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锚、随机、支架_第1页
抛锚、随机、支架_第2页
抛锚、随机、支架_第3页
抛锚、随机、支架_第4页
抛锚、随机、支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LOGO 抛锚式教学法随机进入教学法支架式教学法LOGO抛锚式教学抛锚式教学LOGO背景知识背景知识 Company Logo 早在1929年,抛锚式教学的思想雏形就出现在有关的教育文献中(White head,1929)。然而,真正使抛锚式教学从一种构想变成一种现实的教学模式 ,得益于由美国范德堡大学的约翰布兰斯福德教授所领导的认知和技术项目组(Cognition & Technology Group at Vanderbilt,CTGV)的努力。从1984年开始,CTGV小组为了克服惰性知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先后开展了惰性知识项目LOGO项目和动态评估项目的研究,并在

2、此基础上总结了抛锚式教学模式。LOGO定义定义Company Logo 抛锚式教学要以真实事例或问题为基础(作为“锚”),有时也被称为“实例式教学”或“基于问题的教学”或“情境性教学”。 这种教学要求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的基础上。确定这类真实事件或问题被形象地比喻为“抛锚”,因为一旦这类事件或问题被确定了,整个教学内容和教学进程也就被确定了(就像轮船被锚固定一样)。LOGO主要目标主要目标 Company Logo抛锚式教学的目标具体表现为: 1使学生掌握有用的知识; 2促进学生迁移能力发展; 3提高学生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4激发学习动机。LOGO设计环节设计环节创设情境

3、,引入课题创设情境,引入课题使学生的学习能在和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或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使学生的学习能在和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或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呈现任务,抛锚定题呈现任务,抛锚定题选出与当前主题密切相关的真实事件或问题选出与当前主题密切相关的真实事件或问题问题探究,自主学习问题探究,自主学习由教师向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线索,引导学生自主的学习由教师向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线索,引导学生自主的学习相互交流,协作学习相互交流,协作学习讨论交流,通过不同观点的补充修正,加深学生对当前问题的理解评价评价不需要进行专门测验,只要在学习过程中观察并记录学生表现不需要进行专门测验,只要在学习过程中观察并记录学生表现LOG

4、O案例分析案例分析 Company Logo Flash动画制作课中,学生在学习了Flash的时间轴及Flash的图层后,就可以进入Flash动画制作的教学。运用“抛锚式”教学模式进行Flash动画制作的实例教学,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运用“抛锚式”教学模式进行Flash动画制作的实例教学,教学目的是通过播放Flash动画实例,学生仿照实例制作,小组协作讨论,掌握Flash动画的制作技巧,进而自主创作动画。LOGO案例分析案例分析 Company Logo(一) 创设情境在计算机实验室网络环境中,安装虚拟互联网教室,在虚拟互联网上,设有教师主页,主页上有Flash教程、Flash实例多个,每

5、五个学生分为一个组,可实现组内作品播放,会话。这一阶段是要求教师在课前要准备好上课的环境,这个环境与现实的互联网环境是一致的,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LOGO案例分析案例分析 Company Logo(二) 确定问题 这一阶段的关键是教师要选好“锚”,即确定问题。此时学生已理解、会初步使用Flash的绘图工具、时间轴和图层。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网络的广播功能复习已学的知识,再播放一个运动小球动画的实例,生动的画面,马上吸引了学生,跃跃欲试,想亲手制作自己的第一个动画作品。教师告诉学生在虚拟互联网上的教师主页上可看到该实例的制作步骤,并明确此节课的内容就是制作一个运动的小球。要注意的是:确定

6、的问题应切合实际,并与学生已掌握的知识、技能、方法有内在的联系。LOGO案例分析案例分析 Company Logo(三) 自主学习 具体的制作步骤不是由教师直接告诉学生,而要学生去访问教师主页,获取实例的制作步骤。遇到问题时时,可到教师主页上获取帮助信息,自我反馈,探索解决的过程。LOGO案例分析案例分析 Company Logo(四) 协作学习 教师通过多媒体教学网的监控功能观察学生的练习过程,将某一位同学的制作过程进行录像,通过多媒体教学网的广播功能在小组范围内播放,进行交流。学生可通过电子举手,向教师提问,学生与学生之间也可通过小组讨论,探讨解决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LOGO评价方面 对

7、于抛锚式教学策略的教学效果的评价往往不能通过专门的测试来决定,而只能是老师通过在学习过程中随时观察并记录学生的表现来进行评价。这样的评价方式不够客观,会有老师很多的主观意识在里面,而且老师也不可能随时都观察得这么仔细,对于一些隐性的知识也不是观察就能发现的。 局限性局限性随机进入式教学策略随机进入式教学策略 随机进入教学策略是指学习者可以随意通过不同途径、不同方式进入同样教学内容的学习,从而获得对同一事物或同一问题的多方面的认识与理解。思想来源 随机进入教学策略的基本思想源自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一个新分支-“认知弹性理论”。这种理论的宗旨是要提高学习者的理解能力和他们的知识迁移能力(即灵活运用所

8、学知识的能力)。认知弹性理论 认知弹性理论产生于20世纪90年代初,倡导人为美国依利诺斯大学的斯皮罗等人,国内学者高文在教学模式论一书中系统地推介过该理论,随后不少论者也撰文讨论过该理论用于指导教学实践、网络课程设计等。教学环节1.1.呈现基本情境呈现基本情境2.2.随机进入学习随机进入学习3.3.思维发展训练思维发展训练4.4.小组协作学习小组协作学习5.5.学习效果评价学习效果评价案例案例 1 :抓住特点说明事物 案例 2 :蜡笔盒案例 3 :沉浮问题【案例评析】案例 1 :抓住特点说明事物 师:有一天,老师让学生回家通知开家长会,学生回到家中诉说了开师:有一天,老师让学生回家通知开家长会

9、,学生回到家中诉说了开家长会的事情。家长害怕到学校不认识老师有失礼貌,就问学生,家长会的事情。家长害怕到学校不认识老师有失礼貌,就问学生,你们老师长什么模样?这位同学想了想回答:你们老师长什么模样?这位同学想了想回答:“我们老师不戴眼镜,我们老师不戴眼镜,每只眼睛上都有眉毛,脸的中间是鼻子,鼻子下面有嘴巴,头部左每只眼睛上都有眉毛,脸的中间是鼻子,鼻子下面有嘴巴,头部左右两侧各有一只耳朵。他五官不缺,四肢齐全右两侧各有一只耳朵。他五官不缺,四肢齐全”老师还没说完,老师还没说完,教室里已经笑声不断。教室里已经笑声不断。 师:你们说这个学生介绍得怎么样?师:你们说这个学生介绍得怎么样? 生生 1

10、1 :这位同学讲的全是废话,他说的是每个正常人都有的。:这位同学讲的全是废话,他说的是每个正常人都有的。 生生 2 2 :他没有抓住特点来说,说了等于没说。:他没有抓住特点来说,说了等于没说。 师:由此可见,要把一个人或一件事物介绍给别人,必须做到什么?师:由此可见,要把一个人或一件事物介绍给别人,必须做到什么? 生:必须抓住特点。生:必须抓住特点。 师:我们这堂课的任务就是学会怎样抓住特点说明事物(引出任务)。师:我们这堂课的任务就是学会怎样抓住特点说明事物(引出任务)。案例 2 :蜡笔盒 (教师在教室的架子上放一个蜡笔盒,学生看到却拿不(教师在教室的架子上放一个蜡笔盒,学生看到却拿不到。学

11、生以口语或肢体语言企图得到蜡笔盒。)到。学生以口语或肢体语言企图得到蜡笔盒。) 师:你要什么?师:你要什么? 生:颜料。生:颜料。 师:(示范)我要颜料。师:(示范)我要颜料。 生:我要颜料。生:我要颜料。 师:(给学生蜡笔盒)很好,这是颜料。师:(给学生蜡笔盒)很好,这是颜料。案例 3 :沉浮问题师:水槽盛师:水槽盛 2 2 升水,将土豆放入水槽,土豆沉在水底。然后,升水,将土豆放入水槽,土豆沉在水底。然后,向水里加盐,慢慢的土豆浮上水面。请大家说说原因?向水里加盐,慢慢的土豆浮上水面。请大家说说原因? 生生 1 1 :水的比重比土豆小,土豆会沉在水底;在水中加盐,水:水的比重比土豆小,土豆

12、会沉在水底;在水中加盐,水的比重增大,当水的比重大于土豆的比重时,土豆就会浮上的比重增大,当水的比重大于土豆的比重时,土豆就会浮上水面。水面。 生生 2 2 :如果不往水里加盐,而是往水里加糖或味精,土豆能浮:如果不往水里加盐,而是往水里加糖或味精,土豆能浮起来吗?如果能浮,要加多少呢?(随机问题)起来吗?如果能浮,要加多少呢?(随机问题) 师:这位同学提得好,我们今天就是要学习沉浮问题,看看把师:这位同学提得好,我们今天就是要学习沉浮问题,看看把不同物质加到水里,水的比重会有什么变化,请大家带着这不同物质加到水里,水的比重会有什么变化,请大家带着这个任务自主探究,然后在小组内交流。(随机进入

13、,生成学个任务自主探究,然后在小组内交流。(随机进入,生成学习任务。)习任务。)案例分析案例案例 1 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随机进入模式)(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随机进入模式)中,教师创设生活情境,中,教师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创设学习任务,起到引导学生创设学习任务,起到“抛锚抛锚”的作用,达到随机进入教学的作用,达到随机进入教学的效果,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寓教育的效果,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寓教育教学于兴趣之中,毫不费力地导入了新课,切合学习要求。教学于兴趣之中,毫不费力地导入了新课,切合学习要求。 案例案例 2 2 (自然情境教学法的随机进入模式

14、)(自然情境教学法的随机进入模式)中,教师将学生喜欢的东中,教师将学生喜欢的东西巧妙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调动了学生获取的欲望,激发了学生主西巧妙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调动了学生获取的欲望,激发了学生主动交流,达到寻找话题、引导交流和学习的目的。动交流,达到寻找话题、引导交流和学习的目的。 课堂上,师生的课堂上,师生的探究活动不可能完全按预设进行,活动中往往会生成一些教师事先探究活动不可能完全按预设进行,活动中往往会生成一些教师事先没有想到的东西。没有想到的东西。 案例案例 3 3 (教育机制生成的随机进入模式)(教育机制生成的随机进入模式)中,面对课堂上随机生成的中,面对课堂上随机生成的与学习任务关

15、系紧密的新问题,教师没有回绝或回避,不是以与学习任务关系紧密的新问题,教师没有回绝或回避,不是以“课课后大家自己试试后大家自己试试”应付了事,而是把它提升为教学任务,组织学生应付了事,而是把它提升为教学任务,组织学生探究、交流,拓展学习任务,使学生对沉浮问题有更全面的了解,探究、交流,拓展学习任务,使学生对沉浮问题有更全面的了解,体验到科学探究的乐趣和成就感。体验到科学探究的乐趣和成就感。LOGO支架式教学支架式教学LOGO1、定义、定义 “支架”(Scaffold)原是建筑行业的术语,又译作“脚手架”,是建筑楼房时施予的暂时性支持。当楼房建好后,这种支持就撤掉了。 伍德(Wood, 1976

16、)最先借用这个术语来描述同行、成人或有成就的人在另外一个人的学习过程中所施予的有效支持 。 普利斯里(Pressly, 1996)等人的定义是:根据学生的需要为他们提供帮助,并在他们能力增长时撤去帮助。LOGO2、理论基础、理论基础 支架式教学法的间接理论基础:JPiaget的结构与建构观 、LVygotsky的心理发展理论和 JBruner的认知学习理论。 支架式教学法的最直接理论基础源至于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斯基(Vygotsky,1978)的“最邻近发展区”理论。LOGO最近最近发展区发展区LOGO3、组成环节、组成环节 (1)搭脚手架 围绕当前学习主题,按“最邻近发展区”的要求建立概

17、念框架。 (2)进入情境 将学生引入一定的问题情境(概念框架中的某个节点)。 (3)独立探索 让学生独立探索。探索内容包括:确定与给定概念有关的各种属性,并将各种属性按其重要性大小顺序排列。探索开始时要先由教师启发引导(例如演示或介绍理解类似概念的过程),然后让学生自己去分析;探索过程中教师要适时提示,帮助学生沿概念框架逐步攀升。起初的引导、帮助可以多一些,以后逐渐减少愈来愈多地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索;最后要争取做到无须教师引导,学生自己能在概念框架中继续攀升。LOGO (4)合作学习 进行小组协商、讨论。 (5)效果评价 对学习效果的评价包括学生个人的自我评价和学习小组对个人的学习评价,评价内容

18、包括:自主学习能力;对小组合作学习所作出的贡献;是否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LOGO4、常见类型、常见类型从支架的表现形式来看,常见的学习支架分为: 范例 问题 建议 指南/向导 表格 图表 其他:解释、对话、合作 LOGO 1. 范例。 范例即是举例子,它是符合学习目标要求的学习成果(或阶段性成果),往往含纳了特定主题的学习中最重要的探究步骤或最典型的成果形式。如教师要求学生通过制作某种电子文档(多媒体演示文稿、网站、新闻稿等)来完成学习任务时,教师可以展示前届学生的作品范例,也可以自己从学生的视角出发制作范例来展示,好的范例在技术和主题上都会对学生的学习起到引导作用。LOGO 范例展示可

19、以避免拖沓冗长或含糊不清的解释,帮助学生较为便捷地达到学习目标。如在南极一课的教学中,教师设置了一个去南极考察的情境,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考察南极的自然资源或生物资源,并把考察的结果通过幻灯片的形式表现出来,在全班交流。在学生进行“考察”之前,教师展示了一个“南极的企鹅”范例,它展示了南极企鹅的种类、特点、生活习性、保护等。学生通过这个范例,很自然就明白了如何表达自己的“考察”结果。范例并不一定总是电子文档等有形的实体,还可以是老师操作的技巧和过程。教师在展示这种非实体的范例时,可以边操作边用语言指示说明,对重要的方面和步骤进行强调。LOGO 2. 问题。 问题是学习过程中最为常见的支架,相对“框架问题”而言,支架问题的系统性较弱,有经验的教师会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自然地、应机地提供此类支架。同时,在特定主题的学习中,“支架问题”往往比“框架问题”更具结构性,更加关注细节与可操作性。当教师可以预期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时,对支架问题进行适当设计是必要的。如学生在比较全国各主要城市的安全性时,不知从哪个方面入手。教师问:各个城市的犯罪比例是多少?在过去的十年间是如何变化的?LOGO 3. 建议。 即当学生在独立探究或合作学习遇到困境时,教师提出恰当的建议,以便于学生的学习顺利进行。当设问语句改成陈述语句时,“问题”支架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