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名词解释1.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是研究地壳中油气藏及其形成条件和分布规律的地质科学,其研究的主要对象是油气藏。(10)2. 石油:是存在于地下岩石孔隙中的以液态烃为主体的可燃有机矿产,又称原油,在成分上以烃类为主,含有数量不等的非烃化合物及多种微量元素;在相态上以液态为主,溶有大量烃气及少量非烃气和数量不等的固态烃类和非烃类物质。(12、04)06-石油主要由碳、氢、氧、硫、氮等元素组成。其中主要是碳和氢,他们的元素组成一般为碳含量介于80%-88%之间,氢含量介于10-14%之间。3. 高硫原油:含硫量大于1%的原油。(关于高硫原油和低硫原油,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陈昭年2005版本身有两种百
2、分比分类)4. 低硫原油:含硫量小于1%的原油。5. 石油的馏分:是利用组成石油的化合物各自具有不同沸点的特性,通过对原油加热蒸馏,将原油分割成不同沸点范围的若干部分,每一部分就是一个馏分。6. 石油的粘度:是反映石油流动难易程度的物理参数,实质上是反映石油流动时分子之间相对运动所引起的内摩擦力的大小。7. 石油的荧光性:石油在紫外光的照射下产生荧光的特性。石油中只有不饱和烃及其衍生物具有荧光性。8. 石油的旋光性:石油能使偏振光的振动面旋转一定角度的性能。9. 天然气(广义):自然界中存在的一切气体。(狭义):岩石圈中以烃类为主的天然气。10. 气藏气:圈闭中具有一定工业价值的单独的天然气聚
3、集。11. 气顶气:与油共存于油气藏中呈游离态位居油气藏顶部的天然气。(13)12. 凝析气:是一种含有一定量凝析油的特殊的气藏气,在地下较高的温压条件下,凝析油因逆蒸发作用而气化或以液态分散于气中,呈单一的气相存在,称之为凝析气。(11)13. 凝析油气藏:凝析气被采出后因地表的温度压力降低,其中凝析油呈液态析出与天然气分离,这种含有一定量凝析油的气藏,称之为凝析油气藏,简称为凝析气藏或凝析油藏。14. 油溶气:任意油藏内总是溶有数量不等的天然气,称之为油溶气。15. 煤层气:煤层中所含的吸附和游离状态的天然气。(是腐殖煤在热演化变质过程中的产物,以甲烷为主,又称煤层甲烷或煤层瓦斯,主要以吸
4、附态赋存于煤的基质表面,在煤层割理和裂隙及煤层水中还存在有少量的游离气或溶解气。)(06)16. 致密地层气:主要指致密砂岩和裂缝性含气页岩中的天然气,广义的致密地层气还包括煤层气,统称为非常规天然气。17. 伴生气(狭义):仅指油气藏中的气顶气和油溶气,广义上还包括油气田范围内分布于油藏及油气藏之间或其上方与之有密切关系的气藏气。(04、07)18. 非伴生气:指那些与油气藏分布没有明显联系或仅有少量石油存在但没有重要工业价值,以天然气占绝对优势的气藏气。19. 湿气:C+25%的天然气。 干气:C+25%的天然气。20. 天然气的相对密度:是指在相同的温压条件下天然气密度与空气密度的比值,
5、或者说在相同的温压条件下同体积的天然气与空气质量之比。21. 油田水:广义上是指油气田区域内的地下水,包括油气层水和非油气层水。狭义上是指油气田范围内直接与油气层相互联通的地下水,即油气层水。(14)(分为吸附水、毛细管水和自由水)(13)22. 吸附水:成薄膜状被岩石颗粒表面所吸附,在一般的温压条件下不能自由运动的油田水。23. 毛细管水:存在于毛细管孔隙裂缝中,只有当作用于水的力超过毛细管力时才能运动的油田水。24. 自由水:存在于超毛细管孔隙裂缝中,在重力作用下能自由运动的油田水,也称重力水。25. 底水:是指含油气外边界范围以内与油气层相接触,且位于油气之下承托着油气的油气层水。26.
6、 边水:是指含油气外边界以外的油气层水,实际上是底水的自然外延。(12)27. 同位素分馏作用:物质在物理、化学、生物作用下其组成元素的同位素发生变化、转移或分离,或者说是在同位素比值不同的两种物质间进行的同位素分配作用。28. 同位素效应:物质在物理、化学、生物作用过程中,由于同位素的分馏作用,元素的一种同位素被另外一种同位素所取代,从而导致其物理化学性质上的差异,叫同位素效应。29. 同位素类型曲线:把原有不同组分的13C值变化连成曲线,称为碳同位素类型曲线。30. 临界温度:气相纯物质能维持液相的最高温度31. 临界压力:临界温度时,气态物质液化所需的最低压力。32. 热值:单位体积(或
7、单位质量)的天然气燃烧时所发出的热量33. 沉积水:沉积物堆积过程中充填于沉积物颗粒间隙并保存其中的水34. 渗入水:来源于大气降雨时渗入到浅处孔隙、渗透性岩层中的水35. 深成水:特指来源于地幔及地壳深部的高温、高矿化度、饱和气体的地下水,包括初生水、岩浆水和变质水。36. 成岩水:来源于矿物成岩转化脱出的结晶水(结构水)和有机质演化伴生的水。37. 矿化度:是指单位体积油田水中溶解固体物质的总和。38. 油气苗:液态石油和天然气的地面露头39. 油矿物:石油氧化或热变质过程中所衍生出的一系列有机矿物叫石油沥青矿物,简称油矿物。第三章40. 储集层:凡是具有一定的连通孔隙,能使流体在其中储存
8、并渗滤的岩层,称为储集层。是地下石油和天然气储存的场所,是构成油气藏的基本要素之一。(05)41. 储集层的孔隙性:指储集层孔隙空间的形状、大小、连通性与发育程度。42. 孔隙度:岩石的孔隙体积与岩石体积的比值。43. 绝对孔隙度:岩石中全部孔隙体积(称为总孔隙或绝对空隙)和岩石体积之比。44. 有效孔隙度:是指岩石中参与渗流的连通孔隙总体积与岩石体积的比值。45. 流动孔隙度:流体可以在其中流动的孔隙总体积与岩石体积的比值。(07)46. 储集层的渗透性:在一定的压差下,岩石允许流体通过其连通孔隙的性质。47. 渗透性岩石:在地层压力条件下,流体能较快的通过其连通孔隙的岩石。48. 非渗透性
9、岩石:在地层压力条件下,流体通过其连通孔隙的速度很慢,通过的数量有限,称之为非渗透性岩石。49. 绝对渗透率:当岩石为某一单相流体饱和时,岩石与流体之间不发生任何物理化学反应,在一定的压差作用下,流体呈水平线性稳定流动状态时所测得的岩石对流体的渗透率。50. 有效渗透率(相渗透率):是指储集层中有多相流体共存时,岩石对其中某一相流体的渗透率。(03、06)51. 相对渗透率:是指岩石中有多相流体共存时,岩石对某一相流体的有效渗透率与岩石绝对渗透率的比值。52. 储集层的孔隙结构:是指岩石所具有的孔隙和喉道的几何形状、大小、分布及相互连通关系。(10)53. 毛细管压力曲线(压汞曲线):在不同的
10、压力下,把非润湿相的汞压入岩石的孔隙系统中,根据锁加压力与注入岩石的汞量,绘出压力与汞饱和度的压力曲线。54. 排驱压力:是指压汞试验中共开始大量注入岩样的压力。55. 饱和中值压力:是指非润湿相的饱和度为50%时对应的毛细管压力。与饱和中值压力相对应的喉道半径,称为饱和度中值喉道半径,称为中值半径。56. 最小非饱和孔隙体积百分数:当注入汞的压力达到仪器的最高压力时,仍没有被汞侵入的孔隙体积的百分数。57. 油、气、水的饱和度:储集层的孔隙油、气、水充填,油、气、水的含量分别占孔隙体积的百分数,称为油、气、水饱和度。58. 原生孔隙:是指在沉积时期或在成岩过程中形成的空隙,主要是粒间空隙。5
11、9. 粒间空隙:碎屑颗粒支撑的碎屑岩,在颗粒之间未被基质充填,胶结物含量少而留下的原始孔隙。60. 机械压实作用:是指在上覆沉积附和作用下岩石逐步致密化的过程。61. 压溶作用:是指发生在颗粒接触点上,即压力传递点上有明显的溶解作用,造成颗粒间相互嵌入的凹凸接触和缝合线接触。62. 胶结作用:是碎屑颗粒相互连接的过程。63. 盖层:是指位于储集层上方,能够阻止储集层中的烃类流体向上逸散的岩层。(07、12、14)64. 区域盖层:稳定覆盖在油气田上方的区域性非渗透性岩层。65. 圈闭盖层:直接位于圈闭储集层上面的非渗透性岩层,又成为局部盖层。66. 隔层:存在于圈闭内,对油气有封隔作用的非渗透
12、性岩层。第四章67. 油气圈闭:储集层中被油气高势区或与非渗透性遮挡联合封闭的油气低势区。68. 油气藏:是单一圈闭中的油气聚集,在一个油气藏中具有统一的压力系统和油气界面,也是地壳上油气聚集的基本单元。69. 工业性油气藏:如果圈闭中油气聚集的数量足够大,具有开采价值,即有工业规模,则称为工业性油气藏。70. 非工业性油气藏:如果圈闭中油气聚集的数量不够大,没有开采价值,即没有工业规模,就成为非工业性油气藏。71. 圈闭的有效容积:圈闭能够容纳油气的最大体积。有效容积取决于闭合面积、闭合度、储集层的有效厚度、有效孔隙度等(06)72. 闭合度:圈闭的最高点到溢出点之间的垂直距离,是圈闭可能容
13、纳油气的最大高度。73. 溢出点:圈闭能够容纳油气最大限度的位置,若低于该点高度,油气就要向储集层的上倾方向溢出,是圈闭内有其溢出的起始点,又叫最高溢出点。(08)74. 闭合面积:是指通过溢出点的构造等高线所圈闭的封闭区的面积,或者更确切地说,就是通过溢出点的水平面与储集层顶面所交切构成的闭合区的面积。(09、13)75. 储集层的有效厚度:是指在一定的压差下,具有工业性产油气能力的那一部分储集层的厚度。76. 储集层的有效孔隙度:储集层中有效孔隙体积与岩石总体积之比的百分数。(08)77. 油气藏高度:指油气藏顶点到油气水界面的正交距离。 油藏高度:若有气顶时,油水界面和油气界面之间的正交
14、距离。 气顶高度:油气藏顶点到油气界面的正交距离。78. 含油气边界:通常把油气水界面与油气层顶底界面的交线称作含油气边界。其中与含油气顶面的交线称为外含油气边界,与油气层底面的交线称为内含油气边界。79. 含油气面积:有相应的含油气边界所圈闭的面积,通常之外含油气面积。80. 气顶:在油气藏中存在游离气时,油、气、水按密度分异,气总是占据圈闭的顶部,称为气顶,油居中间,水在最下面,在这种情况下,油在平面上呈环带状分布,称为油环。81. 油气藏的驱动力:油气藏中的油气流到井口必须有一定的压力,这种驱动油气流出油层并经井筒达到井口的动力称之为油气藏的驱动力。82. 构造圈闭:凡是储集层的顶面发生
15、局部变形或变位而形成的圈闭。(14)83. 构造油气藏:在构造圈闭中聚集了工业规模的烃类流体后,称为构造油气藏。它可进一步分为:背斜油气藏、断层油气藏、裂缝性背斜油气藏、刺穿油气藏。84. 背斜圈闭:储集层顶面发生弯曲变形,形成向四周倾伏的背斜,其上方被非渗透性盖层所封闭,而底面和下倾方向被具有高油气势面的水体或其与非渗透性岩层联合封闭的闭合低势区。85. 背斜油气藏:单一背斜圈闭内聚集了工业规模的石油和天然气后,就成为背斜油气藏。86. 断层圈闭:凡是储集层的上倾方向或各个方向由断层封闭而形成的圈闭。87. 断层油气藏:单一断层圈闭中聚集了工业规模的石油和天然气后,即成为断层油气藏。88.
16、裂缝性背斜圈闭:在背斜构造的控制下,裂缝性储集层被非渗透性岩层和高油气势面联合封闭而形成的闭合低油气势区。89. 裂缝性背斜油气藏:在裂缝性背斜圈闭中聚集了工业规模的石油和天然气后,成为裂缝形背斜油气藏。90. 刺穿圈闭:地下岩体刺穿沉积岩层时,使储集层发生变形,并直接以刺穿岩体遮挡而形成的闭合低势区。91. 刺穿构造:是指地下深处的岩体侵入到上覆沉积岩中而形成的构造。92. 刺穿油气藏:在刺穿圈闭中聚集了工业规模的石油和天然气,即成为刺穿油气藏。93. 地层圈闭:凡是储集层四周或上倾方向因岩性变化或地层变化,被渗透性岩层所封闭而形成的闭合低势区。94. 地层油气藏:由于储集层的岩性在横向上发
17、生变化或地层层序产生沉积中断被非渗透性岩层所封闭而形成的闭合油气低势区称为地层圈闭,在其中聚集了工业性的石油和天然气后,即成为地层油气藏。(03)95. 岩性圈闭:凡是储集层因岩性或物性发生变化,其四周或上倾方向和顶、底被非渗透性岩层所封闭而形成的闭合低势区。(11)96. 沉积圈闭:在沉积作用过程中因岩性变化所造成的岩性圈闭。97. 透镜型岩性圈闭:储集层四周均被非渗透性岩层封闭而形成的岩性圈闭。98. 上倾尖灭性岩性圈闭:储集层上倾方向和顶、底被非渗透性岩层封闭而形成的岩性圈闭。99. 成岩圈闭:在成岩、后生作用过程中形成的岩性圈闭。100. 岩性油气藏:岩性圈闭中的工业性油气聚集。(07
18、)101. 不整合圈闭:是指储集层上倾方向直接与不整合面相切并被封闭形成的闭合低势区。102. 不整合油气藏:不整合圈闭中聚集的工业性油气。103. 潜山油气藏:是指位于区域不整合面之下较老地层的凸起含油气体。根据潜山的成因和形态可分为:潜伏剥蚀突起油气藏、潜伏剥蚀构造油气藏104. 基岩油气藏:是指油气储集于沉积岩基底结晶岩系中的油气藏。105. 礁型圈闭:是指具有良好孔渗性的储集岩体礁体,上方和四周被非渗透性岩层封闭而形成的闭合低势区。106. 礁型油气藏:礁型圈闭中聚集了工业性的油气后就成为礁型油气藏。107. 沥青封闭圈闭:储集层上倾方向的非渗透性岩层是由沥青组成的。108. 沥青封闭
19、油气藏:沥青封闭圈闭中聚集了工业规模的石油和天然气后就成为沥青封闭油气藏。109. 水动力圈闭:凡是因水动力形成倾斜或弯曲的等油气势面,或与非渗透性岩层联合封闭形成的闭合低势区,使静水条件下不存在圈闭的地方形成新的油气圈闭。110. 水动力油气藏:水动力圈闭中聚集了工业性的油气后成为水动力油气藏。111. 复合圈闭:储集层上方和上倾方向是由构造、地层和水动力三因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因素共同封闭而形成的闭合低势区。112. 复合油气藏:复合圈闭中聚集形成工业规模的石油和天然气后,形成复合油气藏。113. 构造地层复合圈闭:凡是储集层四周或上倾方向由任一种构造和地层因素联合封闭所形成的闭合低油气势
20、区。114. 构造地层复合油气藏:在构造地层复合圈闭中聚集了工业规模的石油和天然气后,就形成构造地层复合油气藏。115. 构造水动力复合圈闭:同103。116. 构造水动力复合油气藏:同104。117. 地层水动力复合圈闭:同103。118. 地层水动力复合油气藏:同104。119. 水动力构造地层复合圈闭:同103。120. 水动力构造地层复合油气藏:同104。第五章121. 沉积有机质:通过沉积作用进入沉积物中并被埋藏下来的那部分有机质。(13、07)122. 干酪根:沉积岩中不溶于碱,非氧化型酸和有机溶剂的分散有机质。(05)123. 型干酪根:是分散有机质干酪根中经细菌改造的极端类型,
21、或藻质型,富含脂肪族结构,富氢贫氧,原始HC原子比高,一般为1.51.7,而OC原子比低,一般小于0.1,是高产石油的干酪根,其热失重为65%,生烃潜力为0.40.7。124. 型干酪根:是烃源岩中常见的干酪根,又称腐泥型,有机质主要来源于水盆地中的浮游生物和细菌,有较高的HC原子比,约为1.31.5,较低的OC原子比,约为0.10.2,其生烃潜力较高,热失重为50%80%,生烃潜力为0.30.5。125. 型干酪根:由陆生植物组成的干酪根,又称腐殖型,富含多芳香核和含氧基团,原始HC原子比低,通常小于0.1,而OC原子比高,可达0.20.3,这类干酪根以成气为主,其热失重为30%50%,生烃
22、潜力0.10.2。(14)126. 残余型(型)干酪根:具有异常低的原始HC原子比,比值低至0.50.6,而OC原子比却高达0.250.3,含有大量的芳香核和含氧基团,有机质主要为惰性组的氧化有机质和丝质碎片,能生成少量的气,热失重小于30%,生烃潜力小于0.2。127. 地温梯度:地壳深度每增加100米时温度的增加值。128. 门限温度=生烃门限=生油门限:干酪根开始大量生烃时所对应的温度值。(随着埋藏深度的增加,当温度升高到一定数值,有机质开始大量转化为石油,这个温度界限称门限温度)(11)129. 门限深度:干酪根开始大量生烃时对对应的深度值。130. 未熟低熟油:指所有非干酪根晚期热降
23、解成因的,各种低温早熟的非常规油气,包括生物甲烷气生烃高峰之后,达到干酪根晚期热降解大量生成石油之前,经由不同的生烃机制生成并释放出来的液态烃和气态烃。131. 煤成油:由煤和煤系地层中集中和分散的陆源有机质,在煤化作用的同时生成的液态烃类。132. 有机成因气:指分散的沉积有机质或可燃有机矿产,在其成岩成熟过程中,由微生物降解和热解作用形成的以烃气为主的天然气。133. 生物成因气:有机质在还原环境下,主要由微生物降解、发酵和合成作用形成的以甲烷为主的天然气,有时也包括部分早期低温降解作用形成的甲烷气和数量不等重烃气。134. 油型气:指成油有机质在热力作用下及石油热裂解形成的各种天然气,主
24、要包括石油伴生气,凝析油伴生气和热裂解干气。135. 煤型气:指腐殖煤及腐殖型煤系有机质在变质作用阶段形成的天然气,又称煤系气,煤成气。136. 煤系:又称含煤岩系,是指以含有煤层和煤线为特征的沉积岩系。137. 无机成因气:是指与地球深部岩石圈和地幔及岩浆热液活动有关,沿深大断裂上升至沉积圈中的天然气,其中占绝对优势的组分或各组分均是无机成因的。138. 烃源岩:在天然条件下曾经产生并排出了足以形成工业性油气聚集的烃类的细粒沉积。(06)139. 烃源岩系:在一定的地史阶段、相同的地质背景下,形成的一套烃源岩与非烃源岩的岩性组合。140. 有机质的成熟度:是表征其成烃有效性和产物性质的重要参
25、数,指在有机质所经历的埋藏时间内,由于增温作用所引起的各种变化,是地温和有效加热时间相互补偿作用的结果。141. 镜质体反射率:定义为光线垂直入射时,反射光强度和入射光强度的百分比,也称镜煤体反射率,是温度和有效加热时间的函数,且具有不可逆性,也是确定煤化作用阶段的最佳参数之一142. 生物标志化合物:是指沉积物和石油中来自生物体的原始生化组成,其碳骨架在经历各种地质作用过程中被保存下来的有机化合物。(05)143. 油气地球化学对比:从广义上说应包括油油对比,油岩对比,气气对比,气岩对比,油气岩对比和天然气的成因分类,其中油岩对比和气岩对比是核心问题。第六章144. 油气运移:是指地壳内的石
26、油和天然气在自然因素所引起的某些动力作用下发生的位置迁移。(05、09、11、14)145. 油气初次运移:指油气在烃源岩中的运移及向运载层或储集层中的运移,其为油气脱离烃源岩的过程,是烃源岩内的运移,又称排烃。(06)13-三个基本模式:正常压实模式、异常压力模式、扩散模式。146. 比表面:单位体积岩石中孔隙内表面的总和。147. 润湿性:是吸附能的一种作用,指液体在表面分子力的作用下在固体表面流散的现象,一般用在固体表面分散流体所需要的功来度量。148. 毛细管压力:在两种互不混溶的流体的弯曲界面上,由由于两边流体所承受的压力不同,在凹面承受较大的流体压力,毛细管中的这种压力差称为毛细管
27、压力。149. 孔隙流体压力(地层压力):是指作用在岩石或地层孔隙中流体上的压力。150. 异常地层压力:是指高于或低于静水压力值的地层压力。151. 异常高压:烃源岩由于其岩性致密,成岩压实过程中由于排液不畅普遍造成异常地层压力的现象。152. 剩余压力:指发生在正常压实过程中的异常高压力。153. 构造应力:指导致地壳发生构造运动的地应力,或者是由于构造运动而产生的地应力。154. 连续烃相:是指油气呈游离的连续油气相从烃源岩渗流排出。155. 排烃效率:是指烃源岩排出烃的质量与生成烃的质量的百分比。(10)156. 油气二次运移:指油气在原岩中排出并进入邻近的运载层以后沿储集层、断层、裂
28、隙、不整合面等通道的运移。广义的二次运移泛指油气脱离母岩后所发生的一切运移,包括已经聚集起来的油气由于外界条件的变化所引起再运移。(13)第七章157. 油气聚集:是指油气在圈闭中聚集并形成油气藏的过程。包括单一圈闭和系列圈闭的油气聚集。(油气在储层中由高势区向低势区运移的过程中遇到圈闭,进入其中的油气不能继续运移而聚集起来形成油气藏的过程)158. 充注:油气不断进入圈闭有效空间的过程。159. 生储盖组合:指烃源岩、储集层、盖层三者的组合型式。160. 有利的生储盖组合:指烃源岩、储集层和盖层三者本身具有良好的性能,同时它们在时空上具有良好的匹配,有利于油气的高效输导,富集和保存,形成大油
29、气藏,有利于勘探和开发。161. (有利于油气聚集的)最佳组合型式:输导能力和效率最高的组合型式,表现为生储盖的时空跨距和生运聚作用的连续性。162. 时空跨距:是指在一个生储盖组合中,烃源岩层、储集层和盖层彼此在地质时代和空间剖面上的距离间隔距离。163. 烃源岩的最佳厚度:是从生储盖组合这一角度,考虑单层连续沉积的烃源岩在多大的厚度范围内具有最高的排烃效率。164. 最佳生储比率:是指烃源岩与储集层在地层单元中厚度的最佳比率。165. 流体包裹体:是矿物结晶过程中捕获的成岩成矿流体。166. 煤层气藏:主要指煤层中甲烷相对富集具有工业价值的层段或部位。167. 油气藏的破坏:是指由于外界地
30、质条件的变化,原来形成的油气藏逐渐消亡的地质过程。其最终结果是油气藏在三维空间上不复存在或部分残存,油气藏中的油气完全逸散或部分残留变质。168. 生物降解作用:微生物有选择地消耗某些烃类成分。该过程大体上按正构烷烃、异戊间二烯烷烃、低环的环烷烃和芳香烃的顺序先后发生。在有氧条件下,这种作用更加明显和强烈,结果造成原油在降解前后成分有很大变化。169. 水洗作用:是在地下水沿油水界面运移的过程中,溶解原油中某些易溶的成分,主要是苯。甲苯、二甲苯,总体上轻烃比重烃更易溶解,由此使原油的成分发生改变的过程。170. 油气藏的再分布:若油气藏中的烃类流体在新的环境下分布发生某种改变,建立新的平衡,形
31、成新的油气藏,称为油气藏的再分布。171. 油气地表显示:是油气藏遭破坏后的油气再运移,或未经成藏的油气直接从烃源岩沿通道运移至地表的产物,可以有气态烃、液态烃、和固体沥青三种相态和产出。172. 宏观油气显示:能直接用肉眼观察到的地表油气显示,通常是油气沿断层或储集层直接运移到地表或是含油气层被剥蚀出露地表的产物,有油苗、气苗、含沥青岩石。173. 微观油气显示:只能用仪器检测的油气地表显示,通常是由天然气扩散或油气的微渗漏所形成的。第八章164.地貌盆地:指被天然高地所围绕的陆地表面或洋底的地形凹地。165.沉积盆地:指在地球表面具有相当厚沉积物的一个构造单元。166.构造盆地:是受到后期
32、构造改造作用而形成的盆地。167.含油气盆地:是具备成烃要素、成烃过程,并已经发生具有工业价值油气聚集的沉积盆地。(14)168.前陆盆地:是指位于线性收缩造山带前缘和相邻稳定克拉通之间的狭长盆地。(08)169.山间盆地:是指以逆断层为盆地边界的断陷盆地。170.含油气系统:一个包含有效烃源岩及其相关的油气,以及形成油气聚集所必需的地质要素和作用的天然系统。(06、09)171.有效烃源岩:是指正在大量生排烃或在过去某一地质时期曾经大量生排过烃的原岩。(08、11)172.裂谷:是指由于整个岩石圈减薄和遭受伸展破裂而引起的,并且常常是一侧为正断层限制的断陷盆地。173.油气聚集带:是指受一定
33、区域地质条件控制的油气田带,其中各油气田具有相似的地质构造特征或相似的沉积条件和油气藏形成条件。油气聚集带的范围相当于盆地内的三级构造单元,但不是盆地内所有的三级构造单元均能形成油气聚集带。(10)174.油气田:是指一定的产油气面积上油气藏的综合,该产油气面积可以是受单一的构造或地层因素所控制的地质单位,也可以是受多种因素所控制的复合的地质单位。(08)175背斜型油气聚集带:指油气田带在构造上为一背斜带,其中油气藏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受背斜构造控制。176. 一定的产油气面积:是指不同层位的产油气层叠合连片的产油气面积。177. 构造型油气田:指产油气面积上受单一的构造因素所控制的含油气面积
34、。178. 地层型油气田:指在区域均斜或单斜构造背景上,由地层因素所控制的含油气面积。179. 复合型油气田:指在油气田范围内不同层位和深度的油气藏受构造、地层、水动力诸因素中的两种或多种因素控制的油气田。180. 油气资源:指蕴藏在地壳中的石油和天然气。(10)181. 油气储量:指已经探明或基本为人们所了解控制的,在现有的经济技术条件下能够进行开采的那部分油气数量。182. 油气资源量:指根据现有的地质资料和石油地质理论,推测地下可能存在的,总的油气数量。(14)183. 探明地质储量:是指在油气藏评价阶段,经评价钻探证实油气藏可提供开采并能获得经济效益后,估算求得的、确定性很大地质储量,
35、其相对误差不超过±20%(07、12)184. 控制地质储量:是指在圈闭预探阶段预探井获得工业性油气流,并经过初步钻探认为可提供开采后,估算求得的、确定性较大的地质储量,其相对误差不超过±50%185. 预测地质储量:是指在圈闭预探阶段预探井获得了工业油气流或综合解释有油气层存在时,对有进一步勘探价值,可能存在的油气藏,估算求得、确定性很低的地质储量。186. 潜在原地资源量:在圈闭预探阶段前期,对已发现的、有利含油气的圈闭或油气田的邻近区块,根据石油地质条件分析和类比,采用圈闭法估算的原地油气总量。187. 推测原地资源量:主要在区域普查阶段或其他勘探阶段,对有含油气远景
36、的盆地、坳陷、凹陷或区带等推测的油气聚集体,根据地质、物化探及区域探井等资料所估算的原地油气总量。188. 原生油气藏:指烃源岩及相邻近或一定距离内的储集层中,油气第一次聚集形成的油气藏。(是指油气被排出烃源岩后直接在邻近的圈闭中聚集所形成的油气藏)(06、07、12)第九章189. 油气资源评价:指计算或分析某一特定区域地下油气富集量的过程,主要回答该特定区域内有无油气?有多少?分布状况如何?能否勘探开发?是否值得勘探开发?如何进行勘探开发等一系列问题。(09)190. 含油气大区评价:是一个石油大国或大的跨国公司为制定远期勘探规划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分析含油气大区的含油气特征与对比选择,包
37、括石油地质综合研究,资源量预测和经济决策分析三部分。191. 盆地评价:是区域性评价的基本单元,是是国家或石油公司为制定中期战略规划而进行的评价工作。192. 区带评价:是盆地勘探发展到一定阶段后自然产生的,适宜局部评价和预测的分析方法。193. 区带:是盆地的同一区域内有相同成因联系的所有圈闭或潜在勘探目标的总和,是盆地内油气聚集的基本场所,是为了适应局部油气勘探和评价而产生的过渡性地质单元。194. 圈闭评价:是各级油气资源评价中最具体、最实际的工作,也是勘探阶段的最终目标,其目的在于拟定勘探井位,直接发现油气田。195. 油气资源评价系统:以地质概念模型为基础,通过各种定量参数的分析研究
38、,用数学模型或者用推理求解的办法,针对各种勘探目标进行评价,使其逼近客观实际,以求得评价的系统性结果。增补:196. 甲烷水合物:在特定的低温高压条件下,甲烷气体可容纳水分子形成一种具笼形结构、似冰状的固体水合物,又称固态气体水合物,多呈白色、浅灰色,通常以分散状的颗粒或薄层状的集合体赋于沉积物之中。197. 石油的组分组成:利用有机溶剂和吸附剂对组成石油的化合物具有选择性溶解和吸附的性能,选用不同的有机溶剂和吸附剂,将原油分成若干部分,每一部分就是一个组分。198. 系列圈闭:沿一定路线上溢出点依次升高的多个圈闭。199. TTI:即时间温度指数,根据促使有机质成烃热演化温度和时间之间的相互
39、关系,提出的一种定量计算有机质成熟度的指标。(10、12)200. CPI:碳优势指数,反应有机质或原油的成熟度。是指原油或烃源岩可溶有机质中奇数碳正构烷烃和偶数碳正构烷烃的比值(14)201. 流体势:单位质量的流体所具有的机械能总和。202. 力场强度:单位质量的流体在力场中所受到的力。(03)203. 生油窗:指在热催化作用下。有机质能够大量转化为石油和湿气的生油时期,即有机质大量生成液态石油的温度或深度区间。204. 氯仿沥青“A”:用氯仿从岩石中抽提出来的有机质,也就是能够溶于氯仿的可溶有机质。(03)205. 成烃坳陷:是指盆地中分布有成熟烃源岩的深坳陷区,应具有广阔的有利于有机质
40、大量繁殖和保存的封闭或半封闭的沉积环境,较高的沉积速率和较长的沉积时间,有利于有机质在较短时间内成熟并排出油气。(是指地质历史时期曾经是广阔的有利于有机质大量繁殖和保顿的封闭或半封闭的沉积区)(04、10)206. 有效圈闭:曾经聚集并保存了具有工业价值油气藏的圈闭。具备下列基本特征:1.大容积2.距烃源岩近3形成时间早 4圈闭的闭合度高 5封闭性好207. 非常规油气藏:成藏机理不同于一般常规的油气藏,包括深盆气藏、煤层气藏、甲烷水合物。208. 自生伊利石:是高岭石和钾长石在储集层酸性水介质中溶解沉淀出的一种成岩矿物。209. 重质原油:通常把相对密度大于0.9的石油称为重质原油,小于0.
41、9的称为轻质原油。210. 深盆气藏:是指在特殊的地质条件下形成的,具有特殊的圈闭机理和分布规律的非常规天然气藏,因分布于盆地深部或构造底部,故称为深盆气藏。(是一种蕴藏在向斜盆地深部储层中,“下气上水”,以地层水作为封闭条件的特殊成藏类型,它的蕴藏量巨大,可达常规气资源量的数十倍)211. 次生油气藏:油气藏遭到破坏后,未消亡的油气在再运移过程中遇到新的圈闭而聚集形成的油气藏。(03)212. 含油饱和度:在油层中,原油所占的孔隙的体积与岩石总孔隙体积之比。(04)213. 饱和度中值压力:是指非润湿相饱和度为50%时对应的毛细管压力。(05)214. 圈闭:是储集层中可以组织油气向前运移,
42、并在那里储存起来成为油气聚集的一种场所。包含三个基本要素:储集层、盖层、一定的遮挡条件。(05、13)06-根据控制圈闭形成的地质因素,可将圈闭分为构造圈闭、地层圈闭、水动力圈闭、复合圈闭,各大圈闭又可根据圈闭的形态和遮挡条件,进一步划分为若干亚类。215. 盖层微渗漏:储层中的油气呈连续介质状态通过盖层微孔隙渗漏的想想称之为盖层的微渗漏。(04)216. 天然气水合物:是由天然气中小分子气体(如甲烷、乙烷等)在一定的温度、压力条件下和水作用生成的笼形结构的冰状晶体。天然气水合物=可燃冰=固态汽水化合物=甲烷水合物(03、05)217. 有效通道空间:运载层中真正发生了运移作用的通道(07)2
43、18. &值:(03)219. 输导层:油气运移的通道叫输导层,如储层砂体、地层不整合及断层等。(03)220. 油气藏:一定数量运移的油气,由于遮挡物的作用,阻止他们连续运移,而在储集层聚集起来,形成了油气藏。(09)221. 页岩气:一种以游离或吸附状态藏身于页岩层或泥岩层中的非常规天然气(13)222. 产层:经过详细勘探确定有工业价值并且进行开采或准备开采的含油气岩层。一个油田可以有若干个同时开采的生产层。一个生产层可以是一个单油层,也可以是若干个可采单油层的组合(09)223. OEP:一种反映沉积岩中所含有机质成熟度的指标,主峰碳前后5个相邻之正烷烃的重量百分数(09)22
44、4. API度:105Pa下,60F(15.5度)石油与4度纯水密度比值(08)225. 石油的相对密度:20度,0.1Pa下原油密度与4度纯水密度的比值。226. 含水饱和度:在油层中,水所占的孔隙的体积与岩石孔隙体积之比227. 均一化温度:将包裹体置于冷热台上加热至气相消失,再恢复成均一液相时的温度。228. 二次成烃:是指烃源岩在二次沉降过程中的时、温效应应达到的成熟度超过一次沉降时最大埋深曾达到的成熟度,由递增成熟度所产生的烃类(可以是油或气)229. 油气差异聚集原理:在油源区形成的油气,进入饱和水的储集层后,沿一定的线路(由溢出点控制)向储集层上傾方向运移,位于运移路线上的系列圈
45、闭将被油气所充满,那些不在运移线路上的圈闭就不能聚集油了。油气差异聚集的结果,造成天然气分布于靠近油源区一侧的圈闭中,由上傾方向依次为油气藏、纯油藏和空圈闭。230. 无重大地质事件发生的情况下,油气在圈闭中的聚集包括充注、混合和富集三个具有幕式特征的连续过程,油气生成过程中起至关重要作用的一对因素是温度、时间。(13)231. 通常要从有机质数量、有机质类型、有机质成熟度等三个方面的分析来对烃源岩做出定性定量的评价。(06)大题部分-简答(2003)1、rock-eval原理及应用(岩石热解)?原理:根据干酪根的温度和时间为主要降解成油的成因机制而实现的一种方法。应用:将试样(岩心、岩屑等)
46、粉碎后放入样品炉,将被测样品的烃类蒸发出来,检测C37以内单体烃主要组成组分。2、聚集型天然气特点和类型答:游离气是常规气藏中天然气存在的基本形式。只有大规模的游离气聚集,才能有效地开发利用。聚集型天然气可以是气藏气、气顶气和凝析气。气藏气是指在圈闭中具有一定工业价值的单独天然气聚集。特别是巨大的非伴生气藏(田)是气藏气的主体。但也有些气藏气可以存在于油气田中,在垂向或横向上与油藏气或油气藏有一定的联系。气顶气是指与油共存于有汽车站呈游离状态位居油气藏顶部的天然气。这种天然气不仅在分布上,而且在成因上与石油都有密切联系。它的基本特点是:重烃气(C2+烃气)的含量多数大于5%。个别高于甲烷,少有
47、小于5%的。凝析气是一种含有一定量凝析油的特殊油气藏。在地下较高温度、压力下,凝析油因逆蒸发作用而气化或以液态分散(溶解)于气中,呈单一气相存在,称之为凝析气。凝析气采出后因地表温度、压力较低,气中凝析油呈液态析出,与天然气分离。这种含有一定量凝析油的气藏,称为凝析油气藏。3、水动力圈闭特点和类型答:凡是因水动力形成倾斜或弯曲的等油气势面,或与非渗透性岩层联合封闭形成的闭合低势区,使静水条件下不存在圈闭的地方形成新的油气圈闭,称为水动力圈闭。在水动力作用下,油、气的力场强度,应是净浮力和水动力的合力。当浮力、水动力和毛细管力三者达到平衡时可形成水动力圈闭。水动力圈闭可分为:构造鼻或阶地型水动力
48、圈闭、单斜型水动力圈闭和纯水动力型水动力圈闭。4、油气初次运移的介质和条件答:由于油气初次运移发生在烃岩源内部, 因此, 烃岩源的物理性质及其理化条件, 是影响油气初次运移的重要因素。( 一) 烃岩源的物理性质1. 烃岩源的压实成熟烃岩源的压实程度一般都比较高, 岩石比较致密、孔隙度比较低, 孔隙中的水和新生烃类流体, 要在上覆负荷作用下通过孔隙系统排出, 通常是比较困难的。2烃岩源的孔隙和比表面比表面, 是指单位体积岩石中孔隙内表面的总和, 比表面大小直接影响流体与岩石颗粒间的表面分子现象。在相同体积或同等质量的岩石中, 组成岩石的颗粒越细则比表面越大3烃岩源的润湿性与毛细管压力润湿性是吸附
49、能的一种作用, 指液体在表面分子力作用下在固体表面流散的现象.烃岩源含有许多亲油的有机质颗粒, 又能在一定条件下生成烃类, 在成烃后石油与岩石颗粒表面长期接触以及颗粒表面上的某些变化, 油也可以像水一样附着在颗粒表面使它变为亲油。可以认为成熟烃岩源是部分亲水、部分亲油的中间润湿状态。毛细管压力是在两种互不混溶流体的弯曲界面上, 由于两边流体所承受的压力不同,在凹面承受较大的流体压力, 毛细管中的这种压力差称为毛细管压力,如果在油湿的烃岩源中, 毛细管压力方向指向水, 因而它对石油的运移不完全构成阻力。( 二) 运移的理化条件1. 温度条件温度是表示物质冷热程度的物理量。石油生成的温度范围为60
50、 150, 天然气生成的温度范围更大, 对应的深度范围取决于地温梯度。通常情况下, 石油初次运移开始的温度和深度一般大于石油大量生成的温度和深度。2. 压力条件压力主要指孔隙流体压力, 是指作用在岩石或地层孔隙中流体上的压力, 即地层压力。异常地层压力是指高于或低于静水压力值的地层压力。烃岩源由于其岩性致密, 成岩压实过程中排液不畅普遍造成异常地层压力现象, 从而保持异常高压。对于连续厚度巨大的烃岩源尤其如此。另外, 干酪根热降解生烃也是产生异常高压的原因之一。同时, 对于厚度适中、排液通畅的烃岩源应为正常压力。(2004)1 不整合油气藏封闭机理、特点和主要类型答:不整合圈闭是指储集层上倾方
51、向直接与不整合面相切并被封闭形成的闭合低势区。当不整合圈闭中聚集了工业规模的油气后,即成为不整合油气藏。在不整合圈闭中,不整合面的封闭对圈闭的形成起主导作用,但同时也需要有其他因素(如构造因素或岩性因素)配合才能形成圈闭。特点:1 ) 不整合油气藏上倾方向为不整合遮挡所限, 下倾方向油( 气) 水界面与油( 气)层顶面构造等高线相平行或基本平行。2 ) 不整合油气藏的储集层岩性和产状多样。有碎屑岩, 也有碳酸盐岩及其他岩类;既可以是层状, 也可以是块状。储集空间以次生孔隙为主。3 ) 不整合油气藏多发育在地壳升降运动较频繁、沉积岩系之间沉积间断较多的地区, 特别是沉积盆地的隆起和斜坡区, 不整
52、合现象普遍。频繁的地壳升降运动有利于成这种类型的油气藏。4 ) 不整合油气藏伴随的圈闭类型较多。它既可形成中小型油气田, 也可形成大型油气田。主要类型:不整合面之上的不整合油气藏和不整合面之下的不整合油气藏。2 岩性油气藏封闭机理、特点和主要类型答:岩性圈闭是指储集层因岩性或物性发生变化,其四周过或上倾方向和顶、底被非渗透性岩层所封闭而形成的闭合低势区,其中聚集了工业性油气,称为岩性油气藏。特点:(1)岩性圈闭种类很多, 主要受沉积条件控制, 具有区域性分布的特点, 因此, 岩性油气藏的出现不是孤立的、偶然的, 而是有规律的, 它们常成群成带分布, 一旦发现一个, 就可能在同一地区找到多个类似
53、的油气藏。(2)岩性油气藏储集层的连续性较差( 透镜状或楔状) , 一般情况下, 难以形成大型油气藏, 但不同层位的储集体可以叠合连片, 形成中小乃至较大的油气藏。(3)岩性油气藏的储集层多为碎屑岩储集层, 且大多与生油层属同一层位, 因此, 常为自生自储式油气藏。(4)由于储集层沿上倾方向尖灭或岩性侧变, 或四周被不渗透地层封闭, 所以, 岩性油气藏受水动力及水化学作用的影响小, 原油性质较好。(5)由于岩性油气藏的含油气边界常为非渗透性边界所限, 各含油气砂体零星分布, 油源及能量补给慢, 故油气产量递减快, 但单井生产时间较长。类型:主要有上倾尖灭油气藏和透镜体油气藏,其中透镜型岩性油气
54、藏又可进一步分为沉积-透镜型和成岩透镜型。3 石油化合物组成及特点答:A烃类化合物1、 烷烃类(又称脂肪烃类):在分子上具有链状结构的饱和烃,相对温度小于1,几乎不溶于水,一般在常温常压下1-4个碳原子(C1-C4)的烷烃呈气态,含5-16个碳原子呈液态,17个以上碳原子的高分子烷烃呈固态。2、 环烷烃:在分子中含有碳环结构的饱和烃,根据组成碳环的碳原子数可分为三员环、四员环、五员环。3、 芳香烃:在分子上具有苯环结构的不饱和烃,具有气味,有毒B非烃类化合物1、 含硫化合物:它在石油中的含量变化较大,从万分之几到百分之几。石油可分为:低硫石油、含硫石油、高硫石油2、 含氮化合物:分为碱性和非碱
55、性两种,一般含量从万分之几到千分之几。3、 含氧化合物:一般只有千分之几,个别石油可高达2-3%,可分为酸性和中性两类。4 评价有机质成熟度的方法答:有机质的成熟度是表征起成烃有效性和产物性质的重要参数。评价其的方法有多种,其中常用且较有小效的方法有:镜质体反射率(R0)法、孢粉和干酪根的颜色法、岩石热解法、可溶有机质的化学法。另外 ,还可以应用多种成熟度标尺和TTI等预测未来方法来估算烃源岩中有机质的成熟度。 1) 镜质体反射率法 它是温度和有效加热时间的函数且具有不可逆性,所以它是确定煤化作用阶段的最佳参数之一。镜质体反射率可定义为光线垂直入射时,反射光强度与入射光强度的百分比。干酪根的类
56、型不同,其各成熟阶段R0值也有一定差别,R0<0.5%-0.7%为成岩作用阶段,生的烃为成熟,0.5-0.7%<R0<1.1%-1.3%为深成作用阶段的成油主带,1.1-1.3%<R0<2%为深成作用阶段的高成熟凝析油和湿气带,R0>2%为准变质作用阶段,为只产甲烷的干气带。主要限于晚古生代以来的碎屑岩系。 2) 孢粉和干酪根颜色法 在显微镜下透射光下,孢子、花粉和其他微体化石随成熟度作用的增强而显不同颜色未成熟阶段为浅黄至黄色 ,成熟阶段为褐黄至棕色,过成熟阶段为深棕至黑色。干酪根颜色的变化反映了因满藏历史不同而引起的成熟度差异。 3) 岩石热解法 利用岩
57、石热解分析资料中S1/(S1+S2)和热解峰温Tmanx()两个参数可确定烃原岩的为成熟带、成油带和成气带。采用岩石热解法确定的界限,也会因干酪根的类型不同而异,需要配合氢指数(I0)和氧指数(I0)以及其他方法给出的类型参数分析。 4) 可溶有机质的化学法 演化曲线 根据氯仿沥青A、总含烃两和氯仿沥青A/有机碳、总烃/有机碳等转化率绘制随深度的演化曲线,这些曲线可反映有机质的成熟度随深度的变化。 C2-C6烃 C2-C8轻烃数量和组成能很好地判断烃源岩中有机质的成熟度。因为,C2-C8不是生物合成的,而是干酪根热降解的产物。C2-C8中的烷烃、环烷烃和芳烃的相对含量随成熟度增加而发生有规律的变化。 C15+烃类 近代沉积、古代沉积和原油中,C15+奇数碳和偶数碳正烷烃的分布有明显的差异。一般认为生油高峰期已经不再有奇碳优势。 环烷烃 随埋深的增加,环烷烃的环数从以三-四环为主变为以单-双环为主。 随埋深和温度的增加,干酪根热降解的新生烃类使来自生物的烃类受到稀释,与其想另的正烷烃比较,其含量都随成熟度的增加而减少。 ( 5 ) 生物标志化合物随埋深和温度的增加, 干酪根热降解的新生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信赖人事代理协议
- 薄壁气缸课程设计
- 个人信用担保权益详细合同(2024年版)版
- 2025年度物流设备维修及运输服务承包合同4篇
- 二零二五年度都市农业彩钢大棚观光农业项目承包协议3篇
- 2025年度交通设施测绘委托合同规范4篇
- 2025年度高端铝材定制加工与市场推广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阿里巴巴电商平台内容审核合作协议3篇
- 二零二五年酒店承包经营合同(含客房、餐饮及特色美食节)3篇
- 二零二五年度高速公路绿化美化工程合同范本大全4篇
- 软件项目应急措施及方案
- 2025河北邯郸经开国控资产运营管理限公司招聘专业技术人才5名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4年民法典知识竞赛考试题库及答案(共50题)
- 2025老年公寓合同管理制度
- 2024-2025学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 期末综合卷(含答案)
- 2024中国汽车后市场年度发展报告
- 钣金设备操作培训
- 感染性腹泻的护理查房
- 中考英语688高频词大纲词频表
- 九年级初三中考物理综合复习测试卷3套(含答案)
- 工地设计代表服务记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