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十年来我国大学生自尊研究综述包爱丽陇东学院教育学院,庆阳 745000摘要:通过文献综述法,从自尊的涵、特征、影响因素、研究现状以及未来展望等方面,对十年来我国大学生自尊的研究回忆,以期引起人们对这一研究领域的广泛关注与思考。关键词:大学生;自尊;隐自尊中图:G4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最早给自尊下定义的心理学家是W.james1,他在?心理学原理?中给自尊下定义用了著名的公式“自尊=成功/抱负,指出个人对于自我价值的感受取决于*实际成就与潜在能力之比。Coopersmith认为2,自尊是个体对自己做出的并经常持有的评价,他表达了一种肯定与否认的态度,说明了个体在多大程度上相信自己是有能力
2、的,重要的,成功的和有价值的。国外学者根本倾向于认为自尊属于自我系统的情感成分,是对自我评价性和情感性的体验3,,国学者普遍认同这一点。随着21世纪人们对自身存在的意义和价值的关注,自尊的需要越来越成为人们追现自身价值的一种高层次需要。自尊也以其对人类社会生活和个体精神生活的独特作用和奉献而倍受心理学家的关注4。大学阶段是个体迅速成长与成熟的关键时期,自我意识开展迅速,独立意识大大增强,他们日益关注自己的社会地位和他人对自己的评价,表现出强烈的社会需要,其自尊水平与其心理安康状况密切相关。因此,关注大学生自尊是促进大学生心理安康水平的重要方面。国外对自尊的研究越来越重视,而我国在这方面还存在一
3、定差距,本文着重从我国10年来对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自尊的研究入手,提醒现状,探究影响因素,分析相关成果,并展望未来研究取向。一 、自尊概述 一国学者对自尊的定义自尊self-esteem也称自尊心,是个体自我系统的核心成分之一,不仅与个体的心理安康直接有关,而且对个体的认知、动机、情感和行为有广泛的影响。目前,由于缺乏普遍认同的操作定义,在我国不同学者对自尊有不同理解。朱智贤5认为自尊是社会评价和个人的自尊需要的关系的反映。顾明远6认为自尊以自我意象和对自身社会价值的理解为根底,是对个人的值得尊重程度或其重要性作出的评价。荆其诚7认为自尊是自我感觉的一种方式,是一种胜任愉快值得受人敬重的自我概
4、念。在林崇德8看来自尊是自我意识中的具有评价意义的成分,是与自尊需要相联系的,对自我的态度体验,也是心理安康的重要指标之一。运华9认为自尊是个体在比较过程中获得的积极的情感经历。黄希庭10认为自尊即自我评价感,self-esteem即是self-worth,是个体在社会生活中,认知和评价作为客体的自我对社会主体包括群体和他人以及作为主体的自我的正向的自我情感体验。静11提出自尊是个体在实践过程中获得的对自我的积极的情感体验,它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产物,有自我效能或自我胜任和自我悦纳或自爱两局部构成。这些定义虽各有侧重,但都说明:自尊是一种包含着个体自我认知的价格判断,是个体对自身价值、重要性、意
5、义和成功的积极情感体验12。二自尊的分类 自尊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展分类,不同的学者根据自己的理解对自尊作了分类,下面介绍几种有影响的自尊的分类。 1.沉着上可分为理想自尊ideal self-esteem和现实自尊real or autual self-esteem 。R.E.Bills和E.L.Mclean1951认为现实自尊来自个人期望到达的抱负局部。两种自尊之间的差距越大越焦虑;差距越大,个人无法协调两者之间的关系时,就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乃至产生心理疾病。 2. 从来源方式上可分为在自尊inner self-esteem和外在自尊outer self-esteem。Hales19
6、79认为自的尊由源和外源两个因素组成,其中源因素指能力感或效能感,外源因素指他人的赞扬。Tafaraodi和Swann(1995)也认为这两个因素不仅是自尊的影响因素,而且实际上还被个体化为与之相对应的两种成分而构成整体自尊。他们称这两种成分分别为自我胜任感self-petence和自我悦纳self-liking13。自我胜任感是一种个人效能感a sense of personal efficacy,对应于到达成功的行为和能力,而自我悦纳是一种社会价值感a sense of social worth,对应于来自他人和社会的赞同和承受。 3.从构造上可分为整体自尊(global self-est
7、eem)和具体自尊specific or differentiated self-esteem。整体自尊是对待自我的总的积极消极态度,而具体自尊则是整体自尊表现的局部或局部,如学业自尊、容貌自尊、社交自尊等14。三大学生自尊的影响因素影响大学生安康自尊的因素有很多,主要有部人格因素和外部环境因素。纵观国外学者对大学生自尊的相关研究,主要从以下三方面进展论述。1.人格因素胡军生15等对师类大学生人格特质与自尊关系的调查研究说明,外向性和处事太低是影响师类大学生自尊水平的主要人格特质。外向性反映人际情况中活泼、主动、积极和易沟通,轻松、温和的特点,以及乐观积极的心态。高分者在人际交往中表现活泼、积
8、极,擅长与人交往且容易与人沟通,受人欢迎,以及各方面的乐观和积极情绪,他们有着较高的自尊水平。其中乐观与自尊总分,自我肯定与自我否认之间都有显著的相关。乐观的人有着较高的自尊水平,较高的自我肯定和较低自我否认。白丽英16等对大学生自尊和人格特征影响因素分析说明,性格外向、活泼开朗、情绪稳定、好强上进、有恒负责、自信敢为、富于想象、自律严谨的大学生更倾于有高的自尊水平;而个性悲观、固执己见、疑心戒备、紧焦虑等个性因素则容易导致低的自尊水平。可见,人格是影响大学生自尊的重要因素。2.归因方式归因是指人们对他人或自己的所作所为进展分析,指出其性质或推论其原因的过程。归因影响个体对结果反响的情感反响,
9、对成绩的期待及后来的成就动机和行为。不同的归因方式对自尊有着不同的影响,积极的归因方式有助于自尊的形成,而消极的归因方式则会降低一个人的自尊。Abramson等人在研究抑郁和归因方式之间的关系时发现,一个人将消极事件归因于自己的部原因,还是外部原因,决定了其自尊是否会被伤害。部归因将导致更多的失去自尊。贺小华17等对大学生自尊与归因方式的相关研究发现,自尊与正性事件的可控性、负性事件的整体性和可控性维度均存在显著负相关,及自尊水平越高的大学生越倾向于将正性事件归因为部的、稳定的和全面的原因,而将负性事件归因为外部的、暂时的和特殊的原因。 3.社会比较虽然自尊不必然是社会比较的产物,但是社会比较
10、对它的影响还是很大的。一般来说,“下向比较可以获得高自尊,而“向上比较则容易导致低自尊抑或自卑,H.W.Marsh的“池塘蛙效应frog-pond effect就说明了社会比较对个人自尊的影响:即人人倾向于愿做“小池塘里德一条小鱼18。于此相应有研究说明:低自尊者在社会比较过程中集中精力于自我保护,而不是力求提高其自尊。他们只是企图防止失去,在得到成功反响后才寻求较大量的社会比较;而高自尊者则在失败后才进展大量的比较以寻求失败的补偿,当社会比较对成功的低自尊者有利时,他会寻求尽可能多的社会比较,目的只是为了充分利用这个自我提升的有利时机。总而言之,在社会比较过程中,低自尊者趋向于采取自我保护的
11、策略,并且低自尊者常采取间接自我提升方式,而高自尊者则相反19。 二 、自尊构造的研究 一一维构造James认为自尊就是指个体的成就感,它取决于个体在实现及其所设定目标过程中的成功活失败的感受,因此重要的不是个体所获得的实际结果,而是对所获接过的认知过程,即个体对所获结果重要性的主观评价。 二二维构造 Pope和McHale认为自尊由“知觉的自我和“理想的自我两个维度构成20。知觉的自我就是指自我的概念,是个体对自己是否具有各种技能,特征和品质的客观认识。理想的自我是个体希望成为什么人的一种意象,这种意象并不是一种轻浮的愿望,而是一种想拥有*种特性的真诚愿望。 三三维构造 Steffenhag
12、enren认为自尊是由三个相互联系的亚构造组成的,即物质/情景模型、超然/建构模型、自我强度意识/整合模型。 在国,也有类似的三维模型出现,如运华18提出了自尊的专家模型、儿童模型及其整合模型。黄希庭21教授1998认为自尊可以分为总体自尊、一般自尊和特殊自尊,其中特殊自尊是个体对自我*一方面的评价和承受程度,具有特殊性、情境性和不稳定性;一般自尊和总体自尊是在特殊自尊的根底上抽象概括出来的自我评价和感受;总体自尊不具有情境性和特殊性,是对自我的综合评价和整体体验,在个体身上具有稳定性22。 四思维构造及多维构造Coopersmith等人认为,自尊是由以下四个方面构成的:重要性,即一个人是否感
13、觉到自己受到生活中重要人物的喜爱和赞赏;能力,即是否具有完成他人认为重要的任务的能力;品德,即是否到达伦理标准和道德标准的程度;权力,即影响自己生活和他人生活的程度。Mboya1995认为自尊是家庭关系、学校、生理能力、生理外貌、情绪稳定性、音乐能力、同班关系和安康8个方面构成的。我国的心理学家蔡建红却通过对大学生的自尊构造进展调查研究,发现大学生的自尊构造一般由自我价值感、社交口才、学习能力、他人及社会认同、父母关系、归属群体、人际关系、演讲、体育运动9个因素构成23。另外,东北师大心理系的林博士提出了关于自尊构造的“倒立金字塔模型24,其模型包括:潜在自尊、社会自尊和元自尊三局部。其中,隐
14、自尊、外显自尊和元自尊成分是三种不同的心理特征。验证性因素分析的结果验证了三种自尊根本成分的构造维度是合理的,并证实了自尊层次构造模型的合理性。三 、大学生自尊的研究现状通过对文献的综合分析,发现已有研究主要涉及自尊与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学校、社会、个人的关系方面。一父母教养方式与自尊关系的研究在自尊研究中,与父母教育方式的研究一直是焦点,很多学者都对此问题进展了探讨。文新、林崇德25研究发现:1.从总体上看,青少年的自尊与其感受到的来自父母的惩罚严厉、拒绝否认,父亲的过分干预、过分保护和母亲的过分干预、过分保护有显著的或极显著的负相关。2.父母的教育方式对青少年的自尊有较好的预测作用。父母的
15、情感温暖与理解对青少年的自尊有极显著或显著的积极影响,而父亲的惩罚严厉、过分保护和母亲过分干预、过分保护则对青少你的自尊由极显著或显著的消极影响。3.在不同青少年群体中,父母教育方式的影响存在一定的差异。父亲的过分保护对女生的自尊有极显著的消极影响,但对男生没有显著的影响;母亲的过分干预和过分保护对男生的自尊由极显著的消极影响,但对女生没有显著的影响。同时,不管父亲的过分保护还是母亲的过分干预、过放保护都对城市青少年的自尊有显著的消极影响,而对农村青少年没有显著的影响。根据答会明2002对大学生的自尊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发现父母的教育方式对子女的自尊有重要作用。 程学超、谷传华( 2001)
16、进展了“母亲行为与小学儿童自尊的关系专项研究。他们选取三、四、五年级学生和他们的母亲各694人, 采用小学儿童母亲行为问卷、自尊问卷( SEI) 与小学儿童母亲背景问卷进展施测, 对小学儿童自尊与其母亲行为之间的关系进展了探讨。该研究在此验证了库利和米德的早期自尊理论。该研究将对象集中在对母亲行为方式的考察上, 对教养方式问题进展了更深入的探索。还有学者进展了富有特色的个案研究。燕玲、樊富珉在“家庭教育与中学生自尊个案研究的启示这一研究中,利用自尊量表和普通精神安康量表调查了20所中学1920名中学生,遴选出50名自尊和精神安康水平较好的学生( SES20分或以下及GHQ45分或以下) 、33
17、名自尊和精神安康水平较差的学生( SES28分或以上及GHQ76分或以上) , 并随机对其中的12名学生以及对他们影响较大的同伴、教师、家长进展了深入的访谈。结果说明问卷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 分数高的学生在访谈中表现出更多的焦虑和不自信, 而分数低的学生则显出有更多乐观情绪和自信。通过访谈发现: 初中、高中是一个人心理成长的重要阶段, 而在这一阶段中对人的成长起最重要作用的是家庭。访谈中, 自尊水平和精神安康程度较好的个案,尽管他们的年级、性别以及心理开展状况不一样,但他们在心理上都对自己的家庭和父母有较高程度的认可, 并把父母作为自己遇到困难后的第一求助对象。 二学校因素与自尊关系的研究
18、勉媛26研究发现在校师生关系满意度总分及各因子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回归分析说明:师生关系满意度和初中生自尊开展状况之间可以互相以对方的因子来预测。而且学业成绩显著影响初中生自尊开展。反过来,学生的自尊水平也会影响其学业成绩。宇然27研究发现,中学生的学习倦怠与自尊存在联系,外显自尊和学习倦怠感有着严密的联系,二者之间呈现出相互作用的关系。倦怠感高的学生隐自尊水平低,而低倦怠的学生隐自尊水平高。江耀强28研究说明:1.自尊感水平与学业成就和行为表现存在高相关。对自己整体感到满意、自信的,认为自己是有价值的,觉得自己是一个处于平安的、支持的环境,有家庭温暖,可与亲友自由交往,体格健全安康,有生活
19、目标,并对自己的学业有满足感、成功感的学生,他们的学业成就普遍都较高。2.自尊感与学业成就的相关存在互为因果的关系。自尊感低落导致学业成就地下和导致行为偏差,学习受挫或学习困难也是导致自尊感低落的原因。三社会支持与自尊关系的研究社会支持是指人与人之间的亲密联系,当个人在面临困难或威胁时,这种联系可以为个体提供精神或物质上的帮助,是心理社会压力与心理障碍之间的中介因素之一。欣29等人对大学生的自尊研究发现,自尊与社会支持中的利用度有显著正相关,大学生自尊与社会支持存在关系。通过以上研究发现,自尊与社会支持具有*种程度上的正相关关系。一般来说,提供和承受的社会支持越高,自尊水平也会越高。四个人因素
20、与自尊关系的研究春妹30等通过对中学生的研究发现,不同自尊水平的中学生在人格各维度上都具有显著差异,高自尊的学生更外向、宜人、慎重、情绪更稳定,对经济更开放。情绪性、开放性和外向性与自尊的相关都比较高,宜人性和慎重性与自尊有较弱的正相关。男女中学生、中学各年级学生的自尊都主要受到情绪稳定性和开放性的影响,但是在影响中学生自尊的其他人格特点上男女生之间和不同年级之间稍有不同。蔡溢、许明智31等通过对大学生的研究发现,神经质是影响大学生自尊状况的首要因素,外向、积极应对与自尊总分之间呈显着正相关;而神经质、焦虑、抑郁与自尊总分之间呈显著负相关,这与国外的一些研究成果一致。抑郁是一种消极的心境,对自
21、我形成一种负性的评价,它的认知倾向与低自尊十分相似。四、 隐自尊的研究Greenwald与Banaji于1995年在?隐社会认知:态度、自尊与刻板印象?一文中正式提出了隐自尊( Imp licit self - esteem)的概念,他们将隐自尊作为重要的隐社会认知概念加以阐述。所谓隐社会认知是指在社会认知过程中个体虽然不能回忆*一过去经历(如用自我报告法和省法) ,但这一经历潜在地对个体的行为和判断产生了影响 32。而隐自尊一般被认为是个体对自我相关或不相关的事物作出评价时,通过省获得的一种过去自我态度的无意识效应。因此,研究者通常采用自我报告的方式对自尊加以测量,相对于隐自尊而言,经过大脑
22、意识思考的、相对受控制的、以自我报告方式所测出的自尊就是外显自尊。隐自尊对人的自我认知起着关键性的影响作用,如有的人自卑、有的人自信,主要就是由其在的自我图式决定的 33。隐自尊的提出使人们对自尊的理解由意识层面深入到无意识层面。隐自尊的概念一经提出,便受到国外心理学者的共同关注,成为社会认知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近几年,国关于隐自尊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隐自尊与外显自尊的关系、隐自尊的稳定性、隐自尊与心理安康的关系、隐自尊与人格特质的关系以及隐自尊的ERP研究等方面。 一隐自尊与外显自尊关系的研究随着隐自尊的提出,人们越来越多地开场关注与其外显自尊的关系。Greenwald和Famham运用构造方程
23、建模对隐自尊与外显自尊的关系进展了研究,结果证实了二者是相对独立的,同时又存在低的正相关34。但是我们知道,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个体对自我的评价存在差异,有研究说明:由于受到文化的影响,个体对自我的评价低于西方个体的自我评价35。但是我们知道,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个体对自我的评价存在着差异,有研究说明:由于受文化的影响,个体对自我的评价低于西方个体的自我评价。则,文化背景下个体的隐自尊和外显自尊的关系又如何呢? 国学者蔡华俭36 在2003年运用隐联想测验对隐自尊进展了研究和测量,同时还运用构造方程建模对外显自尊和隐自尊的构造关系进展了研究,结果说明:文化下隐自尊是存在的,个体无意识中对自我持
24、有一种积极的评价,但强度不如西方个体。这可能是由于东西方文化差异所导致的。同时,研究还得出:隐自尊与外显自尊是相对独立的两个不同构造,二者间仅存在低的正相关。同样,王登峰等国其他学者37 以我国大学生为被试,也得出一样的结论,结果倾向于支持隐自尊和外显自尊相对独立构造的假说。常丽和杜建政在2007年的研究中 38 ,对自尊的隐性进展了再证明。研究采用隐联想测验测量了被试的隐自尊,并通过操纵被试在不同的认知负荷条件下进展外显自我评价来考察外显自我评价和隐自尊之间的关系。研究说明,在低认知负荷条件下进展外显自我评价时,外显自我评价和隐自尊没有表现出一致性;在高认知负荷条件下进展外显自我评价时,外显
25、自我评价和隐自尊表现出一致性。研究再次验证了隐自尊和外显自尊的别离。福义和梁宁建 39从多重隐测量的视角对隐自尊与外显自尊的关系进展了研究。该研究以102名大学生为被试,从多重隐测量的视角出发,运用隐联想测验( IAT) 、Go /No - go联想任务(GNAT)和外部情绪性Simon任务(EAST)三种实验程序对隐自尊及其特性进展了测量和研究,同时运用构造方程建模对隐自尊和外显自尊的构造关系进展了探讨。结果说明,隐自尊与外显自尊是别离的构造,两者是相对独立的两个自我评价系统,支持隐自尊和外显自尊的两维构造说。并且研究认为双重态度模型和信息加工双过程模型两种理论模型都可以解释隐自尊和外显自尊
26、的别离现象。二隐自尊的稳定性研究一般而言,隐自尊作为一种隐态度,一经形成便相对稳定。但国外的一些研究发现41- 42 :隐自尊具有不稳定性且与情绪相关。国学者蔡华俭、治良 43 以瑞文智力测验为成败操纵任务,对成败操纵前后、承受成功反响和失败反响的个体在隐联想测验中的反响以及其隐自尊情况进展了分析,得出了与国外一样的研究结论,即隐自尊易受即时的关于自我的情绪体验的影响,具有不稳定性,当个体兴奋水平、情绪唤醒水平较高,动机较为强烈时,隐自尊作用将受到抑制。席明静 44在2005年的一项研究中,通过失败反响任务探讨抑郁症患者隐自尊的稳定性。研究发现,抑郁患者的隐自尊不稳定,容易受失败反响的影响,而
27、正常人的隐自尊比较稳定。研究认为,隐自尊高于外显自尊的倾向和不稳定的自尊是抑郁症患者的特征,也可能是抑郁症发作的易感因素。三隐自尊与心理安康的关系大量研究说明,影响心理安康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自尊。一般认为,自尊水平较高的个体表现出较低的焦虑水平、更高的生活满意度和主观幸福感;个体的外显自尊水平越高,心理安康水平就越好。一些研究者认为45 ,自尊是个体适应社会文化情景的重要心理机制,它能够调节个人与环境的关系,在一定情景下起到缓冲焦虑的作用。国的一些研究也发现,青少年较高的自尊水平有利于他们调整自己的行为与心境,减少挫折后的躯体化倾向、神经症性和精神病性等反响。为了完整地考察自尊与心理安康之间的
28、关系,王登峰等 46 以49名大学生被试,参加实验和问卷研究。所有被试填答了Rosenberg自尊量表和SCL - 90病症自评量表,同时使用隐联结测验测量被试的隐自尊。结果显示,外显自尊水平与SCL - 90各项指标以及总分呈显著负相关,而隐自尊指标与SCL - 90各单项以及总分无显著相关。可见,个体的外显自尊水平与心理安康状态严密相关,而隐自尊水平与心理安康状态的关系不显著,结果再次证实了外显自尊对心理安康的影响是积极的。蔡华俭 47 在研究中考察了隐自尊与抑郁之间的关系。研究先通过大规模测试筛选出抑郁状态组,再把抑郁状态组和正常组被试的外显自尊、隐自尊分别进展测量,并对二者及其关系进展
29、比照。研究结果说明:抑郁状态下个体外显自尊水平显著地低于正常个体,对处于抑郁状态的个体而言,有隐自尊高于外显自尊的倾向,对于正常个体而言,外显自尊高于隐自尊的倾向。抑郁状态的个体外显自尊水平低于正常个体,在隐自尊上二者差异不显著,但隐自尊和外显自尊的别离状况显著不同。四隐自尊与人格特质的关系自尊被认为与人格特质存在严密的联系, Rob2ins等 48 通过大样本的调查发现,自尊水平与情绪稳定性( Emotional stability)高相关,与外向( E*tro2version)和公正严谨性(Conscientiousness)存在中等程度的相关, 与愉悦性(Agreeableness) 和
30、开放性(Openness)存在较低的相关。由于隐自尊的提出,许多学者开场探讨人格特质与外显自尊和隐自尊的关系。国学者周帆与王登峰 49在2005年的研究中,探讨了中国文化下个体人格特质与外显自尊和隐自尊的关系,研究采用王登峰等编制的“中国人人格量表(QZPS)对被试的人格特质进展测量,该量表是依照词汇学假设编制的、完整的测量中国文化下个体人格特质的人格测量工具。研究结果发现:外显自尊主要与中国人人格构造中的“自我指向的人格特点关系严密;隐自尊作为一个独立于外显自尊的隐态度构造,与各个人格特质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建平、本军 50 采用隐联想测验,通过结合一般自我效能感、外显自尊量表研究了外显自尊、
31、隐自尊和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关系。研究发现:外显自尊与自我效能感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外显自尊与自我效能感有显著相关,但隐自尊与自我效能感和外显自尊无显著相关。五隐自尊的ERP研究随着社会认知神经科学的兴起,研究者开场对隐自尊的生理机制进展探索。国外学者Gray等人51在2004 年评定了P300 这个ERP成分,认为P300反映了对自我相关刺激的注意,用自传体性自我相关刺激,例如自己的名字来激活P300,发现自我相关刺激诱发的P300比非我刺激诱发的振幅大。基于国外的相关研究,我国学者许静、梁宁建等人在2005年对隐自尊的脑机制进展了初步的探索 52 。研究采用GNAT实验式搜集ERP相关数据和G
32、NAT的行为数据,考察自我积极与自我消极之间、他人积极与他人消极之间的d和反响时差异。研究结果发现,在自我积极与自我消极的感受性指标d和反响时上存在显著差异,他人积极与他人消极的差异仅在d上;自我积极与自我消极的P3在潜伏期和振幅上存在显著差异;他人积极与他人消极的P3之间的差异仅表现在潜伏期上。研究证实:隐自尊效应以脑机制对自我积极信息进展深度加工为根底,表现为自我与积极概念间的自动化联结,对他人的态度在脑机制上有一定倾向性。五 研究展望综上所述,自尊心理的研究涉及到心理学的各个方面,并产生了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一方面,自尊的研究对人格心理学的开展和完善有着重要意义,因为自尊是自我开展的一
33、个重要方面,是人格不可缺少的重要局部。另一方面,自尊涉及到每个人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因此,自尊的研究,将对每一个人正确的认识自己和他人有重要的启发意义,同时,对于提高我们对自尊的认识,加强自尊的保护,通过科学的管理自尊,建立与他人良好的社会关系,形成健全的人格有着重要作用。就当前而言,自尊研究的容只涉及到概念、构造以及影响隐私和相关研究,而社会方法主要局限于问卷调查和哲学思辨,因此,如果要加强对自尊的深入研究,我们必须从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两个方面入手。在研究方法方面,现有的测量自尊的许多量表和问卷都是自量表,由于自尊是一个人对自己的看法和对自己的评价。因此,传统社会的期望和理论要求势必会影响被问
34、报告的真实性,所以在今后的研究中加强对隐研究方法的应用。问卷调查的结果只能得出各个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不能直接解释它们之间的因果关系,而要把握影响自尊心理的深刻因素以及对其他心理现象的影响,还需要用实验设计的方法,从而得出因果方面的结论,这就要求引入实验的研究方法。从研究对象方面,以往自尊心理的研究对象大都以学生为对象,因此在今后的研究中,有必要对研究对象进展扩展,自尊心理的研究应该走出校园,更多的关注到中老年人、企事业领导、残疾人、下岗职工和农民等众多群体。同时,当前在关于自尊应用领域的研究也少有涉及,然自尊心理的理论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实证研究也非常丰富,但是其应用研究还比较落后,今
35、后应该加强对理论成果的推广和转化,让心理学的成果在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方面起到切实的作用。 此外,当前关于自尊的研究主要局限于单一的文化背景,要形成对自尊全面而更深的认识,跨文化的研究尤为重要。因为自尊心理的形成和开展会受到社会文化的影响和制约,通过对不同文化背景中自尊涵的理解,有利于形成关于自尊的普适性认识,对于完善自尊理论,推动人格心理学的开展有着重要意义。参考文献1 James W.The principles of psychologyM.ambridge.MA: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83:296.2 Coopersmith S.The Anteleden
36、ts of Self-esteemJ.San Francisco W.h.Freeman,1967:4-5.3Wang Y,Ollendick T.A Cross.cultural and developmental analaysis of self-esteem in Chinese and western childrenJ.Clinical child and Family Psychology Review,2001,4(3):253-2714丽珠,丽华论自尊的心理意义J心理学探新,2003,234;10-125朱智贤,心理学大词典M师大学,19896顾明远教育大辞典第五卷M教育,1
37、9907荆其诚简明心理学百科全书M19918林崇德.开展心理学M人民教育,19959运华自尊的概念、构造及其测评J社会心理研究,1997,310黄希庭,雄青年学生自我价值感量表的编制J心理科学,1998411静自尊问题研究综述J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612王建平男女大学生自尊的比较研究J山师学院学报,1998,1213运华自尊的构造模型及儿童自尊量表的编制J心理开展与教育,19973)14丽自我价值感初探J社会心理研究,1993,415胡军生,光亮师大学生人格特质与自尊关系的调查研究J教育科研,2006,9:47-4916白丽英,陵波,何少颖等. 大学生自尊和人格特征的影响因素
38、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07,25:459-460.17贺小华,建育大学生自尊、自我效能感与归因方式的相关研究J中国学校卫生,2007,21:71-7218运华自尊的构造模型及其儿童自尊量表的编制J心理开展与教育,1997,133:29-3619黄敏儿.自尊与社会适应性J社会心理研究,1995,320PopeA, McAaleS, Craighead E. Self-esteem enhancement with children and adolescent. Pergamon Pergamon Press, Inc.1998:21-23.21黄希庭,雄青年学生自我价值感量表的编制J心理科学
39、,19984:289-29222 苑凌,朝晖自尊心理研究综述J工学院学报,2006,203:120-12423 蔡建红大学生自尊构造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19:299-30124林.自尊:构造与开展M.第1版.:中国社会科学,2006:54-56.25文新,林崇德青少年的自尊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不同群体间的一致性与差异性J心理科学,1998,216:489-493.26勉媛.初中生自尊的开展及其与师生关系、学业成绩的关系.*师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2003:52.27宇然.中学生学习倦怠与自尊关系研究华东师大学硕士研究学位论文,2006:40-45.28江耀强中学生自尊感水平与学业
40、成就的相关研究J教育导刊,2,3:65-6629欣,马绍斌等大学生大学生自尊与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J安康心理学杂志,2003,111:40-41.30邹泓,春妹中学生的人格五因素感知的社会支持与自尊的关系J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44-5231蔡溢,许明智等大学生自尊状况及其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行为科学医学,2006,155:392-39332治良,高桦,郭力平. 社会认知具有更强的隐性兼论隐和外显的“钢筋水泥关系J. 心理学报,1998, 30 (1) : 1 - 6.33GREENWALD A G,BANAJIM R. Implicit social cognition: Atti
41、tude, self-esteen and stereotypesJ.Psychological Review,1995(102):4-27.34GREENWALD A G, FARHAM S D. Using the imp licit as2sociation test to measure self esteemand self - concep t J .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2000(6) : 1022 - 1038.35 HEINE S J , LEHMAN D R, MARKUSH R, SH INOBUKITAYAMA. In there an universal need for positive self -regard J . Psychological Review, 1999, 106 ( 4 ) : 766- 794.36蔡华俭. 隐自尊效应及隐自尊与外显自尊的关系 J . 心理学报, 2003, 35 (6) : 796 - 801.37周帆,王登峰. 外显和隐自尊与心理安康的关系 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5, 19 (3) : 197 -199.38 常丽,杜建政. IAT式下自尊隐性的再证明 J . 心理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化纤坯布采购合同范本
- 农信社借款合同范本
- 出售液压设备合同范本
- 产品货物装运合同范本
- 出让生鲜小店合同范本
- 劳务合同范本字体
- 出口服装合同范本
- 中介房产股合同范本
- 公司设计合同范本
- 乙方基坑支护合同范本
- 【开题报告】中小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研究
- 2022+ADA/EASD共识报告:2型糖尿病高血糖的管理
- 2024-2025学年云南省大理州七年级(上)期末英语试卷(含答案)
- 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招聘笔试冲刺题2025
- 2025年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含教学计划)
- 2024建筑施工安全生产隐患识别图合集
- 2025中国水利水电第十二工程局限公司招聘400人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4年吉安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附答案
- 2024阿里巴巴云计算云主机租赁及运维服务合同2篇
- 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 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 消毒供应中心礼仪培训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