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黄帝内经讲义_第1页
[专题]黄帝内经讲义_第2页
[专题]黄帝内经讲义_第3页
[专题]黄帝内经讲义_第4页
[专题]黄帝内经讲义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专题黄帝内经讲义黄帝内经讲义(转教)黄帝内经讲义从中医角度讲:睡觉的最好方位 并不是一定的而是与季节有关。可以参考易 经、我国古天文、阴阳五行、以及子午流注的理论。人体睡觉的方位应该与“斗柄 回寅”的循环理论相应同时也与每个人的身体个体差异相结合。一般来说:可以 按季节来定方位:1 .春天一一头东脚西 顺应木相 在东方2 .夏天一一头南脚北顺应火相在南方3 .秋天一一头西脚东 顺应金相 在西方4 .冬天一一头北脚南顺应水相在北方另外如果治疗和保健身体 更应顺应天时 可以对内脏有力 比如“皮肤有病, 按中医 肺主皮毛 肺脏为金 在秋天“头西脚东”顺应季节的方向,可以加强治疗 效果。当然这方面的还

2、有很多仅举此例简单说明。子午流注与12时辰养生子午流注是中医圣贤发现的一种规律,即每日的12个时辰是对应人体12条经 脉的。由于时辰在变,因而不同的经脉在不同的时辰也有兴有衰。掌握子午流注的 规律,对养生和用药都有很大的益处。中医医理讲“因天之序”,就是要因循身体这个“天”本身的运动顺序,就是 东南西北,就是春夏秋冬,就是生发、生长、收敛、收藏。违背了这个顺序,就要 生病,顺应这个顺序,就健康长寿。因此中医时间医学将十二地支作为日节律的指 称。日节律就是指人体一昼夜中阴阳消长、盛衰的情况。子时(23点至1点),胆经最旺。中医理论认为:“肝之余气,泄于胆,聚而成 精。胆为中正之官,五脏六腑取决于

3、胆。气以壮胆,邪不能侵。胆气虚则怯,气 短,谋虑而不能决断。”由此可见胆的重要性。有些人随便切掉胆是轻率的表现。 胆汁需要新陈代谢。人在子时前入眠,胆方能完成代谢。“胆有多清,脑有多 清。”凡在子时前1至2小时入睡者,晨醒后头脑清晰、气色红润。反之,经常子时 前不入睡者,则气色青白,特别是胆汁无法正常新陈代谢而变浓结晶,犹如海水中 水分蒸发后盐分浓而晒成盐一般,形成结石一类病症,其中一部分人还会因此而“胆怯”。丑时(1点至3点),肝经最旺。肝藏血。人的思维和行动要靠肝血的支持,废 旧的血液需要淘汰,新鲜血液需要产生,这种代谢通常在肝经最旺的丑时完成。中 医理论认为:“人卧则血归于肝。”如果丑时

4、前未入睡者,面色青灰,情志倦怠而 躁,易生肝病。寅时(3点至5点),肺经最旺。“肺朝百脉。”肝在丑时把血液推陈出新之 后,将新鲜血液提供给肺,通过肺送往全身。所以,人在清晨面色红润,精力充 沛。卯时(5点至7点),大肠经最旺。“肺与大肠相表里。”肺将充足的新鲜血液 布满全身,紧接着促进大肠经进入兴奋状态,完成吸收食物中水分与营养、排出渣 滓的过程。辰时(7点至9点),胃经最旺。人在7点吃早饭最容易消化,如果胃火过盛, 会出现嘴唇干裂或生疮。巳时(9点至11点),脾经最旺。“脾主运化,脾统血。”脾是消化、吸收、排 泄的总调度,乂是人体血液的统领。“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脾的功能好,消化吸收好,

5、血的质量好,嘴唇才是红润的。唇白标志血气不足,唇暗、唇紫标志寒 人脾经。午时(1 1点至13点),心经最旺。“心主神明,开窍于舌,其华在面。“心气 推动血液运行,养神、养气、养筋。人在午时能睡片刻,对于养心大有好处,可使 下午乃至晚上精力充沛。未时(13点至15点),小肠经最旺。小肠分清浊,把水液归于膀胱,糟粕送人 大肠,精华上输送于脾。小肠经在未时对人一天的营养进行调整。申时(15点至17点),膀胱经最旺。膀胱贮藏水液和津液,水液排出体外,津 液循环在体内。若膀胱有热可致膀胱咳,且咳而遗尿。酉时(17点至19点),肾经最旺。“肾藏生殖之精和五脏六腑之精。肾为先天 之根。”人体经过申时泻火排毒

6、,肾在酉时进入贮藏精华的阶段。戌时(19点至21点),心包经最旺。“心包为心之外膜,附有脉络,气血通行 之道。邪不能容,容之心伤。”心包是心的保护组织,乂是气血通道。心包经戌时 兴旺,可清除心脏周围外邪,使心脏处于完好状态。亥时(21点至23点),三焦经是六腑中最大的腑,具有主持诸气、疏通水道的 作用。亥时三焦通白脉。人如果在亥时睡眠,白脉可休养生息,对身体十分有益。1、我们日常做事都知道要顺势而为,不可逆天而行,一天24小时每个时段该 做什么都有“天”律可循。2、人体使用手册一招三式要求“早睡”。因为错过这个时间,补也没法 补了。晚觉晚,认为睡够8小时就好了,岂知此8小时非彼8小时,有着事半

7、功倍 和事倍功半之巨大差距啊。人们一般夜里九、十点钟会有困倦的感觉,但熬到11 点时乂精神了,这就是胆经生发的缘故,但子时阳气的生发之力尚小,因此,在十 二生肖中,“子”为“鼠”,这时阳气虽小如老鼠,但异常活跃。因此,保证夜里 11点前唾觉就是通过唾眠保养这点生机。3.寅时健康的人这时应该是深唾状 态。一日之中寅时也是人身体各部开始由静转动,各部分对血、气的需求量都开始 增加,身体虚弱的人或老人这时会出现失眠或醒来,这是因为身体各部位对血的需 求量增加,相应的脑子得到的血减少了,用中医的话说,就是只有“宣发”没有“肃降” 了,生命自然就危险了,比如身体各部对血、气的需求量的增加,会加重 心脏的

8、负担,这也是许多心脏病患者死于凌晨三四点的原因.4巳时气血流注于脾经。中医认为脾主运化,这也是吃早餐不会令人发胖的原 因,如果人体脾的运化功能好的话,就可以顺利地消化和吸收。5、知道了早餐非常重要。而且一定要吃好,吃饱1)吃饱,可避免上午7-11 点脾胃没有可以运化的东西;并使下午1-3点小肠最佳工作状态的时候有可供吸收 的营养到达小肠。否则我们的身体徒有高产能而无原材料,就白白浪费生产力了。2)同时,怎么算吃好,也有了一个大标准:就是吃些滋补脾胃的食物。6、晨起大便是身体好的标志。因为5-7点是大肠经活跃的时间。7、中午最 好打个盹,闭目养神也好。对练功者而言,正是练“子午”功的大好时机,而

9、对我 们无力主宰自己气血的人,只有睡眠最接近所谓的“心肾相交”了,所以子时一定 要睡觉,午时一定要小憩,这是最能养精气神的时机8.15点至17点,健康的人这时则是学习和读书的好时光,所以古人主张“朝而 受业,夕而习复”。这时由于气血容易上输于脑部,学习效率就会很高。乂,太阳 主管气化,这时应该多喝水和吃些水果,对养生很好。9晚上5, 7点的酉时则代表一天或一年的关门,此时身体所表现出来的病变都是 肾的收藏功能出现了问题,而西时发低热则是肾气大伤,尤其是青春期或新婚后的 男子要注意这一点。10戌时气血流注于心包经。中医认为这时人体的阳气应该进入了阴的界面,这 时阴气正盛,阳气将尽,而心包经之“膻

10、中” 乂主喜乐,通常人们会在这时进行晚间 的娱乐活动子:为十二地支的第一个序数,若配一月份而言,为农历11月,若配24节气 而言,为冬至节所在之时,若以昼夜长短变化规律而言,冬至阴至阳生,冬至节以 后,逐渐夜短昼长,若配时辰而言,为23点,1点。午:为十二地支的第七个序数,若配以月份而言,为农历的5月,若配以24节 气而言,为夏至节所在之时,若以昼夜长短变化规律而言,夏至阳至阴生,夏至节 以后逐渐夜长昼短,若配以时辰而言,为11点,13点。流:流经、流入。在此指人体的气血运行从子时到午时;再从午时到子时的这 种息息循环无端的规律性变化。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养生秘籍)顺应阴阳气化是四季养生的奥秘。

11、春、夏、秋、冬该如何养生?阴气在哪些地方最多?阳气在哪些地方最多?四季养生的秘诀一一顺应阴阳气化四季养生的关键在于顺应阴阳气化。人为什么要顺应阴阳气化养生呢,因为 天、地、人是一个整体,人与天、地是相应的。什么相应,阴阳气化相应。所以,要顺应阴阳气化养生,就必须知道阴阳气化 的规律。那么,什么是阴阳,要能做到顺应阴阳气化养生,当然首先应该知道什么是阴阳。凡是向阳光的、外向的、明凫的、上升的、温热的、永恒运动的,都属于阳。凡是背阳光的、内守的、晦暗的、下降的、寒冷的、相对静止的,都属于阴。阴阳产生于宇宙运动,具体是日、月的运动。日、月运动产生阴阳,阴阳相互作用产生的气的变化叫阴阳气化。阴阳气化产

12、 生寒、热、温、凉四季变化及昼夜温差。讲到阴阳,那就必须提到易经,易经是中国经典中的经典,一部 易经就是讲阴阳运动、讨论阴阳哲理的书。有这么一条真理:愈是简单的,就愈是实用的。太极图就是讲阴阳气化的最简 单却乂是最实用的图示,它浓缩了易经最高深的阴阳哲理。美丽的太极图由阴鱼及阳鱼所组成,如下图所示。太极图浓缩了阴阳哲理,是阴阳运动的象征。太极图的含义其实就是一句话:阴阳平分天下。说具体一点,天下万事万物都是阴阳的运动,都是阴与阳的合抱体,它们互相 转化,互相制约,阴极则阳,阳极则阴,阴中有阳,阳中有阴人的养生也要随着自 然界的阴阳消长而变化,那么,阴阳消长的规律是什么,一天之中的子时(夜晚23

13、至1点)、一年之中的冬至是阴极;而一天之中的午 时(11至13点)、一年之中的夏至是阳极。阴极则阳生,阳极则阴长。就是说:阴极则阳,阳极则阴,阴到了极点就会开 始向阳转化,阳到了极点就会开始向阴转化。阴极之后,进入阳长阴消阶段;阳极 之后,则乂进入阴长阳消时.期。卯时是一天中的5至7时,是一年之中的春分;酉 时是一天中的17至19时,是一年之中的秋分。简要言之,从子到午为阳时,从午 到子为阴时。人的五脏和四季气化是完全相通的,具体是:春(风)气通于肝。夏(火)气通于心。长夏(湿)气通于脾。秋(燥)气通于肺。冬(寒)气通于肾。所以中医学的经典巨著黄帝内经早已指出四季养生的方法,而这些方法 也是遵

14、循四季阴阳消长的规律进行的。春天如何养生,春天是阳长阴消的开始,所以应该养阳。春天主生发,万物生发,肝气内应, 养生之道在于以养肝为主,原则是:生而勿杀,以使志生。养神志以欣欣向荣。逆 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意思是伤了肝气,就会降低适应夏天的能力。所以黄帝内经提出:春三月要夜卧早起,披发缓行,广步于庭(到庭院 中散步),以使志生(使志气生发)。夏天如何养生,夏天是阳长阴消的极期,夏天主长,万物茂盛,心气内应,养生应以养心为 主。要使气得泄(当汗出就汗出),因为夏天属阳,阳主外,所以汗多。逆之则伤 心,秋天就会得痰证(呼吸方面的病),那么就会降低了适应秋天的能力,所谓奉 收者少。正如黄帝

15、内经所说:夏三月要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不要怕阳光),使志 无怒(心情要愉快),使气得泄(不要闭汗),若所爱在外(多到户外活动)。秋天如何养生,秋天是阴长阳消的时候,所以要养阴为主。秋天主收,万物收敛,肺气内应, 养生应以养肺为主。收敛神气,逆之则伤肺,冬为飨泄(完谷不化的腹泻),奉藏 者少(降低了适应冬天的能力)。所以黄帝内经说:秋三月,要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与鸡一起作息),使志 安宁,收敛神气。冬天如何养生,冬天,大地收藏,万物皆伏,肾气内应而主藏,养生应以养肾为主,逆之则伤 肾,春天会生痿病。奉生者少(降低了适应春天的能力)。所以黄帝内经说:冬三月,万物闭藏,水冰地冻,无扰乎阳(不要耗散

16、阳气),要让神气内守,要避寒就温,少出汗。必待日光(多晒太阳)。为什么说春夏要养阳、秋冬要养阴,为什么要顺应大自然的阴阳气化养生,因为四时阴阳消长变化是万物生、长、化、收、藏的根本,所以黄帝内 经说圣人要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春夏为什么要养阳,因为春夏是阳长阴消的阶段,顺应阳长的气化趋势养阳, 效果就会比其他时候要好,所以春夏要养阳。秋冬为什么要养阴,因为秋冬是阴长阳消的阶段,顺应阴长的气化趋势养阴, 效果就会比其他时候要好,所以秋冬要养阴。阴阳是互根互补的,按照阴阳的关系,阴根于阳,阳根于阴。阴为阳之基,无 阴则阳无以化;阳为阴之动力,无阳则阴无以生。所以秋冬养阴,也就是为了春夏 的阳有根基;

17、春夏养阳,那么秋冬的阴才有动力。阴虚的人如何养生, 阴虚的特征阴偏衰,指人体精、血、津液亏耗,阴不制阳、阴液不足,主要是肾阴不足, 因为肾阴为诸阴之本。阴虚则热,所以具体表现是:五心(胸心、两手心、两足心)烦热、骨蒸潮 热,面红上火,咽干口燥,消瘦盗汗(夜里睡醒出汗),舌红少苔,脉细数无力。导致阴虚的原因:主要是邪热伤阴,五志(喜、怒、悲、思、恐)太过,化火 伤阴,久病体虚耗阴。 对阴气的重新认识阴气包括生理性及病理性两类:病理性的阴是废物,是要排出的;而生理性的阴 是人体所不可少的,因为阴为阳之基础,无阴则阳无以化,所以养阴确实重要。水在养阴中更为重要。因为水是阴阳气化的基础,没有水,生命就

18、不能继续。水是阴气之源,因此,不但应多喝水,还要吸阴气。 阴气在哪些地方最多,第一,海边、山林、河畔、高山。在这些地方进行锻炼,做深呼吸,吸入大量 的阴气,无疑对长寿十分有益。第二,接地气。这是养阴的重要方法。因为天为阳,地为阴,地是阴气的矿 藏,所以接地气十分重要,这就是说,应该经常赤足,这样地气可以从足心的涌泉 穴上升入体。第三,北方。这是阴气产生的重要方向,所以阴亏养生要面北,以汲取北方阴 气。第四,夜晚,面向月光。因为昼为阳,夜为阴,日为阳,月为阴,所以阴亏的 人养生,在夜晚面对月光效果最好。第五,低凹处。这是阴气较浓之处,因为高为阳,低为阴。住一楼的人也有好 处,每天都能接着地气,因

19、此寿命要比住高层的人长。 养阴的饮食有哪些,第一,长在水里的东西,如藕、竹笋、亭芳、菱角。第二,生在向北、背阴处的食物,越冬的冬小麦,长在地里的地瓜、山药等。总之,地气、北方、月光、低凹之处都属阴,是采吸阴气(所谓负氧离子)的有 效地方。阳虚的人如何养生? 阳虚的特征是什么,阳偏衰,指人体功能减退或衰弱,热量不足,阳虚则寒。人体阳气不足,主要 为肾阳虚衰(命火不足),因为肾阳为人体诸阳之本。产生阳虚的原因:多为先天不足或后天失养,包括饮食不当、劳倦或疾病损伤 阳气所致。阳气对生命的重大意义阳气是生命的动力。气,在古代写。即气寓火之意,火,就是动力。所以 阳气有动力的作用。阳化气,阴成形。无阴则

20、阳无根,无阳则阴无以化,所以阴气的化生必须依赖 阳气。先天之气,乂称为元气,是生命的火种,藏于肾,乂称为命火,命火极为宝 中.贞O火种熄灭则生命终结,所以保护阳气、减少阳气损耗,是抗衰老的重要奥秘。阳气在哪些地方、哪个时辰最多,第一,正午,日头当顶,立于庭院,脱帽,日精可从头顶百会穴入人体。第二,站在高楼、高处面向南方,打开窗户,阳气可随光照从皮肤进入人体。第三,日出时,面向东方,做深呼吸,阳气可从鼻孔及人身皮肤媵理(毛孔)进 入人体。第四,晴天,蓝天白云,立在旷野,做深呼吸,阳气可从口鼻进入人体。总之,要去天气高、太阳光好、南方、东方、向光、高凸处去采吸阳气。五脏(心、肝、脾、肺、肾)是人体

21、养生保健的重中之重,中医对五脏养生积累 了极为宝贵的经验。走进黄帝内经的神妙世界(1)黄帝内经为中医学奠基之作,中华民族第一部养生宝典,笫一部生命白科 全书。黄帝内经提出了先进的健康理念一一“治未病”,告诉人们养生其实很 简单养生就是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我国至今唯一一位黄帝内经博士后、中医文 化养生专家张其成教授倾心解读养生经典,告诉您“怎么不得病”的秘诀,养护人 身三宝精气神;轻松辨明自身体质,寻找最合适的养生方法;防治“七情”内伤;十二时辰经络养生;春夏秋冬养生精髓,”,本版摘录养身大 道一书中第一、二章部分,此书由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中国的“三大奇书”之一:黄帝内经我认为,黄帝内经可

22、以用三个 “第一”给它作一概括。第一,黄帝内经是第一部中医理论经典。人类出现以后,就有疾病,有了 疾病必然就要寻求各种医治的方法,所以医疗技术的形成的确远远早于黄帝内 经。但中医学作为一个学术体系的形成,却是从黄帝内经开始的,所以被公 认为中医学的奠基之作。这部著作第一次系统讲述了人的生理、病理、疾病、治疗 的原则和方法,为人类健康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中医学形成以后,就庇佑着我们中 华民族,使我们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使我们中华儿女能够战胜疾患、灾难,绵延至 今。没有中医、没有黄帝内经的中华民族,是难以想象的。第二,黄帝内经是第一部养生宝典。黄帝内经中讲到了怎样治病,但 更重要的讲的是怎样不得病,怎

23、样使我们在不吃药的情况下就能够健康、能够长 寿、能够活到一百岁。这就是黄帝内经非常重要的思想一一“治未病”。黄 帝内经中说:“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就是说上等的医生不是去 治疗已经得了的病,而要在没有得病之前,就让它不得病。你想,干脆就不得病 了,这来得多么彻底!在当今社会,这种思想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第三,黄帝内经是第一部关于生命的百科全书。黄帝内经以生命为中 心,里面讲了医学、天文学、地理学、心理学、社会学,还有哲学、历史等,是一 部围绕生命问题而展开的百科全书。我们国学的核心实际上就是生命哲学,黄帝 内经就是以黄帝的名字命名的、影响最大的国学经典。中国古代有三大以“经” 命名

24、的奇书,第一部是易经,第二部是道德经,第三部就是黄帝内 经。现在,这三部奇书不仅引起中华儿女、炎黄子孙的关注,而且引起世界各国 人民的极大关注,因为它的价值在当今社会已经越来越凸显出来。中华养生文化的开创者:黄帝司马迁的史记?五帝本纪记录的第一个帝就是黄帝,黄帝作为我们中华民 族文化的始祖,距今已五千年了。但是五千年前还没有文字,那时候的黄帝是不可 能亲自写下这本书的,所以黄帝内经是后人写的,是后人把从黄帝开始的一代 一代流传下来的有关生命的思想汇集起来的,所以跟黄帝还是有着密切关系。究竟 什么时候汇集的呢?我的师爷、中医泰斗任应秋先生认为,黄帝内经这本书是 在战国时期形成的。这个时期正是世界

25、文化的轴心期(公元前500年左右),是世界 各民族文化的高峰期,各民族不朽的经典大多是这时期形成的。根据我自己的考 证,黄帝内经不少篇章是形成于这个时期,但最后汇编成书是在西汉,有的篇 章甚至还要更迟一些。黄帝在一生当中,打败了蚩尤,战胜了炎帝,最后统一了天下。黄帝统一天下 以后,他想的是什么?他想的就是民生问题,黄帝最关注的问题就是人民的健康和 长寿问题。社会统一了,人民安宁了,如果人民不健康,体弱多病,那么怎么能一 代一代繁衍下去?国家乂怎么能安稳?在黄帝内经里面,黄帝所提出的所有问 题,都是关乎生命的大问题。表现了黄帝的仁爱、宽厚的心怀,对民生的关注,对 生命的尊重。黄帝不是向天神发问,

26、而是向他的大臣们发问!他有六个医臣,就是掌管医学 的大臣,其中第一位叫岐伯。岐伯乂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岐伯,从这个名字上看,他是诞生于陕西岐山,可是后来很多考古文献证明, 他是生于甘肃的庆阳。据说岐伯小的时候就十分关注天文地理,考察山川水土,遍尝百草。岐伯尝百草是为了体会它有什么功效,能治什么病。他是一个非常了不起 的人。黄帝在统一了天下之后,就“问道于岐伯”。黄帝内经基本上就是采用对话的形式,记录黄帝与岐伯、伯高、雷公等大 臣的对话,以与岐伯的对话为主,基本上采取黄帝问、岐伯答的形式。黄帝给我们 留下了这样一本对话体的经典。人们后来就用岐伯和黄帝这两个名字的开头“岐 黄”表示黄帝内经,所以黄

27、帝内经乂叫“岐黄之书”。因为它是中医的开 创性著作,所以乂把中医称为“岐黄之术”,把我们的医道称为“岐黄之道”,把 中医事业称为“岐黄之业”。可见岐伯和黄帝这两个人是我们中医药学的开创者和 奠基者。很有意思的是,人类历史上那些最伟大的原创著作,很多都是采用对话体的。 比如说古希腊苏格拉底与柏拉图对话集,还有中国孔夫子和弟子们的对话集一一 论语。黄帝内经也是黄帝和他的大臣的对话集。通过对话来了解我们生命 的秘密,了解生命健康活到一白岁的秘密。命掌握在自己的手里:内求为什么叫黄帝内经呢?有没有黄帝外经呢?中国现存的第一部目录学著作一一班固写的汉书?艺文志中记载,古代医 经有七部,第一部叫黄帝内经,

28、第二部叫黄帝外经,还有白氏内经 白氏外经扁鹊内经和扁鹊外经,还有旁经。只是黄帝外经和 其他医经都已经失传,现在传世的就只有黄帝内经。黄帝内经是什么意思呢?内经,不少人认为是讲内在人体规律的,有的人 认为是讲内科的,但我认为黄帝内经是一部讲“内求”的书,要使生命健康长 寿,不要外求,要往里求、往内求,所以叫“内经”。也就是说你要使生命健康, 比如有了病怎么治病,不一定非要去吃什么药,实际上黄帝内经整本书里面只 有13个药方,药方很少。它关键是要往里求、往内求,首先是内观、内视,就是 往内观看我们的五脏六腑,观看我们的气血怎么流动,然后内炼,通过调整气血、 调整经络、调整脏腑来达到健康,达到长寿。

29、所以内求实际上是为我们指出了正确 认识生命的一种方法、一种道路。这种方法跟现代医学的方法是不同的,现代医学 是靠仪器、靠化验、靠解剖来内求。中医则是靠内观、靠体悟、靠直觉来内求。黄帝内经的内求还用于养生,换句话说,养生要靠内求。可是非常遗憾,纵观中国历史,很多人都走偏了,他们走的是外求的路子。在 历代皇帝当中,很多人都是去找灵丹仙药以求得长生。秦始皇派徐福去海外找仙 药,结果仙药没有找到,连徐福也一去不复返了。后来还有一些皇帝也去找灵丹妙 药,炼外丹、吃外丹。结果呢?据统计中国历史上有二十多位皇帝吃了外丹仙药而 死。他们都忘了内求,忘了真正的上等药物正是体内的精气神一一“上药三品,精 与气神”

30、。走进黄帝内经的神妙世界黄帝内经告诉我们要内求,是要我们往里求。这是提示我们每一个人都要 关注自己,生命就在于自己手中,生命更在你自己的内求当中,光靠外求是不能健 康长寿的。现代人为什么对内求这么陌生,有点不舒服,总是马上想到吃药?平常更是想 不到内求。我把现代人不内求的原因归结为三个“不”。第一是不愿意内求,不愿意内观,不愿意内炼。为什么?因为内求毕竟太困难 了,你要自己往里看,我们长眼睛就是要往外看的,往里看能看到什么?往外看多 容易啊,往里看太困难了。你看去照一个X光片,做一个CT、核磁共振,多容易 啊,还要内求什么?内炼也很苦啊,买点药来吃多么简单,乂何必要那么辛苦地自 我修炼呢?可是

31、请大家想一想古代养生大家、历代高寿长者,以及历代的名医、大 德、高僧、高道,谁不是内求、内炼的。比如说李时珍就发现黄帝内经经络的秘密,经络就是内观、反观、向里面看才看出来。所以他有一句名言,经络是“内 景隧道,唯反观者能照察之”。第二是不敢内求。自己内求,静下心来往里看,一闭上眼睛往里面一看,黑黑 的,什么都没有。很容易出现幻觉,心中一紧张,就有点害怕,有点恐惧,所以不 敢内求。第三是不屑于内求。总是觉得内求是虚的。还不如买点药来吃,药物是实实在 在的,吃了之后就有反应。内求要自己锻炼,自己调理自己的经络、脏腑、气血, 这些东西存在吗?炼了之后有效果吗?一旦看不见,一旦没有立刻的效果,马上就否

32、 定它:肯定没有这些东西。久而久之,我们现代人就越来越偏离了黄帝内经的思想,丢弃了这位伟大 的祖先给我们留下来的稀世珍宝。这是多么可惜啊!让我们静下心来,一定要静下心来,想一想,我们中华民族、炎黄子孙,如果 没有中医的庇佑,没有黄帝内经的庇佑,能够在历次瘟疫中战胜病魔吗?能够 繁衍不息吗?经过几千年的实践证明,黄帝内经在治疗疾病,尤其是使人不得 病、养生强身这些方面有着重大的效果。虽然很多人现在还抱着怀疑态度,甚至于 反对它,否定它,但是这都无关紧要,只要来看一看黄帝内经究竟在讲什么, 我们就清楚了。黄帝内经养生总原则: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黄帝内经第一篇上古天真论记教了黄帝对于生命的第一个问题一

33、一古 今健康长寿的重大差异究竟是什么原因?是时代不同了,还是养生之道失传了?是天 道的原因,还是人道的原因?对于这个问题一般的人都会怪罪于外在的条件,认为肯定是现代社会已经与前 大不相同了。实际上世道有没有变呢?岐伯的回答是世道并没有变,天道也没有 变,而是我们每一个人的日常生活变化了,生活习惯变了,生活方式变了。有一句话:“生命就掌握在自己手中。”人是“握拳而来,撒手而去”的,婴 儿握拳是握着精气神,不让它外泄,可是我们成年以后却是千方百计在握钱、握 权,握那些有形的东西,丝毫不放松。等到撒手的时候,才意识到手里实际上什么 都握不住,可是这已经违背了生命之道,违背了养生之道。所以说生命掌握在

34、自己 手中,就是看你手中掌握的是什么。岐伯回答了八个字:“法于阴阳,和于术数。”这八个字是养生总原则。上古 的人都“知道” 一一了解并掌握天道、地道、人道一一人的长寿之道、养生之道。黄帝内经养生之道是什么?其实就是这八个字,实际上整部黄帝内经都在 诠释这八个字。“法于阴阳,和于术数”,这个“道”,这个总原则,不是抽象的、虚空的, 它就实实在在地表现在我们每一个人普普通通的日常生活当中。养生就是一种健康的生活习惯养生就是一种生活习惯,一种健康的生活习惯。什么是健康的生活习惯?就是 在普普通通的日常生活中处处按照“法于阴阳,和于术数”来做。具体表现在四个 方面。第一,食饮有节。上古的人懂得养生之道

35、,饮食是有规律,有节制的。第二,起居有常。起居一一不仅是起床、睡觉,还包括日常的活动。起居要有 常规,是不能搞乱的。第三,不妄作劳。就是说劳动、运动应不过分,也就是要守常规,要适度,不 要太过,也不要不及。第四,形与神俱。形体和精神是合在一起的。前面三条主要讲的是形,这里主 要讲神,讲形神合一,神离不开形,形也离不开神。形是神的依托,神是形的主 导。饮食、起居、工作和劳动、精神,这四方面是每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都会涉及 的。只要这四个方面都能做到,就能像岐伯和黄帝对话当中所说的这样,人人都能 活过一百岁。所以说活到一仃岁并不稀奇,不需要外求,只需要做好这四方面就可 以了。而这四个方面贯穿了我们的

36、日常生活,你可能会说了,这不容易吗?这不是 谁都能做到的吗?请注意,做到这四点,不是一天两天就行了,而是一辈子,每时 每刻都这么做,把它变成一种生活方式,变成一种生活习惯。我们每一个人自己想一想,我们是这样做的吗?我们是不是形成了这么一种健 康的生活习惯?再看一看黄帝和岐伯所处的那个时代的人是不是这样?黄帝内经里是这样 描述的,当时的人根本没有像古人那样,没有养成一种良好的生活习惯。具体表现 在以下几个方面。“以酒为浆”,喝酒像喝米浆、喝汤一样。“以妄为常”,把不正常的东西当做正常。“妄”就是不正常。比如说在饮食 方面,把不正常的饮食当做很正常。比如说有的人把吃得很饱、喝得很多当做一种 习惯,

37、每吃必撑,每喝必醉,这就必然会出问题了。“醉以入房”,入房表面上指 入房休息,睡觉,实际上是指行房事。不少人必定是喝醉了之后再进行男女交合、 夫妻行房事。这不仅不利于夫妻的健康,而且对由此怀孕而来的孩子也是有害的。“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有了各种各样的贪欲之后,就会慢慢地耗散其 “精气”“真气”。看一看我们现在的人,有各种各样的欲望。当然这与我们现实 生活、社会的竞争、社会节奏的加快是有关系的,但最关键还是欲望。欲望是耗散 真气的罪魁祸首。“真”这个字特别重要,黄帝内经第一篇就叫上古天真 论。大家都听说过一个词“天真”。天真烂漫,这一般都是指小孩子的行为,小 孩子保持着“真”,“真”实际上

38、是真气,真气就是从父母那里遗传下来的先天元气。保持元气是养生的关键。可是现在的人却不是这样,都在耗散人本来的那种真 气,都不再“天真” 了。黄帝第一问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时世异耶?人将失之耶?素问?上古天真论岐伯回答黄帝笫一问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 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 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 半白而衰也。素问?上古天真论“不知持满”,不知道保养精气,不知道使精气充满,一味地按照

39、自己的喜 好,纵欲泄精。这也是很危险的。进一步就是不知满足,总是贪多,欲望越来越膨 胀。“不时御神”,不按时驾驭自己的精神,有悖于生活的节度。按时御神,就是 要顺应不同季节、不同月相、不同时辰来调节心神、调节神气。“务快其心”,只是追求自己心里一时的痛快,只要心里痛快,什么事都可以 去做。“逆于生乐”,对自己生命的快乐给它搞反了,跟黄帝所说的古代人的生活习 惯根本不一样,违背了养生之道。“起居无节”,什么时候起床,什么时候睡觉,平常的作息、劳逸,日常生活 都没有节度,没有规律。以上是说明不懂养生者的具体表现,正因为自己的生活方式,导致自己身体不 健康,所以过了半百就衰退了。来看一看现在21世纪

40、的人,跟黄帝内经中所描述的当时那些不会养生的 人的做法是不是一样?我常常诧异,怎么黄帝和岐伯把我们现代人的生活习惯说得 这么准确,就像亲眼看到的一模一样?看来在对待生命的问题原本是没有什么时间 差异的。因此我们今天来学习、感悟黄帝内经,就不是仅仅在读一本古书而已。虽 然时代前进了几千年,但人们不良的生活方式照样存在,而且有过之而无不及。所 以黄帝内经提出的养生原则和养生方法就绝不是过时的。天人合一的养生思想:法于阴阳岐伯告诉我们,只要我们按照“法于阴阳,和于术数”总原则去做,我们就能 够健康长寿,能活到一百岁。那么这八个字究竟是什么意思?“法于阴阳”,就是效法阴阳。什么叫阴阳?阴阳有外在的阴阳

41、和内在的阴 阳,这是我们古代的古圣先贤给我们提出来的非常重要的思想,就是阴阳的思想, 阴阳之道。外在的阴阳就是宇宙自然的阴阳,内在的阴阳就是人体内的阴阳。两者是相互 感应、相互影响的。就养生来说,是指内在的阴阳要效法外在的阴阳,也就是我们 的日常生活要按照宇宙自然的阴阳规律来做。中医养生很简单,看病实际上也很简单。什么叫有病?有病就是阴阳不和;怎么 治病?治病就是要调和阴阳;病治好了,就叫阴阳调和。好多人以此来取笑中医,说 你中医怎么就知道阴阳,就不知道别的东西啊?这种看法是十分浅薄的。“阴阳” 里面有非常深刻的含义,这反映了宇宙万物的本质规律,当然也反映了人体生命的 本质规律。这是一种天人合

42、一的思想。法于阴阳,实际上就是要顺应自然规律、把 握生命本质。养生首先要效法外在的阴阳,也就是天地的阴阳。要按照一年中太阳的运行变 化,一个月中月克的变化,一天中白天和黑夜的变化,来养护我们的生命。随着地 球绕太阳公转一周就有一年的变化,出现了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春夏为阳,秋冬 为阴。地球自转一周就有了一天的变化,白天和黑夜,白天为阳,黑夜为阴。月克 绕地球一周就有了一个月中月凫阴晴圆缺的变化,一共有晦、朔、弦、望四种月 相。四种月相就是两对阴阳。月克正圆的时候为阳,月克没有的时候叫阴。还有上 弦月下弦月,也分阴阳。养生要效法天的变化、太阳和月克的变化,比如春夏要养 阳,秋冬要养阴,这就叫效法

43、阴阳。这都是黄帝内经提出来的。养生还要效法内在的阴阳。养生要内求,要往里看,在体内修炼。我们每一个 人身上都有阴阳,这个阴阳是与外在阴阳一一感应的,只要符合阴阳了,就能长 寿,就能健康。符合天道的养生方法:和于术数“和于术数”,这里提出一个“和”字,这句话字面的意思阴阳天地是说要符 合术数。术数就是方法、技术,方法和技术都可以用数字来表示。黄帝内经养 生是有很多数字的,它告诉我们一些方法,符合这些方法,就行了,这是总的原 则。这里最重要的一个字就是“和”字。实际上,“法于阴阳,和于术数”可以归 结为一个“和”字。人只要“和” 了就能健康,就能长寿。黄帝内经告诉我们 最重要的一个思想就是“和”的

44、思想。“和”字在黄帝内经里有大量的描述。 这四个字表面上看是要跟术数相“和”。其实术数只是天地阴阳的具体体现,真正 的“和”是跟阴阳的“和”。“阴阳和”是总原则,包含了精和神要和,身和灵要 和,人与天要和。我将这个“和”字分成四个层面。第一,人跟自然要“和”。也许我们会说:“这一点很容易,我怎么会与自然 作对?”可是仔细想一想人们的所作所为,是不是在破坏大自然、破坏生态平衡, 这样的事我们还做得少吗?第二,人和社会要“和”。生活在这个社会,不要什么事都看不惯,总觉得这 也不好、那也不好,这样的人怎么能快乐起来。第三,人跟人要“和”。我们总是要与具体的人打交道的,每个人的性格、个 性都是不同的,

45、加上每天遇到不同的事,可能经常会遇到不顺心的事,心情烦躁, 那你和他打交道时,可能会不顺利,不顺心。这时如果你心平气和,如果能为他人 想一下,你就不会生气。至少你要想一下:我不能以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这样 久而久之,你就做到了人与人的“和”。第四,人的心和身、形和神要“和”。心和身、形和神是不可分的,互相影响 的,这一点不仅黄帝内经,中国其他经典里都是反复强调的。这四点就是“法于阴阳,和于术数”的具体表现。“和” 了就能健康,“和” 了就能长寿。当然如果不“和”,就不会健康快乐,也不会延年益寿。故宫文化解读:太和?中和?保和现在我们来简单地看一看一个充分体现“和”文化的建筑一一故宫。很多人都

46、 去过故宫,在故宫的中轴线上,建有前三殿后三宫。前三殿一一太和殿、中和殿、 保和殿,都有一个“和”字。太和、中和、保和,实际上这就是我们中国文化的精 髓,也是我们养生文化的精髓,养生说到底就是要达到这三个“和”。所谓太和就是大和,就是要最大的和,最大的和就是达到上节所说的四个层面 的“和”,这样才能叫“太和”。“太和”是目标,是最高境界。“中和”“保 和”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方法和途径。要做到太和,就必须按照两条来做:第一要中 和;第二要保和。中和,就是要守中道。中医为什么要叫中医?很多人认为中医就是 中国的医学,实际上不对。中医是什么意思?就是中和的医学,要把阴阳调成平 衡、中和的状态,“中”是

47、与邪相对的。一个人感受邪气了,就有病了。调到平 衡、中和状态了,就没病了。我们人都有喜怒哀乐、七情六欲,我们应该怎样处理它们的关系呢?也要中 和。中庸说:“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我们要把喜 怒哀乐、七情六欲放在一个中庸的状态下,不要过激也不要不及,那就达到了中 和。还有更重要的是要保和,要保持住这个“和”。一个人一天两天做到中和,并 不困难,难的是始终保持中和。如果说今天按照“中和”去做了,而明天没有这么 做,或者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那同样达不到太和的境界,达不到养生的效果。我 们要把“中和”变成一种习惯,养生实际上就是一种生活的习惯,按照这个“和” 来做,我

48、们都可以达到“顺应自然,调和阴阳”的目的。所以“法于阴阳,和于术数”是养生的总原则。类别:黄帝内经讲义I评论(0) I浏览(3)调养心身健康长寿2009年02月 28日13:45古往今来,健康长寿是人类美好的愿望。如今不少传染性疾病已能被 控制和根治,人的主要死亡原因已被心脑血管病和恶性肿瘤等代替,而这些疾病的 发生在很大程度上与心理紧张和精神压力有关。于是,一门主要从精神和躯体的相 互关系即心身相关的立场,来研究人类健康和疾病的基本规律和防治方法的新兴科 学小身医学,应运而生。心身医学体系在国际上发展迅速,具有广阔的前景。中医学经典黄帝内经 对心身相关问题的认识和研究,取得了不可忽视的成就,

49、对后世影响深远。协调阴阳,和谐天人关系人类健康根植于生态健康,生态健康就要求人们维护人和自然的协调与和谐, 必须做到两点:一是要求人们顺应自然。早在内经中就提出“法于阴阳,和于术数”,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虚邪贼风,避之有时”,“顺四时而适寒暑”等,旨 在维护人与自然的阴阳协调。中医提出了四季养生法,如春天是天地万物生发的季节,人们应该早睡早起, 缓缓散步于庭院,舒展形体,活动筋骨,保持情绪舒畅,勿抑郁恼怒,衣服不宜骤 减,与春天之“生”气相适应;夏天是天地万物生长茂盛的季节,人们应该晚睡早 起,不要厌恶炎炎烈日,不发怒,不过食生冷食物,劳逸适度,多饮水,保护人体 的阳气,与夏天之“长”

50、气相适应;秋天是万物结果和收成的季节,天高气燥,阳 气渐收,人们应该晚睡早起,精神安定宁静,情绪不宜躁动,神气不宜妄泄,多食 清凉生津之品,衣服不宜骤加,与秋天之“收”气相适应;冬天是天地万物闭藏的 季节,人们应该早睡晚起,不要扰乱阳气,使精神内守,保暖避免寒气的侵袭,适 当服用进补的药物和食物,保护人体的精气,与冬天之“藏”气相适应。二是要求维护、优化生态环境。这是当前世界共同关注的热点。我国近年来把 生态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其意义深远。其实,中医学中拥有丰 富的整体生态医学思想内容,灵枢?本神说:“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 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僻邪

51、不至,长生久视。”说明了中 医学主张积极的健康观,强调人的身体和精神心理状态与生存环境的和谐适应,作 为养生追求的首要任务。形神兼养,调节心身关系形神是生命的基本要素,因此养生必须形神兼养,以协调心身关系为宗旨。养 形,就是摄养人体的内脏、肢体、五官九窍及精气血津液等。养形内容包括调饮 食、节劳逸、慎起居、适寒温、动筋骨等。所谓“形宜动”,即形体经常要运动, 人体的任何组织器官都遵循“用进废退”的原则,生命的活力在运动中得以勃发, 否则生理功能将会逐步退化。中医有许多养形方法,如太极拳、五禽戏、八段锦、 气功、导引、散步、叩齿、提肛以及各种功法,至于现代的运动方法更是不胜枚 举,而运动的关键是

52、因人制宜和持之以恒。养神,指调摄人的精神情志活动。中医尤重养神。养神的方法很多,我归纳为 五句话:1、调控人生的欲望:淡泊名利,知足常乐。人的欲望难以彻底满足,欲壑难填 是苦恼的根源之一。节制欲望是中国古代养生家智慧的结晶,只有淡泊情欲,才能 “归心于虚,凝神于静”,“抱神以静,形神自正”。内经受道家思想的影 响,主张“恬淡虚无”,“精神内守”,“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2、处理好人际关系:与人为善,助人为乐。古人说:“仁者,爱人”,“敬人 者,人恒敬之;爱人者,人恒爱之”。其最高境界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3、保持良好的心境:热爱生活,自得其乐。快乐无所不在,关键在于发现。无

53、所事事,可以使灵魂生锈,热爱生活,生活中充满着快乐。马克思说:“一种美好 的心情,比十服良药更能解除生理上的疲惫和痛苦。”4、学会积极的认知:品味人生,苦中寻乐。人的生命是一个过程,需要慢慢去 品味,无论痛苦和快乐都只不过是人生的一种体验。心理学认为,一切烦恼来自不 合理的认知。我们应该提倡积极的认知方法,那样生活中就会充满着快乐。5、以德冶养心身:“仁者寿,智者乐”,根据调查,凡是长寿老人,大多心地 善良,富有同情心,乐于助人,人际关系良好,家庭和睦。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 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不断完善人格,也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动而中节,养生贵在适度裘沛然先生曾经提出“养生贵在识度与守度”

54、的观点,“度,是衡量一切事物 轻重、长短、多少的统称,后人引申为处理事物最适当时为适度。度,包括理度、 法度、制度、气度、节度等,做人的一切,都得有个度,养生也不例外。”裘老说,孙思邈提倡饮食应达到“饥中饱、饱中饥”为最合适,就是饮食之度; 汉代华佗主张“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耳”就是劳逸之度;内经载:起居有 常,不妄作劳,不竭精气,就是房事之度;论语曰:“惟酒无量不及乱”,就是 饮酒之度;另如:“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就是悲欢之度;“君子爱财,取之有 道”,就是理财之度;“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就是精神文明之度;“仰不愧于 天,俯不作于人”,就是做人之度。道法自然,健康寓于自然之道老子云

55、:“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混沌无形但可以感 知,其特点是“无为而无不为"。对于养生来说,即“以自然之道养自然之身”。 如果一定要探求健康长寿之道的奥秘,那么健康长寿之道法于自然而然。历代帝王 将相、达官贵人,千方百计寻找长生不老之药,但是却很少有长寿的。其实,人不 必刻意地去追求健康长寿,重要的是珍惜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从容、淡定、坦然地 面对生活,品味人生,乐天知命,诗意地活在真实的生命感受之中,那么你必将拂 有和谐人生,健康长寿就悄然地不期而临。中医论心身健康天地人三才一体。中医学认为,“天地合气,命之日人",自然界中阴气与阳 气相结合产生了生命体,所以人

56、的生命现象是自然现象的一部分,人与自然不可分 割,遵循着同一规律。因此,中医学置人于自然、社会环境的变化中,以分析考察 其机能状态,结合环境变化的各种因素进行诊断、治疗、预防等一系列医学实践活 动。近代心身医学强调指出,人具有生物性和社会性的双重特征,人类疾病和健康 是生物,心理,社会因素,机体内外环境相互作用的综合结果。这一观点与中医学天 地人三才一体观点十分吻合。形神合一。中医认为,形与神是生命的基本要素,“形”指形体,包括脏腑组 织器官等;“神”指生命机能,包括心理机能和生理机能。人的生命(神)本于父母 两精(形)的结合,形神俱备乃成为人。明医家张介宾对形神关系作了精辟的概括:“形者神之

57、体,神者形之用;无神则形不可活,无形则神无以生”。形神和谐是健康的象征,形神失调是疾病的标志, 形神分离意味着死亡。心总统形神。中医学认为主导人体生理、心理活动的是心。中医所说的“心”,与现代解剖学中心的概念迥异,它包括主宰血脉运行的“血脉之心”和主 宰精神活动的“神明之心”(包括脑的功能)。现代心身医学的生理病理学基础是大 脑皮层与内脏相关理论。近年心理生物学研究确认,社会心理因素主要通过植物神 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神经递质和免疫系统作为中介机理而影响躯体内脏器官的功 能。中医将心作为调节心理、生理活动的最高统帅,把形、神整合成统一的整体, 这是中医对心身理论的独到见解。健康是和谐状态。健康的标准是什么,内经提出一个“和”字:一是人体机 能活动正常,以血气运行和畅为标志;二是人的精神活动正常,即“志意和”;三是 机体能适应外界的环境,即“寒温和”。概括地说,中医认为健康的本质是和谐, 即人与自然和谐、心与身和谐、气与血和谐。此三条内容,与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健 康的定义躯体无异常、心理活动正常、能适应外界环境有异曲同工之妙。中医八卦:五行明星逐个数“五”这个数字在中医里可谓集万千宠爱于一身,以至于在中医看来,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