爆发,地震。 【讲述】巴基斯坦发生一次强烈的地震,后人们发现在南面海上出现了一个小岛,地震是原本的海洋变成了陆地。地震还会是地面出现裂缝,这种变化是瞬间发生的,也是很容易就让人察觉出来的。还有火上喷发,岩浆在地表堆积形成高地。我们把这种在瞬间或者短时间内发生的,很容易就让人察觉出来的,强烈的地表形态变化称之为激烈的变化。 板书:2激烈的变化小结:地表形态不管是缓慢的变化也好,激烈的变化也好,都说明地球表面形态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和变化之中。 【转】地表形态的变化范围小至地表出现了一个洞,大至地表海陆布局的变化,都是地表形态在不断的变化,海陆之间在不断的变化

26、,那是怎样变化的呢?我们先来看一个小故事:魏格纳的故事。【讲述】魏格纳躺在病床上发现南美洲和非洲的轮廓有些吻合,于是就进行寻找证据,来证明自己的说法:大陆漂移假说板书:二大陆漂移假说【思考】假设你是魏格纳,你会从哪些方面去寻找证据,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生:轮廓,化石【演示】用一张纸,撕开,在拼合,如果要检查拼合的是否正确,还可以通过哪些方面来验证? 生:纸上的字和图案 【讲述】地球上也有这些字和图案,分别就是地层和生物,魏格纳也是通过两个大洲的生物和地层的相似性来分析,并把这两个作为证明大陆是漂移的证据。 【转】通过寻找证据,魏格纳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他是怎么认为的呢? 生:【讲述】魏格纳只是根据他自己的假设,继而去找证据证明自己的观点,但是两亿年前的事情谁有亲眼目睹呢?所以,魏格纳的假说仅仅是一个假说,而不是一个真正的定理。但是魏格纳的这种善于发现,积极寻求答案,坚持不懈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