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利用规划学试题集_第1页
土地利用规划学试题集_第2页
土地利用规划学试题集_第3页
土地利用规划学试题集_第4页
土地利用规划学试题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一 填空题1、土地的特性包括自然特性和经济特性,其中自然特性是指土地物质的自然性与 整体性 、土地面积的有限性、土地位置的固定性与土地性能的地域性、土地利用的可持续性、土地属性的双重性。其中土地经济特性指土地供给的稀缺性、土地利用方式的相对分散性、土地利用方向变更的困难性、土地报酬递减的 可能性、土地利用后果的社会性。2、土地利用中 需要与可能 的矛盾是土地利用规划要解决的特殊矛盾,也是土地利用规划学的研究对象。3、土地利用是人们依据土地资源的特殊功能和一定的经济目的,对土地的开发、利用、保护和整治。4、土地利用规划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系统理论、生态经济学依据和土地经济学依据。土地利用规划的土地

2、经济学依据主要包括级差地租理论、土地报酬递减理论和土地利用区位理论。5、土地利用规划的体系按规划性质(任务)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利用专项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设计。6、土地利用规划的任务包括: 控制土地利用、协调土地利用、组织土地利用、为土地利用监督服务。7、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根据地区的自然、社会、经济条件,土地自身的适宜性以及国民经济发展需要和市场要求,协调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和农业生产各业之间的用地矛盾,寻求最佳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对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整治、保护进行统筹安排的战略性规划。其基础和起点是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具有总体性、长期性、战略性和层次性。8、土地利用总体

3、规划的成果图有规划的基础图或依据图和土地利用规划图等两大类。9、土地利用专项规划是为特定目的而进行的土地利用规划,分土地开发规划、土地整治规划和土地保护规划三种类型。10、土地利用计划是土地利用规划实施的行政手段,是指国家对土地资源开发利用做出的中期和年度计划。土地利用计划按时间可分中期用地计划和 年度用地 计划。按控制程度可分为指令性计划和指导性 计划。11、土地预测的基本内容包括:人口预测、农业用地需求量预测、非农建设用地需求量及占用耕地预测。12、土地利用预测应充分考虑区域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土地资源状况。13、总人口预测一般用人口自然增长法、回归方程预测法或马尔萨斯人口增长生物繁殖

4、模型。14、居民点用地规划是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对居民点进行总体宏观分析,确定各居民点的性质、规模、发展方向和布局。居民点布局有卫星布局、条带式布局、集团式布局和自由式布局等形式。15、交通运输用地规划的关键是确定合理的交通结构。16、公路占地面积概算可以用公路总的占地宽度乘以路线长度,即为其占地面积。17、农业生产用地结构是指各种农业用地的面积和比例。18、垦殖指数等于耕地面积除以土地总面积,复种指数等于播种面积除以耕地面积。城镇化水平等于城镇人口 除以总人口。19、土地开发包括扩大土地利用面积和提高土地利用深度两方面。20、土地开发的原则指优先发展农业原则原则、先易后难原则、维护生态平衡原则

5、 原则、供需平衡原则、因地制宜原则及开发、利用、整治、保护相结合原则。21、合理利用土地的基本途径:一是加强地权管理,二是加强土地利用管理。22、土地利用规划方案评价是从组织土地利用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三大方面进行评价的。23、人们通常把 地球表面的陆地部分 由泥土与砂石堆成的固定场所称为土地;把地球陆地上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称为 土壤 。24、人力难以达到、难以控制利用的陆地还不能是 法律意义上 的土地。广义的土地的平面观认为土地 指整个地球表面 ;广义的土地的立体观认为土地 是指整个地球表面上下组成立体垂直剖面 ;国家领土是指 在国家主权管辖下的地球表面的特定部分,包括领陆、

6、领水、领陆和领水的底层土,以及领陆和领水上面的空气空间 ;国土资源一般包括 人口和劳动力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森林资源、海洋资源、气候资源、山区资源、自然保护区等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 ;从经济学分析土地是指包括水面在内的地球表面积 ;从法学的观点看,国土是指 某个国家的人民赖以生存的场所,又指这个地域范围内的全部国土资源 ;土地资源是 人类赖以生存和繁衍的第一资源,是各种资源之首 ;土地资产是指 随着现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国家社会、企事业单位或个人占用的土地资源作为其财产的权利 。25、土地具有 养育功能 、 承载功能 、 仓储功能 和 景观功能 四大功能,集中表现为 土地的有用性 。

7、 26、具有肥力的土地是农作物 正常生长发育不可缺少的水分、养分、空气和热量 的供应者与调节者。27、人类劳动可以影响土地利用方式,但人类绝对不能 创造出新的土地 。28、具有景观功能的土地价值在于 舒适性 和 美学价值 。29、土地区别于其他物品在于土地不是 前人的劳动成果,而是自然产物 。30、矿产资源蕴藏在地下视土地为 仓库 。31、位置级差地租反映 土地纯收益 的差异;不同沃度的土地使投入资本的生产率产生差别,是形成 土地级差地租 的重要条件;土地价格是 地租和利息率 的比率。32、地球表面积系指 在大地水准面上水平投影面积 ; 劳动力和土地 是形成财富的两个原始要素;而 社会经济发展

8、水平 决定着人类对土地的需要程度。33、土地属性具有自然和社会两重性质,既是 生产力要素 ,又是 生产关系即土地关系的客体 ;既是 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 ,又是 巨大的社会资产 ;既是 土地物质,又是 土地资本 。任何一种土地利用方式都具有一定社会形式,土地利用反映着一定土地关系。34、土地利用是 指由土地质量特性和社会土地需求协调所决定的土地功能过程 ,包括 人类根据土地质量特性开发利用土地和利用土地,改善环境,以满足人类生存的需要 两层含义。 35、土地利用的 宏观布局和合理配置 就是要最终确定各类用地的数量及其分布状态,并落实于土地之上。36、依土地利用规划的任务可分为 土地利用

9、总体规划 、 土地利用详细规划、 土地利用专项规划 ;依其对象的不同土地利用规划可分为 城市土地利用规划 、 乡村土地利用规划 ;依其范围土地利用规划可分为 区域性土地利用规划 、 用地单位土地利用规划 。37、协调土地的供需矛盾是 土地利用规划 的首要任务;土地利用规划的核心内容就在资源约束条件下寻求 最优的土地利用结构 ;各类用地的数量和位置一经确定之后,紧接着要解决 土地利用的微观设计 。38、土地利用规划体系是 由不同种类、不同类型、不同级别和不同时序的土地利用规划所组成相互交错且相互联系的系统称土地利用规划体系 ;按规划的深度可分为 土地利用规划 、 土地利用设计 、 土地利用施工

10、;按区域性质分为 行政区、自然区 和经济区甚至跨区域土地利用规划 ;为了便于规划的编制和实施,我国一般按行政区划单位分为 全国 、 省 、 市 、 县 、 乡 五级土地利用规划。39、 土地利用结构的实质 是国民经济各部门用地面积的数量比例关系。40、根据地价与土地用途之间关系,后把位于 和接近城市中心区 土地 规划作商业用地。41、区位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有 杜能 、 韦伯 、 克里斯塔勒 、 寥仕 。42、持续发展是一种既要 满足当代人的需求 ,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43、土地综合平衡受制于 社会经济综合平衡 ,是其在土地利用方面的具体体现;土地数量有限性与 土地需求增

11、长性 构成土地持续利用的特殊矛盾。44、 土地数量有限性 为土地资源持续利用提供了客观必要性; 土地可更新性 使土地资源持续利用成为可能。45、生态学是研究 生物与无机物和无机环境之间相互关系 的科学;规划是指 对客观事物和现象未来的发展进行超 前性的调配和安排;规划学是一门 预测变化 的科学,规划应理解为 给出行动的 的过程。 46、一块草地、一片森林、一片沙漠是 自然 生态系统;土地生态经济系统是 土地生态系统 和 土地经济系统 复合而成;系统工程= 传统工程 +系统观点+数学方法+计算机技术。47、人类合理地组织土地利用的目的在于 获取最大效益和最佳服务 ;因地制宜原则具体体现为土地特性

12、和 用地要求 的协调上。48、按照逐级控制原则的要求,应当首先进行 关系全局的具有控制作用项目的规划 ,然后再进行 土地利用细部规划 。49、 人地关系 是人类与土地之间的关系。50、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指 在一定区域内,根据当地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以及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协调土地总供给与土地总需求,确定或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用地布局的宏观战略措施 ;其核心内容是 确定或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用地布局;作用是 宏观调控和均衡各业用地 ;实质是 对有限的土地资源在国民经济部门间的合理配置 ;具有 整体性 、 长期性 、 战略性 和控制性等特性。其规划的对象是规划区域内的 全部土地资源 。51、土地利用总体

13、规划的任务包括 土地利用的宏观调控 、土地利用的合理组织 、土地利用的规范监督 。52、省、自治区、直辖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需报 国务院 审批。53、 小康 是介于温饱和富裕之间社会发展阶段,宏观上是指 国家整体经济实力的增强经济结构的优化和分配制度的改善 ,微观上是指 居民生活条件、生活质量和生活效果的综合提高 。食品支出占生活费支出的比重被称为 恩格尔系数 ;反映收入分配均等程度的指标是 吉尼系数 。54、确定土地利用基本方针的依据是“ 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的基本国策;“ 一要吃饭,二要建设,三要环境保护 ”的基本原则。55、进行土地利用战略研究的依据是 区域土地及其

14、相关资源状况 、社会经济发展对土地的需求 、 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及区域生产力的布局 、保障人民生活与社会安定的需要;主要内容包括 明确规划要解决的问题 、 分析土地供需基本状况 、 确定土地利用的战略目标 、 确定土地利用基本方针 。56、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应将 居民点 布置在生产区的地形上方,主导风上风向和河流流向地的上游。57、 土地资源 的绝对数量大,按人口平均的 相对数量小,是我国土地资源的数量特征。58、 基本人口 是指直接参加生产活动的劳动力人数; 土地的人口承载力 是指一定地区的土地所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59、土地垦殖率= 耕地面积 /土地总面积×100; 建筑密度 =建

15、筑物基底面积/用地总面积×100; 建筑容积率 =建筑总面积/用地总面积×100。土地利用率= 已利用土地面积 /土地总面积×100;土地农业利用率= 农业用地 /土地总面积×100;人口密度= 人口总数 /土地总面积;单位土地纯收入= (产品总产值-生产成本) /土地面积。60、预测方法有 定性预测 、定量预测 和 综合预测 三类;土地需求量预测包括 农业用地 和 建设用地需求预测 ;土地需求量定量预测方法有 趋势预测法和回归预测法 。61、劳动平衡法一般运用于 城市 和 城镇居民点 的未来人口预测。62、土地适宜性评价就是对 土地质量 相对于各种可能

16、土地用途的综合评定;土地适宜性评价的目的是 为土地利用决策、科学的编制土地利用规划提供基本依据 。 63、土地质量是指 土地相对于某种特定用途表现出效果的优良程度 ;土地质量评价是指 通过对土地的自然、经济属性的综合鉴定,将土地按质量差异划分为若干相对等级或类别,以表明在一定的科学技术水平下,被评土地对于某种特定用途的生产能力和价值大小 ;按评价的目的可分为 土地适宜性评价 、 土地生产潜力评价 、 土地经济评价 、 土地的人口承载力研究 四类。64、作物总产量=作物内部需要量/ (1-作物的商品率 ) 。65、地区作物平均先进单产=(地区平均单产+先进单位的平均单产) /2。66、果园面积=

17、成年果树载植面积/ 1-(果园内林带、道路、沟渠占果园总面积的比重+幼年果树占果园总面积的比重) 。67、居民点规划占地面积=规划人口数× 人均用地定额指标 。68、水库库容估算方法有 地形图法 、 断面法 、 系数法 。69、评价系数法是把 把不同量纲的指标 化为无量纲系数的方法70、土地利用结构供选方案方法有: 土宜法 、 综合法 、 模型法 。71、期末用地面积= 期初用地面积 期内用地增加量期内用地减少量。72、土地供需平衡分析的基础是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评价、土地质量评价和土地需求量预测 。73、土地利用结构研究必须解决两个问题: 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的合理分配土地资源 、 实

18、现土地利用效率最大化 。74、常见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模式有 土地利用分区模式 和 土地利用类型模式 ;土地利用分区是在规划区域内不可重复出现的;而 土地利用类型 则可以重复出现;土地利用分区模式中区内含有 土地利用 类型。75、土地利用分区可分为 土地利用地域分区 和土地利用用地分区 。76、 土地用地分布是指已经形成的土地利用空间形式,是已经实现的现象,被称为 土地利用现状 ; 土地用地布局 则指土地利用的再分配,是规划中的设想。77、量度城镇化可采用 主要指标法 和 复合指标法 。78、当今世界城市化的新特点是 出现了大城市化趋势、发达国家出现了郊区城市化现象、发展中国家则以生计城市为主

19、。79、目前国外比较适用的城镇布局理论有 反磁力吸引体系理论 、 门槛理论 、 带形城市理论 。80、城镇体系是指 一定空间区域内具有内在联系的城镇集合 ;具有 整体性、层次性、动态性和发展趋势的不确定性 等特性;城镇体系规划则是指 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妥善处理各城镇之间,单个或数个城镇与城镇群体之间以及群体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关系,以达到地域经济、社会、环境效益最佳的发展总目标而进行的规划 ,其功能结构包括: 等级规模结构、职能结构和空间结构 。区域城镇体系规划的主要内容是: 分析中心城市的吸引范围、城镇体系的基础条件分析和城镇化和城镇体系分析 。81、居民点规模是指 居民点的大小 ;一般地讲,具有

20、 人口规模、用地规模、活动规模、辐射规模 。82、交通运输方式有铁路运输、水路运输、公路运输、航空运输和管道运输 五种;水利工程用地包括 防洪工程、灌溉工程、治涝工程、水电工程和输水工程 五类。二 选择题(一)单项选择1、土地条件调查包括 。A、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调查 B、土地利用现状条件调查 C、土地权属调查和地价调查 D、气候和地形调查2、.林地覆盖率主要取决林地面积在 中的比重。A、土地总面积 B、森林蓄积量 C、木材消费量 D、已利用土地面积3、省级人民政府编制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当确保本行政区域的 总量不减少。A、耕地 B、农用地 C、建设用地 D、未利用地4、.各省、自治区、直辖

21、市划定的基本农田应当占本行政区内 。A、高产田的85以上 B、耕地的80以上 C、农用地的75以上 D、管辖范围的70以上5、据粗略估计,我国城市土地资产总值约为 。A、15万亿 B、18万亿 C、20万亿 D、13万亿6、城市用地增长弹性系数为城市用地增长率/ 之比。A、城市建设用地增长率 B、城市人口增长率 C、城市非农用地增长率 D、农业用地增长率7、城市化包含三层意思:一是城市人口占城乡总人口的比重增加、二是城市数量的增加、三是 。A、城市用地规模日益增大 B、单个城市人口和用地规模日益增大 C、城市人口聚集程度的提高 D、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增大8、城镇体系规划处于衔接国土规划、区域规划

22、和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地位,也是测算 的重要依据。A、建筑用地规模 B、居民点用地规模 C、城市用地规模 D、非农业建设用地9、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主要解决 的问题。A、用地规模 B、用地布局 C、用地规模和布局 D、粮食问题10、居民点规模具有 和用地规模。A、建筑规模 B、人口规模 C、居民点形态 D、规划区规模11、上一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下一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起着 作用,下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上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有 作用。A、反馈作用 B、联系作用 C、控制作用 D、协调作用12、城市用地包含城市建成区用地、城市规划区用地和 。A、城市建设用地 B、城市建筑面积 C、城市行政辖区用地 D、市

23、区用地13、居民点是人们聚居和 集中配置的场所。A、建筑物、构筑物和生产资料 B、构筑物 C、生产资料 D、生产工具14、为了环境保护在远郊采取低地价政策鼓励 向远郊区扩张。A、住宅用地 B、工业用地 C、娱乐用地 D、交通用地15、根据区位理论应把农用地规划于远离 。A、工业用地 B、居住用地 C、城市中心 D、城市近郊区16、土地利用规划条件是影响 形成的重要因素。A、土地利用类型 B、土地价格 C、土地区位 D、土地用途17、土地在建筑业部门中起着 作用。A、载体 B、基地 C、地基 D、操作场所18、编制和实施 是合理利用土地的基础。A、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B、土地利用专项规划 C、国土

24、规划 D、城市规划19、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可以由 人民政府批准。A、县级 B、市级 C、省级 D、省级人民政府授权的设区的市级20、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中把建制镇定义为 。A、集镇 B、乡(场)镇 C、城市 D、城镇21、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规划期限一般为 。A、10年 B、15年 C、20年 D、50年22、由于气候、地貌、土壤、水文等自然条件和利用状况的差异形成了各类 。A、土地类型 B、土地潜力类型 C、土地利用类型 D、土地结构类型23、预测是人们利用 来预先推知未来。A、已知的知识和手段 B、预测方法 C、未来的情况 D、估计24、为了全面地评价土地利用综合效益,必须运用 方

25、法。A、环境质量评价法 B、费用效益分析法 C、技术经济评价法 D、投入产出法25、基本农田保护区划区定界的基本单位是 。A、村级 B、乡(镇)级 C、县(市)级 D、省(自治区、直辖市)26、集镇的人口数量上限为 的人口数量的下限。A、特大城市 B、大城市 C、中城市 D、小城市27、居民点布局形式大体有卫星式、带状式、多边形式和 四种类型。A、四边形式 B、集中式 C、自由式 D、直线式28、上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以 土地详查变更调查数据为准。A、1996年年初 B、1996年年末 C、1996年10月31日 D、1997年初29、县级以下的土地利用分区应当提出土地用途,制定 。A、土地

26、利用方式 B、土地用途管制规则 C、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 D、土地用途性质30、各类用地期末面积等于基期年各用地面积加上规划期各类用地面积的增加量减去 各类用地面积减少量。A、规划期末 B、规划期初 C、规划期间 D、基期年末31、土地利用战略研究主要是确定土地利用的 。A、方向 B、规模 C、目标和方针 D、政策32、我国集镇的人口数量上限为 的人口数量的下限。A、100万人 B、50万人 C、20万人 D、10万人33、地球表面积是个 。A、可变数 B、常数 C、未知数 D、已知数34、土地利用规划没有固定的模式和标准,设计必须坚持 原则。A、综合效益原则 B、协调人地关系原则 C、因地制宜

27、原则 D、动态平衡原则35、土地价格的高低取决于可以获取的 高低。A、价值 B、地租 C、成本 D、劳动产品36、把土地资源分为平原、盆地、丘陵、高原、山地的依据是 。A、地形特征 B、利用特征 C、植被特征 D、气候特征37、土地的自然供给量是指 。A、除了现实技术条件下无法利用土地以外的陆地面积 B、地球上陆地面积 C、适宜植物生长的土地面积 D、地球表面积38、土地报报酬递减规律所指的报酬递减是指 递减。A、土地总报酬 B、土地边际报酬 C、土地临界报酬 D、土地平均报酬39、农业生产用地结构是指( )A. 各种农业用地的面积和比例 B. 各种农业用地的比例C. 各种农业用地的面积 D.

28、 各种农业用地的结构40、土地利用的目的是( )A. 达到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地资源的目的 B. 达到土地利用综合社会效益最佳C. 满足人类自身生存对物质资源的需要 D. 达到土地利用综合经济效益最佳41、某乡土地总面积1000公顷,其中耕地200公顷,2000年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600公顷,林地200公顷,有林地100公顷。该乡垦殖指数、复种指数和森林覆盖率分别是( )A. 20%、300%和10% B. 20%、60%和10%C. 20%、300%和20% D. 20%、300%和10%42、土地利用规划所要解决的特殊矛盾是( )A. 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的矛盾 B.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C

29、. 土地利用中需要与可能的矛盾 D. 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之间的矛盾43、不影响土地人口承载量的因素是( )A. 区域土地资源 B. 一定的生活水平 C. 一定的生产力条件 D. 区域的人口数量44、为合理确定交通运输结构,必须进行( )A. 社会经济发展调查 B. 远景交通量预测C. 客运量预测 D. 交通运输用地预测45、土地利用专项规划是( )A. 为保护土地而进行的土地利用规划 B. 为开发土地而进行的土地利用规划C. 为特定目的而进行的土地利用规划 D. 为整治土地而进行的土地利用规划46、在地权管理中,决定土地利用基础的是( )A. 地权转让 B. 地权分配C. 土地所有权 D. 土

30、地使用权47、土地保护是指( )A. 对基本农田的保护 B. 对土地的可利用面积及其生产力的保护C. 对土地生产力的保护 D. 对土地的可利用面积的保护48、不宜作为水库库址的是( )A. “肚大口小底平”地形的地区 B. 集水面积大的地区C. 地形比灌区高的地区 D. 占用大片农田地区49、“一去二三里,沿途四五家,店铺七八座,遍地是人家”的居民点布局形式是( )A. 条带式布局 B. 星状式布局C. 自由式布局 D. 集团式布局50、各级固定排灌渠道和道路属于( )A. 间接农业生产用地 B. 交通用地C. 非农业建设用地 D. 直接农业生产用地51、人均各业用地面积属于( )A. 土地利

31、用社会效益指标 B. 土地利用程度指标C. 土地集约经营程度指标 D. 土地开发程度指标52、土地利用规划设计是( )A. 宏观土地利用规划 B. 微观土地利用规划C.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前提和基础 D. 土地利用专项规划的前提和基础53、下列成果图属于土地利用规划图的是( )A. 土地适宜性评价图 B. 后备土地资源潜力分布图 C. 土地人口承载量分布图 D. 基本农田保护区分布图54、土地的水平范围包括( )A. 陆地、内陆水域和滩涂 B. 陆地、内陆水域、滩涂和海洋C. 陆地和内陆水域 D. 地球表层所有陆地部分55、合理利用土地的首要问题是( )A. 提高全民族素质,人人懂得珍惜和合理

32、利用土地B. 提高土地利用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C. 加强基本农田保护规划D. 加强土地管理,包括地权管理和土地利用管理56、某乡土地总面积1000公顷,其中未利用土地100公顷,林地200公顷,有林地100公顷。该乡土地利用率和森林覆盖率分别是( )A. 90%和20% B. 90%和30%C. 70%和10% D. 90%和10%57、土地利用规划所要解决的特殊矛盾是( )A. 农业用地和非农业建设用地之间的矛盾 B. 土地利用中需要与可能的矛盾C. 各用地部门之间的矛盾 D. 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之间的矛盾58、土地人口承载量是指( )A. 一定区域的土地资源最多可以供养的人口数量B. 一定

33、区域的土地资源至少可以供养的人口数量 C. 一定区域的土地资源,在一定的生产力条件和生活水平上可以供养的人口数量D. 一定区域的土地资源,在目前的经济技术水平下可以供养的人口数量59、在土地利用分区中,用地区之间( )A. 可以重合,还可以有复区 B. 不可以重合,也不可以有复区C. 可以重合,不可以有复区 D. 不可以重合,可以有复区60、从土地管理角度,土地利用规划研究的是( )A. 土地利用的全部问题 B.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的问题C. 如何合理组织土地利用的问题 D.土地利用方式的问题 61、农业生产用地结构的确定必须根据( )A. 耕地资源的数量和质量 B. 耕地后备资源的数量和质量C

34、. 土地资源的数量和质量 D. 土地后备资源的数量和质量62、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一经有关部门审批实施,就具有( )A. 控制土地利用效应 B. 行政效应C. 监督土地利用效应 D. 法律效应63、不宜作为水库库址的是( )A. “肚大口小底平”地形的地区 B. 集水面积大的地区C. 喀斯特地貌地区 D. 占用部分农田地区64、单位耕地面积产量反映( )A. 耕地利用的经济效益 B. 耕地利用程度C. 耕地利用的社会效益 D. 耕地利用的生态效益65、不是土地利用分区基本依据的是( )A.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B. 土地评价C. 自然社会经济资料 D. 单位和个人用地需求66、土地利用规划实施的手段

35、分( )A. 行政、技术和经济手段 B. 行政、技术、经济和法律手段C. 行政、法律和经济手段 D. 行政、技术和法律手段67、不属于土地利用现状分析中土地利用评述内容的是( )A. 土地利用成绩 B. 土地利用问题C. 土地利用结构调整意见 D. 土地利用分区68、不属于土地利用规划范畴的是( )A.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B. 土地估价C. 土地利用规划设计 D. 土地利用专项规划(二)不定项选择题: 1、土地利用规划实施追求的最终效益是( )A、经济效益 B、生态效益C、社会效益 .D、综合效益2、土地利用规划的成果资料包括( )A、土地利用规划图 B、土地利用规划方案C、土地利用规划说明书

36、 D、土地利用规划工作计划3、下列指标中属于量化小康水平指标有( )A、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B、 城市化水平C、土地利用投入产出率 D、中学入学率4、属于农业用地区的是( )A、耕地区 B、城镇用地区C、生态景观保护区 D、工业区5、下列因素中属于土地需求量预测直接依据的有( )A、规划区总人口 B、土地利用现状,C、农作物复种指数 D、规划区经济发展水平6、下列指标中属于土地集约经营程度的指标是( )A、土地垦殖率 B、城镇化水平C土地利用投入产出率 D单位土地纯收入7、土地需求量预测包括( )A、耕地和水产用地需求量预测 B、农用地和建设用地需求量预测C、居民点用地和农用地需求量预测 D、基

37、本农田和水利工程用地需求量预测8、构成土地资源配置的四项要素是( )A、自然性、有限性、差异性和更新性 B、整体性、长期性、战略性和控制性C、时间、空间、用途和数量 D、简洁性、完全性、非相容性和客观性9、下列各规划属于战略规划的是( )A、城市土地规划 B、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C、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D、土地复垦规划10、下列那些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可以采用地域分区模式进行土地利用布局的是( ),采用用地分区模式进行土地利用布局的是( )A、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B、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C、国家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D、市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E、省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11、为土地利用结构时空形式又称土地

38、利用总体规划模式,常见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模式有( )A、土地利用地域分区模式 B、土地利用用地分区模式C、土地利用分区模式 D、土地利用类型模式12、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核心内容的是( ),作用是( ),实质是( )A、确定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 B宏观调控各业用地 C指导土地利用专项规划的编制 D制订土地复垦计划 E对有限的土地资源在国民经济部门间的合理配置即土地资源的部门间时空分配,借助土地利用结构加以实现13、下列指标中属于土地开发利用程度的指标是( )A、土地垦殖率 B城市化水平 C土地利用投入产出率 D建筑容积率14、下列指标中属于土地集约经营程度的指标是( )A、土地开发利用率 B城市化

39、水平 C土地利用投入产出率 D单位用地产值率15、土地利用规划的成果资料包括( )A、土地利用现状图 B、土地利用规划文本C、土地利用规划说明书 D、土地利用规划工作报告16、下列指标中属于量化小康水平指标有( )A、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B、 吉利系数C、中学入学率 D、 恩格尔系数17、下列指标属于土地利用综合效益的指标是( )A、土地利用投入产出率 B、 单位农用土地总产值C、人口密度 D、 恩格尔系数18、下列因素中属于土地需求量预测直接依据的有( )A、规划区城市化水平 B、消费水平C、作物复种指数 D、规划区经济发展水平19、土地利用专项规划最本质特性是( )A、综合性 B、战略性C、长期性 D、可操作性20、属于土地利用详细规划的规划有( )A、居民点用地规划 B、土地整理规划C、耕地规划 D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