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卫生执业医师资格考试资料汇总(线上试题及答案)_第1页
公共卫生执业医师资格考试资料汇总(线上试题及答案)_第2页
公共卫生执业医师资格考试资料汇总(线上试题及答案)_第3页
公共卫生执业医师资格考试资料汇总(线上试题及答案)_第4页
公共卫生执业医师资格考试资料汇总(线上试题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公共卫生执业医师资格考试资料汇总(线上试题及答案)1.急性毒性替代试验不包括( )。A.固定剂量法B.定期递增剂量法C.急性毒性分级法D.限量试验E.上下法【答案】:B【解析】:ACDE四项,固定剂量法、急性毒性分级法、限量试验和上下法是由OECD和美国EPA发布或推荐的急性经口毒性试验的替代方法,已有较为广泛的应用。B项,定期递增剂量法是检测化学物质蓄积毒性的一种方法,不属于急性毒性替代试验。2.某区急性传染病发生数的比例在全市最低,则( )。A.说明该区急性传染病在全市中最轻B.还不能说明该区急性传染病在全市中最轻C.可将此比例看作发病率与全市比较D.可将此比例看作发病率与其他各区比较E.

2、以上都不对【答案】:B【解析】:某区急性传染病发生数的比例在全市最低,只能说明在该市全部急性传染病中该区所占比例最低,但不清楚该区传染病的发病率,因而无法判断该区急性传染病在全市中是轻是重。3.在一项病例对照研究中,计算出某因素比值比的95%可信区间为0.81.8,此因素可能为( )。A.危险因素B.保护因素C.无关因素D.无法判断E.混淆因素【答案】:C【解析】:比值比(OR)的95%可信区间包含1,说明此因素与疾病的发生可能无关,即为疾病的无关因素;OR1,且OR的95%可信区间下限也1,说明疾病的危险度因暴露而增加,暴露与疾病之间为“正”关联,即为疾病的危险因素;OR1,且OR的95%可

3、信区间上限也1,说明疾病的危险度因暴露而减少,暴露与疾病之间为“负”关联,即为疾病的保护因素。4.(共用题干)一项病例对照研究,探讨妊娠期母亲的各种暴露史与新生儿先天性畸形之间的联系。在调查时,那些生畸形孩子的母亲由于心理压力常常隐瞒怀孕时的吸烟情况,而那些对照组儿童的母亲,其报告就较准确。(1)上述情况可能带来( )。A.选择偏倚B.存活病例偏倚C.信息偏倚D.混杂偏倚E.入院率偏倚【答案】:C【解析】:凡在病例对照研究中,由于收集暴露信息方面出现的问题,无论是记忆不准或者有意隐瞒,都称为信息偏倚。(2)如果上述情况确实存在,并且吸烟确实增加生畸形儿的危险,那么研究结果估计的关联强度与真实的

4、关联强度相比是( )。A.相同B.高估C.低估D.颠倒E.不能确定【答案】:C【解析】:由于病例有意隐瞒暴露史,会使得病例组与对照组的吸烟的暴露率趋同,使得病例组的暴露率低于实际水平,这样研究的比值比会被低估,即研究结果估计的关联强度会低于真实的关联强度。5.我国现行的死亡分类为( )。A.采用ICD-10的原则B.据我国情况而制定C.按临床诊断进行死因分类D.无统一标准E.以上均不对【答案】:A【解析】:我国卫生部于2002年发文要求在全国推广使用ICD-10,并建议用ICD-10第2版。6.下列不是流行病学用途的是( )。A.疾病监测B.疾病治疗C.疾病的预防和健康促进D.疾病防治效果的评

5、价E.疾病自然史研究【答案】:B【解析】:流行病学的主要用途包括:疾病的预防和健康促进、疾病监测、疾病病因和危险因素研究、疾病自然史研究、疾病防治的效果评价等。B项,疾病治疗不属于流行病学用途。7.某病在观察期内发病,在此期间内治愈,愈后又发生同一疾病,算作( )。A.两个新发病例B.同一个新发病例C.一个新发病例,一个现患病例D.两个现患病例E.以上均不对【答案】:A【解析】:发病率是指某病新发病例出现的频率,其中同一人在观察期间多次发病应按照多个新发病例计算。8.下列不能促使医院感染患者易感性升高的因素是( )。A.年龄B.侵入性诊疗方法C.长期使用激素类药物D.医院消毒隔离和灭菌操作不严

6、格E.长期应用抗生素【答案】:D【解析】:ABCE四项,老年人和婴幼儿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性大,采用侵入性诊疗方法、长期使用激素类药物及抗生素的患者,其免疫力降低,所以对医院感染的易感性升高。D项,医院消毒隔离和灭菌操作不严格是促进医院感染发生的因素而不是使患者易感性升高的因素。9.在病因学的发展中,“特异性病因学说”的产生是由于( )。A.人类疾病谱的变化B.微生物学的创立C.生态学与病因学关系的建立D.疾病与环境关系的建立E.充分病因学说的创立【答案】:B【解析】:特异性指某种疾病的发生必须有某种因素的暴露才会出现。从传染病的病因研究角度来看,常可确立某病原微生物与某疾病之间的特异性因果关联

7、。而从慢性非传染病角度来讲,大多情况下不易确立某因素与某疾病间的特异性。因而“特异性病因学说”的产生与微生物学的创立有关。10.流行病学实验研究与队列研究的主要相同点是( )。A.均是分析性研究B.均是前瞻性研究C.均是回顾性研究D.均是实验性研究E.均是描述性研究【答案】:B【解析】:AD两项,流行病学实验研究为实验流行病学,队列研究为分析性流行病学。BC两项,流行病学实验研究与队列研究均为前瞻性研究,均不是回顾性研究。E项,流行病学实验研究与队列研究均不是描述性研究。11.关于统计表的制作,正确的是( )。A.横标目在表的上行,纵标目在表的左侧B.横标目在表的左侧,纵标目在表的上行C.表中

8、只有顶线和底线D.数字为0时可不填E.标目一律不注明单位【答案】:B【解析】:AB两项,统计表的横标目在表的左侧,纵标目在表的上行。C项,表格一般为三线表,即顶线、底线、纵标目下横线。D项,数字为0时如果有实际意义需要填写。E项,一般需要在纵标目上注明单位。12.选用Wilcoxon配对秩和检验时,其零假设为( )。A.两样本对应的总体分布相同B.两样本对应的总体的中位数相同C.两样本均数相同D.两样本差值的总体中位数为0E.以上都不对【答案】:D【解析】:配对资料秩和检验的H0为:差值的总体中位数为0;H1为:差值的总体中位数不等于0。13.某研究者根据由世界粮农组织提供的129个国家的食品

9、消耗种类、数量以及由世界卫生组织提供的这129个国家的胃癌和乳腺癌死亡率的资料,以人均食物种类的消耗量为暴露变量,分别与胃癌和乳腺癌的死亡率作了比较分析。发现以淀粉类食物为主的国家,胃癌高发;而平均脂肪消耗量高的国家,则乳腺癌高发。该研究采用的流行病学设计属于( )。A.现况研究B.生态趋势研究C.生态比较研究D.队列研究E.实验性研究【答案】:C【解析】:生态学研究又称相关性研究,是描述性研究的一种类型,它是在群体的水平上研究暴露因素与疾病之间的关系,以群体为观察和分析单位。该研究以一整个国家群体为观察分析的单位,不能获得个体暴露水平,属于生态学研究;直接比较不同国家间暴露和结局频率间的关系

10、,属于生态比较研究。14.有关二项分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二项分布可检验两组数据内部构成的不同B.二项分布可检验样本率与已知总体率之间是否存在统计学差异C.当n或(1)5时,可用正态近似法处理二项分布问题D.当n40时,不能用二项分布E.以上都不对【答案】:B【解析】:B项,对于服从二项分布的数据的样本率的比较,若所求为推断样本率所代表的未知总体与给定总体率0是否存在差异,可使用确切概率法计算,基本思路是根据二项分布概率函数直接求出累计概率,即P值,再与所取检验水准比较,做出统计推断。A项,检验两组数据内部构成需要用卡方检验。C项,当np和n(1p)均大于5时,可用正态近似法处理二项分

11、布问题。D项,n小于40时,只要满足二项分布的条件,就可以使用二项分布。15.有关发病率和患病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患病率是反映疾病流行强度的指标B.罹患率和患病率本质上是一样的,只是观察时间不同C.发病率指一定时期内特定人群中患某病者所占的比例D.患病率发病率病程,因此已知任何一种疾病的发病率和病程,即可算出患病率E.发病率的分母中不包括具有免疫力和现患病而不会发病的人群【答案】:E【解析】:A项,发病率是疾病流行强度的指标,反映疾病对人群健康影响的程度;患病率又称现患率,指某观察期间内总人口中现患某病者所占的比例,主要用于描述病程较长的慢性病的发生和流行情况。B项,罹患率计算公式

12、与发病率相同,但它的观察时间较短。C项,发病率是指一定期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发生的病例出现的频率,而并非患某病者所占的比例。D项,当某地某病的发病率和该病的病程在相当长时间内保持稳定时,患病率取决于两个因素,即发病率和病程,此时满足患病率发病率病程。E项,发病率的分母是指对某病具有发病危险的人(暴露人口),故不包括具有免疫力和现患病而不会发病的人群。16.以下传染病中,哪一个属于甲类传染病?( )A.病毒性肝炎B.血吸虫病C.伤寒D.霍乱E.麻疹【答案】:D【解析】:甲类传染病包括鼠疫和霍乱。国务院可以根据情况,增加或者减少甲类传染病病种,并予公布。17.在常用的几种抽样方法中,最便于组织并

13、且节省经费的是( )。A.单纯随机抽样B.分层抽样C.整群抽样D.机械抽样E.单纯随机抽样和机械抽样【答案】:C【解析】:C项,整群抽样的优点是便于组织调查,节省经费,容易控制调查质量;缺点是当样本含量一定时,抽样误差大于单纯随机抽样。ABDE项,单纯随机抽样、分层抽样、机械抽样相较于整群抽样,组织均较不易实现,所花费经费也较多。18.关于细胞色素P450依赖性加单氧酶的叙述,错误的是( )。A.此酶系存在于微粒体中B.催化羟化反应参与生物转化C.过氧化氢是其正常产物之一D.NADPH-细胞色素P450还原酶是酶系的组分E.与体内一些活性物质的合成与灭活及与外源性化合物代谢有关【答案】:C【解

14、析】:细胞色素P450依赖性单加氧酶是微粒体混合功能氧化酶的主要成分,可催化外源化合物的氧化反应。过氧化氢不是其正常产物。19.说明某事物在时间上的发展变化趋势可用( )。A.直条图B.普通线图C.半对数线图D.直方图E.百分条图【答案】:B【解析】:A项,直条图用来描述离散型定量变量或定性变量的频率分布,也可用于表示相互独立指标的数值。B项,普通线图可表示事物随时间变化的趋势。C项,半对数线图表示事物的变化速度。D项,直方图用来描述连续型定量变量频数或频率的分布。E项,百分条图用来说明某一事物的内部构成情况。20.观察某种手术方式的愈后效果,需采用( )。A.单盲法B.双盲法C.三盲法D.开

15、放试验E.互相观察【答案】:D【解析】:调查对象能够知道自己采用了何种手术方式,因而难以实现盲法。一般新药被批准上市后开展的进一步研究或观察某种手术方式的愈后效果,通常采用开放试验,监测、观察不同人群用药或手术的不良反应和愈后效果等内容。21.关于急性毒性试验中动物选择的原则说法错误的是( )。A.一般要求选择两个不同种属B.通常选择刚断乳动物C.雌雄各半D.常用哺乳类动物E.每组实验动物的数量因求LD0方法不同而不同【答案】:B【解析】: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毒性评价方法指南规定,经典急性毒性试验首选大鼠,应为成年动物,一般体重为180240g。22.下列关于方差分析说法,错误的是

16、( )。A.方差分析的基本思想是将变异进行分解B.方差分析直接将SS进行分解C.方差分析直接将进行分解D.方差分析直接将MS进行分解E.方差分析直接将总变异进行分解【答案】:D【解析】:方差分析的基本思想是把全部观察值间的变异按设计和需要分解成两个或多个部分,然后将各影响因素产生的变异与随机误差进行比较,以判断各部分的变异与随机误差相比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用离均差平方和(SS)表示各部分的变异,在分解离均差平方和的同时也将相应的自由度()进行了分解。23.统计推断中,、型错误均有可能发生,若要使两者都减小,则( )。A.只要减小就可以了B.只要减小就可以了C.可适当减少样本含量D.可适当增

17、大样本含量E.、型错误不可能同时减小【答案】:D【解析】:类错误是指拒绝了实际上成立的零假设所犯的错误,用表示;类错误是指不拒绝实际上不成立的零假设所犯的错误,用表示。在样本量固定的情况下,类错误越大,类错误越小,若想同时减小两类错误可以适当增加样本量。24.两种传染病死亡率随年份变化分析可选用( )。A.条图B.线图C.直方图D.散点图E.半对数线图【答案】:B【解析】:普通线图可分析某一事物随另一事物变化的趋势,适用于连续型变量。题中传染病死亡率和年份均为连续型变量,且要表示的是死亡率随年份的变化趋势,所以为分析两种传染病死亡率随年份变化应选用普通线图,简称线图。25.|r|r0.05,(

18、n2)时,可认为两个变量间( )。A.有正相关关系B.有负相关关系C.有一定关系D.有直线关系E.一定有直线关系【答案】:D【解析】:AB两项,此处无法判断r值的正负,因而不能说明是正相关还是负相关。CD两项,C项与D项相比表意不清,r用于描述两变量间的直线关系,有一定关系不代表就是直线关系,可能是曲线关系或其他关系。E项,根据假设检验的原理可知,假设检验过程中可能犯错误,用一定太过绝对。26.如果A病的特异危险度大于B病的特异危险度,那么可以认为( )。A.暴露于A病的联系比暴露于B病的联系,更可能是因果关系B.去除暴露因素后,减少的A病病例数将会多于减少的B病病例数C.患A病者暴露的概率大

19、于患B病者D.A病的相对危险度大于B病的相对危险度E.以上都是【答案】:B【解析】:特异危险度是指暴露人群与非暴露人群比较,所增加的疾病发生数量,如果暴露因素消除,就可减少这个数量的疾病发生,如:若A病的特异危险度大于B病的特异危险度,则去除暴露因素后,减少的A病病例数将会多于减少的B病病例数。27.编制某地某年男性简略寿命表所需的原始数据有( )。A.各年龄组平均人口数B.各年龄组实际死亡人数C.各年龄组某病死亡人数D.各年龄组平均人口数及实际死亡人数E.各年龄组平均人口数及某病死亡人数【答案】:D【解析】:简略寿命表根据各年龄各年龄组平均人口数及实际死亡人数可计算出年龄别死亡率,根据年龄别

20、死亡率计算其他相关指标。28.对样本相关系数进行检验,得到trt0.05/2,(n2)则( )。A.两变量不存在相关关系B.两变量间存在相关关系C.两变量有直线相关的可能性小于5%D.尚不能认为两变量间存在直线相关关系E.以上均不对【答案】:D【解析】:trt0.05/2,(n2),则P值小于0.05,说明在检验水准0.05的前提下,不拒绝零假设,尚不能认为两变量间存在直线相关关系。29.用长条各段的长度(面积)表示内部构成的统计图为( )。A.直条图B.直方图C.线图D.半对数线图E.百分条图【答案】:E【解析】:E项,百分条图用长条各段的长度(面积)表示内部构成,与之类似的圆图用圆中的扇形

21、面积表示某事物的内部构成。AB两项,直条图用相同宽度的直条长短表示相互独立的统计指标的数值大小和它们之间的对比关系,用于描述离散型定量变量或定性变量的频率分布,也可用于表示相互独立指标的数值;直方图用于描述连续型定量变量的频率分布。C项,线图用线段的升降表示统计指标的变化趋势,或某现象随另一现象的变迁情况。D项,半对数线图用于表示事物的发展速度(相对比)。30.不同组织器官对化学毒物存在选择毒性的原因有( )。A.物种和细胞学差异B.不同生物及其细胞器官对化学毒物亲和力差异C.体内生物转化过程差异D.对化学毒物所致损害修复能力差异E.以上都是【答案】:E【解析】:一种毒物对某一种生物或组织有损

22、害,而对其他生物或组织器官无毒性作用,这种毒物对生物体的毒性作用称为选择毒性。毒物对机体存在选择毒性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物种和细胞学的形态学差异;对毒物或其代谢物的蓄积能力(亲和力)的差异;对毒物在体内生物转化过程的差异;对毒物所造成损害的修复能力存在差异。31.有关食物利用率,不正确的叙述是( )。A.其为非特异的观察指标B.其为动物食入100g饲料所增长的体重克数C.该指标受动物食欲、消化功能、代谢及能量消耗等多种因素的影响D.体重增长减慢,则食物利用率降低E.每天进食量减少,食物利用率不一定降低【答案】:D【解析】:根据动物的饲料消耗量可计算食物利用率,即动物每食入100g饲料所增

23、长的体重克数,表示为体重增长(g)/饲料(100g)。分析比较染毒组与对照组的食物利用率可以明确动物体重降低是由于进食减少,还是受试物的作用所致。D项,体重增长减慢,一方面可能是食物利用率降低,一方面可能是实验动物进食量减少所致,此时食物利用率不一定降低。32.器官形成期这一阶段对致畸作用的敏感性最强。受到环境有害因素的影响,易于发生先天性畸形。人体主要器官系统的形成期是受精后第几周?( )。A.13B.38C.58D.410E.510【答案】:B【解析】:器官形成期对致畸物最为敏感,器官形成期是发生结构畸形的关键期,又称为致畸敏感期。大鼠和小鼠为孕615天,兔为孕618天,人为孕38周。33

24、.相关系数的假设检验,其自由度为( )。A.n1B.n2C.nkD.2n1E.以上都不对【答案】:B【解析】:相关系数假设检验的自由度为n2,因为求取相关系数r时用到了X,Y两个变量,求取的是两变量的相关关系,所以应减去2。34.评价某疾病一级预防措施的效果,最恰当的指标是( )。A.发病率B.患病率C.死亡率D.病死率E.死因构成【答案】:A【解析】:一级预防是指在疾病尚未发生时,针对疾病的可能病因采取措施,预防疾病的发生。例如:通过注射疫苗预防疾病的发生,可在试验组注射疫苗一段时间后比较试验组和对照组某疾病的发病率大小来评价一级预防措施的效果。35.以下改变中哪一项不属于染色体数目异常?(

25、 )A.单倍体B.多倍体C.缺体D.三辐射体E.非整倍体【答案】:D【解析】:在细胞分裂过程中,如果染色体出现复制异常或分离出现障碍就会导致细胞染色体数目的异常。染色体数目异常包括非整倍体和整倍体。单倍体属于非整倍体;多倍体和三倍体属于整倍体。缺体是异源多倍体的特征,指有一对同源染色体成员全部丢失(2n2)的生物个体,又称为零体。D项,三辐射体是由染色体的不平衡易位造成的,属于染色体结构改变。36.完全随机设计5组均数比较方差分析的备择假设(H1)是:5个总体均数( )。A.相同B.至少有2个相同C.各不相同D.至少有2个不同E.至少有3个相同【答案】:D【解析】:完全随机设计5组均数比较方差

26、分析零假设为:5个总体均数全部相等;备择假设为:5个总体均数不等或不全相等,即至少有2个不同。37.疾病统计的研究对象视调查目的不同而有不同的规定范围,比如门诊疾病的统计对象应是( )。A.门诊患者B.门诊未患病者C.住院门诊患者D.以上都对E.以上都不对【答案】:A【解析】:研究调查目的为门诊疾病,所以研究统计对象应为门诊患者,对其所患疾病进行数据收集。38.某研究者检测了100例4550岁女性的血清雌二醇(pg/mL)和腰椎骨密度BMD(g/cm2)含量,欲了解两个指标之间是否存在数量依存,拟通过血清雌二醇水平预测腰椎BMD,宜先绘制( )。A.条图B.圆图C.线图D.直方图E.散点图【答

27、案】:E【解析】:拟进行两变量的回归分析,通过血清雌二醇水平预测腰椎骨密度BMD含量时,应先绘制散点图。只有散点图呈现直线趋势时,两变量往往才呈直线回归关系。39.了解某学校在校生视力减退情况,按学生的学号排序后抽样,双号的学生被抽为样本,这种抽样方法叫( )。A.单纯随机抽样B.机械抽样C.分层抽样D.整群抽样E.分层整群抽样【答案】:B【解析】:机械抽样又称系统抽样、等距抽样。即先将总体中的全部个体按照与研究现象无关的特征排序编号,然后根据样本含量大小,规定抽样间隔,每隔固定的间隔进行抽样的方法。题中规定双号的学生被抽为样本,即固定的间隔为2,符合机械抽样。40.发育毒性体外筛选试验不包括

28、( )。A.大鼠全胚胎培养B.肢芽或腭板培养C.胚胎细胞微团培养D.小鼠胚胎干细胞试验E.C/K试验【答案】:E【解析】:常用的体外预筛试验有:大鼠全胚胎培养;肢芽或腭板培养;胚胎细胞微团培养;水螅培养;小鼠胚胎干细胞试验等。E项,C/K试验为发育毒性体内筛选试验,因此答案选E。41.回归系数可以反映两个变量间的( )。A.密切程度和方向B.依存关系和方向C.相关关系D.函数关系E.比例关系【答案】:B【解析】:相关系数反映两变量相关的密切程度和相关方向;回归系数反映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依存关系和依存方向。42.生殖毒性试验的观察指标,除外( )。A.幼鼠体重增长率B.受孕率C.正常分娩率D.

29、幼仔出生存活率E.幼仔哺育成活率【答案】:A【解析】:生殖毒性试验的观察指标除一般的临床观察指标外,主要观察下列4个指标:受孕率:反映雌性动物生育能力及受孕情况;正常分娩率:反映雌性动物妊娠过程是否受到影响;幼仔出生存活率:反映雌性动物分娩过程是否正常,如分娩过程受到影响,则幼仔往往在出生4天内死亡;幼仔哺乳成活率:反映雌性动物授乳哺育幼仔的能力。除上述4个指标外,还应观察出生仔鼠的外观畸形。A项,为发育毒性的观察指标。43.实验设计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 )。A.随机化、对照、盲法B.随机化、盲法、配对C.随机化、重复、配对D.随机化、齐同、均衡E.随机化、对照、重复【答案】:E【解析】:在实

30、验设计时,为更好地控制非处理因素对结果的影响,以较少的受试对象取得较为可靠的信息,达到经济高效的目的,必须遵循随机化、对照和重复的原则。44.传染病在人群中传播及流行,必须具备的基本环节是( )。A.传染源B.传播途径C.易感人群D.宿主E.ABC【答案】:E【解析】:流行过程是传染病在人群中连续传播的过程,包括病原体从传染源排出,经过一定的传播途径,侵入易感者机体而形成新的感染的整个过程。45.慢性毒性试验的染毒期限可以是下列几种,但除外( )。A.6个月B.1年C.2个月D.2年E.1年半【答案】:C【解析】:慢性毒性试验是指在3个月以上的重复染毒或相当于终身染毒。亚慢性毒性试验染毒期限在

31、1个月至3个月或相当于其生命周期的1/10的重复染毒。46.小动物接触易挥发液态化合物的急性毒性试验,最适宜采用的染毒方法是( )。A.喂饲B.灌胃C.吞咽胶囊D.静式吸入E.皮肤敷贴【答案】:D【解析】:静式吸入染毒是将实验动物置于一个具有固定体积的染毒柜内,按设计浓度加入易挥发的液态或气态受试物,在一定时间内,使动物连续吸入并观察毒性反应。该染毒方式设备简单、操作方便、消耗受试物较少,适用于小动物接触易挥发液态物质的急性毒性研究。47.比较度量衡单位不同的几组资料的变异度时用( )。A.CVB.SC.SSD.RE.S2【答案】:A48.Wilcoxon两样本比较的秩和检验在编秩次时,若遇到

32、相同数值在不同组别中,应( )。A.不计秩次B.依顺序编秩C.取其平均秩次D.以平均秩次的整数为秩E.不计秩次,样本含量n相应减去1【答案】:C【解析】:Wilcoxon两样本比较的秩和检验在编秩时,当相同数值在同一组时,可按顺序编秩;当相同数值在不同组时,则必须求其平均秩次。49.秩和检验适用的资料类型不包括( )。A.等级资料B.分布类型未知资料C.极度偏态分布资料D.数据一端不确定资料E.对数正态分布资料【答案】:E【解析】:ABCD四项,秩和检验适用的资料类型主要有等级资料、分布类型未知资料、不符合参数检验条件的资料、数据一端或两端有不确切数据的资料等。E项,非参数检验的检验效能低于参

33、数检验,对数正态分布资料一般在对数变换后可采用参数检验方法,可用参数检验的资料用秩和检验会增加犯类错误的概率,检验效能降低。50.筛检试验的目的是( )。A.对可疑患者进行确诊B.为了评价筛检试验的特异度C.为了评价筛检试验的灵敏度D.防止筛检人群出现漏诊E.从表面健康的人群中查出某病的可疑患者或某病的高危人群【答案】:E【解析】:筛检试验的目的包括以下三个方面:在外表健康的人群中发现可能患有某病的个体,并进一步进行确诊和早期治疗,实现二级预防。发现人群中某些疾病的高危个体,并从病因学的角度采取措施,以减少疾病的发生,降低疾病的发病率,达到一级预防的目的。识别疾病的早期阶段,帮助了解疾病的自然

34、史。51.关于外来化合物的损害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机体的正常形态、生长发育过程受到严重影响,寿命亦将缩短B.机体功能容量或额外应激状态代谢能力降低C.机体维持内稳态能力下降D.机体内外来化合物的量增加E.机体对其他因素不利影响的易感性增高【答案】:D【解析】:损害作用指引起机体行为的生物化学改变,功能紊乱或病理损害,或者降低对外界环境的应激反应能力和易感性增高。当外来化合物的总量未达到造成危害的阈值时,体内外来化合物量的增加尚在机体的代偿范围内,机体维持体内稳态的能力不会降低,机体对其他外界不利因素影响的易感性也不会增高,此时对机体造成的是非损害作用,因此答案选D。52.抽样单位为

35、群体,再从群体中随机抽样的方法称为( )。A.单纯随机抽样B.系统抽样C.分层抽样D.整群抽样E.多级抽样【答案】:D【解析】:将总体分成若干群组,抽取其中部分群组作为观察单位组成样本,这种抽样方法称为整群抽样。若被抽到的群组中的全部个体均作为调查对象,称为单纯整群抽样;若通过再次抽样后调查部分个体,称为二阶段抽样。53.下列四种抽样方法,抽样误差最大的是( )。A.系统抽样B.整群抽样C.单纯随机抽样D.分层抽样E.其他【答案】:B【解析】:一般来说四种抽样方法抽样误差由大到小依次为:整群抽样、单纯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54.(共用备选答案)A.死亡率B.发病率C.患病率D.伤残调整

36、寿命年(DALY)E.健康寿命损失年(YLD)(1)在反映人群中慢性病流行水平和疾病负担的全球和国家报告中,最不常见到的频率指标是( )。【答案】:B【解析】:发病率是反映疾病流行强度的指标。发病率高说明疾病对人群健康危害大。通过比较不同特征人群的发病率,可了解疾病流行特征,探讨病因和评价防治措施的效果。由于慢性病一般难以治愈,病程较长,因此反映慢性病流行水平一般用患病率而不用发病率。(2)在慢性病病因研究中,优先使用的频率指标是( )。【答案】:C【解析】:患病率通常用来表示病程较长的慢性病的发生或流行情况,还可为卫生设施、人力和费用的规划等提供科学依据。55.测得某地120名成年健康男子总胆固醇值,得4.74 mmol /L,标准差S0.88mmol/L,那么此地95%正常值范围为(单位为mmol/L)( )。A.3.026.46B.2.467.01C.2.466.46D.3.855.62E.以上均不正确【答案】:A【解析】:此处需计算该地健康男子胆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