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53 给水排水施工图设计说明 (2016年版)具体工程套用此说明时应适当增减编辑,与本工程无关的内容均应删除。具体工程套用此说明时应适当增减编辑,与本工程无关的内容均应删除。文中“”表示并列选择内容;红色为提供参考内容,需根据具体项目编辑;黄色阴影加重斜体字为提醒内容,编辑后需删除北京市工程除本说明外,报外审图同时需要有“绿色一星级水系统规划方案说明”和“雨水控制与利用专项说明”1、设计依据1.1、设计任务书;1.2、已批准的初步设计文件,文号_(或者用名称及日期替代文号);1.3、国家有关的现行设计规范、规程:(下列规范根据具体工程增减)城镇给水排水技术规范GB50788-2012建筑给水排
2、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2009年版)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 (总图另设子项时应列入总图子项)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014年版)(总图另设子项时应列入总图子项)建筑中水设计规范GB50336-2002建筑与小区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范GB50400-2006民用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应用技术规范GB50364-2005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GB50555-2010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981-2014二次供水工程技术规程CJJ140-2010管道直饮水系统设计规程CJJ110-2006建筑屋面雨水排水系统技术规程CJJ142-2014虹吸式屋
3、面雨水排水系统技术规程 CECS183:2015叠压供水技术规程CECS221:2012列出所采用本专业规范,先列“国标、行标”,”,再列“地标”(仅列出项目所在地的标准),后列“协会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GB50974-2014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084-2001(2005年版)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2014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370-2005固定消防炮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338-2003细水雾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898-2013水喷雾灭火
4、系统设计规范GB50219-2014干粉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347-2004干粉灭火装置技术规程CECS322:2012大空间智能型主动喷水灭火系统技术规程CECS263:2009其它相关的建筑规范1.4、_消防性能化设计安全评估报告(如有,写明提供报告的单位和日期)1.5、_消防性能化评估复核报告(如有,写明提供报告的单位和日期)1.6、关于本项目的环评批复(文号:_)1.7、国家级及省部委有关文件;1.8、建设单位提供的用地红线附近的市政给水、污水、雨水及中水管道图纸和资料;1.9、建筑和有关工种提供的条件图及设计资料。2、工程概况与设计范围2.1、工程概况 (注意:不应长篇照抄建筑专
5、业,只需写明以下主要内容)位置:建筑功能或用途:建筑面积_,建筑体积_,建筑高度_,建筑层数_住宅或公寓户数_,酒店客房数_,医院病房数_,(剧院、体育场馆、礼堂)座椅数_,等。生物实验室等级_(对于生物实验建筑,实验室等级与给排水系统设置及防污染设置有关)防火类别:_,耐火等级_级。抗震设防等级:_。(注意不要写设计使用年限) 2.2、设计范围2.2.1、本设计范围(选以下适用一条)(1)用地红线以内的给水、排水和消防灭火设计。室外总水表井、红线内最后一个排水检查井及接至城市管网的管段由市政有关部门设计。(室外总图一并出图者)(2)建筑物内的给水、排水和消防灭火设计,各管道做到出建筑外墙1m
6、或闸门井、检查井处。2.2.2、(根据项目情况选取以下内容)厨房,洗衣房,游泳池,水上健身游乐设施,饮用净水、雨水净化、中水、污水处理站, 水景工程,绿化喷灌,太阳能集热系统及太阳能集热器的安装节点,水/地源热泵制热系统,屋面虹吸雨水系统,大空间智能灭火设施或固定消防炮安装节点,气体灭火系统/细水雾灭火系统/水喷雾灭火系统等及设备管道抗震支撑设施为二次设计内容,待设备采购招标后由中标专业公司负责进行深化设计、提供设备和安装、调试、试运转、 验收等。具体分工界面为:专业公司根据设计技术要求及预留的接口条件提供个体设计图纸,我院审定边界条件和技术条件。本次施工图中体现的上述相关内容,仅供设备招投标
7、使用。 (提示:由专业公司设计部分需要在本说明中明确:设置标准、主要设计参数、流程等,以及分工界面等)3、系统说明 3.1、生活给水系统3.1.1、生活用水量:最高日_m3/d,最大时_m3/h。其中生活给水用水量_m3/d,_m3/h,中水(再生水)用水量_m3/d,_m3/h。3.1.2、水源:本工程从_路DN_和_路DN_市政给水管上分别接出DN_和DN_引入管进入用地红线,引入管上设置双止回阀型倒流防止器。市政给水管网供水最低压力为_MPa。供水水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供水水源为自备深水井。供水压力为MPa,供水量为m3/h。深水井由专业公司进行设计、施
8、工,所提供的水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的要求。3.1.3、分区压力控制:各竖向分区最不利点静水压(0流量状态)不大于0.55MPa(有集中热水系统者)/0.45MPa,且配水横支管处供水压力值不大于0.2MPa(居住建筑)/0.15MPa(公共建筑)并不小于用水器具要求的最低压力。竖向分区如下。(选用下列合适项)(1)生活给水全部采用市政给水管网直接供给。(2)采用竖向分区供水,二次加压采用(叠压供水设备/低位水箱+变频加压设备/低位水箱+工频水泵+高位水箱)供水方式。整个小区为集中的二次加压供水系统,由位于_(区域集中供水的楼号和层数)的加压供水设备提供水量和水压。
9、设置二次加压供水设备_套,分别为_部位和_部位供水。低区:室外用水和地下室至地面_层,由市政给水管直接供水;中区:_层至_层,由(水箱+变频泵组直接供水/变频泵组+减压阀供水/叠压设备供水/低位水箱+工频泵+高位水箱+减压阀供水);高区:_层至_层, 由(水箱+变频泵组直接供水/由高位水箱供水)。3.1.4、供水设备运行及控制讯号:(选择下列合适项):(1)变频调速泵组的组成与控制:由(3台/4台)主泵(2/3用1备)和隔膜气压罐组成。泵组的运行由(水泵出口处/最不利用水点)处的压力控制,设定工作压力值(恒压值)详见给水系统图。泵组全套设备及控制部分均由供货商配套提供,自成控制系统,自带通信接
10、口,有楼宇自控系统者,将信号上传至BAS。(2)给水泵由高位水箱水位控制,设有启、停泵水位、报警水位,超低和溢流水位报警至中控室。水箱各水位标高详见水箱放大图。(工频泵向高位(转输)水箱供水的情况)3.1.5、(用下列合适项)(1)设置水池(箱)_个, 位于_地下水泵房内,材质为_,有效容积为_m3,占二次加压供水部分设计日用水量的_%。(高位水箱参照此条编写)(2)依据业主要求二次加压供水采用叠压供水设备,业主需向市政供水企业申报并获得批准。(叠压系统若配高位水箱,参照上款编写)。可资利用的市政水压最低为_MPa。供水设备应符合/现行国家行业标准管网叠压供水设备CJ/T254。/现行国家标准
11、箱式叠压给水设备GB/T24603。/罐式叠压给水设备GB/T24912。3.1.6、所采用的供水设备必须有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颁发的卫生许可证批件。3.1.7、水质处理:(1) 根据酒店管理公司对水质要求,需对市政自来水做深度处理和软化处理,工艺详见水施-_。原水总硬度(以CaCo3计)为_mg/l,软化后水的总硬度(以CaCo3)为_mg/l。(2) 二次供水消毒方式采用_。所采用的消毒设备必须有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颁发的卫生许可证批件。3.1.8、计量:(公共建筑)冷却塔补水、游泳池补水、公共洗浴用水、餐饮厨房用水、洗衣房用水、锅炉房补水、冷冻机房补水、中水系统补水等及按照不同用途和物业
12、管理要求需独立核算的部位均单设水表计量,水表计量设置详见给水系统图。(居住建筑)住宅、公寓内分户设水表计量。水表型式采用普通水表/ 远传水表/ 卡式水表。3.2、生活热水系统3.2.1、供应部位和方式:_ 设置集中生活热水系统,_ 设置终端电加热热水器提供热水,_由租户自设热水器制备热水。3.2.2、集中热水系统用水量和热量:最高日热水用量(60)_ m3/d,设计小时热水量(60)_ m3/h,冷水计算温度_。设计小时耗热量_kJ/h(_kW)。各分区设计耗热量见下表(市政热力为热媒,由热力公司做热交换站时采用)。 各区热交换站负荷 (下表为参照模板,根据需要编改) 表3.2热交换站编号及所
13、处位置分区服务区域最大时用水量(m3/h)设计小时耗热量 (KJ/h)循环流量(m3/h)备注xx号热交换站xx层一区xxFxxF二区xxFxxF三区xxFxxFxx号热交换站xx层四区xxFxxF五区xxFxxF游泳池机房xxF游泳池和按摩池xx(初次)、xx(平时)3.2.3、集中热水系统热源:(选取下列适用热源) 热源由城市热网提供,供水温度冬季为_,夏季为_;回水温度,冬季为_,夏季为_。热网检修时,由自备蒸汽锅炉(或_热水机组)提供热源。/热源由自备蒸汽锅炉提供,蒸汽压力为_MPa。/热源由专用燃气热水机组提供,热媒水供水温度为_,回水温度为_。热媒水系统设独立的循环泵,由高于机组顶
14、部的软水箱为热媒系统稳压/ 由定压装置为热媒系统稳压。/热源由直燃机组提供,热媒水供水温度为_,回水温度为_。热媒水系统设独立的循环泵,由高于机组顶部的软水箱为热媒系统稳压/ 由定压装置为热媒系统稳压。/热源由屋面太阳能集热器和辅助热源提供,辅助热源为_。(详见3.2A条)/热源采用(地下水/江水/空气)源热泵系统。(详见3.2B条)3.2.4、系统分区及冷热水压力平衡措施:(从下列方式选取)(1)热水系统供水分区和供水方式同给水系统,各区压力源来自于给水系统压力。(若有不相同部分则需要编写)(2)热水系统设独立的变频加压供水设备,变频供水设备与给水供水设备设定为相同的恒压值(根据变频供水设备
15、所处位置而定),竖向分区同给水系统。3.2.5、各分区均设2台(半容积式/半即热)式换热器,出水温度60(或55)。由安装在水加热器热媒管道上的自力温度控制阀自动调节控制。3.2.6、生活热水循环:(从下列方式选取)(1)本系统全日供应热水,采用机械循环,循环泵由回水管道上的温度传感器自动控制启停,温度传感器设于循环泵附近吸水管上,启、停温度为50(45)和55(50)。(2)本系统定时供应热水,采用定时机械循环,在供热水前30min内开启循环泵,待回水温度高于55(50)时,水泵自动关闭。3.2.7、热媒水循环(热源为热水机组直燃机组间接换热时):热媒水循环泵的启、停由设在水加热器出水总管上
16、的温度传感器控制,循环泵的启、停温度为55(50)、60(55)。3.2.8、各循环泵均为两台,一用一备,交替运行。3.2.9、水质处理(设计人选以下之一)(1)水加热器的给水经软化处理,处理水量为_ m3/h,原水总硬度(以CaCo3计)为_mg/l,软化后水的总硬度为_mg/l。(2)水加热器进水管上装硅丽晶水处理器,处理水量_ m3/h。(3)水加热器进水管上装电子水处理仪(或静电水处理仪、磁水器),处理水量为_m3/h。3.2.10、安全措施(设计人选择下列合适项):(1)各系统均设膨胀罐,吸纳部分热水膨胀超压。(适用于日用热水量大于30m3)(2)热水系统的膨胀超压,通过设置在加热器
17、罐体上的安全阀排除。(适用于日用热水量小于30m3)3.2A、太阳能生活热水系统3.2A.1、系统原则与型式:(设计人选择下列合适项)(1)采用集中集热、集中供热/集中集热、分散供热/分散集热、分散供热等等。(2)太阳能热能作为预热热媒间接使用,与辅助热源串联,生活热水作为被加热水直接供应到用户末端,生活热水与生活冷水用一个压力源。3.2A.2、集贮热式无动力循环太阳能系统(1)系统选择(设计人选择下列合适项)a、独立住宅采用单管独立供水系统,末端设置辅助加热设备。b、六层以下多层住宅采用直接供热水的集中集贮热、分户供水系统,户内末端辅助加热方式。冷水经每户水表后分设立管进入太阳能集热装置,换
18、热后通过分设热水供水管与每户自设电热水器/煤气热水器连接,系统不设循环管。c、七层以上住宅采用单元式集中集贮热循环双立管供水系统;1)冷水经总管进入太阳能集热装置,换热后通过热水供水管与每户自设电热水器/煤气热水器连接,系统设循环立管,每户设热水表。2)太阳能热媒水经循环管道与每户自设的贮热罐内的换热管束连接,贮热罐内可设置辅助电加热或设置燃气热水器辅热,冷水进入贮热罐换热、加热后供水。d、宿舍每栋楼设置集中集贮热、集中辅热系统;e、医院、宾馆类公共建筑采用集中集贮热、集中辅热系统;(2)太阳能集热装置设于_层屋面/或地面。采用(全玻璃真空管/平板式)集贮热无动力循环太阳能集热装置,带不锈钢贮
19、热水箱,有效容积_m3,集热器总面积_m2,平均日产60(或55)热水量_m3,太阳能热水保证率为_。(3)辅助加热(设计人选用合适款):a、采用(水-水换热器/汽-水换热器),供热量为kJ/h(_kW),按(最大小时/设计秒)耗热量设置。有效贮热容积_m3,位于_。b、采用商用燃气热水炉,供热量为kJ/h(_kW)。c、采用(分散设置电热水器/燃气热水器)。(4)集热系统控制(设计人选择下列合适项):a、集热元器件与贮热装置紧凑连接、利用流体温差自然循环,太阳能集热不设循环水泵。b、无动力循环太阳能用于集中集热、分散供热系统时,太阳能热水作为热媒需要设循环水泵,水泵由温差控制,温差大于7时启
20、泵,小于3时停泵。温差为集热装置出口水温和循环回水管水温之差;回水管水温大于60时强制停止循环泵。(5)辅助加热:a、辅助热源与太阳能热水串联使用,集中辅助热源设于(屋顶/地下)热水机房;分散式辅助热源设于户内。b、辅助热源的控制按照传统热水系统的加热控制编写。3.2A.3、传统太阳能集热系统:(1)太阳能集热器设于_层屋面。采用(平板式/全玻璃真空管)集热器,集热器总面积_m2,平均日产60(或55)热水量_m3,太阳能热水保证率为_。(2)集热贮水箱(罐)有效容积_m3,位于_,材质为(不锈钢/或其它)。(3)辅助加热(设计人选用合适款):a、采用(水-水换热器/汽-水换热器),供热量为k
21、J/h(_kW),按(最大小时/设计秒)耗热量设置。有效贮热容积_m3,位于_。b、采用商用燃气热水炉,供热量为kJ/h(_kW)。c、采用空气源热泵,供热量为kJ/h(_kW)(适用于最冷月平均气温大于100C的亚热带地区)。d、采用(分散设置电热水器/燃气热水器)。(4)集热系统控制(设计人选择下列合适项):a、集热水箱(罐)的水直接加热(提示:水箱一般在屋顶水箱间),集热器和水箱(罐)之间设循环水泵。循环泵由温差控制,温差大于7时启泵,小于3时停泵。温差为集热器出口水温和水箱(罐)底部吸水口处水温之差。水箱内水温大于60时强制停止循环泵。b、集热水箱(罐)的水被间接加热,循环泵由温差控制
22、,温差大于10时启泵,小于5时停泵。温差为集热器出口水温和水箱(罐)底部吸水口处水温之差。水箱(罐)内水温大于60时强制停止循环泵。(5)辅助加热控制(设计人选择下列合适项):a、辅助热源设于供水罐(箱)内,(辅助热源的控制按照传统热水系统的加热控制编写)。b、空气源热泵对供水罐(箱)进行补热,热泵和循环泵的启停由供水罐(箱)出水总管上的温度传感器控制。c、辅助热源设于集热水箱(罐)内,辅助热源的启停由手动或定时控制。(提示:单水箱系统不推荐,特殊情况使用时只能手动或定时控制)(6)有楼宇自控系统者,太阳能集热系统运行情况及温度信号上传至BAS,配置进入楼宇系统的接口。3.2B、热泵热水系统采
23、用(地/江水/空气)源热泵直接制备生活用水。设计55热水产量_m3/h,功率_KW。热水贮存水箱(罐)有效贮热容积_m3,位于_,材质为不锈钢。(根据系统方式参照热泵热水系统选用与安装06SS127和以上相关内容格式编写)3.2C 生活热水供应(采用分散制备热水时)3.2C.1 供应方式:不设集中生活热水系统,采用分散设置电热水器/燃气热水器供应。3.2C.2 供应部位:卫生间洗手盆台面下分散设置小型电热水器。餐饮厨房的热水制备含在厨房工艺设备中,此部分用热负荷约_KW。/住宅卫生间/厨房内预留电热水器/燃气热水器。3.2C.3 燃气热水器、电热水器必须带有安全使用的装置。3.2C.4 住宅厨
24、房内预留强排式燃气热水器,严禁使用直接排气式燃气热水器。3.3、饮用水系统3.3.1、管道直饮水系统(1)_ 设置集中管道直饮水系统。(2)最高日用水量为_L/d,净水设备累计工作时间_ h/d,净水设备产水量为_L/h。原水罐有效容积_m3,净水罐_m3。(3)以市政自来水为原水。饮用净水核心处理单元为纳滤/反渗透/超滤,并设置预处理。净水处理机房由承包商设计、安装、调试并负责试运行。(4)直饮水水质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饮用净水水质标准CJ94和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的规定。(5)管网竖向分_区,_层至_ 层为_区;_至_层为_区。(6) 采用变频调速泵组供水,变频调速泵组采用_台,_
25、用1备,轮换启动。变频泵组的运行由(水泵出口处/最不利用水点)处的压力控制,设定工作压力值详见直饮水系统图。(7)循环系统:(选择其中一种)a、系统由供水变频加压泵兼作循环泵,循环流量由设在回水总管上的限流阀控制,保证每12h全系统内水循环一次。b、本系统设2台循环泵,1用1备,其启停由时间继电器控制,保证每12h全管网水循环一次,每次循环时间控制在4h以内。3.3.2、_处设置终端净水器供应饮水。每台产水量_L/h,电功率为_KW,水处理膜采用纳滤/反渗透。3.3.3、开水供应,_处每层设电开水器1台,开水器产开水量_L/h,电功率为_KW,容积_L。3.4、中水系统3.4.1、供水部位:(
26、冲厕、冲洗地面、浇灌绿地),最高日中水用水量_m3/d,最大时中水用水量_m3/h。3.4.2、水源:(选择下列合适项)(1)中水原水为(洗浴废水/其它),设计平均日收集水量_m3/d。设计处理水量_m3/h,设计运行时间_h/d。中水处理流程为:原水格栅调节池预曝气预处理膜分离消毒清水池或_处理站由中水处理中标厂商负责设计、安装、调试及试运行。(2)中水由城市再生水管网供应,引入管DN_,从_路上接入,供水水压_MPa。业主需与市政中水供应管理部门签署相关的协议和合同。3.4.3、中水水质执行国家现行标准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GB/T18920和(编写提示:有景观用水时增加城市污水
27、再生利用-景观环境用水水质GB/T18921)。3.4.4、系统分区:参照给水系统分区编写3.4.5、供水设备运行及控制讯号:参照给水系统编写3.4.6、计量:住宅、公寓每户单独设水表计量。公建水表计量设置详见给水系统图。水表型式采用普通水表/ 远传水表/ 卡式水表。3.4.7、中水管道与饮用水管道用水设备要严格隔离,并符合下列要求:(1)管道表面应涂成浅绿色,塑料管道颜色应为浅绿色。管道上写永久性标志“中水”;(2)水池(箱)、阀门、水表及给水栓,应设明显的“中水”标志;(3)地面冲洗给水栓口、绿化取水口应设带锁装置。(4)工程验收时应逐段检查、防止误接。3.5、循环水系统3.5.1、冷却循
28、环水系统(1)设计参数:夏季冷冻机所需冷却水量_m3/h,冷却水温度32oC,出水温度37 oC,当地夏季湿球温度_oC。(2)冷却设备配置:按夏季负荷配置,设_台标准工况下_m3/h的(横流/逆流)式超低噪音冷却塔,放置在_,与_台冷冻机相配套,每台冷却搭进、出水管上均装有电动阀门,与每台冷冻机运行联动开关,控制要求详见设施图纸。冷却塔及循环管道均设有泄水阀,在停用时应将冷却塔及管道泄空。(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2012,8.6.9条,设连通管的要求)(3)冷却水水质稳定(设计选其中之一)a、采用投加环保型复合缓蚀阻垢药剂,向循环给水管道压力投配。详见设施图纸。b
29、、采用电子(或静电)水处理仪处理循环冷却水。水处理仪安装在循环泵与冷冻机之间,并应尽量靠近冷冻机。详见设施图纸。(4)冷却循环水补水(选下列合适项)a、单独设置变频供水泵补水,从(消防水池/专用冷却塔补水池) 中吸水,水池中贮存_m3的冷却塔补水量。b、单独设置工频补水泵,从消防水池中吸水,水池中贮存_m3的冷却塔补水量,经屋顶消防水箱重力补水。工频补水泵的运行由屋顶消防水箱水位控制启停。c、由市政自来水管直接补水。d、由生活变频供水泵组供水,从生活水箱吸水,生活水箱贮存有_m3的冷却塔补水量。e、由市政中水(或初过滤后的雨水)经深度处理后作为冷却塔补水,处理后水质满足采暖空调系统水质标准(G
30、B/T29044)中“开式循环冷却水系统循环水及补充水水质标准”和饭店酒店空调用水及冷却水水质标准DB131/T143及循环冷却水用再生水水质标准HG/T3923中的最高标准。设计处理水量_m3/h,设计运行时间_h/d。处理流程为:原水调节水箱增压泵臭氧反应罐活性炭过滤罐消毒清水池或_处理设备及工艺流程由中标厂商负责设计、安装、调试及试运行。雨水不足时,由市政自来水补充。(5)(补水管口距水盘溢流水位的空气间隙不应小于2.5DN / 在补水管上设真空破坏器)(用消防水池、水箱和专用水箱供水时可省略)。3.5.2、游泳池循环水系统(自行设计时,应另加详细说明)(1)游泳池容积_ m3,设计水温
31、27,循环周期_h,循环水量_m3/h,初次充水时间_h,日补水量_ m3/d。(2)池水加热热源采用_,平时耗热量_kW,初次加热时间_h,初次加热耗热量_kW。(3)池水循环方式采用 逆流式/顺流式_,过滤处理采用 砂滤罐/硅藻土 ,消毒方式为 氯/臭氧+氯 。(4)机房设置位置:_ 。游泳池的配管、循环水处理机房等均由“游泳池”承包商负责设计、安装、调试及试运行。(5)补水:生活给水向 均衡水箱/平衡水箱 补水,补水管出口距溢流水位的空气间隙不应小于2.5DN / 在补水管上设真空破坏器。(6)池水水质应符合游泳池水质标准CJ244的规定。 (7)有楼宇自控系统者,游泳池水处理设备运行情
32、况及水质在线监测信号上传至BAS。3.5.3、水景循环系统(1) 水景位置:_。(2) 水池型式及循环系统:_。循环流量以二次深化设计为准。(3) 补水:补水采用中水/雨水,日补水量_ m3/d。(补水量为3%的循环水量)3.6、污、废水系统3.6.1、排水量:最高日排水量:_m3/d 最大时排水量:_m3/h3.6.2、排水方式(设计选用下列合适项)(1)室内污、废水分流(或合流)排到室外污水管道。经化粪池(或隔油池)简单处理后排入城市污水管网。(2)室内污水与洗浴废水等杂排水分流,杂排水作为中水源水。生活污水排到室外污水管道,经化粪池(或隔油池)简单处理后排入城市污水管网。杂排水排入中水机
33、房的调节池。(3)厨房洗肉池、炒锅灶台、洗碗机(池)等排水均应设器具隔油器,厨房污水采用明沟收集,明沟设在楼板上的垫层内,厨房设施排水管均敷设在垫层内接入排水沟,厨房专用排水管道排到油质分离器(或_处的隔油池),处理后排至室外污水管道。(4)门诊和病房排水经医院污水处理站处理后排入城市污水管网。放射性排水经衰减池处理后排入室外污水管。污水处理站出水水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规定的三级标准和医疗机构污水排放要求GB18466的规定。(5)锅炉排污水排入设置在室外的排污降温池,降温至小于400C,排到室外污水管道/锅炉排污水通过排污扩容器后(民用建筑内的燃气锅炉房设计14R
34、106),排到室外污水管道。(6)浴室、理发室排出的污水均经毛发聚集器(井)后,再接入排水管道。3.6.3、室内污、废水系统:地面层(0.00)以上为重力自流排水,地面层(0.00)以下排入地下室底层污、废水集水坑,经潜水排水泵提升排水。3.6.4、通气系统:根据排水流量,卫生间排水管设置专用通气立管,/伸顶通气管,/辅以环形通气管。卫生间污水集水泵坑设通气管与通气系统相连。厨房油水分离器和集水泵坑通气管单独接出屋面。3.6.5、污水、雨水集水泵坑中设带自动耦合装置的潜污泵两台,一用一备,互为备用。潜水泵由集水泵坑水位自动控制,当坑内水位上升至高水位时,一台排水潜水泵工作;当水位下降至低水位时
35、,此台排水潜水泵停止工作,当达到报警水位时,两台泵同时启动,并向中控室发出声光报警。承接卫生间污水和厨房污水的潜水泵采用带切割无堵塞污水潜污泵;其它废水泵坑内的潜水泵采用自动搅匀无堵塞大通道潜水泵。泵体均配冲洗阀。3.7、雨水排水系统3.7.1、设计参数:屋面雨水的设计重现期为_年,设计降雨历时5min。雨水溢流和排水设施的总排水能力不小于_年重现期降雨流量。车库坡道、窗井、下沉庭院需压力提升排水系统的设计重现期为 50年,设计降雨历时5min。排入城市雨水管道的雨水设计流量_L/s,设计重现期_年。3.7.2、雨水系统:(设计选用下列合适项)(1)屋面雨水采用87型雨水斗收集,雨水斗设于屋面
36、/天沟内。管道系统设置在室内/室外,排至室外雨水管道/室外散水面/雨水利用收集设施。(2)屋面雨水采用虹吸式雨水斗收集,雨水斗设于屋面/天沟内。管道系统设置在室内/室外,排至室外雨水管道/雨水利用收集设施。溢流口位置及标高详见建施图。(3)屋面雨水采用重力流系统,重力雨水斗设于屋面/天沟内。管道系统设置在室内/室外,排至室外雨水管道/室外散水面/雨水利用收集设施。(4)屋面雨水排水采用外排水、由建筑专业设计,详见建施图。(5)室外地面雨水经雨水口和雨水管汇集后排入城市雨水管道/雨水利用收集设施。(6)车库坡道、窗井、下沉庭院部位的雨水由潜水泵提升排除。下沉庭院雨水坑有效容积为一台排水泵30S的
37、水量。车库坡道、窗井等雨水坑有效容积为一台排水泵5min的水量。雨水泵内设潜水泵2/3台,潜水泵的运行受雨水泵坑内水位控制,根据雨水量的大小,依次运行一台、二台、三台泵。3.8、消防灭火系统3.8.1、设计用水量本工程按同一时间一次火灾设计,消防用水标准和一次用水量见下表:(如系统少,可以只以文字叙述,不列表。如建筑区集中系统,应分别列出消防水量标准最高的子项和本子项)序号消防系统用水量标准火灾延续时间一次灭火用水量1室外消火栓系统2室内消火栓系统车库 3。4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车库 5。6大空间智能主动灭火系统 7雨淋灭火系统 8固定消防水炮系统 9冷却水幕系统 8一次灭火总用水量m310消防储
38、水量m3注: 一次灭火总用水量为需水量最大的同一着火区域同时作用的系统用水量之和(1项+?项+?项)。 消防储水量为室内消防用水量(?项+?项)。3.8.2、消防水源(1)消防用水水源为市政给水管网。由_路DN_和_路DN_管分别接入DN_和DN_引入管。市政给水管网设计供水压力为_MPa。(2)消防用水总量_ m3,全部储存于_(区域集中供水的楼号和层数)消防水池,水池有效容积_ m3。(室外消火栓用水一起贮存时,应把水量增写进去,并说明消防车取水口设置)(3)整个小区为集中的消防系统,由位于_(区域集中供水的楼号和层数)的消防泵和消防水池提供水量和水压。(4)(设计选用下列适合条款)a、(
39、区域集中供水的楼号)_标高处设高位消防水箱,有效贮水容积为_m3。(消火栓/自动喷水/xx)系统共用高位水箱。b、(区域集中供水的楼号) _标高处设置有效贮水容积为_m3的高位消防水箱,水箱间设稳压装置。(消火栓/自动喷水/xx)系统共用高位水箱和稳压装置(或稳压装置分设)。c、消防泵房内设气压罐稳压装置,气压罐有效容积为_m3。(5)消防水池、消防水箱最低报警水位设置在低于正常水位100mm处,以确保有效灭火水量,同时设置最高、最低、超低报警水位,各水位关系见消防系统图和水池(箱)详图。消防控制中心或泵房控制柜应能显示消防水池、消防水箱等水源的正常水位以及最高、最低水位报警信号。最高、最低水
40、位报警信号在消防工况下无效。3.8.3、室外消火栓系统(1)室外消火栓给水管网围绕建筑形成环状管网(满足两路供水条件者)/枝状管网(满足一路供水条件者)。(2)室外消火栓系统为(低压/高压/临时高压)给水系统。(选择下列合适项)a、室外消火栓用水由城市自来水直接供给,与生活给水共用室外供水管网。b、室外消火栓用水由位于_消防泵房的室内外消火栓共用加压泵(二用一备)供给。c、室外消火栓用水由位于_消防泵房的专用室外消火栓加压泵供给,管网平时压力由(高位消防水箱 / 稳压泵)保持。(3)室外消火栓泵控制a、(高位消防水箱稳压时)由高位水箱稳压管上的水流开关直接启动室外消火栓加压泵。b、(合用加压泵
41、时)由加压泵出水干管上的1块压力开关启动一台工作泵,另1块压力开关启动另一台工作泵。压力设定值见消火栓系统图。c、(设有稳压泵时)稳压装置的压力开关控制稳压泵的启、停,加压泵出水干管上的压力开关启动室外消火栓加压泵,加压泵启动后,稳压泵自动停泵。稳压泵启、停及加压泵启动的压力值详见消火栓系统图。3.8.4、室内消火栓系统(1)为(常高压/临时高压)给水系统,平时系统压力由(屋顶消防水箱维持/消防水箱和稳压泵维持)。(2)系统竖向分_区,用(1组/2组)消防泵供水,供水压力及分区详见消火栓系统图。_区:_层_层,由_ 供水;_区:_层_层,由_ 供水。/ 除顶部_层采用临时高压给水系统外,其它均
42、采用常高压重力供水系统,由屋顶消防水池通过_层和_层的减压水箱进行竖向分区供水,竖向分为_个区(超高层建筑转输供水的分区应详细说明)。供水压力及分区详见消火栓系统图。 (3)(设有干式消火栓系统时)_区域采用干式消火栓系统,从_区消火栓管道系统串联接出,连接处设有快速启闭装置(常闭电动阀),阀后管道为空管,管道最高点设有自动排气阀。消火栓按钮打开电动阀,管道系统排气充水。(4) 消火栓:地下车库和消防电梯前室采用挂式箱,其它部位均采用带灭火器箱组合式消防柜,箱体材料和箱内配置见设备器材表。(5)住宅户内在卫生间生活给水管道上预留一个截止阀及DN15消防软管或轻便水龙的接口。(6) 水泵接合器:
43、(6.1)室内消火栓水量_L/s,需设3个DN150水泵接合器。高低区各设_个水泵接合器,均位于室外消火栓1540m范围内,供消防车向室内消火栓系统补水用。并在水泵接合器处设置永久性标志铭牌,注明供水系统、供水范围、系统设计流量和额定压力等参数。(6.2)(对于超高层建筑)高区水泵接合器接入转输泵输水管上,并在转输消防泵房内预留供手抬泵吸水和加压的快速接口。低区水泵接合器与地下一层的环状管道连接。(7) 系统控制和讯号: (注意:无消防泵和屋顶水箱的子项,简化以下内容,只需保留7.4条)(7.1)稳压泵由气压罐上的压力开关或压力变送器控制启、停,启、停压力值PS1、PS2见消火栓系统图;(7.
44、2)(有稳压泵者)加压泵由其出水干管上设置的压力开关直接自动启动,且压力开关引入消防水泵控制柜内。启泵压力值P2见消火栓系统图。加压泵启动后,稳压泵停止。屋顶水箱出水管上的流量开关在3.5L/S的流量下发出报警信号。(无稳压泵者)加压泵由屋顶水箱出水管上的流量开关直接自动启动。流量开关在2.0L/S的流量下发出启泵信号。(7.3)转输泵的运行控制:(超高层建筑有转输时,选择下列合适项)a、(高位水池常高压系统)_ 部位的一级转输泵和 部位的二级转输泵由 部位的高位消防水池水位控制:下降1/3水位时,一台转输泵启动,下降1/2水位时,二台转输泵启动,依次启动关系为:先启动二级消防转输泵,一级消防
45、转输泵滞后启动。b、(设有转输水箱的临时高压转输系统)_部位_的一级转输泵与 部位_的加压泵(消火栓和自喷系统)具有联动启动关系,启动顺序为:消火栓系统加压泵启动后,滞后30S启动一台转输泵,自喷系统加压泵启动后,启动第二台转输泵。c、(消防水泵直接串联的临时高压转输系统,注意直接串联系统消火栓和自喷系统应分设一级转输泵)_部位_的一级转输泵与 部位_的加压泵(消火栓或自喷系统)具有联动启动关系,启动顺序为:当接到启泵信号后一级转输泵先启动,滞后30S后高区消火栓系统加压泵启动。d、通过接合器向转输水箱供水时,手动停止一级消防转输泵。(7.4)消火栓箱内的按钮可向消防中心发出报警信号。3.8.
46、5、自动喷水灭火系统(1)设计参数:各部位的危险等级、自动喷水强度和设计流量 表3.8.5部位危险等级喷水强度/作用面积设计流量车库、地下商业中危险II级8L/min.m2 / 160m2 约 28L/S。其它部位中危险I级6L/min.m2 / 160m2 约 21L/S 注:干式系统的作用面积为湿式系统的1.3倍,有网格吊顶,喷水强度为规范值的1.3倍火灾延续时间为1h。系统最不利点喷头工作压力取0.1MPa。(2)系统设计流量为_L/S,设计用水量_m3。(3)设置范围:除_ 部位、净高大于12m的空间及不能用水扑救的场所外,其余均设有自动喷淋头保护。特殊部位做如下处理:(3.1)所有防
47、火卷帘采用耐火极限3h(以背火面温升为判定条件)的复合式防火卷帘,因此在其两侧不设喷头保护;/ 防火卷帘采用气雾式钢制防火卷帘,根据产品要求和消防性能化论证结论,卷帘需气雾冷却强度0.3 m3/h.m,工作压力0.4MPa。按最大卷帘长度_m的水量,作用时间_h,所需水量 m3储存在消防水池内。流量 L/S和压力来自消火栓系统。(3.2) 设有吊顶的部位,吊顶上净空高度超过800mm者,其内的电线采取了防火措施(如金属管外套),并且未有其它可燃物(管道保温材料为氧指数32的B1级橡塑泡棉),故吊顶内不设喷头;/ 部位的吊顶上净空高度超过800mm者,设上喷式喷头。(3.3)自动扶梯底部设喷头保
48、护。(4)自动喷水系统分类为: 湿式系统:用于 层以上各层区域; 预作用系统/干式系统:用于地下 层以下车库区域。 自动喷淋-泡沫联用系统:用于地下 层以下车库区域。(5)供水系统:采用临时高压系统,竖向分_区,用(1组/2组)加压泵供水。供水压力及分区详见自动喷水系统图。_区:_层_层,由_ 供水;_区:_层_层,由_ 供水。/ 除顶部_层采用临时高压给水系统外,其它均采用常高压重力供水系统,由屋顶消防水池通过_层和_层的减压水箱进行竖向分区供水,竖向分为_个区(超高层建筑转输供水的分区应详细说明)。供水压力及分区详见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图。 (6)报警阀:共设_个湿式报警阀,_个预作用报警阀,
49、分别设置在_层、_层。各报警阀处的系统工作压力均不超过1.6MPa,负担喷头数不超过800只(不计吊顶内喷头),且喷头处的工作压力不大于1.2MPa。水力警铃设于报警阀处的通道墙上。每个报警阀所负担的最不利喷头处,设末端试水装置。(7)水流指示器:每层每个防火分区均设水流指示器和电触点信号阀,并在靠近管网末端设DN25的试水阀。供水动压0.4MPa的配水管上水流指示器前加减压孔板,设置楼层和孔口直径见自动喷水系统图,孔板前后管段长度不宜小于5倍管段直径。(8)水泵接合器:(8.1) 高低区各设_套地下/地上 / 墙壁式水泵接合器,分设2处,均位于室外消火栓1540m范围内。水泵接合器处设置永久
50、性标志铭牌,注明供水系统、供水范围、系统设计流量和额定压力等参数。(8.2)(对于超高层建筑)高区水泵接合器接入转输泵输水管上,并在转输消防泵房内预留供手抬泵吸水和加压的快速接口。低区水泵接合器与地下一层报警阀前的环状管道连接。(9)喷头选用:(9.1)地下停车库、库房、机房采用直立型喷头,无吊顶的办公室、居室采用/快速反应大覆盖面水平侧墙型玻璃球喷头(K=112.5/115)(最大保护跨度大于3m者)/标准水平侧墙型玻璃球喷头(K=80)(最大保护跨度小于等于3m者)。无吊顶部位宽度大于1.2m的风管和排管下采用下垂型喷头。预作用或干式系统的直立型喷头采用按照现行国家标准GB5135.1自动
51、喷水灭火系统-洒水喷头7.16条进行低温测试,并有检测报告的喷头(有防冻要求时)、下垂喷头采用干式下垂型喷头。机械停车板下采用标准水平侧墙型喷头,并加装面积不小于0.12m2的方形或圆形金属集热罩;有吊顶部位采用吊顶型喷头;距地面高度小于等于2.0m的喷头加装保护罩。(9.2)净空高度812的会展中心/多功能体育馆/自选商场采用K=115的大流量喷头,_(符合“自喷规范”表5.0.6的仓库)采用K=_快速响应早期抑制喷头,_采用K=80的快速响应玻璃球喷头,其余均采用K=80的标准玻璃球喷头。(9.3)喷头温级:中庭玻璃天窗下、洗衣房、厨房内灶台上部等高温作业区93,厨房内其它地方为790C,其余均为68。 (9.4)喷头的备用量为不应少于建筑物喷头总数的1%。各种类型、各种温级的喷头备用量不得少于10个。(10)喷头布置:图中所注喷头间距如与其它工种发生矛盾或装修中须改变喷头位置时,必须满足以下要求:(10.1)喷头间距按下表控制,且不宜小于2.4m。喷头布置安装间距喷头安装部位正方形布置 的边长(m)矩形或平行四边形布置的长边边长(m)喷头与端墙的最大距离(m)喷头与端墙的最小距离(m)(写明具体部位。严重危险级场所和812m的空间场所)3.03.61.50.1(写明具体部位。中危险级场所)3.4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