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三年中考成绩分析报告_第1页
近三年中考成绩分析报告_第2页
近三年中考成绩分析报告_第3页
近三年中考成绩分析报告_第4页
近三年中考成绩分析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以人为本 规范管理 再创佳绩文富市镇近三年中考、抽考成绩分析报告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科学合理评价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成绩,为促进我镇中考成绩的全面提高,根据近三年我镇中考成绩特作分析报告如下:一、近三年(2007年2009年)中考成绩有关数据分析1、2009年我镇中考成绩在全市县区中的排名2009年祁阳县初中毕业学业考试初三七科统计分析(到校,全市共314所,全县44所)学校名称参考人数及格人数科平均分县名市名及格率优秀率文富市镇中心学校24712362.7196649.88.5文富市镇二中49846.444024016.334.082、近三年中考综合评价(到校到镇)分

2、析到镇综合评价排名到校综合评价排名070809070809文富市665文富市镇中心学校1898文富市镇二中2035383、近三年全科总平均分(到校到镇)分析(1)到镇分析单位2007年2008年2009年备注总平均分名次总平均分名次总平均分名次文富市490.215490.2312518.1987(2)到校分析单位2007年2008年2009年备注总平均分名次总平均分名次总平均分名次文富市镇中心学校494.62450213540.161113文富市镇二中478.629445.636407.939104、近三年全科合格率(到镇到校)分析(1)到镇分析单位2007年2008年2009年备注合格率名次

3、合格率名次合格率名次文富市48.03740.05616.6161(2)到校分析单位2007年2008年2009年备注合格率名次合格率名次合格率名次文富市镇中心学校48.41843818.7362文富市镇二中472128.833635145、全科优秀率(到镇到校)分析(1)到镇分析单位2007年2008年2009年备注优秀率名次优秀率名次优秀率名次文富市14.542.4180.332(2)到校分析单位2007年2008年2009年备注优秀率名次优秀率名次优秀率名次文富市镇中心学校15.1103260.43文富市镇二中12.9150390;116、近三年各科人平(到镇到校)排名(1)到镇分析单位语

4、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政治历史生物地理070809070809070809070809070809070809070809070809070809文富市20815131374547121116762119101416121586121012(2)到校分析单位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政治历史生物地理070809070809070809070809070809070809070809070809070809文富市镇中心学校3615182416791291417102699302812213113261310251716文富市镇二中39254428364011162928264128353936424025

5、36422431401726387、近三年合格率(到镇到校)排名(1)到镇分析单位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政治历史生物地理070809070809070809070809070809070809070809070809070809文富市1991215971554121013135721171514151411678712(2)到校分析单位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政治历史生物地理070809070809070809070809070809070809070809070809070809文富市镇中心学校361615241411713616171426863127142131122197201514文富市镇

6、二中4023423032401014213034412929403939402632402437421729388、近三年优秀率(到镇到校)排名(1)到镇分析单位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政治历史生物地理070809070809070809070809070809070809070809070809070809文富市19211081454666105577191858148151310101011(2)到校分析单位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政治历史生物地理070809070809070809070809070809070809070809070809070809文富市镇中心学校31331217188813

7、1212124914132524815249231610172012文富市镇二中323433253231772822383988283839411433402835362231389、近三年前千名学生来源(到镇到校)分析(1)到镇分析单位2007年2008年2009年备注前千名人数比率名次前千名人数比率名次前千名人数比率名次文富市418.94287.610289.3117(2)到校分析单位2007年2008年2009年备注前千名人数比率名次前千名人数比率名次前千名人数比率名次文富市镇中心学校329.77268.6152610.36136文富市镇二中96.81933.83524321310、近三

8、年800分以上学生来源(到镇到校)分析(1)到镇分析单位2007年2008年2009年备注800分及以上比率名次800分及以上比率名次800分及以上比率名次文富市30.6930.61051.69134(2)到校分析单位2007年2008年2009年备注800分及以上比率名次800分及以上比率名次800分及以上比率名次文富市镇中心学校30.841130.841150.02209文富市镇二中003300340011、近三年生地成绩合格率、优秀率(到镇到校)分析(1)到镇分析单位科目2007年2008年2009年合格率名次优秀率名次合格率名次优秀率名次合格率名次优秀率名次文富市生物47.08119.

9、051547.08129.051540.44117.219地理60.97834.411060.97734.411052.35821.9410(2)到校分析单位科目2007年2008年2009年合格率名次优秀率名次合格率名次优秀率名次合格率名次优秀率名次文富市镇中心学校生物47.21219.52347.21219.52251.7977.9710文富市镇二中46.76257.912846.76237.91271842236文富市镇中心学校地理61.421636.71261.421536.71361.77627.527文富市镇二中61.71336.1714722285二、近三年来抽考质量分析1、初中

10、1)2006年初二、初三抽考各科人平及三率情况统计表(到校到镇)年级单位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总分合格率优秀率前1000名参考人数综合排名备注人平名次人平名次人平名次人平名次人平名次人平名次人平名次人平名次人平名次人平名次初二文富市85.431792.51991.74271.1318340.818100118.61340.7108664.429文富市镇中心学校85.543095.57992.02772.1530345.2814100121.541841.54156564.9215文富市镇二中85.13183.053890.9967.95393272810019.523338.1192162.86

11、18初三文富市85.1312101.88692.44267.541588.0315435.025100136.54547.12510468.274文富市镇中心学校82.6630104.59592.9564.413487.7230432.2816100137.931048.28102968.9710文富市镇二中86.0816100.841792.27668.752688.1529436.08111001361346.67117568112)2007年初二、初三抽考(到校到镇,无成绩册)到镇综合评价排名到校综合评价排名初二初三初二初三文富市1211文富市镇中心学校1712文富市镇二中42393)2

12、008年初一抽考(到校到镇)2、小学1)2006年小六抽考各科人平及三率情况统计表(到校到镇,全县134所小学)单位语文数学英语总分合格率优秀率前1000名参考人数综合排名备注人平名次人平名次人平名次人平名次人平名次人平名次人平名次人平名次文富市69.211965.241720.4216154.91960183.531624.71188538.8219中心小学75.974376.244322.5255174.73893.1446.94351.72372968.2838忠诚完小68.8911165.449830.3311164.77166.679311.112333.3365946.6783香花

13、桥完小64.2112155.512422.3658142.111842.8611605614.29991425.71111黄塘完小66.5611760.2511414.38129141.212037.51190566.251121618.75118双江口完小65.8811962.6310715.38123143.9155251250560113810127二中小学部63.2212355.8912316116135.112444.441150560113917.781192)2007年小四抽考(到镇,无成绩册)镇排名第19名。3)2008年小五抽考(到校到镇,全县125所小学)三、从近三年中考成

14、绩看我镇教育的优劣势(一)、成功的方面:1、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向规范化推进。遵照祁阳县中小学教育教学常规要求教师做到备课三备,上课十要。2、大力推进创建文明和谐校园。按祁阳县中小学校文明校园规范细则,创建文明和谐校园活动已在我校形成共识,培养师生良好习惯,收到了较大的成效。3、考纪考风有了很大进步。狠抓了抽考、中考的考风,严肃了考试纪律,规范了考试过程中的各个环节。4、优化学校布局促均衡发展。2009年我们校已经省市验收,成为祁阳县首批合格学校,改善和美化了育人环境,学校教学设施设备有了很大的提高,学校的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二)、不足的方面:1、教师的敬业精神缺失。尤其是近几年,教师身上的敬业

15、精神几乎荡然无存,大多数人只把当教师作为一个谋生的手段,而没有当成自已一生的职业,对工作缺乏上进心,拈轻怕重,讲价钱,讲报酬,没有钻研精神,花心思在教学上的不多,想打牌、上网的多,老一辈教师身上的吃苦耐劳,敬业奉献精神几乎流失。究其原因是:一是大家缺失一种精神支柱,有一种茫茫然,工作无目标、无激情;二是大家得到的实惠少,心理不平衡。2、教师结构不太合理、学科结构不合理。从年龄结构看:教师年龄相对偏大。50岁以上的近30人,学科结构不合理,教数学的教英语,生、地没有专职教师。3、教改教研流于形式,没有收到实效。(1)学校的教改教研活动,只是表面上的听课,而没有认真的评课,收效甚微。(2)外出学习

16、的机会太小,限于学校的经费等原因。(3)集体备课只是表面文章,没有发挥集体备课的效用。4、学生厌学之风更加甚忧。厌学始终是学校义务教育面临的一个普遍性难题,而且愈来愈严重化。我们学校每期均有4060位同学因各种不同的原因退学或辍学。应当来说,“厌恶学校,厌恶学习”首先不是家庭或学生的错,如果想办法让校园充满活力和快乐,让课堂变得有趣和融洽,哪怕是成绩暂时不够优秀的学生至少能够感受到校园生活的乐趣,降低对课堂学习的恐惧,厌学和辍学之风还是可以得到缓解和控制的。 (三)、今后工作打算1、端正办学思想,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学校要把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摆在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提高全体学生综

17、合素质的措施并狠抓落实,不仅重视学生学业水平的提升,更要重视学生身体、道德水平等素质的全面发展。2、加强行风建设,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水平。学校要切实提高广大教师职业道德水平,利用多种途径加强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坚决杜绝工作时间玩牌、酗酒等行为,廉洁从教,以优良的道德品质引导广大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3、更新教育理念,关注全体学生发展。教师要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教学,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做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合作者;要联系实际安排好教学内容,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要树立发展性评价理念,对学生独到的见解要给予充分肯定;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要充分重视校本课程资源和校外课程资源

18、的开发利用,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要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包括考察、实习、查阅各种资料,撰写调查报告、动手实验等,提高学生的时间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丰富知识,增长才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4、加强“双基”教学,提高学生基本能力。课堂教学中要认真落实学科课程标准所设定的三维目标,重视对基本概念、原理等主干知识的教学,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思想方法;要因材施教,在关注优秀学生的同时,对学习态度不够好、学习成绩相对差、学习能力不够强的学生应给与更多的关注;要落实发展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教学要求,一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

19、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能力;要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社会和生产实际开展教学,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各种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5、转变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要进一步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着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合作学习的意识和探究学习的能力。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创造性地设计实验方案,认真分析处理实验数据,得出真实的实验结论,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实验探究的过程,在实验教学中不断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要引导学生更多地关心学校、关心家庭、关心社会、关心人类、关心自然,创造条件积极开展研究性学习,尽可能多地让学生接触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社会责任和爱国爱乡的情感,不断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6、狠抓中考备考,提高中考质量、加强对初三教学全过程的管理。学校要加强对初三教学全过程的管理,成立专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