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考检测及补偿练习_第1页
周考检测及补偿练习_第2页
周考检测及补偿练习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30. 下表是抗战时期中日双方报刊上登载的部分战役中,日方伤亡情况的统计数据郯城县美澳学校第三次周考历史试题一、选择题24.夏商史官既掌管天文术数,为统治者提供宗教式预言,又保管典籍、记录时事;周代史官被定位 在“掌官书以赞治”的官僚位置上。这一变化A.反映出周代王权与神权完全脱离B 说明了史官的地位大幅提升C.取决于中央官僚机构职能的调整D 体现了周代政治趋向理性化25管仲在齐国推行了“官山海”政策,通过垄断制盐业和冶铁业的运营,沉重打击了齐国的私营盐 铁业,使盐铁业重新回到“工商食官”状态。这种做法的深远影响是A.增加政府财政收入B.经济国有化政策萌发C.推动重农抑商政策出现D.土地国有制

2、完全瓦解26. 西汉武帝时,大将军霍光废昌邑王而丞相杨敝事先并不知晓,或曰应关白(关白:禀告)丞相。光 谓:“此内朝事,无关外朝也”。材料说明A.汉武帝对丞相失去信任B.丞相完全失去政事决策权C.霍光专横跋扈独揽朝政D.君主专制大大加强27. 魏晋时期的玄学家常用老子庄子来诠释论语,宋代的儒学家则以大学中庸孟子周易中有关的观念去注释论语。这表明宋代A.儒家思想重新获得尊崇地位B.孔孟学说复兴和儒学振兴C.理学形成并成为官方哲学D .儒释道三种文化完全融合28. 以下是张海鹏先生主编的中国近代通史前五卷目录,其中第三卷的卷名最有可能是第一卷 近代中国历史进程概说第二卷 近代中国的开端(18401

3、864)第三卷 (18651895)第四卷 从戊戌维新到义和团(18951901)第五卷 新政、立宪与辛亥革命(19011912)A .早期近代化的尝试B.制夷、自强与实业救国C .从太平天国到洋务运动D .从北京条约到马关条约29. 维新变法期间,中国出现了强学会、保国会、时务学堂等一大批组织。他们关心国家民族的前途 命运,公开揭露和批判清王朝的专制统治,向封建专制制度提出了强有力的挑战,产生了强烈的社会 影响。这反映出的本质问题是A.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停滞不前B.“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观念的复兴C.向西方学习的近代爱国主义内容D.中国社会新型知识分子群体的形成战役名中方统计日方统计平型关

4、战役歼灭日军1000余人亡167人,伤94人武汉会战毙伤日军20余万人自身伤亡3万余人,因病减员6.7万余人徐州会战毙伤日军5万余人伤亡3.2万人百团大战毙伤日军2万余人,伪军5000余人,俘亡302人,伤1719人,皇协军(伪军)日军280余人、伪军1.8万余人。伤亡失踪1202人根据这些数据,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A.国共合作共同抗击侵略者B.日军受到沉重打击C.体现中日双方战略意图D.抗战进入相持阶段31.1983年,中共中央印发当前农村经济政策的若干问题,对“超过规定雇请多个帮工”采取“不宣提倡”、“不要公开宣传”、“也不要急于取缔”的“三不”政策。 “三不”政策A.说明左倾思想仍占主导

5、地位B.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C.充分发挥了市场的调节作用D.稳定了农村经济发展机制32. “在共和国晚期,特别是在罗马帝国时期,司法者建立起一项原则,即被告在被确认犯罪之前是无罪的,被告有权利在法庭的法官面前同原告对质。”这项“原则”A.推动了罗马法由习惯法向成文法转变B.确保了罗马帝国居民权利平等C.反映出民主是罗马法精神的本质内涵D.体现出古罗马司法追求公平公正33. 二战后初期美国认为,美国庞大的生产能力和日益提高的国民经济潜力,可以解决欧洲国家的通货膨胀、货币短缺等问题,从而为美国在多边自由贸易国际体系下进行经济扩张提供有利时机。为此美国A.实行对德分区占领B .倡导成立联合国C.实施

6、马歇尔计划D.发起成立关贸总协定34. 1921年,苏俄成立国家计划委员会,为经济长远发展拟定计划,并为落实当年的经济计划提供可操作的方案。此后,该组织提供的计划数字越来越重要,到了1926年,这些计划数字已经成为苏联中央委员会决策的重要依据。据此可知当时苏俄(联)A.已经形成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B.行政体制与经济政策存在矛盾C.面临的国际形势越来越紧张D .经济建设与意识形态基本一致35.1961年铁托在一次会议上发言:“当我们走上独立的道路而不同两个独立阵营的国家集团结盟的时候,当我们反对分裂世界的政策和拒绝这个政策所带来的一切时,我们选择了一条艰苦的道路。”这条艰苦的道路A.动摇了美国的世

7、界霸权地位B.形成了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C.获得了中国政府的支持援助D.冲击了由超级大国决定世界事务的局面二、非选择题4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材料一唐代制定并颁布的唐律疏议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一部法典成,为中国古代法律成熟的标志和中华法系的代表。唐律疏议浸染了浓厚的儒家文化色彩,法律“出于礼则入于刑” “德 主而刑辅”,“依法断案”也是“合礼裁判”其规定了严惩十恶: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不 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亲属、婚姻、继承、物权之类的民事关系统统被纳入到刑法 体系中去了。中国古代法律所及之处,没有纯粹的私人事务,一切都与国家有关。唐律疏议 体现

8、了古代中国“法自君出,权尊于法”的原则,在中央,刑部隶属于尚书省,受制于丞相;在地方,法律由州、郡、县等各级地方行政机关掌握。由于法律的严酷和传统观念的影响,认为法律只不 过是“必要的邪恶”,因而息讼、重调解便成了中国法律文化的一大特色。整理改编自百度唐律疏议等材料二罗马法学家西塞罗提出,“私法是一回事,公法是另一回事。前者是私人契书、协议和要式口约等,后者是指公共法律、元老院决议和盟约。”法学家关于公私法的分类,使罗马统治者能够分别制定了旨在保护以皇帝为首的国家利益的公法和旨在保护自由民个人利益的私法。而私法发展异 常充分,以个人权利为本位,权力服从于法律,公开审判,追求正义,法治精神贯穿于

9、罗马法律体系 之中。张锐智罗马法学家关于公法私法划分的意义与启示等整理(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代法律文化与古罗马法律文化的异同。(10分)(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代法律文化与古罗马法律文化不同的历史原因,并说明二者共同的历史价值。(15 分)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时间中国思想家意大利思想家4世纪范缜的著作神灭论坚持了物质第一性的原 贝U,系统地阐述了无神论的思想,指出人的神 (精神)和形(形体)是互相结合的统一体古罗马的奥古斯丁认为,一切美源自天主。 美是分等级的,最高的、绝对的美是上帝, 其次是道德美,形体美是低级的、相对的美13世纪朱熹认为:“学者须

10、是革尽人欲,复尽天理,方始为学。”朱子语类载:“冋:饮食之 间,孰为天理,孰为人欲?”曰:饮食者,天理 也;要求美味,人狱也。”托马斯阿奎纳认为,自然的道德生活可以 使人得到尘世的幸福,但这种幸福是暂时的、 虚幻的,只有神性的德性生活,才能使人换 得永恒的、真正的幸福,即来世的天国幸福16世纪王阳明强调要知,更要行,知中有行,行中有 知,所谓“知行合一”, 二者互为表里,不可 分离。知必然要表现为行,不行则不能算真知马基雅维利认为,共和国不会像独裁君主那 样限制人民的创造性和参与精神,因此共和 国比君主国更能长治久安,更善于调动公民 精神投入战争上表是自古代到16世纪中国和意大利思想家的思想对

11、比简表。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45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清代官修图书的制度与机构,至少可追溯到清入关前皇太极时期的文馆之设。天聪十年(1636),改文馆为内三院,顺治十五年(1658),改内三院为内阁,十八年六月,复改内阁为内三院。康熙九 年(1670),又改内三院为内阁,另设翰林院。此后的官修图书,主要由翰林院承担,内阁、詹事府、 内务府和雍正以后的军机处、方略馆,也都有修书或参与修书之责。顺治年间,虽然连年征战,但摄 政王多尔衮和清世祖福临,仍然谕令撰修了一批图书,如赋役全书、人臣儆心录、资政要

12、 览、御注孝经等,还曾下令纂修明史,但未能完成。官修图书的类别,包括经学、史学、天文、 历法、数学、农艺、文学等等各个方面。据不完全统计,康雍时期的官修图书不下100种,大约平均三年编成两种书,乾隆时期不下120种,平均一年编成两种书,这是以往任何朝代都无法与之相比的。 而且,官修图书中卷帙繁多者为数不少,一书动辄百卷以至数百卷,更有10000卷本的古今图书集成和收集3457种著作、合计 79070卷的四库全书,都是中国书史中罕见的巨著。而这样的巨 著出现在清朝前期,并不是一个偶然现象。康熙帝命令修纂的康熙字典,是所谓“钦定”之书。乾隆年间,有王锡侯作字贯一书,其中有不少驳正康熙字典谬误之处,

13、被统治者认为大逆不 道,王锡侯全家因此被杀,字贯书版以及王锡侯的其他著作也均被销毁。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概括清朝官修图书的特点。(9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清朝官修图书的影响。(6分)模仿练习1宋代东南沿海地区出现了一些民间崇拜,如后来被视为海上保护神的妈祖、被视为妇幼保护神的临水夫人等,这些崇拜得到朝廷认可,后世影响不断扩大。这反映出A.朝廷不断鼓励海洋开发B.女性地位逐渐得到提高C.东南沿海经济社会影响力上升D.统治思想与民众观念趋向一致2 .世界银行在1968年的贷款项目为 62个,贷款总额为9. 5亿美元;1981年贷款项目为266个,贷 款总额为124亿

14、美元。出现这一变化是因为A.新兴独立国家大量增加B.各国关税税率明显降低C.美国西欧经济实力下降D.世界贸易组织大力推动3.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火柴、洋布等用品“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这种状况表明A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B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C.民众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D.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4. 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夕,有些西方人士认为中国拥有一定的军备优势,“毫无疑问的是日本必然最后被彻底粉碎”。他们做出上述判断的主要依据应是,中国A.已完成对军队的西式改革B集权制度有利于作战指挥C近代化努力收到较大成效D能获得更广泛的外部援助5. 18

15、52年,一位在华英国人在报告中称,英国商人运往伦敦的中国生丝是以“无用的”曼彻斯特上等棉布包装的。而在此之前,用于包装的主要是中国产的土布。包装布的这种变化反映了当时A.中国的土布质量粗糙B.英国棉布价格更具优势C.中国生丝在英国畅销D.英国棉布在中国滞销6. 1903年,张之洞等拟奏定学堂章程,其中规定禁止使用团体”膨胀”舞台”影响”组织”运动”报 告”观念”等新名词,其根本目的在于A.抵制维新思想的传播B.保证民族语言的纯洁性C.反对向西方学习D.维护传统的意识形态7. 1933年到1937年上半年,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先后统筹完成了江宁、镇江、虎门、马尾、连云港 等要塞区的建设,又大规模构

16、筑了京沪、沪杭、豫北、晋北、绥东等侧重于城市和交通线防御的工事。C.全力“围剿”红军的企图D.试图削弱各地军阀的实力8. 福建各地族谱中有大量关于入台族裔回乡请祖先牌位赴台的记载,此类现象在清乾隆年间骤然增多。这说明乾隆年间A.族谱编修顺应了移民的需求C.内地宗族开始整体迁移台湾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B.大陆移民已在台湾安居繁衍D.两岸居民正常往来受到阻碍(15 分)材料一与西方相比,中国古代的国家哲学则更加伦理化,连上天都被中国圣哲赋予人格意志。宋代二程一一程颢、程颐创立了“性即理”的理学唯心主义国家哲学,认为人们内心本来就具有一切事物之理,具有封建伦理纲常,要求人们“去人欲”,维护和身

17、体力行三纲五常,不要犯上作乱,才能“存天理”。之后,朱熹构建的以儒学纲常名教为核心的庞大唯心主义国家哲学体系更加理论化系统化, 其地位几近孔子。继宋之后元、明、清三代统治者把发挥孔孟之道的宋代程朱理学钦定为国家哲学。摘编自于今国家哲学与社会主义国家哲学的理论概述材料二论法的精神是一部政治哲学的著作,而不是一部纯粹意义上的法律书。作为西方政治学的一部经典,它在当时思想所能及的范围内,细致地讨论了自由、民主、平等的问题。孟德斯 鸠最大的历史贡献在于其对政府架构的思考。在论法的精神里,孟德斯鸠延续英国先贤洛克的观 念,归纳出“三权分立”的治理格局。其理论特点在于,治理国家的三个权力部门形成一个稳定的

18、“三 角形”,似乎能够支撑起一个稳定的平面;立法、司法、行政之间恰似“石头、剪子、布”一样相生相 克,分权制衡,应该能够很好地治理一个社会(国家,或者国家之下的行政单位 )。摘编自何志鹏孟德斯鸠与 论法的精神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程朱构建的国家哲学的内涵并分析其对后世产生的影响。(9分)它反映了国民政府A.力图防范各地兴起的反蒋运动B.对日持久防御作战的战略意图(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孟德斯鸠构建的政治哲学与程、朱构建的国家哲学主要差异 (6分)参考答案 选择题242526272829303132333435DCDBADCDDCBD二、非选择题41题(1)同:都

19、注重立法; 都重视用法律来维护国家和个人利益,维护社会稳定( 4分) 异:古代中国:注重礼刑结合(侧重公法),过分强调统治阶级、家 族利益;古罗马:重视私法,强调对私权的保护(保护个人权利)。古代中国:法自君出,权尊于法,注重人治(司法从属于行政机关,不具有独立性);古罗马:权力服从于法律,崇尚理性、注重法治。 古代中国:侧重于息讼、无讼、和谐的价值取向;古罗马:追求 正义、公正、平等。(6分)(2)历史原因:(提示) 经济:中国:自然经济;古罗马:商品经济发达 政治:中国:宗法制度;专制统治;古罗马:由共和国到帝国,疆域不断扩大,社会矛盾复杂。 思想文化:中国:法家思想;儒家思想(重视伦理道德);古罗马:自然法思想,平等、公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