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年诺贝尔物理和化学奖_第1页
历年诺贝尔物理和化学奖_第2页
历年诺贝尔物理和化学奖_第3页
历年诺贝尔物理和化学奖_第4页
历年诺贝尔物理和化学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历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年 份获 奖 者国籍获 奖 原 因           1901W.C.伦琴德国发现伦琴射线(X射线)1902H.A.洛伦兹荷兰塞曼效应的发现和研究P.塞曼荷兰1903H.A.贝克勒尔法国发现天然铀元素的放射性P.居里法国放射性物质的研究,发现放射性元素钋与镭并发现钍也有放射性M.S.居里法国1904L.瑞利英国在气体密度的研究中发现氩1905P.勒钠德德国阴极射线的研究1906J.J汤姆孙英国通过气体电传导性的研究,测出电子的电荷与质量的比值1907A.A迈克耳孙美国创造精密

2、的光学仪器和用以进行光谱学度量学的研究,并精确测出光速1908G.里普曼法国发明应用干涉现象的天然彩色摄影技术1909G.马可尼意大利发明无线电极及其对发展无线电通讯的贡献C.F.布劳恩德国1910J.D.范德瓦耳斯荷兰对气体和液体状态方程的研究1911W.维恩德国热辐射定律的导出和研究1912N.G.达伦瑞典发明点燃航标灯和浮标灯的瓦斯自动调节器1913H.K.昂尼斯荷兰在低温下研究物质的性质并制成液态氦1914M.V.劳厄德国发现伦琴射线通过晶体时的衍射,既用于决定X射线的波长又证明了晶体的原子点阵结构1915W.H.布拉格英国用伦琴射线分析晶体结构W.L.布拉格英国1917C.G.巴克拉

3、英国发现标识元素的次级伦琴辐射1918M.V.普朗克德国研究辐射的量子理论,发现基本量子,提出能量量子化的假设,解释了电磁辐射的经验定律1919J.斯塔克德国发现阴极射线中的多普勒效应和原子光谱线在电场中的分裂1920C.E.吉洛姆法国发现镍钢合金的反常性以及在精密仪器中的应用1921A.爱因斯坦德国对现物理方面的贡献,特别是阐明光电效应的定律1922N.玻尔丹麦研究原子结构和原子辐射,提出他的原子结构模型1923R.A.密立根美国研究元电荷和光电效应,通过油滴实验证明电荷有最小单位1924K.M.G.西格班瑞典伦琴射线光谱学方面的发现和研究1925J.弗兰克德国发现电子撞击原子时出现的规律性

4、G.L.赫兹德国1926J.B.佩林法国研究物质分裂结构,并发现沉积作用的平衡1927A.H.康普顿美国发现康普顿效应C.T.R.威尔孙英国发明用云雾室观察带电粒子,使带电粒子的轧迹变为可见1928O.W.里查孙英国热离子现象的研究,并发现里查孙定律1929L.V.德布罗意法国电子波动性的理论研究2 / 301930C.V.拉曼印度研究光的散射并发现拉曼效应1932W.海森堡德国创立量子力学,并导致氢的同素异形的发现1933E.薛定谔奥地利量子力学的广泛发展P.A.M.狄立克英国量子力学的广泛发展,并预言正电子的存在1935J.查德威克英国发现中子1936V.F赫斯奥地利发现宇宙射线C.D.安

5、德孙美国发现正电子1937J.P.汤姆孙英国通过实验发现受电子照射的晶体中的干涉现象C.J.戴维孙美国通过实验发现晶体对电子的衍射作用1938E.费米意大利发现新放射性元素和慢中子引起的核反应1939F.O.劳伦斯美国研制回旋加速器以及利用它所取得的成果,特别是有关人工放射性元素的研究1943O.斯特恩美国测定质子磁矩1944I.I.拉比美国用共振方法测量原子核的磁性1945W.泡利奥地利发现泡利不相容原理1946P.W.布里奇曼美国研制高压装置并创立了高压物理1947E.V.阿普顿英国发现电离层中反射无线电波的阿普顿层1948P.M.S.布莱克特英国改进威尔孙云雾室及在核物理和宇宙线方面的发

6、现1949汤川秀树日本用数学方法预见介子的存在1950C.F.鲍威尔英国研究核过程的摄影法并发现介子1951J.D.科克罗夫特英国首先利用人工所加速的粒子开展原子核E.T.S.瓦尔顿爱尔兰蜕变的研究1952E.M.珀塞尔美国核磁精密测量新方法的发展及有关的发现F.布洛赫美国1953F.塞尔尼克荷兰论证相衬法,特别是研制相差显微镜1954M.玻恩德国对量子力学的基础研究,特别是量子力学中波函数的统计解释W.W.G.玻特德国符合法的提出及分析宇宙辐射1955P.库什美国精密测定电子磁矩W.E.拉姆美国发现氢光谱的精细结构1956W.肖克莱美国研究半导体并发明晶体管W.H.布拉顿美国J.巴丁美国19

7、57李政道美国否定弱相互作用下宇称守恒定律,使基本粒子研究获重大发现杨振宁美国1958P.A.切连柯夫前苏联发现并解释切连柯夫效应(高速带电粒子在透明物质中传递时放出蓝光的现象)I.M.弗兰克前苏联I.Y.塔姆前苏联1959E.萨克雷美国发现反质子O.张伯伦美国1960D.A.格拉塞尔美国发明气泡室1961R.霍夫斯塔特美国由高能电子散射研究原子核的结构R.L.穆斯堡德国研究r射线的无反冲共振吸收和发现穆斯堡效应1962L.D.朗道前苏联研究凝聚态物质的理论,特别是液氦的研究1963E.P.维格纳美国原子核和基本粒子理论的研究,特别是发现和应用对称性基本原理方面的贡献M.G.迈耶美国发现原子核

8、结构壳层模型理论,成功地解释原子核的长周期和其它幻数性质的问题J.H.D.詹森德国1964C.H.汤斯美国在量子电子学领域中的基础研究导致了根据微波激射器和激光器的原理构成振荡器和放大器N.G.巴索夫前苏联用于产生激光光束的振荡器和放大器的研究工作A.M.普洛霍罗夫前苏联在量子电子学中的研究工作导致微波激射器和激光器的制作1965R.P.费曼美国量子电动力学的研究,包括对基本粒子物理学的意义深远的结果J.S.施温格美国朝永振一郎日本1966A.卡斯特莱法国发现并发展光学方法以研究原子的能级的贡献1967H.A.贝特美国恒星能量的产生方面的理论1968L.W.阿尔瓦雷斯美国对基本粒子物理学的决定

9、性的贡献,特别是通过发展氢气泡室和数据分析技术而发现许多共振态1969M.盖尔曼美国关于基本粒子的分类和相互作用的发现,提出“夸克”粒子理论1970H.O.G.阿尔文瑞典磁流体力学的基础研究和发现并在等离子体物理中找到广泛应用L.E.F.尼尔法国反铁磁性和铁氧体磁性的基本研究和发现,这在固体物理中具有重要的应用1971D.加波英国全息摄影术的发明及发展1972J.巴丁美国提出所谓BCS理论的超导性理论L.N.库珀美国J.R.斯莱弗美国1973B.D.约瑟夫森英国关于固体中隧道现象的发现,从理论上预言了超导电流能够通过隧道阻挡层(即约瑟夫森效应)江崎岭于奈日本从实验上发现半导体中的隧道效应I.迦

10、埃弗美国从实验上发现超导体中的隧道效应1974M.赖尔英国研究射电天文学,尤其是孔径综合技术方面的创造与发展A.赫威期英国射电天文学方面的先驱性研究,在发现脉冲星方面起决定性角色1975A.N.玻尔丹麦发现原子核中集体运动与粒子运动之间的联系,并在此基础上发展了原子核结构理论B.R.莫特尔孙丹麦原子核内部结构的研究工作L.J.雷恩瓦特美国1976B.里克特美国分别独立地发现了新粒子J/,其质量约为质子质量的三倍,寿命比共振态的寿命长上万倍丁肇中美国1977P.W.安德孙美国对晶态与非晶态固体的电子结构作了基本的理论研究,提出“固态”物理理论J.H.范弗莱克美国对磁性与不规则系统的电子结构作了基

11、本研究N.F.莫特英国1978A.A.彭齐亚斯美国3K宇宙微波背景的发现R.W.威尔孙美国P.L.卡皮查前苏联建成液化氮的新装置,证实氮亚超流低温物理学1979S.L.格拉肖美国建立弱电统一理论,特别是预言弱电流的存在S.温伯格美国A.L.萨拉姆巴基斯坦1980J.W.克罗宁美国CP不对称性的发现V.L.菲奇美国1981N.布洛姆伯根美国激光光谱学与非线性光学的研究A.L.肖洛美国K.M.瑟巴瑞典高分辨电子能谱的研究1982K.威尔孙美国关于相变的临界现象1983S.钱德拉塞卡尔美国恒星结构和演化方面的理论研究W.福勒美国宇宙间化学元素形成方面的核反应的理论研究和实验1984C.鲁比亚意大利由

12、于他们的努力导致了中间玻色子的发现S.范德梅尔荷兰1985K.V.克利青德国量子霍耳效应1986E.鲁斯卡德国电子物理领域的基础研究工作,设计出世界上第1架电子显微镜G.宾尼瑞士设计出扫描式隧道效应显微镜H.罗雷尔瑞士1987J.G.柏诺兹美国发现新的超导材料K.A.穆勒美国1988L.M.莱德曼美国从事中微子波束工作及通过发现介子中微子从而对轻粒子对称结构进行论证M.施瓦茨美国J.斯坦伯格英国1989N.F.拉姆齐美国发明原子铯钟及提出氢微波激射技术W.保罗德国创造捕集原子的方法以达到能极其精确地研究一个电子或离子H.G.德梅尔特美国1990J.杰罗姆美国发现夸克存在的第一个实验证明H.肯德

13、尔美国R.泰勒加拿大1991P.G.德燃纳法国液晶基础研究1992J.夏帕克法国对粒子探测器特别是多丝正比室的发明和发展1993J.泰勒美国发现一对脉冲星,质量为两个太阳的质量,而直径仅10-30km,故引力场极强,为引力波的存在提供了间接证据L.赫尔斯美国1994C.沙尔美国发展中子散射技术B.布罗克豪斯加拿大1995M.L.珀尔美国珀尔及其合作者发现了轻子 雷恩斯与C.考温首次成功地观察到电子反中微子他们在轻子研究方面的先驱性工作,为建立轻子 -夸克层次上的物质结构图像做出了重大贡献F.雷恩斯美国1996戴维.李美国发现氦-3中的超流动性奥谢罗夫美国R.C.里查森美国1997朱棣文美国激光

14、冷却和陷俘原子K.塔诺季法国菲利浦斯美国1998劳克林美国分数量子霍尔效应的发现斯特默美国崔琦美国1999H.霍夫特荷兰M.韦尔特曼荷兰历年诺贝尔化学奖                 (1901-1930)1901   范特霍夫(Jacobus Hendricus Van'Hoff) 荷兰人(1852-1911)      一八八五年,范特霍夫又发表了使他获

15、得诺贝尔化学奖的另一项研究成果气体体系或稀溶液中的化学平衡此外,他对史塔斯佛特盐矿所发现的盐类三氯化钾和氯化镁的水化物进行了研免利用该盐矿形成的沉积物来探索海洋沉积物的起源 1902    埃米尔·费雷(Emil Fischer)德国人(1852-1919)      埃米尔·费雷,德国化学家,是一九O二年诺贝尔化学奖金获得者他的研究为有机化学广泛应用于现代工业奠定了基础,后曾被人们誉为“实验室砷明” 1903    阿列纽斯(Svante August Arrhenius)

16、 瑞典人(18591927)      在生物化学领域,阿列纽所也进行了创造性的研究工作他 发表了免疫化学、生物化学定量定律等著作,并运用物理化 学规律阐述了毒素和抗毒素的反应 阿列纽斯是当时公认的科学巨匠,为发展科学事业建立了不 可磨灭的功勋,因而也获得了许多荣誉他被英国皇家学会接受 为海外会员,同时还获得了皇家学会的大卫奖章和化学学会的法 拉第奖章 1904    威廉·拉姆赛(William Ramsay) 英国人(1852-1916)      他就是著名的英国化学家

17、成廉·拉姆 赛爵士他与物理学家瑞利等合作,发现了六 种惰性气体:氯、氖、员、氮、试和氨由于他发现了这些气态惰 性元素,并确定了它们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他荣获了一九O 四年的诺贝尔化学奖 1905    阿道夫·冯·贝耶尔(Asolf von Baeyer) 德国人(1835-1917)      发现靛青、天蓝、绯红现代三大基本柒素 分子结构的德国有机化学家阿道夫·冯·贝耶 尔,一八三五年十月三十一日出生在柏林一个 著名的自然科学家的家庭 1906   

18、 亨利·莫瓦桑(Henri Moissan)法国人(1852-1907)      亨利·莫瓦桑发现氛元素分析法,发 明人造钻石和电气弧光炉,并于一九O六年荣获诺贝尔化学奖的 大化学家 1907    爱德华·毕希纳(Eduard Buchner) 德国人(1860-1917)      爱德华·毕希纳,德国著名化学家由于发 现无细胞发酵,于一九O七年荣获诺贝尔化学 奖,被誉为“农民出身的天才化学家” 1908   

19、 欧内斯特·卢瑟福(ernest Rutherford)英国人(1871-1937)      一八七一年八月三十日,在远离新西兰文 化中心的泉林衬边,在一所小木房里,詹姆斯 夫妇的第四个孩子铤生了达就是后来在揭示 原子奥秘方面板出卓越贡献,因而获得诺贝尔 化学奖金的英国原子核物理学家欧内斯待·卢 瑟福1909    威廉·奥斯持瓦尔德(F.Wilhelm Ostwald) 德国人(1853-1932)      奥斯特瓦尔德所到之处,总要燃起科

20、学探索的埔熊烈火他 在莱比锡大学开展了规模宏大的研究工作由于他从很多方顶研 究了催化过程,顺利地完成了使氨发生氧化提取氧化氮的研究 工作,它为氨的合成创造了条件奥斯特瓦尔德在这一领域中的 成就得到世界科学界的高度评价由于在催化研究化学平衡和化 学反应率方面功绩卓著,一九O九年他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金 1910    奥托·瓦拉赫(Otto Wallach) 德国人 (1847-1931)      一八八九年,瓦拉荔出任哥丁根大学化学研究院院长,其间, 他继续对获类化合物进行了深入研究一九O九年写成了菇和樟 脑一书,

21、总结了他一生对于醋类化学的研究成果一九一O年, 瓦拉赫因此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1911    玛丽·居里(Marie S.Curie) 法籍波兰人(1867-1934)      玛丽居里是举世闻名的女科学家、两次 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她在科学上的巨大成就和 她那崇高的思想品质;赢得了世界人民的普遍 赞誉 玛丽·届里面强地战斗了一年又一年,头上的白发一天天增 多了,本来就消瘦的面容更清瘦了,可恩她却乐此不疲,决心 “不虚度一生”她写了许多著名论文,完成了由镭盐分析出金属镭 的精细实验一九O七年,她提炼出纯氯化

22、镭,精确地测定了它 的原子量一九一O年,她提炼出纯镭元素,并测出锗元素的各 种特性,完成了她的名著论放射性一书正是由于这些杰出的 贡献,一九一一年,她再次荣获了诺贝尔化学奖 1912    维克多·格林尼亚(Victor Grignard) 法国人(1871-1935)      提起维克多·格林尼亚教授,人们自然就 会联想到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格氏试剂格氏试 剂是有机化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重大创举无论 哪一本有机化学课本和化学虫著作都有着关于 格林尼亚教授的名字和格氏试剂的论述1913   

23、 保尔·萨巴蒂埃(Paul Sabatier) 法国人(1854-1941)   西奥多·威廉·理查兹(Theodore William Richards)美国人 (1868-1928)      著名的有机催化专家保尔·萨巴蒂埃于一 八五四年十一月五日生于法国南部的卡尔卡 松他是当地一所著名师范学院物理系的高材 生大学毕业后,他便来到了巴黎,在有机合 成创始人柏里勒教授的指导下,从事金属硫化 物的研究由于虚心好学他长进很快二十 四岁时,就获得了科学博士学位这在十九世纪末叶的

24、法国,是很少见的他曾被誉为“娃 娃博士”     西奥多·成廉·理查兹是美国著名化学 家,哈佛大学教授,曾多次获得奖章和各国大 学授予的荣誉学位理查兹对科学的重要贡献 之一是他对原子量进行了精确的测定,因此获 得了一九一四年诺贝尔化学奖金 1914    阿尔弗雷德·维尔纳(Alfred Werner) 瑞士籍法国人(1866-1919)      为了解释钴氨络合物中氯的不同行为,维尔纳又提出把络合 物分为“内界和“外界”的理论内界是由中心离子与周围紧

25、密结合的配位体组成的,例如内界中的氯离子和氨分子与钴紧密 结合,不易解离,因而其中的氯离子不被硝酸银沉淀,其中的纪 在加热时也不易释放,而外界的氯离子则容易解离,所以可被硝 酸银沉淀 维尔纳的理论不仅正确地解释了实验事实,扩展了原子价的 概念,还提出了配位体的异构现象,为立体化学的发展开辟了新 的领域 他的理论一发表,使得到了化学界的极高的评价,并因此而 荣获一九一三年诺贝尔化学奖 1915     理查德·威尔斯泰特(Richard Willstatter) 德国人 (1872-1942)      经过二十年的

26、艰苦研究,威尔斯泰特阐明了在绿叶细胞中以三 比一的量存在的叶绿素a及b,都是镁的络合物他因此而获得 一九一五年诺贝尔化学奖 1916-1917     空 1918    弗里茨·哈伯(Fritz Haber)德国人(1868-1934)      提到农业上的化肥,几乎每个人都可说出 它们的某些名称如硫酸铵、碳酸氢铵、尿素等 等但是你可知道,这些化肥是用什么制造的, 它们的诞生经历过多么漫长的曲折的道路?又 有哪些科学家曾为此奋斗不息?这里介绍的, 就是曾为化肥的诞生做出重要贡献并获

27、得诽贝 尔化学奖金的科学家弗里茨·哈伯,他是德国 自修成才的化学家 1919    空 1920    瓦尔特·能斯脱(Walther Nernst) 德国人(1864-1941)      热力学的基础是三个定律,即热力学第一、 第二和第三定律其中热力学的第三定律就是由德国卓越的物理 化学家能斯脱所阐明,他因此而获得一九二O年诺贝尔化学奖 1921    弗雷德里克·索迪(FREDERICK SODDY) 英国人 (男) (1877-

28、1956)      一九二一年,由于对放射性物质和同位素的研究,索迪荣获 了这年度诺贝尔化学奖金,以后备种荣誉接因而来,但他并不以 为然,仍一如继往,埋头于教学和研究工作 1922    弗朗西斯·威廉阿斯顿(FRANCIS WILLIAN Aston) 英国人 男 (1877-1945)      因用质谱仪发现多种同仪素,和发现原子结构及原子量的整数规则而获得了一九二二年度的诺贝尔化学奖金1923    弗里茨·普端格 (FRIT

29、Z PREGL)奥地利人 (1869-1930)      普瑞格的微量分析法,正是由于普瑞格的这一杰出贡献,他荣获了一九二三年度的 诺贝尔化学奖金1924    空      1925    理查德·席格蒙迪(Richard Zsigmondy) 德国人(1865-1929)     就在他逝世的前四电因为他毕生在胶体化学研究上有卓越贡献及发明了超显微镜,而荣获了一九二五年度的话贝尔化学奖金 1926 &

30、#160;  西奥多斯维德伯格 (Theodor Svedberg) 瑞典人(1884-1971)      他专门研究胶体化学,发明了高速离心机,并用于高分散胶 体物质的研究他的这项发明使他成了举世仰慕的科学家1927    海因里希·O·魏兰德(Heinrich.O.Wieland)德国人(1877-1957)      魏兰德是一位以发现胆酸及其化学结构而闻名于世的德国化学家,井于一九二七年获诺贝尔化学奖金 1928   

31、; 阿道夫·O·R·温道斯(Adolf .O.R.Windaus)德国人(1876-1959)      他曾经因为研究一族固辞和它们与维生素的关系,并发现维生素D,而获得1928年的诺贝尔化学奖. 1929    阿瑟·哈登(Arthur Harden)英国人(18651940)   汉斯冯奥伊勒一歇尔平(Hans von Euler-Chelpim)德国人(18731964)      哈登在发酵机理的

32、研究上做出了重大贡献     正是由于在酶化学上的杰出贡献,奥伊勒一歇尔乎与阿瑟”哈 登一道获得了一九二九年度诺贝尔化学奖金 1930     汉斯·菲舍尔(Hans Fischer)德国人(18811945)      他完成了对人造血红素品的研制.他在一九三O年到一九三二年期间,经过反复试验,确定了全部叶绿素的结构,并且证实了叶绿素和血红素之间在化学结构方面有许多相似之处叶绿素和血红素的活性核心部是由卟啉构成的1931   卡尔·波

33、斯(Carl Bosch)德国人(18741940)   弗里镕里希·贝吉乌斯 (Friedrich Bergius) 德国人 (1884-1949)      对改革合成氨工业体 系做出重大贡献而获得一九三一年诺贝尔化学      著名高压力化学的开创者 为现代化学工业特别是高压力化学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 献,他于一九三一年与卡尔·波斯共同获得了这年度的话贝尔 化学奖 1932    欧文·兰茂尔(

34、Irving Langmuir) 美国人 (1881-1957) 欧文兰茂尔是世界上首先发现氢吸收大 量热而离解为原子的现象并创造了原子氢焊接法的物理化学家 兰茂尔一生潜心科学研究,有过许多重大的发明创造由于 对表面化学的探究和发现以及在原子结构和理论方面的建树,于 一九三二年荣获诺贝尔化学奖金 1933    空     1934     哈罗德·克荣顿·尤里( Harold Clayton Urey) 美国人(1893- )      九三

35、二年发现了重水及重氢同位素这项重要发现和成就,使他荣获 一九三四年度诺贝尔化学奖金 1935    弗雷德里克·约里奥一居里(Frderic Joliot-Curie)法国人(1900-1958)    伊伦·约里奥一居里(Irene Joliot-Curie)法国人(1897-1956)      中子发现后,约里奥一居里就以中子理论作指导,继续进行 研究一九三四年,夫妇俩用M粒子轰击铅、硼、镁,产生了人工 放射性物质这一发现为核物理学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因为 在这之前,世

36、界上还只知道有极少几种天然放射性物质,从今以 后便可以获得人工放射性物质了这对人类科学事业该是多大的 贡献!为此,一九三五年,达对年轻的夫妇科学家荣获了诺贝尔 化学奖金 1936    彼得·JW·德拜 (Peter JWDebye) 美籍荷兰人(1884-1966)      他提出了极性分子理论确定了分子的偶 极矩,对电子的衍射和气体中x射线的研究做出了贡献,在一九 三六年被授予诺贝尔化学奖金 1937    瓦尔特·N霍沃恩(Walter N.Haworth)

37、 英国人(1883-1950)   保罗·卡雷(Paul Karrer) 瑞士人(1889-1971)      由于他对碳水化合物研究的 卑越贡献相对维生素c的研究成果,瑞典皇家 科学院授予他一九三七年诺贝尔化学奖金      一九二九年,他分离出了维生素K1他成了科学界公 认的第一个研究维生素结构获成就的化学家由于这方面的成就, 卡雷获得过多次的荣誉一九三七年,也因为研究维生素的成就, 他与英国化学家霍沃思共同获得这年度的诺贝尔化学奖金 1938   

38、 理查德·库恩 (Richard Kuhn) 德国人 (19001967)      由于对胡萝卜素及核黄素的结构和作用作了精深的研究,库 恩于一九三八年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金 1939    阿道夫·布泰南特 (Adotf Butenandt) 德国人(1903一 )   利奥波德·鲁齐卡 (Leopold Ruzicka)瑞士藉南斯拉夫人 (18821976)      在性激素研究方面的卓越贡献,他于一九三九年获

39、得了诺贝尔化学奖     因为他的工作与德国科学家A·布泰南特 的性激素研究工作有关,所以两人合得了一九三九年的诺贝尔化 学奖金其中一半授予他“以奖励他的聚亚甲基多碳原子大环和多蘸烯的工作” 1940-1942    空      1943盖奥尔格·冯·赫维西(Georg von Hevesy)瑞典(1885-1966)      著名化学家盖奥尔格·冯·赫维西,由于使用放别性同位素作为化学 上的

40、示踪剂而获得了一九四三年的诺贝尔化学奖 1944    奥托·哈思 (Otto Habn) 德国人(1879-1968)      奥托·哈恩是德国化学家,他因发现了“重 核裂变反应”荣获一九四四年的诺贝尔化学奖1945    阿尔图巴·I·魏尔塔雨Arturi.I.Virtanen 芬兰人(1895-1973)      魏尔塔南由于在农业化学上的杰出贡献,特别是发明了饲料 贮存的AIV方法而获得了一九四五年度诺贝

41、尔化学奖他在农业 化学上的功绩是不朽的 1946    詹姆斯·B·萨姆纳 James Batcheller Sumner美国人(1887-1955)    约翰·霍华德·诺思罗普John Howard Northrop美国人(1891- )      生理上的缺陷并不能磨灭一个人的意志,一个身体病残的人也同样可以为人类做出贡献这里介绍一位失去左手的人成了赫筋有名 的化学鼠成为诺贝尔奖金获得者,他就是詹姆斯·B·萨姆纳  &#

42、160;  诺恩罗普所从事的研究和他所提出的结论,对酶化学的发展无疑是一项 重大的突破,他因此荣获一九四六年度诺贝尔化学奖 1947     罗伯特·鲁宾逊Robert Robinson英国人 (1886-1975)     罗伯特·鲁宾逊是英国科学家中对有机化学反应机理做出重 要贡献的人物之一关于生物碱的研究,当时没有人能够超越他的 水平虽然在科学研究上,他取得了那么巨大的成绩,获得了那么多的殊荣和奖励,但是他一生始终保持谦虚谨慎的美德,他反对人们对他进行不适当的颂扬,更讨厌当面阿谈

43、奉承他认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属于乎凡的工作,只要这些工作对人们有利, 不论困难多大,经济价值多高,都要不惜一切代价去他以达到探本求源,造福人类的目的 1948     阿恩·wK蒂塞留斯 ( Arne W,k, Tiselius)(1902-1971)瑞典人     阿思·wK·带塞留斯是瑞典的生物化 学家,他对现代化学和药物的研究,做出了巨 大的贡献他对血清蛋白质性履的精确分析,导致了计多药物的改进今天,人类健康水平提高,寿命延长,是与蒂塞留斯卓有成效的研 究分不开的一九四八年,为了表彰他对

44、电泳 现象和吸附作用的分析,特别是对血清蛋白复 杂性质的发现,瑞典皇家科学院授予他这年度 的话贝尔化学奖金 1949    威廉·F·吉奥克(William .F.Giauque)(1895-)美国人      大家知道,处于超低温下的物质,往往具有 一些平常所没有的特性,对于这些特性及其实 际应用的研究,无论是劝物理学还是化学,都 具有极共重要的价值美国当代物理化学家威廉·F·吉奥克,就是这方面的一个权威, 他 曾做过重大贡献1950    奥托PH&#

45、183;第尔斯(Otto P.H.Diels) (1876-1954)德国人     库特·阿尔德 (Kurt Alder) (1902-1958) 德国人      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今天,无论是工业 还是农业,无论是重工业还是轻工业,都和塑 料有着密切的关系塑料汹品在人们的日常生 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塑料制品经济灾惠,大 入小孩都爱使用它可是,你可曾想到达一新 兴工业能够如此迅速地发展,应该归功于谁呢? 这人就是德国著名化学家奥托·第尔斯     德国当代化工界

46、的权威、现代有机化学大 师库特·阿尔德,与他的老师奥托·第尔斯在 化学研究中取得了很多杰出的成果,两人合作 发明的双烯合成反应,震动了整个化学界,因 而共同获得了一九五O年的诺贝尔化学奖 1951    艾德温M·麦克米伦(Edwin M.Mcmillam) 美国人(1907- )    格伦T酉博格(Glenn Thedore Seaborg)(1912-) 美国人      麦克米伦不仅是一位放射化学家,还在原于核物理研究方面有着较深的 造诣,并做出了突出的成绩

47、     西博格和他的助了们,相继为门捷列夫周期表增添了八种新 元素除前面已经提到的第九十四号元素坏以外还有七种元素, 它们是;第九十五种元素镅,这是他们于一九四四年利用原于反 应堆的中子流照射环238而发现的 1952     阿切尔·JP·马丁(Archer J.P. Martin) (1910- ) 英国人    理查德·LM·辛格(Richard L.M.Synge)英国人(1914-)      同理查德&

48、#183;LM·辛格博士一起获得一 九五二年度诺贝尔化学奖的阿切尔JP·马 丁,于一九一O年三月一日出生在英国伦敦 他父亲是内科医生,母亲是护士,有三个姐姐, 他是家今晚一的男孩 马丁和辛格所发明的这一方法不仅可以分离出许多新的物 质,而且也有助于更好地研究生物体内的代谢路线后来英国劳 名生物化华家、诺贝尔奖金获得者桑格就曾利用这一方法测定了 复杂的胰岛素分子结构     你知道分溶层析法是谁首先发明的吗?他就是一九五 二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英国著名生物化学家理查德·LM·辛 格和他的合作者阿切尔·JP&

49、#183;马丁他们于一九四一年发明了这 种分镕层析法,利用这种方法成功地分离了氰基酸、抗菌素各种 混合物,为分溶层析法的发展和运用树起了丰碑辛格发明分溶 层析法时,虽然只有二十七岁,为取得这项成果却花了七、八年 时间,几乎消耗掉了他全部的青东年华 1953     赫尔曼·施陶丁格尔(Hermann Staudinger) 德国人(1881-1965)      赫尔旦·施陶丁格尔是德国著名的化学家, 一八八一年三月件三日生于德国莱因兰法 耳次州的沃尔姆斯,一九六五年九月八日在弗 赖堡选世,终年八十四岁他

50、是一九五三年诺贝尔化学奖的获得者在一九四七年,他编辑出版了高分子化 学,杂志,形象地描绘了高分子存在的形式从此,他把“高分 子”这个概念引进科学领域,并确立了高聚物溶液的粘度与分子 量之间的关系,创立了确定分子量的粘度的理论(后米被称为施 陶丁格尔定律)他的科研成就对当时的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 维等工业的蓬勃发展起了积极作用由于他的员队一九五三年他以七十二岁高龄,走上了诺贝尔奖金的领奖台 1954    菜纳斯·c波林 (Linus C.Pauling) 美国人 (1901-)(一九六二年获和平奖)      科

51、学界获得诺贝尔奖金的人毕竟是少数, 而一个科举家在一生中两度获得诺贝尔奖金的就更是凤毛磷角了我们所要介绍的莱纳斯·c波林就是这样一位科学家,他在不同领域内 两次获得了诺贝尔奖金 1955    文森特·杜·维格诺德(Vincent du Vigneaud)美国人(1901-)      在美国纽约州康奈尔大学医学院,以文森 特·杜维格诺德为主任的生化实验室里,有一批杰出的化学家和医学家他们大都是维格诺 德培养出来的学生维格诺德本人“由于对生物化学中重要含硫化合物的研充特别是第一 次合成

52、了多肽激素”而获得了一九五五年的诺 贝尔化学奖 1956    西里尔·N欣谢尔伍掐(Cyril N.Hinshelwood) 英国人(1897-1967)    尼古拉·N·谢苗诺夫 (Nikolai N.Semenov)苏联人(1896- )     西里尔N欣谢尔伍德是一位杰出的物理化 学家,由于对化学反应动力学的卓越贡献,而于一 九五六年与苏联的若名物理化学家谢苗诺夫共同获 得诺贝尔化学奖金     苏联著名物理化学家

53、尼古拉谢苗诺夫生 于一八九六年四月三日鉴于他与英国化学家 欣谢尔佰德研究连锁化学反应机理的贡献,荣 获了一九五六年度的诺贝尔化学奖 1957    亚历山大·R·托德 (Alexander R.Todd)英国人(1907-)      英国著名的生物化学家亚历山大R托 德,由于十五年如日,辛辛苦苦、兢兢业业 地深入研先核苷酸和核苷辅酶,最后取得了 优异成绩而获得了一九五七诺贝尔化学奖 1958    弗雷德里克·桑格(Fnederick Sanger)英国人(191

54、8-)(一九五八、一九八O年两度获奖)      英国著名化学家邦雷德里克·桑格在生物 化学方面做出了卓越的成就,就因为他发现了 腕岛素的分子结构,并在决定脱氧核糖核酸 (DNA)的顺序方面做出了贡献,于一九五八年 和一九八O年两度获得诺贝尔化学奖1959    雅罗斯拉夫·海洛夫斯基(Jaroslav Heyrovsky) 捷克斯洛代克人(1890-1967)      与极谱学的创立和发展紧紧联系在一起的 雅罗斯拉夫·海洛夫斯基,他的一生是孜孜不倦为科

55、学事业做出重大贡献的一生 1960     威拉德·弗兰克利比(Willard Frank Libby) 美国人(1908-)     一九五O年的一天,埃及的一座高一百四 十六点五米、底海边长约二百三十米、由二百 多万块重约两吨半的大石块垒成的金宁塔,作 为历史的见沉默默无声地证明了美国科学家 威拉德·弗兰克·利比的一顶重大发明成果: 放射性碳素年代测定法用这种方法所测定的 金字塔建造年代,竞奇迹般地和历史记载的年 代相符人们早就盼望找到一种新方法来研究 地球和人类发展史了,如今风愿终于实现了

56、1 消息传开,人们为之欢呼,都把利比的这项 发明誉为“考古学时钟”从此,利比便成了自然科学界一他举世闻名的人物历年诺贝尔化学奖 (1960-1999)1961   MELVINCALVIN 1962    约翰·考德里·肯德鲁 (John Cowdery kendrew)英国人(1917-)      约翰·考德里·肯德鲁是英国著名的生物化学家和分子生物学家一九五七电他首先确定了多肽链在肌红蛋白分子中的空间排列顺序一九五九年,他又查明了肌红蛋白分子的详细结

57、构,从而证实了美国化学家、一九五四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莱纳斯·c·波林关于纤维状蛋白质分子中存在M螺旋体模型的设想为此,肯德鲁和他的同事、奥地利血统的马克斯·费迪南掐·佩鲁茨分享了一九六二年诺贝尔化学奖金 1963    卡尔·齐格勒 (Karl Ziegler)德国人(1898-1973)     久里奥·纳塔 ( Giulio Natta) 意大利人 (1903-1979)      齐格勒博士用来制造世界上最早的低压聚乙烯 的聚合

58、反应器     从此由三乙基铝和三氧化钛组成的催化剂便脱颖问世了它与齐格勒发明的聚乙烯催化剂被统称为齐格勒一纳塔型催化剂一九六三年十二月十日,他们共享诺贝尔化学奖的崇高荣誉 1964    多罗西·克劳宣特·霍奇金(女)(Dorothy Crowfoot Hodgkin) 英国人 (1910-)      她在维生素B11结构分析上做出的贡献,又为这个新时代增添了一颗璀璨的明珠现在人们能够采用多种方法提取维生素B12,正是仰仗这一研究成果一九六四年,在多罗西

59、3;克劳富持·霍奇金一生中是难忘的一年,诺贝尔奖金评选委员会将这一年的化学奖授予了霍奇金她是继居里夫人及其女儿伊伦·约里奥一居里之后,第三位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女科学家 1965    罗伯持·伯恩斯·伍德沃德 (Robert bruns Woodward) 英国人 (1917-1979)     他对有机合成的重大贡献,荣获一九六五年度诺贝尔化学奖伍德沃德对有机化学的最主要贡就是他于一九五二年首次提出的二茂铁的夹心式结构这种结构现在已为人们所熟知,但在当时则是很难想象的鉴于这一成就,他

60、荣获了一九六五年度诺贝尔化学奖 1966    罗伯持·桑德逊·马利肯 (Robert S Mulliken) 美国人(1896-)     马利肯是美国著名的物理化学家,由于创立化学结构分子轨道学说而荣获一九六六年诺贝尔化学奖 1967    曼弗雷德·艾根 (Manfred Eigen) 德国人 (1927-)     罗纳德·Gw·诺里什 (Ronald GWNorrish) 英国人 (1897-1978) &

61、#160;  乔治·波特 (George Porter) 英国人 (1920-)     由于发明测定快速化学反应的技术,获得1967年的诺贝尔化学奖艾根等所创立的方法称为“弛豫法”,也叫松弛技术,它包括 温度、压力跳跃法以及离解物效应法     罗纳德·Gw·诺里什同他的学生乔治·波特以及德国科学家曼弗雷德·艾根一起,因发明测定快速化学反应的技术而获得一九六七年诺贝尔化学奖     波特和德国哥丁根大学的

62、艾根协力攻关,使反应动力学向前大大推进了一步,开辟了一个崭新的研究领域鉴于上述成就,独特与他的老师诺里什及后来的合作者艾根共同获得一九六七年诺贝尔化学奖 1968    拉斯·翁萨格 (Lars Onsager) 美籍挪威人 (1903-1976)      拉斯·翁萨格是美籍挪威人,由于创立多种热动作用之间相互关系的理论而获得一九六八年的诺贝尔化学奖 1969    德里克·哈罗德·理查德·巴顿 ( Derek Harold Richard B

63、arton ) 英国人 (1918-)    奥德·哈塞尔 (Odd Hassel)挪威      德里克·哈罗德·理查德·巴顿教授予挪威的奥德.哈塞尔教授由于在“形成构象极念和把这些概念应用于化学所作的贡献”,共同获得一九六九年诺贝尔化学奖他们的研究成果被认为“是一八九四年范德华拉贝尔理论在立体比学中的一个真正的发展     奥德·哈塞尔教授同英国有机化学家巴顿,由于“形成构象概念和把这些概念应用 于化学反应所做出的贡献”,共同获得了

64、一九六九年诺贝尔化学奖 1970    卢伊斯·弗德里科·菜洛伊尔 (Luis Federico Leloir)阿根廷 (1906-)      一九四九年,他就在自己简陋的实验室里否定了这一见解,他找到了一种糖核苷酸,即二磷酸尿核苷葡萄糖这虽然也是一种核苷酸糖,但它的化学活性大于L磷酸葡萄糖(今日已知的核苷酸糖约在一百种左右)它对由葡萄糖生成肝淀粉能起促进作用,它可作为不同形式单糖类相互转换的过渡形式 1971     格哈特·赫兹伯格 (Gerbard Herz

65、berg) 加拿大籍德国人(1904-)      格哈特·赫兹伯格是加拿大著名物理学家和化学家他在研究分子光化学,特别是自由基电子结构和几何结构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因而荣获一九七一年诺贝尔化学奖瑞典皇家科学院在宣布授予他价值达八万八千美元的奖金时说,他所领导的实验室已成为世界上对分子进行光谱分析的著名中心 1972    克里斯廷·波默·安芬森 (Christian Boehmer Anfisen) 美国人 (1916-)    斯坦福·穆尔 (Stan

66、ford Moore) 美国人 (1913-)    威廉·雷华德·斯坦 (William Howard Stein) 美国人 (1911-)     一九七二年的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三位美国化学家:即斯坦福,穆尔、威廉·雷华德斯坦和克里斯廷·波默·安芬森安芬森的功绩,在于研究了核糖核酸酶的三维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和蛋白质的折叠链的自然现象      美国生物化学家斯坦福·穆尔,由于利用定量分析的方法解决了有关氨基酸、多肽、蛋白质

67、等复杂的生物化学问题;由于对胰腺的核糖核酸酶的研究使酶化学得以进一步发展,与纽约洛克菲勒大学的威廉·霍华德·斯坦博士及美国国立保健研究院的克里斯廷·狡默·安芬森博士共同荣获了一九七二年的诺贝尔化学     斯坦与穆尔先后研制发朗了氮基酸自动分析仪含有磷酸盐的聚苯乙烯色层枉自动分折仪和氮基酸自动程序分析仪,为蛋白质的田定和研究做出了重大贡献 1973    恩斯持·奥托·费台尔 (Ernst Otto Fisher) 德国人(1918-)    杰弗里·威尔金森 (Geoffrey Wilkinson) 英国人 (1921-)     恩斯特·奥托·费舍尔由于制备和测定了由有机化合物与金属原子组成的所谓“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