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讲 汉代儒学与宋明理学 练习_第1页
第33讲 汉代儒学与宋明理学 练习_第2页
第33讲 汉代儒学与宋明理学 练习_第3页
第33讲 汉代儒学与宋明理学 练习_第4页
第33讲 汉代儒学与宋明理学 练习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33讲汉代儒学与宋明理学一、选择题12019·全国卷高考临考冲刺押题卷六,26?易中天中华史·汉武的帝国?中写道:“始皇的焚书,武帝的尊儒,动机都一样。文中的“动机主要指A统一思想,稳固中央集权制度B唯我独尊,树立皇帝的权威C消灭异端学说D繁荣学术文化答案A解析秦始皇实行焚书坑儒的思想文化政策,汉武帝时期在思想文化方面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其本质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加强思想文化的专制统一思想,稳固中央集权制度,故A项正确。22019·桂林中学高三5月全程模拟,25?两汉三国学案?卷九记载:“夫汉家以经义断事,每有大议论、大狱讼、辙引经义以决之。这说明A儒学统治地位

2、确实立B儒学运用于国家的政治生活C汉代社会秩序较混乱D儒家理念成为日常行为标准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儒学确立为正统思想是在西汉汉武帝时期,题目中并未出现明确的时间,故A项错误;根据题目中“每有大议论、大狱讼、辙引经义以决之得出儒学运用于国家的政治生活,故B项正确;根据题意,并未出现社会秩序混乱的现象,与题意不符,故C项错误;根据题意,是在处理相应的政治事件时,并非处理日常行为时,故D项错误。32019·泉州二模,24?春秋繁露?载:“天为君而覆露之,地为臣而持载之;阳为夫而生之,阴为妇而助之;春为父而生之,夏为子而养之。该材料A表达了道家“无为的治国理念B表达了儒学的民本思想C强调

3、了孔孟儒学的“仁爱思想D反映了中国古代人伦观念答案D解析材料内容未表达道家“无为观念,故A项错误;材料内容强调君臣、夫妇、父子的关系,未表达儒学的民本思想,故B项错误;材料内容强调三纲,未强调“仁爱思想,故C项错误;材料内容强调君为臣纲,夫为妇纲,父为子纲,反映了“三纲的人伦观念,故D项正确。42019·潍坊二模,24儒学在孔子之后有性善性恶之争。两汉时期,董仲舒相继批判孟子的性善说和荀子主张的性恶论,认为人性有善恶之分。其用意在于A建立大一统的官学体系B进步社会道德程度C神化儒学并为君权效劳D探究人性开展本原答案A解析董仲舒生活的汉武帝时代实现了政治上的“大一统,为了实现官学体系的

4、“大一统,董仲舒相继批判孟子的性善说和荀子主张的性恶论,认为人性有善恶之分,故A项正确。52019·湖北高三四月调研,25自昭宣时期到西汉末年,丞相计21人,22人次,考其出身地域,其中齐鲁人合计7人,8人次。这段材料客观上反映出A地方豪强地主权力不断壮大B儒学的政治影响力显著增加C察举成为人才选拔的主要途径D黄河下游成为政治文化中心答案B解析丞相为百官之长,是中央官员,并非地方豪强,故A项错误;齐鲁地区儒学兴盛,丞相中齐鲁人占了三分之一左右,说明儒学的政治影响力增加,故B项正确;材料未表达察举制,故C项错误;西汉时期政治中心在黄河中游,故D项错误。62019·咸阳三模,2

5、4先秦儒家在社会道德伦理层面强调的父子关系应是“父慈子孝;但汉代以后“儿子要绝对服从父亲变成了一种法定义务。这种变化A汲取了法家思想的治国理念B表达了道家休养生息政策C反映了家庭伦理关系的紧张D使儒学独尊地位得以确立答案A解析据材料可以得出这种变化汲取了法家思想的治国理念,故A项正确;材料中没有关于道家休养生息政策的任何信息,故B项错误;“父慈子孝到“儿子要绝对服从父亲表达不出家庭伦理关系的紧张,故C项错误;儒学独尊地位得以确立是在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故D项错误。72019·毕节一模,25朱子说:“未有天地之先,毕竟先有此理,这说明儒学家开场从一个新的角度来考虑人间的伦理

6、纲常。这个新的角度是A从政治需要出发B从天人关系出发C从万物本原出发D从人的本性出发答案C解析董仲舒已经从政治需要出发来解释伦理纲常,故A项错误;材料说明的是天地和理的先后关系,与天人关系无关,故B项错误;朱熹认为理先于天地存在,说明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故C项正确;材料未提及人的本性,故D项错误。82019·沧州高三12月联考,6“朱熹还相信人的仁慈及其可完善性;他把人比作一面落满灰尘的镜子,一旦抹去灰尘将和过去一样亮堂。因此,邪恶是忽略和教育有缺陷的结果,是可以纠正的。基于此,他主张A格物致知 B正心诚意C学以致用 D知行合一答案A解析朱熹认为“邪恶是忽略和教育有缺陷的结果,是可以

7、纠正的,基于此他主张“格物致知,故A项正确;“格物致知是“正心诚意的根底,故B项错误;“学以致用是顾炎武的思想主张,故C项错误;“知行合一属于王守仁的心学主张,故D项错误。92019·山西一模,25陆九渊说:“学苟知本,六经皆我注脚。他认为做学问假设想求得根本,就不要拘泥于对古代经书的追根究底。这说明陆九渊A强调自身的修习与领悟B反对儒家思想对人的束缚C主张自由阐释儒家经典D否认了“六经的权威地位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六经皆我注脚并结合所学,意指陆九渊“心即理也,强调内心的作用,故A项正确;宋明理学主张“理在社会的表达是“三纲五常等级秩序,并不反对儒家的束缚,故B项错误;“心即理也并不

8、是强调随意性,而是“本心,强调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故C项错误;题干意在借用儒家经典的内容与“本心处处相通,并非否认经典的地位,故D项错误。102019·衡阳三模,26王守仁在?传习录?中说,当一个人看见小孩子掉进井里面,必然会动恻隐之心,倘假设顺着这种恻隐之心自然开展,他必定会奔波呼救。王守仁意在强调A格物致知 B内心反省C心外无物 D天人感应答案B解析“格物致知强调对事物的推理得出道德之善,故A项错误;“一个人看见小孩子掉进井里面,必然会动恻隐之心是有良知的表达,然后会促使他“恻隐之心自然开展,他必定会奔波呼救从而创造本心,故B项正确;心外无物强调心是世界的本原,没有指明其道德属性

9、,故C项错误;天人感应强调的是自然与人的关系,与恻隐之心、自我反省无关,故D项错误。112019·衡水金卷高考模拟一,27王守仁认为:“凡看经书,要在致吾之良知。取其有益于学而已,那么千经万典,颠倒纵横,皆为我之所用。据此,王守仁A强调学习儒家经典的目的B指出发现良知的主要途径C认为儒学可激发内在情感D主张用儒学经典指导理论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王守仁认为:凡看经书,要在致吾之良知可知,王守仁认为学习经书等儒家经典的目的就在于“致良知,故A项正确;材料并没有指出发现良知的主要途径,故B项错误;“认为儒学可激发内在情感,这属于脱离材料的主观臆断,故C项错误;“理论问题题干材料并没有提及,

10、故D项错误。122019·孝义三模,26明代王艮在传承阳明心学的根底上,提出“百姓日用即进道,认为“道就存在于老百姓的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中,这反映了心学A理论体系发生根本变化B进一步得到民众的支持C受到儒家民本思想影响D开场出现平民化的趋势答案D解析“根本表述过于绝对,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百姓日用即进道,理学开场走向民间,可知题干并未反映出得到民众支持的情况,故B项错误;民本思想是儒家固有的传统,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百姓日用即进道“道就存在于老百姓的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中,儒学主动走向民间,出现平民化的趋势,故D项正确。二、非选择题132019·济南三模,21

11、中国古代各家对教育有着不同的主张。阅读以下材料:材料一孔子成长的时代,鲁国政乱“陪臣执国命成为当时各国的普遍态势。孔子认为,正是因为内心道德秩序的缺失才导致社会秩序的崩坏,要想修复礼乐秩序,必须从人心入手。因此,既然无望入朝执政改变乾坤,那么退而育化人心也是从根本上培育社会的元气。闫志?历史突围:图说春秋战国?材料二他韩非理想中的境界是,“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钱穆?国史大纲?材料三在董仲舒看来,老天生民有善质而未能善, 于是就设立君王以使民善之。因为民性不善,才有立王的必要。民得之于天的未善的性, 要承受君王的教化才能变善,君王的天职就是通过教化使民性成善。摘编自曹影?

12、“性三品:董仲舒社会教化的理论根据?请答复:1根据材料一,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孔子从事教育的目的。为达目的,他提出了哪些主要主张?2材料二中韩非提出了什么主张?结合所学指出这一主张在当时的积极作用。3据材料三指出董仲舒的根本主张及理由。为此,汉朝统治者采取了什么措施?综合以上材料,指出古代中国教育的特点。答案1目的:春秋时期礼崩乐坏,孔子从事教育的主要目的是教化民众,匡正社会秩序。主张:仁、礼。2主张:以法为教,以吏为师。作用:稳定社会秩序,推动变法。3主张:社会教化。理由:人民有善质而未实现,君主有教化人民的责任。措施:设立太学和郡国学。特点:教育效劳于政治、以儒学教育为主、私学和官学并存。解析

13、1第一小问目的,据材料一“鲁国政乱“陪臣执国命成为当时各国的普遍态势得出春秋时期礼崩乐坏,据材料一“想修复礼乐秩序,必须从人心入手得出孔子从事教育的主要目的是教化民众,匡正社会秩序,结合所学分析即可;第二小问主张,据材料一“想修复礼乐秩序并结合所学得出仁、礼。2第一小问主张,据材料二“以法为教“以吏为师得出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第二小问作用,结合所学得出稳定社会秩序,推动变法。3第一小问主张,据材料三“通过教化使民性成善得出社会教化,结合所学分析即可;第二小问理由,据材料三“老天生民有善质而未能善, 于是就设立君王以使民善之得出人民有善质而未实现,君主有教化人民的责任;第三小问措施,结合所学分析

14、得出设立太学和郡国学;第四小问特点,据材料一“要想修复礼乐秩序,必须从人心入手得出教育效劳于政治,据材料一“孔子认为、材料三“董仲舒社会教化,结合所学分析得出以儒学教育为主、私学和官学并存。14宋明理学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珍贵精神财富。阅读以下材料:材料一朱熹集中了前人特别是程颐系统的儒学研究成果,形成了新儒学体系。他把?大学?中所说的“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为理论根据,构建上自皇帝下至各个家庭的一整套周密的社会秩序。他编著?四书集注?,用理学思想重新解释四书,使理学透过四书而深化人心。他通过编撰?童蒙须知?等启蒙著作,对儿童的穿着、饮食等日常行为都作了道德规定。比方,穿衣要颈紧、腰紧、脚紧。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材料二程朱一派专在士阶层中求开展,终于成为新儒家的正统。直到王阳明出现后,陆王才真正能和程朱分庭抗礼。王阳明的“致良知教以“简易直接为特色,是和朱子“格物致知的理论长期奋斗而获得的。他认为“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因此打破了朱子“读书明理之教在新儒家伦理和农工商贾之间所造成的隔膜。王阳明以来有“满街都是圣人之说,新儒家伦理因阳明学的出现而走完了它的社会化的历程。摘编自余英时?士与中国文化?请答复:1据材料一分析朱熹学说形成的原因,概括朱熹推广儒学的途径。2据材料二,比较王阳明学说与朱熹学说的不同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